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888377U - 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88377U
CN204888377U CN201520645812.1U CN201520645812U CN204888377U CN 204888377 U CN204888377 U CN 204888377U CN 201520645812 U CN201520645812 U CN 201520645812U CN 204888377 U CN204888377 U CN 204888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heroid
wire casing
fishbowl
plant
ec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458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彦
唐兰林
李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6458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88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88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883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包括一个控制球体和两个生态循环球体,一个控制球体通过两个螺旋固定套管分别与两个生态循环球体连接,生态循环球体包括玻璃鱼缸、第一植物培养台、第一玻璃罩、第一密封圈、第一LED灯架及线槽组件和第一灯罩,控制球体包括电器元件封装外罩、第二植物培养台、第二玻璃罩、第二密封圈、第二LED灯架及线槽组件和第二灯罩;控制球体的电器元件封装外罩内封装有智能控制组件,通过导线经第一、二LED灯架及线槽组件中的线槽连接到生态循环球体。本实用新型集观赏鱼类的养殖系统、盆景植物的栽培系统、光合作用的氧气生成及释放系统为一体,同时在用户不同情境使用需求下可切换使用和操作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产品,尤其是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室内放些花草盆景,摆放一个鱼缸,再也不是贵族的专用装饰品,拥有这些装饰的寻常百姓越来越多,然而在面积和空间有限的家中既要摆放花盆,又要摆放观赏鱼缸,不仅占用面积太大,而且人们很难同时看到观赏鱼和花草,鱼的排泄物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容易导致水污染,另外,鱼和花草都是人们通过个人判断时间来进行鱼的喂食,花草的浇水、施肥,还有花草在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能对室内实时增氧,在人们没有时间照顾的时候,鱼和花草就容易导致死亡。在专利号为200520020610.4中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鱼缸花盆,“它包括鱼缸和花盆,鱼缸设于花盆上,鱼缸的底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口对准花盆。”这种组合式鱼缸花盆解决了花盆和鱼缸的组合,人们可以同时看到花草和观赏鱼,可以用鱼缸的内的水对花盆进行浇灌。在专利号为200710134192.5中公开了一种生态观赏鱼缸,“它包括鱼缸和若干花盆,所有花盆均设置在鱼缸内,在花盆上设有透气孔,在透气孔处设有细孔网板,在花盆内种有花草,在鱼缸内放养观赏鱼。”这种生态观赏鱼缸将花盆与观赏鱼缸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减少占用面积,将鱼的排泄物用来给花草施肥。但是,上述“鱼和花草都是人们通过个人判断时间来进行鱼的喂食,花草的浇水、施肥,还有花草在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能对室内实时增氧,在人们没有时间照顾的时候,鱼和花草就容易导致死亡”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是集观赏鱼类的养殖系统、盆景植物的栽培系统、光和作用的氧气生成及释放系统为一体的家居生态培育和增氧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包括一个控制球体和两个生态循环球体,一个控制球体通过两个螺旋固定套管分别与两个生态循环球体连接,生态循环球体包括玻璃鱼缸、第一植物培养台、第一玻璃罩、第一密封圈、第一LED灯架及线槽组件和第一灯罩,玻璃鱼缸的边缘、第一玻璃罩的边缘分别与第一植物培养台的上、下部边缘扣合并通过第一密封圈密封,第一LED灯架及线槽组件中的线槽通过螺旋固定栓与螺旋固定套管的一端螺接,第一LED灯架及线槽组件中的LED灯架位于第一玻璃罩内,第一灯罩固定在LED灯架上;控制球体包括电器元件封装外罩、第二植物培养台、第二玻璃罩、第二密封圈、第二LED灯架及线槽组件和第二灯罩,电器元件封装外罩的边缘、第二玻璃罩的边缘分别与第二植物培养台的上、下部边缘扣合并通过第二密封圈密封,第二LED灯架及线槽组件中的线槽通过螺旋固定栓与螺旋固定套管的另一端螺接,第二LED灯架及线槽组件中的LED灯架位于第二玻璃罩内,第二灯罩固定在LED灯架上;控制球体的电器元件封装外罩内封装有智能控制组件,通过导线经第一、二LED灯架及线槽组件中的线槽连接到生态循环球体。
