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26027U - 污泥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污泥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26027U CN204826027U CN201520396786.3U CN201520396786U CN204826027U CN 204826027 U CN204826027 U CN 204826027U CN 201520396786 U CN201520396786 U CN 201520396786U CN 204826027 U CN204826027 U CN 2048260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udge
- conveying
- dustpan
- transmission shaft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31 expec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污泥输送设备。其包括:污泥收集组件和污泥输送组件,污泥收集组件的第一污泥出口与污泥输送组件的第二污泥进口连通;污泥收集组件包括:一组以上的污泥收集单元,污泥收集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轴及叶片结构,第一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传动轴相连接,叶片结构设置在传动轴上;污泥收集组件的外壳为簸箕状外壳,第一驱动电机设于簸箕状外壳的外部,叶片结构处于簸箕状外壳的内部,传动轴穿过簸箕状外壳;且,簸箕状外壳的开口为第一污泥进口,其底部开有第一污泥出口。本实用新型能够克服河道的复杂环境,及时、快速的进行污泥收集、输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输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污泥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河道污泥的集中与清理一直是社会和民众关注的焦点,而污泥清理的首要任务是把污泥给聚集起来统一进行处理。目前,主要清污泥的方式主要有泵送式、抓斗式、普通咬吸式和斗轮式等方式。但由于考虑到河床环境和常年污泥的积累固化,利用这些方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在,泵送的方式广泛应用与抽沙,污泥处理和水泥的处理。在输送物料已知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式往往是很好的选择,但对于城市河道复杂的河床环境来说,采用泵送的方式可能会发生卡阻的现象,从而不利于污泥的收集,造成效率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输送设备,以通过适应河道复杂的河床环境,克服卡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泥输送设备,其包括:污泥收集组件和污泥输送组件,所述污泥收集组件的第一污泥出口与所述污泥输送组件的第二污泥进口连通;
所述污泥收集组件包括:一组以上的污泥收集单元,所述污泥收集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轴及叶片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接,所述叶片结构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
所述污泥收集组件的外壳为簸箕状外壳,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簸箕状外壳的外部,所述叶片结构处于所述簸箕状外壳的内部,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簸箕状外壳;且,所述簸箕状外壳的开口为第一污泥进口,其底部开有所述第一污泥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污泥收集单元还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设置于传动轴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叶片结构包括:4-10片叶片,所有所述叶片呈圆周均匀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叶片为曲面叶片,以所述传动轴为基准,所有所述叶片的弯曲方向、弯曲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污泥收集单元的个数为两组,两组所述污泥收集单元在所述簸箕状外壳的内部并行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的污泥输送设备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处于所述输送管的上方,且固定于所述输送管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污泥输送组件包括:输送管和输送动力组件,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污泥进口,另一端设置第二污泥出口,所述输送管内设置输送动力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输送动力组件包括螺旋轴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输送管内套有所述螺旋轴,其一端连接所述输送管的第二污泥进口端,另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螺旋轴上设置螺旋叶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二污泥出口开于所述输送管的下部侧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泥输送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污泥收集组件和污泥输送组件,其中污泥收集组件为簸箕状结构,开口大,污泥进入量多,簸箕状结构内的叶片结构经过外部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能够加速污泥的收集,并将污泥加速向污泥输送组件传送,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力带动叶片结构能有效的适应不同河道的复杂环境,克服污泥内的各种阻力,将河道污泥尽可能收集起来。所以说这种叶片式扒泥机不仅效率高而且对于复杂的河床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污泥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污泥输送装置另一个角度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注:1第一驱动电机;2减速器;3传动轴;4叶片;5外壳;6输送管;7固定支架;8第二污泥出口;9联轴器;10第二驱动电机;11第二污泥进口;12第一污泥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考虑到现有污泥输送装置对河道环境要求较高,难以适应复杂环境下的河道,难以实施特殊河道下的污泥处理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输送设备。
