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50752U - 一种智能反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反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50752U CN204850752U CN201520541230.9U CN201520541230U CN204850752U CN 204850752 U CN204850752 U CN 204850752U CN 201520541230 U CN201520541230 U CN 201520541230U CN 204850752 U CN204850752 U CN 2048507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bench
- hole
- type gear
- upper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41000446313 Lamella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41001270131 Agaricus moelleri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HDDSHPAODJUKPD-UHFFFAOYSA-N fenbendazole Chemical compound C1=C2NC(NC(=O)OC)=NC2=CC=C1SC1=CC=CC=C1 HDDSHPAODJUKP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20317 Ro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8 pelle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智能反锁装置。具体包括:该装置是由底座、上盖、线路板、电机、手动旋钮、台型齿轮、伞形齿轮、蜂鸣器、转动片、发夹销、卡簧、螺钉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构思新颖、结构简单、安装灵活、兼容性强、功能措施独特,凡是通过旋转方式实现内反锁的防盗锁均可以安装本实用新型,基本不影响原有锁的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性能稳定,应急保障好,安全可靠,超低功耗,节省电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智能反锁装置。
技术背景
门锁就是用来把门锁住以防止他人打开这个门的设备。所以,门锁作为安全防范产品必须具有安全性、稳定性。目前,市面上的防盗门锁大都是弹子防盗门锁或叶片防盗门锁,这些防盗门锁是用钥匙插入锁芯并旋转带动机构而实现开关动作的,均不具备出门自动锁上室内暗锁的功能,这给小偷通过技术开锁入门行窃成为可能。一般情况下,小偷通过技术开锁在1分钟左右可以打开普通锁芯,有的不到十秒钟就可以打开,这种锁对于小偷形同虚设。而对于级别较高的锁芯成功打开是不成问题的,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据某地区公安部门公布数据,2010年比2005年通过技术开锁入门行窃案件上升11倍,其主要原因是当前的门锁功能普遍存在的缺陷所造成。按照国家机械锁规定,A级锁防技术性开启不能低于1分钟,B级锁不得低于5分钟。但现在市面上的70%的防盗门使用的普通AB或者ABC咔吧锁芯防技术开启能力太差,起不到防盗的效果。所述的缺陷主要体现于防盗门锁芯设计上的缺陷,为犯罪分子作案成为可能。
为了加强防盗能力,有行内人员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加强安保措施;加强防盗意识,进门随手反锁,注意进入小区的陌生人;加特种行业管理;密切关注作案前科人员;加强巡查等等,这些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防盗的有效办法。
既然反锁能解决防盗的最好办法,那么当人不在家的时候通过无线控制办法将家门反锁就可有效地解决防盗的问题。而现在市面上几乎没有这类在普通防盗锁上安装的无线反锁装置。
