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97348U - 背光驱动电路和led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背光驱动电路和led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697348U CN204697348U CN201520407282.7U CN201520407282U CN204697348U CN 204697348 U CN204697348 U CN 204697348U CN 201520407282 U CN201520407282 U CN 201520407282U CN 204697348 U CN204697348 U CN 2046973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feedback circuit
- led lamp
- lamp bar
- backlight dr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和LED背光模组,其中,背光驱动电路,用于驱动LED灯条,包括:开关控制电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和LED灯条的正极;检测反馈电路,用于连接LED灯条的负极,根据LED灯条的负极电压大小而输出相应的电信号;恒流控制电路,与检测反馈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根据检测反馈电路输出的触发信号,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至开关控制电路,以控制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有效的实现了对LED背光驱动电路中各个部分的保护,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性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驱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和LED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LED背光源的液晶电视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该类液晶电视的背光驱动电路中,LED背光源与恒流驱动模块连接,以使LED背光源中的各个LED灯条恒流稳定工作。但是,LED背光源在工作过程中,易由于多种因素而发生LED灯条短路故障;LED灯条发生短路故障时,会导致背光驱动电路中很多部分的工作异常,例如,导致恒流驱动模块的温度过高、器件损坏,甚至可能会导致恒流驱动模块的部分器件炸裂冒烟、起明火等安全事故,背光驱动电路的安全性较差。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背光驱动方案,以提升背光驱动电路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驱动电路,旨在提升背光驱动电路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光驱动电路,用于驱动LED灯条,包括:
开关控制电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和LED灯条的正极;
检测反馈电路,用于连接所述LED灯条的负极,根据所述LED灯条的负极电压大小而输出相应的电信号;
恒流控制电路,与所述检测反馈电路和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根据所述检测反馈电路输出的触发信号,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至所述开关控制电路,以控制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优选地,所述检测反馈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和反馈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LED灯条的负极,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出 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的触发端,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恒流控制电路;
所述检测电路根据所述LED灯条的负极电压大小,以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所述反馈电路根据所述检测电路输出的电平信号的高低,输出相应的电信号,以使所述恒流控制电路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
优选地,所述检测反馈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反馈电路的触发端上的延时电路,以防止所述反馈电路的触发端的电位突变。
优选地,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的触发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
优选地,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一个检测单元或多个并联的检测单元,各个检测单元分别对应一个LED灯条,各个检测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的触发端,各个检测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对应的LED灯条的负极。
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稳压管,所述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的触发端,所述稳压管的阴极连接对应的LED灯条的负极。
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稳压管串联的防反二极管,所述防反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朝向所述反馈电路的触发端。
优选地,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电容和开关管,其中:
所述开关管的第一导通端经所述第二电阻连接电源,所述开关管的第二导通端经所述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四电阻并联;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在所述开关管的第一导通端与第二导通端之间,所述开关管的触发端连接所述检测反馈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开关管的第一导通端或第二导通端为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恒流控制电路为恒流控制芯片,所述恒流控制芯片的过电压保护引脚连接反馈电路的输出端;或,所述恒流控制芯片的低电压保护引脚连接反馈电路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LED背光模组,包括LED灯条和如上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检测反馈电路去检测LED灯条的负极电压,检测反馈电路在LED灯条短路时,输出相应的电信号使恒流控制电路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以控制开关控制电路断开,从而中断LED灯条的供电,有效的实现了对LED背光驱动电路中各个部分的保护,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光驱动电路较佳实施例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检测反馈电路的细化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光驱动电路较佳实施例的检测反馈电路与LED灯条连接的电路图;
