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0465U - 无人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无人飞行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10465U CN205010465U CN201520558642.3U CN201520558642U CN205010465U CN 205010465 U CN205010465 U CN 205010465U CN 201520558642 U CN201520558642 U CN 201520558642U CN 205010465 U CN205010465 U CN 2050104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votal part
- wing
- unmanned vehicle
- conjunction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一机身组包括一壳体与一第一枢转件,第一枢转件连接壳体,第一枢转件具有至少一第一扣接部;一机尾组包括一尾杆与一第二枢转件,第二枢转件连接尾杆,第二枢转件枢接第一枢转件并具有至少一第二扣接部,第二扣接部可脱离地扣接第一扣接部,尾杆能够相对于壳体枢摆。无人飞行器具有一飞行位置与一收折位置,当无人飞行器位于飞行位置,机尾组相对于机身组枢摆而使得第二扣接部扣接第一扣接部,当无人飞行器位于收折位置,机尾组相对于机身组枢摆而使得第二扣接部脱离第一扣接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飞行器,尤其是指一种能够快速组装与收折的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参考美国专利第7789340号的模型飞机的动力系统,其中模型飞机(flyingmodelairplane100)具有一机身(fuselage102)、一机翼(wing108)与一连接于该机身的另一侧并延伸的机翼(wing114)。一第一动力单元设置于该机翼(108)的背部并具有一马达(motor116)与一相对于该马达旋转的螺旋桨(propeller118)。一第二动力单元设置于该机翼(114)的背部并具有一马达(120)与一相对于该马达旋转的螺旋桨(122)。一尾翼(tail104)连接至该机身。该飞机包括一设置于该机翼(108)下方的机翼(106)与一设置于该机翼(114)下方的机翼(112)。该两个机翼(106、108)凭借一第一支撑件(strut110)互相连接,且该两个机翼(112、114)凭借该第二支撑件(strut111)互相连接。该第一动力单元设置于该机身与该第一支撑件之间,且该第二动力单元设置于该机身与该第二支撑件之间。该飞机更包括一方向舵(rudder200)与一升降舵(elevator202),该方向舵与该升降舵分别凭借一长杆件(member204)连接至该机身。
上述模型飞机无法轻易地拆解与收折,使得使用者无法将模型飞机放置于汽车内并载运至任一地点,进而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无人飞行器无法轻易地拆解与收折,使得使用者无法将无人飞行器放置于汽车内并载运至任一地点,进而造成不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机身组,其包括一壳体与一第一枢转件,该第一枢转件连接该壳体,该第一枢转件具有至少一第一扣接部;
一机尾组,其包括一尾杆与一第二枢转件,该第二枢转件连接该尾杆,该第二枢转件枢接该第一枢转件并具有至少一第二扣接部,该至少一第二扣接部可脱离地扣接该至少一第一扣接部,该尾杆能够相对于该壳体枢摆。
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中:该第一枢转件具有两个第一扣接部与一凹槽,该两个第一扣接部分别设置于该凹槽的相反两侧,该第二枢转件具有两个第二扣接部与一凸伸部,该两个第二扣接部分别设置于该凸伸部相反两侧,该凸伸部枢接该凹槽,该两个第二扣接部可脱离地扣接该两个第一扣接部。
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中:该第一枢转件具有一第一穿孔,该第一穿孔贯穿该第一枢转件并连通该凹槽,该第二枢转件具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二穿孔贯穿该凸伸部,一穿设件穿设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该第二枢转件能够以该穿设件为轴心相对于该第一枢转件枢摆。
