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3001U - 制氧机和便携式氧舱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制氧机和便携式氧舱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03001U CN204803001U CN201520393461.XU CN201520393461U CN204803001U CN 204803001 U CN204803001 U CN 204803001U CN 201520393461 U CN201520393461 U CN 201520393461U CN 204803001 U CN204803001 U CN 2048030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xygenerator
- compressor
- hollow housing
- communicated
- conden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氧机和便携式氧舱系统,制氧机包括底座(1)、位于底座上的制氧装置(2)以及罩设在该底座上的外壳(3),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中空壳体(4),该中空壳体(4)的内部容纳有与所述制氧装置(2)连通的第一压缩机(5),所述中空壳体(3)的顶壁上支撑有第一冷凝器(6),该第一冷凝器(6)连通在所述第一压缩机(5)和所述制氧装置(2)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氧机能够为软体氧舱直接提供氧气,并且中空壳体既可以作为容纳压缩机的容纳部件还同时作为支撑冷凝器等部件的支撑部件,布局合理巧妙,还可以在制氧机的高度方向上充分利用空间,减小制氧机的占地面积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氧舱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制氧机和使用该制氧机的便携式氧舱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主要应用在临床中的高压氧舱通过其内部较高的氧分压,可以对多种疾病的进行辅助治疗,例如可有效减轻高原病、创伤性损伤及有害气体中毒等急危重症的症状。另外,对治疗及延缓儿童孤独症、老年痴呆、难治性溃疡等慢性进展性疾病的进程也颇有疗效。然而,常规的高压氧舱由于体积庞大、安装繁杂、环境要求高,一般只能在医院等特定场合使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氧舱的个体化需求越来越多。例如,家庭、美容院、养生会所等场合中也会出现针对老人、康复者以及亚健康者的需求,为了更加灵活的运用和治疗的个体化,便携式的软体高压氧舱也已出现。这种,便携式氧舱系统携带方便,只有在使用时才充气,可适用于各种场合中。
其中,现有的便携式氧舱系统主要包括用于容纳使用者的软体氧舱,以及为改软体氧舱充气加压的充气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使用充气装置对软体氧舱进行充气。其中,现有的充气装置中只设有一个压缩机,该压缩机单一地用于通过充气气路将气体充入软体氧舱中。通过充气过程,可以提高软体氧舱内的氧分压。当舱内氧分压达到所需数值后,可以控制充气过程以维持氧分压在所需数值,从而实现为使用者供氧。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充气装置壳体内器件布置混乱,壳体内的空间利用率低,从而造成充气装置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氧机,该制氧机能够为制造氧气并且内部布置巧妙,空间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氧舱系统,该便携式氧舱系统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氧机为软体氧舱供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制氧机,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的制氧装置以及罩设在该底座上的外壳,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的内部容纳有与所述制氧装置连通的第一压缩机,所述中空壳体的顶壁上支撑有第一冷凝器,该第一冷凝器连通在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制氧装置之间。
优选地,所述中空壳体内还容纳有与第一压缩机间隔布置的第二压缩机,所述中空壳体的顶壁上支撑有第二冷凝器,该第二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出气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中空壳体的顶壁上分别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上下对齐的两个风扇,所述底座上形成有与所述中空壳体内部连通的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分别架设在所述两个风扇上。
优选地,所述制氧装置布置在所述中空壳体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制氧装置为分子筛机构,该分子筛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中空壳体的顶壁上的排氮器。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背侧设置有检视门,该检视门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压缩机连通的空气进口,该空气进口上安装有空气过滤装置,该空气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检视门的内侧并覆盖所述空气进口。
