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11963U -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611963U CN204611963U CN201520193021.XU CN201520193021U CN204611963U CN 204611963 U CN204611963 U CN 204611963U CN 201520193021 U CN201520193021 U CN 201520193021U CN 204611963 U CN204611963 U CN 2046119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ute
- plate
- air duct
- air
- duct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其中,风道组件包括:涡壳和涡舌,涡壳包括:上板、沿上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涡壳导风板、以及沿涡壳导风板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的下板;涡舌相对涡壳设置在风道的内壁上,且涡舌的壁面与涡壳导风板之间形成导风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涡壳和涡舌相对地设置在风道内形成导风通道,即导风通道由涡壳和涡舌两个部分构成,涡壳和涡舌可单独生产,从而提高了涡壳和涡舌制造精度,另外,组装人员可根据风道的尺寸改变涡壳和涡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涡壳和涡舌与风道内壁之间的装配精度及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该风道组件的立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导风通道为一体成型的整体,在导风通道安装到立式空调器的风道过程中会存在如下问题:
1、导风通道与风道的尺寸存在误差,导风通道与风道之间存在间隙;
2、导风通道的结构比较大,采用一体成型制成,导致导风通道风的局部制造精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且能够有效地降低立式空调器的装配难度的风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风道组件的立式空调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设置在立式空调器的风道内,包括:涡壳,所述涡壳包括:上板、所述上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涡壳导风板、以及所述涡壳导风板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的下板;涡舌,所述涡舌相对所述涡壳设置在所述风道的内壁上,且所述涡舌的壁面与所述涡壳导风板之间形成导风通道;其中,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上均设置有轴孔,所述立式空调器的贯流风机的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轴孔内。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涡壳和涡舌相对地设置在风道内形成导风通道,即导风通道由涡壳和涡舌两个部分构成,这样,涡壳和涡舌可单独生产,一方面降低了风道组件的制造难度,从而提高风道组件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风道组件的制造精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另外,在将风道组件安装在风道过程中,组装人员可根据风道的尺寸改变涡壳和涡舌之间的距离,一方面避免风道组件与风道之间因尺寸误差导致装配效率低,从而提高了立式空调器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涡壳和涡舌与风道内壁之间的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风道组件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由于尺寸误差风道和风道组件的装配效率较低,且铸造成型风道组件制造精度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导风通道由涡壳和涡舌两个部分构成,涡壳和涡舌可单独生产,从而提高了涡壳和涡舌制造精度,另外,组装人员可根据风道的尺寸改变涡壳和涡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涡壳和涡舌与风道内壁之间的装配精度及装配效率低。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涡舌包括:上连接板;涡舌导风板,所述涡舌导风板由所述上连接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且所述涡舌导风板与所述涡壳导风板之间形成所述导风通道;和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由所述涡舌导风板的底边水平延伸而成;且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位于所述涡舌导风板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为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腰形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位于所述风道内;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的下方,且所述风道组件的竖直投影位于所述接水盘的集水面内;和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设置在风道内,并与位于所述风道组件的导风通道的入口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空调器通过设置有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立式空调器的风道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即该立式空调器具有装配效率高、换热效果好、外观美观等优点。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立式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且所述固定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一侧板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的底板,且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同一侧;其中,所述顶板与所述风道组件的上板连接和所述风道组件的上连接板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风道组件的下板和所述风道组件的下连接板连接,且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固定架连接,且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导风通道的入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板的边缘成型有与所述底板相连接的连接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架还包括由所述顶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并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且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形成有供风通过的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水盘的侧壁上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形状与所述第一侧板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水盘的集水面与所述底板的底面以及所述下板的底面之间具有3mm-15mm的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支撑柱,两所述支撑柱均与所述壳体相连接,且一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风道组件的涡壳连接,另一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风道组件的涡舌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道组件的涡壳的上板的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贯流风机的电机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水盘的集水面边缘成型有与所述贯流风机的轴承的形状或电机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一凹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架的顶板的内边缘成型有与所述贯流风机的轴承的形状或电机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二凹陷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风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涡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所示涡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所示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风道组件,10涡壳,11上板,111凹槽,12涡壳导风板,13下板,20涡舌,21上连接板,22涡舌导风板,23下连接板,30接水盘,40固定架,41顶板,421第一侧板,422第二侧板,43底板,50换热器,60电机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组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100,设置在立式空调器的风道内,包括:涡壳10、涡舌20和接水盘30。