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中:该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开口与二定位柱,该开口连通该容置空间,该两个定位柱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分别位于该开口相反两侧,该第一枢转件具有两个定位凸板并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第一枢转件的凹槽朝向该开口,该两个定位凸板分别位于该第一枢转件相反两侧,该凹槽位于该两个定位凸板之间,该两个定位凸板其中之一贴靠该两个定位柱其中之一,且另一该定位凸板贴靠另一该定位柱。
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中,还包括两个机翼组,每一该机翼组包括一第一板翼、一第二板翼、一第一结合件与一第二结合件,该两个第一板翼分别设置于该壳体相反两侧,每一该机翼组的该第一结合件与该第一板翼互相连接,每一该机翼组的该第二结合件与该第二板翼互相连接,每一该机翼组的该第二结合件与该第一结合件互相可脱离地连接。
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中:每一该机翼组包括至少两个加强板,该至少两个加强板其中之一设置于该第一板翼并连接该第一结合件,另一该加强板设置于该第二板翼并连接该第二结合件,每一该加强板为碳纤维板,每一该第一板翼与每一该第二板翼分别为发泡成型的聚合物。
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中:每一该第一结合件设置一定位槽,每一该第二结合件设置一凸段,每一该第二结合件的凸段脱离地连接每一该第一结合件的定位槽,每一该定位槽的截面呈矩形,且每一该凸段的截面分别对应于每一该定位槽的截面而呈矩形。
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中:该尾杆远离该第二枢转件的一端具有一连结段,该机尾组包括一升降舵与一方向舵,该升降舵与该方向舵分别可脱离地连接该尾杆的连结段,该尾杆的连结段设置二凸杆部与一第一驱动部,该第一驱动部位于该两个凸杆部之间,该第一驱动部可脱离地伸入该升降舵,该升降舵包括两个连接件,该两个连接件分别具有一弹性段与一容槽,该两个容槽分别设置于该两个弹性段并分别凭借该两个弹性段的弹性变形而可脱离地连接该两个凸杆部,该第一驱动部能够相对于该第二枢转件枢摆而推移该升降舵的两个连接件能够以该两个凸杆部为轴心相对于该尾杆枢摆。
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中:该尾杆的连结段设置一第二驱动部,该方向舵包括一凸伸柱与一导柱,该凸伸柱可脱离地伸入该尾杆的连结段,该导柱可脱离地连接该第二驱动部,该第二驱动部能够相对于该第二枢转件枢摆而推移该导柱并带动该方向舵以该凸伸柱为轴心相对于该尾杆枢摆。
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中:该尾杆具有一杆身,该杆身位于该连结段与该第二枢转件之间,该杆身的截面呈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该无人飞行器具有一飞行位置与一收折位置,当该无人飞行器位于该飞行位置,该机尾组相对于该机身组枢摆而使得该机身组与该机尾组分别位于该无人飞行器相反两端,该至少一第二扣接部扣接该至少一第一扣接部,使用者能够操作该无人飞行器于空中飞行。当该无人飞行器位于该收折位置,该机尾组相对于该机身组枢摆而使得该至少一第二扣接部脱离该至少一第一扣接部,使得使用者能够轻易地将该无人飞行器放置于汽车内。使用者仅须扳动该机尾组相对于该机身组枢摆,即可轻易且快速地将该无人飞行器变换于该飞行位置与该收折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人飞行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图1所取的局部分解图;
图3是图1所取的另一局部分解图;
图4是图1所取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图1所取的另一局部剖面图,表示无人飞行器位于飞行位置;
图6是图5的延续,表示无人飞行器的机尾组沿着箭头相对于机身组枢摆而由飞行位置变换至收折位置;