附图标号说明:
LED灯条100 | 开关控制电路200 | 检测反馈电路300 |
恒流控制电路400 | 检测电路310 | 反馈电路320 |
延时电路330 | 直流电源VIN | 正极LED+ |
负极LED- | 检测电路的输入端A | 检测电路的输出端B |
反馈电路的触发端C | 反馈电路的输出端D | 电源VCC |
第一电阻R1 | 第二电阻R2 | 第三电阻R3 |
第四电阻R4 | 分压电阻R5 | 第一电容C1 |
第二电容C2 | 开关管Q1 | 稳压管ZD1 |
防反二极管D1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驱动电路,用于驱动LED灯条100;LED灯条100的负极LED-是经电阻接地的。
参照图1至3,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光驱动电路较佳实施例的电路模块示意图;图2为图1中检测反馈电路300的细化电路模块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光驱动电路较佳实施例的检测反馈电路300与LED灯条100连接的电路图。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背光驱动电路包括:
开关控制电路200,用于连接直流电源VIN和LED灯条100的正极LED+;通过开关控制电路200的通断而控制LED灯条100的正极LED+是否与直流电源VIN连通,即控制LED灯条100的通断电;
检测反馈电路300,用于连接LED灯条100的负极LED-,根据LED灯条100的负极LED-电压大小而输出相应的电信号;
恒流控制电路400,与检测反馈电路300和开关控制电路200连接,根据检测反馈电路300输出的触发信号,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至开关控制电路200,以控制开关控制电路200的通断。
本实施例例中,背光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为:检测反馈电路300检测LED灯条100的负极LED-的电压,LED灯条100正常工作时,LED灯条100的负极LED-的电压较小,检测反馈电路300输出相应的电信号(正常状态对应的电信号),使恒流控制电路400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正常状态对应的电平信号)控制开关控制电路200导通,使LED灯条100保持正常工作。当LED灯条100发生短路时,LED灯条100的负极LED-电压增大,检测反馈电路300检测到增大后的电压,输出相应的电信号(短路状态对应的电信号),使得恒流控制电路400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短路状态对应的电平信号),该电平信号使得开关控制电路200断开,从而LED灯条100与直流电源VIN断开连接,即中断了LED灯条100的供电,整个背光驱动电路断电,因此防止了LED灯条100短路造成的电路各部分损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了背光驱动电路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驱动电路,通过设置检测反馈电路300去检测LED灯条100的负极LED-电压,检测反馈电路300在LED灯条100短路时,输出相应的电信号使恒流控制电路400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以控制开关控制电路200断开,从而中断LED灯条100的供电,有效的实现了对LED背光驱动电路中各个部分的保护,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性更好。
优选地,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反馈电路300包括检测电路310 和反馈电路320,其中:检测电路310的输入端A连接LED灯条100的负极LED-,检测电路310的输出端B连接反馈电路320的触发端C,反馈电路320的输出端D连接恒流控制电路400;检测电路310根据LED灯条100的负极LED-电压大小,以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反馈电路320根据检测电路310输出的电平信号的高低,输出相应的电信号,以使恒流控制电路400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
由于直流电源VIN的输出电压中可能会产生尖峰脉冲,直流电源VIN产生尖峰脉冲时,LED灯条100的正极LED+的电压会瞬间增大,从而会导致LED灯条100的负极LED-电压增大,此时很可能会造成检测电路310输出短路状态时的电平信号,进而造成反馈电路320输出短路状态时的电信号,最终导致恒流控制电路400控制开关控制电路200断开,即造成了误关闭背光驱动电路。因此,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中,检测反馈电路300进一步包括连接在反馈电路320的触发端C上的延时电路330,以防止反馈电路320的触发端C的电位突变。
本实施例中优选延时电路330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反馈电路320的触发端C,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下面假设检测电路310的输出端B在LED灯条100正常工作时输出的是低电平,检测电路310的输出端B在LED灯条100短路时输出的是高电平,对本实施例原理进行详述。LED灯条100发生短路后,检测电路310的输出端B输出高电平,由于反馈电路320的触发端C经第一电容C1接地(即检测电路310的输出端B经第一电容C1接地),因此反馈电路320的触发端C的电位不能突变为高电平,检测电路310输出的高电平对第一电容C1充电,充电一定时间(即延时电路330的延时时长),第一电容C1上的电量达到一定值,使得反馈电路320的输出端D输出短路状态时的电信号,以使恒流控制电路400控制开关控制电路200断开,LED灯条100断电。LED灯条100断电时,检测电路310的输出端B变为低电平,第一电容C1通过第一电阻R1对地迅速放电,使背光驱动电路再次通电时,不会直接断开。由于直流电源VIN产生的尖峰脉冲是瞬间的,持续时间非常短,因此,由于尖峰脉冲而造成LED灯条100的负极LED-电压增大也是瞬间的,进而检测电路310的输出端B输出的高电平也是瞬间的,在第一电容C1还未充电达到使反馈电路320的触发端C触发的电位时,检测电路310的输出端B输出的高电 平就尖峰脉冲就已经消失,不会造成反馈电路320误触发而最终导致开关控制电路200误关断的情形。
优选地,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检测电路310包括一个检测单元或多个并联的检测单元(本实施例以多个为例),各个检测单元分别对应一个LED灯条100,各个检测单元的一端连接反馈电路320的触发端C,各个检测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对应的LED灯条100的负极LED-。各个检测单元分别检测对应的LED灯条100的负极LED-的电压,在任何一个LED灯条100短路时,该LED灯条100的负极LED-的电压增大,该LED灯条100对应的检测单元输出短路状态时的电平信号,以触发反馈电路320输出短路状态时的电信号,从而使恒流控制电路400控制开关控制电路200关断,使所有LED灯条100断电。
