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65003U - 电饭煲 - Google Patents
电饭煲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65003U CN204765003U CN201520459682.2U CN201520459682U CN204765003U CN 204765003 U CN204765003 U CN 204765003U CN 201520459682 U CN201520459682 U CN 201520459682U CN 204765003 U CN204765003 U CN 2047650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exhaust passage
- cover
- push
- electric cook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饭煲,包括:锅体;上盖组件,上盖组件设在锅体的上方用于打开或关闭锅体,上盖组件具有排气通道;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的开关组件;按键组件,按键组件设在锅体或者上盖组件上,按键组件与开关组件相连接,以控制开关组件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在电饭煲内外压差较大时,通过按键组件打开排气通道,使得电饭煲内外压力一致,从而更容易打开电饭煲的上盖组件,另外,也可避免在打开上盖组件时食物飞溅的情况,防止烫伤用户,提高电饭煲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饭煲。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可变压力的电饭煲产品可抽真空形成负压,在可变压力电饭煲密封煮饭时,电饭煲内腔压力与外界压力相差较大,如果此时开盖,可能开盖困难或者开盖导致内锅食材飞溅,出现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饭煲,在电饭煲内外压力差较大时,该电饭煲便于打开上盖组件,同时可防止开盖时出现安全隐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包括:锅体;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设在所述锅体的上方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锅体,所述上盖组件具有排气通道;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的开关组件;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设在所述锅体或者所述上盖组件上,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开关组件相连接,以控制所述开关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在电饭煲内外压差较大时,通过按键组件可打开排气通道,使得电饭煲内外压力一致,从而更容易打开电饭煲的上盖组件,另外,也可避免在打开上盖组件时食物飞溅的情况,防止烫伤用户,提高电饭煲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饭煲还包括:电路板控制组件,所述电路板控制组件设在所述锅体或者所述上盖组件上,且所述电路板控制组件与所述按键组件和开关组件相连;所述按键组件通过所述电路板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开关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
由于按键组件是通过电路板控制组件来控制开关组件工作的,使得控制开关组件的控制信号都统一由电路板控制组件发出,从而减少由多方控制开关组件引发冲突的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组件包括内盖、浮动球和球罩,所述浮动球设在所述排气通道的顶端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所述球罩上设有气体出口,所述球罩设在所述内盖上且外罩在所述浮动球外,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浮动球配合以控制所述浮动球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
可选地,所述开关组件为电磁阀组件,所述电磁阀组件设在所述上盖组件上,所述电磁阀组件包括外壳、线圈、推杆组件和第一复位件,所述线圈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推杆组件的一端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第一复位件与所述推杆组件相连,所述推杆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线圈通电时沿远离所述浮动球的位置移动,在所述线圈断电时在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朝向所述浮动球移动以推动所述浮动球打开所述排气通道,所述电磁阀组件与所述电路板控制组件相连以由所述电路板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线圈通电或断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按键组件包括壳体、按钮、接触件、微动开关和第二复位件,所述壳体设在所述锅体或所述上盖组件上,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电路板控制组件相连,所述按钮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接触件设在所述按钮上,所述第二复位件与所述接触件配合以常驱动所述接触件与所述微动开关接触而使所述微动开关常开路或者常闭路。
可选地,所述第二复位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触件和所述壳体相连。
