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750405U - 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50405U
CN204750405U CN201520334776.7U CN201520334776U CN204750405U CN 204750405 U CN204750405 U CN 204750405U CN 201520334776 U CN201520334776 U CN 201520334776U CN 204750405 U CN204750405 U CN 204750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wire
opening device
pedal lever
motor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347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光浚
胡至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Jiann Tsa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Jiann Tsa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Jiann Tsa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Jiann Tsa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347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50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50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5040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该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包含一个座体、一个盖体及一个转动件。该座体内部形成一个容置空间,该座体设有一个第一枢接部。该盖体可活动地结合于该座体,该盖体包含一个抵推件,该抵推件伸入该座体的容置空间中。该转动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转动件设有一个第二枢接部、一个端部及一个导线连接部,该第二枢接部与该座体的第一枢接部枢接结合,该端部与该导线连接部分别形成于该第二枢接部二侧,该端部朝向该抵推件,且该导线连接部供一个导线连接。借此,该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能够提升机车脚踏杆的操作便利性。

Description

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尤其是一种经由导线控制机车脚踏杆结构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双人乘坐的机车均会在机车后座的车体两侧设有可供乘客双脚放置的脚踏杆,以提升乘客搭乘机车时的舒适性。在早期的设计中,该脚踏杆枢接于车体两侧,不使用时可以收合;欲使用时,再由该机车后座的车体两侧旋出该脚踏杆以供乘客踩踏。只是,该早期的脚踏杆虽具有相当简易的结构,但使用上因需靠使用者弯腰并握持该脚踏杆,方可致使该脚踏杆枢转以旋出或收合,故近年来业者相继投入心力改良,希望能提升操作脚踏杆时的便利性。
请参照图1所示,是一种现有机车脚踏杆9,该机车脚踏杆9包括一定位座91、一踏杆92及一控制导线93。该定位座91的一端连结于机车的侧车架上(图未绘示),该定位座91具有一枢接部911可供踏杆92枢接;该定位座91的另一端连接该控制导线93。该控制导线93可拉动一滑块94,借助该滑块94来对踏杆92的形成限位,借此可经由控制该控制导线93来令该滑块94滑动,当该滑块94不对该踏杆92形成限位时,该踏杆92即可借助一复位弹簧921的弹力,由机车的车体的边盖(图未绘示)旋出供乘客的脚掌搁置。
据此,上述现有机车脚踏杆9利用一控制导线93供使用者拉动,使该踏杆92得以自动旋出弹开。故,操作时,使用者不必再弯腰及用手拉动该踏杆92,可大幅提升操作便利性,且不会弄脏使用者的手。类似所述现有机车脚踏杆9的实施例已揭露于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447040号专利案中。
该控制导线93连接一手拉柄,所述手拉柄可供使用者拉动,以拉动该控制导线93。然而,该滑块94必须对该踏杆92施以一较大的推力来对踏杆92的形成限位,以避免该踏杆92在机车行驶过程中不正常旋出,因此使用者同样必须以一较大的拉力拉动该控制导线93,方能令该滑块94滑动,进而使该踏杆92旋出。所述手拉柄虽能供使用者拉动以拉动该控制导线93,只是所述手拉柄仰赖使用者以手指拉动,且所述手拉柄无法节省使用者拉动该控制导线93所需的拉力,导致所述手拉柄拉动较为困难,使得现有机车脚踏杆9的操作便利性较差。
再者,所述手拉柄已存在拉动困难的缺点,若该控制导线93沿着机车的车体延伸的长度过长,该控制导线93势必产生大幅度弯曲,因而更进一步增加拉动该控制导线93所需的拉力。为此,设有现有机车脚踏杆9的机车只能将所述手拉柄设置于该车体上邻近该机车脚踏杆9的位置(例如:机车座垫前端),以缩短该控制导线93的长度,借以避免控制导线93产生大幅度弯曲。然而,以所述手拉柄设置于机车座垫前端为例,驾驶人乘坐于机车坐垫时,可能需略微弯腰才能拉动所述手拉柄,使用上仍然不甚便利;再者,若驾驶人前方的机车脚踏板有载运货物时,容易挡住所述手拉柄使其无法被拉动。换言之,设有现有机车脚踏杆9的机车为了缩短该控制导线93的长度而限制所述手拉柄的设置位置,将进一步对现有机车脚踏杆9的操作便利性造成负面影响。
