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756881U - 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56881U
CN204756881U CN201520308172.5U CN201520308172U CN204756881U CN 204756881 U CN204756881 U CN 204756881U CN 201520308172 U CN201520308172 U CN 201520308172U CN 204756881 U CN204756881 U CN 204756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shell
pipe
steam
sparge
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081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风华
尹志强
陈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elting Vast Of Heaven Energy-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Protective Technology Co Ltd In Hunan
Original Assignee
Smelting Vast Of Heaven Energy-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Protective Technology Co Ltd In Hun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elting Vast Of Heaven Energy-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Protective Technology Co Ltd In Hunan filed Critical Smelting Vast Of Heaven Energy-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Protective Technology Co Ltd In Hunan
Priority to CN2015203081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56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56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5688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包括筒体,其上部设有排汽管,底部设有排水管,下部设有疏水入口管与减温水管,筒体内排汽口与疏水进口管之间,设有减温水管与喷水管。排气管入口设有滤网;减温水管沿筒体轴向布置,并接有喷水管;喷水管多层错列布置,两侧开有窄缝,窄缝方向与筒体轴线垂直。本实用新型能使减温水与疏水扩容产生的蒸汽充分接触,迅速降低蒸汽温度,从而减小扩容器排汽容积流量,使其工作压力与排汽噪音都比较低,同时也回收了更多的蒸汽疏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成本低,节能降噪效果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疏水扩容器,具体涉及一种低压低噪音的蒸汽疏水扩容器。
技术背景
疏水扩容器是目前火力发电厂锅炉回收疏水的重要装置。
在电站或锅炉房启、停的过程中,蒸汽管道与设备会产生大量的压力疏水,大量的高温水蒸汽和疏水进入疏水扩容器的腔体中,在腔体中产生汽水分离,蒸汽从上方排汽口排出,水从下放排水口排出。在现有的工程中,疏水一般是接至常规疏水扩容器(见附图5)或直接排放。直接排放既浪费热量与水,也造成厂区被蒸汽笼罩,引起安全与环境问题;常规疏水扩容器工作压力一般在0.2~0.6Mpa,在额定工作压力下,排汽流速极高,汽动噪音非常大,可达100分贝以上,如不加消音器,噪音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普通疏水扩容器为了减小容积,工作压力高,分离产生的蒸汽温度高,容积流量大,当疏水量较大时,容积需设计的比较大,否则允许的疏水量很小。
普通疏水扩容器噪音大、工作压力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疏水扩容器内蒸汽温度高。温度越高,同质量的疏水汽水分离后所产生的蒸汽容积越大,而蒸汽容积越大,扩容器内的压力越高,排汽口的流速也越大,流速越高,噪音越大。所以如果不增大疏水扩容器的容积,要降低排汽噪音,可行的解决方法就是降低排汽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蒸汽疏水扩容器噪音大、工作压力高,降温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包括立式筒体,该筒体顶部设有排汽管且排汽管与筒体内部连通,筒体下部设有疏水输入管,筒体底部设有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在筒体内设有一个或多个减温水管,在处于筒体内的减温水管上从下至上设有多个或多层喷水管,这些喷水管与减温水管实现流体连通。立式筒体的高度一般为1.5-8m、优选2-6m、更优选2.5-4m。减温水管位于排汽管与疏水入口管之间。
