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50771U - 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50771U CN204950771U CN201520538453.XU CN201520538453U CN204950771U CN 204950771 U CN204950771 U CN 204950771U CN 201520538453 U CN201520538453 U CN 201520538453U CN 204950771 U CN204950771 U CN 2049507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shaft
- pedal
- base
- bearing
- cush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91 wire dr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651 Cyano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412 Hom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30 Super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44 anti-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51 engineering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73 porcelai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700 ur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12 virolog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分、传动部分和脚踏部分。驱动部分包括固定座和摆动部件。固定座的框架两端上侧分别设置有定轴套;在框架的一侧或两侧或中部设置有定支座;固定座与摆动部件铰接在一起;固定座与摆动部件上分别设置的动支座与定支座位置对应。传动部分的闸线的首端挡块卡固于动支座内,闸管的首端卡阻于定支座上,闸线和闸管的末端分别卡固于脚踏部分的前、后支座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脚踏驱动坐便器坐垫翻转九十度,实现人到脚踏翻转,人走自动落下的目的,使用非常方便,不用手接触坐便器坐垫,干净卫生。不用现有坐便器或坐垫做任何修改,从而达到较广的普及性和低成本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坐便器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部牵引式坐便器的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及翻转支架。
背景技术
坐便式坐便器存在于城市每个家庭,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村用户也开始使用坐便式坐便器。部分高档公共场所卫生间也设置坐便式坐便器。陶瓷或不锈钢坐便式坐便器具有清洁卫生、无异味、使用方便和舒适性好等优点将逐渐取代传统蹲便式坐便器。
坐便式坐便器的基本结构:坐便器本体、坐垫和翻盖是人们经常操作使用的部位,为大家所熟知。
但是,传统的坐便器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坐垫翻转时需要使用者弯下腰,用手来对其上下翻转,这样就带来很多的不便:第一,一般家庭的坐便器是男女共用的,男性在小便的时候需要把坐垫翻起,以免弄脏坐垫,而女性在使用坐便器的时候需要把坐垫放下,这样就需要经常性上下翻转坐垫;第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行动也日渐不灵活,对于需要经常弯腰掀起或者放下坐便器坐垫的老人会带来诸多不便;第三,在公共场所,有些残疾人在使用坐便器的时候,可能无法顺利地用手翻转坐垫;第四,无论是家庭还是公共场所,通过人手掀起坐垫都存在不卫生的问题,尤其是在掀起时手指必然接触坐垫底部,而坐垫底部与坐便器上沿直接接触,受到污染,而且容易滋生细菌病毒。便后洗手只是洗去表层污垢,并不能彻底清除细菌病原,即使采用杀菌效果最强的洗手液,也需持续清洗数分钟并达到全面彻底清晰才能干净,实际上都很难做到,从而会影响人体健康。
传统坐便器存在的上述问题是坐便器技术的一个瑕疵,坐便器被实用新型的初期人们不重视该瑕疵,但是随着人们追求干净、卫生和方便要求不断提高,该瑕疵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该问题虽然被部分许多使用者注意到,并且有部分人想办法对其进行改进,但始终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案,人们在明知有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却无法回避该问题。大家都迫切要求一种能够在不影响坐便器整洁和效果的情况下、在不改变原有坐便器结构的情况下,能有一种使用方便的坐便器坐垫脚踏自翻转装置。