优选地,所述制氧机包括供氧口、充气口和换向阀,所述供氧口与所述制氧装置连通,所述换向阀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气口连通,该换向阀具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该第一出气口与所述制氧装置的进气口连通,该第二出气口与所述充气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中空壳体的侧壁上还安装有臭氧发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氧舱系统,包括软体氧舱,所述便携式氧舱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软体氧舱内部连通的制氧机,该制氧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氧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氧机能够为软体氧舱直接提供氧气,并且中空壳体既可以作为容纳压缩机的容纳部件还同时作为支撑冷凝器等部件的支撑部件,布局合理巧妙,还可以在制氧机的高度方向上充分利用空间,减小制氧机的占地面积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便携式氧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制氧机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制氧机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制氧机内部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制氧机内部的另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制氧机的系统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制氧装置
3外壳4中空壳体
5第一压缩机6第一冷凝器
7第二冷凝器8第二压缩机
9风扇10散热孔
11排氮器12检视门
13空气进口14供氧口
15充气口16换向阀
17第一出气口18第二出气口
19滚轮20软体氧舱
21操作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制氧机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定义的,具体地可参考图1、图2所示的图面方向,“内、外”则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氧机和使用该制氧机的便携式氧舱系统。该制氧机可以同时对软体氧舱20进行供氧和充气保压,为便携式氧舱系统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工作模式。其中,有别于现有技术中单一的充气提升氧分压的工作模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氧机可以直接为软体氧舱供给氧气并充气保压。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氧机包括底座1、位于底座1上的制氧装置2以及罩设在该底座1上的外壳3,其中,外壳3的正面侧顶部设置有操作面板21以控制和显示制氧机的当前工作状况。另外底座1上设置有滚轮19以便于制氧机的移动,并且制氧装置2可以为软体氧舱提供氧气来源。
为了便于布置与制氧装置2相关的设备,底座1上设置有中空壳体4,该中空壳体4的内部容纳有与制氧装置2连通的第一压缩机5,以为制氧装置提供空气,并且中空壳体3的顶壁上支撑有第一冷凝器6,该第一冷凝器6连通在第一压缩机5和制氧装置2之间以用于冷却有第一压缩机5向制氧装置2提供的空气,从而保证制氧装置2的制氧效果。其中,中空壳体4既可以作为容纳第一压缩机5的容纳部件,还同时作为支撑第一冷凝器6等部件的支撑部件,因此使得外壳3内的设备布局合理巧妙,在制氧机的高度方向上充分利用空间,减小制氧机的占地面积,使得制氧机便于携带。
进一步地,为了同时为软体氧舱20充气并保压。优选地,中空壳体4内还容纳有与第一压缩机5间隔布置的第二压缩机8,中空壳体4的顶壁上支撑有第二冷凝器7,该第二冷凝器7与第二压缩机8的出气口连通。这样,可以通过第二压缩机8为软体氧舱20充气并保压。其中第二冷凝器可以将第二压缩机8供送的空气进行冷却,从而保证软体氧舱内部的温度适宜人体。另外,中空壳体4的容纳和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可以同时容纳两个压缩机并支撑两个冷凝器。另外由于中空壳体4的空间较为密闭,为了对压缩机工作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优选地,中空壳体3的顶壁上分别安装有与第一压缩机5和第二压缩机8上下对齐的两个风扇9,底座1上形成有与中空壳体3内部连通的散热孔10(图3可见)。这样,两个风扇9可以将中空壳体4外部的空气吹入中空壳体4内部并且通过对向的散热孔10散发热量,从而通过顺畅的冷却气流实现对两个压缩机的风冷。
更进一步地,第一冷凝器6和第二冷凝器7分别架设在两个风扇9上。这样,使得两个冷凝器的安装更加合理,充分利用了中空壳体4顶部的空间和制氧机的高度方向的空间,使得外壳3内的器件布置巧妙。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制氧装置2位于中空壳体4的一侧并紧靠该中空壳体4的侧壁布置,只要能够提升中空壳体4侧面空间的利用,并且方便相应的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制氧装置2为分子筛机构,该分子筛机能够将空气中氧分子分离而生成氧气,完全实现物理制氧而不需进行化学反应来制氧,整体结构更加安全和环保。另外,由于空气的氧分子被分离,剩余的大部分为氮气分子,这部分含氮气体将通过拍氮器11排出。优选地,为了方便安装该排氮器11,根据其结构特点为筒状,可以将排氮器11安装在中空壳体4的顶壁上以由中空壳体4支撑,从而更加充分地利用中空壳体4的支撑作用并且方便与位于中空壳体4一侧的制氧装置连接。这之中,排氮器11所排出的氮气会由风扇9吸入中空壳体4内而对两个压缩机进行冷却,使得中空壳体4内的冷却效果更好。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检视外壳3内部情况,外壳3的背侧设置有检视门12,该检视门12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压缩机5和第二压缩机6连通的空气进口13,该空气进口13上安装有空气过滤装置13,该空气过滤装置设置在检视门12的内侧并覆盖空气进口13,例如采用滤网、滤布或滤膜方式,以对进入两个压缩机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提升最终软体氧舱内的空气质量,该空气过滤装置13的过滤精度根据要求可以进行选择,各种能够实现空气过滤的过滤件均可以用于本实用新型中。