申请号是201120517108X的“遥控反锁防盗装置”。该装置是在现有的简易碰锁基础上,增设一套遥控反锁机构,该机构主要是由通断电遥控器,动力装置如电机,传动零件,蜂鸣器,电源等组成,其特征是:通过遥控装置遥控动力装置工作,来遥控锁的反锁状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防盗锁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全新的一种智能反锁装置。具体包括:该装置是由底座、上盖、线路板、电机、手动旋钮、台型齿轮、伞形齿轮、蜂鸣器、转动片、发夹销、卡簧、螺钉组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智能反锁装置,技术方案中在于:该装置是由底座(1)、上盖(2)、线路板(3)、电机(4)、手动旋钮(5)、台型齿轮(6)、伞形齿轮(7)、蜂鸣器(8)、转动片(9)、发夹销(10)、卡簧(11)、螺钉(12)组成。
所述的底座(1)是一个四方形盒体,在底座(1)的四角设置有四个螺柱一(13),在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线路板固定螺柱二(14)、一个手动旋钮通孔一(15)、一个台型齿轮安置孔位一(16)、一个减速电机安置槽位一(17)、一个蜂鸣器安置孔位(18)、一个面板固定钉孔一(19)。
所述的上盖(2)也是一块四方形面板,在上盖(2)的四角设置有四个螺孔一(20),在上盖(2)的内部设置有一个手动旋钮通孔二(21)、一个面板固定钉孔二(22)、一个电源线通孔(23)、一个蜂鸣器透音孔(24),另外还在上盖(2)的正面设置有四个螺柱三(25),而在上盖(2)的反面设置有一个减速电机安置槽位二(26)、一个台型齿轮安置孔位二(27)、一个台型齿轮固定柱(28)。
所述的线路板(3)是一种利用单片机来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的线路板,并在线路板(3)上设置有四个螺孔二(29)。
所述的电机(4)是一种可以减速的电动机。
所述的手动旋钮(5)是由旋钮手把(30)和旋钮控制销(31)组成,其中在旋钮控制销(31)的前端设置有卡槽(32),在卡槽(32)的底端设置有插销孔(33)和卡簧槽(34)。
所述的台型齿轮(6)其形体为圆柱形,在台型齿轮(6)的中间设置有一个手动旋钮通孔三(35)和一个固定槽位(36),在台型齿轮(6)的正面设置有齿轮牙一(37)和活动柱一(38),在台型齿轮(6)的反面中间部位设置有活动柱二(39)。
所述的伞形齿轮(7)其形体呈伞形,在伞形齿轮(7)的中间设置有套孔(40),在伞形齿轮(7)的外围设置有齿轮牙二(41)。
所述的蜂鸣器(8)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
所述的转动片(9)其形体为实心方形片,在转动片(9)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固定孔(42)。
所述的发夹销(10)是一种插销孔固定件。
所述的卡簧(11)也叫挡圈或扣环,属于紧固件的一种,供装在机器、设备的轴槽或孔槽中,起着阻止轴上或孔上的零件轴向运动的作用。
所述的螺钉(12)是一种平顶的固定旋钮螺钉。
上述底座(1)、上盖(2)、线路板(3)、电机(4)、手动旋钮(5)、台型齿轮(6)、伞形齿轮(7)、蜂鸣器(8)、转动片(9)、发夹销(10)、卡簧(11)、螺钉(12)组合时,将线路板(3)安装在底座(1)上,安装时把设置在线路板(3)上的四个螺孔二(29)对准设置在底座(1)内部的四个线路板固定螺柱二(14),并用螺钉(12)扭紧,继而把线路板(3)和底座(1)组合成一体;将台型齿轮(6)安装在底座(1)上,安装时把台型齿轮(6)反面中间部位所设有活动柱二(39)套在底座(1)内部所设有的台型齿轮安置孔位一(16)中,继而把台型齿轮(6)和底座(1)组合成一体;将伞形齿轮(7)安装在电机(4)上,安装时把伞形齿轮(7)中间所设有的套孔(40)套在电机(4)的转动轴上形成一个组合体;把电机(4)和伞形齿轮(7)组合体安装在底座(1)上,安装时把电机(4)安置在底座(1)内部所设有的减速电机安置槽位一(17)中,而伞形齿轮(7)安置在台型齿轮(6)上,并使齿轮牙一(37)和齿轮牙二(41)相继吻合,把电机的电源线连接到线路板(3)上,继而把电机(4)和伞形齿轮(7)组合体与底座(1)组合成一体;将转动片(9)安装在手动旋钮(5)上,安装时把转动片(9)放置于手动旋钮(5)其旋钮控制销(31)前端所设有的卡槽(32)中,并使转动片(9)底部所设有的固定孔(42)与卡槽(32)底端所设有插销孔(33)相对齐,并用发夹销(10)同时穿过固定孔(42)和插销孔(33),由此将转动片(9)和手动旋钮(5)形成一个组