可选地,所述球罩上设有通孔,所述推杆组件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球罩内,所述推杆组件的朝向所述浮动球的一端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通孔的内周壁接触。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外套在所述推杆组件的端部上,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所述第二部分为弹性件且形成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周壁设有容纳槽,所述球罩的环绕所述通孔的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推杆组件包括推杆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上盖组件上,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移动空间,所述推杆的伸出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环形的凸起,所述凸起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移动空间内,所述推杆与所述线圈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外套在所述推杆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凸起和所述外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气通道的顶端设有环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环空间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浮动球设在所述密封圈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按键组件设在所述锅体的侧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饭煲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饭煲的按键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饭煲的上盖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电饭煲;
1:锅体,11:电路板控制组件;
2:上盖组件,21:排气通道,22:内盖,23:浮动球,24:球罩,241:通孔;
3:开关组件,31:外壳,32:线圈,33:推杆组件,331:推杆,332:凸起,333:连接件,334:移动空间,34:第一复位件;
4:按键组件,41:壳体,42:按钮,43:接触件,44:微动开关,45:第二复位件;
5:密封件,51:第一部分,52:第二部分,521:容纳槽;
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饭煲100。
如图1-图4所示,电饭煲100包括锅体1、上盖组件2、电路板控制组件11、开关组件3和按键组件4。
如图1-图3所示,锅体1的顶部敞开,从锅体1的顶部可将食材放入锅体1中。上盖组件2设在锅体1的上方用于打开或关闭锅体1,可选地,上盖组件2可枢转地设在锅体1上,以便于上盖组件2打开和关闭锅体1。上盖组件2具有排气通道21,排气通道21可以连通锅体1和外界环境。开关组件3可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21,通过排气通道21可实现锅体1和外界环境的连通。
在如图1所示的示例中,按键组件4可以设在锅体1或者上盖组件2上,按键组件4与开关组件3相连接以控制开关组件3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21。也就是说,通过控制按键组件4可以实现排气通道21的打开和关闭,从而控制锅体1内和外界环境的空气的流通。进一步地,电饭煲还包括电路板控制组件11,电路板控制组件11设在锅体1或者上盖组件2上,电路板控制组件11与按键组件4和开关组件3相连;按键组件4通过电路板控制组件11控制开关组件3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21。由于按键组件4是通过电路板控制组件11来控制开关组件3工作的,使得控制开关组件3的控制信号都统一由电路板控制组件11发出,从而减少由多方控制开关组件3引发冲突的风险(比如电路板控制组件11发出闭信号与按键组件4发出开信号的冲突)。
具体地,在锅体1中的压力较大,需要打开上盖组件2时,通过控制按键组件4打开排气通道21,锅体1内的气体通过排气通道21排出,使得锅体1内的压力与外界环境相同,从而便于打开上盖组件2,以达到容易开盖的目的,可避免在打开上盖组件2时食物飞溅的情况,防止烫伤用户,降低安全隐患。在电饭煲100进行蒸煮食物时,控制按键组件4关闭排气通道21,使得锅体1与外界环境不连通,可在锅体1内形成高压,以保证电饭煲100的正常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饭煲100,通过操作按键组件4,以实现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21,在电饭煲100内外压差较大时,用户通过按键组件4可打开排气通道21,使得电饭煲100内外压力一致,从而更容易打开电饭煲100的上盖组件2,另外,也可避免在打开上盖组件2时食物飞溅的情况,防止烫伤用户,提高电饭煲100的安全性能。
如图1和图3所示,上盖组件2可以包括内盖22、浮动球23和球罩24,浮动球设在排气通道的顶端以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球罩上设有气体出口,球罩24设在内盖22上且外罩在浮动球23外,开关组件3与浮动球23配合以控制浮动球23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21。
具体地,球罩24上的气体出口(图未示出)可与外界环境相连通,这样,在电饭煲100进行正常工作时,锅体1内产生大量蒸汽,蒸汽进入排气通道21,浮动球23设在排气通道21的顶端可阻挡气体通过排气通道21从球罩24上的气体出口排出;开关组件3推动浮动球23离开排气通道21顶端时,排气通道21可与气体出口连通,以将锅体1内气体排出,减小锅体1内部和外界环境的压差。球罩24外罩在浮动球23外并设在内盖22上,从而可将浮动球23限定在球罩24和内盖2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上盖组件2还包括盖板等组件,盖板设在内盖22的下表面上。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开关组件3可为电磁阀组件,电磁阀组件设在上盖组件2上,电磁阀组件包括外壳31、线圈32、推杆组件33和第一复位件34,线圈32设在外壳31内且可与推杆组件33相配合,由此,外壳31可对线圈32进行限位,并保护线圈32,推杆组件33的一端(如图3中所示的左端)伸出外壳31,第一复位件34与推杆组件33相连,推杆组件33被构造成在线圈32通电时沿远离浮动球23的位置移动(如图3中所示向右移动),在线圈32断电时在第一复位件34的作用下朝向浮动球23移动(如图3中所示向左移动)以推动浮动球23打开排气通道21,电磁阀组件与电路板控制组件11相连以由电路板控制组件11控制线圈32通电或断电。为了便于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均以推杆组件33左右移动为例进行说明。
