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86696U - 电暖器、反射板组件及其隔热板与挡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电暖器、反射板组件及其隔热板与挡板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86696U CN204786696U CN201520490725.3U CN201520490725U CN204786696U CN 204786696 U CN204786696 U CN 204786696U CN 201520490725 U CN201520490725 U CN 201520490725U CN 204786696 U CN204786696 U CN 2047866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baffle
- assembly
- heat shield
- bent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暖器、反射板组件及其隔热板与挡板总成,隔热板与挡板总成包括隔热板(1)及挡板(2),所述隔热板(1)具有第一弯折板(11),所述挡板(2)具有与所述第一弯折板(11)接触的第二弯折板(21);所述第一弯折板(11)及所述第二弯折板(21)中的一个弯折板上设置有定位槽(22),另一个弯折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22)相适配的定位卡扣(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避免了隔热板及挡板的焊接,通过定位槽及定位卡扣的配合连接实现了隔热板及挡板的连接,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暖器、反射板组件及其隔热板与挡板总成。
背景技术
在电暖器中,通常设置有反射板组件,以便于电暖器内发热件产生的热量经过反射集中向面板方向散发。
反射板组件一般由反射板、上下挡板及隔热板组成。隔热板与上挡板及下挡板通过点焊的方式进行装配,形成隔热板与挡板总成,再与反射板组装形成反射板组件。但是,点焊的工艺难度较高,使得隔热板与挡板总成的加工难度较高;并且,在点焊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焊接才能完成,耗时较长,影响加工效率。
因此,如何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板与挡板总成,以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隔热板与挡板总成的反射板组件及电暖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热板与挡板总成,包括隔热板及挡板,
所述隔热板具有第一弯折板,所述挡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弯折板接触的第二弯折板;
所述第一弯折板及所述第二弯折板中的一个弯折板上设置有定位槽,另一个弯折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的定位卡扣。
优选地,上述隔热板与挡板总成中,所述定位槽为贯穿所述弯折板的通孔,所述定位卡扣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弯折板弯曲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能够穿过所述通孔。
优选地,上述隔热板与挡板总成中,所述定位槽一侧具有用于与弯折的所述定位卡扣接触的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设置有背向另一个所述弯折板凸起的凸包。
优选地,上述隔热板与挡板总成中,所述凸包为所述弯折板受压而局部变形形成的凸起结构。
优选地,上述隔热板与挡板总成中,所述定位槽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连通的弧形缺口。
优选地,上述隔热板与挡板总成中,所述定位卡扣的弯折方向朝向所述弯折板的边缘。
优选地,上述隔热板与挡板总成中,所述定位卡扣的端部设置有圆弧倒角。
优选地,上述隔热板与挡板总成中,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弯折板的周向布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反射板组件,包括反射板及隔热板与挡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与挡板总成为如上所述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暖器,包括反射板组件,所述反射板组件为如上所述的反射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隔热板及挡板均为钣金件,第一弯折板是通过隔热板弯折加工而成的,第二弯折板是通过挡板弯折加工而成的。为了使第一弯折板及第二弯折板连接,第一弯折板及第二弯折板中的一个弯折板上设置有定位槽,另一个弯折板上设置有与定位槽相适配的定位卡扣。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槽及定位卡扣设置于弯折板的相对面上,以便于使第一弯折板及第二弯折板接触后,分别设置于二者的相对面上的定位槽及定位卡扣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避免了隔热板及挡板的焊接,通过定位槽及定位卡扣的配合连接实现了隔热板及挡板的连接,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隔热板与挡板总成的反射板组件及电暖器。由于上述隔热板与挡板总成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隔热板与挡板总成的反射板组件及电暖器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的分体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隔热板—1,第一弯折板—11,定位卡扣—12,挡板—2,第二弯折板—21,定位槽—22,凸包—221,弧形缺口—22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隔热板与挡板总成,以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隔热板与挡板总成的反射板组件及电暖器。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的分体式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的组合示意图。