人们的脚踏力度是非常大的,坐便器坐垫脚踏自翻转装置,通常是男士使用,达到“脚踏后坐垫立起来,离开后自动放下”是最理想的效果,不用弯腰、不用手接触,非常方便。
如何将脚部力量传递到坐垫,使其翻转立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已经有部分专利技术方案用于解决该问题,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例如:公告号为CN203468494U的实用新型“能自动向上翻转的坐便器坐垫”,虽然结构原理简单,但实施时需要在原有坐便器周围设置多个支点,以及最后还要在坐便器上侧设置一个或一对支点,否则很难实现。多个支点会改变现有坐便器整洁布局,使其变得丑陋难看。而且在地面上设置支点会对增加地面障碍,不利于地面清理。其他一些类似专利文献也存在同样问题。
可见,针对目前坐便式坐便器的现状,要在光滑的陶瓷表面设置支点用于提供足够的翻转支撑力度,难度很大。但在地面设置支点,必然会增大翻转装置的体积,使外露部分过多,结构复杂,反而改变了坐便式坐便器干净、整洁的外形特征,几乎不会被人们采纳使用。
专利公开号为CN101849790A的“脚踏自翻盖坐便器”是采用了拉丝套与拉丝配合的传动结构,该方案需要对坐便器局部结构进行修改:在坐垫上设置一个“拨杆”用于连接拉丝端头,同时需要在坐便器上固定一个支座用于约束拉丝套。这两个部位都非常难以实现:(1)用于连接拉丝端头的拨杆设置在坐垫上,需要对坐垫进行改造,存在矛盾:拨杆位于坐垫上部,拨杆的固定位置太靠前会侵占座位区域,拨杆的固定位置基本处于坐垫轴套外侧。实际上,在翻盖存在情况下,翻盖的阻挡并没有拨杆存在的位置,除非对翻盖设置缺口。(2)拨杆位于轴套外侧,距离轴心很近,其很短的力矩相对于转轴另一侧伸出很长的坐垫而言,该拨杆需要承担很大的扭力。拨杆的长度不可能太差,太长又会影响正常翻转。可见,在现有坐垫上固定拨杆的方案不可行,拨杆根部扭力很大,很容易对现有坐垫造成破坏。(3)用于约束拉丝套的支座,同样承受很大的反作用支撑力,支座必须绝对稳定(如果出现翻盖与坐垫同时落下的情况,支座和拨杆还要能够同时承担翻盖重力所形成的强大扭力,而且要长期反复使用不出故障),但在光滑的陶瓷表面几乎无法牢固固定支座。如果将支座设置在坐便器本体以外的支架或辅助结构上,必然增大翻转装置的体积,或者必须对现有坐便器本体进行改造后实现。可见,该技术方案很难得到有效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坐便器存在坐垫必须手工翻转的问题,以及现有脚踏翻转装置存在结构复杂,效果差,无法有效实施的问题,提供一种针对中部牵引式坐便器的坐垫翻转驱动装置,达到结构简化、隐蔽性强、结构强度高、干净、卫生、使用方便和可反复使用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分、传动部分和脚踏部分。
驱动部分:包括固定座和摆动部件。
固定座:其主体是包裹在坐垫转轴座根部或者固定在坐便器两侧的框架;在框架两端的上侧分别设置有定轴套;在框架的一侧或两侧或中部设置有定支座;
摆动部件:在一根转轴的中部设置有一个或两个向前伸出且与坐垫匹配的摆板;摆动部件的转轴匹配套装于定轴套内;在摆动部件的一侧或两侧或中部设置有动支座;动支座与定支座位置对应;
摆动部件的转轴匹配套装于定轴套内,动支座与定支座位置对应;
脚踏部分:包括底座和脚踏板,两者相对运动并设置复位部件,前支座和后支座与底座和脚踏板之间通过传动部分连接,前支座和后支座随着底座和脚踏板运动能相互靠近或远离;或者,辅助推压部件是在摆板末端安装的滑轮;或者,辅助推压部件是在摆板末端固定弹片,在弹片末端安装滑轮。
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包裹在坐垫转轴座外侧的固定式约束立板和可调式约束立板,两者之间通过拉杆连接并可调。
传动部分:包括套装在一起并能相对滑动的闸管和闸线,闸线的首端挡块卡固于动支座内,闸管的首端卡阻于定支座上,闸线和闸管的末端分别卡固于脚踏部分的前、后支座上。
还包括牵引部分:一个或两个缠绕在坐便器坐垫上的套环,套环与所述摆板末端连接;或者,一个或两个粘贴于坐垫底部内侧的连接片,连接片通过牵引绳与摆板末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在定支座的前侧设置有导向轮。
所述固定座:固定座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向前突出超过轴心的支撑延边;或者,所述固定座:与坐便器坐垫转座根部接触的内侧边设置嵌入板;或者,所述固定座:为一体式或者为组合对接式;或者,所述固定座:与坐垫转轴座根部接触的内侧边设置有约束立板;或者,所述固定座:在固定座的约束板内侧设置垫层;或者,位于固定座边缘的延伸部位与定支座活动组装;或者,摆动部件的拉板与动支座之间活动组装;或者,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包裹在坐垫转轴座外侧的固定式约束立板和可调式约束立板,两者之间通过拉杆连接并可调;或者,所述固定座:通过粘贴固定在坐便器表面;或者,所述固定座:在坐便器上侧粘贴约束块,固定座套固在约束块上。