进一步地,控制球体与生态循环球体连接处的电器元件封装外罩上设有半圆形孔,第二玻璃罩与电器元件封装外罩相对应处设有半圆形孔,第二玻璃罩与电器元件封装外罩扣合形成圆孔。
进一步地,生态循环球体与控制球体连接处的玻璃鱼缸上设有半圆形孔,第一玻璃罩与玻璃鱼缸相对应处设有半圆形孔,第一玻璃罩与玻璃鱼缸扣合形成圆孔。
进一步地,控制球体与生态循环球体相互连接处的第一、二植物培养台上均设有方形孔,第一、二植物培养台均包括中间设有小孔的过滤层。
进一步地,第一、二密封圈均是由密封条与密封圆环组成的环形防水圈,密封圆环位于控制球体与生态循环球体相互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采用多个球状结构,中间用内有螺纹的螺旋固定套管旋拧紧固,连接各个球体。以一个控制球体为中心,通过连接部件连接生态循环球体,用户可个性化的根据实际的空间条件及购买预算自由增加、组合、合理布局的组装成不同的组合形式,满足个性定制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是一个集三大生态系统的家居生态培育和增氧设备,包括观赏鱼类的养殖系统、盆景植物的栽培系统、光和作用的氧气生成及释放系统。通过养殖观赏鱼的水和代谢物浇灌上层的景内植物;又通过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光和作用环境制造和释放氧气,提高室内空气的含氧量;同时植物的根茎又可以净化水质,植物代谢物可以饲养鱼类,从而实现了三大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循坏;同时在家居生活中用户不同情境使用需求下可切换产品使用和操作模式,当需要用户人工接手控制时,用户通过不同的手势动态,非接触式的手动调节温度、湿度、光照度调节和三大系统,优化鱼、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环境,及增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的外观结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的智能控制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包括一个控制球体1和两个生态循环球体2,一个控制球体1通过两个螺旋固定套管3分别与两个生态循环球体2连接,生态循环球体2包括玻璃鱼缸21、第一植物培养台22、第一玻璃罩23、第一密封圈24、第一LED灯架及线槽组件25和第一灯罩26,玻璃鱼缸21的边缘、第一玻璃罩23的边缘分别与第一植物培养台22的上、下部边缘扣合并通过第一密封圈24密封,第一LED灯架及线槽组件25中的线槽通过螺旋固定栓4与螺旋固定套管3的一端螺接,第一LED灯架及线槽组件25中的LED灯架位于第一玻璃罩23内,第一灯罩26固定在LED灯架上;控制球体1包括电器元件封装外罩11、第二植物培养台12、第二玻璃罩13、第二密封圈14、第二LED灯架及线槽组件15和第二灯罩16,电器元件封装外罩11的边缘、第二玻璃罩13的边缘分别与第二植物培养台12的上、下部边缘扣合并通过第二密封圈14密封,第二LED灯架及线槽组件15中的线槽通过螺旋固定栓4与螺旋固定套管3的另一端螺接,第二LED灯架及线槽组件15中的LED灯架位于第二玻璃罩13内,第二灯罩16固定在LED灯架上;控制球体1的电器元件封装外罩11内封装有智能控制组件,通过导线经第一、二LED灯架及线槽组件25、15中的线槽连接到生态循环球体2。控制球体1与生态循环球体2连接处的电器元件封装外罩11上设有半圆形孔,第二玻璃罩13与电器元件封装外罩11相对应处设有半圆形孔,第二玻璃罩13与电器元件封装外罩11扣合形成圆孔。生态循环球体2与控制球体1连接处的玻璃鱼缸21上设有半圆形孔,第一玻璃罩23与玻璃鱼缸21相对应处设有半圆形孔,第一玻璃罩23与玻璃鱼缸21扣合形成圆孔。控制球体1与生态循环球体2相互连接处的第一、二植物培养台22、12上均设有方形孔,第一、二植物培养台22、12均包括中间设有小孔的过滤层。第一、二密封圈24、14均是由密封条与密封圆环组成的环形防水圈,密封圆环位于控制球体1与生态循环球体2相互连接处。
