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76677U - 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676677U CN204676677U CN201520371232.8U CN201520371232U CN204676677U CN 204676677 U CN204676677 U CN 204676677U CN 201520371232 U CN201520371232 U CN 201520371232U CN 204676677 U CN204676677 U CN 2046766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om
- water outlet
- siphon
- inverted
- c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包括进水井单元、多折角顺坡倒虹管单元、出水井单元;进水井单元包括与污水进水管相连通的进水前室和两个独立的第一进水后室和第二进水后室组成;多折角顺坡倒虹管单元由结构相同且水平并排设置的第一倒虹管和第二倒虹管组成;出水井单元包括两个独立的第一出水后室和第二出水后室以及出水前室组成。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将穿越障碍物的污水管道采用所述多折角顺坡的倒虹形式,既能有效冲淤又能适应河滩与河面较宽、河床较深的情况,适用性强。倒虹管采用多角度顺坡布置形式,水头损失小,便于冲刷,能够有效避免管道内积泥,从而达到防淤堵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污水管道系统,尤其是涉及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配套的基础设施大大增加,污水管道系统的管理、养护、维修及疏通工作也随之加重,尤其是污水管道在穿越障碍物如河床、河滩时,其防淤、防堵、清淤工作更为如此。目前污水管道系统常采取倒虹吸的布置形式,但是,倒虹吸的污水管道布置形式极易发生堵塞现象,一旦堵塞不易清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包括进水井单元、多折角顺坡倒虹管单元、出水井单元;
所述进水井单元包括与污水进水管相连通的进水前室,和两个独立的第一进水后室和第二进水后室组成;所述进水前室内安装有第一超声波液位计,所述第一、第二进水后室分别通过由螺杆启闭机控制的闸门与进水前室相连通,第一、第二进水后室的出水口处分别设置有格栅式除污机;
所述多折角顺坡倒虹管单元由结构相同且水平并排设置的第一倒虹管和第二倒虹管组成;所述倒虹管由相同坡向布置的第一缓顺管段、斜管段、第二缓顺管段组成;所述第一缓顺管段、斜管段、第二缓顺管段的坡度均由进水井单元坡向出水井单元设置;所述第一、第二倒虹管的第一缓顺管段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第二进水后室的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出水井单元包括两个独立的第一出水后室和第二出水后室以及出水前室组成;所述出水前室安装有第二超声波液位计;所述第一、第二出水后室分别通过由螺杆启闭机控制的闸门与所述出水前室相连通,出水前室与污水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第二倒虹管的第二缓顺管段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第二出水后室的相连通。
所述第一、第二缓顺管段的坡度≥1/d,所述d为第一或第二缓顺管段的直径,单位为毫米;所述斜管段向下转角a≥30度。
所述出水前室的底壁高于所述第一、第二出水后室的底壁。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将穿越障碍物的污水管道采用所述多折角顺坡的倒虹形式,既能有效冲淤又能适应河滩与河面较宽、河床较深的情况,适用性强。通过对第一、第二进水前室和出水前室闸门的开启和关闭,形成污水管道上下游液位高差,利用污水本身的重力势能,冲刷倒虹管,提高过管流速。倒虹管采用多角度顺坡布置形式,水头损失小,便于冲刷,能够有效避免管道内积泥,从而达到防淤堵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包括进水井单元、多折角顺坡倒虹管单元、出水井单元;
所述进水井单元由与污水进水管1相连通的进水前室2,和两个上开口结构的第一进水后室3.1和第二进水后室3.2组成;进水前室2内安装有第一超声波液位计4,第一、第二进水后室3.1、3.2分别通过由螺杆启闭机5控制的闸门6.1、6.2与进水前室2相连通,第一、第二进水后室3.1、3.2的出水口处分别设置有格栅式除污机7.1、7.2;
所述多折角顺坡倒虹管单元由结构相同且水平并排设置的第一倒虹管和第二倒虹管组成;即第一、第二倒虹管倒虹管均由:相同坡向布置的第一缓顺管段8、斜管段9、第二缓顺管段10组成;第一缓顺管段8、斜管段9、第二缓顺管段10的坡度均由进水井单元坡向出水井单元设置;第一、第二倒虹管的第一缓顺管段8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第二进水后室3.1、3.2的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出水井单元包括两个独立的第一出水后室11.1和第二出水后室11.2以及出水前室12组成;出水前室12安装有第二超声波液位计13;第一、第二出水后室11.1、11.2分别通过由螺杆启闭机14控制的闸门15.1、15.2与出水前室12相连通,出水前室12与污水出水管16相连通;第一、第二倒虹管的第二缓顺管段10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第二出水后室11.1、11.2的相连通;出水前室12的底壁高于第一、第二出水后室11.1、11.2的底壁。
第一、第二缓顺管段8、10的坡度≥1/d,d为第一或第二缓顺管段8、10的直径,单位为毫米;斜管段9的向下转角a≥30度。
本实用新型防淤堵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一、排淤工况运行方式:
第一步、首先关闭进水前室2和出水前室12内的闸门6.1、6.2、15.1、15.2,通过进水前室2内安装的第一超声波液位计4检测进水前室2的水位,待污水雍高至设定水位后,依次打开第一倒虹管进水前室2内的闸门6.1和出水前室12内的闸门15.1,通过雍高的水力势能顺坡推流第一倒虹管内淤积的杂质,减少管道内淤积;
第二步、然后关闭进水前室2和出水前室12内的闸门6.1、15.1,通过进水前室2内安装的第一超声波液位计4检测进水前室2的水位,待污水雍高至设定水位后,依次打开第二倒虹管进水前室2内的闸门6.2和出水前室12内的闸门15.2,通过雍高的水力势能顺坡推流第二倒虹管内淤积的杂质,减少管道内淤积。
二、检修工况运行方式:
第一步、关闭进水前室2和出水前室12内的闸门6.2、15.2,然后采用移动式潜水排污泵把第二出水后室11.2的水抽空,抽空后停止抽吸;待进水前室2内污水雍高至设定水位后打开进水前室2内的闸门6.2对第二倒虹管进行清淤,直至第二倒虹管出水顺畅后,再打开出水前室12内的闸门15.2。
第二步、关闭进水前室2和出水前室12内的闸门6.1、15.1,然后采用移动式潜水排污泵把第一出水后室11.1的水抽空,抽空后停止抽吸;待进水前室2内污水雍高至设定水位后打开进水前室2内的闸门6.1对第一倒虹管进行清淤,直至第一倒虹管出水顺畅后,打开出水前室12内的闸门15.1。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利用水体自身重力势能,搭配多折角顺坡形式的倒虹管,形成水力自冲工况,顺坡推流倒虹管内沉降杂质,有效降低倒虹管内的於堵,延长倒虹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污水管道系统的安全保障率,同时又能适应不同的穿越情况。
