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35124U - 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 - Google Patents
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35124U CN204835124U CN201520517254.0U CN201520517254U CN204835124U CN 204835124 U CN204835124 U CN 204835124U CN 201520517254 U CN201520517254 U CN 201520517254U CN 204835124 U CN204835124 U CN 2048351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terminals
- transfer
- differential pair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该转接模块的绝缘座体于基部一侧连设舌部,内部可装置转接部的电路板、定位座及端子组,电路板表面设有多个抵触接点露出基部表面,再于绝缘座体的基部外侧罩覆屏蔽壳体的主壳座和延伸罩盖,且主壳座一侧设有对接部,可利用衔接部活动组装转接装置的屏蔽盖体,则屏蔽盖体内装设有穿设转接端子组的绝缘基座,可使转接端子组一侧多个抵持侧露出绝缘基座一侧下方以电性接触于电路板的各抵触接点,转接端子组另一侧再设有对接侧露出绝缘基座另一侧上表面,达到可增加电连接器应用方式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尤指可变化多种应用模式的USB电连接器,利用绝缘座体内部装设转接部、外部罩覆屏蔽壳体,且屏蔽壳体的对接部可利用衔接部活动组装转接装置,达到利用转接装置于屏蔽壳体活动掀翻,变换电连接器应用模式,达到增加USB电连接器应用功效的目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许多电子、电气产品带给人们在工作上、生活上的舒适与便捷,也导致人们愈来愈依赖电子、电气产品的使用,通过各种电子信号的应用、操作,控制电子、电气产品的运作、执行,也因为各式电子、电气产品不断的进行改进,各种电子、电气产品的使用功能亦必须不断的进行更新、替换,通过电子信号的应用,操控电子、电气产品的运作、执行能力,且电子信号传输的速度亦不断地提升,必须通过各式传输接口、电连接器等,供电子产品之间传输电子信号,则电子信号传输的接口亦不断的改进、创新,以提升传输信号的接口、电连接器的型态与质量、传输电子信号的速度,但各式电子信号传输接口的型式、种类相当多,各种信号传输接口、电连接器的尺寸规格亦有不同,传输电子信号的模式也不同,则在电子产品上必须安装许多类型的传输接口、电连接器,以满足电子产品进行各式电子信号传输的需求,所以在各种电子产品上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才可供安装各式不同类型的传输接口、电连接器。
然而,随着各式电子产品的体积都朝向轻、薄、短、小的模式设计,如一般常用的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桌面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等,则在电子产品可以利用的有限体积尺寸的空间中,若为配合各种型式的传输接口安装,以方便进行电子信号传输,则将占用电子产品内部电路布局空间,亦占用机体的周边空间位置,造成电子产品的电路布局及机体的空间不敷使用,因此无法在电子产品的有限空间设置多种电连接器,使用时也就会受到电连接器规格的限制,造成用户的不便。
如图9所示,该实用新型专利USB电连接器A的绝缘座体B及一侧基部B1的外部,分别罩覆屏蔽壳体C及壳座C1,且因壳座C1完全包覆在基部B1的外围,则可供USB电连接器A与相对型式的插座电连接器D相对插接,亦可通过位于壳座C1的微形电连接器B3,再与相对型式的微形插座电连接器(图式中未示出)电性插接,但USB电连接器A与插座电连接器D相对插接时,插座电连接器D内部的电源传输端子会先抵触壳座C1表面后,再与绝缘座体B的电源端子B2电性接触,但当电源端子B2先抵触壳座C1表面时,会产生电源端子B2的瞬间高电流(或高电压)爆冲现象,进而导致两个电连接器A、D之间电子信号与电源传输出现不稳定情况,亦容易造成电连接器之间呈现短路的状态,且微形电连接器B3一体成型在USB电连接器A的一侧,容易造成USB电连接器A与插座电连接器D相对插接时,产生些许的干扰、阻挡;且USB电连接器A在同一侧设有不同型式的USB规格电连接器(可为USB2.0或USB3.0与MicroUSB或MiniUSB等),但仅可供单一种型式的电子信号传输应用,并不能进行电子信号的转接传输,即于实际应用时,仍存在可供改善的空间。
所以,如何解决目前电连接器仅可作单一种型式应用,不同型式规格的电连接器,即必须利用不同规格电连接器供应用,造成使用上相当不方便的问题与困扰,且不同规格电连接器不易互通必须具备各种型式电连接器以符合各种电子装置应用,则应用多种电连接器的费用将提高、不符合经济效益等麻烦与不足,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案发明人有鉴于上述问题与不足,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供电连接器透过屏蔽壳体的对接部、活动组装转接装置的屏蔽盖体,并可活动掀翻转接装置而变化多种USB电连接器的应用型式规格,以供电连接器具有多种应用模式的USB电连接的转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该转接模块的绝缘座体于基部一侧连设舌部,基部内部容置槽、舌部内部收容空间可供装置转接部的电路板、定位座及端子组,电路板表面设有多个抵触接点露出基部表面,再于绝缘座体的基部外侧外部罩覆屏蔽壳体的主壳座和延伸罩盖,且主壳座一侧设有对接部,并可于对接部两侧利用衔接部活动组装转接装置的屏蔽盖体,则屏蔽盖体内装设有穿设转接端子组的绝缘基座,可使转接端子组一侧多个抵持侧露出绝缘基座一侧的各镂空槽孔下方并可电性接触于电路板的各抵触接点,转接端子组另一侧再设有抵接面,经由抵接面向外缩减宽度连设有多个信号端子,以供多个信号端子延伸至对接舌部的端子容置槽内,达到可增加电连接器应用方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该转接模块的绝缘座体的基部内设有容置槽,且容置槽一侧形成镂空的槽口,并由基部的槽口一侧向外凸伸连设有舌部,并于舌部内部的收容空间供组装转接部的定位座,且定位座供端子组的多个端子穿设,以供端子组一侧对接部延伸至露出定位座的端子槽外侧并延伸至舌部的对接槽口位置,端子组的多个端子另一侧连接端则分别穿出定位座外部,则使多个端子的连接端电性连接电路板上多个金属接点,再于绝缘座体的基部外罩覆屏蔽壳体的主壳座,由主壳座一侧连设的延伸罩盖罩覆于舌部外,以使延伸罩盖、舌部与定位座、端子组构成符合USBType-C规格型式的电连接器;另于电路板近多个金属接点的表面设有多个抵触接点,利用多个抵触接点可供转接装置的转接端子组一侧抵持侧电性抵持,转接端子组另一侧连设的多个信号端子的各对接侧穿伸至绝缘基座的对接舌部的端子容置槽中,且于绝缘基座外部罩覆屏蔽盖体,即于屏蔽盖体一侧连设延伸壳盖为罩覆于对接舌部外,则可通过延伸壳盖、对接舌部及转接端子组的多个对接侧等构成符合微型USB电连接器(MicroUSB2.0或MicroUSB3.0等)型式规格,可使转接模块通过绝缘座体、端子组、屏蔽壳体及活动组装于屏蔽壳体上的转接装置,形成多种不同规格型式的USB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该USB电连接器的转接部于电路板一侧的定位座内部穿设有端子组,并利用端子