这样,在电路板控制组件11控制线圈32通电时,推杆组件33克服第一复位件34的作用力向右移动以远离浮动球23,浮动球23处于关闭排气通道21的状态。在线圈32断电时,第一复位件34推动推杆组件33向左移动,推杆组件33推开浮动球23,使得排气通道21与气体出口连通,进而降低电饭煲100内外的压差,使得电饭煲100内外气压一致,从而便于打开电饭煲100的上盖组件2,并且在开盖时,可避免由于压差较大导致的锅内食物飞溅的情况,提高电饭煲100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按键组件4可以包括壳体41、按钮42、接触件43、微动开关44和第二复位件45,壳体41设在锅体1或上盖组件2上,微动开关44与电路板控制组件11相连,按钮42可活动地设在壳体41上,接触件43设在按钮42上。第二复位件45可与接触件43配合以常驱动接触件43与微动开关44接触而使微动开关44常开路或常闭路。其中“常驱动”指的是在外力作用小于第二复位件45对接触件43的作用力时,第二复位件45始终驱动接触件43与微动开关44接触。其中,可选地,微动开关44可设在壳体41上,从而更加方便微动开关44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复位件45与接触件43配合以常驱动接触件43与微动开关44接触而使微动开关44常开路,这样,在用户按下按钮42时,按钮42克服第二复位件45的作用力而驱动接触件43与微动开关44分离开使得微动开关44处于闭路状态。在用户松开按钮42时,第二复位件45驱动接触件43与微动开关44接触使得微动开关44处于开路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复位件45与接触件43配合以常驱动接触件43与微动开关44接触而使微动开关44常闭路,这样,在用户按下按钮42时,按钮42克服第二复位件45的作用力而驱动接触件43与微动开关44分离开使得微动开关44处于开路状态。在用户松开按钮42时,第二复位件45驱动接触件43与微动开关44接触使得微动开关44处于闭路状态。
结合图1-图4所示,按键组件4可控制开关组件3(即电磁阀组件),通过操作按键组件4控制微动开关44的通断,微动开关44的通断信号传递至电路板控制组件11,通过电路板控制组件11可控制电磁阀组件的通断,进而可实现排气通道21的打开和关闭。例如,在微动开关44处于开路状态时,可控制电磁阀组件处于通电状态,排气通道21打开,使得电饭煲100内外压差一致。在微动开关44处于闭路状态时,电磁阀组件处于断电状态,排气通道21关闭。可选地,按键组件4可设在锅体1的侧壁上,从而便于用户的操作使用,同时远离气体出口,避免在操作按键组件4时烫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复位件45可以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接触件43和壳体41相连,如图2所示,具体地,复位弹簧45设在按钮42和外壳31之间,接触件43的一端与按钮42相连,接触件43的另一端穿过壳体41可与微动开关44相连,复位弹簧45套设在接触件43的位于按钮42和外壳31之间的部分上,由此,在用户按下按钮42时,复位弹簧45处于压缩状态,接触件43向远离微动开关44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接触件43和微动开关44分离,松开按钮42,复位弹簧释放势能,接触件43与微动开关44接触。
可选地,在松开按钮42时,接触件43可压紧在微动开关44上,也就是说,复位弹簧可处于部分压缩状态,以保证微动开关44与接触件43紧密接触。
如图3和图4所示,球罩24上设有通孔241,推杆组件33的一部分穿过通孔241位于球罩24内,在推杆组件33朝向浮动球23的一端(即左端)设有密封件5,密封件5与通孔241的内周壁接触,这样,在线圈32断电时,推杆组件33的左端可穿过通孔241向左移动以推动浮动球23,使得排气通道21与气体出口连通,在排气通道21打开后,密封件5可防止排气通道21的气体通过通孔241流向电磁阀组件,从而可以避免蒸汽对电磁阀组件造成损坏而影响电磁阀组件的正常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饭煲100的安全性能。
在线圈32断电时,推杆组件33的左端可穿过通孔241向左移动以推动浮动球23,使得排气通道21与气体出口连通,在排气通道21打开后,密封件5可防止排气通道21的气体通过通孔241流向电磁阀组件,从而可以避免蒸汽对电磁阀组件造成损坏而影响电磁阀组件的正常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饭煲100的安全性能。
对于密封件5而言,密封件5可以包括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具体地,第一部分51外套在推杆组件33的端部上,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部分51套在推杆组件33的左端,第二部分52与第一部分51相连,第二部分52为弹性件且形成为中空结构,推杆组件33可部分位于中空结构中,并可在中空结构内左右移动,第二部分52的外周壁设有容纳槽521,球罩24的环绕通孔241的部分容纳在容纳槽521内,以将球罩24与第二部分52卡接在一起,而且第二部分52具有弹性作用,从而可增强第二部分52和球罩24的连接固定,同时可提高密封件5的密封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推杆组件33包括推杆331和连接件333,连接件333可移动地设在上盖组件2上,连接件333上设有移动空间334,推杆331的左端设有环形的凸起332,凸起332可移动地配合在移动空间334内,推杆331与线圈32配合。这样,在线圈32通电时,由于线圈32和推杆331的配合作用,推杆331向右移动,凸起332可带动连接件333与推杆331一起向右移动以远离浮动球23,此时,浮动球23封闭排气通道21。在线圈32断电时,第一复位件34释放势能,推动推杆331向左移动,促使凸起332在移动空间334向左移动并推动连接件333向左移动以推开浮动球23,打开排气通道21。
可选地,第一复位件34可以为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在凸起332和外壳31上,如图4和图3所示,弹簧外套在推杆331的位于凸起332和外壳31之间的部分上,在线圈32通电时,推杆331向右移动,凸起332和外壳3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以压缩弹簧,在线圈32断电时,弹簧释放势能,增大凸起332和外壳31之间的距离,并推动推杆331进而推动连接件333向左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排气通道21的顶端设有环形的密封圈6,如图3所示,排气通道21的顶端具有开口,环形的密封圈6设置在排气通道21的顶端开口处,由此,在电饭煲100正常工作时,密封圈6可增强排气通道21和浮动球23之间的密封效果,保证锅体1内的压力,提高电饭煲100的工作效率,同时密封圈6的内环空间与排气通道21连通,浮动球23设在密封圈6上,在排气通道21处于打开状态时,以便于排气通道21的排气。
下面根据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电饭煲100。
如图1-图4所示,电路板控制组件11设在锅体1上,上盖组件2包括内盖22、浮动球23和球罩24,上盖组件2还具有排气通道21,开关组件3为电磁阀组件,电磁阀组件设在上盖组件2上,电磁阀组件包括外壳31、线圈32、推杆组件33和第一复位件34,线圈32设在外壳31内且可与推杆组件33相配合,由此,外壳31可对线圈32进行限位,并保护线圈32。推杆组件33的一端(如图3中所示的左端)伸出外壳31,第一复位件34与推杆组件33相连,推杆组件33被构造成在线圈32通电时沿远离浮动球23的位置移动(如图3中所示向右移动),在线圈32断电时在第一复位件34的作用下朝向浮动球23移动(如图3中所示向左移动)以推动浮动球23打开排气通道21,电磁阀组件与电路板控制组件11相连以由电路板控制组件11控制线圈32通电或断电。
