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68173U - 照度分级的智能照明系统 - Google Patents
照度分级的智能照明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68173U CN204968173U CN201520650574.3U CN201520650574U CN204968173U CN 204968173 U CN204968173 U CN 204968173U CN 201520650574 U CN201520650574 U CN 201520650574U CN 204968173 U CN204968173 U CN 2049681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ler
- internet
- things
- illumination
- intelligent illumin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3556 assay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70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06 functional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度分级的智能照明系统,红外感应器、光敏传感器、控制器、照明装置、电源装置;红外感应器,用于采集外界的红外线强度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控制器;光敏传感器,用于采集外界的光照强度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对接收的红外线强度及光照强度进行分析并控制照明装置的开关及光照强度;电源装置,用于给智能照明系统提供输出电压。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感应器及光敏传感器采集外界的红外感应信号及照度信号,控制器通过采集的以上信号对应的不同的输出电压控制照明装置的光照强度,根据是否有红外感应及外界的光强变化实现照度的分级实时调控,减少了能源浪费,提高了照明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控制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照度分级的智能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光源设计的技术性、美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控制光源不仅要有足够的工作照明,更应营造一个舒适的视觉环境,减少光污染。因此,加强照明控制设计,已成为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一个重要内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介绍,办公照明用电量占整幢大楼能耗的约1/3,办公照明的设备费用(包括照明器件和配布线工程费)约占电气工程费用的10%以上,因此,选择合理的照明方案,配置先进的控制系统,不仅能大大简化穿管布线的工作量,而且能有效地节约能源,降低用户的运行费用,提高大楼的管理水准,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照明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已成为智能化大楼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基于提供舒适、怡人的生活环境,旧的照明设计理念己经不能适应新照明设计的需要。对于高质量的照明产品,除了要求功能化的实现,更人性化、智能化及时尚化的设计元素显得愈加重要。传统智能照明一般采用的是声控、光控、声光控等方式,但灯具的光照强度为一恒定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会降低灯具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减少能源浪费、提高灯具使用寿命的照度分级的智能照明系统。
一种照度分级的智能照明系统,红外感应器、光敏传感器、控制器、照明装置、电源装置;
所述红外感应器、所述光敏传感器、所述电源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照明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红外感应器,用于采集外界的红外线强度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控制器;
所述光敏传感器,用于采集外界的光照强度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对接收的红外线强度及光照强度进行分析并控制所述照明装置的开关及光照强度;
所述电源装置,用于给智能照明系统提供输出电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度分级的智能照明系统,通过红外感应器及光敏传感器采集外界的红外感应信号及照度信号,控制器通过采集的以上信号对应的不同的输出电压控制照明装置的光照强度,根据是否有红外感应及外界的光强变化实现照度的分级实时调控,减少了能源浪费,提高了照明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照度分级的智能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照度分级的智能照明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照度分级的智能照明系统的照度分级原理电路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红外感应器 | 1 |
光敏传感器 | 2 |
控制器 | 3 |
红外接收管 | 31 |
照明装置 | 4 |
电源装置 | 5 |
红外遥控器 | 6 |
物联网管理系统 | 7 |
物联网终端 | 71 |
物联网中心节点 | 72 |
用户终端 | 8 |
温湿度传感器 | 9 |
气体传感器 | 10 |
显示器 | 11 |
A/D转换器 | 12 |
运算放大器 | 13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照度分级的智能照明系统,红外感应器1、光敏传感器2、控制器3、照明装置4、电源装置5;
红外感应器1、光敏传感器2、电源装置5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3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3的输出端与照明装置4的输入端连接;