组的多个端子的各连接部分别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一侧上、下表面的多个金属接点,端子组包括呈上、下相对排列的多个端子,且位于上排的十二支上排端子包括位于两个相对外侧的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相邻第一接地端子内侧依序排列第一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一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一备用端子、第二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二备用端子、第二电源端子、第三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及第二接地端子;相对十二支上排端子的下方的十二支下排端子包括位于二相对外侧的第三接地端和第四接地端子,相邻第三接地端子内侧依序排列第四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四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三电源端子、第三备用端子、第五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五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四备用端子、第四电源端子、第六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六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及第四接地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该转接装置的转接端子组包括多个转接端子,转接端子组包括四支相邻并排的转接端子,有位于中央的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分别位于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第二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相对外侧所设的第五电源端子及第五接地端子,并由多个转接端子一侧的各抵接面分别朝垂直方向连续弯折连设第一弯折部和扇形状收合的延伸臂,且各延伸臂分别朝水平方向转折延伸有五支信号端子;该五支信号端子包括位于中央的两个相邻的第三差分信号端子和第四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两个外侧的第六电源端子和第六接地端子,则于第六电源端子及第六接地端子的各对接侧分别呈中空环圈状弯折及弹性隆起,一侧并断开形成两个接触面以增加第六电源端子和第六接地端子的对接侧的接触面积;相邻第三差分信号端子侧边的第六接地端子内侧连设有辅助传输端子,从而使五支信号端子形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SB/OTG)型式的规格,并利用多个信号端子配合屏蔽盖体的延伸壳盖,组成符合微型通用串行总线(MicroUSB)的规格型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包括绝缘座体、转接部、屏蔽壳体、转接装置及衔接部,其中:
该绝缘座体设有内部具有容置槽的基部,且基部一侧连设有舌部,并于舌部内设有与容置槽贯通并呈镂空状的收容空间;
该转接部装置于绝缘座体内,包括装置于基部的容置槽内的电路板、装设于舌部的收容空间内的定位座及穿设于定位座内的端子组,电路板与定位座连接以使端子组电性连接于电路板,再于电路板表面设有露出基部表面的多个抵触接点;
该屏蔽壳体罩覆在绝缘座体外部,具有罩覆在基部外侧的主壳座,且主壳座一侧设有镂空状的对接部,并于主壳座的对接部底缘连设有罩覆于舌部外侧的延伸罩盖;
该转接装置活动组装于屏蔽壳体的主壳座的对接部上方,设有能够于主壳座的对接部上方活动掀翻及盖下的屏蔽盖体,屏蔽盖体内装设有穿设转接端子组的绝缘基座,绝缘基座穿设的转接端子组一侧设有延伸至露出绝缘基座一侧下方且供电性接触于电路板的各抵触接点的多个抵持侧,相对多个抵持侧的转接端子组的另一侧设有露出绝缘基座另一侧上表面的对接侧;及
该衔接部设置于屏蔽壳体与屏蔽盖体的两个相对侧边,设有位于屏蔽壳体的对接空间两个内侧面与屏蔽盖体的两个外侧面的凸轴和轴孔,再设有位于屏蔽壳体的延伸罩盖两个外侧与屏蔽盖体一侧两个内壁面之间供相对活动嵌扣的卡孔和凸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绝缘座体于基部一侧凸伸连设有舌部,相对舌部的基座另一侧底部设有传输部,于转接部的电路板一侧电性连设有穿伸至露出基部的传输部的传输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转接部于电路板一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多个金属接点,端子组具有多个呈上、下相对排列的多个端子,且多个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延伸出定位座外侧并分别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各金属接点处的连接端,再相对多个连接端于各端子另一侧分别设有延伸至定位座内的对接侧,且定位座包括两个相对的端子座板、夹设于两个端子座板之间的隔板、分别定位于隔板两个外侧的两个定位端子及罩覆在两个端子座板的两个相对外表面的两个金属盖板,且两个端子座板分别于相对内表面的一侧设有垫高部,再由两个垫高部分别朝一侧延伸设有具有多个端子槽的舌板,两个舌板相对内侧形成中空的对接空间以供端子组的上、下相对排列的多个端子分别穿设于两个端子座板,各端子的对接侧分别延伸至两个端子座板的各端子槽内部的对接空间处,各端子另一侧的连接侧分别延伸出两个端子座板的两个垫高部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端子组包括上、下相对排列的多个端子,且多个端子设有位于上方的上排十二支端子和位于上排十二支端子下方的下排十二支端子,从而使相对的上、下排十二支端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规格,相对的上、下排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对接部,另一侧分别设有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连接部,并于电路板两个相对表面一侧分别设有供多个连接部分别电性连接的多个金属端子垫,另于电路板一侧表面设有传输多个端子信号的转接接口,且转接接口设有四支或九支转接端子,以分别符合通用串行总线规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端子组包括呈上、下相对排列的多个端子,且位于上排的十二支上排端子包括位于两个相对外侧的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相邻第一接地端子内侧依序排列第一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一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一备用端子、第二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二备用端子、第二电源端子、第三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