具体地,涡壳10包括:上板11、沿上板1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涡壳导风板12、以及沿涡壳导风板12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的下板;涡舌20相对涡壳10设置在风道的内壁上,且涡舌20的壁面与涡壳导风板12之间形成导风通道;其中,上板11和下板13上均设置有轴孔,立式空调器的贯流风机的轴可转动地安装在轴孔内。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100,涡壳10和涡舌20相对地设置在风道内形成导风通道,即导风通道由涡壳10和涡舌20两个部分构成,这样,涡壳10和涡舌20可单独生产,一方面降低了风道组件100的制造难度,从而提高风道组件100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风道组件100的制造精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另外,在将风道组件100安装在风道过程中,组装人员可根据风道的尺寸改变涡壳10和涡舌20之间的距离,一方面避免风道组件100与风道之间因尺寸误差导致装配效率低,从而提高了立式空调器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涡壳10和涡舌20与风道内壁之间的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涡舌20包括:上连接板21、涡舌导风板22和下连接板23。
具体地,涡舌导风板22为沿上连接板2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且涡舌导风板22与涡壳导风板12之间形成导风通道;下连接板23为沿涡舌导风板22的底边水平延伸而成;且上连接板21与下连接板23位于涡舌导风板22的同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上连接板21、涡舌导风板22和下连接板23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保证了上连接板21、涡舌导风板22和下连接板23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降低了上连接板21、涡舌导风板22和下连接板23之间发生断裂的概率,进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提高了涡舌20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为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腰形孔,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上述任一项的风道组件100,风道组件100位于风道内;和贯流风机,贯流风机设置在风道内,并与位于风道组件100的导风通道的入口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空调器通过设置有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立式空调器的风道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即该立式空调器具有装配效率高、换热效果好、外观美观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立式空调器还包括:固定架40,固定架40设置在风道内。
具体地,固定架40包括:顶板41、沿顶板4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侧板421、以及沿第一侧板421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的底板43,且底板43和顶板41位于第一侧板421的同一侧;其中,顶板41与上板11连接和上连接板21连接,底板43与下板和上连接板21连接,且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50与固定架40连接,且换热器50位于固定架40与导风通道的入口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涡壳10、涡舌20和换热器50安装在固定架40上,使得涡壳10、涡舌20和换热器50和固定架40连接成的整体作为一个组件在装配线上操作,既降低了装配工艺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又避免了将涡壳10、涡舌20和换热器50先与壳体相连接,导致壳体被划伤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产品的品质;另外,顶板41、底板43和第一侧板421为一体式结构,既有效地保证了固定架40自身的强度,又使得固定架40的制作工艺简单方便,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固定架40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下板的边缘成型有与底板43相连接的连接板。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板的设置,保证了下板与底板43的接触面积,即保证了下板与底板43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进而增加了产品的使用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固定架40还包括沿顶板4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并与第一侧板42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422,且在第一侧板421与第二侧板422之间形成有供风通过的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侧板421和第二侧板422形成供风通过的空间,换热器50置于该空间内,换热器50的固定板可以为一个,并可根据立式空调器内部结构,使固定板与第一侧板421的内侧面或者第二侧板422的内侧面相连接,当然,换热器50的固定板也可以为两个,两个固定板分别与第一侧板421的内侧面或者第二侧板422的内侧面相连接,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换热器50与固定架4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换热器50安装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侧板421和第二侧板422均为圆弧板。
在该实施例中,圆弧板可最大限度地将风导向换热器50,从而有效提升换热器50的换热效率,故设计第一侧板421和第一侧板421为圆弧板,这样,既使得第一侧板421与第二侧板422之间的连接更加简单,又使得固定架40具有导流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接水盘30的侧壁上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支撑板,支撑板与底板43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的设置,保证了接水盘30与底板43的接触面积,即保证了接水盘30与底板43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进而增加了产品的使用竞争力,且支撑板与接水盘30一体制成,既有效地保证了支撑板与接水盘3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接水盘30与固定架4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又保证了接水盘30的密封性,从而保证了固定架40和换热器50表面形成的冷凝水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全部流入接水盘30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板的边缘形状与第一侧板421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的边缘形状与第一侧板421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使得支撑板与第一侧板421之间的装配更加简单方便,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接水盘30的装配工艺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接水盘30的集水面与底板43的底面以及下板的底面之间具有3mm-15mm的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换热器50和固定架40的表面形成的冷凝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接水盘30时,会产生滴水声,接水盘30的集水面与底板43的底面以及下板的底面之间的间距过大,则会导致滴水声增大产生噪音,而接水盘30的集水面与底板43的底面以及下板的底面之间的间距过小,则会导致冷凝水飞溅损坏立式空调器内其他部件,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设计水盘的集水面与第一侧板421的底面以及下板的底面之间具有3mm-15mm的间隙,既能够避免滴水声过大产生的噪音,又能避免冷凝水飞溅的问题,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架40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支撑柱,两支撑柱均与壳体相连接,且一支撑柱与风道组件100的涡壳10连接,另一支撑柱均与风道组件100的涡舌20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架40通过两支撑柱与壳体和涡壳10相连接,有效地降低了固定架40的装配工艺难度,从而使固定架40的装配简单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风道组件100的涡壳10的上板11的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111,贯流风机的电机安装在凹槽111内。