图7是本实用新型无人飞行器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机身组;11-壳体;111-容置空间;112-开口;113-定位柱;12-第一枢转件;121-第一扣接部;122-凹槽;123-第一穿孔;124-定位凸板;1241-弧槽;20-机尾组;21-尾杆;211-连结段;2111-凸杆部;2112-第一驱动部;2113-第二驱动部;212-杆身;22-第二枢转件;221-第二扣接部;222-凸伸部;223-第二穿孔;23-升降舵;231-连接件;2311-弹性段;2312-容槽;232-固定件;2321-筒部;233-升降板;24-方向舵;241-凸伸柱;242-导柱;30-机翼组;31-第一板翼;32-第二板翼;33-第一结合件;331-定位槽;34-第二结合件;341-凸段;35-加强板;A-穿设件;B-空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无人飞行器包括一机身组10、一机尾组20与二机翼组30。该机尾组20枢接该机身组10,且该两个机翼组30分别设置于该机身组10沿Y轴的相反两侧。该无人飞行器具有一飞行位置与一收折位置,当该无人飞行器位于该飞行位置,该机尾组20相对于该机身组10枢摆而使得该机身组10与该机尾组20沿着X轴排列,使用者能够操作该无人飞行器于空中飞行。当该无人飞行器位于该收折位置,该机尾组20相对于该机身组10枢摆而使得该机身组10与该机尾组20沿着Z轴排列,使得使用者能够轻易地将该无人飞行器放置于汽车内。
参考图2至5,该机身组10包括一壳体11与一第一枢转件12,该第一枢转件12连接该壳体11。该壳体11具有一容置空间111、一开口112与二定位柱113。该壳体11的容置空间111沿着X轴延伸,该开口112连通该容置空间111,该两个定位柱113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11内并分别位于该开口112沿着Y轴的相反两侧。该第一枢转件12具有至少一第一扣接部121、一凹槽122、一第一穿孔123与两个定位凸板124,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枢转件12具有两个第一扣接部121。该两个第一扣接部121分别设置于该凹槽122的沿着Y轴的相反两侧,该第一穿孔123沿着Y轴延伸而贯穿该第一枢转件12并连通该凹槽122,该两个第一扣接部121位于该第一枢转件12沿着Z轴的一端,且该第一穿孔123位于该第一枢转件12远离该两个第一扣接部121的一端,该两个定位凸板124分别位于该第一枢转件12沿Y轴的相反两侧,且该凹槽122位于该两个定位凸板124之间,该两个定位凸板124其中之一贴靠该两个定位柱113其中之一,另一该定位凸板124贴靠另一该定位柱113,该凹槽122朝向该开口112。于本实施例中,该两个定位柱113的垂直于Z轴截面分别呈圆形,且该两个定位凸板124分别具有一弧槽1241,该两个弧槽1241的截面分别相对应于该两个定位柱113的截面,使得该两个弧槽1241其中之一贴靠该两个定位柱113其中之一,且另一该弧槽1241贴靠另一该定位柱113,该第一枢转件12固定于该壳体11的容置空间111内。
该机尾组20包括一尾杆21、一第二枢转件22、一升降舵23与一方向舵24,该第二枢转件22设置于该尾杆21,该升降舵23与该方向舵24可脱离地设置于该尾杆21,该升降舵23沿着Y轴延伸,且该方向舵24沿着Z轴延伸,该第二枢转件22枢接该第一枢转件12,使得该机尾组20能够相对于该机身组10枢摆。该尾杆21具有一连结段211与一杆身212,该杆身212位于该连结段211与该第二枢转件22之间,该升降舵23与该方向舵24分别可脱离地设置于该连结段211,于本实施例中,该杆身212垂直于X轴的截面呈圆形,使得该杆身212能够轻易地挂载器材。该连结段211具有二凸杆部2111、一第一驱动部2112与一第二驱动部2113,该两个凸杆部2111设置于该连结段211相反两侧并沿着Y轴远离彼此延伸,该第一驱动部2112位于该两个凸杆部2111之间并沿着X轴延伸,该第一驱动部2112能够相对于该第二枢转件22枢摆,该第二驱动部2113位于该连结段211沿着Z轴的一侧,该第二驱动部2113能够相对于该第二枢转件22枢摆。该第二枢转件22具有至少一第二扣接部221、一凸伸部222与一第二穿孔223,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枢转件22具有两个第二扣接部221。该两个第二扣接部221分别设置于该凸伸部222沿Y轴相反两侧,该第二穿孔223沿Y轴贯穿该凸伸部222,该凸伸部222能够相对于该凹槽122枢摆,而使得该两个第二扣接部221可脱离地扣接该两个第一扣接部121。一穿设件A穿设该第一穿孔123与该第二穿孔223,使得该第二枢转件22能够以该穿设件A为轴心相对于该第一枢转件12枢摆,于本实施例中,该穿设件A为螺栓,且利用螺帽固定于该第一穿孔123与该第二穿孔223。
该升降舵23包括二连接件231、一固定件232与一升降板233,该两个连接件231分别连接该固定件232,且该升降板233与该固定件232互相连接。该两个连接件231远离该固定件232的一端分别具有一弹性段2311与一容槽2312,该两个容槽2312分别设置于该两个弹性段2311并分别凭借该两个弹性段2311的弹性变形而可脱离地连接该两个凸杆部2111,该两个连接件231能够以该两个凸杆部2111相对于该尾杆21枢摆。该固定件232具有一筒部2321,该筒部2321的截面呈圆环状并沿着X轴延伸,该筒部2321位于该两个连接件231之间并伸入该升降板233,该第一驱动部2112可脱离地伸入该筒部2321并能够驱动该升降舵23以该两个凸杆部2111为轴心相对于该尾杆21枢摆。该方向舵24包括一凸伸柱241与一导柱242,该凸伸柱241可脱离地伸入该尾杆21的连结段211,该凸伸柱241与该尾杆21的连结段211不须工具即可轻易且快速拆装,该导柱242可脱离地连接该第二驱动部2113,该第二驱动部2113能够推移该导柱242并带动该方向舵24以该凸伸柱241为轴心相对于该尾杆21枢摆。