例如,可在检视门12相对的位置设置进气盒,过滤装置设置在该进气盒上并且将两个压缩机的进气管连接在进气盒上即可实现对进入压缩机的空气的过滤,对于此类方式的其他各种变形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氧机能够同时实现对软体氧舱20的供氧和供气,具体地,如图6所示,制氧机包括供氧口14、充气口15和换向阀16,供氧口14与制氧装置2连通,换向阀16的进气口与第一冷凝器6的出气口连通,该换向阀16具有第一出气口17和第二出气口18,该第一出气口17与制氧装置2的进气口连通,该第二出气口与充气口15连通。这样,通过换向阀16的操作可以使得两个压缩机可以同时对软体氧舱20进行充气,也可以由第一压缩机5对软体氧舱20进行供氧,第二压缩机8对软体氧舱20进行充气保压。作为一种优选的控制策略,可以控制在软体氧舱20刚开始充气膨胀时,通过换向阀16使得两个压缩机同时为软体氧舱20充气,以快速完成软体氧舱20的膨胀成型,当软体氧舱内部的压力达到一预设值时,在切换换向阀的方向,使得第一压缩机5为供氧装置2供气制氧,而第二压缩机8则保持对软体氧舱20的保压。从而使得便携式氧舱系统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供使用者吸氧的目的。另外,为了便于对软体氧舱20的内部消毒,还可以在中空壳体4的侧壁上安装臭氧发生器22。该臭氧发生器22可以对使用完毕的软体氧舱20进行消毒处理,以备下次使用。安装在中空壳体4的侧壁上能够进一步提升中空壳体4的支撑能力并且充分利用空间。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氧机在工作模式和内部布置上均采用新型设计,使得便携式氧舱系统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制氧机,包括底座(1)、位于底座(1)上的制氧装置(2)以及罩设在该底座(1)上的外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中空壳体(4),该中空壳体(4)的内部容纳有与所述制氧装置(2)连通的第一压缩机(5),所述中空壳体(3)的顶壁上支撑有第一冷凝器(6),该第一冷凝器(6)连通在所述第一压缩机(5)和所述制氧装置(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壳体(4)内还容纳有与第一压缩机(5)间隔布置的第二压缩机(8),所述中空壳体(4)的顶壁上支撑有第二冷凝器(7),该第二冷凝器(7)与所述第二压缩机(8)的出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壳体(4)的顶壁上分别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压缩机(5)和第二压缩机(8)上下对齐的两个风扇(9),所述底座(1)上形成有与所述中空壳体(3)内部连通的散热孔(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6)和所述第二冷凝器(7)分别架设在所述两个风扇(9)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装置(2)布置在所述中空壳体(4)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装置(2)为分子筛机构,该分子筛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中空壳体(4)的顶壁上的排氮器(1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的背侧设置有检视门(12),该检视门(12)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缩机(5)和所述第二压缩机(6)连通的空气进口(13),该空气进口(13)上安装有空气过滤装置(13),该空气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检视门(12)的内侧并覆盖所述空气进口(1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机包括供氧口(14)、充气口(15)和换向阀(16),所述供氧口(14)与所述制氧装置(2)连通,所述换向阀(16)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冷凝器(6)的出气口连通,该换向阀(16)具有第一出气口(17)和第二出气口(18),该第一出气口(17)与所述制氧装置(2)的进气口连通,该第二出气口与所述充气口(15)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壳体(4)的侧壁上还安装有臭氧发生器(22)。
10.一种便携式氧舱系统,包括软体氧舱(20),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氧舱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软体氧舱(20)内部连通的制氧机,该制氧机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氧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93461.XU CN204803001U (zh) | 2015-06-08 | 2015-06-08 | 制氧机和便携式氧舱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93461.XU CN204803001U (zh) | 2015-06-08 | 2015-06-08 | 制氧机和便携式氧舱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03001U true CN204803001U (zh) | 2015-11-25 |
Family
ID=54587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93461.XU Active CN204803001U (zh) | 2015-06-08 | 2015-06-08 | 制氧机和便携式氧舱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03001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35477A (zh) * | 2016-06-08 | 2016-09-14 | 深圳市好家庭体育用品连锁经营有限公司 | 一种健身器材及其制氧系统、制氧装置 |