所述固定座与摆动部件铰接关系:在固定座的两侧设置有定轴套,在转动部分的侧面设置动轴套,内轴套与外轴套对接并贯穿安装有转轴;或者,在固定座的两侧设置定轴套,在传动部分的侧面设置转轴,转轴两端匹配套装于定轴套内;或者,在固定座上设置转轴,在传动部分的两侧设置动轴套,动轴套安装于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在两基座的内侧设置有弹性体,弹性体为柔性材料层,或者为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部件:在摆板的末端设置有辅助推压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推压部件是一个固定在摆板末端的弹片,弹片向上翘起,弹片末端弯曲为光滑弧形或安装有光滑套。或者,所述辅助推压部件是一个固定在摆板末端的支撑套。
关于脚踏部分,有多种并联方案如下:(1)底座和脚踏板铰接在一起并设置复位弹簧,底座和脚踏板内侧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前上连杆、后上连杆和前下连杆、后下连杆,并且前上连杆与前下连杆铰接于转轴一,后上连杆与后下连杆铰接于转轴二,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分别设置于转轴一和转轴二附近(附近:包括转轴一和转轴二,或者靠近转轴一和转轴二能与转轴同步运动的附近位置,下同)。(2)底座和脚踏板铰接于转轴三,并设置复位弹簧,底座和脚踏板内侧分别通过转轴铰接前上连杆和后上连杆,并且前上连杆与前下连杆铰接于转轴四,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分别设置于转轴四和转轴三附近。(3)底座和脚踏板铰接于转轴三,并设置复位弹簧,底座和脚踏板内侧分别通过转轴铰接前上连杆和后上连杆,并且前上连杆与前下连杆铰接于转轴四,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分别设置于转轴四和转轴三附近,并在脚踏板上侧铰接有直接脚踏板。(4)脚踏板与前撑杆上端铰接,底座与前撑杆下端铰接并在脚踏板后侧安装有滑轮,滑轮与地面或底座接触滑动,前设置在底座或前撑杆上,后支座设置在滑轮转轴附近。(5)脚踏板前端与前撑杆上端铰接,脚踏板后端与后撑杆上端铰接,底座前端与前撑杆下端铰接,底座后端与后撑杆下端铰接,并在后撑杆后侧安装有滑轮,滑轮与地面或底座接触滑动,前设置在底座或前撑杆上,后支座设置在滑轮转轴附近。(6)脚踏板与底座为弧形弹性体,且前后端分别连为一体或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前支座和后支座分别设置在脚踏板与底座前后端连接点位置。(7)脚踏板下表面与底座上表面的前后分别设置有平滑道,两斜撑杆中部铰接在一起,两斜撑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平滑块并匹配套装与平滑道内,前、后支座分别设置在两斜撑杆之间。(8)底座上方设置有对称或圆形侧壁,侧壁上沿设置前支座,并在侧壁上设置竖滑道,脚踏板底部设置竖滑块,竖滑块匹配安装与底座的侧壁内,竖滑块侧面通过拉杆固定有后支座,该拉杆与竖滑道配合滑动。(9)脚踏板与前撑杆上端铰接,底座与前撑杆下端铰接,底座中部通过支座及支撑轴安装有主动摆杆和从动摆杆,主动摆杆与从动摆杆为一体,主动摆杆上端与前撑杆滑动配合,前、后支座分别设置在底座前端和从动摆杆末端。
进一步地,关于脚踏部分,可在所述转轴一、转轴二、转轴三或转轴四上套装有套管,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直接固定在相应套管上,或通过辅助拉杆固定在相应套管上。
进一步地,可设置有对脚踏部分的锁死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为一体式或者为组合对接式。或者,所述固定座:与坐便器坐垫转座根部接触的内侧边设置有约束立板。
进一步地,位于固定座边缘的延伸部位可以与定支座活动组装。
进一步地,摆动部件的拉板可以与动支座之间活动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固定座通过连杆能实现宽度调节,适合多种不同宽度型号的坐便器使用,通用性强,固定牢固。脚踏驱动坐便器坐垫翻转九十度,实现人到脚踏翻转,人走自动落下的目的,使用非常方便,不用手接触坐便器坐垫,干净卫生。
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直接使用的配合部件,不用现有坐便器或坐垫做任何修改,从而达到较广的普及性和低成本特点。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坐垫支撑块与坐垫转轴之间普遍存在适当宽度的情况,以及坐垫与坐便器之间普遍存在间隙的情况,将翻转驱动装置设置于该区域内,不会影响坐便器正常使用,而且隐蔽性好。
3、本实用新型设置独立转轴(“独立转轴”是指与坐垫转轴独立、平行),该独立转轴与坐垫转轴存在间距,实质是增大了力臂,从而降低局部扭力过大问题。
4、本实用新型通过多次受力分析和反复试验得出合理方案,实现结构最简和最优化,容易实施,装配简易。外形美观,恰当。
5、牵引部分能够牵拉坐垫一起运动,换可以随时释放牵引部分,使其不随翻转部分一起运动。
6、设置的辅助推压部件例如弹片,可以根据不同坐便器坐垫内凹槽深度自行调整,该弹片硬度足以翻转坐垫,具有缓冲作用。但弹片的更大作用是防止自行调整过量时,造成坐垫在人体重力压迫下被硬性支撑压破问题,弹片变形后能释放最大压力,保护坐便器坐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图1的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翻转状态示意图。