该两个机翼组30分别包括一第一板翼31、一第二板翼32、一第一结合件33、一第二结合件34与至少两个加强板35,该两个机翼组30于结构上大致相同,故以该两个机翼组30其中之一详细描述。该第一板翼31、该第一结合件33、该第二结合件34与该第二板翼32沿着Y轴依序排列,且该第一结合件33连接该第一板翼31,该第二结合件34连接该第二板翼32,该第二结合件34可脱离地连接该第一结合件33,该第一板翼31连接该壳体11,该至少两个加强板35其中之一设置于该第一板翼31沿Z轴相反两侧其中之一并连接该第一结合件33,另一该加强板35设置于该第二板翼32沿Z轴相反两侧其中之一并连接该第二结合件34。于本实施例中,每一该机翼组30包括四加强板35,该四加强板35其中的二设置于该第一板翼31沿Z轴相反两侧,另二该加强板35设置于该第二板翼32沿Z轴相反两侧,每一该加强板35为碳纤维板,该四加强板35分别加强该第一板翼31与该第二板翼32的翼型强度而使得该第一板翼31与该第二板翼32不易变形,进而增加该机翼组30的浮力,且该第一板翼31与该第二板翼32为发泡成型的聚合物。该第一结合件33设置一定位槽331,该第二结合件34设置一凸段341,该凸段341可脱离地伸入该定位槽331,该定位槽331与该凸段341能够轻易且快速地拆装,凭借该机翼组30的结构减少该无人飞行器的储放空间,于本实施例中,该定位槽331的截面分别呈矩形,且该凸段341的截面对应于该定位槽331的截面而呈矩形。
接续参考图2、图5与图6,该无人飞行器具有一飞行位置与一收折位置,当该无人飞行器位于该飞行位置,该凸伸部222朝向箭头反方向相对于该凹槽122枢摆,而使得该两个第二扣接部221扣接该两个第一扣接部121,该机身组10与该机尾组20沿着X轴排列,该升降舵23与该方向舵24组装至该尾杆21的连结段211,该两个第二板翼32分别组装至该两个第一板翼31。当该无人飞行器位于该收折位置,该凸伸部222沿着箭头方向相对于相对于该凹槽122枢摆,而使得该两个第二扣接部221脱离该两个第一扣接部121,该机身组10与该机尾组20沿着Z轴排列,该升降舵23与该方向舵24脱离该尾杆21的连结段211,该两个第二板翼32分别脱离该两个第一板翼31。
参考图7,该无人飞行器位于该飞行位置时,一空拍装置B能够轻易地挂载于该尾杆21的杆身212。当使用者操作无人飞行器飞行时,设置于该尾杆21的该空拍装置B能够进行摄影或是拍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无人飞行器具有以下优点:
1.当该无人飞行器位于该飞行位置,该凸伸部222相对于该凹槽122枢摆,而使得该两个第二扣接部221扣接该两个第一扣接部121,该机身组10与该机尾组20沿着X轴排列,该升降舵23与该方向舵24组装至该尾杆21的连结段211,该两个第二板翼32分别组装至该两个第一板翼31,使用者能够操作该无人飞行器于空中飞行。当该无人飞行器位于该收折位置,该凸伸部222相对于该凹槽122枢摆,而使得该两个第二扣接部221脱离该两个第一扣接部121,该机身组10与该机尾组20沿着Z轴排列,该升降舵23与该方向舵24脱离该尾杆21的连结段211,该两个第二板翼32分别脱离该两个第一板翼31,使得使用者能够轻易地将该无人飞行器放置于汽车内。
2.使用者仅须扳动该机尾组20相对于该机身组10枢摆,使得该两个第一扣接部121与该两个第二扣接部221互相扣合或脱离,且该两个机翼组30的第一板翼31与第二板翼32互相组装或脱离,该升降舵23与该方向舵24组装或脱离于该尾杆21,即可轻易且快速地将该无人飞行器变换于该飞行位置与该收折位置。
3.凭借每一该机翼组30的该第一板翼31与该第二板翼32为发泡成型的聚合物,每一该加强板35为碳纤维板,该四加强板35分别加强该第一板翼31与该第二板翼32的翼型强度而使得该第一板翼31与该第二板翼32不易变形,进而增加每一该机翼组30的浮力,且每一该机翼组30减轻重量且具有坚固的结构,使得该无人飞行器于飞行时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并于降落时,每一该机翼组30能够承受落地的冲击力。
Claims (10)
1.一种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机身组,其包括一壳体与一第一枢转件,该第一枢转件连接该壳体,该第一枢转件具有至少一第一扣接部;
