CN205022854U - 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22854U CN205022854U CN201520664163.XU CN201520664163U CN205022854U CN 205022854 U CN205022854 U CN 205022854U CN 201520664163 U CN201520664163 U CN 201520664163U CN 205022854 U CN205022854 U CN 2050228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w propeller
- electrical motor
- rotor bar
- wing
- be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oy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包括机头、机身、尾翼、机翼,机头的前方设有推进螺旋桨;旋翼杆与机翼通过连接件连接;旋翼杆的上端面为两侧朝中间拱起的山脊状流线曲面,旋翼杆为伸缩杆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旋翼直升机垂直起降、不受起降场地的限制的特点,也具有固定翼飞机的飞行速度和持久的续航能力;折弯装置使得旋翼杆能折弯、翻转和旋转,从而使得各个螺旋桨在总控制器的控制下能够任意改变方向和角度,飞行更灵活、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
背景技术
在航空领域常见的飞行器有固定翼飞机和旋翼直升机;固定翼飞机主要靠机翼产生升力平衡飞机重量,其飞行速度快,航程和巡航时间长,但起降距离长,要求高质量的跑道,起降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因而应用收到限制。旋翼直升机可以在狭小的场地垂直起降,不收起降场地的限制,但旋翼效率远不如固定翼飞机的机翼,功耗大,飞行阻力大,因而影响飞行速度以及续航时间;而带有固定翼的旋翼飞机转向时不方便,不灵活,不能快速改变飞行轨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解决固定翼飞机受起降场地限制和旋翼直升机存在飞行速度慢、续航时间短的缺陷及飞行时转向不灵活、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包括机头、机身、及设于所述机身尾部的尾翼、及设于所述机身的下方的起落架、及设于所述机身两侧的机翼,所述机头的前方设有推进螺旋桨,所述机头或机身的内部设有总控制器;两个所述机翼的末端分别设有两端远离所述机翼和/或所述机身的旋翼杆;所述旋翼杆与所述机翼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旋翼杆的上端面为两侧朝中间拱起的山脊状流线曲面,所述旋翼杆为伸缩杆结构;两根所述旋翼杆被设置在每个旋翼杆上的所述连接件分割为左前旋翼杆、左后旋翼杆、右前旋翼杆和右后旋翼杆;所述左前旋翼杆的末端设有左前电动机和设于所述左前电动机的轴上的左前螺旋桨,所述左后旋翼杆的末端设有左后电动机和设于所述左后电动机的轴上的左后螺旋桨;所述右前旋翼杆的末端端设有右前电动机和设于所述右前电动机的轴上的右前螺旋桨,所述右后旋翼杆的末端设有右后电动机和设于所述右后电动机的轴上的右后螺旋桨。
进一步,所述左前螺旋桨与所述右后螺旋桨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左前螺旋桨与所述左后螺旋桨、右前螺旋桨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左后螺旋桨与所述右前螺旋桨的转动方向相同。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飞行器在旋翼飞行模式下的飞行稳定性,抗风性强。
进一步,所述左前旋翼杆在所述机翼与所述左前电动机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左前螺旋桨旋转到与所述推进螺旋桨平行的左前折弯装置;所述左后旋翼杆在所述机翼与所述左后电动机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左后螺旋桨旋转到与所述推进螺旋桨平行的左后折弯装置;所述右前旋翼杆在所述机翼与所述右前电动机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右前螺旋桨旋转到与所述推进螺旋桨平行的右前折弯装置;所述右后旋翼杆在所述机翼与所述右后电动机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右后螺旋桨旋转到与所述推进螺旋桨平行的右后折弯装置。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左前、左后、右前、右后折弯装置将左前、左后、右前、右后螺旋桨旋转到与推进螺旋桨平行,此时左前、左后、右前、右后螺旋桨和推进螺旋桨共同工作,使得飞行器在固定翼飞行模式下时的飞行速度更快。
进一步,所述左前折弯装置与所述左前电动机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右前折弯装置与所述右前电动机之间的距离;所述左后折弯装置与所述左后电动机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右后折弯装置与所述右后电动机之间的距离。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飞行器在固定翼飞行模式下的飞行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左前螺旋桨、左后螺旋桨、右前螺旋桨、右后螺旋桨的内部设有加强筋。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止飞行过程中螺旋桨被折断,特别是在旋翼飞行模式与固定翼飞行模式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左前螺旋桨、右前螺旋桨受到的扭力增大。