图5是脚踏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传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牵引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脚踏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脚踏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脚踏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脚踏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脚踏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脚踏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脚踏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图15是本实用新型脚踏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之九;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坐垫翻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中,标号1为固定座:101为外框,102为延伸部位,103为定支座,104为线孔,105为进线口,106为定轴套,107为支撑延边,108为弹性材料层,109为约束立板,110为弹片,111为短轴,112为嵌入板,113为滑轮。
标号2为摆动部件:201为连板,202为摆板,203为拉板,204为动支座,205为线孔,206为进线口。
标号3为转轴,31为防滑键。
标号4为传动部分:401为闸管,402为闸线。
标号5为脚踏部分:501为底座,502为脚踏板,502’为直接脚踏板,503为前上连杆,504为前下连杆,505为后上连杆,506为后下连杆,507为转轴,508为后拉杆,509为前拉杆,510为后支座,511为前支座,512为前撑杆,513为滑轮,514为脚踏垫,515为后撑杆,516为斜撑杆一,517为斜撑杆二,518为中轴,519为扭簧,520为平滑道,521为平滑块,522为竖滑块,523为侧壁,524为竖滑道,525为防翻拖,526为支撑轴,527为主摆杆,528为从摆杆,529为锁紧销,530为支撑销。
标号6为辅助推压部件:601为弹片,602为固定包边,603为翻卷部位,604为滑轮。6’为橡胶套。6”为弹片与橡胶体组合的弹性部件。
标号7为牵引部分:701为套环,702为拉绳,703为拉环,704为收缩固定扣。
标号8为坐垫转轴座,81为坐垫转轴,82为坐垫,83为坐垫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对摆动部件的驱动是依靠转轴端部外端部的动支座。即通过驱动转轴转动来带动摆动部件转动。
实施例1:第一种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主要部分包括驱动部分、传动部分、脚踏部分和牵引部分。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驱动部分包括固定座1和摆动部件2,两者铰接在一起。
图2中的固定座1:其主体是包裹在坐垫转轴座根部的框架;在框架两端的上侧分别设置有定轴套;在框架的中部设置有定支座。并且,在定支座的前侧设置有导向轮。
摆动部件2:在一根转轴的中部设置有两个向前伸出且与坐垫匹配的摆板;摆动部件的转轴匹配套装于定轴套内;在摆动部件的中部设置有动支座;动支座与定支座位置对应。
摆动部件的转轴匹配套装于固定座内,可以转动。动支座与定支座位置对应,当摆动部件转动九十度后可使动支座与定支座接近或远离。
固定座1与摆动部件2的材质可以选择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或者工程塑料,或者亚克力等硬性材料。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坐垫支撑块与坐垫转轴之间普遍存在适当宽度的情况,以及坐垫与坐便器之间普遍存在间隙的情况,将翻转驱动装置设置于该区域内,不会影响坐便器正常使用,而且隐蔽性好。
固定座1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和状态。摆动部件可绕转轴选择90度竖立,或者复位放平。摆动部件的摆板202是与坐垫内轮廓匹配,并不外露。固定座1和摆动部件2都有一部分伸出坐垫区域之外,这是必要的。如图2,固定座1伸出的部位向下形成延伸部位102,摆动部件2伸出的部位为拉板203。摆动部件2向外延伸到拉板203末端的动支座204。拉板203随摆动部件2一起旋转90度后,可使动支座204与定支座103的线孔中心基本重合(定支座103最好位于转轴中心线下方前侧)。