合体;将转动片(9)和手动旋钮(5)组合体安装于底座(1)中,安装时把转动片(9)和手动旋钮(5)组合体从底座(1)的反面同时穿过底座(1)内部所设有的手动旋钮通孔一(15)和台型齿轮(6)中间所设有的手动旋钮通孔三(35),并用卡簧(11)卡在手动旋钮(5)其旋钮控制销(31)的卡簧槽(34)中,同时把手动旋钮(5)固定在台型齿轮(6)上,继而把转动片(9)和手动旋钮(5)与底座(1)组合成一体;将蜂鸣器(8)安装在底座(1)内部所设有的蜂鸣器安置孔位(18),并把蜂鸣器(8)的电源线连接到线路板(3)上,继而使蜂鸣器(8)和底座(1)组合成一体;把上盖(2)的正面对应套在底座(1)上,安装在底座(1)的转动片(9)从上盖(2)内部所设有的手动旋钮通孔二(21)穿过,把线路板(3)的电源线从上盖(2)内部所设有的电源线通孔(23)引出底座(1)的外边,把上盖(2)四角所设有的四个螺孔一(20)与底座(1)四角所设有四个螺柱一(13)相对齐、上盖(2)内部所设有面板固定钉孔二(22)与底座(1)内部所设有的面板固定钉孔一(19)相对齐,而且上盖(2)反面所设有的减速电机安置槽位二(26)套在电机(4)上、台型齿轮安置孔位二(27)也套在台型齿轮(6)正面所设有的活动柱一(38)上、台型齿轮固定柱(28)则套在台型齿轮(6)中间所设有的固定槽位(36),并用螺钉(12)扭紧,由此形成一个智能反锁装置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已安装传统防盗锁用户而研发的。通常,传统防盗锁在室外通过钥匙锁门,内反锁部分是无法使用的,这就容易给小偷通过技术开锁成为可能,只有内反锁上锁后,技术开锁入室行窃才无法实现,达到安全防盗的目的。
安装方法:本实用新型是安装在普通防盗锁内面板的内反锁旋钮位置,在安装本实用新型之前,先把内面板卸下,并卸下内面板上的反锁旋钮,让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片穿过内反锁旋钮孔并位于正中间,摆本实用新型并标记四个定位孔、电源线孔和蜂鸣器透音孔,拿下智能反锁装置,然后在面板上的孔位标记用电钻开四个定位孔和电源线孔、蜂鸣器透音孔,重新装上本实用新型并上钉固定。装上内面板,让传动片插入锁体内的反锁转动器的传动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面板固定钉孔插入紧固钉与外面板扭钉夹紧,连接电源,安装即完毕。
工作过程:反锁过程,用户出门后,除了常规关门外,可按下遥控器反锁键,本实用新型的遥控信号接收电路即收到指令信号,触发单片机工作,程序根据指令要求输出对应的高电平,使减速电机顺转,通过直齿锥齿轮组(伞型齿轮和台型齿轮组)带动反锁旋扭和传动片转动,传动片即带动锁体内的反锁转动器旋转,推动反锁舌弹出,达到反锁的目的。开锁过程,开锁时,除了常规开锁外,可按下遥控器开锁键,本实用新型的遥控信号接收电路即收到指令信号,触发单片机工作,程序根据指令要求输出对应的高电平,使减速电机反转,通过直齿锥齿轮组带动反锁旋扭和传动片转动,传动片即带动锁体内的反锁转动器旋转,推动反锁舌弹入,即可开锁。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构思新颖,其功能措施独特。
2、本实用新型安装灵活,兼容性强。凡是通过旋转方式实现内反锁的防盗锁均可以安装本实用新型,基本不影响原有锁的结构。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简单,体积不大,性能极为稳定,经过测试,运行10万次,故障率为零。
4、本实用新型应急保障好,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在房内如有紧急情况可通过手动旋转反锁旋扭,打开反锁装置,不会因为找不到遥控器或停电而打不开本智能反锁装置。
5、本实用新型超低功耗,节省电能。本实用新型待机功耗极低,4节5号碱性电池可以使用1年左右,也可通过外接电源(该装置另配),省去电源耗尽开不了门之忧。