一般,减温水管沿筒体轴线方向布置,和喷水管垂直于减温水管或喷水管与竖直的减温水管之间有45-90°、优选80-90°的夹角。优选的是,喷水管的中间部位与竖直的减温水管(5)连接。
一般,减温水管上设有多个喷水管,喷水管的个数优选为2-20个,进一步优选为3-10个,更优选为4-8个。
优选的是,喷水管从下至上分多层布置,且相邻两个喷水管以一定的角度错开,使得两者之间在筒体的水平横截面上的投影有10-90°、优选15-75°的夹角。
优选的是,喷水管的两侧开有多个的窄缝,窄缝的长度方向与喷水管的主轴线平行。此外,所述的多个喷水管以均匀或基本上均匀的水平面角度错开。
优选的是,窄缝的长度为2-50cm,优选3-40cm,更优选4-30cm,更优选5-20cm。优选的是,窄缝的宽度为2-8mm,优选3-5mm。
在喷水管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窄缝之间的间距一般是1-10cm,优选1.5-8cm,更优选2-6cm。这些间距经过选择使得单个喷水管的两侧喷射出水膜。
优选的是,在筒体的顶部和在排汽管的下方设有滤网。
优选的是,排水管上设有排净阀。优选的是,排水管上设有U型水封。
优选的是,排水管分为排水管第一支路和排水管第二支路两个支路,排水管第一支路上设有U型水封且在第一支路上任选地设阀门或不设阀门,排水管第二支路上设有排净阀。
另外,还提供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它包括水平布置的卧式筒体,该筒体的长度为1.5-8m、优选2-6m、更优选2.5-4m,筒体的末端的上部设有排汽管且排汽管与筒体内部连通,筒体的另一端即起始端的上部设有疏水输入管,筒体的底部设有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在筒体内设有一个或多个减温水管且该一个或多个减温水管平行于筒体(1)的主轴线,另外,在处于筒体内的减温水管上分层或间隔设置多层(或多个)喷水管,这些喷水管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减温水管的长度方向,这些喷水管与减温水管实现流体连通。
优选的是,对于处于不同层的或间隔设置的各喷水管,相邻两个喷水管彼此错开设置,优选以10-90°、优选15-75°、更优选30-60°的夹角错开设置。
优选的是,在喷水管的两侧且垂直于筒体的主轴线的方向上开有多个的窄缝,窄缝的长度方向与喷水管的主轴线平行。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个喷水管以均匀或基本上均匀的夹角错开。
一般,窄缝的长度为2-50cm,优选3-40cm,更优选4-30cm,更优选5-20cm。一般,窄缝的宽度为2-8mm,优选3-5mm。
优选的是,在排汽管的下方设有滤网。排水管上设有排净阀。排水管上设有U型水封。
同样,优选的是,排水管分为排水管第一支路和排水管第二支路两个支路,排水管第一支路上设有U型水封且在第一支路上任选地设阀门或不设阀门,排水管第二支路上设有排净阀。
在本申请中,在各喷水管的两侧当中的每一侧上的窄缝的个数一般为2-30个,优选4-20个,更优选6-12个。
本实用新型的疏水从疏水入口管进入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疏水与减温水直接接触和混合,达到降温的效果。大部分疏水降温成液态后,与减温水一起从排水管排出。很少一部分还保持气态从排汽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排出的水,可以接入疏水箱回收利用,避免浪费。
减温水管与喷水管相通,减温水通过喷水管上的窄缝喷出。本实用新型采用窄缝设计,水分成面状与疏水接触,大大的增大了接触面积。同时,相邻的减温水管间存在角度,多层设计,这样喷出来的水几乎可以覆盖整个筒体,保证了疏水的减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设有U型水封和排净阀装置。在正常使用时,关闭排净阀,放置蒸汽从排净阀排出,使得蒸汽往筒体上方流动,从而与减温水接触混合,达到降温的效果。减温后的水可以通过U型水封排出筒体。当需要将筒体内所有水排出时,例如装置长时间停止使用,或需要检修装置等等,就可以打开排净阀,排出筒体内的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筒体的顶部是指将筒体成工作状态放置时,筒体的最上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焊接只是其中一种密封连接方式,其他密封连接均可起到这个作用,也可替代,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述“筒体轴线方向”是指筒体正常工作状态放置时,平行于排汽管与疏水入口管连线的方向。相邻喷水管间有角度是指喷水管围绕减温水管四周布置,并且不在同一个平面,这样相邻喷水管就不在同一平面,存在角度。窄缝的宽度是指窄缝垂直于喷水管长度方向的宽度。窄缝的长度是指窄缝平行于喷水管长度方向的长度。窄缝与筒体轴线方向垂直,与喷水管方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入口”与“进口”等同。“减温”与“降温”等同。“排净阀”与“排水阀”等同。“排水管”与“出水管”等同。本实用新型的U型水封为所有类型的U型水封,均能适用本实用新型。