对动支座204与定支座103分别增加传动部分后,再使摆板202驱动坐垫或翻盖处于负重状态,此时摆动部件2受到向下的压力和向前的推力,从而固定座1的前侧边向下压力增大,后侧边有向上翘起趋势,容易向前倾翻,而且固定座1有向前滑动的趋势。然而,固定座1的弹性材料层108可以克服其向前滑动。在固定座1的两侧设置有向前突出超过轴心的支撑延边107,该支撑延边107可以很大程度上削弱倾翻力度,保持固定座1稳定。从而,如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固定座1结构,其结构减化,稳定性好,基本不用对其进行再固定。当然,也可以再补充采用粘贴的方式,例如对固定座1底部设置强力胶水使其粘贴在坐便器后侧表面。由于坐便器表面为硬质光滑瓷面,硬度高、性能稳定。所以不会因强力胶水而受到任何损坏。也可以采用防水双面胶等弱力胶条进行粘贴。传动部分4采用闸线402和闸管401,与脚踏部分配合。
脚踏部分5如图5:底座501和脚踏板502铰接在一起并设置复位弹簧(如在转轴上套装扭簧),底座501和脚踏板502内侧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前上连杆503、后上连杆505和前下连杆504、后下连杆506,并且前上连杆503与前下连杆504铰接于转轴一,后上连杆505与后下连杆506铰接于转轴二。所述转轴一和转轴二上套装有套管,一对前支座和一对后支座分别通过辅助拉杆固定在相应套管上。一对前支座和一对后支座随着底座501和脚踏板502运动能相互靠近或远离。
传动部分如图6:包括套装在一起并能相对滑动的闸管401和闸线402,闸线402的首端挡块卡固于动支座204内,闸管401的首端卡阻于定支座103上,闸线402和闸管401的末端分别卡固于脚踏部分的前、后支座上。
另外,如图7,还包括牵引部分:一个或两个缠绕在坐便器坐垫上的套环701,套环701与所述摆板202末端连接。
在摆板202的末端设置有辅助推压部件7。如图2和图7中,辅助推压部件7是一个固定在摆板202末端的弹片601,弹片601向上翘起,弹片601末端弯曲为光滑弧形或安装有光滑套。设置弹片601的目的:可以根据不同坐便器坐垫内凹槽深度,用户可自行调整弹片601弯曲度(不同坐便器坐垫内侧凹陷程度不同,如果不能调整辅助推压部件的支撑高度,将很难达到恰好匹配支撑的目的),该弹片601硬度足以翻转坐垫,具有缓冲作用。但弹片601的更大作用是:防止用于在自行调整是出现调整过量问题,如果调整过量,会造成坐垫在人体重力压迫下被硬性支撑压破。采用弹片601,弹片601在翻转坐垫时有足够支撑力度,几乎不形变;弹片601调整不过度时,人体重压下也不会是弹片601形变;只在弹片601过度调整后被人体重压下时,才发生形变。变形后能释放最大压力,保护坐便器坐垫安全。
实施例2:第二种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参见图1和图16。主要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固定座1为全封闭结构,固定座完全套装在坐垫转轴座上。并且固定座1设置了嵌入板,能够嵌入坐垫转轴座内部。在安装时需要略微松弛一下坐垫转轴座底部的螺栓,安装嵌入板112后再紧固螺栓。显然,实施例1-3不需要对坐垫转轴座进行调整就能直接安装使用。
实施例3:第三种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参见图17。主要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固定座1的两侧分别设置定支座103,摆动部件2的两侧分别设置动支座204。动支座和定支座对应。同时分别在定支座103前侧设置导向轮113。是一种双驱动结构。
实施例4:第四种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参见图18。主要部分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固定座1的一侧设置定支座103,摆动部件2的一侧分别设置动支座204。动支座和定支座对应。同时分别在定支座103前侧设置导向轮113。是一种单驱动结构。摆动部件2的摆板202也可以为单个。
考虑到坐垫与坐便器上边缘之间的间隙问题,有少部分坐便器的间隙较小,而大多数坐便器间隙较大。针对较大间隙的情况,固定座与摆动部件可以在间隙位置始终重叠,即始终为双层结构。针对较小间隙的情况,可以在间隙位置处设置让位关系,从而只有拉板位于间隙内,实现局部重叠局部单层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与摆动部件2之间相互让位形成单层结构,所以总厚度较小。例如采用不锈钢板可以将延伸位置的厚度降低为2mm以下(在坐垫区域内侧,由于坐垫内向上凹陷,可以增加内部材料的厚度),该厚度可满足任何坐便器坐垫间距(现有坐垫底部设置四个支撑块,分别与坐便器的上边缘硬性接触,从而坐垫与坐便器上边缘之间通常不会直接接触,存在间隙,尤其是坐垫根部位置的间隙最大)。
以上实施例1-4都可以将固定座和摆动部件完全隐藏于坐垫内侧。
实施例5:第五种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参见图19。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固定座是固定在坐便器两侧的框架,在固定座1的延伸部分102内侧设置有短轴111,短轴111上安装有弹片110,弹片110具有多个并列向外的弹性支撑脚。
该实施例不能完全隐藏固定座和摆动部件,但可以隐藏大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转轴3固定在固定座1边缘,摆动部件2两侧设置动轴套207,动轴套207匹配套装于转轴3两端。