根据图1进行装配,先将第一植物培养台22的四周装上第一密封圈24,第一密封圈24上的密封环对准第一植物培养台22的方形开口,螺旋固定栓4从第一植物培养台22的方形开口处穿过第一密封圈24上的密封环,再旋入螺旋固定套管3的一端,然后将玻璃鱼缸21与第一植物培养台22的底部扣合,将第一玻璃罩23与第一植物培养台22的顶部扣合,将玻璃鱼缸21上的半圆形孔、第一玻璃罩23上的半圆形孔与第一植物培养台22上的方形开口对准,然后第一LED灯架及线槽组件25的线槽经第一玻璃罩23上方的口从第一植物培养台22的方形开口处穿过第一密封圈24上的密封环,再伸入螺旋固定栓4内,最后第一灯罩26的顶端卡入第一密封圈24的密封环内并固定在第一LED灯架及线槽组件25的LED灯架上,这样一个生态循环球体2就装配完成了,另一个生态循环球体的装配与上述一致。再将第二植物培养台12的四周装上第二密封圈14,第二密封圈14上的密封环对准第二植物培养台12的方形开口,螺旋固定栓4从第二植物培养台12的方形开口处穿过第二密封圈14上的密封环,再旋入螺旋固定套管3的另一端,然后将电器元件封装外罩11与第二植物培养台12的底部扣合,将第二玻璃罩13与第二植物培养台12的顶部扣合,将电器元件封装外罩11上的半圆形孔、第二玻璃罩13上的半圆形孔与第二植物培养台12上的方形开口对准,然后第二LED灯架及线槽组件15的线槽经第二玻璃罩13上方的口从第二植物培养台12的方形开口处穿过第二密封圈14上的密封环,再伸入螺旋固定栓4内,最后第二灯罩16的顶端卡入第二密封圈14的密封环内并固定在第二LED灯架及线槽组件15的LED灯架上,这样一个控制球体1就装配完成了,三个球体通过螺旋固定套管3装配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外观造型设计以水珠融合时产生的水滴间张力构成的元素为外观设计元素,体现出灵动活泼的感觉。整个外观结构采用多个球状结构,中间用内有螺纹的螺旋固定套管3旋拧紧固,连接各个球体。生态循环球体2上下为透明压克力或者玻璃球体造型,通过中间过滤层和环状防水圈固定;同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标准化各个球体装配的部件及接口(外观部件接口和电子设备接口),可以以一个基础控制球体1(智能控制组件)为中心,通过模块化的连接部件连接生态循环球体2,用户可个性化的根据实际的空间条件及购买预算自由增加、组合、合理布局的组装成不同的组合形式,满足个性定制的需求。
如图2所示,智能控制组件包括智能控制电路17,智能控制电路17包括放大器U2、型号为ATMEGA328P单片机171、温度传感器172、光敏传感器173、温度调节风扇控制模块174、红外巡线感应器175、光线调节模块176、增氧调节模块177、温度控制模块178和抽水控制模块179,温度传感器172和光敏传感器123感知和接受环境的温度和光线,以数字和模拟信号的格式发送给单片机171的输入端,单片机171接收信号进行比对并自动根据预设值判断是否开启输出端的温度控制模块178、光线调节模块176和温度调节风扇控制模块174,单片机171还控制增氧调节模块177和抽水控制模块179,红外巡线感应器175用于动作识别。温度调节风扇控制模块174包括风扇,光线调节模块176包括LED彩灯带(暖白、红、蓝),增氧调节模块177包括增氧泵,温度控制模块178包括PTC加热器,抽水控制模块179包括抽水泵。风扇固定在LED灯架的中部,LED彩灯带固定在LED灯架的顶部,增氧泵和抽水泵放置于玻璃鱼缸21内,抽水泵连接水管一端,水管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植物培养台22边缘一圈,红外巡线感应器125放置于玻璃罩内的第二植物培养台12上。
工作原理为:在生态循环球体2的第一植物培养台22上种花草,在玻璃鱼缸21内灌水养鱼,通过与生态循环球体2连接的控制球体1底部的温度传感器172感知植物生长环境的温度,当植物生长环境的温度低于20°时,LED彩灯带亮蓝光,风扇和PTC加热器会自动转动进行加热,当植物生长环境的温度高于30°时,LED彩灯带亮红光,风扇紧跟着转动,进行散热;通过光敏传感器173感知植物生长环境的光线,当天黑了,LED彩灯带亮暖白光,植物通过自然光合作用和在夜间人造光源开启后的人工光合作用24小时为室内增氧;根据植物生长环境的湿度,当蜂鸣器发出声音提醒用户需要浇水时,抽水泵抽取玻璃鱼缸21里的水供给植物,同时鱼产生的排泄物随着水一起抽到上面给植物浇水的同时进行施肥,多余的水渗经过过滤层透回鱼缸并将植物的微生物一并过滤回玻璃鱼缸21给鱼提供食物;自动设置时间,设定20000min增加一次氧气,当需要增氧时,增氧泵进行增氧;当用户需要手动管理时,可以通过自动/手动切换开关切换到手动模式,用户用手势发出指令调节植物和鱼生长环境;四组红外巡线感应器175分别控制浇水、增氧、温控、光控,在控制球体1的上方从左向右挥手,坐标轴由-X到+X,打开LED彩灯带的暖白光,从右向左挥手,坐标轴由+X到-X,打开风扇,从下向上挥手,坐标轴由-Y到+Y,打开抽水泵,从上向下挥手,坐标轴由+Y到-Y,打开增氧泵。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控制电路17主要使用嵌入式芯片设计,嵌入单片机(Arduino)+传感器集(光敏、湿度、温度)的构架,以实现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功能的调节。自外利用嵌入单片机(Arduino)+传感器集(红外巡线传感器)以实现人体手势控制指令的识别。
