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59578U - Pc轨道梁 - Google Patents
Pc轨道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59578U CN204959578U CN201520698192.8U CN201520698192U CN204959578U CN 204959578 U CN204959578 U CN 204959578U CN 201520698192 U CN201520698192 U CN 201520698192U CN 204959578 U CN204959578 U CN 2049595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iffening rib
- rail beam
- blocking plate
- connecting elements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C轨道梁,涉及轨道结构技术领域,包括预制的轨道梁体,还包括在轨道梁体的两端头设置的用于与相邻轨道梁连接的连接构件。所述轨道梁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绞线的两端锚固于轨道梁两端的连接构件上,使得连接构件与轨道梁形成整体。连接构件的下部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与连接构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PC轨道梁的两端设置连接构件,既能在施工期作为PC轨道梁的支撑构件,起固定作用,避免搭建临时支撑体系,可以节省工序,又能将相邻PC轨道梁连接起来,提高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C轨道梁的结构。
背景技术
连续轨道梁结构体系一般由3~5榀简支轨道梁连接成为一联,一联与另一联相连接的梁为边跨梁,位于边跨梁中间的梁为中跨梁。简支轨道梁和下部结构(基础、墩柱、盖梁)同步施工,当各构件强度达到要求后,在盖梁上搭设临时支撑体系,然后将简支轨道梁吊装到盖梁上,并用临时支撑体系将其临时固定在盖梁上,再绑扎接头钢筋,贯穿通长钢绞线,浇筑中间接头混凝土养护15天。进行二次张拉通长预应力钢绞线,再对轨道梁的两端封锚,最后拆除临时固定支架,进入下一联的施工。
轨道梁一般采用预制,预制好后将轨道梁吊装到盖梁上用临时固定设施固定。现有连续轨道梁施工工序复杂,工期长,并且可能出现落梁事件。此外,对全联轨道梁二次张拉通长预应力钢绞线的工序,不仅对结构体系产生了二次应力效应,而且容易导致轨道梁产生无法修复的变形,进而导致最终的成桥线形与设计线形不一致,直接影响后期列车运行的安全度和舒适性。
综上所述,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PC轨道梁,其施工简便,结构体系受力简单,成桥线形可控,且由3~5榀轨道连接整体并形成连续刚构结构体系。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PC轨道梁,在PC轨道梁端部设置连接构件,既能在施工期作为PC轨道梁的支撑构件,又能将相邻PC轨道梁连接起来,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梁,包括预制的轨道梁,在轨道梁的两端部设有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不仅连接相邻轨道梁,同时将轨道梁和下部结构连接起来。
进一步,轨道梁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绞线锚固于轨道梁的两端的连接构件上,使得连接构件与轨道梁形成整体,确保了连接构件与轨道梁连接的可靠度。
进一步,所述连接构件的下部还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与连接构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支座分别与后加劲肋、封端板和对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支座位于后加劲肋、封端板和对接板的下方,所述支座左右两端设有通孔。
进一步,所述连接构件包括预埋在轨道梁端部内的后加劲肋、与后加劲肋固定连接的封端板、与封端板固定连接的对接板、分别与封端板和对接板连接的前加劲肋,所述封端板位于轨道梁端部的表面,所述对接板与后加劲肋分别位于封端板的相对侧,所述封端板构成H型钢节点的翼缘板,所述前加劲肋与相邻轨道梁的加劲肋对接形成H型节点的腹板加劲肋,所述前加劲肋位于对接板的相对侧。
进一步,在封端板的轴线两侧分别对称分布了两组预应力束孔和两组钢筋固定孔,预应力束孔靠近封端板轴向中心线,钢筋固定孔位于封端板的边缘;预应力束孔用于贯穿预应力钢绞线,钢筋固定孔用于贯穿节点钢筋,在对接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孔,用于相邻轨道梁连接时,采用加强紧固螺栓临时固定轨道梁。
进一步,所述前加劲肋包括第一前加劲肋和第二前加劲肋,所述第一前加劲肋呈“L”形,“L”形的长边与对接板固定连接,“L”形的短边与封端板连接,所述第二前加劲肋为梯形,用于与相邻轨道梁的第一加劲肋对接,构造H型钢节点的腹板加劲肋,增强节点的刚度。
进一步,后加劲肋至少二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PC轨道梁,在PC轨道梁的两端部设有连接构件,既能在施工期作为PC轨道梁的支撑构件,避免搭设临时支撑体系来固定相邻轨道梁,减少施工工序,又能将相邻PC轨道梁连接起来,提高施工效率。