实施例6:采用以上任意一种驱动部分和传动部分,配合附图8所示脚踏部分。图8中的脚踏部分:底座501和脚踏板502铰接于转轴三,并设置复位弹簧,底座501和脚踏板502内侧分别通过转轴铰接前上连杆503和后上连杆505,并且前上连杆503与前下连杆504铰接于转轴四,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分别设置于转轴四和转轴三附近。在所述转轴三或转轴四上套装有套管,前支座和后支座直接固定在相应套管上,或通过辅助拉杆固定在相应套管上。
实施例7:采用以上任意一种驱动部分和传动部分,配合附图9所示脚踏部分。图9中的脚踏部分:底座501和脚踏板502铰接于转轴三,并设置复位弹簧,底座501和脚踏板502内侧分别通过转轴铰接前上连杆503和后上连杆505,并且前上连杆503与前下连杆504铰接于转轴四,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分别设置于转轴四和转轴三附近,并在脚踏板502上侧铰接有直接脚踏板502’。
实施例8:采用以上任意一种驱动部分和传动部分,配合附图10所示脚踏部分。图10中的脚踏部分:脚踏板502与前撑杆上端铰接,底座501与前撑杆下端铰接并在脚踏板502后侧安装有滑轮,滑轮与地面或底座501接触滑动,前设置在底座501或前撑杆上,后支座设置在滑轮转轴附近。
实施例9:采用以上任意一种驱动部分和传动部分,配合附图11所示脚踏部分。图11中的脚踏部分:脚踏板502前端与前撑杆上端铰接,脚踏板502后端与后撑杆上端铰接,底座501前端与前撑杆下端铰接,底座501后端与后撑杆下端铰接,并在后撑杆后侧安装有滑轮,滑轮与地面或底座501接触滑动,前设置在底座501或前撑杆上,后支座设置在滑轮转轴附近。
实施例10:采用以上任意一种驱动部分和传动部分,配合附图12所示脚踏部分。图12中的脚踏部分:脚踏板502与底座501为弧形弹性体,且前后端分别连为一体或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前支座和后支座分别设置在脚踏板502与底座501前后端连接点位置。
实施例11:采用以上任意一种驱动部分和传动部分,配合附图13所示脚踏部分。图13中的脚踏部分:脚踏板502下表面与底座501上表面的前后分别设置有平滑道,两斜撑杆中部铰接在一起,两斜撑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平滑块并匹配套装与平滑道内,前、后支座分别设置在两斜撑杆之间。
实施例12:采用以上任意一种驱动部分和传动部分,配合附图14所示脚踏部分。图14中的脚踏部分:底座501上方设置有对称或圆形侧壁,侧壁上沿设置前支座,并在侧壁上设置竖滑道,脚踏板502底部设置竖滑块,竖滑块匹配安装与底座501的侧壁内,竖滑块侧面通过拉杆固定有后支座,该拉杆与竖滑道配合滑动。
实施例13:采用以上任意一种驱动部分和传动部分,配合附图15所示脚踏部分。图15中的脚踏部分:脚踏板502与前撑杆上端铰接,底座501与前撑杆下端铰接,底座501中部通过支座及支撑轴安装有主动摆杆和从动摆杆,主动摆杆与从动摆杆为一体,主动摆杆上端与前撑杆滑动配合,前、后支座分别设置在底座501前端和从动摆杆末端。在所述转轴一、转轴二、转轴三或转轴四上套装有套管,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直接固定在相应套管上,或通过辅助拉杆固定在相应套管上;或者,设置有对脚踏部分的锁死机构。
实施例14:以上任意一项脚踏部分,可在底座501上设置有对脚踏部分的锁死机构。例如,通过挂钩或者旋转挡台,约束底座501与脚踏板502使其两者处于压缩状态。
说明:以上各实施例附图均为示意图,其尺寸与坐垫轮廓并没有完全匹配,在保持整体结构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局部尺寸还可以有适当调整,使其匹配于坐便器及坐垫。
以上各实施例并没有完全枚举本实用新型全部实施方式,还可以将以上实施例中分别提及的固定座、摆动部件、传动部分、脚踏部分和牵引部分相互调换使用,组合成新的实施方案。以及,有由以上各实施例做出近似变形的结构,也视为等同的实施方式,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分、传动部分和脚踏部分,其特征在于,
驱动部分:包括固定座和摆动部件;
固定座:其主体是包裹在坐垫转轴座根部或者固定在坐便器两侧的框架;在框架两端的上侧分别设置有定轴套;在框架的一侧或两侧或中部设置有定支座;
摆动部件:在一根转轴的中部设置有一个或两个向前伸出且与坐垫匹配的摆板;摆动部件的转轴匹配套装于定轴套内;在摆动部件的一侧或两侧或中部设置有动支座;动支座与定支座位置对应;
脚踏部分:包括底座和脚踏板,两者相对运动并设置复位部件,前支座和后支座与底座和脚踏板之间通过传动部分连接,前支座和后支座随着底座和脚踏板运动能相互靠近或远离;
传动部分:包括套装在一起并能相对滑动的闸管和闸线,闸线的首端挡块卡固于动支座内,闸管的首端卡阻于定支座上,闸线和闸管的末端分别卡固于脚踏部分的前、后支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部分:一个或两个缠绕在坐便器坐垫上的套环,套环与所述摆板末端连接;或者,一个或两个粘贴于坐垫底部内侧的连接片,连接片通过牵引绳与摆板末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在定支座的前侧设置有导向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部件:在摆板的末端设置有辅助推压部件;所述辅助推压部件是一个固定在摆板末端的弹片,弹片向上翘起,弹片末端弯曲为光滑弧形或安装有光滑套;