CN108904180A (zh) * | 2018-07-12 | 2018-11-30 | 湖南泰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氧气舱 |
CN109276345A (zh) * | 2018-11-06 | 2019-01-29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一种牛用高原氧仓及控制方法 |
CN109793628A (zh) * | 2019-03-18 | 2019-05-24 | 宁波氧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氧舱空调系统 |
CN109806088A (zh) * | 2019-03-18 | 2019-05-28 | 宁波氧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微压氧舱主机 |
CN113197744A (zh) * | 2021-04-16 | 2021-08-03 | 山西氧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软体氧舱、软体氧舱系统、及软体氧舱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5212057A (zh) * | 2022-07-09 | 2022-10-21 | 深圳三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隔离空间内微负压富氧状态调控方法、系统及隔离康复舱 |
-
2015
- 2015-06-08 CN CN201520393461.XU patent/CN20480300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35477A (zh) * | 2016-06-08 | 2016-09-14 | 深圳市好家庭体育用品连锁经营有限公司 | 一种健身器材及其制氧系统、制氧装置 |
CN108904180A (zh) * | 2018-07-12 | 2018-11-30 | 湖南泰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氧气舱 |
CN109276345A (zh) * | 2018-11-06 | 2019-01-29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一种牛用高原氧仓及控制方法 |
CN109793628A (zh) * | 2019-03-18 | 2019-05-24 | 宁波氧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氧舱空调系统 |
CN109806088A (zh) * | 2019-03-18 | 2019-05-28 | 宁波氧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微压氧舱主机 |
CN113197744A (zh) * | 2021-04-16 | 2021-08-03 | 山西氧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软体氧舱、软体氧舱系统、及软体氧舱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5212057A (zh) * | 2022-07-09 | 2022-10-21 | 深圳三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隔离空间内微负压富氧状态调控方法、系统及隔离康复舱 |
CN115212057B (zh) * | 2022-07-09 | 2023-11-14 | 深圳三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隔离空间内微负压富氧状态调控方法、系统及隔离康复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03001U (zh) | 制氧机和便携式氧舱系统 | |
US7658786B2 (en) |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air quality in the limited space and the equipment using thereof | |
JP4495140B2 (ja) | 携帯式医療用酸素濃縮器 | |
US20180160819A1 (en) | Sleep pod with controlled environment | |
CN106582126B (zh) | 一种工厂净化通风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US20080156193A1 (en) | Portable psa oxygen generator | |
EP1497012A1 (en) | Reduced noise oxygen concentrator | |
CN106924794B (zh) | 一种空气消毒器 | |
GB2410443B (en) | Patient cooling system | |
KR20110077702A (ko) | 친환경 에너지 절감형 공조장치 | |
CN102379787A (zh) | 高原增压舱 | |
US20090025302A1 (en) | Inflatable tent | |
CN202409340U (zh) |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防褥疮气垫 | |
KR101652091B1 (ko) | 냉각 공기 순환기능을 구비한 산소캡슐 | |
US8187367B2 (en) | Portable PSA oxygen generator | |
CN210457464U (zh) | 一种小型制氧机 | |
KR20190073647A (ko) | 산소발생기 | |
CN103638584A (zh) | 制氧车 | |
CN205041631U (zh) | 一种车载抢险救护压力舱 | |
CN201000149Y (zh) | 桌上型多功能空气净化装置 | |
CN204626648U (zh) | 一种新型急救方舱 | |
CN114515350A (zh) | 一种具有充气式帐篷消毒舱的防护器材批量消毒装置 | |
CN202392901U (zh) | 单元组合式空气净化消毒器 | |
CN113041068A (zh) | 一种一体式主机系统的便携式微压富氧舱室 | |
JP4064971B2 (ja) | 酸素濃縮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