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也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盖(2)其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盖(2)其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线路板(3)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机(4)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手动旋钮(5)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台型齿轮(6)其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台型齿轮(6)其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伞形齿轮(7)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蜂鸣器(8)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动片(9)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夹销(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卡簧(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螺钉(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1)、线路板(3)、电机(4)、台型齿轮(6)、伞形齿轮(7)、蜂鸣器(8)、转动片(9)、发夹销(10)、卡簧(11)、螺钉(12)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1是底座,2是上盖,9是转动片,10是发夹销,11是卡簧,12是螺钉,22是面板固定钉孔二,23是电源线通孔,24是蜂鸣器透音孔,25是在上盖正面所设有的四个螺柱三,31是旋钮控制销。
在图2中,1是底座,19是面板固定钉孔一,30是旋钮手把。
在图3中,1是底座,13是在底座四角所设有的四个螺柱一,14是在底座内部所设有的四个线路板固定螺柱二,15是手动旋钮通孔一,16是台型齿轮安置孔位一,17是减速电机安置槽位一,18是蜂鸣器安置孔位,19是面板固定钉孔一。
在图4中,2是上盖,20是在上盖四角所设有四个螺孔一,21是在上盖内部所设有的手动旋钮通孔二,22是面板固定钉孔二,23是电源线通孔,24是蜂鸣器透音孔,26是在上盖反面所设有的减速电机安置槽位二,27是台型齿轮安置孔位二,28是台型齿轮固定柱。
在图5中,2是上盖,20是在上盖四角所设有四个螺孔一,21是在上盖内部所设有的手动旋钮通孔二,22是面板固定钉孔二,23是电源线通孔,24是蜂鸣器透音孔,25是是在上盖正面所设有的四个螺柱三。
在图6中,3是线路板,29是在线路板上所设有四个螺孔二。
在图7中,4是电机。
在图8中,5是手动旋钮,30是旋钮手把,31是旋钮控制销,32是在旋钮控制销前端所设有的卡槽,33是在卡槽底端所设有的插销孔,34是卡簧槽。
在图9中,6是台型齿轮,35是在台型齿轮中间所设有的手动旋钮通孔三,36是固定槽位,37是在台型齿轮正面所设有的齿轮牙一,38是活动柱一。
在图10中,6是台型齿轮,35是在台型齿轮中间所设有的手动旋钮通孔三,36是固定槽位,37是在台型齿轮正面所设有的齿轮牙一,39是在台型齿轮反面中间部位所设有的活动柱二。
在图11中,7是伞形齿轮,40是在伞形齿轮中间所设有的套孔,41是在伞形齿轮外围所设有的齿轮牙二。
在图12中,8是蜂鸣器。
在图13中,9是转动片,42是在转动片底部所设有固定孔。
在图14中,10是发夹销。
在图15中,11是卡簧。
在图16中,12是螺钉。
在图17中,1是底座,3是线路板,4是电机,6是台型齿轮,7是伞形齿轮,8是蜂鸣器,9是转动片,10是发夹销,11是卡簧,12是螺钉,13是在底座四角所设有的四个螺柱一,19是面板固定钉孔一,31是旋钮控制销。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由底座(1)、上盖(2)、线路板(3)、电机(4)、手动旋钮(5)、台型齿轮(6)、伞形齿轮(7)、蜂鸣器(8)、转动片(9)、发夹销(10)、卡簧(11)、螺钉(12)组成。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底座(1),2是上盖(2),9是转动片(9),10是发夹销(10),11是卡簧(11),12是螺钉(12),22是面板固定钉孔二(22),23是电源线通孔(23),24是蜂鸣器透音孔(24),25是在上盖正面所设有的四个螺柱三(25),31是旋钮控制销(31)。
图2所示的也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底座(1),19是面板固定钉孔一(19),30是旋钮手把(30).
