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629651U - 二次分集水器 - Google Patents

二次分集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29651U
CN204629651U CN201520245078.XU CN201520245078U CN204629651U CN 204629651 U CN204629651 U CN 204629651U CN 201520245078 U CN201520245078 U CN 201520245078U CN 204629651 U CN204629651 U CN 204629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water
water supply
joint
supply connector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4507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建达
任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g De Bei Shi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mes Rhine (beij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mes Rhine (beij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mes Rhine (beij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4507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29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29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29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次分集水器,用于与供水管、回水管及地暖管相连接,包括主体、排气阀和两个堵盖,主体为内部设有隔离墙的空腔立方体结构,隔离墙将空腔分隔成为进水腔和回水腔;进水腔设置有总进水接头和分进水接头,总进水接头与供水管连接,用于将供水分散到分进水接头,分进水接头与地暖管的一端相连接,用于将供水分散到地暖管中;回水腔设置有总回水接头和分回水接头,分回水接头与地暖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用于将回水回集到回水腔,总回水接头与回水管连接,用于将回水腔中的回水回集到回水管中;排气阀位于主体的顶端,并与回水腔相连接;堵盖通过可拆卸部件连接于主体的两端。其结构紧凑、拆卸方便、平衡管道压力,达到均压效果。

Description

二次分集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连接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二次分集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对生活环境的舒适度有要求,且在安全、环保、节能方面也越来越高。分集水器由分水主管和集水主管组成,分水主管连接于管网系统的供水管,主要作用是将来自于管网系统的热水通过埋在地板下的地暖管分配到室内需采暖的各房间。热水在地暖管中流动时,将热量传递到地板,再通过地板向室内辐射传热。地暖管的另一端与分集水器的集水主管相连,在室内散热后温度降低的回水通过集水主管回到管网系统,完成一个循环。现有设计中分水器和集水器是分开设计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在给水系统,分水器的使用有效地避免了管理方面的漏洞,集中安装、管理水表,并且配合单管多路使用降低了管材采购成本,而且极大的降低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效率,传统的分水器都采用金属材料的螺纹连接,定位安装不方便,管路安装和拆卸十分不便,在施工和维修方面都比较困难。现有技术中的分集水器连接节点较多,连接处存在着密封性不够好导致漏水,而且组装节点多还导致安装拆卸不方便的问题。即使能够有些分集水器的连接结构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连接处的密封效果、安装方便,但要将连接结构从分集水器上拆卸下来却变得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拆卸方便、使得供回水压力相同,达到均压效果的二次分集水器,用于与供水管、回水管及地暖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排气阀和两个堵盖,其中,
所述主体,为内部设有隔离墙的空腔立方体结构,所述隔离墙将所述空腔分隔成为进水腔和回水腔;所述进水腔,设置有总进水接头和分进水接头,所述总进水接头与所述供水管连接,用于将供水分散到所述分进水接头,所述分进水接头与所述地暖管的一端相连接,用于将所述供水分散到所述地暖管中;所述回水腔,设置有总回水接头和分回水接头,所述分回水接头与所述地暖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用于将回水回集到所述回水腔,所述总回水接头与所述回水管连接,用于将所述回水腔中的回水回集到所述回水管中;
所述排气阀,位于所述主体的顶端,并与所述回水腔相连接;
所述堵盖,通过可拆卸部件连接于所述主体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总进水接头,为铜嵌件接头,其设置成为一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于所述主体内部,另一端于所述主体外部并与所述供水管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总回水接头,为铜嵌件接头,其设置成为一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于所述主体内部,另一端于所述主体外部并与所述回水管进行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进水接头和分回水接头,均为螺纹式快速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回水腔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总回水接头位于所述U型的非开口侧,所述分回水接头沿所述U型的开口侧向非开口侧依次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腔的横截面为L型,所述总进水接头的位置与所述总回水接头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分进水接头的位置与所述分回水接头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总进水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分进水接头的直径,所述总回水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分回水接头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堵盖,包括: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所述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于所述主体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堵盖上设有丝堵,用于所述主体的清污和泄水。