对于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部件,本领域的现有部件与技术均能用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所述的减温水喷水管布置于蒸汽疏水进口与排汽口之间,喷水管多层错开布置,以充分降低排汽温度。喷水管上开有窄缝,窄缝与筒内轴线垂直。减温水喷口采用窄缝而不是通常所使用的小孔,是因为窄缝可以使减温水形成水面喷出,从而增大与蒸汽的换热面积,能迅速降低温度;窄缝与筒内轴线垂直,是因为疏水汽水分离后产生的排汽是筒体轴向流动,这样减温水面与蒸汽流垂直,从而可以保证全部蒸汽流都能接触减温水。
所述排水口设在筒体下部或底端,排水管道分为两路,一路采用U型水封,管路上无阀门,在正常运行时候可使用以保证蒸汽不外漏,而分离后的水能流出;另一路可直接排放的管道上设有阀门,在排净时使用。
所述排汽口设在筒体顶部,排汽口入口设有滤网,排汽直通大气。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所述: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与制作,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水从窄缝喷入,而不是采用“孔状”喷入的方式,能增大水与蒸汽的接触面积,从而能讯速降低疏水温度,从而可大大降低排汽容积流量,降低噪音>70%。
3、窄缝与筒内轴线垂直,是因为疏水汽水分离后产生的排汽是筒体轴向流动,这样减温水面与蒸汽流垂直,从而可以保证全部蒸汽流都能接触减温水。
4、本实用新型因疏水扩容产生的排汽容积大大减小,筒体的工作压力也大大降低,
5、本实用新型排水管采用U型水封,运行时关闭排净阀,可防蒸汽从排水口排出。
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排净阀,在排净时使用,可以彻底清空装置中的水分。
7、本实用新型排汽口增设滤网,可防止水滴被排汽带出。
附图说明
图1为蒸汽疏水扩容器现有技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蒸汽疏水扩容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蒸汽疏水扩容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蒸汽疏水扩容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减温水管与喷水管布置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喷水管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蒸汽疏水扩容器示意图。
附图标注:1、筒体;2.排汽管;3、疏水入口管;4、排水管;5、减温水管;6、喷水管;7、滤网;8、排净阀;9、U型水封;10、窄缝;4a、排水管第一支路;4b、排水管第二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中所示。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包括立式筒体1,筒体1顶部设有排汽管2且排汽管2与筒体1内部连通,筒体1下部设有疏水输入管3,筒体1底部设有排水管4,其特征在于:在筒体1内设有一个或多个减温水管5,在处于筒体1内的减温水管5上从下至上设有多个喷水管6,这些喷水管6与减温水管5实现流体连通。立式筒体的高度一般为1.5-8m、优选2-6m、更优选2.5-4m。减温水管5位于排汽管2与疏水入口管3之间。
一般,减温水管5沿筒体1轴线方向布置,和喷水管6垂直于减温水管5或喷水管6与竖直的减温水管5之间有45-90°、优选80-90°的夹角。优选的是,喷水管6的中间部位与竖直的减温水管5连接。
一般,减温水管5上设有多个喷水管6,喷水管6的个数优选为2-20个,进一步优选为3-10个,更优选为4-8个。
优选的是,喷水管6从下至上分多层布置,且相邻两个喷水管6以一定的角度错开,使得两者之间在筒体1的水平横截面上的投影有10-90°、优选15-75°的夹角。
优选的是,喷水管6的两侧开有多个的窄缝10,窄缝10的长度方向与喷水管6的主轴线平行。此外,所述的多个喷水管6以均匀或基本上均匀的水平面角度错开。
优选的是,窄缝10的长度为2-50cm,优选3-40cm,更优选4-30cm,更优选5-20cm。优选的是,窄缝10的宽度为2-8mm,优选3-5mm。
喷水管6上相邻的窄缝之间的间距一般是1-10cm,优选1.5-8cm,更优选2-6cm。这些间距经过选择使得单个喷水管6的两侧喷射出水膜。
优选的是,在筒体1的顶部和在排汽管2的下方设有滤网7。
优选的是,排水管4上设有排净阀8。优选的是,排水管4上设有U型水封9。
优选的是,排水管4分为排水管第一支路4a和排水管第二支路4b两个支路,排水管第一支路4a上设有U型水封9且在第一支路4a上任选地设阀门或不设阀门,排水管第二支路4b上设有排净阀8。