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1)的结构示意图。底座(1)是一个四方形盒体,在底座(1)的四角设置有四个螺柱一(13),在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线路板固定螺柱二(14)、一个手动旋钮通孔一(15)、一个台型齿轮安置孔位一(16)、一个减速电机安置槽位一(17)、一个蜂鸣器安置孔位(18)、一个面板固定钉孔一(19)。
图4和图5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盖(2)其反面的结构示意图。上盖(2)也是一块四方形面板,在上盖(2)的四角设置有四个螺孔一(20),在上盖(2)的内部设置有一个手动旋钮通孔二(21)、一个面板固定钉孔二(22)、一个电源线通孔(23)、一个蜂鸣器透音孔(24),另外还在上盖(2)的正面设置有四个螺柱三(25),而在上盖(2)的反面设置有一个减速电机安置槽位二(26)、一个台型齿轮安置孔位二(27)、一个台型齿轮固定柱(28)。
图6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线路板(3)的结构示意图。线路板(3)是一种利用单片机来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的线路板,并在线路板(3)上设置有四个螺孔二(29)。
图7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机(4)的结构示意图。电机(4)是一种可以减速的电动机。
图8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手动旋钮(5)的结构示意图。手动旋钮(5)是由旋钮手把(30)和旋钮控制销(31)组成,其中在旋钮控制销(31)的前端设置有卡槽(32),在卡槽(32)的底端设置有插销孔(33)和卡簧槽(34)。
图9和图10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台型齿轮(6)其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台型齿轮(6)其形体为圆柱形,在台型齿轮(6)的中间设置有一个手动旋钮通孔三(35)和一个固定槽位(36),在台型齿轮(6)的正面设置有齿轮牙一(37)和活动柱一(38),在台型齿轮(6)的反面中间部位设置有活动柱二(39)。
图1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伞形齿轮(7)的结构示意图。伞形齿轮(7)其形体呈伞形,在伞形齿轮(7)的中间设置有套孔(40),在伞形齿轮(7)的外围设置有齿轮牙二(41)。
图1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蜂鸣器(8)的结构示意图。蜂鸣器(8)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
图1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动片(9)的结构示意图。转动片(9)其形体为实心方形片,在转动片(9)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固定孔(42)。
图1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夹销(10)的结构示意图。发夹销(10)是一种插销孔固定件。
图15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卡簧(11)的结构示意图。卡簧(11)也叫挡圈或扣环,属于紧固件的一种,供装在机器、设备的轴槽或孔槽中,起着阻止轴上或孔上的零件轴向运动的作用。
图16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螺钉(12)的结构示意图。螺钉(12)是一种平顶的固定旋钮螺钉。
图17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1)、线路板(3)、电机(4)、台型齿轮(6)、伞形齿轮(7)、蜂鸣器(8)、转动片(9)、发夹销(10)、卡簧(11)、螺钉(12)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底座(1),3是线路板(3),4是电机(4),6是台型齿轮(6),7是伞形齿轮(7),8是蜂鸣器(8),9是转动片(9),10是发夹销(10),11是卡簧(11),12是螺钉(12),13是在底座四角所设有的四个螺柱一(13),19是面板固定钉孔一(19),31是旋钮控制销(31)。