一机尾组,其包括一尾杆与一第二枢转件,该第二枢转件连接该尾杆,该第二枢转件枢接该第一枢转件并具有至少一第二扣接部,该至少一第二扣接部可脱离地扣接该至少一第一扣接部,该尾杆能够相对于该壳体枢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转件具有两个第一扣接部与一凹槽,该两个第一扣接部分别设置于该凹槽的相反两侧,该第二枢转件具有两个第二扣接部与一凸伸部,该两个第二扣接部分别设置于该凸伸部相反两侧,该凸伸部枢接该凹槽,该两个第二扣接部可脱离地扣接该两个第一扣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转件具有一第一穿孔,该第一穿孔贯穿该第一枢转件并连通该凹槽,该第二枢转件具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二穿孔贯穿该凸伸部,一穿设件穿设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该第二枢转件能够以该穿设件为轴心相对于该第一枢转件枢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开口与二定位柱,该开口连通该容置空间,该两个定位柱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分别位于该开口相反两侧,该第一枢转件具有两个定位凸板并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第一枢转件的凹槽朝向该开口,该两个定位凸板分别位于该第一枢转件相反两侧,该凹槽位于该两个定位凸板之间,该两个定位凸板其中之一贴靠该两个定位柱其中之一,且另一该定位凸板贴靠另一该定位柱。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机翼组,每一该机翼组包括一第一板翼、一第二板翼、一第一结合件与一第二结合件,该两个第一板翼分别设置于该壳体相反两侧,每一该机翼组的该第一结合件与该第一板翼互相连接,每一该机翼组的该第二结合件与该第二板翼互相连接,每一该机翼组的该第二结合件与该第一结合件互相可脱离地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机翼组包括至少两个加强板,该至少两个加强板其中之一设置于该第一板翼并连接该第一结合件,另一该加强板设置于该第二板翼并连接该第二结合件,每一该加强板为碳纤维板,每一该第一板翼与每一该第二板翼分别为发泡成型的聚合物。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结合件设置一定位槽,每一该第二结合件设置一凸段,每一该第二结合件的凸段脱离地连接每一该第一结合件的定位槽,每一该定位槽的截面呈矩形,且每一该凸段的截面分别对应于每一该定位槽的截面而呈矩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该尾杆远离该第二枢转件的一端具有一连结段,该机尾组包括一升降舵与一方向舵,该升降舵与该方向舵分别可脱离地连接该尾杆的连结段,该尾杆的连结段设置二凸杆部与一第一驱动部,该第一驱动部位于该两个凸杆部之间,该第一驱动部可脱离地伸入该升降舵,该升降舵包括两个连接件,该两个连接件分别具有一弹性段与一容槽,该两个容槽分别设置于该两个弹性段并分别凭借该两个弹性段的弹性变形而可脱离地连接该两个凸杆部,该第一驱动部能够相对于该第二枢转件枢摆而推移该升降舵的两个连接件能够以该两个凸杆部为轴心相对于该尾杆枢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该尾杆的连结段设置一第二驱动部,该方向舵包括一凸伸柱与一导柱,该凸伸柱可脱离地伸入该尾杆的连结段,该导柱可脱离地连接该第二驱动部,该第二驱动部能够相对于该第二枢转件枢摆而推移该导柱并带动该方向舵以该凸伸柱为轴心相对于该尾杆枢摆。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该尾杆具有一杆身,该杆身位于该连结段与该第二枢转件之间,该杆身的截面呈圆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58642.3U CN205010465U (zh) | 2015-07-29 | 2015-07-29 | 无人飞行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58642.3U CN205010465U (zh) | 2015-07-29 | 2015-07-29 | 无人飞行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10465U true CN205010465U (zh) | 2016-02-03 |
Family