在这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隔热板与挡板总成包括隔热板1及挡板2,隔热板1具有第一弯折板11,挡板2具有与第一弯折板11接触的第二弯折板21。隔热板1及挡板2均为钣金件,第一弯折板11是通过隔热板1弯折加工而成的,同理,第二弯折板21是通过挡板2弯折加工而成的。为了使第一弯折板11及第二弯折板21连接,第一弯折板11及第二弯折板21中的一个弯折板上设置有定位槽22,另一个弯折板上设置有与定位槽22相适配的定位卡扣12。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槽22及定位卡扣12设置于弯折板的相对面上,以便于使第一弯折板11及第二弯折板21接触后,分别设置于二者的相对面上的定位槽22及定位卡扣12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避免了隔热板及挡板的焊接,通过定位槽22及定位卡扣12的配合连接实现了隔热板及挡板的连接,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
定位槽22为贯穿弯折板的通孔,定位卡扣12为能够相对于弯折板弯曲的弯折部;弯折部能够穿过通孔。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槽22为贯穿弯折板的通孔,上述弯折板为设置定位槽22的弯折板;定位卡扣12为能够相对于弯折板弯曲的弯折部,上述弯折板为设置有定位卡扣12的弯折板。通过上述设置,简化了定位卡扣12及定位槽22的加工。
以第一弯折板11设置定位卡扣12,第二弯折板21设置定位槽22的结构为例:
定位槽22为贯穿第二弯折板21的通孔,而定位卡扣12为能够相对于第一弯折板11弯曲的弯折部。在隔热板1及挡板2装配的过程中,第一弯折板11与第二弯折板21相互靠近,使得弯折部(定位卡扣12)穿过通孔(定位槽22),再通过向第一弯折板11方向弯曲弯折部,使弯曲后的弯折部无法由通孔穿出,进而达到第一弯折板11与第二弯折板21的固定,完成隔热板1及挡板2的装配。
也可以将定位卡扣12设置为弹性卡扣,通过其弹性变形使其卡入定位槽22内,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如图3所示,在弯折部(定位卡扣12)穿过通孔(定位槽22)并弯曲后,弯折部的一面与通孔所在的弯折板的一部分接触,该部分为用于与弯折的定位卡扣12接触的接触区域。为了避免定位卡扣12过度弯曲而断裂,接触区域设置有背向另一个弯折板凸起的凸包221。即,定位卡扣12弯折后与凸包221接触。
以第一弯折板11设置定位卡扣12,第二弯折板21设置定位槽22的结构为例:
定位槽22一侧具有用于与弯折的定位卡扣12接触的接触区域,该接触区域位于第二弯折板21上;接触区域设置有背向第一弯折板11凸起的凸包221。由于设置了凸包221,使得定位卡扣12弯折较小的角度即可于凸包221接触,进而完成第一弯折板11与第二弯折板21的固定。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凸包221,使定位卡扣12弯折一定角度(大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弯折角度)后与第二弯折板21背向第一弯折板11的一面接触,同样可以实现第一弯折板11与第二弯折板21的固定。
为了简化加工,减少加工用料,凸包221为通过弯折板受压而局部变形形成的凸起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凸包221设置于第二弯折板21上,通过冲压等向其施压的方式使得第二弯折板21的该接触区域局部变形,形成凸起结构。也可以通过焊接或粘贴其他部件加工凸包221,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进一步地,定位槽22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定位槽22连通的弧形缺口222。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22的一侧设置有凸包221,其相对侧(另一侧)设置弧形缺口222。通过设置弧形缺口,以便于在安装过程中的定位卡扣12相对于定位槽22的安装及定位。在另一实施例中,不设置凸包221,仅在定位槽22的一侧设置弧形缺口222。
为了提高固定稳定性,定位卡扣12的弯折方向朝向弯折板的边缘。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操作人员采用尖嘴钳等工具朝的弯折板的边缘弯曲定位卡扣12即可,避免尖嘴钳或操作人员的手与弯折板发生干涉,方便了定位卡扣12的弯曲操作。
定位卡扣12的端部设置有圆弧倒角。通过设置圆弧倒角,进一步方便了定位卡扣12穿过定位槽22。
进一步地,定位槽22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弯折板的周向布置,有效提高了定位卡扣12与定位槽22的固定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卡扣12为弯折部,其弯折方向朝向弯折板的边缘,进而扩大了定位卡扣12施加于定位槽22所在的弯折板的受力面积较大,进而提高了第一弯折板11与第二弯折板21的连接强度性,提高了隔热板1及挡板2的装配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22的数量为4个,分布于第二弯折板21的四周,而第一弯折板11上同样设置有4个定位卡扣12,且定位卡扣12与定位槽22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反射板组件,包括反射板及隔热板与挡板总成,隔热板与挡板总成为如上述任一项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由于上述隔热板与挡板总成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隔热板与挡板总成的反射板组件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暖器,包括反射板组件,反射板组件为如上所述反射板组件。由于上述反射板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反射板组件的电暖器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隔热板与挡板总成,包括隔热板(1)及挡板(2),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板(1)具有第一弯折板(11),所述挡板(2)具有与所述第一弯折板(11)接触的第二弯折板(21);