本实用新型是一款花盆和鱼缸结合的智能互动装置,上半部分是花盆,下半部分是鱼缸,通过内置传感器监测植物的生长环境,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视觉化和听觉化的体验;当植物缺水时会发出声音提醒用户需要浇水,当装置的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呈现暖光和冷光区分,用户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到植物和鱼的生长环境条件,用户用手势发出指令调节植物和鱼生长环境,就像植物宠物一样,当用户没有时间管理时可以切换到自动模式,让植物和鱼自己照顾自己。本实用新型包括三个内循环,内循环一是当上部植物被监测到缺水的时候,抽水泵将鱼的水和粪便同时夹杂抽到上半部分,鱼的粪便可以做微量养分元素;内循环二是植物未吸收的水分又会通过中间部分的过滤层过滤漏到下半部分,洗礼植物后的水,里面含有少量微生物鱼也可以进食;内循环三是在植物正常情况下,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直接排放到室内,可以把它当做为空气净化的小能手,夜间的时候可以吸收室内的一些二氧化碳。
本实用新型是一款智能家居产品,主要用于满足家庭室内环境下家庭生活和环境改造的需求。它可以满足家庭用户对未来的家居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自然化改善;生活习惯的合理化培养;还可以改善室内空间环境对于种植养殖等爱好的限制。同时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能提供高效便捷的智能化交互操作方式,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高效的、回归自然的生活与休闲娱乐方式。

Claims (5)

1.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增氧鱼缸包括一个控制球体(1)和两个生态循环球体(2),一个控制球体(1)通过两个螺旋固定套管(3)分别与两个生态循环球体(2)连接,所述生态循环球体(2)包括玻璃鱼缸(21)、第一植物培养台(22)、第一玻璃罩(23)、第一密封圈(24)、第一LED灯架及线槽组件(25)和第一灯罩(26),玻璃鱼缸(21)的边缘、第一玻璃罩(23)的边缘分别与第一植物培养台(22)的上、下部边缘扣合并通过第一密封圈(24)密封,第一LED灯架及线槽组件(25)中的线槽通过螺旋固定栓(4)与螺旋固定套管(3)的一端螺接,第一LED灯架及线槽组件(25)中的LED灯架位于第一玻璃罩(23)内,第一灯罩(26)固定在LED灯架上;所述控制球体(1)包括电器元件封装外罩(11)、第二植物培养台(12)、第二玻璃罩(13)、第二密封圈(14)、第二LED灯架及线槽组件(15)和第二灯罩(16),电器元件封装外罩(11)的边缘、第二玻璃罩(13)的边缘分别与第二植物培养台(12)的上、下部边缘扣合并通过第二密封圈(14)密封,第二LED灯架及线槽组件(15)中的线槽通过螺旋固定栓(4)与螺旋固定套管(3)的另一端螺接,第二LED灯架及线槽组件(15)中的LED灯架位于第二玻璃罩(13)内,第二灯罩(16)固定在LED灯架上;所述控制球体(1)的电器元件封装外罩(11)内封装有智能控制组件,通过导线经第一、二LED灯架及线槽组件(25、15)中的线槽连接到生态循环球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球体(1)与生态循环球体(2)连接处的电器元件封装外罩(11)上设有半圆形孔,第二玻璃罩(13)与电器元件封装外罩(11)相对应处设有半圆形孔,第二玻璃罩(13)与电器元件封装外罩(11)扣合形成圆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循环球体(2)与控制球体(1)连接处的玻璃鱼缸(21)上设有半圆形孔,第一玻璃罩(23)与玻璃鱼缸(21)相对应处设有半圆形孔,第一玻璃罩(23)与玻璃鱼缸(21)扣合形成圆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球体(1)与生态循环球体(2)相互连接处的第一、二植物培养台(22、12)上均设有方形孔,第一、二植物培养台(22、12)均包括中间设有小孔的过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密封圈(24、14)均是由密封条与密封圆环组成的环形防水圈,密封圆环位于控制球体(1)与生态循环球体(2)相互连接处。