预应力束在预制轨道梁时全部张拉完成,不用二次张拉预应力,保证了施工完成后轨道梁的线形与设计时的线形一致,提高了后期列车通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前加劲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前加劲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3、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PC轨道梁,在轨道梁的两端部设有用于与相邻轨道梁连接的连接构件1。在每个轨道梁的两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构件1,轨道梁之间通过连接构件1临时固定连接。连接构件1包括预埋在轨道梁端部内的后加劲肋11、与后加劲肋11固定连接的封端板12、与封端板12固定连接的对接板13、分别与封端板12和对接板13连接的前加劲肋14。所述封端板12位于轨道梁端部的表面,在相邻轨道梁连接时,对接板13与相邻轨道梁的对接板13对后形成的H型钢节点的腹板,封端板12构成H型钢节点的翼缘板。所述对接板13与后加劲肋11分别位于封端板12的相对侧;所述前加劲肋14位于对接板13的相对侧,在封端板12的轴线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两组预应力束孔121和两组钢筋固定孔122,预应力束孔121靠近封端板轴向中心线,钢筋固定孔122位于封端板的边缘,预应力束孔121用于贯穿钢绞线,钢筋固定孔122用于贯穿节点钢筋。在对接板13上设有多个连接孔131,用于相邻轨道梁连接时,采用加强紧固螺栓临时固定轨道梁。前加劲肋14包括第一前加劲肋141和第二前加劲肋142,所述第一前加劲肋141呈“L”形,“L”形的长边与对接板13固定连接,“L”形的短边与封端板12连接,所述第二前加劲肋142为梯形,它与相邻轨道梁的第一前加劲肋141对接,形成H型钢节点腹板的加劲肋。后加劲肋11为“L”形,“L”形的长边与封端板12固定连接,为了稳定效果更好,一般平行设置3根,设置在封端板的同侧,中间的一根后加劲肋的长边高度比两侧的后加劲肋的长边高度高。支座2分别与后加劲肋、封端板和对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支座位于后加劲肋、封端板和对接板的下方,所述支座左右两端设有通孔。
将预制好的轨道梁吊装到盖梁上,并相邻两轨道梁对接后,由封端板12、对接板13、前加劲肋14共同构成H型钢节点。先将轨道梁调整到位,使得相邻轨道梁对接板13的对接孔131对齐,并用高强紧固螺栓贯穿后予以固定连接。进一步,将第一加劲肋141与相邻轨道梁的第二加劲肋142采用焊接工艺予以对接,同时将其与接缝处予以焊接。进一步,待全联轨道梁连接完成后,将轨道梁支座2与预埋设在盖梁上的支撑装置予以焊接。采用连接构件1来连接相邻轨道梁,可以固定相邻轨道梁,保证轨道梁在盖梁上固定,无需提前搭建临时支撑体系,减少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
轨道梁的预应力钢绞线的两端锚固在轨道梁的两端连接构件1的封端板12上,确保连接构件1与轨道梁连接的可靠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PC轨道梁,包括预制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轨道梁的两端部设有用于与相邻轨道梁连接的连接构件(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绞线锚固于轨道梁的两端的连接构件(1)上,使得连接构件(1)与轨道梁形成整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1)的下部还设有支座(2),所述支座(2)与连接构件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PC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1)包括预埋在轨道梁端部内的后加劲肋(11)、与后加劲肋(11)固定连接的封端板(12)、与封端板(12)固定连接的对接板(13)、分别与封端板(12)和对接板(13)连接的前加劲肋(14);所述封端板(12)位于轨道梁端部的表面,所述对接板(13)与后加劲肋(11)分别位于封端板(12)的相对侧,所述封端板(12)构成H型钢节点的翼缘板,所述前加劲肋(14)与相邻轨道梁的加劲肋(14)对接形成H型节点的腹板加劲肋,所述前加劲肋(14)位于对接板(13)的相对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C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2)分别与后加劲肋(11)、封端板(12)和对接板(13)固定连接,所述支座(2)位于后加劲肋(11)、封端板(12)和对接板(13)的下方,所述支座(2)左右两端设有通孔(21)。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C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在封端板(12)的轴线两侧分别对称分布了两组预应力束孔(121)和两组钢筋固定孔(122),预应力束孔(121)靠近封端板(12)轴向中心线,钢筋固定孔(122)位于封端板(12)的边缘;预应力束孔(121)用于贯穿预应力钢绞线,钢筋固定孔(122)用于贯穿节点钢筋,在对接板(13)上设有多个连接孔(131),用于相邻轨道梁连接时,采用加强紧固螺栓临时固定轨道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C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加劲肋(14)包括第一前加劲肋(141)和第二前加劲肋(142),所述第一前加劲肋(141)呈“L”形,“L”形的长边与对接板(13)固定连接,“L”形的短边与封端板(12)连接,所述第二前加劲肋(142)为梯形,用于与相邻轨道梁的第一加劲肋(141)对接,形成H型节点的腹板加劲肋,增强节点的刚度。