有鉴于此,亟需提供一种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让使用者更容易拉动该控制导线93,用以解决现有机车脚踏杆9连接的手拉柄所具有的「使用便利性不佳」问题,进而提升现有机车脚踏杆9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通过于一座体与一盖体之间设置一转动件,转动件可供用以控制一机车脚踏杆动作的导线连接,以提升机车脚踏杆的操作便利性。
为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包含有:
一种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该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包含一个座体、一个盖体及一个转动件,该座体内部形成一个容置空间,该座体设有一个第一枢接部,该盖体可活动地结合于该座体,该盖体包含一个抵推件,该抵推件伸入该座体的容置空间中,该转动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转动件设有一个第二枢接部、一个端部及一个导线连接部,该第二枢接部与该座体的第一枢接部枢接结合,该端部与该导线连接部分别形成于该第二枢接部二侧,该端部朝向该抵推件,且该导线连接部供一个导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中,该座体具有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个开口,该抵推件经由该开口伸入该座体的容置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中,该座体具有环绕该开口的一个内周面,该盖体包含一个柱体,该座体经由该内周面与该盖体的柱体形成松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中,该柱体能够沿着该座体的内周面滑动,以接近或远离该转动件,且该盖体的抵推件连接于该柱体,该抵推件能够随着该盖体滑动接近该转动件,以抵推该转动件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中,该抵推件设置于该盖体朝向该座体的表面,该盖体远离该座体的表面则形成一个受力面。
本实用新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该导线为用以控制一个机车脚踏杆动作的钢索线。
本实用新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中,该端部与该第二枢接部的距离大于该导线连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中,该座体设有一个肩部,该盖体另连接一个限位件,该限位件具有一个勾部,该勾部于该盖体的活动方向上与该肩部呈相对,且该肩部形成于该盖体与该勾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中,另包含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二侧分别抵接该座体及该盖体。
本实用新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中,该座体另设有一个导线定位部,该导线定位部供该导线穿过,且该转动件的导线连接部形成于该导线定位部与该盖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中,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各为一个穿孔,一个枢轴穿过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使得该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形成枢接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中,该座体安装于一台机车的车体的脚踏板,使该盖体于该脚踏板形成裸露。
据由前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借助在该座体与该盖体之间设置该转动件,可以改变拉动该导线所需的施力方向,使用者仅需推动该盖体,即可拉动该导线,具有提升机车脚踏杆的操作便利性的功效。除此之外,借助设计使该端部与该第二枢接部的距离大于该导线连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的距离,能够有效节省使用者推动该盖体的受力面所需的推力,并且使该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的设置位置并不受限,具有进一步提升机车脚踏杆的操作便利性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体的受力面受到推动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于一机车的车体的外观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体滑动远离转动件以回复其预设位置的动作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
1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1座体111开口112第一枢接部113内周面114肩部115导线定位部12盖体121抵推件122受力面123柱体124限位件124a勾部13转动件131第二枢接部132端部133导线连接部14弹性件R容置空间S枢轴W导线