ID=55209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5864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10465U (zh) | 2015-07-29 | 2015-07-29 | 无人飞行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1046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75376A (zh) * | 2016-08-31 | 2017-01-04 | 北京奇正数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轻小型无人机的中心骨架 |
CN106945816A (zh) * | 2017-03-01 | 2017-07-14 | 北京天恒长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变形无人机及其可变形部件 |
CN109260721A (zh) * | 2018-11-08 | 2019-01-25 | 重庆大学 | 一种定点降落的模型火箭 |
-
2015
- 2015-07-29 CN CN201520558642.3U patent/CN20501046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75376A (zh) * | 2016-08-31 | 2017-01-04 | 北京奇正数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轻小型无人机的中心骨架 |
CN106275376B (zh) * | 2016-08-31 | 2018-05-04 | 北京奇正数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轻小型无人机的中心骨架 |
CN106945816A (zh) * | 2017-03-01 | 2017-07-14 | 北京天恒长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变形无人机及其可变形部件 |
CN106945816B (zh) * | 2017-03-01 | 2019-03-15 | 北京天恒长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变形无人机及其可变形部件 |
CN109260721A (zh) * | 2018-11-08 | 2019-01-25 | 重庆大学 | 一种定点降落的模型火箭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489181U (zh) | 可变电机角度四轴垂直起降固定翼复合无人机 | |
CN107600414B (zh) | 一种可箱内起飞及无工具快速组装的无人机 | |
CN205131625U (zh) | 一种小型便携式飞翼布局无人机 | |
CN103523199A (zh) | 一种新型管式结构电动无人直升机 | |
CN105460204B (zh) | 便携式联结翼军用无人飞行器 | |
CN205010465U (zh) | 无人飞行器 | |
CN103171756A (zh) | 一种适用于跨海空两栖无人机的无翼肋快速注水排水机翼 | |
CN103171763A (zh) | 新型无人机 | |
CN204473152U (zh) | 一种一体式无人机 | |
CN104443371A (zh) | 垂直起飞降落飞机 | |
CN203593166U (zh) |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动力装置 | |
CN205216194U (zh) |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固定翼飞机 | |
CN205327391U (zh) | 多旋翼无人机机架 | |
CN204219777U (zh) | 航空玩具 | |
CN202506125U (zh) | 一种机翼的快速拆装结构 | |
CN202666406U (zh) | 一种六臂模型飞机螺旋架 | |
CN202666408U (zh) | 六臂模型飞机螺旋架 | |
CN204197267U (zh) | 一种固定翼无人机机体两段式快速拆装装置 | |
CN205854496U (zh) | 一种主动力可以倾转的无人机机翼 | |
CN205499331U (zh) | 便携式联结翼军用无人飞行器 | |
CN202379089U (zh) | 新型无人机 | |
CN106143901A (zh) | 一种主动力可以倾转的无人机机翼 | |
CN105947214A (zh) | 一种可变轴距四旋翼飞行器机架 | |
CN106823403B (zh) | 多桨遥控飞机 | |
CN210078842U (zh) | 一种飞行姿态可转换的航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Termination date: 2018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