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外侧设有两个翼板,该翼板上设有安装孔,用于固定所述二次分集水器。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阀为浮球式排气阀、浮球杠杆式排气阀、CARX型复合式排气阀或气缸式排气阀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次分集水器,达到了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二次分集水器能平衡各路管道中的压力,达到均压效果,保证热水在地暖管中的流动传热效果稳定。
(2)本实用新型中的二次分集水器用于二次分水和集水,实现了将分水器和集水器合并在一个设备中,制作简单,设备体积小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中创新的将螺纹快速接头运用到分集水器领域中,方便了拆卸,与现有技术中的适配器连接的接头相比,安装使用更方便,现有技术中的分集水器拆卸后遭到破坏不能再次使用,而本发明中的快速接头热水管道连接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二次分集水器立体拆分图;
图2为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二次分集水器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二次分集水器左视图;
图4为图3中A-B向剖面图。
其中:1-主体                  2-排气阀
      11-进水腔               12-回水腔
      3-堵盖                  6-翼板
      41-总进水接头           42-分进水接头
      51-总回水接头           52-分回水接头
      31-第一堵盖             32-第二堵盖
      3101-丝堵               3102-六角锁紧螺母
      6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分集水器,用于与供水管、回水管及地暖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排气阀2和两个堵盖,其中,
所述主体1,为内部设有隔离墙的空腔立方体结构,所述隔离墙将所述空腔分隔成为进水腔11和回水腔12;
所述进水腔11,设置有总进水接头41和分进水接头42,所述总进水接头41与所述供水管连接,用于将供水分散到所述分进水接头42,所述分进水接头42与所述地暖管的一端相连接,用于将所述供水分散到所述地暖管中;
所述回水腔12,设置有总回水接头51和分回水接头52,所述分回水接头52与所述地暖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用于将回水回集到所述回水腔12,所述总回水接头51与所述回水管连接,用于将所述回水腔12中的回水回集到所述回水管中;
所述排气阀2,位于所述主体1的顶端,并与所述回水腔12相连接;
所述堵盖,通过可拆卸部件连接于所述主体1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总进水接头41,为铜嵌件接头,其设置成为一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于所述主体1内部,另一端于所述主体1外部并与所述供水管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总回水接头51,为铜嵌件接头,其设置成为一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于所述主体1内部,另一端于所述主体1外部并与所述回水管进行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分进水接头42和分回水接头52,均为螺纹式快速接头。
优选地,所述回水腔12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总回水接头51位于所述U型的非开口侧,所述分回水接头52沿所述U型的开口侧向非开口侧依次排列。
优选地,所述进水腔11的横截面为L型,所述总进水接头41的位置与所述总回水接头5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分进水接头42的位置与所述分回水接头52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总进水接头41的直径大于所述分进水接头42的直径,所述总回水接头51的直径大于所述分回水接头52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堵盖,包括:第一堵盖31和第二堵盖32,所述第一堵盖31和第二堵盖32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于所述主体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堵盖31上设有丝堵3101,用于所述主体的清污和泄水。
优选地,所述主体1外侧设有两个翼板6,该翼板6上设有安装孔61,用于固定所述二次分集水器。
优选地,所述排气阀2为浮球式排气阀、浮球杠杆式排气阀、CARX型复合式排气阀或气缸式排气阀中的一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分集水器,用于与供水管、回水管及地暖管相连接,所述二次分集水器包括:主体1、排气阀2和两个堵盖,其中,
所述主体1,为内部设有隔离墙的空腔立方体结构,所述隔离墙将所述空腔分隔成为进水腔11和回水腔12;