另外,还提供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如图8所示,它包括水平布置的卧式筒体1,筒体的长度为1.5-8m、优选2-6m、更优选2.5-4m,筒体1的末端的上部设有排汽管2且排汽管2与筒体1内部连通,筒体1的另一端即起始端的上部设有疏水输入管3,筒体1的底部设有排水管4,其特征在于:在筒体1内设有一个或多个减温水管5且该一个或多个减温水管5平行于筒体1的主轴线,另外,在处于筒体1内的减温水管5上分层或间隔设置多层喷水管6,这些喷水管6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减温水管5的长度方向,这些喷水管6与减温水管5实现流体连通。
其它设计与图1-7中相同或类似。
优选的是,对于处于不同层的或间隔设置的各喷水管6,相邻两个喷水管6彼此错开设置,优选以10-90°、优选15-75°、更优选30-60°的夹角错开设置。
优选的是,在喷水管6的两侧且垂直于筒体1的主轴线的方向上开有多个的窄缝10,窄缝10的长度方向与喷水管6的主轴线平行。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个喷水管6以均匀或基本上均匀的夹角错开。
一般,窄缝10的长度为2-50cm,优选3-40cm,更优选4-30cm,更优选5-20cm。一般,窄缝10的宽度为2-8mm,优选3-5mm。
优选的是,在排汽管2的下方设有滤网7。排水管4上设有排净阀8。排水管4上设有U型水封9。
实施例1
如图2,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包括立式筒体1,该立式筒体的高度为4m,筒体1顶部设有排汽管2,排汽管2焊接在筒体1上,且排汽管2与筒体1内部连通,筒体1下部设有疏水入口管3,筒体1底部设有排水管4,其特征在于:在筒体1内设有减温水管5,减温水管5位于排气管2与疏水入口管3之间,减温水管5上设有喷水管6,减温水管5与喷水管6相通。减温水管5沿筒体1轴线方向布置,喷水管6垂直于减温水管5布置。减温水管上设有4根喷水管6,喷水管6分多层布置,且相邻两根喷水管6之间在筒体1轴线方向上有角度。喷水管6两侧设有窄缝10,窄缝10与筒体1轴线垂直,窄缝10的长度为5cm,窄缝10的宽度为0.5cm。在喷水管6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窄缝之间的间距是3cm。排水管4上设有排净阀8。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只是喷水管6的设置数量为6根。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只是喷水管6的数量为10根。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1,只是喷水管6的数量为15根。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1,只是窄缝10的长度为10cm。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1,只是窄缝10的长度为35cm。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1,只是窄缝10的宽度为0.8cm。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1,只是窄缝10的宽度为0.6cm。
实施例9
重复实施例1,只是窄缝10的宽度为0.4cm。
实施例10
如图3,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包括立式筒体1,立式筒体1的高度为3m,筒体1顶部设有排汽管2,排汽管2焊接在筒体1上,且排汽管2与筒体1内部连通,筒体1下部设有疏水入口管3,筒体1底部设有排水管4,其特征在于:在筒体1内设有减温水管5,减温水管5位于排气管2与疏水入口管3之间,减温水管5上设有喷水管6,减温水管5与喷水管6相通。减温水管5沿筒体1轴线方向布置,喷水管6垂直与减温水管5布置。减温水管上设有4根喷水管6,喷水管6分多层布置,且相邻两根喷水管6之间在筒体1轴线方向上有角度。喷水管6两侧设有窄缝10,窄缝10与筒体1轴线垂直,窄缝10的长度为4cm,窄缝10的宽度为4mm。在喷水管6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窄缝之间的间距是3.5cm。排水管4上设有排净阀8。筒体1顶部排汽管2处设有滤网7。
实施例11
如图3,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包括立式筒体1,立式筒体的高度为5m,筒体1顶部设有排汽管2,排汽管2焊接在筒体1上,且排汽管2与筒体1内部连通,筒体1下部设有疏水入口管3,筒体1底部设有排水管4,其特征在于:在筒体1内设有减温水管5,减温水管5位于排气管2与疏水入口管3之间,减温水管5上设有喷水管6,减温水管5与喷水管6相通。减温水管5沿筒体1轴线方向布置,喷水管6垂直与减温水管5布置。减温水管上设有4根喷水管6,喷水管6分多层布置,且相邻两根喷水管6之间在筒体1轴线方向上有角度。喷水管6两侧设有窄缝10,窄缝10与筒体1轴线垂直,窄缝10的长度为10cm,窄缝10的宽度为0.4cm。在喷水管6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窄缝之间的间距是5cm。排水管4上设有排净阀8。筒体1顶部排汽管2处设有滤网7。排水管4上设有排净阀8。
实施例12