红外感应器1,用于采集外界的红外线强度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控制器3;
光敏传感器2,用于采集外界的光照强度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控制器3;
控制器3,用于对接收的红外线强度及光照强度进行分析并控制所述照明装置4的开关及光照强度;
电源装置5,用于给智能照明系统提供输出电压。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光敏传感器2为BH1750芯片。红外感应器1采集外界的红外感应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器3,控制器3判断是否有人存在,光敏传感器2采集外界的光照强度值并发送给控制器3,控制器3将接收的外界光照强度值与控制器3中存储的光照强度值设定值进行比较,当外界光照强度值不小于光照强设定值时,控制器3不发送控制指令给照明装置4;当感应到有人且外界光照强度值小于光照强设定值时,控制器3发送控制指令控制照明装置4工作并根据控制器3中存储的外界光照强度值所对应的输出电压作用于照明装置4两端,实现控制照明装置4的照度分级。
进一步地,智能照明系统还包括物联网管理系统7、用户终端8,物联网管理系统7与用户终端8连接,物联网管理系统7的输出端与控制器3的输入端连接;
物联网管理系统7,用于将用户终端8发送的控制指令发送给控制器3对照明装置4进行照度控制;
用户终端8,用于向物联网管理系统7发出控制指令。
具体的,用户终端8通过控制物联网管理系统7控制照明装置4的运行状态(开或闭),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8优选电脑或手机客户端,物联网管理系统7包括物联网终端71、物联网中心节点72,物联网终端71与物联网中心节点72无线连接,电脑通过串口与物联网中心节点72电连接,该中心节点发送电磁波控制物联网终端71,再由物联网终端71监控照明装置4的运行情况;手机客户端通过WIFI与物联网中心节点72远程连接。
进一步地,智能照明系统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9,温湿度传感器9的输出端与物联网管理系统7的输入端电连接;
温湿度传感器9,用于采集外界的温湿度,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物联网管理系统7。
具体的,温湿度传感器9采集外界数据,用户终端8可通过物联网管理系统7实时监控外界的温湿度。
进一步地,智能照明系统还包括气体传感器10,气体传感器10的输出端与物联网管理系统7的输入端连接;
气体传感器10,用于监测外界气体是否异常,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物联网管理系统7。
具体的,气体传感器10采集外界数据,用户终端8可通过物联网管理系统7实时监控外界的气体是否异常。
进一步地,智能照明系统还包括显示器11,显示器11的输入端与控制器3的输出端连接;
显示器11,用于显示控制器3发送的照明装置4的光照强度值。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显示器11优选12864液晶显示屏,显示器11还显示光照强度设定值。智能照明系统还包括A/D转换单元12、运算放大单元13;控制器3、A/D转换器12、运算放大器13、照明装置4依次电连接。
优选的,控制器3为STC89C52单片机,A/D转换器12为PCF8591芯片,运算放大器13为LM358芯片。
红外感应器1的输出端与光耦继电器的一端电连接,光耦继电器的公共端与单片机的低电平(OV)连接,光耦继电器的另一端与单片机的P3^7口连接,当有红外感应时,红外感应器的输出端将会是一个高电平,光耦继电器的输出端导通,单片机串口上就会检测到一个低电平,单片机通过对这个低电平编码来控制照明器4的亮暗;
如图3所示,当检测到有红外感应且外界的光照强度值小于光照强度设定值时,单片机就会通过IIC总线控制A/D转换器12进行DA转化,利用运算放大器13,将输出电压放大3倍连在两个并联的9031三极管的基极上,其集电极连在12V的电源装置5上,其发射极连在照明装置4上,从而通过控制DA转化输出电压的大小来控制照明装置4的亮暗情况,来实现照度分级。当没有红外感应或外界的光照强度大于光照强度设定值时,其DA转化将会输出的电压为0V,灯具不亮。外界的光照强度小于光照强度设定值且红外感应从有到无时,单片机会进行三次检测,每次检测之后都会延时一段时间,当第三次检测时还是没有红外感应时,灯具就会熄灭,从而实现延时功能。
进一步地,智能照明系统还包括红外遥控器6,控制器3上设有红外接收管34,红外遥控器6的输出端与红外接收管31的输入端连接;
红外遥控器6,用于手动设定照明装置4的光照强度值。
具体的,根据用户需要,可通过红外遥控器6手动设定照明装置4的光照强度值,控制器3根据设定的光照强度值所对应的输出电压对照明装置4的光照强度进行控制。利用红外遥控器6对光照强度进行设定,照明装置4会实行一个照度补偿,使环境光照强度达到这个值(误差5lx)。调节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粗调,第二种是细调。粗调是每按一下按键加减50lx,细调是每按一下按键,加减1lx。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照度分级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红外感应器(1)、光敏传感器(2)、控制器(3)、照明装置(4)、电源装置(5);
所述红外感应器(1)、所述光敏传感器(2)、所述电源装置(5)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3)的输出端与所述照明装置(4)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红外感应器(1),用于采集外界的红外线强度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控制器(3);
所述光敏传感器(2),用于采集外界的光照强度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控制器(3);
所述控制器(3),用于对接收的红外线强度及光照强度进行分析并控制所述照明装置(4)的开关及光照强度;
所述电源装置(5),用于给智能照明系统提供输出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照明系统还包括物联网管理系统(7)、用户终端(8),所述物联网管理系统(7)与所述用户终端(8)连接,所述物联网管理系统(7)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3)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物联网管理系统(7),用于将用户终端(8)发送的控制指令发送给控制器(3);