或者,所述辅助推压部件是一个固定在摆板末端的支撑套;或者,辅助推压部件是在摆板末端安装的滑轮;或者,辅助推压部件是在摆板末端固定弹片,在弹片末端安装滑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部分:底座和脚踏板铰接在一起并设置复位弹簧,底座和脚踏板内侧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前上连杆、后上连杆和前下连杆、后下连杆,并且前上连杆与前下连杆铰接于转轴一,后上连杆与后下连杆铰接于转轴二,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分别设置于转轴一和转轴二附近;或者,底座和脚踏板铰接于转轴三,并设置复位弹簧,底座和脚踏板内侧分别通过转轴铰接前上连杆和后上连杆,并且前上连杆与前下连杆铰接于转轴四,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分别设置于转轴四和转轴三附近;或者,底座和脚踏板铰接于转轴三,并设置复位弹簧,底座和脚踏板内侧分别通过转轴铰接前上连杆和后上连杆,并且前上连杆与前下连杆铰接于转轴四,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分别设置于转轴四和转轴三附近,并在脚踏板上侧铰接有直接脚踏板;或者,脚踏板与前撑杆上端铰接,底座与前撑杆下端铰接并在脚踏板后侧安装有滑轮,滑轮与地面或底座接触滑动,前设置在底座或前撑杆上,后支座设置在滑轮转轴附近;或者,脚踏板前端与前撑杆上端铰接,脚踏板后端与后撑杆上端铰接,底座前端与前撑杆下端铰接,底座后端与后撑杆下端铰接,并在后撑杆后侧安装有滑轮,滑轮与地面或底座接触滑动,前设置在底座或前撑杆上,后支座设置在滑轮转轴附近;或者,脚踏板与底座为弧形弹性体,且前后端分别连为一体或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前支座和后支座分别设置在脚踏板与底座前后端连接点位置;或者,脚踏板下表面与底座上表面的前后分别设置有平滑道,两斜撑杆中部铰接在一起,两斜撑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平滑块并匹配套装与平滑道内,前、后支座分别设置在两斜撑杆之间;或者,底座上方设置有对称或圆形侧壁,侧壁上沿设置前支座,并在侧壁上设置竖滑道,脚踏板底部设置竖滑块,竖滑块匹配安装与底座的侧壁内,竖滑块侧面通过拉杆固定有后支座,该拉杆与竖滑道配合滑动;或者,脚踏板与前撑杆上端铰接,底座与前撑杆下端铰接,底座中部通过支座及支撑轴安装有主动摆杆和从动摆杆,主动摆杆与从动摆杆为一体,主动摆杆上端与前撑杆滑动配合,前、后支座分别设置在底座前端和从动摆杆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一、转轴二、转轴三或转轴四上套装有套管,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直接固定在相应套管上,或通过辅助拉杆固定在相应套管上;或者,设置有对脚踏部分的锁死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固定座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向前突出超过轴心的支撑延边;或者,所述固定座:与坐便器坐垫转座根部接触的内侧边设置嵌入板;或者,所述固定座:为一体式或者为组合对接式;或者,所述固定座:与坐垫转轴座根部接触的内侧边设置有约束立板;或者,所述固定座:在固定座的约束板内侧设置垫层;或者,位于固定座边缘的延伸部位与定支座活动组装;或者,摆动部件的拉板与动支座之间活动组装;或者,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包裹在坐垫转轴座外侧的固定式约束立板和可调式约束立板,两者之间通过拉杆连接并可调;或者,所述固定座:通过粘贴固定在坐便器表面;或者,所述固定座:在坐便器上侧粘贴约束块,固定座套固在约束块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包裹在坐垫转轴座外侧的固定式约束立板和可调式约束立板,两者之间通过拉杆连接并可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固定座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向前突出超过轴心的支撑延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在两基座的内侧设置有弹性体,弹性体为柔性材料层,或者为弹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38453.XU CN204950771U (zh) | 2015-07-23 | 2015-07-23 | 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38453.XU CN204950771U (zh) | 2015-07-23 | 2015-07-23 | 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50771U true CN204950771U (zh) | 2016-01-13 |