及第三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相对十二支上排端子的十二支下排端子包括位于两个相对外侧的第三接地端子和第四接地端子,相邻第三接第端子内侧依序排列第四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四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三电源端子、第三备用端子、第五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五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四备用端子、第四电源端子、第六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及第六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上排十二支端子包括组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规格的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二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及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的四支端子;且十二支上排端子及十二支下排端子包括供组成九支符合通用串行总线规格的十二支上排端子的第二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及十二支下排端子的第三电源端子、第六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六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的五支端子以及上排十二支端子的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二高速正差分信号端子及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的四支端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屏蔽壳体于一侧对接部的两个相对内侧壁面分别设有凸轴及一个或一个以上卡槽,于屏蔽盖体一侧两边分别向外设有延伸臂,并于两个延伸臂分别设有活动组装于对接部两侧凸轴处的轴孔及相对嵌扣于卡槽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凸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转接装置的转接端子组包括多个转接端子,转接端子组包括四支相邻并排的转接端子,具有位于中央的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分别位于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和第二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相对外侧所设的第五电源端子及第五接地端子,并由多个转接端子一侧的各抵接面分别朝垂直方向连续弯折连设第一弯折部和扇形状收合的延伸臂,且各延伸臂分别朝水平方向延伸有五支信号端子;该五支信号端子包括位于中央的两个相邻的第三差分信号端子、第四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两个外侧的第六电源端子、第六接地端子,于第六电源端子及第六接地端子的各对接侧分别呈中空环圈状弯折及弹性隆起,一侧并断开形成两个接触面以增加第六电源端子和第六接地端子的对接侧的接触面积;相邻第三差分信号端子侧边的第六接地端子内侧连设有辅助传输端子,从而使五支信号端子形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型式的规格,并利用多个信号端子配合屏蔽盖体的延伸壳盖组成符合微型通用串行总线规格型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转接装置包括屏蔽盖体、组装于屏蔽盖体内部的绝缘基座及穿设于绝缘基座内的转接端子组,屏蔽盖体呈ㄇ形状且内部具有组合空间,并于组合空间两侧分别设有呈U形状且内部具有定位槽的翼部,另于两个翼部之间的屏蔽盖体一侧向外延伸设有延伸壳盖,再于屏蔽壳盖的组合空间内组装绝缘基座,绝缘基座两侧分别设有嵌置入两个翼部的定位槽内的侧翼部,相邻两个侧翼部的绝缘基座一侧边向外延伸凸设有具有端子容置槽的对接部,相对该对接部的绝缘基座另一侧设有多个镂空槽孔,绝缘基座内部穿设有转接端子组的多个转接端子,多个转接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延伸至对接部的端子容置槽处的对接侧,相对多个对接侧的各转接端子另一侧分别设有延伸至露出各镂空槽孔下方的多个抵持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屏蔽壳体的主壳座内部设有一侧具有对接部的容置空间,且对接部底缘向外延伸连设有内部具有收纳空间的延伸罩盖,再相对该对接部于屏蔽壳体另一侧设有供基部的传输侧露出的镂空状凹陷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接部的定位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组的立体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接端子组的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9为现有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座体;11-基部;110-容置槽;111-槽口;12-舌部;120-收容空间;121-对接槽口;13-传输侧;2-转接部;21-电路板;211-金属接点;212-抵触接点;213-传输接口;22-定位座;220-端子槽;221-端子座板;2210-对接空间;222-垫高部;223-舌板;224-隔板;2241-凸肋;225-定位端子;2251-抵触侧;226-金属盖板;3-端子组;300-上排端子;3001-第一接地端子;3002-第一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003-第一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004-第一电源端子;3005-第一备用端子;3006-第二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007-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008-第二备用端子;3009-第二电源端子;3010-第三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011-第三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012-第二接地端子;31-端子;310-下排端子;3101-第三接地端子;3102-第四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103-第四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104-第三电源端子;3105-第三备用端子;3106