所述进水腔11,设置有总进水接头41和分进水接头42,所述总进水接头41与所述供水管连接,用于将供水分散到所述分进水接头42,所述分进水接头42与所述地暖管的一端相连接,用于将所述供水分散到所述地暖管中;所述总进水接头41,为铜嵌件接头,其设置成为一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于所述主体1内部,另一端于所述主体1外部并与所述供水管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为螺纹连接;所述进水腔11的横截面为L型,所述总进水接头41的位置与所述总回水接头5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分进水接头42的位置与所述分回水接头52的位置相对应,这里所说的相对应具体是指交叉设置,从图4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位置关系。当然这里的进水腔11也可以是其它形状,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回水腔12,设置有总回水接头51和分回水接头52,所述分回水接头52与所述地暖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用于将回水回集到所述回水腔12,所述总回水接头51与所述回水管连接,用于将所述回水腔12中的回水回集到所述回水管中;所述总回水接头51,为铜嵌件接头,其设置成为一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于所述主体1内部,另一端于所述主体1外部并与所述回水管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为螺纹连接;所述回水腔12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总回水接头51位于所述U型的非开口侧,所述分回水接头52沿所述U型的开口侧向非开口侧依次排列。当然这里的回水腔12也可以是其它形状,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分进水接头42和分回水接头52,均为螺纹式快速接头,对于快速接头的形式和材料这里不做具体限定,能够实现快速插接的目的即可。所述总进水接头41的直径大于所述分进水接头42的直径,所述总回水接头51的直径大于所述分回水接头52的直径。另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总进水接头41的直径与总回水接头51的直径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具体依实际情况而定;分进水接头42的直径与分回水接头52的直径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具体依实际情况而定。
所述排气阀2,位于所述主体1的顶端,并与所述回水腔11相连接,用于排放管道内的空气:当供水管在无水状态下,里面充满气体,一旦供水管中的水将管道填满,此时通过排气阀就把多余气体排出;当水在升温过程中,会慢慢产生水蒸气,此时都会在循环过程中通过排气阀2排出来。所述排气阀2为浮球式排气阀、浮球杠杆式排气阀、CARX型复合式排气阀或气缸式排气阀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的排气阀2为浮球式排气阀,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形式的排气阀,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具体依实际情况而定。
所述堵盖,通过可拆卸部件连接于所述主体1的两端;所述堵盖,包括:第一堵盖31和第二堵盖32,所述第一堵盖31和第二堵盖32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于所述主体1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螺母为六角锁紧螺母310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堵盖31上设有丝堵3101,用于所述主体1的清污和泄水;丝堵具有以下优点:耐化学性,不易被污水废水所腐蚀,不因土壤腐烂物质而腐蚀;耐寒性,管材在零下60℃超低温环境中不存在冻裂及膨胀漏水现象;健康环保:一般采用塑料或金属铁制成,不腐蚀、不结垢、不滋生细菌、牢固、不渗漏。
此外,从图1至图3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的二次分集水器在所述主体1外侧设有两个翼板6,该翼板6上设有安装孔61,用于固定所述二次分集水器。在使用时可以使用螺栓等将二次分集水器穿过安装孔61将二次分集水器固定在预定位置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分集水器,用于与供水管、回水管及地暖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排气阀2和两个堵盖,其中,
所述主体1,为内部设有隔离墙的空腔立方体结构,所述隔离墙将所述空腔分隔成为进水腔11和回水腔12;
所述进水腔11,设置有总进水接头41和分进水接头42,所述总进水接头41与所述供水管连接,用于将供水分散到所述分进水接头42,所述分进水接头42与所述地暖管的一端相连接,用于将所述供水分散到所述地暖管中;所述总进水接头41,为铜嵌件接头,其设置成为一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于所述主体1内部,另一端于所述主体1外部并与所述供水管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为螺纹连接;所述进水腔11的横截面为L型,所述总进水接头41的位置与所述总回水接头5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分进水接头42的位置与所述分回水接头52的位置相对应,这里所说的相对应具体是指交叉设置,从图4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位置关系。当然这里的进水腔11也可以是其它形状,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结合图2和图4,在进水腔11上设有1个总进水接头41和多个分进水接头42,在使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总进水接头41和分进水接头42的数量,例如,1个总进水接头和2个分进水接头、1个总进水接头和3个分进水接头、1个总进水接头和4个分进水接头、1个总进水接头和5个分进水接头等,在此不再累述。所述总进水接头41为铜嵌件接头,所述铜嵌件接头与所属主体1注塑一体成型,其设置成一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工艺位于所述进水腔11内,另一端位于所述主体1外部并与进水管相连接;所述分进水接头42为螺纹式快速接头并与地暖管道相连接,用于将来自总进水接头41的水分散到地暖管道中。进一步地,所述总进水接头41的直径大于所述分进水接头42的直径。对于快速接头的形式和材料这里不做具体限定,能够实现快速插接的目的即可。