按键组件4包括壳体41、按钮42、接触件43、微动开关44和第二复位件45,壳体41设在锅体1或上盖组件2上,微动开关44设在壳体41上且与电路板控制组件11相连,按钮42可活动地设在壳体41上,接触件43设在按钮42上。第二复位件45与接触件43相连以常驱动接触件43与微动开关44接触而使微动开关44常开路。
这样,在用户按下按钮42时,按钮42克服第二复位件45的作用力而驱动接触件43与微动开关44分离开使得微动开关44处于闭路状态。在用户松开按钮42时,第二复位件45驱动接触件43与微动开关44接触使得微动开关44处于开路状态。
由此,在用户按下按钮42,接触件43与微动开关44分离使得微动开关44处于闭路状态,此时电路导通并向电路板控制组件11传送出一个电讯号,电路板控制组件11控制线圈32断电,第一复位件34推动推杆组件33推开浮动球23,使得排气通道21与气体出口连通,以使电饭煲100内外压力一致,在用户松开按钮42时,接触件43与微动开关44接触使得微动开关44处于开路状态,电路板控制组件11控制线圈32通电,推杆组件33沿远离浮动球23的位置移动,浮动球23封闭排气通道21。也就是说,通过按钮42可实现排气通道21与外界环境的连通,以平衡电饭煲100内外的压力,使得电饭煲100内外压力一致,从而达到容易开盖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饭煲100,在电饭煲100内外压差较大时,用户通过按下按钮42可推开浮动球23,使得电饭煲100内外压力一致,从而更容易打开电饭煲100的上盖组件2,另外,也可避免在打开上盖组件2时食物飞溅的情况,防止烫伤用户,提高电饭煲100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
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设在所述锅体的上方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锅体,所述上盖组件具有排气通道;
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的开关组件;
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设在所述锅体或者所述上盖组件上,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开关组件相连接,以控制所述开关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路板控制组件,所述电路板控制组件设在所述锅体或者所述上盖组件上,且所述电路板控制组件与所述按键组件和开关组件相连;
所述按键组件通过所述电路板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开关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包括内盖、浮动球和球罩,所述浮动球设在所述排气通道的顶端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所述球罩上设有气体出口,所述球罩设在所述内盖上且外罩在所述浮动球外,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浮动球配合以控制所述浮动球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为电磁阀组件,所述电磁阀组件设在所述上盖组件上,所述电磁阀组件包括外壳、线圈、推杆组件和第一复位件,所述线圈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推杆组件的一端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第一复位件与所述推杆组件相连,所述推杆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线圈通电时沿远离所述浮动球的位置移动,在所述线圈断电时在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朝向所述浮动球移动以推动所述浮动球打开所述排气通道,所述电磁阀组件与所述电路板控制组件相连以由所述电路板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线圈通电或断电。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包括壳体、按钮、接触件、微动开关和第二复位件,所述壳体设在所述锅体或所述上盖组件上,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电路板控制组件相连,所述按钮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接触件设在所述按钮上,所述第二复位件与所述接触件配合以常驱动所述接触件与所述微动开关接触而使所述微动开关常开路或者常闭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触件和所述壳体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罩上设有通孔,所述推杆组件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球罩内,所述推杆组件的朝向所述浮动球的一端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通孔的内周壁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外套在所述推杆组件的端部上,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所述第二部分为弹性件且形成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周壁设有容纳槽,所述球罩的环绕所述通孔的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包括推杆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上盖组件上,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移动空间,所述推杆的伸出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环形的凸起,所述凸起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移动空间内,所述推杆与所述线圈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外套在所述推杆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凸起和所述外壳上。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的顶端设有环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环空间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浮动球设在所述密封圈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设在所述锅体的侧壁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59682.2U CN204765003U (zh) | 2015-06-26 | 2015-06-26 | 电饭煲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59682.2U CN204765003U (zh) | 2015-06-26 | 2015-06-26 | 电饭煲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65003U true CN204765003U (zh) | 2015-11-18 |