该一种污泥输送设备,包括:污泥收集组件和污泥输送组件,污泥收集组件的第一污泥出口与污泥输送组件的第二污泥进口连通;
污泥收集组件包括:一组以上的污泥收集单元,污泥收集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轴及叶片结构,第一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传动轴相连接,叶片结构设置在传动轴上;
污泥收集组件的外壳为簸箕状外壳,第一驱动电机设于簸箕状外壳的外部,叶片结构处于簸箕状外壳的内部,传动轴穿过簸箕状外壳;且,簸箕状外壳的开口为第一污泥进口,其底部开有第一污泥出口。
由污泥收集组件和污泥输送组件组成的污泥输送设备,其中污泥收集组件为簸箕状结构,开口大,污泥进入量多,簸箕状结构内的叶片结构经过外部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能够加速污泥的收集,并将污泥加速向污泥输送组件传送,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力带动叶片结构能有效的适应不同河道的复杂环境,克服污泥内的各种阻力,将河道污泥尽可能收集起来。所以说这种叶片式扒泥机不仅效率高而且对于复杂的河床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接下来,对该污泥输送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污泥输送设备,如图1、2所示,其包括:污泥收集组件和污泥输送组件,污泥收集组件的第一污泥出口与污泥输送组件的第二污泥进口11连通。污泥收集组件用于从河道里将污泥抽出;污泥输送组件用于将收集的污泥送到河道外。
其中,污泥收集组件中包含一组以上的污泥收集单元。每个污泥收集单元又具体包含第一驱动电机1、传动轴3及叶片结构,第一驱动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与传动轴3相连接,叶片结构设置在传动轴3上;第一驱动电机1发出动力驱动,经过传动轴3的传动,叶片结构随着传动轴3的转动而转动。
具体到叶片结构在传动轴3上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叶片4均安装(比如焊接)在转动轮上,构成叶轮结构,叶轮结构通过键连接与传动轴3装配在一起;或者叶片4和转动轮一体加工成型为叶轮结构,然后叶轮结构套装在传动轴3上。
第一驱动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和传动轴3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联动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污泥收集组件设置了外壳5。外壳5为簸箕状外壳5,这种外壳5样式借助了家用簸箕铲除东西方便、快捷的思路。簸箕状外壳5的开口为第一污泥进口,其底部开有第一污泥出口。在实际操作中,污泥会进入簸箕状外壳5内,为了避免第一驱动电机1接触到污泥,在设计中将第一驱动电机1设置在簸箕状外壳5的外部,将叶片结构设置于簸箕状外壳5内部,搅动污泥,加速污泥的收集、输送。传动轴3穿过簸箕状外壳5,将动力传送到叶片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叶片结构、传动轴3都长时间接触污泥,需要具备耐腐蚀的特性,因此将二者的材质设定为经过热处理的合金材料。
将该污泥输送设备应用在不同环境的河道中,对第一驱动电机1的输出功率要求会有一定差别,阻力大时需要增加功率,阻力小时需要减小功率,为了尽可能灵活的调整输送功率,在传动轴3上设置减速器2,对功率进行灵活调整,比如无级变速调整。
具体到叶片结构,其由4-10片叶片4组成,叶片4数目可以根据清除污泥的量来定,另一个考虑的因素是叶片4的大小。为了促使叶片结构的均匀卷绕离心力,所有叶片4采用圆周均匀分布。在一些实施例中,叶片结构由8个叶片组成。
为了增加对污泥的卷绕力,叶片4设计为曲面叶片4,以传动轴3为基准,所有叶片4的弯曲方向、弯曲度相同。
增加污泥收集单元的个数,能提高污泥收集的力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泥收集单元的个数为两组,两组污泥收集单元在簸箕状外壳5的内部并行排列。
该污泥输送设备在工作中需要延伸到河道上方,由于河道上方没有支撑点,所以,需要在设备的上部设定固定支架7,固定支架7处于输送管6的上方,且固定于输送管6侧壁,从上部拉住污泥输送设备。
其中,污泥输送组件包括:输送管6和输送动力组件,输送管6的一端设置第二污泥进口11,另一端设置第二污泥出口128,输送管6内设置输送动力组件。污泥从污泥收集组件排出后进入输送管6,为了促进污泥在输送管6中运动,输送管6配有输送动力组件,带动污泥移动。
具体到上述的输送动力组件,可以做如下设计:其包括了螺旋轴和第二驱动电机10,输送管6内套有螺旋轴,输送管6、螺旋轴同方向,输送管6套在螺旋轴的外部。螺旋轴的一端连接输送管6的第二污泥进口11端,另一端通过联轴器9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0的动力输出轴,螺旋轴由第二驱动电机10驱动旋转,借助螺旋作用,将污泥带出输送管6,从第二污泥出口128排出。
基于上述螺旋轴的设计,为了增加污泥的带动力,螺旋轴上设置螺旋叶片4,螺旋叶片4能够带动更多的污泥运动,其避免污泥在输送管6中原地转动。
污泥自输送管6排出后需要落入收集装置,因此第二污泥出口128开于输送管6的下部侧壁。
套有螺旋轴的输送管6构成的螺旋输送机不仅能耗低,维修费用低能适应不均匀进料要求,而且污泥进入过多时也不会产生卡阻现象。螺旋输送机与其它输送设备相比,具有整机截面尺寸小、密封性能好、运行平稳可靠、可中间多点装料和卸料及操作安全、维修简便等优点。在输送污泥的过程中还可以对污泥进行搅拌打碎,对后期进行污泥的离心干燥准备了条件。利用叶片4式污泥输送设备能够较好的适应河床环境,高效收集污泥集中处理。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污泥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收集组件和污泥输送组件,所述污泥收集组件的第一污泥出口与所述污泥输送组件的第二污泥进口连通;
所述污泥收集组件包括:一组以上的污泥收集单元,所述污泥收集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轴及叶片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接,所述叶片结构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