-第五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107-第五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108-第四备用端子;3109-第四电源端子;311-对接端;3110-第六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111-第六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112-第四接地端子;312-连接端;4-屏蔽壳体;41-主壳座;410-容置空间;411-对接部;412-凹陷部;42-延伸罩盖;420-收纳空间;5-转接装置;51-屏蔽盖体;510-组合空间;511-侧翼部;5110-定位槽;512-延伸壳盖;5120-延伸空间;513-延伸臂;52-绝缘基座;520-镂空槽孔;521-侧翼板;522-对接舌部;5220-端子容置槽;53-转接端子组;531-转接端子;5311-第一差分信号端子;5312-第二差分信号端子;5313-第五电源端子;5314-第五接地端子;532-抵持侧;533-抵接面;5331-第一弯折部;5332-延伸臂;534-对接侧;5341-接触面;535-信号端子;5351-第三差分信号端子;5352-第四差分信号端子;5353-第六电源端子;5354-第六接地端子;5355-辅助传输端子;6-衔接部;60-轴孔;61-凸轴;62-凸块;63-卡槽;64-凸扣;65-卡孔;66-嵌槽;A-USB电连接器;B-绝缘座体;B1-基部;B2-电源端子;B3-微形电连接器;C-屏蔽壳体;C1-壳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与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实施的方法等,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转接部的定位座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包括绝缘座体1、转接部2、端子组3、屏蔽壳体4及转接装置5,其中:
该绝缘座体1包括基部11、由基部11一侧向外延伸的舌部12,且基部11内具有容置槽110,并于容置槽110一侧形成上方镂空的槽口111,则由基部11的槽口111一侧向外延伸有减缩宽度的舌部12,舌部12内设有镂空的收容空间120,收容空间120贯通至基部11的容置槽110,再于舌部12的收容空间120另一侧设有对接槽口121贯通至外部,并相对舌部12于基部11另一侧下方设有传输侧13。
该转接部2包括电路板21、定位座22及穿设于定位座22内部的端子组3,且电路板21于一侧边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多个金属接点211,相邻电路板21上表面多个金属接点211的内侧再设有多个抵触接点212,相对多个金属接点211、多个抵触接点212的电路板21上表面另一侧设有传输接口213,再于电路板21的多个金属接点211外侧相对设有定位座22,该定位座22包括两个相对的端子座板221,并于两个相对端子座板221一侧边的相对内侧分别凸设有垫高部222,即分别通过两个垫高部222于两个端子座板221相对内侧形成隔空、垫高的对接空间2210,且可由两个垫高部222一侧分别向外部延伸凸有舌板223,则于两个舌板223内分别设有多个端子槽220,再于两个端子座板221的垫高部222之间固设有隔板224,且隔板224两侧分别朝外斜向延伸设有凸肋2241,以通过两个凸肋2241分别组装定位端子225,并于两个定位端子225相对内侧分别凸设有悬臂状的抵触侧2251,而两个端子座板221分别于相对外表面罩覆有金属盖板226,则定位座22中的两个相对端子座板221的多个端子槽220可供端子组3的多个端子31穿设,多个端子31一侧的对接端311分别露出各端子槽220外并分别延伸至两个端子座板221相对内侧的对接空间2210内,两个端子座板221两侧的定位端子225亦分别利用抵触侧2251延伸至对接空间2210内及位于多个端子31的对接端311两侧处,多个端子31另一侧的各连接端312即分别穿伸出位于两个端子座板221外侧并呈上、下相邻方式排列,并可供多个端子31的对接端311、两个端子座板221的对接空间2210、两个定位端子225的抵触侧2251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的金属盖板226之间。
该端子组3包括呈上、下相对排列的多个端子31,多个端子31一侧分别设有朝相对内侧延伸的对接端311,多个端子31另一侧设有连接端312,多个端子31两侧的对接端311、连接端312分别成相反方向弯折隆起状。
该屏蔽壳体4包括主壳座41和主壳座41一侧底缘连设的延伸罩盖42,主壳座41内部具有贯通的容置空间410,且容置空间410一侧形成上方镂空状的对接部411。另一侧下方设有镂空状的凹陷部412,并于对接部411底缘向外延伸设有减缩宽度和厚度的延伸罩盖42,且罩盖42内部设有收纳空间420,且收纳空间420一侧贯通至对接部411,另一侧则贯通至外部。
该转接装置5包括屏蔽盖体51、组装于屏蔽盖体51内部的绝缘基座52和穿设于绝缘基座52内部的转接端子组53,且屏蔽盖体51呈ㄇ形状,内部具有组合空间510,且屏蔽盖体51两个相对侧边分别弯折成型有U形状的侧翼部511,两个侧翼部511内具有U形状的定位槽5110,再由相邻两个侧翼部511的屏蔽盖体51顶部一侧向外延伸连设有延伸壳盖512,于延伸壳盖512内部具有延伸空间5120贯通至组合空间510,并相对延伸壳盖512的屏蔽盖体51另一侧两边分别向外凸伸设有延伸臂513,则可利用屏蔽盖体51的组合空间510组装绝缘基座52,该绝缘基座52两侧边分别凸伸有侧翼板521,以利用两个侧翼板521分别嵌固于屏蔽盖体51两个侧翼部511的定位槽5110内,而绝缘基座52于近两个侧翼板521的侧缘向外凸设有对接舌部522,对接舌部522内具有多个端子容置槽5220,以利用对接舌部522嵌入屏蔽盖体51一侧延伸壳盖512内部延伸空间5120中,另于相对该对接舌部522的绝缘基座52另一侧设有多个镂空槽孔520,绝缘基座52内穿设有转接端子组53的多个转接端子531,且转接端子组53的多个转接端子531一侧设有抵持侧532并分别延伸至露出绝缘基座52的各镂空槽孔520下方,相对各抵持侧532的多个转接端子531另一侧具有抵接面533,各抵接面533分别设有第一弯折部5331,且各第一弯折部5331分别向外呈扇形收合状减缩宽度后连设有延伸臂5332,各延伸臂5332并分别朝水平方向转折后再向外延伸有多个对接侧534,各对接侧534分别延伸至露出对接舌部522的多个端子容置槽5220处。
该衔接部6包括相对组装的轴孔60、凸轴61、可相对嵌扣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凸块62、卡槽63及一个或一个以上凸扣64和卡孔65。