所述回水腔12,设置有总回水接头51和分回水接头52,所述分回水接头52与所述地暖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用于将回水回集到所述回水腔12,所述总回水接头51与所述回水管连接,用于将所述回水腔12中的回水回集到所述回水管中;所述总回水接头51,为铜嵌件接头,其设置成为一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于所述主体1内部,另一端于所述主体1外部并与所述回水管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为螺纹连接;所述回水腔12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总回水接头51位于所述U型的非开口侧,所述分回水接头52沿所述U型的开口侧向非开口侧依次排列。当然这里的回水腔12也可以是其它形状,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结合图2和图4,在回水腔12上设有1个总回水接头51和多个分回水接头52,在使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总回水接头51和分回水接头52的数量,例如,1个总回水接头和2个分回水接头、1个总回水接头和3个分回水接头、1个总回水接头和4个分回水接头、1个总回水接头和5个分回水接头等,在此不再累述。进一步地,所述总回水接头51为铜嵌件接头,所述铜嵌件接头与所属主体1注塑一体成型,其设置成一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工艺位于所述回水腔12内,另一端位于所述主体1外部并与回水管相连接;所述分回水接头52为螺纹式快速接头并与地暖管道相连接,用于将来自地暖管道的水汇总回水腔12中。所述总回水接头51的直径大于所述分回水接头52的直径。对于快速接头的形式和材料这里不做具体限定,能够实现快速插接的目的即可。
所述排气阀2,位于所述主体1的顶端,并与所述回水腔11相连接,用于排放管道内的空气:当供水管在无水状态下,里面充满气体,一旦供水管中的水将管道填满,此时通过排气阀就把多余气体排出;当水在升温过程中,会慢慢产生水蒸气,此时都会在循环过程中通过排气阀2排出来。所述排气阀2为浮球式排气阀、浮球杠杆式排气阀、CARX型复合式排气阀或气缸式排气阀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的排气阀2为浮球式排气阀,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形式的排气阀,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具体依实际情况而定。
所述堵盖,通过可拆卸部件连接于所述主体1的两端;所述堵盖,包括:第一堵盖31和第二堵盖32,所述第一堵盖31和第二堵盖32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于所述主体1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螺母为六角锁紧螺母310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堵盖31上设有丝堵3101,用于所述主体1的清污和泄水;丝堵具有以下优点:耐化学性,不易被污水废水所腐蚀,不因土壤腐烂物质而腐蚀;耐寒性,管材在零下60℃超低温环境中不存在冻裂及膨胀漏水现象;健康环保:一般采用塑料或金属铁制成,不腐蚀、不结垢、不滋生细菌、牢固、不渗漏。
此外,从图1至图3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的二次分集水器在所述主体1外侧设有两个翼板6,该翼板6上设有安装孔61,用于固定所述二次分集水器。在使用时可以使用螺栓等将二次分集水器穿过安装孔61将二次分集水器固定在预定位置上。
在使用时,来自管网系统的供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与所述主体1上设置的总进水接头41和总回水接头51相连接;用于地暖供暖的地暖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分进水接头42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分回水接头52连接。供水通过总进水接头41进入到进水腔11中,然后,进水腔11中的供水通过多个分进水接头42分散到地暖管道中,热水在地暖管中流动时,将热量传递到地板,再通过地板向室内辐射传热;在室内散热后温度降低的回水通过分回水接头52将温度降低后的回水回集到所述回水腔12中,然后,回水腔12中的回水通过所述总回水接头51回集到回水管中,完成一个循环。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当管道中没有水时,所述供水管、回水管、地暖管及所述二次分集水器中均充满空气,在连通的管路中形成均匀气压。当供水管中逐渐充满热水时,热水向进水腔11中填充,当水量小于一定体积时,所述进水腔11和地暖管中的气压大于进水腔11中的水压,此时,热水只在进水腔11中继续积蓄,而不能通过所述分进水接头42进入地暖管中;当进水腔11中的水量大于或等于一定体积时,所述进水腔11和地暖管中的气压小于或等于所述进水腔11中的水压,此时,热水通过所述分进水接头42均匀地进入多个地暖管中。此处设计,使得供水时,热水通过进水腔11均匀的分配的各路地暖管中,避免了传统设备分压不均,造成水量分配不平衡,影响供暖效果的弊端。
同时,当供水管、回水管、地暖管及所述二次分集水器中均充满热水时,管道各处的压力均匀并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当供水管的水压发生波动时,通过所述二次分集水器的进水腔11的缓冲作用,其下游管道(如地暖管、回水管等)不会受到上游管道(如供水管)的压力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本申请达到的均压效果,保证热水在地暖管中的流动传热效果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次分集水器,达到了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二次分集水器能平衡各路管道中的压力,达到均压效果,保证热水在地暖管中的流动传热效果稳定。
(2)本实用新型中的二次分集水器用于二次分水和集水,实现了将分水器和集水器合并在一个设备中,制作简单,设备体积小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中创新的将螺纹快速接头运用到分集水器领域中,方便了拆卸,与现有技术中的适配器连接的接头相比,安装使用更方便,现有技术中的分集水器拆卸后遭到破坏不能再次使用,而本发明中的快速接头热水管道连接非常方便。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二次分集水器,用于与供水管、回水管及地暖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排气阀和两个堵盖,其中,
所述主体,为内部设有隔离墙的空腔立方体结构,所述隔离墙将所述空腔分隔成为进水腔和回水腔;
所述进水腔,设置有总进水接头和分进水接头,所述总进水接头与所述供水管连接,用于将供水分散到所述分进水接头,所述分进水接头与所述地暖管的一端相连接,用于将所述供水分散到所述地暖管中;
所述回水腔,设置有总回水接头和分回水接头,所述分回水接头与所述地暖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用于将回水回集到所述回水腔,所述总回水接头与所述回水管连接,用于将所述回水腔中的回水回集到所述回水管中;
所述排气阀,位于所述主体的顶端,并与所述回水腔相连接;
所述堵盖,通过可拆卸部件连接于所述主体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总进水接头,为铜嵌件接头,其设置成为一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于所述主体内部,另一端于所述主体外部并与所述供水管进行可拆卸连接;