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C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加劲肋(11)至少二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98192.8U CN204959578U (zh) | 2015-09-10 | 2015-09-10 | Pc轨道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98192.8U CN204959578U (zh) | 2015-09-10 | 2015-09-10 | Pc轨道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59578U true CN204959578U (zh) | 2016-01-13 |
Family
ID=55054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98192.8U Active CN204959578U (zh) | 2015-09-10 | 2015-09-10 | Pc轨道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5957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03901A (zh) * | 2018-02-09 | 2018-06-26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 |
CN110820596A (zh) * | 2019-12-09 | 2020-02-21 | 南京林业大学 | 一种pc轨道梁线形调整临时限位装置及使用方法 |
-
2015
- 2015-09-10 CN CN201520698192.8U patent/CN20495957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03901A (zh) * | 2018-02-09 | 2018-06-26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 |
CN110820596A (zh) * | 2019-12-09 | 2020-02-21 | 南京林业大学 | 一种pc轨道梁线形调整临时限位装置及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78163A (zh) | 新型连续梁式轨道 | |
CN203213282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 |
CN205399237U (zh) | 一种混凝土板桥/梁的加固装置 | |
CN107034746A (zh) | 用于悬挂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装配式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4264895A (zh)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f板及框架结构体系 | |
CN105178194A (zh) | 连续梁式轨道建设施工方法 | |
CN105088969A (zh) | 一种多塔单索面斜拉桥的合龙方法 | |
CN104947850A (zh) | 屋盖梭形桁架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605717A (zh) | 墩顶纵向支撑膺架法 | |
CN103711067A (zh) | 一种少支架横向拼装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及施工方法 | |
CN108978499A (zh) | 一种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架设方法 | |
CN204959578U (zh) | Pc轨道梁 | |
CN105274939B (zh) | Pc轨道梁连接装置 | |
CN209039975U (zh) | 一种可临时转永久的钢桥桥面结构 | |
CN103669193B (zh) | 一种横向拼装波形钢腹板组合t梁及施工方法 | |
CN203593950U (zh) | 横向抗剪的节段式自复位桥墩 | |
CN105088971A (zh) | 一种波形钢腹板pc箱梁斜拉桥中跨合龙施工方法 | |
CN107558351A (zh) | 腹包底梯形(波形)钢板组合箱梁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3924115U (zh) | 一种地铁双柱高架车站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钢骨 | |
CN204959614U (zh) | Pc轨道梁连接装置 | |
CN208702215U (zh) | 高架车站 | |
CN218091303U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与钢支撑的连接节点 | |
CN207582277U (zh) | 一种组合钢便桥 | |
CN204919297U (zh) | 新型连续梁式轨道 | |
CN211171560U (zh) | 一种钢斜撑杆组合pc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