上述各构件于组装时,绝缘座体1的基部11内的容置槽110、舌部12内的收容空间120分别供转接部2中的电路板21定位于基部11的容置槽110及转接部2中的定位座22组装于舌部12的收容空间120,并由电路板21一侧的传输接口213延伸至露出基部11另一侧的传输侧13处,电路板21另一侧的多个抵触接点212分别位于基座11的镂空状槽口111处,且定位座22的两个端子座板221的舌板223与内部穿设的端子组3的多个对接端311分别延伸至位于舌部12的对接槽口121处,再于绝缘座体1外部罩覆屏蔽壳体4,屏蔽壳体4利用主壳座41的容置空间410收纳基部11,基部11的槽口111以及位于槽口111处的电路板21的多个抵触接点212露出于主壳座41的对接部411位置处,则基部11另一侧的传输侧13则露出在屏蔽壳体4的凹陷部412处,且基部11近槽口111一侧外部连设的舌部12穿伸至延伸罩盖42的收纳空间420内,以通过舌部12、定位座22内部的端子组3配合延伸罩盖42构成符合USB电连接器(USBType-C)规格型式,再于屏蔽壳体4的主壳座41的对接部411处活动组装转接装置5,转接装置5的屏蔽盖体51一侧于两边延伸的延伸臂513与主壳座41的对接部411两个相对内壁面间分别设有衔接部6的轴孔60、凸轴61,以供转接装置5的屏蔽盖体51可于屏蔽壳体4的对接部411上方活动掀翻及盖合,主壳座41的对接部411两个相对内壁面与屏蔽盖体51两个相对外侧面分别设有衔接部6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凸块62和卡槽63,可供屏蔽盖体51暂时嵌扣在对接部411上,另于屏蔽盖体51两个侧翼部511的相对内侧面与延伸罩盖42两个外侧面间分别设有衔接部6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凸扣64和扣孔65,从而供屏蔽盖体51可暂时定位在延伸罩盖42上方,屏蔽盖体51内部装设的绝缘基座52一侧多个镂空槽孔520下方所露出的多个转接端子53的抵持侧532对位于屏蔽壳体4的主壳座41的对接部411上方,且可通过各转接端子53的抵持侧532分别电性抵持于基部11的槽口111处露出的电路板21表面的多个抵触接点212,以供转接端子组53与转接部2的电路板21形成电性接触和导通,并利用转接端子组53另一侧的多个对接侧534及对接舌部522穿设于延伸壳盖512的延伸空间5120内部,可构成符合微型通用串行总线(MicroUSB2.0或MicroUSB3.0等)的USB电连接器规格型式,则通过绝缘座体1、转接部2、端子组3、屏蔽壳体4、转接装置5及衔接部6等组构成本实用新型USB电连接器转接模块。
如图2、图4、图5、图6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转接部的定位座的立体分解图、端子组的立体外观图、转接端子组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电连接器中的转接模块,该转接部2于定位座22中所穿设的端子组3包括多个端子31,且多个端子31包括呈上、下相对排列的十二支上排端子300、十二支下排端子310,且位于上排的十二支上排端子300包括位于两个相对外侧的第一接地端子3001和第二接地端子3012,相邻第一接地端子3001内侧往第二接地端子3012方向则设有依序排列的第一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002、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003、第一电源端子3004、第一备用端子3005、第二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006、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007、第二备用端子3008、第二电源端子3009、第三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010及第三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011;相对十二支上排端子300的十二支下排端子310包括位于两个相对外侧的第三接地端子3101、第四接地端子3112,相邻第三接地端子3101内侧往第四接地端子3112方向则设有依序排列的第四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102、第四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103、第三电源端子3104、第三备用端子3105、第五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106、第五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107、第四备用端子3108、第四电源端子3109、第六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110及第六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111,可通过十二支上排端子300、十二支下排端子310配合定位座22两侧定位端子225的两个抵触侧2251,从而可构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SBType-C型式)规格模式,即可供USB电连接器进行电子信号的传输。
另外,上述端子组3中的多个端子31可利用上、下相对排列的十二支上排端子300、十二支下排端子310、二定位端子225的抵触侧2251等,能够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SBType-C型式)规格的应用模式;并可通过十二支上排端子300的第一接地端子3001、第一电源端子3004、第二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006、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007等四支端子,组成符合可供作为通用串行总线(USB2.0型式)规格的应用模式;通过十二支上排端子300、十二支下排端子310通用串行总线(USBType-C型式)规格,可通过第一接地端子3001、第一电源端子3004、第二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006、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007等,将十二支上排端子300、十二支下排端子310构成的通用串行总线(USBType-C型式)规格信号转换成通用串行总线(USB2.0规格型式)信号进行传输;另,可再通过十二支上排端子300的第一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002、第一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003及十二支下排端子310的第三电源端子3104、第六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110、第六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111等五支端子,再配合十二支上排端子300,通过第一接地端子3001、第一电源端子3004、第二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3006、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3007等四支端子,组合成共九支端子可组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SB3.0型式)的应用模式,则可将十二支上排端子300、十二支下排端子310构成的通用串行总线(USBType-C型式)规格信号转换成通用串行总线(USB3.0型式)规格信号进行传输;至于十二支上排端子300的第二接地端子3012、十二支下排端子310的第四接地端子3112,可同时供作电连接器接收的干扰信号(如电磁波、周边电子产品的干扰子噪声或电子信号中的噪声等)的接地泄放端子,从而将电连接器传输电子信号时的干扰信号予以向外泄除。