优选地,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单元包括稳压管ZD1,稳压管ZD1的阳极连接反馈电路320的触发端C,稳压管ZD1的阴极连接对应的LED灯条100的负极LED-。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的工作原理为:当LED灯条100短路时,LED灯条100的负极LED-电压增大(大于稳压管ZD1的导通电压),使得该LED灯条100对应的稳压管ZD1导通,从而检测电路310的输出端B与该短路的LED灯条100的负极LED-(高电平电位)连通,使得检测电路310的输出端B输出高电平;当LED灯条100正常工作时,LED灯条100的负极LED-的电压较小(小于稳压管ZD1的导通电压),各个稳压管ZD1均不导通,则检测电路310的输出端B的输出电平信号为低电平。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电流经稳压管ZD1反窜回到LED灯条100中,本实施例的检测单元还包括与稳压管ZD1串联的防反二极管D1,防反二极管D1的导通方向朝向反馈电路320的触发端C,使得检测单元只能在LED灯条100的负极LED-向检测电路310的输出端B方向上导通。
优选地,结合图1和图2,并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反馈电路320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电容C2和开关管Q1,其中:开关管Q1的第一导通端经第二电阻R2连接VCC,开关管Q1的第二导通端经第四电阻R4接地,第二电容C2与第四电阻R4并联;第三电阻R3连接在开关管Q1的第一导通端与第二导通端之间,开关管Q1的触发端连接检测反 馈电路300的输入端A;开关管Q1的第一导通端或第二导通端为反馈电路320的输出端D。本实施例还在检测电路310的输出端B串接了一个分压电阻R5,检测电路310的输出端B通过分压电阻R5连接第一电容C1和开关管Q1的触发端。本实施例,恒流控制电路400优选为恒流控制芯片,恒流控制芯片的过电压保护引脚连接反馈电路320的输出端D;或,恒流控制芯片的低电压保护引脚连接反馈电路320的输出端D。
下面本实施例中,优选开关管Q1的为NPN型三极管,开关管Q1的第一导通端、第二导通端和触发端依次为NPN型三极管集电极、发射极和基极;优选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反馈电路320的输出端D,以及优选恒流控制芯片的过电压保护引脚连接反馈电路320的输出端D为例,对本实施例的原理进行细述。
本实施例的反馈电路320的工作原理为:LED灯条100正常工作时,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即反馈电路320的触发端)为低电平,NPN型三极管截止,反馈电路320的输出端D的电压为第四电阻R4对由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形成的串联回路上的分压,小于恒流控制芯片的过电压保护端的触发电压大小,恒流控制芯片的过电压保护端不触发,输出使开关控制电路200保持导通的电平信号;LED灯条100短路时,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为高电平,NPN型三极管导通,反馈电路320的输出端D的电压为第四电阻R4对由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形成的串联回路上的分压,大于恒流控制芯片的过电压保护端的触发电压大小,恒流控制芯片的过电压保护端触发,输出使开关控制电路200断开的电平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仅是以上述优选方案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方案还可以是:NPN型三极管集电极为反馈电路320的输出端D,恒流控制芯片的低电压保护端与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本实施例的开关管Q1还可以为其它相同功能作用的器件或开关管Q1等等,例如方案:开关管Q1为PNP型三极管,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集电极和基极依次为开关管Q1的第一导通端、第二导通端和触发端,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作为反馈电路320的输出端D,恒流控制芯片的过电压保护端与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或,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反馈电路320的输出端D,恒流控制芯片的低电压保护端与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LED背光模组,该LED背光模组包括LED灯条100和背光驱动电路,该背光驱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LED背光模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LED灯条100的正极LED+与开关控制电路200连接,LED灯条100的负极LED-与检测反馈电路300的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驱动电路,用于驱动LED灯条,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关控制电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和LED灯条的正极;
检测反馈电路,用于连接所述LED灯条的负极,根据所述LED灯条的负极电压大小而输出相应的电信号;
恒流控制电路,与所述检测反馈电路和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根据所述检测反馈电路输出的触发信号,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至所述开关控制电路,以控制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反馈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和反馈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LED灯条的负极,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的触发端,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恒流控制电路;
所述检测电路根据所述LED灯条的负极电压大小,以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所述反馈电路根据所述检测电路输出的电平信号的高低,输出相应的电信号,以使所述恒流控制电路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反馈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反馈电路的触发端上的延时电路,以防止所述反馈电路的触发端的电位突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的触发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一个检测单元或多个并联的检测单元,各个检测单元分别对应一个LED灯条,各个检测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的触发端,各个检测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对应的LED灯条的负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稳压管,所述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的触发端,所述稳压管的阴极连接对应的LED灯条的负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稳压管串联的防反二极管,所述防反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朝向所述反馈电路的触发端。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电容和开关管,其中:
