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878578U - 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 - Google Patents

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78578U
CN204878578U CN201520492754.3U CN201520492754U CN204878578U CN 204878578 U CN204878578 U CN 204878578U CN 201520492754 U CN201520492754 U CN 201520492754U CN 204878578 U CN204878578 U CN 204878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gear
shaft
planetary gear
dif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927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吉龙
赵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Longw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Longw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Longw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Longw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927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78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78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78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行星齿轮组件、变速器和输出差速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行星齿轮组件的太阳轮和外齿圈并通过行星齿轮组件的行星架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变速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能够使用两个动力装置作为动力,同时,两个动力装置输出轴之间可以存在转速差,从而大幅度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

Description

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
背景技术
机动车分为电动车(两轮、三轮和电动汽车)和以发动机为动力的车辆,电动车是以车载动力蓄电池为动力驱动电动车辆行驶,由于电动车具有节能、环保轻便的特点,并且使用费用较低,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但是,由于电动机的功率以及输出扭矩等相比发动机较差,为解决电动车的动力不足的问题,较多的小型车采用混合动力结构,使用汽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车辆达到一定速度之前只靠动力装置带动,而单纯利用一个动力装置作为动力的车辆,由于其成本较高,动力不足,难以运用于两轮、三轮等成本要求较高的车辆。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使用两个动力装置作为动力,同时,两个动力装置输出轴之间可以存在转速差,从而大幅度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使用两个动力装置作为动力,同时,两个动力装置输出轴之间可以存在转速差,从而大幅度提高电动车的动力性能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
一种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行星齿轮组件、变速器和输出差速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输入端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行星齿轮组件的太阳轮和外齿圈并通过行星齿轮组件的行星架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变速器;所述变速器输出端和输出差速器输入端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输出差速器的左半轴和右半轴分别对应将动力输出至车辆的左轮轴和右轮轴;
进一步,所述行星齿轮组件为驱动差速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差速器的左半轴和右半轴并通过该驱动差速器将动力输出。
进一步,所述变速器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主动轴与驱动差速器输出端传动连接且主动轴上以可绕轴线转动的方式配合有快挡主动齿轮和慢挡主动齿轮,从动轴上传动设置有与快挡主动齿轮啮合的快挡从动齿轮以及与慢挡主动齿轮啮合的慢挡从动齿轮,主动轴上以沿轴向滑动圆周方向传动的方式配合有换档接合器;
进一步,所述变速器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相互平行布置并垂直于车辆左轮轴和右轮轴;
进一步,所述驱动差速器包括驱动差速器壳体和驱动差速器齿轮组件,驱动差速器壳体上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动力输出齿轮;
进一步,所述驱动差速器的行星轮轴穿过驱动差速器壳体并通过径向穿过行星轮轴的固定销固定于驱动差速器壳体;
进一步,所述驱动差速器壳体轴向两端向外延伸形成用于与左半轴齿轮的延伸轴段以及右半轴齿轮的延伸轴段转动配合的支撑套;
进一步,所述支撑套外设有驱动差速器轴承;
进一步,所述驱动差速器壳体为整体式结构且该驱动差速器壳体上设有用于安装驱动差速器齿轮组件的安装过孔;