进一步,所述左前螺旋桨与所述右后螺旋桨之间的连线和所述左后螺旋桨与所述右前螺旋桨之间的连线的交点与飞行器的重心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具有旋翼直升机垂直起降、不受起降场地的限制的特点,也具有固定翼飞机的飞行速度和持久的续航能力;折弯装置使得旋翼杆能折弯、翻转和旋转,从而使得各个螺旋桨在总控制器的控制下能够任意改变方向和角度,飞行更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固定翼飞行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旋翼飞行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翼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翼杆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中1、机头;2、机身;3、尾翼;4、机翼;5、推进螺旋桨;6、旋翼杆;61、左前旋翼杆;611、左前电动机;612、左前螺旋桨;613、左前折弯装置;62、左后旋翼杆;621、左后电动机;622、左后螺旋桨;623、左后折弯装置;63、右前旋翼杆;631、右前电动机;632、右前螺旋桨;633、右前折弯装置;64、右后旋翼杆;641、右后电动机;642、右后螺旋桨;643、右后折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包括机头1、机身2、及设于机身2尾部的尾翼3、及设于机身2的下方的起落架、及设于机身2两侧的机翼4,机头1的前方设有推进螺旋桨5,机头1或机身2的内部设有总控制器;两个机翼4的末端分别设有两端远离机翼4和/或机身2的旋翼杆6;旋翼杆6与机翼4通过连接件连接;旋翼杆6的上端面为两侧朝中间拱起的山脊状流线曲面,旋翼杆6为伸缩杆结构;两根旋翼杆6被设置在每根旋翼杆6上的连接件分割为左前旋翼杆61、左后旋翼杆62、右前旋翼杆63和右后旋翼杆64;左前旋翼杆61的末端设有左前电动机611和设于左前电动机611的轴上的左前螺旋桨612,左后旋翼杆62的末端设有左后电动机621和设于左后电动机621的轴上的左后螺旋桨622;右前旋翼杆63的末端端设有右前电动机631和设于右前电动机631的轴上的右前螺旋桨632,右后旋翼杆64的末端设有右后电动机641和设于右后电动机641的轴上的右后螺旋桨642。
左前螺旋桨612与右后螺旋桨642的转动方向相同,左前螺旋桨612与左后螺旋桨622、右前螺旋桨632的转动方向相反;左后螺旋桨622与右前螺旋桨632的转动方向相同。
左前旋翼杆61在机翼4与左前电动机611之间设有用于将左前螺旋桨612旋转到与推进螺旋桨5平行的左前折弯装置613;左后旋翼杆62在机翼4与左后电动机621之间设有用于将左后螺旋桨622旋转到与推进螺旋桨5平行的左后折弯装置623;右前旋翼杆63在机翼4与右前电动机631之间设有用于将右前螺旋桨632旋转到与推进螺旋桨5平行的右前折弯装置633;右后旋翼杆64在机翼4与右后电动机641之间设有用于将右后螺旋桨642旋转到与推进螺旋桨5平行的右后折弯装置643;左前折弯装置613、左后折弯装置623、右前折弯装置633、右后折弯装置643与总控制器连接。
左前折弯装置613与左前电动机611之间的距离等于右前折弯装置633与右前电动机631之间的距离;左后折弯装置623与左后电动机621之间的距离等于右后折弯装置643与右后电动机641之间的距离。
左前螺旋桨612、左后螺旋桨622、右前螺旋桨632、右后螺旋桨642的内部设有加强筋。左前螺旋桨612与右后螺旋桨642之间的连线和左后螺旋桨622与右前螺旋桨632之间的连线的交点与飞行器的重心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包括机头(1)、机身(2)、及设于所述机身(2)尾部的尾翼(3)、及设于所述机身(2)的下方的起落架、及设于所述机身(2)两侧的机翼(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1)的前方设有推进螺旋桨(5),所述机头(1)或机身(2)的内部设有总控制器;两个所述机翼(4)的末端分别设有两端远离所述机翼(4)和/或所述机身(2)的旋翼杆(6);所述旋翼杆(6)与所述机翼(4)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旋翼杆(6)的上端面为两侧朝中间拱起的山脊状流线曲面,所述旋翼杆(6)为伸缩杆结构;两根所述旋翼杆(6)被设置在每个所述旋翼杆(6)上的所述连接件分割为左前旋翼杆(61)、左后旋翼杆(62)、右前旋翼杆(63)和右后旋翼杆(64);所述左前旋翼杆(61)的末端设有左前电动机(611)和设于所述左前电动机(611)的轴上的左前螺旋桨(612),所述左后旋翼杆(62)的末端设有左后电动机(621)和设于所述左后电动机(621)的轴上的左后螺旋桨(622);所述右前旋翼杆(63)的末端端设有右前电动机(631)和设于所述右前电动机(631)的轴上的右前螺旋桨(632),所述右后旋翼杆(64)的末端设有右后电动机(641)和设于所述右后电动机(641)的轴上的右后螺旋桨(6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螺旋桨(612)与所述右后螺旋桨(642)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左前螺旋桨(612)与所述左后螺旋桨(622)、右前螺旋桨(632)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左后螺旋桨(622)与所述右前螺旋桨(632)的转动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旋翼杆(61)在所述机翼(4)与所述左前电动机(611)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左前螺旋桨(612)旋转到与所述推进螺旋桨(5)平行的左前折弯装置(613);所述左后旋翼杆(62)在所述机翼(4)与所述左后电动机(621)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左后螺旋桨(622)旋转到与所述推进螺旋桨(5)平行的左后折弯装置(623);所述右前旋翼杆(63)在所述机翼(4)与所述右前电动机(631)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右前螺旋桨(632)旋转到与所述推进螺旋桨(5)平行的右前折弯装置(633);所述右后旋翼杆(64)在所述机翼(4)与所述右后电动机(641)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右后螺旋桨(642)旋转到与所述推进螺旋桨(5)平行的右后折弯装置(6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折弯装置(613)与所述左前电动机(611)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右前折弯装置(633)与所述右前电动机(631)之间的距离;所述左后折弯装置(623)与所述左后电动机(621)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右后折弯装置(643)与所述右后电动机(641)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螺旋桨(612)、左后螺旋桨(622)、右前螺旋桨(632)、右后螺旋桨(642)的内部设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螺旋桨(612)与所述右后螺旋桨(642)之间的连线和所述左后螺旋桨(622)与所述右前螺旋桨(632)之间的连线的交点与飞行器的重心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64163.XU CN205022854U (zh) | 2015-08-28 | 2015-08-28 | 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64163.XU CN205022854U (zh) | 2015-08-28 | 2015-08-28 | 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22854U true CN205022854U (zh) | 2016-02-10 |