如图4,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包括立式筒体1,立式筒体的高度为8m,筒体1顶部设有排汽管2,排汽管2焊接在筒体1上,且排汽管2与筒体1内部连通,筒体1下部设有疏水入口管3,筒体1底部设有排水管4,其特征在于:在筒体1内设有减温水管5,减温水管5位于排气管2与疏水入口管3之间,减温水管5上设有喷水管6,减温水管5与喷水管6相通。减温水管5沿筒体1轴线方向布置,喷水管6垂直与减温水管5布置。减温水管上设有4根喷水管6,喷水管6分多层布置,且相邻两根喷水管6之间在筒体1轴线方向上有角度。喷水管6两侧设有窄缝10,窄缝10与筒体1轴线垂直,窄缝10的长度为7cm,窄缝10的宽度为0.5cm。在喷水管6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窄缝之间的间距是5cm。排水管4上设有排净阀8。筒体1顶部排汽管2处设有滤网7。排水管4上设有U型水封9。
实施例13
如图5,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包括立式筒体1,立式筒体1的高度为6m,筒体1顶部设有排汽管2,排汽管2焊接在筒体1上,且排汽管2与筒体1内部连通,筒体1下部设有疏水入口管3,筒体1底部设有排水管4,其特征在于:在筒体1内设有减温水管5,减温水管5位于排气管2与疏水入口管3之间,减温水管5上设有喷水管6,减温水管5与喷水管6相通。减温水管5沿筒体1轴线方向布置,喷水管6垂直与减温水管5布置。减温水管上设有4根喷水管6,喷水管6分多层布置,且相邻两根喷水管6之间在筒体1轴线方向上有角度。喷水管6两侧设有窄缝10,窄缝10与筒体1轴线垂直,窄缝10的长度为6cm,窄缝10的宽度为0.5cm。在喷水管6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窄缝之间的间距是3cm。排水管4上设有排净阀8。筒体1顶部排汽管2处设有滤网7。排水管4分为排水管第一支路4a和排水管第二支路4b两个支路,排水管第一支路4a上设有U型水封9,排水管第二支路4b上设有排净阀8。
实施例14
如图8中所示,一种低压低噪音音疏水扩容器,其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类似。其中:筒体1水平布置,所述的筒体上部一端(即末端)设有排汽口2,排汽口2的入口设有滤网7;筒体1的上部另一端(即起始端)设有疏水进口3,底部设有排水管4。另外,排水管路4的第一支路4a和第二支路4b上分别设有U型水封管路9与排净阀8。此外,在筒体1内,滤网7与疏水入口3之间,设置有多层喷水管6,喷水管6不同层的布置角度错开,喷水管6上两侧开有多个窄缝10,窄缝1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喷水管6的长度方向,亦即与筒体1的轴线垂直。

Claims (11)

1.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包括立式筒体(1),筒体(1)顶部设有排汽管(2)且排汽管(2)与筒体(1)内部连通,筒体(1)下部设有疏水输入管(3),筒体(1)底部设有排水管(4),其特征在于:在筒体(1)内设有一个或多个减温水管(5),在处于筒体(1)内的减温水管(5)上从下至上设有多个喷水管(6),这些喷水管(6)与减温水管(5)实现流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其特征在于:减温水管(5)沿筒体(1)轴线方向布置,和喷水管(6)垂直于减温水管(5)或喷水管(6)与竖直的减温水管(5)之间有45-90°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其特征在于:减温水管(5)上设有多个喷水管(6),喷水管(6)的个数优选为2-20个,进一步优选为3-10个,更优选为4-8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其特征在于:喷水管(6)从下至上分多层布置,且相邻两个喷水管(6)以一定的角度错开,使得两者之间在筒体(1)的水平横截面上的投影有10-90°、优选15-75°、更优选30-60°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其特征在于:喷水管(6)的两侧开有多个的窄缝(10),窄缝(10)的长度方向与喷水管(6)的主轴线平行;和/或
所述的多个喷水管(6)以均匀或基本上均匀的水平面角度错开。
6.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包括水平布置的卧式筒体(1),筒体(1)的末端的上部设有排汽管(2)且排汽管(2)与筒体(1)内部连通,筒体(1)的另一端即起始端的上部设有疏水输入管(3),筒体(1)的底部设有排水管(4),其特征在于:在筒体(1)内设有一个或多个减温水管(5)且该一个或多个减温水管(5)平行于筒体(1)的主轴线,另外,在处于筒体(1)内的减温水管(5)上分层或间隔设置多层喷水管(6),这些喷水管(6)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减温水管(5)的长度方向,这些喷水管(6)与减温水管(5)实现流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其中,对于处于不同层的或间隔设置的各喷水管(6),相邻两个喷水管(6)彼此错开设置,优选以10-90°、优选15-75°、更优选30-60°的夹角错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其中在喷水管(6)的两侧且垂直于筒体(1)的主轴线的方向上开有多个的窄缝(10),窄缝(10)的长度方向与喷水管(6)的主轴线平行;和/或