Claims (3)
1.一种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包括进水井单元、多折角顺坡倒虹管单元、出水井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井单元包括与污水进水管相连通的进水前室,和两个独立的第一进水后室和第二进水后室组成;所述进水前室内安装有第一超声波液位计,所述第一、第二进水后室分别通过由启闭机控制的闸门与进水前室相连通,第一、第二进水后室的出水口处分别设置有格栅式除污机;
所述多折角顺坡倒虹管单元由结构相同且水平并排设置的第一倒虹管和第二倒虹管组成;所述倒虹管由相同坡向布置的第一缓顺管段、斜管段、第二缓顺管段组成;所述第一缓顺管段、斜管段、第二缓顺管段的坡度均由进水井单元坡向出水井单元设置;所述第一、第二倒虹管的第一缓顺管段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第二进水后室的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出水井单元包括两个独立的第一出水后室和第二出水后室以及出水前室组成;所述出水前室安装有第二超声波液位计;所述第一、第二出水后室分别通过由启闭机控制的闸门与所述出水前室相连通,出水前室与污水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第二倒虹管的第二缓顺管段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第二出水后室的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缓顺管段的坡度≥1/d,所述d为第一或第二缓顺管段的直径,单位为毫米;所述斜管段向下转角a≥3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前室的底壁高于所述第一、第二出水后室的底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71232.8U CN204676677U (zh) | 2015-06-03 | 2015-06-03 | 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71232.8U CN204676677U (zh) | 2015-06-03 | 2015-06-03 | 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676677U true CN204676677U (zh) | 2015-09-30 |
Family
ID=54176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71232.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76677U (zh) | 2015-06-03 | 2015-06-03 | 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67667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78829A (zh) * | 2015-06-03 | 2015-09-02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
CN107261570A (zh) * | 2017-04-30 | 2017-10-20 | 福建北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清理沉降物的快修式倒虹系统 |
CN113585418A (zh) * | 2021-07-28 | 2021-11-02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过河的节能一体化污水泵站及运行控制方法 |
-
2015
- 2015-06-03 CN CN201520371232.8U patent/CN20467667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78829A (zh) * | 2015-06-03 | 2015-09-02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
CN104878829B (zh) * | 2015-06-03 | 2017-01-25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
CN107261570A (zh) * | 2017-04-30 | 2017-10-20 | 福建北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清理沉降物的快修式倒虹系统 |
CN113585418A (zh) * | 2021-07-28 | 2021-11-02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过河的节能一体化污水泵站及运行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78829A (zh) | 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 |
CN206385585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机 | |
CN201762694U (zh) | 坝体引流装置 | |
CN204676677U (zh) | 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 |
CN201596384U (zh) | 农田低压管道前池自排式沉沙池装置 | |
CN104452685B (zh) | 一种分级浮升式挡水坝 | |
CN104043269B (zh) | 具备同时沉、排沙功能的双斜复式断面沉沙池 | |
CN207392122U (zh) | 一种具有沉沙功能的水利枢纽 | |
CN105887755B (zh) | 一种水库抽沙系统 | |
CN108661100A (zh) | 一种新型水力驱动的水库清淤系统 | |
CN204311415U (zh) | 一种分级浮升式挡水坝 | |
CN203270531U (zh) | 一种水电站库区钢制拦污装置 | |
CN108149644B (zh) | 一种滚水坝前水力自动减淤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14574251U (zh) | 一种能够排除沉积泥沙的u形渡槽 | |
CN206680943U (zh) | 一种水利淤泥预警清污装置 | |
CN207392146U (zh) |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水利枢纽 | |
CN105019414B (zh) | 山区水电工程狭窄取水口用复合闸室结构 | |
CN108677894A (zh) | 一种利用管道型岩溶地下水发电系统及设计方法 | |
CN105544477B (zh) | 一种设有过鱼装置的双向溢流挡水闸 | |
CN213538900U (zh) | 一种用于钢坝的清淤排沙装置 | |
CN203874515U (zh) | 具备同时沉、排沙功能的双斜复式断面沉沙池 | |
CN202073175U (zh) | 一种市政排水管道水力自动冲洗装置 | |
CN102912761A (zh) | 一种风力疏浚河道的方法 | |
CN207862874U (zh) | 一种滚水坝前水力自动减淤系统 | |
CN208563277U (zh) | 一种利用管道型岩溶地下水发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109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