CN201520645812.1U 2015-08-25 2015-08-25 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88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45812.1U CN204888377U (zh) 2015-08-25 2015-08-25 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45812.1U CN204888377U (zh) 2015-08-25 2015-08-25 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88377U true CN204888377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10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4581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88377U (zh) 2015-08-25 2015-08-25 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8837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7431A (zh) * 2017-05-08 2017-08-18 苏州七巧板日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台面装饰鱼缸
CN113515051A (zh) * 2021-03-16 2021-10-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家电控制的方法、装置和智能家电
CN116349636A (zh) * 2023-03-30 2023-06-30 青岛蓝粮海洋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螺旋式立体养殖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7431A (zh) * 2017-05-08 2017-08-18 苏州七巧板日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台面装饰鱼缸
CN113515051A (zh) * 2021-03-16 2021-10-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家电控制的方法、装置和智能家电
CN113515051B (zh) * 2021-03-16 2025-03-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家电控制的方法、装置和智能家电
CN116349636A (zh) * 2023-03-30 2023-06-30 青岛蓝粮海洋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螺旋式立体养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37130U (zh) 一种家庭智能水培装置
CN203309650U (zh) 一种智能led植物补光台灯
US20190104697A1 (en) Modular electronic vase with automated, digital control and monitoring system, used for aeroponic growth of plants in inner and outer environments
CN104012396B (zh) 一种室内水培种植装置
CN206641099U (zh) 一种城市公寓智能植物绿色种植系统
CN201911183U (zh) 一种鱼菜共生家庭小装置
CN103098693A (zh) 微型led植物工厂
CN201846642U (zh) 开放式利用人工光的非环境控制型家庭植物工厂
CN201967452U (zh) 带有台灯的室内植物水培装置
CN207411021U (zh) 一种多功能种植架
CN204888377U (zh) 一种智能家居生态增氧鱼缸
CN108633815A (zh) 一种室内生态养殖、种植(鱼草)共生系统
CN207355258U (zh) 家用小型鱼菜共生种养殖装置
CN105900714A (zh) 一种床头智能花盆
CN108536196A (zh) 一种现代农业种植系统
CN201919446U (zh) 蛋壳型家庭植物生长装置
CN102369848A (zh) 开放式利用人工光的非环境控制型家庭植物工厂
CN206302819U (zh) 一种悬挂式花盆
CN208821318U (zh) 植物培育装置
CN105454127A (zh) 一种多功能竹制鱼缸花架
CN104322364A (zh) 一种多功能圆环形装饰花盆鱼菜共生养殖花架
KR20100004465U (ko) 조명이 구비된 조립식 화분
CN207799503U (zh) 一种现代农业种植系统
CN109937756B (zh) 一种模块化的室内种植装置
CN109413995A (zh) 用于植物在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气培法生长的具有自动式数字控制和监测系统的模块化电子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6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