另,转接装置5的转接端子组53包括多个转接端子531,转接端子组53包括四支相邻并排的转接端子531,具有位于中央的第一差分信号端子5311、第二差分信号端子5312、分别位于第一差分信号端子5311、第二差分信号端子5312的两个相对外侧所设的第五电源端子5313及第五接地端子5314,并由多个转接端子531一侧的各抵接面533分别朝垂直方向连续弯折连设第一弯折部5331和扇形状收合的延伸臂5332,且各延伸臂5332分别朝水平方向延伸有五支信号端子535;该五支信号端子535包括位于中央两个相邻的第三差分信号端子5351和第四差分信号端子5352及位于两个外侧的第六电源端子5353和第六接地端子5354,又,第六电源端子5353可为增加宽度的设计,可供负载较大的电流量,则于第六电源端子5353及第六接地端子5354的各对接侧534分别呈中空环圈状弯折、弹性隆起,一侧并断开形成二接触面5341,从而可增加第六电源端子5353和第六接地端子5354的对接侧534的接触面积;相邻第三差分信号端子5351侧边的第六接地端子5354内侧连设有辅助传输端子5355,供五支信号端子535形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SB/OTG)型式的规格,并可利用多个信号端子535配合屏蔽盖体51的延伸壳盖512组成符合微型通用串行总线(MicroUSB)的规格,亦可提升USB电连接器的防突波干扰(EMI)作用,避免因供电流不稳定或雷击的瞬间高电流、高电压等的干扰影响。
如图1、图2、图7、图8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侧视剖面图、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电连接器,可将转接装置5的屏蔽盖体51罩覆在屏蔽壳体4的对接部411及延伸罩盖42上方,即可通过屏蔽盖体51两个外侧面的衔接部6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凸块62(或卡槽63)对位嵌扣于屏蔽壳体4的对接部411两个侧壁面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卡槽63(或凸块62)处,另由屏蔽盖体51两个侧翼部511内侧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凸扣64(或卡孔65)对位嵌扣于屏蔽壳体4的延伸罩盖42两个外侧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卡孔65(或凸扣64)处,以供转接装置5的屏蔽盖体51暂时定位于屏蔽壳体4上方,再通过转接装置5的延伸壳盖512配合内部对接舌部522和转接端子组53的多个对接侧535,即可构成符合微型通用串行总线(MicroUSB2.0或MicroUSB3.0等)的规格,且转接端子组53另一侧的多个抵持侧532分别电性抵触于转接部2的电路板21表面多个抵触接点212,以形成电性导通,即可利用延伸壳盖512与相对型式电连接器(MicroUSB2.0或MicroUSB3.0等)电性插接,并通过转接端子组53将电子信号或电源等由另一侧多个抵持侧532传送至电路板21,再利用电路板21另一侧的传输接口213由绝缘座体1的传输侧13向外进行电子信号或电源的转接和传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模块,亦可将转接装置5的屏蔽盖体51从屏蔽壳体4的对接部411处向上掀翻,利用屏蔽盖体51两侧的延伸臂513与对接部411两个壁面的轴孔60和凸轴61,供屏蔽盖体51可活动往上掀翻,且将两个延伸臂513的凸块62卡固在位于对接部411两个侧壁面上的嵌槽66处,供转接装置5垂直立置于屏蔽壳体4上方,以供绝缘基座52内部转接端子组532的抵持侧532离开电路板21表面的各抵触接点212,即可通过屏蔽壳体4的延伸罩盖42与舌部12内部定位座22中穿设的端子组3,则可构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SBType-C型式)规格模式,以供与外部相对型式的电连接器相对电性插接,以进行电子信号或电源的传输,并利用定位座22中穿设的端子组3一侧连接端312电性连接于电路板21一侧上、下表面的各金属接点211,由端子组3将电子信号或电源传送至电路板21,通过电路板21另一侧传输接口213由绝缘座体1一侧传输部13向外传送,以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电连接器可具有多种不同型式规格变化应用模式,可适用更多不同相对型式电连接器的电性插接、传输电子信号或电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于绝缘座体1内组装转接部2的电路板21、定位座22,从而定位座22可供穿设端子组3的多个端子31,并于转接部2的电路板21一侧设有多个抵触接点212露出绝缘座体1的基部11的槽口111处,则可于绝缘座体1外罩覆屏蔽壳体4,从而使主壳座41罩覆于基部11外以及使延伸罩盖42罩覆于舌部12外,即可利用延伸罩盖42内部收纳空间420配合转接部2的定位座22中穿设的端子组3的多个端子31形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规格(可为USBType-C型式)的电连接器,再于屏蔽壳体4的对接部411上方活动组装转接装置5,且转接装置5的屏蔽盖体51为通过衔接部6活动装设于屏蔽壳体41的对接部411处,可达到利用绝缘座体1外部屏蔽壳体4上方的转接装置5活动掀翻,变化不同USB电连接器规格型式应用,以进行电子信号或电源等转接、传输的目的,从而使USB电连接器可通过两侧不同规格(一侧为USBType-C型式、另一侧可为USB2.0或USB3.0型式等)进行通用串行总线的电子信号或电源的传输,可使USB电连接器具有多种应用模式变化,即可使USB电连接器稳定传输电子信号及电源信号等,亦可使USB电连接器具有多种不同规格型式、应用的实用效果、方便电子信号的转接传输应用,且可使USB电连接器适用性广泛、降低使用时条件限制的约束,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皆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进行设计,利用绝缘座体内部组装转接部的电路板、定位座,且定位座中穿设有端子组,再于绝缘座体外部罩覆屏蔽壳体以使绝缘座体的一侧舌部与定位座中穿设的端子组配合屏蔽壳体的延伸罩盖,构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SBType-C)规格电连接器,再于屏蔽壳体的对接部上活动组装转接装置,转接装置于屏蔽盖体内装设绝缘基座,而绝缘基座中穿设转接端子组,并通过转接端子组、绝缘基座与屏蔽盖体,可构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SB2.0或USB3.0等型式)规格,从而可使USB电连接器具有不同规格型式变化、应用,以进行电子信号或电源等转接、传输等,则使USB电连接器可通过屏蔽壳体上活动组装的转接装置的活动掀翻变化,并使USB电连接器具有多种规格、可适用性更广泛、实用效果佳、使用限制少,从而电性连接于不同规格型式的电子装置,使USB电连接器通过转接部的电路板可通过两侧不同型式传输接口,进行不同电子装置的电子信号或电源等转接,则可使USB电连接器具有转接、传输不同型式的电子信号或电源等的应用功效,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Claims (10)
1.一种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座体、转接部、屏蔽壳体、转接装置及衔接部,其中:
该绝缘座体设有内部具有容置槽的基部,且基部一侧连设有舌部,并于舌部内设有与容置槽贯通并呈镂空状的收容空间;
该转接部装置于绝缘座体内,包括装置于基部的容置槽内的电路板、装设于舌部的收容空间内的定位座及穿设于定位座内的端子组,电路板与定位座连接以使端子组电性连接于电路板,再于电路板表面设有露出基部表面的多个抵触接点;