所述的多个喷水管(6)以均匀或基本上均匀的夹角错开。
9.根据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其特征在于:窄缝(10)的长度为2-50cm,优选3-40cm,更优选4-30cm,更优选5-20cm,和/或
窄缝(10)的宽度为2-8mm,优选3-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排汽管(2)的下方设有滤网(7);和/或
排水管(4)上设有排净阀(8);和/或
排水管(4)上设有U型水封(9)。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其特征在于:排水管(4)分为排水管第一支路(4a)和排水管第二支路(4b)两个支路,排水管第一支路(4a)上设有U型水封(9)且在第一支路(4a)上任选地设阀门或不设阀门,排水管第二支路(4b)上设有排净阀(8)。
CN201520308172.5U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 Active CN204756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8172.5U CN204756881U (zh)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8172.5U CN204756881U (zh)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56881U true CN204756881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71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08172.5U Active CN204756881U (zh)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568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2907A (zh) * 2015-05-13 2015-08-12 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
CN106765033A (zh) * 2016-12-19 2017-05-31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排污热量回收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2907A (zh) * 2015-05-13 2015-08-12 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
CN106765033A (zh) * 2016-12-19 2017-05-31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排污热量回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56881U (zh) 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
CN203784627U (zh) 一种疏水箱扩容器
CN203432412U (zh) 具有自清洗功能的冷凝装置
CN202614007U (zh) 卧式冷凝装置
CN101435348B (zh) 内置除氧装置的空冷汽轮机排汽装置
CN106766981A (zh) 一种高效率的热交换器
CN102269326A (zh) 一种啤酒厂清酒罐区物料管路阀阵组合及配置
CN206590990U (zh) 一种化工废液处理装置
CN206376852U (zh) 一种高温油井产出液的处理系统
CN104964290A (zh)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N204206912U (zh) 一种泥鳅幼苗孵化装置
CN204460174U (zh) 蒸汽锅炉排污除氧系统
CN104832907A (zh) 一种低压低噪音蒸汽疏水扩容器
CN204051384U (zh) 一种氨气洗涤回收装置
CN202605963U (zh) 一种工业尾气的处理系统
CN211327035U (zh) 脉动真空灭菌柜系统
CN103058307B (zh) 新型无塔多管旋膜除氧器
CN107339895A (zh) 一种用于不洁蒸汽发电简易后路抽真空装置
CN208547287U (zh) 一种加药装置及换热机组
CN221917490U (zh) 一种有机废液的粘度降低装置
CN206500006U (zh) 一种聚合反应真空喷淋装置
CN220489133U (zh) 一种锅炉排污系统
CN219607837U (zh) 一种汽机凝汽器胶球清洗系统
CN206269112U (zh) 一种节能定期排污扩容器
CN216047708U (zh) 一种危废焚烧处理系统用双室烟气洗涤净化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