进一步,所述驱动差速器与变速器之间设有中间轴,中间轴上传动配合有减速主动齿轮以及与动力输出齿轮啮合的中间齿轮,主动轴上传动配合有与减速主动齿轮啮合的减速从动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动力由两个动力装置同时供上,在两个动力装置输出轴之间设有行星齿轮组件,该行星齿轮组件将两个动力装置的动力组合后将动力输出,该行星齿轮组件能够解决两个动力装置输出轴转速不同步的问题,行星齿轮组件将两个动力装置的动力组合后,通过变速器获得不同的速度合扭矩,并最终通过输出差速器将动力输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能够使用两个动力装置同时输出作为动力,并且允许两个动力装置输出轴存在转速差,从而提高车辆的输出功率以及扭矩,最终大幅度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前置后驱系统结构简单,适合搭载于电动三轮车等空间紧凑的车辆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差速器以及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行星齿轮组件、变速器4和输出差速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行星齿轮组件的左半轴15和右半轴10并通过该行星齿轮组件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变速器4;所述变速器4输出端和输出差速器输入端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轴5;所述输出差速器的左半轴和右半轴分别对应将动力输出至车辆的左轮轴9和右轮轴6,本实施例的前置后驱系统,车辆动力由两个动力装置同时供上,在两个动力装置输出轴之间设有的行星齿轮组件可将两个动力装置的动力组合后将动力输出,该行星齿轮组件能够解决两个动力装置输出轴转速不同步的问题,行星齿轮组件将两个动力装置的动力组合后,通过变速器4获得不同的速度合扭矩,并最终通过输出差速器将动力输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能够使用两个动力装置同时输出作为动力,并且允许两个动力装置输出轴存在转速差,从而提高电动车辆的输出功率以及扭矩,最终大幅度提高纯电动车辆的动力性能,同时,本实施例的前置后驱系统结构简单,能够搭载于电动三轮车等空间紧凑的车辆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行星齿轮组件为驱动差速器2,驱动差速器2结构紧凑可靠,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传动连接于驱动差速器2的左半轴和右半轴,通过差速器5输出齿轮将动力输出至车辆传动系统。
本实施例中,所述变速器4包括主动轴19和从动轴20,主动轴19与驱动差速器2输出端传动连接且主动轴19上以可绕轴线转动的方式配合有快挡主动齿轮21和慢挡主动齿轮,从动轴20上传动设置有与快挡主动齿轮21啮合的快挡从动齿轮22以及与慢挡主动齿轮啮合的慢挡从动齿轮23,主动轴19上以沿轴向滑动圆周方向传动的方式配合有换档接合器24,主动轴19通过快挡主动齿轮21与快挡从动齿轮22的啮合或者慢挡主动齿轮与慢挡从动齿轮23的啮合将动力传递至从动轴20,从而获得不同的传动速度以及动力,接合器24设置于快挡主动齿轮21与慢挡主动齿轮之间,通过沿轴向拨动该接合器24可以使快挡主动齿轮21或者慢挡主动齿轮与主动轴19传动配合,从而实现换挡。
本实施例中,所述变速器4主动轴19和从动轴20之间相互平行布置并垂直于车辆左轮轴9和右轮轴6;这种布置形式能够有效缩减车辆传动系统所需的横向安装空间,有利于提升车辆底盘的紧凑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差速器2包括驱动差速器壳体14和驱动差速器2齿轮组件,所述驱动差速器壳体14上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动力输出齿轮11,差速器齿轮组件属于现有的结构,包括行星齿轮、左半轴齿轮和右半轴齿轮,在此不再赘述,驱动差速器壳体14上的动力输出齿轮11可与变速器4等现有车辆传动系统配合,从而将两个动力装置的动力组合后输出,动力输出齿轮11与驱动差速器壳体14一体成型,可大大提高差速器的最大承受载荷,并且有利于提高差速器的紧凑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差速器2的行星轮轴12穿过驱动差速器壳体14并通过径向穿过行星轮轴12的固定销固定于驱动差速器壳体14,因此,来自动力装置输出轴的动力将通过驱动差速器2齿轮组件传递至驱动差速器壳体14输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差速器壳体14轴向两端向外延伸形成用于与左半轴齿轮的延伸轴段以及右半轴齿轮的延伸轴段转动配合的支撑套,支撑套内壁与半轴齿轮的延伸轴段滑动配合,左右半轴一端传动连接于半轴齿轮延伸轴段,另一端伸出支撑套外,因此,该支撑套能够提高左右半轴齿轮齿轮延伸轴段的支撑刚度,有利于保证左右半轴的同轴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套外设有驱动差速器轴承14,该驱动差速器轴承14设有两个且其内圈分别配合于驱动差速器壳体14两侧的支撑套上,由于驱动差速器壳体14在工作时将绕轴向高速旋转输出动力,该驱动差速器轴承14能够进一步提高左、右半轴的同轴度,运动副之间不会出现偏磨,利于延长差速器及整个减速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差速器壳体14为整体式结构且该驱动差速器壳体14上设有用于安装驱动差速器2齿轮组件的安装过孔,差速器壳体采用整体式结构,加工时确定较好的同轴度,因而在安装过程中易于保证同轴度,直接安装即可,提高安装效率;由于是整体式结构,因而长期使用不会出现同轴度问题,运动副之间不会出现偏磨,利于延长差速器及整个减速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由于不存在偏磨,大大降低使用能源消耗,利于延长电动车充电后的行驶里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差速器2与变速器4之间设有中间轴16,中间轴16上传动配合有减速主动齿轮以及与动力输出齿轮11啮合的中间齿轮,主动轴19上传动配合有与减速主动齿轮啮合的减速从动齿轮18,由于动力装置的转速较大,需要通过多级减速输出,而减速主动齿轮与减速从动齿轮18之间可以具有较大的减速比,实现减速增矩后将动力传至变速器4。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5两端均设有万向传动节并通过万向传动节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变速器4从动轴20以及输出差速器的输入端,输出差速器可采用现有一切差速器形式,在此不再累述,由于转动轴两端通过万向节连接变速器4输出端与输出差速器输入端,因此,变速器4的输出端与输出差速器的输入端可以根据安装位置的要求错开布置,车辆左轮轴9和右轮轴6外端对应连接有左、右驱动轮毂,最终将两个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至车辆驱动轮。