〔现有技术〕9现有机车脚踏杆91定位座911枢接部92踏杆921复位弹簧93控制导线9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该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包含一座体11、一盖体12、一转动件13。该转动件13设置于该座体11与该盖体12之间。
该座体11内部可以形成一容置空间R,且该座体11具有连通该容置空间R的一开口111。该盖体12可活动地结合于该座体11,且该盖体12包含一抵推件121,该抵推件121可以设置于该盖体12朝向该座体11的表面。该抵推件121经由该开口111伸入该座体11的容置空间R中。该盖体12远离该座体11的表面则形成一受力面122。
该转动件13设置于该容置空间R中,以形成于该座体11与该盖体12之间。该座体11设有一第一枢接部112,该转动件13设有一第二枢接部131,该第二枢接部131能够与该座体11的第一枢接部112枢接结合,使得该转动件13能够相对该座体11旋转。其中,该第一枢接部112与该第二枢接部131可以各为一穿孔,借此,一枢轴S可以穿过该第一枢接部112与该第二枢接部131,使得该第一及第二枢接部112、131形成枢接结合。只是,该第一枢接部112与该第二枢接部131也可以形成其它枢接结构(例如:轴承与转轴),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该座体11具有环绕该开口111的一内周面113,该盖体12包含一柱体123,该座体11可以经由该内周面113与该盖体12的柱体123形成松配合。借此,该柱体123可以沿着该座体11的内周面113滑动,以接近或远离该转动件13,且该盖体12的抵推件121可以连接于该柱体123。
该转动件13另包含一端部132及一导线连接部133,该端部132与该导线连接部133分别形成于该第二枢接部131二侧,且该端部132朝向该盖体12的抵推件121。因此,由于该盖体12的柱体123可以沿着该座体11的内周面113滑动,以接近该转动件13,该抵推件121可以随着该盖体12滑动接近该转动件13,以抵推该转动件13的端部132。
该转动件13的导线连接部133可供一导线W连接,该导线W为用以控制一机车脚踏杆动作的导线。该导线W可以弹性较差的线体,且该导线W可以为钢索线,以提供较佳的结构强度及使用寿命,只是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借助上述结构,请参照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推动该盖体12的受力面122,以对其施以一推力,使该盖体12滑动接近该转动件13,借此,该抵推件121可以抵推该转动件13的端部132,使该转动件13相对该座体11旋转。由于该转动件13的端部132与导线连接部133分别形成于其第二枢接部131二侧,当该抵推件121抵推该端部132使该转动件13旋转时,该导线连接部133将该朝向该盖体12转动,进而将该导线W朝向该盖体12拉动。
据此,请一并参照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可供安装于一机车的车体。该车体可以设有前述现有机车脚踏杆9或其它利用导线控制一踏杆旋出的机车脚踏杆结构。以该车体设有该机车脚踏杆9为例,该机车脚踏杆9的控制导线93即可作为上述导线W,以连接于该转动件13的导线连接部133。借此,当使用者对该盖体12的受力面122施以一推力,该导线连接部133即可将该导线W(控制导线93)朝向该盖体12拉动,使该踏杆92得以自动旋出弹开。其中,该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可以安装于该车体的脚踏板、锁头下方或油箱盖下方等位置,以便使用者对该盖体12的受力面122施力。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该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的座体11安装于该车体的脚踏板接近车体前方的一侧,使得该盖体12于该脚踏板形成裸露,因此当使用者需要该踏杆92时,可以通过踩踏该盖体12的受力面122以旋出该踏杆92。
请参照图6所示,当使用者不再需要该踏杆92时,可以主动将该踏杆92收合,此时该导线W(控制导线93)将被朝向该机车脚踏杆9拉动,因此该转动件13可以相该座体11旋转,使该转动件13的端部13抵推该抵推件121,进而使该盖体12滑动远离该转动件13以回复其预设位置,以备下次使用者需要该踏杆92时能够再次对该盖体12的受力面122施力。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借助在该座体11与该盖体12之间设置该转动件13,可以改变拉动该导线W所需的施力方向。具体的,该转动件3可以将「由该盖体12的抵推件121朝向该端部132的推力」转换为「由该导线连接部133朝向该盖体12的拉力」,因此使用者仅需推动该盖体12的受力面122,以对其施以一推力,即可将将该导线W朝向该盖体12拉动。使用者可以经由脚部踩踏或手掌按压等方式推动该受力面122,因此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对该受力面122施以推力。