Family
ID=54505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59682.2U Active CN204765003U (zh) | 2015-06-26 | 2015-06-26 | 电饭煲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65003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43264A (zh) * | 2016-12-02 | 2018-06-12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分体式电压力锅 |
CN108244996A (zh) * | 2016-12-29 | 2018-07-06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CN108784332A (zh) * | 2018-04-13 | 2018-11-13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排气方法 |
CN109124330A (zh) * | 2018-05-10 | 2019-01-04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
CN109199064A (zh) * | 2017-06-29 | 2019-01-15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CN110859489A (zh) * | 2018-08-27 | 2020-03-06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真空烹饪器具及控制其泄压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CN112244616A (zh) * | 2020-10-20 | 2021-01-22 | 沈家楠 | 一种防溢防蒸汽烫伤的电饭煲 |
-
2015
- 2015-06-26 CN CN201520459682.2U patent/CN20476500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43264A (zh) * | 2016-12-02 | 2018-06-12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分体式电压力锅 |
CN108244996A (zh) * | 2016-12-29 | 2018-07-06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CN108244996B (zh) * | 2016-12-29 | 2021-08-27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CN109199064A (zh) * | 2017-06-29 | 2019-01-15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CN108784332A (zh) * | 2018-04-13 | 2018-11-13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排气方法 |
CN108784332B (zh) * | 2018-04-13 | 2021-03-23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排气方法 |
CN109124330A (zh) * | 2018-05-10 | 2019-01-04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
CN110859489A (zh) * | 2018-08-27 | 2020-03-06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真空烹饪器具及控制其泄压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CN112244616A (zh) * | 2020-10-20 | 2021-01-22 | 沈家楠 | 一种防溢防蒸汽烫伤的电饭煲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765003U (zh) | 电饭煲 | |
CN102846183B (zh) | 电饭煲 | |
CN108968668B (zh) | 烹饪器具 | |
CN107647777A (zh) | 压力器具 | |
CN107788829B (zh) | 烹饪器具及其上盖组件 | |
CN203244264U (zh) | 压力锅限压阀 | |
CN109431258A (zh) | 烹饪器具 | |
CN207084682U (zh) | 用于电饭煲的盖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饭煲 | |
CN103908150B (zh) | 一种电压力烹饪器具 | |
CN205107313U (zh) | 上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 |
CN208658704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826277U (zh) |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CN203122079U (zh) | 压力锅及其调压装置 | |
CN205881749U (zh) | 一种微动开关的防水结构以及烹饪电器 | |
CN215777289U (zh) | 烹饪器具 | |
CN102032601A (zh) | 一种新型进气结构的燃气灶阀体 | |
CN204257423U (zh) | 一种防污染压力行程开关 | |
CN201547296U (zh) | 一种新型进气结构的燃气灶阀体 | |
CN202820916U (zh) | 压力锅 | |
CN202619367U (zh) | 电压力锅安全保护装置 | |
CN208192903U (zh) | 蒸汽阀及烹饪器具 | |
CN213820997U (zh) | 一种具有防干烧功能的玻璃壶 | |
CN208864051U (zh) | 高压电锅 | |
KR200339343Y1 (ko) | 전기 압력솥의 증기배출장치 | |
CN206062887U (zh) | 压力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