上述底座(1)、上盖(2)、线路板(3)、电机(4)、手动旋钮(5)、台型齿轮(6)、伞形齿轮(7)、蜂鸣器(8)、转动片(9)、发夹销(10)、卡簧(11)、螺钉(12)组合时,将线路板(3)安装在底座(1)上,安装时把设置在线路板(3)上的四个螺孔二(29)对准设置在底座(1)内部的四个线路板固定螺柱二(14),并用螺钉(12)扭紧,继而把线路板(3)和底座(1)组合成一体;将台型齿轮(6)安装在底座(1)上,安装时把台型齿轮(6)反面中间部位所设有活动柱二(39)套在底座(1)内部所设有的台型齿轮安置孔位一(16)中,继而把台型齿轮(6)和底座(1)组合成一体;将伞形齿轮(7)安装在电机(4)上,安装时把伞形齿轮(7)中间所设有的套孔(40)套在电机(4)的转动轴上形成一个组合体;把电机(4)和伞形齿轮(7)组合体安装在底座(1)上,安装时把电机(4)安置在底座(1)内部所设有的减速电机安置槽位一(17)中,而伞形齿轮(7)安置在台型齿轮(6)上,并使齿轮牙一(37)和齿轮牙二(41)相继吻合,把电机的电源线连接到线路板(3)上,继而把电机(4)和伞形齿轮(7)组合体与底座(1)组合成一体;将转动片(9)安装在手动旋钮(5)上,安装时把转动片(9)放置于手动旋钮(5)其旋钮控制销(31)前端所设有的卡槽(32)中,并使转动片(9)底部所设有的固定孔(42)与卡槽(32)底端所设有插销孔(33)相对齐,并用发夹销(10)同时穿过固定孔(42)和插销孔(33),由此将转动片(9)和手动旋钮(5)形成一个组合体;将转动片(9)和手动旋钮(5)组合体安装于底座(1)中,安装时把转动片(9)和手动旋钮(5)组合体从底座(1)的反面同时穿过底座(1)内部所设有的手动旋钮通孔一(15)和台型齿轮(6)中间所设有的手动旋钮通孔三(35),并用卡簧(11)卡在手动旋钮(5)其旋钮控制销(31)的卡簧槽(34)中,同时把手动旋钮(5)固定在台型齿轮(6)上,继而把转动片(9)和手动旋钮(5)与底座(1)组合成一体;将蜂鸣器(8)安装在底座(1)内部所设有的蜂鸣器安置孔位(18),并把蜂鸣器(8)的电源线连接到线路板(3)上,继而使蜂鸣器(8)和底座(1)组合成一体;把上盖(2)的正面对应套在底座(1)上,安装在底座(1)的转动片(9)从上盖(2)内部所设有的手动旋钮通孔二(21)穿过,把线路板(3)的电源线从上盖(2)内部所设有的电源线通孔(23)引出底座(1)的外边,把上盖(2)四角所设有的四个螺孔一(20)与底座(1)四角所设有四个螺柱一(13)相对齐、上盖(2)内部所设有面板固定钉孔二(22)与底座(1)内部所设有的面板固定钉孔一(19)相对齐,而且上盖(2)反面所设有的减速电机安置槽位二(26)套在电机(4)上、台型齿轮安置孔位二(27)也套在台型齿轮(6)正面所设有的活动柱一(38)上、台型齿轮固定柱(28)则套在台型齿轮(6)中间所设有的固定槽位(36),并用螺钉(12)扭紧,由此形成一个智能反锁装置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已安装传统防盗锁用户而研发的。通常,传统防盗锁在室外通过钥匙锁门,内反锁部分是无法使用的,这就容易给小偷通过技术开锁成为可能,只有内反锁上锁后,技术开锁入室行窃才无法实现,达到安全防盗的目的。
安装方法:本实用新型是安装在普通防盗锁内面板的内反锁旋钮位置,在安装本实用新型之前,先把内面板卸下,并卸下内面板上的反锁旋钮,让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片穿过内反锁旋钮孔并位于正中间,摆本实用新型并标记四个定位孔、电源线孔和蜂鸣器透音孔,拿下智能反锁装置,然后在面板上的孔位标记用电钻开四个定位孔和电源线孔、蜂鸣器透音孔,重新装上本实用新型并上钉固定。装上内面板,让传动片插入锁体内的反锁转动器的传动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面板固定钉孔插入紧固钉与外面板扭钉夹紧,连接电源,安装即完毕。
工作过程:反锁过程,用户出门后,除了常规关门外,可按下遥控器反锁键,本实用新型的遥控信号接收电路即收到指令信号,触发单片机工作,程序根据指令要求输出对应的高电平,使减速电机顺转,通过直齿锥齿轮组(伞型齿轮和台型齿轮组)带动反锁旋扭和传动片转动,传动片即带动锁体内的反锁转动器旋转,推动反锁舌弹出,达到反锁的目的。开锁过程,开锁时,除了常规开锁外,可按下遥控器开锁键,本实用新型的遥控信号接收电路即收到指令信号,触发单片机工作,程序根据指令要求输出对应的高电平,使减速电机反转,通过直齿锥齿轮组带动反锁旋扭和传动片转动,传动片即带动锁体内的反锁转动器旋转,推动反锁舌弹入,即可开锁。
Claims (1)