所述开关管的第一导通端经所述第二电阻连接电源,所述开关管的第二导通端经所述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四电阻并联;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在所述开关管的第一导通端与第二导通端之间,所述开关管的触发端连接所述检测反馈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开关管的第一导通端或第二导通端为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控制电路为恒流控制芯片,所述恒流控制芯片的过电压保护引脚连接反馈电路的输出端;或,所述恒流控制芯片的低电压保护引脚连接反馈电路的输出端。
10.一种LED背光模组,包括LED灯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07282.7U CN204697348U (zh) | 2015-06-12 | 2015-06-12 | 背光驱动电路和led背光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07282.7U CN204697348U (zh) | 2015-06-12 | 2015-06-12 | 背光驱动电路和led背光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697348U true CN204697348U (zh) | 2015-10-07 |
Family
ID=54237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0728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97348U (zh) | 2015-06-12 | 2015-06-12 | 背光驱动电路和led背光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697348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16967A (zh) * | 2017-06-09 | 2017-08-04 | 河源中光电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驱动电路 |
CN108538259A (zh) * | 2018-05-25 | 2018-09-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驱动电路、背光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3163538A (zh) * | 2020-01-22 | 2021-07-23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3823229A (zh) * | 2021-09-03 | 2021-12-21 |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 驱动电路及其故障检测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4401570A (zh) * | 2022-03-25 | 2022-04-26 | 南昌大学 | 一种可见光通信驱动电路 |
-
2015
- 2015-06-12 CN CN201520407282.7U patent/CN20469734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16967A (zh) * | 2017-06-09 | 2017-08-04 | 河源中光电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驱动电路 |
CN107016967B (zh) * | 2017-06-09 | 2019-02-26 | 河源华盈科技有限公司 | 背光驱动电路 |
CN108538259A (zh) * | 2018-05-25 | 2018-09-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驱动电路、背光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08538259B (zh) * | 2018-05-25 | 2020-05-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驱动电路、背光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3163538A (zh) * | 2020-01-22 | 2021-07-23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3823229A (zh) * | 2021-09-03 | 2021-12-21 |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 驱动电路及其故障检测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4401570A (zh) * | 2022-03-25 | 2022-04-26 | 南昌大学 | 一种可见光通信驱动电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697348U (zh) | 背光驱动电路和led背光模组 | |
CN201349121Y (zh) | 直流输入的过压和欠压保护电路 | |
CN108183050B (zh) | 一种高安全性开关控制继电器驱动电路 | |
CN103199832B (zh) | Igbt驱动保护电路及系统 | |
CN204631181U (zh) | 一种充电电池正负电极反接的检测电路 | |
CN101944715A (zh) | 负载短路保护电路 | |
CN103928958A (zh) |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及锂电池管理系统 | |
CN103779829A (zh) | 负载保护电路 | |
CN202917976U (zh) | 一种太阳能led电源输入极性反接的保护装置 | |
JP2022542526A (ja) | 複合集電体、電極シート、電気化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201966576U (zh) | 负载短路保护电路 | |
CN207781491U (zh) | 一种高安全性开关控制继电器驱动电路 | |
CN204028275U (zh) | 一种收音自动天线供电状态检测电路 | |
CN205378259U (zh) | 背光驱动电路、背光模组和led电视 | |
CN208508514U (zh) | 一种开关电路的短路保护电路 | |
CN203675080U (zh) | 一种触发信号锁定电路 | |
CN203101558U (zh) | 电力设备用故障筛选装置 | |
CN204945993U (zh) | 一种适用于安全输出的看门狗电路 | |
CN103258510B (zh) | 背光驱动保护方法和装置 | |
CN105116200B (zh) | 一种兼容开关量和电平量的检测电路 | |
CN208623327U (zh) | 放电电路 | |
CN203617680U (zh) | 驱动电路及其保护电路 | |
CN202995351U (zh) | 蜂鸣器与开关组件复用的系统 | |
CN111367214A (zh) | 一种带诊断及保护的按键实现电路 | |
CN205793505U (zh) | 一种led背光源电路及液晶电视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