再者,虽然将该导线W朝向该盖体12拉动的拉力为固定(视拉动该导线W使该踏杆92自动旋出弹开所需的拉力而定),然而该转动件13的端部132与导线连接部133分别形成于其第二枢接部131二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通过适当设计「该端部132与该第二枢接部131的距离」及「该导线连接部133与该第二枢接部131的距离」的比例,可以改变使用者推动该盖体12的受力面122所需的推力。举例来说,借助设计使该端部132与该第二枢接部131的距离大于该导线连接部133与该第二枢接部131的距离,即可确保使用者推动该盖体12的受力面122所需的推力小于将该导线W朝向该盖体12拉动的拉力。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能够节省推动该盖体12的受力面122所需的推力,让使用者可以更容易地推动该盖体12。
值得注意的是,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该座体11可以设有一肩部114,该盖体12另连接一限位件124,该限位件124用以防止该盖体12自该座体11脱出。其中,该限位件124具有一勾部124a,该勾部124a于该盖体12的活动方向上与该肩部114呈相对,且该肩部114形成于该盖体12与该勾部124a之间。借此,当该盖体12持续滑动远离该转动件13时,该限位件124与该肩部114形成抵接,以防止该盖体12自该座体11脱出。
再者,该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可另包含一弹性件14,该弹性件14二侧分别抵接该座体11及该盖体12。该弹性件14可以为弹簧,借助设置该弹性件14,可以在使用者推动该盖体12的受力面122以旋出该踏杆92后,主动利用该弹性件14的恢复力使该盖体12滑动远离该转动件13以回复其预设位置,以备下次使用者需要该踏杆92时能够再次对该盖体12的受力面122施力。
此外,该座体11可另设有一导线定位部115,该导线定位部115可以供上述导线W(例如:现有机车脚踏杆9的控制导线93)穿过,且该转动件13的导线连接部133形成于该导线定位部115与该盖体12之间。在该导线连接部133朝向该盖体12转动时,该导线W能够沿着该导线定位部115被朝向该盖体12拉动,而不易产生晃动等情形,确保该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的运作稳定性。
据由前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特点在于:
借助在该座体11与该盖体12之间设置该转动件13,该转动件3可以将「由该盖体12的抵推件121朝向该端部132的推力」转换为「由该导线连接部133朝向该盖体12的拉力」,以改变拉动该导线W所需的施力方向。相较前述现有机车脚踏杆9的控制导线93连接一手拉柄,所述手拉柄仰赖使用者以手指拉动,以拉动该控制导线9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利用该盖体12的受力面122供使用者推动,即可拉动该导线W,由于使用者可以经由脚部踩踏或手掌按压等方式推动该受力面122,因此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对该受力面122施以推力,该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确实具有提升机车脚踏杆的操作便利性的功效。
再者,该转动件13的端部132与导线连接部133分别形成于其第二枢接部131二侧,借助设计使该端部132与该第二枢接部131的距离大于该导线连接部133与该第二枢接部131的距离,即可确保使用者推动该盖体12的受力面122所需的推力小于将该导线W朝向该盖体12拉动的拉力,有效节省使用者推动该盖体12的受力面122所需的推力,相较现有机车脚踏杆9的控制导线93所连接的手拉柄无法节省使用者拉动该控制导线93所需的拉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确实能够有效提升机车脚踏杆的操作便利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能够节省推动该盖体12的受力面122所需的推力,让使用者可以更容易地推动该盖体12,因此该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的设置位置并不受限,该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可以安装于该车体的脚踏板、锁头下方或油箱盖下方等各种位置,以便使用者对该盖体12的受力面122施力。相较于此,现有机车脚踏杆9所连接的手拉柄存在拉动困难的缺点,为了避免更进一步增加拉动其控制导线93所需的拉力,设有现有机车脚踏杆9的机车只能将所述手拉柄设置于该车体上邻近该机车脚踏杆9的位置,因而对现有机车脚踏杆9的操作便利性造成负面影响。据此,设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1的机车无须限制其设置位置,具有进一步提升机车脚踏杆的操作便利性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确可让使用者更容易地拉动该导线,以达到提升机车脚踏杆的操作便利性的功效,进而解决现有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连接的手拉柄所具有的「使用便利性不佳」问题。

Claims (12)

1.一种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座体,该座体内部形成一个容置空间,该座体设有一个第一枢接部;