1.一种智能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底座(1)、上盖(2)、线路板(3)、电机(4)、手动旋钮(5)、台型齿轮(6)、伞形齿轮(7)、蜂鸣器(8)、转动片(9)、发夹销(10)、卡簧(11)、螺钉(12)组成;
所述的底座(1)是一个四方形盒体,在底座(1)的四角设置有四个螺柱一(13),在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线路板固定螺柱二(14)、一个手动旋钮通孔一(15)、一个台型齿轮安置孔位一(16)、一个减速电机安置槽位一(17)、一个蜂鸣器安置孔位(18)、一个面板固定钉孔一(19);
所述的上盖(2)也是一块四方形面板,在上盖(2)的四角设置有四个螺孔一(20),在上盖(2)的内部设置有一个手动旋钮通孔二(21)、一个面板固定钉孔二(22)、一个电源线通孔(23)、一个蜂鸣器透音孔(24),另外还在上盖(2)的正面设置有四个螺柱三(25),而在上盖(2)的反面设置有一个减速电机安置槽位二(26)、一个台型齿轮安置孔位二(27)、一个台型齿轮固定柱(28);
所述的线路板(3)是一种利用单片机来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的线路板,并在线路板(3)上设置有四个螺孔二(29);
所述的电机(4)是一种可以减速的电动机;
所述的手动旋钮(5)是由旋钮手把(30)和旋钮控制销(31)组成,其中在旋钮控制销(31)的前端设置有卡槽(32),在卡槽(32)的底端设置有插销孔(33)和卡簧槽(34);
所述的台型齿轮(6)其形体为圆柱形,在台型齿轮(6)的中间设置有一个手动旋钮通孔三(35)和一个固定槽位(36),在台型齿轮(6)的正面设置有齿轮牙一(37)和活动柱一(38),在台型齿轮(6)的反面中间部位设置有活动柱二(39);
所述的伞形齿轮(7)其形体呈伞形,在伞形齿轮(7)的中间设置有套孔(40),在伞形齿轮(7)的外围设置有齿轮牙二(41);
所述的蜂鸣器(8)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
所述的转动片(9)其形体为实心方形片,在转动片(9)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固定孔(42);
所述的发夹销(10)是一种插销孔固定件;
所述的卡簧(11)也叫挡圈或扣环,属于紧固件的一种,供装在机器、设备的轴槽或孔槽中,起着阻止轴上或孔上的零件轴向运动的作用;
所述的螺钉(12)是一种平顶的固定旋钮螺钉;
上述底座(1)、上盖(2)、线路板(3)、电机(4)、手动旋钮(5)、台型齿轮(6)、伞形齿轮(7)、蜂鸣器(8)、转动片(9)、发夹销(10)、卡簧(11)、螺钉(12)组合时,将线路板(3)安装在底座(1)上,安装时把设置在线路板(3)上的四个螺孔二(29)对准设置在底座(1)内部的四个线路板固定螺柱二(14),并用螺钉(12)扭紧,继而把线路板(3)和底座(1)组合成一体;将台型齿轮(6)安装在底座(1)上,安装时把台型齿轮(6)反面中间部位所设有活动柱二(39)套在底座(1)内部所设有的台型齿轮安置孔位一(16)中,继而把台型齿轮(6)和底座(1)组合成一体;将伞形齿轮(7)安装在电机(4)上,安装时把伞形齿轮(7)中间所设有的套孔(40)套在电机(4)的转动轴上形成一个组合体;把电机(4)和伞形齿轮(7)组合体安装在底座(1)上,安装时把电机(4)安置在底座(1)内部所设有的减速电机安置槽位一(17)中,而伞形齿轮(7)安置在台型齿轮(6)上,并使齿轮牙一(37)和齿轮牙二(41)相继吻合,把电机的电源线连接到线路板(3)上,继而把电机(4)和伞形齿轮(7)组合体与底座(1)组合成一体;将转动片(9)安装在手动旋钮(5)上,安装时把转动片(9)放置于手动旋钮(5)其旋钮控制销(31)前端所设有的卡槽(32)中,并使转动片(9)底部所设有的固定孔(42)与卡槽(32)底端所设有插销孔(33)相对齐,并用发夹销(10)同时穿过固定孔(42)和插销孔(33),由此将转动片(9)和手动旋钮(5)形成一个组合体;将转动片(9)和手动旋钮(5)组合体安装于底座(1)中,安装时把转动片(9)和手动旋钮(5)组合体从底座(1)的反面同时穿过底座(1)内部所设有的手动旋钮通孔一(15)和台型齿轮(6)中间所设有的手动旋钮通孔三(35),并用卡簧(11)卡在手动旋钮(5)其旋钮控制销(31)的卡簧槽(34)中,同时把手动旋钮(5)固定在台型齿轮(6)上,继而把转动片(9)和手动旋钮(5)与底座(1)组合成一体;将蜂鸣器(8)安装在底座(1)内部所设有的蜂鸣器安置孔位(18),并把蜂鸣器(8)的电源线连接到线路板(3)上,继而使蜂鸣器(8)和底座(1)组合成一体;把上盖(2)的正面对应套在底座(1)上,安装在底座(1)的转动片(9)从上盖(2)内部所设有的手动旋钮通孔二(21)穿过,把线路板