该屏蔽壳体罩覆在绝缘座体外部,具有罩覆在基部外侧的主壳座,且主壳座一侧设有镂空状的对接部,并于主壳座的对接部底缘连设有罩覆于舌部外侧的延伸罩盖;
该转接装置活动组装于屏蔽壳体的主壳座的对接部上方,设有能够于主壳座的对接部上方活动掀翻及盖下的屏蔽盖体,屏蔽盖体内装设有穿设转接端子组的绝缘基座,绝缘基座穿设的转接端子组一侧设有延伸至露出绝缘基座一侧下方且供电性接触于电路板的各抵触接点的多个抵持侧,相对多个抵持侧的转接端子组的另一侧设有露出绝缘基座另一侧上表面的对接侧;及
该衔接部设置于屏蔽壳体与屏蔽盖体的两个相对侧边,设有位于屏蔽壳体的对接空间两个内侧面与屏蔽盖体的两个外侧面的凸轴和轴孔,再设有位于屏蔽壳体的延伸罩盖两个外侧与屏蔽盖体一侧两个内壁面之间供相对活动嵌扣的卡孔和凸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于基部一侧凸伸连设有舌部,相对舌部的基座另一侧底部设有传输部,于转接部的电路板一侧电性连设有穿伸至露出基部的传输部的传输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转接部于电路板一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多个金属接点,端子组具有多个呈上、下相对排列的多个端子,且多个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延伸出定位座外侧并分别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各金属接点处的连接端,再相对多个连接端于各端子另一侧分别设有延伸至定位座内的对接侧,且定位座包括两个相对的端子座板、夹设于两个端子座板之间的隔板、分别定位于隔板两个外侧的两个定位端子及罩覆在两个端子座板的两个相对外表面的两个金属盖板,且两个端子座板分别于相对内表面的一侧设有垫高部,再由两个垫高部分别朝一侧延伸设有具有多个端子槽的舌板,两个舌板相对内侧形成中空的对接空间以供端子组的上、下相对排列的多个端子分别穿设于两个端子座板,各端子的对接侧分别延伸至两个端子座板的各端子槽内部的对接空间处,各端子另一侧的连接侧分别延伸出两个端子座板的两个垫高部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包括上、下相对排列的多个端子,且多个端子设有位于上方的上排十二支端子和位于上排十二支端子下方的下排十二支端子,从而使相对的上、下排十二支端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规格,相对的上、下排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对接部,另一侧分别设有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连接部,并于电路板两个相对表面一侧分别设有供多个连接部分别电性连接的多个金属端子垫,另于电路板一侧表面设有传输多个端子信号的转接接口,且转接接口设有四支或九支转接端子,以分别符合通用串行总线规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包括呈上、下相对排列的多个端子,且位于上排的十二支上排端子包括位于两个相对外侧的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相邻第一接地端子内侧依序排列第一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一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一备用端子、第二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二备用端子、第二电源端子、第三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及第三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相对十二支上排端子的十二支下排端子包括位于两个相对外侧的第三接地端子和第四接地端子,相邻第三接第端子内侧依序排列第四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四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三电源端子、第三备用端子、第五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五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四备用端子、第四电源端子、第六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及第六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上排十二支端子包括组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规格的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二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及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的四支端子;且十二支上排端子及十二支下排端子包括供组成九支符合通用串行总线规格的十二支上排端子的第二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及十二支下排端子的第三电源端子、第六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六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的五支端子以及上排十二支端子的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二高速正差分信号端子及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的四支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于一侧对接部的两个相对内侧壁面分别设有凸轴及一个或一个以上卡槽,于屏蔽盖体一侧两边分别向外设有延伸臂,并于两个延伸臂分别设有活动组装于对接部两侧凸轴处的轴孔及相对嵌扣于卡槽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凸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转接装置的转接端子组包括多个转接端子,转接端子组包括四支相邻并排的转接端子,具有位于中央的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分别位于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和第二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相对外侧所设的第五电源端子及第五接地端子,并由多个转接端子一侧的各抵接面分别朝垂直方向连续弯折连设第一弯折部和扇形状收合的延伸臂,且各延伸臂分别朝水平方向延伸有五支信号端子;该五支信号端子包括位于中央的两个相邻的第三差分信号端子、第四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两个外侧的第六电源端子、第六接地端子,于第六电源端子及第六接地端子的各对接侧分别呈中空环圈状弯折及弹性隆起,一侧并断开形成两个接触面以增加第六电源端子和第六接地端子的对接侧的接触面积;相邻第三差分信号端子侧边的第六接地端子内侧连