所述污泥收集组件的外壳为簸箕状外壳,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簸箕状外壳的外部,所述叶片结构处于所述簸箕状外壳的内部,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簸箕状外壳;且,所述簸箕状外壳的开口为第一污泥进口,其底部开有所述第一污泥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收集单元还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设置于传动轴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结构包括:4-10片叶片,所有所述叶片呈圆周均匀分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为曲面叶片,以所述传动轴为基准,所有所述叶片的弯曲方向、弯曲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收集单元的个数为两组,两组所述污泥收集单元在所述簸箕状外壳的内部并行排列。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污泥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输送组件包括:输送管和输送动力组件,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污泥进口,另一端设置第二污泥出口,所述输送管内设置输送动力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动力组件包括螺旋轴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输送管内套有所述螺旋轴,其一端连接所述输送管的第二污泥进口端,另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轴上设置螺旋叶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泥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污泥出口开于所述输送管的下部侧壁。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处于所述输送管的上方,且固定于所述输送管侧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96786.3U CN204826027U (zh) | 2015-06-10 | 2015-06-10 | 污泥输送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96786.3U CN204826027U (zh) | 2015-06-10 | 2015-06-10 | 污泥输送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26027U true CN204826027U (zh) | 2015-12-02 |
Family
ID=54683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9678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26027U (zh) | 2015-06-10 | 2015-06-10 | 污泥输送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2602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49783A (zh) * | 2016-06-16 | 2016-11-23 |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城市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
KR101809553B1 (ko) * | 2016-01-26 | 2017-12-15 | 김종철 | 수중 쓰레기 흡입 제거 장치 |
CN107500505A (zh) * | 2017-09-20 | 2017-12-22 | 华北理工大学 | 一种高效率河道污泥收集处理装置 |
-
2015
- 2015-06-10 CN CN201520396786.3U patent/CN20482602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809553B1 (ko) * | 2016-01-26 | 2017-12-15 | 김종철 | 수중 쓰레기 흡입 제거 장치 |
CN106149783A (zh) * | 2016-06-16 | 2016-11-23 |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城市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
CN107500505A (zh) * | 2017-09-20 | 2017-12-22 | 华北理工大学 | 一种高效率河道污泥收集处理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18672B (zh) | 一种水上垃圾收集装置 | |
CN104963371B (zh) | 污泥清理装置 | |
CN208121852U (zh) | 一种用于水下清淤的污泥收集装置 | |
CN204826027U (zh) | 污泥输送设备 | |
CN102535407A (zh) | 折线形-扇形双轴回转式拦污清污系统 | |
CN201121052Y (zh) | 双螺旋给料机 | |
CN207794047U (zh) | 自动排污装置及水渠自动排污系统 | |
CN112376516B (zh) | 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垃圾自清理装置和方法 | |
CN211445101U (zh) | 一种钢丝绳牵引翻斗格栅 | |
CN204919645U (zh) | 污泥清理装置 | |
CN204182478U (zh) | 滚筒式胶轮洗矿机 | |
CN207944444U (zh) | 一种水上垃圾收集装置 | |
CN216788829U (zh) | 一种便于固定的可调式水泵连接器 | |
CN212198770U (zh) | 一种工程地基引水沉淤再利用装置 | |
CN205516691U (zh) | 沙水分离装置及沙水分离系统 | |
CN204961325U (zh) | 一种无堵塞液下排污泵 | |
CN206693171U (zh) | 一种新型水电站拦污装置 | |
CN204877976U (zh) | 一种高效无堵塞螺旋泵 | |
CN209686355U (zh) | 回转式固液分离格栅机 | |
CN209188281U (zh) | 一种污水与废渣二次分离装置 | |
CN207142194U (zh) | 一种自动清理叶轮粘料的给料机 | |
CN209049813U (zh) | 一种石料清洗机 | |
CN219209290U (zh) | 一种油井反排液除砂装置 | |
CN219118265U (zh) | 一种河道防堵排泥装置 | |
CN211730376U (zh) | 一种环保性好的清洁煤成型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