Family
ID=55255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6416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22854U (zh) | 2015-08-28 | 2015-08-28 | 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22854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16079A (zh) * | 2016-10-28 | 2017-03-22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的组合体式飞行器 |
CN106672264A (zh) * | 2016-12-13 | 2017-05-17 | 清华大学 | 用于飞行器的变形头锥和具有其的飞行器 |
CN108438204A (zh) * | 2018-05-21 | 2018-08-24 | 中宇航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垂直起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及其折叠和展开方法 |
CN112660368A (zh) * | 2019-10-15 | 2021-04-16 | 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垂直起降无人机的飞行阻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2015
- 2015-08-28 CN CN201520664163.XU patent/CN20502285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16079A (zh) * | 2016-10-28 | 2017-03-22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的组合体式飞行器 |
CN106516079B (zh) * | 2016-10-28 | 2019-06-14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的组合体式飞行器 |
CN106672264A (zh) * | 2016-12-13 | 2017-05-17 | 清华大学 | 用于飞行器的变形头锥和具有其的飞行器 |
CN106672264B (zh) * | 2016-12-13 | 2018-12-11 | 清华大学 | 用于飞行器的变形头锥和具有其的飞行器 |
CN108438204A (zh) * | 2018-05-21 | 2018-08-24 | 中宇航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垂直起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及其折叠和展开方法 |
CN112660368A (zh) * | 2019-10-15 | 2021-04-16 | 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垂直起降无人机的飞行阻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76286B (zh) | 基于双涵道风扇动力系统的可折叠式固定翼垂直起降无人飞行器 | |
CN204489181U (zh) | 可变电机角度四轴垂直起降固定翼复合无人机 | |
RU180474U1 (ru) | Самолёт вертикального взлёта и посадки | |
CN204452934U (zh) | 旋翼、固定翼双模式飞行器 | |
CN105775117B (zh) | 一种垂直起降水平飞行的直升飞机及其应用 | |
CN105109677A (zh) | 一种固定翼与多旋翼组成的复合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083550A (zh) | 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 | |
CN205022861U (zh) | 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 | |
CN102730183B (zh) | 一种新型太阳能飞机 | |
CN204250356U (zh) | 新扇翼飞机 | |
CN105083551A (zh) | 一种可倾转旋翼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045575A (zh) | 一种短距起飞垂直着陆飞行器 | |
CN205022854U (zh) | 一种可变形的复合飞行器 | |
CN204399465U (zh) | 一种无尾飞翼多操纵面无人机 | |
CN105346715A (zh) |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 |
CN204895853U (zh) | 一种固定翼与可变形的电动多旋翼组成的复合飞行器 | |
CN204548497U (zh) | 一种多旋翼飞行装置 | |
CN211253017U (zh) | 一种串列翼可垂直起降的无人飞机 | |
CN209225395U (zh) | 一种具有多组四旋翼结构的垂起固定翼无人机 | |
CN105775121A (zh) | 一种变翼式无人机及其方法 | |
CN204895859U (zh) | 一种带有多旋翼的固定翼飞行器 | |
CN105460202A (zh) | 一种可变机翼无人机 | |
CN105346725A (zh) |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 |
CN205131643U (zh) | 一种前后翼多轴飞行器 | |
CN204871605U (zh) | 一种可倾转旋翼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