Family
ID=55045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3845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50771U (zh) | 2015-07-23 | 2015-07-23 | 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5077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30140A (zh) * | 2015-07-23 | 2015-11-11 | 孙明英 | 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 |
-
2015
- 2015-07-23 CN CN201520538453.XU patent/CN20495077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30140A (zh) * | 2015-07-23 | 2015-11-11 | 孙明英 | 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10590A (zh) | 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 | |
CN206197863U (zh) | 电机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 | |
CN205083377U (zh) | 推力轴承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及固定座 | |
CN105030140A (zh) | 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 | |
CN204950771U (zh) | 中部牵引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 | |
CN204950772U (zh) | 单双夹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及固定座 | |
CN204950767U (zh) | 连杆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器及支架 | |
CN110123187A (zh) | 一种角度可调的蹲厕装置 | |
CN204950768U (zh) | 平行边坐便器简易式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及翻转固定座 | |
CN204950770U (zh) | 插头对接式坐便器坐垫翻转器及固定座 | |
CN205083375U (zh) | 中调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及固定座 | |
CN205083376U (zh) | 套管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及固定座 | |
CN205234391U (zh) | 后挂调节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及固定座 | |
CN1765348A (zh) | 轻便通用翻身病床 | |
CN105030138A (zh) | 后挂调节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及固定座 | |
CN105030136A (zh) | 连杆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器及支架 | |
CN105030135A (zh) | 套管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及固定座 | |
CN202020367U (zh) | 一种马桶盖及马桶 | |
CN205083378U (zh) | 电机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 | |
CN108720700B (zh) | 一种卫生坐便器 | |
CN205083380U (zh) | 后挂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及其固定座 | |
CN105030139A (zh) | 单双夹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及固定座 | |
CN201036530Y (zh) | 折叠式坐便椅 | |
CN105310589A (zh) | 推力轴承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及固定座 | |
CN105030137A (zh) | 平行边坐便器简易式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及翻转固定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