所述第一弯折板(11)及所述第二弯折板(21)中的一个弯折板上设置有定位槽(22),另一个弯折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22)相适配的定位卡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2)为贯穿所述弯折板的通孔,所述定位卡扣(12)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弯折板弯曲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能够穿过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2)一侧具有用于与弯折的所述定位卡扣(12)接触的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设置有背向另一个所述弯折板凸起的凸包(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包(221)为所述弯折板受压而局部变形形成的凸起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2)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22)连通的弧形缺口(22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扣(12)的弯折方向朝向所述弯折板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扣(12)的端部设置有圆弧倒角。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2)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弯折板的周向布置。
9.一种反射板组件,包括反射板及隔热板与挡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与挡板总成为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板与挡板总成。
10.一种电暖器,包括反射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组件为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射板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90725.3U CN204786696U (zh) | 2015-07-07 | 2015-07-07 | 电暖器、反射板组件及其隔热板与挡板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90725.3U CN204786696U (zh) | 2015-07-07 | 2015-07-07 | 电暖器、反射板组件及其隔热板与挡板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86696U true CN204786696U (zh) | 2015-11-18 |
Family
ID=54526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90725.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786696U (zh) | 2015-07-07 | 2015-07-07 | 电暖器、反射板组件及其隔热板与挡板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8669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9186A (zh) * | 2015-07-07 | 2015-09-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暖器、反射板组件及其隔热板与挡板总成 |
-
2015
- 2015-07-07 CN CN201520490725.3U patent/CN20478669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9186A (zh) * | 2015-07-07 | 2015-09-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暖器、反射板组件及其隔热板与挡板总成 |
CN104949186B (zh) * | 2015-07-07 | 2019-02-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暖器、反射板组件及其隔热板与挡板总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482595B2 (ja) | 放熱フィンを有するラジエ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構造 | |
CN109417238B (zh) | 接地件及主机 | |
JP2011091556A (ja) | アンテナ装置 | |
CN105828511A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204786696U (zh) | 电暖器、反射板组件及其隔热板与挡板总成 | |
CN102832137A (zh) | 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 |
US20140345830A1 (en) | Dc motor device and dc fan using the same | |
CN104949186B (zh) | 电暖器、反射板组件及其隔热板与挡板总成 | |
WO2019225458A1 (ja) | 端子付き電線 | |
CN211182524U (zh) | 多角度天线接地弹片结构 | |
CN104219928A (zh) | 散热组装结构 | |
CN204423289U (zh) | 一种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 |
US20070235162A1 (en) | Radiator | |
CN118647128A (zh) | 通流散热结构、印刷电路板及印刷电路板的制备方法 | |
CN102833979B (zh) | 散热装置 | |
CN107978881B (zh) | 侧接弹片 | |
CN100415062C (zh) | 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及其装配方法 | |
JP5077458B2 (ja) | 回路基板用端子 | |
TWI610408B (zh) | 散熱單元及其散熱模組 | |
CN207282741U (zh) | 一种电陶炉金属外壳接地线安装装置 | |
CN101513661A (zh) | 散热器制造方法及散热器结构 | |
CN109152110B (zh) | 一种ptc加热器件及含有该ptc加热器件的电器 | |
CN221227746U (zh) | 一种应用于电热盘的接线结构 | |
CN222735401U (zh) | 一种一体成型热拔插端子 | |
CN219270715U (zh) | 烹饪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