(3)的电源线从上盖(2)内部所设有的电源线通孔(23)引出底座(1)的外边,把上盖(2)四角所设有的四个螺孔一(20)与底座(1)四角所设有四个螺柱一(13)相对齐、上盖(2)内部所设有面板固定钉孔二(22)与底座(1)内部所设有的面板固定钉孔一(19)相对齐,而且上盖(2)反面所设有的减速电机安置槽位二(26)套在电机(4)上、台型齿轮安置孔位二(27)也套在台型齿轮(6)正面所设有的活动柱一(38)上、台型齿轮固定柱(28)则套在台型齿轮(6)中间所设有的固定槽位(36),并用螺钉(12)扭紧,由此形成一个智能反锁装置整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41230.9U CN204850752U (zh) | 2015-07-24 | 2015-07-24 | 一种智能反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41230.9U CN204850752U (zh) | 2015-07-24 | 2015-07-24 | 一种智能反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50752U true CN204850752U (zh) | 2015-12-09 |
Family
ID=54741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41230.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50752U (zh) | 2015-07-24 | 2015-07-24 | 一种智能反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5075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8024A (zh) * | 2015-07-24 | 2015-09-30 | 黄大任 | 一种智能反锁装置 |
-
2015
- 2015-07-24 CN CN201520541230.9U patent/CN20485075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8024A (zh) * | 2015-07-24 | 2015-09-30 | 黄大任 | 一种智能反锁装置 |
CN104948024B (zh) * | 2015-07-24 | 2017-06-16 | 黄大任 | 一种智能反锁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926010U (zh) | 一种具有应急功能的锁定装置 | |
CN203742293U (zh) | 一种智能电子锁 | |
CN204850752U (zh) | 一种智能反锁装置 | |
CN201241526Y (zh) | 遥控门锁及其专用遥控器 | |
CN205063569U (zh) | 蓝牙智能防盗锁及其配套的蓝牙智能钥匙 | |
CN104948024A (zh) | 一种智能反锁装置 | |
CN210483300U (zh) | 一种室内外双面反锁装置 | |
CN206144302U (zh) | 一种智能电控锁 | |
CN204476014U (zh) | 一种门锁用智能启闭装置 | |
CN202187619U (zh) | 一种用手动发电装置供电的锁 | |
CN201915718U (zh) | 带干电池的遥控换码智能防盗锁 | |
CN105113872A (zh) | 一种防盗锁锁体 | |
CN1844629A (zh) | 无锁孔电子防盗门锁 | |
CN104929440A (zh) | 一种无钥匙智能防盗锁 | |
CN106760963B (zh) | 一种遥控反锁器 | |
CN204826919U (zh) | 手动电动兼有的锁芯开关机构 | |
CN103046812A (zh) | 电动门用遥控锁 | |
CN103291140A (zh) | 一种无孔遥控安全门锁 | |
CN203441205U (zh) | 一种无孔门锁 | |
CN202299715U (zh) | 遥控密码双控门锁 | |
CN205135148U (zh) | 一种防盗锁锁体 | |
CN201730414U (zh) | 一种家庭型防盗锁 | |
CN201560638U (zh) | 密码保险防盗门锁装置 | |
CN104179401B (zh) | 一种多模式智能控制防盗反锁装置 | |
CN204225611U (zh) | 一种多模式智能控制防盗反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