所述用户终端(8),用于向所述物联网管理系统(7)发出控制指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照明系统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9),所述温湿度传感器(9)的输出端与所述物联网管理系统(7)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9),用于采集外界的温湿度,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物联网管理系统(7)。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照明系统还包括气体传感器(10),所述气体传感器(10)的输出端与所述物联网管理系统(7)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气体传感器(10),用于监测外界气体是否异常,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物联网管理系统(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照明系统还包括显示器(11),所述显示器(11)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3)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显示器(11),用于显示所述控制器(3)发送的照明装置(4)的光照强度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照明系统还包括红外遥控器(6),所述控制器(3)上设有红外接收管(31),所述红外遥控器(6)的输出端与所述红外接收管(34)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红外遥控器(6),用于手动设定所述照明装置(4)的光照强度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50574.3U CN204968173U (zh) | 2015-08-26 | 2015-08-26 | 照度分级的智能照明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50574.3U CN204968173U (zh) | 2015-08-26 | 2015-08-26 | 照度分级的智能照明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68173U true CN204968173U (zh) | 2016-01-13 |
Family
ID=55063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5057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68173U (zh) | 2015-08-26 | 2015-08-26 | 照度分级的智能照明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6817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04542A (zh) * | 2016-08-12 | 2017-01-04 | 太仓市普利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方便的光感照明系统 |
-
2015
- 2015-08-26 CN CN201520650574.3U patent/CN20496817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04542A (zh) * | 2016-08-12 | 2017-01-04 | 太仓市普利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方便的光感照明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11079B (zh) | 教室照明无线检测与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102413616A (zh) | 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智能照明系统 | |
CN203151833U (zh) | 一种基于人体传感的led控制系统 | |
CN205596391U (zh) |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教室智能led灯 | |
CN107404794A (zh) | 一种用于教室照明的节能型自控系统 | |
CN106793283A (zh) | 一种室内led灯光控制系统 | |
CN105792414A (zh) | 一种光控球泡灯的灯光自动控制方法 | |
CN205117080U (zh) | 一种家用智能窗台光照控制装置 | |
CN202396037U (zh) | 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智能照明系统 | |
CN201230398Y (zh) | 教室照明节能智能控制系统 | |
CN103327699A (zh) | 一种多参数联动控制的智能led植物生长灯 | |
CN204272464U (zh) | 一种室内照明智能控制系统 | |
CN201491360U (zh) | 一种人体感应调光器和人体感应灯 | |
CN204968173U (zh) | 照度分级的智能照明系统 | |
CN206759788U (zh) | 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住宅智慧照明系统 | |
CN203015202U (zh) | 自动控制照明设备的节能装置 | |
CN204539582U (zh) | 新型led照明灯智能控制系统 | |
CN204392644U (zh) | 教室日光灯自动控制系统 | |
WO2018058298A1 (zh) | 调光开关系统及方法 | |
CN207706476U (zh) | 自动调光电路及led台灯 | |
CN202103901U (zh) | 新型照度控制系统 | |
CN204598420U (zh) | 一种led光控人体感应灯智能控制装置 | |
CN203984718U (zh) | 一种基于plc单片机的车站照明智能控制系统 | |
CN202551429U (zh) | 一种智能控制led照明系统 | |
CN201663747U (zh) | 教室照明无线检测与控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