一个盖体,该盖体可活动地结合于该座体,该盖体包含一个抵推件,该抵推件伸入该座体的容置空间中;及一个转动件,该转动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转动件设有一个第二枢接部、一个端部及一个导线连接部,该第二枢接部与该座体的第一枢接部枢接结合,该端部与该导线连接部分别形成于该第二枢接部二侧,该端部朝向该抵推件,且该导线连接部供一个导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具有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个开口,该抵推件经由该开口伸入该座体的容置空间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具有环绕该开口的一个内周面,该盖体包含一个柱体,该座体经由该内周面与该盖体的柱体形成松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柱体能够沿着该座体的内周面滑动,以接近或远离该转动件,且该盖体的抵推件连接于该柱体,该抵推件能够随着该盖体滑动接近该转动件,以抵推该转动件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抵推件设置于该盖体朝向该座体的表面,该盖体远离该座体的表面则形成一个受力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线为用以控制一个机车脚踏杆动作的钢索线。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端部与该第二枢接部的距离大于该导线连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体设有一个肩部,该盖体另连接一个限位件,该限位件具有一个勾部,该勾部于该盖体的活动方向上与该肩部呈相对,且该肩部形成于该盖体与该勾部之间。
9.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二侧分别抵接该座体及该盖体。
10.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另设有一个导线定位部,该导线定位部供该导线穿过,且该转动件的导线连接部形成于该导线定位部与该盖体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各为一个穿孔,一个枢轴穿过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使得该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形成枢接结合。
12.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安装于一台机车的车体的脚踏板,使该盖体于该脚踏板形成裸露。
CN201520334776.7U 2015-05-22 2015-05-22 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50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34776.7U CN204750405U (zh) 2015-05-22 2015-05-22 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34776.7U CN204750405U (zh) 2015-05-22 2015-05-22 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50405U true CN204750405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65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3477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50405U (zh) 2015-05-22 2015-05-22 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504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82397U (zh) 加油口盖手柄机构及汽车
CN204750405U (zh) 机车脚踏杆开启装置
TWM507382U (zh) 機車腳踏桿開啓裝置
CN206552017U (zh) 一种汽车上的手刹解锁结构
TWI449645B (zh) Locomotive pedal opening device
CN206503457U (zh) 一种机械式自动伸出车门把手
CN204713191U (zh) 滑雪车
CN109305080B (zh) 一种可双向调节的活动式扶手以及座椅
CN202541358U (zh) 汽车后排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机构
CN207916706U (zh) 一种集成踏板的外露式铰链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1161648Y (zh) 机车结构
CN101695921B (zh) 轿车制动杆
CN103802976B (zh) 摩托车脚踏杆开启装置
CN208325500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保险杠
CN206218123U (zh) 摩托车驻车装置
JP4582323B2 (ja) ブレーキのグリップ装置
CN205365567U (zh) 一种踏板可空置副刹车
CN103803000B (zh) 摩托车脚踏杆结构
JP2014162317A (ja) 自転車ペダル
CN210101915U (zh) 连动式刹车结构
CN201092376Y (zh) 同步煞车系统
CN200977983Y (zh) 一种动力车的可折叠车把装置
CN2784287Y (zh) 机车及其脚踏板结构
CN218581384U (zh) 隐藏式车门把手及车辆
CN209833441U (zh) 一种客运汽车座椅可调节歇脚踏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