设有辅助传输端子,从而使五支信号端子形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型式的规格,并利用多个信号端子配合屏蔽盖体的延伸壳盖组成符合微型通用串行总线规格型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转接装置包括屏蔽盖体、组装于屏蔽盖体内部的绝缘基座及穿设于绝缘基座内的转接端子组,屏蔽盖体呈ㄇ形状且内部具有组合空间,并于组合空间两侧分别设有呈U形状且内部具有定位槽的翼部,另于两个翼部之间的屏蔽盖体一侧向外延伸设有延伸壳盖,再于屏蔽壳盖的组合空间内组装绝缘基座,绝缘基座两侧分别设有嵌置入两个翼部的定位槽内的侧翼部,相邻两个侧翼部的绝缘基座一侧边向外延伸凸设有具有端子容置槽的对接部,相对该对接部的绝缘基座另一侧设有多个镂空槽孔,绝缘基座内部穿设有转接端子组的多个转接端子,多个转接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延伸至对接部的端子容置槽处的对接侧,相对多个对接侧的各转接端子另一侧分别设有延伸至露出各镂空槽孔下方的多个抵持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的主壳座内部设有一侧具有对接部的容置空间,且对接部底缘向外延伸连设有内部具有收纳空间的延伸罩盖,再相对该对接部于屏蔽壳体另一侧设有供基部的传输侧露出的镂空状凹陷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29411 | 2014-08-26 | ||
TW103129411A TWI547039B (zh) | 2014-08-26 | 2014-08-26 |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of the adapter modul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35124U true CN204835124U (zh) | 2015-12-02 |
Family
ID=54692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1725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35124U (zh) | 2014-08-26 | 2015-07-16 | 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35124U (zh) |
TW (1) | TWI54703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36524A (zh) * | 2020-12-28 | 2021-04-30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端子模组以及背板连接器 |
-
2014
- 2014-08-26 TW TW103129411A patent/TWI54703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5
- 2015-07-16 CN CN201520517254.0U patent/CN20483512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36524A (zh) * | 2020-12-28 | 2021-04-30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端子模组以及背板连接器 |
CN112736524B (zh) * | 2020-12-28 | 2022-09-09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端子模组以及背板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08785A (zh) | 2016-03-01 |
TWI547039B (zh) | 2016-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51920B (zh) | 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 | |
CN105281087B (zh) | Usb电连接器及其转接模块 | |
CN105119081A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CN204835137U (zh) | Usb电连接器的转接装置 | |
TWI506892B (zh) | Conversion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 |
TWI523352B (zh) | USB to convert mini USB to electrical connectors | |
CN104347976B (zh) | 微型usb连接器 | |
CN104716468B (zh) | Usb电连接器的旋动装置 | |
CN204835124U (zh) | 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 | |
TWI478452B (zh) |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of the rotating device | |
CN203674520U (zh) | 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 | |
CN104426021B (zh) | 多应用型式的电连接器装置 | |
CN104426022B (zh) | Usb转换微型usb的电连接器 | |
TWM499692U (zh) |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 |
CN204905540U (zh) | 电源连接器 | |
TWI555288B (zh) |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stacking device | |
TW201421832A (zh) | 多應用型式之電連接器裝置 | |
CN203398475U (zh) | Usb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 |
TWI523354B (zh) |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transmission conversion device | |
CN104241913B (zh) | Usb电连接器构造 | |
TW201421835A (zh) | Usb電連接器構造 | |
TWI550976B (zh) |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of the adapter module | |
TWI523353B (zh) |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of USB conversion transfer module | |
TWM467205U (zh) | 微型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 |
CN204179307U (zh) | Usb连接器及其屏蔽壳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