所述总回水接头,为铜嵌件接头,其设置成为一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于所述主体内部,另一端于所述主体外部并与所述回水管进行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进水接头和分回水接头,均为螺纹式快速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腔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总回水接头位于所述U型的非开口侧,所述分回水接头沿所述U型的开口侧向非开口侧依次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的横 截面为L型,所述总进水接头的位置与所述总回水接头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分进水接头的位置与所述分回水接头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进水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分进水接头的直径,所述总回水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分回水接头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包括: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所述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于所述主体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堵盖上设有丝堵,用于所述主体的清污和泄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侧设有两个翼板,该翼板上设有安装孔,用于固定所述二次分集水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为浮球式排气阀、CARX型复合式排气阀或气缸式排气阀中的一种。
CN201520245078.XU 2015-04-22 2015-04-22 二次分集水器 Active CN204629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5078.XU CN204629651U (zh) 2015-04-22 2015-04-22 二次分集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5078.XU CN204629651U (zh) 2015-04-22 2015-04-22 二次分集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29651U true CN204629651U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48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45078.XU Active CN204629651U (zh) 2015-04-22 2015-04-22 二次分集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296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6480A (zh) * 2015-04-22 2015-07-15 倍适莱茵(北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分集水器
CN109268991A (zh) * 2018-11-20 2019-01-25 北京博天子睿科技有限公司 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及其单元分流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6480A (zh) * 2015-04-22 2015-07-15 倍适莱茵(北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分集水器
CN109268991A (zh) * 2018-11-20 2019-01-25 北京博天子睿科技有限公司 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及其单元分流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29651U (zh) 二次分集水器
ITBO20080456A1 (it) Gruppo idraulico valvolare per caldaie murali
CN202350161U (zh) 一种家居地暖系统
CN101265715B (zh) 分集水器
CN104776480A (zh) 二次分集水器
CN201866451U (zh) 一种水管快速连接件
CN205678766U (zh) 楼宇热平衡机组
CN203336699U (zh) 一种循环加热节水系统
CN208846519U (zh) 一种独立微型水泵分水器以及管中管地热循环系统
CN209892929U (zh) 一种活塞式分水器
CN208795059U (zh) 一种散热器芯体
CN207196622U (zh) 用于辐射调温的水力控制装置
CN103398409B (zh) 利用回水供热系统
CN201215001Y (zh) 石油钻井井口管汇阀门加热保温装置
CN207763529U (zh) 一种模块化室内散热器
CN105910162A (zh) 一种厚膜电加热供热系统
CN205606853U (zh) 一种中央空调末端系统水力平衡分配器
CN202303590U (zh) 地面采暖用塑料分集水器
CN209893991U (zh) 一种改良型散热器
CN206160251U (zh) 分集水器
CN202303657U (zh) 采暖散热器
CN100432517C (zh) 分水器
CN203605318U (zh) 组合式燃气壁挂炉用进水阀
CN203534254U (zh) 双层水道式散热器
CN203549974U (zh) 一种地暖分集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19

Address after: 300280 Unit 69, Unit 112, Floor 1, Building C, Office Building of Nangang Industrial Zone, Tianji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Ming De Bei Shi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1, 1 1, Yan Qi street, Huairou,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Times Rhine (Beij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