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行星齿轮组件、变速器和输出差速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行星齿轮组件的太阳轮和外齿圈并通过行星齿轮组件的行星架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变速器;所述变速器输出端和输出差速器输入端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输出差速器的左半轴和右半轴分别对应将动力输出至车辆的左轮轴和右轮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组件为驱动差速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差速器的左半轴和右半轴并通过该驱动差速器将动力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与驱动差速器输出端传动连接且主动轴上以可绕轴线转动的方式配合有快挡主动齿轮和慢挡主动齿轮,所述从动轴上传动设置有与所述快挡主动齿轮啮合的快挡从动齿轮以及与慢挡主动齿轮啮合的慢挡从动齿轮,所述主动轴上以沿轴向滑动圆周方向传动的方式配合有换档接合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相互平行布置并垂直于车辆左轮轴和右轮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差速器包括驱动差速器壳体和驱动差速器齿轮组件,所述驱动差速器壳体上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动力输出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差速器的行星轮轴穿过驱动差速器壳体并通过径向穿过行星轮轴的固定销固定于驱动差速器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差速器壳体轴向两端向外延伸形成用于与左半轴齿轮的延伸轴段以及右半轴齿轮的延伸轴段转动配合的支撑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外设有驱动差速器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差速器壳体为整体式结构且该驱动差速器壳体上设有用于安装驱动差速器齿轮组件的安装过孔。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差速器与变速器之间设有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上传动配合有减速主动齿轮以及与动力输出齿轮啮合的中间齿轮,所述主动轴上传动配合有与所述减速主动齿轮啮合的减速从动齿轮。
CN201520492754.3U 2015-07-09 2015-07-09 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 Active CN204878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2754.3U CN204878578U (zh) 2015-07-09 2015-07-09 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2754.3U CN204878578U (zh) 2015-07-09 2015-07-09 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78578U true CN204878578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22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92754.3U Active CN204878578U (zh) 2015-07-09 2015-07-09 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785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4799A (zh) * 2015-07-09 2015-11-11 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双动力耦合前置后驱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4799A (zh) * 2015-07-09 2015-11-11 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双动力耦合前置后驱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44262B (zh) 一种带轮边减速器双电机电驱动桥
CN211335437U (zh) 一种高通过性双电机动力分流驱动桥
CN103434385A (zh)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CN203548721U (zh) 双动力输入变速系统
CN106274461B (zh) 可变速驱动桥系统
CN105015334A (zh) 双动力耦合后桥驱动系统
CN204755809U (zh) 行星齿轮式变速差速器总成
CN212765499U (zh) 一种同轴式三级减速电驱动桥
CN204961745U (zh) 行星齿轮驱动变速系统
CN204878578U (zh) 行星齿轮传动式后驱总成
CN204870561U (zh) 行星齿轮驱动式后桥总成
CN211335438U (zh) 一种分开式双电机同轴轮边行星轮减速驱动桥
CN202149184U (zh) 铰接车传动装置
CN102927220B (zh) 前置行星轮系的整体输入型电动车变速器
CN210733717U (zh) 双电机单速平行轴带轮边减速的电驱动桥
CN209856314U (zh) 车辆驱动轮及使用该驱动轮的驱动系统和车辆
CN104972888A (zh) 双动力耦合装置
CN111469605A (zh) 一种集成式三级减速电驱动桥
CN112519497A (zh) 一种分开式双电机同轴轮边行星轮减速驱动桥
CN112519506A (zh) 一种分开式高通过性双电机动力分流驱动桥
CN207758565U (zh) 驱动总成及车辆
CN104960415A (zh) 双动力耦合变速差速系统
CN210733714U (zh) 一种分开式高通过性双电机动力分流驱动桥
CN109895620A (zh) 一种驱动总成及车辆
CN212332285U (zh) 一种三级行星排减速非轴安装电桥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