在该实施例中,凹槽111与电机罩60配合将电机安装在上板11上,有效地利用的上板11上部的空间,避免了对导风通道结构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水盘30的集水面边缘成型有与贯流风机的轴承的形状或电机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一凹陷部。
在该实施例中,因换热器50需要装配在靠近贯流风机的进风口处,而接水盘30位于固定架40的底部,为了不影响贯流风机与换热器50之间的装配位置,即降低冷量或热量的损失,设计接水盘30的集水面内边缘成型有与贯流风机的轴承的形状或电机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一凹陷部,从而使得换热器50能够更靠近贯流风机的进风口,大大减少了冷量或热量的损失,进而能够有效提升立式空调器的换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架40顶板41的内边缘成型有与贯流风机的轴承的形状或电机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二凹陷部。
在该实施例中,因换热器50需要装配在靠近贯流风机的进风口处,为了不影响贯流风机与换热器50之间的装配位置,即降低冷量或热量的损失,设计顶板41的内边缘成型有与贯流风机的轴承的形状或电机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二凹陷部,从而使得换热器50能够更靠近贯流风机的进风口,大大减少了冷量或热量的损失,进而能够有效提升立式空调器的换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100,涡壳10和涡舌20相对地设置在风道内形成导风通道,即导风通道由涡壳10和涡舌20两个部分构成,这样,涡壳10和涡舌20可单独生产,一方面降低了风道组件100的制造难度,从而提高风道组件100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风道组件100的制造精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另外,在将风道组件100安装在风道过程中,组装人员可根据风道的尺寸改变涡壳10和涡舌20之间的距离,一方面避免风道组件100与风道之间因尺寸误差导致装配效率低,从而提高了立式空调器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涡壳10和涡舌20与风道内壁之间的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风道组件100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由于尺寸误差风道和风道组件100的装配效率较低,且铸造成型风道组件100制造精度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100,导风通道由涡壳10和涡舌20两个部分构成,涡壳10和涡舌20可单独生产,从而提高了涡壳10和涡舌20制造精度,另外,组装人员可根据风道的尺寸改变涡壳10和涡舌20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涡壳10和涡舌20与风道内壁之间的装配精度及装配效率低。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风道组件,设置在立式空调器的风道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涡壳,所述涡壳包括:上板、所述上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涡壳导风板、以及所述涡壳导风板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的下板;和
涡舌,所述涡舌相对所述涡壳设置在所述风道的内壁上,且所述涡舌的壁面与所述涡壳导风板之间形成导风通道;
其中,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上均设置有轴孔,所述立式空调器的贯流风机与所述轴孔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舌包括:
上连接板;
涡舌导风板,所述涡舌导风板由所述上连接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且所述涡舌导风板与所述涡壳导风板之间形成所述导风通道;和
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由所述涡舌导风板的底边水平延伸而成;且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位于所述涡舌导风板的同一侧。
3.一种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为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腰形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位于所述风道内;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的下方,且所述风道组件的竖直投影位于所述接水盘的集水面内;和
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设置在风道组件内,并与位于所述风道组件的导风通道的入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且所述固定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一侧板的底边水平延伸形成的底板,且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同一侧;
其中,所述顶板与所述风道组件的上板连接和所述风道组件的上连接板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风道组件的下板和所述风道组件的下连接板连接,且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固定架连接,且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导风通道的入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板的边缘成型有与所述底板相连接的连接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架还包括由所述顶板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并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且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形成有供风通过的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水盘的侧壁上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形状与所述第一侧板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水盘的集水面与所述底板的底面以及所述下板的底面之间具有3mm-15mm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支撑柱,两所述支撑柱均与所述壳体相连接,且一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风道组件的涡壳连接,另一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风道组件的涡舌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组件的涡壳的上板的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贯流风机的电机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水盘的集水面边缘成型有与所述贯流风机的轴承的形状或电机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一凹陷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架的顶板的内边缘成型有与所述贯流风机的轴承的形状或电机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二凹陷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93021.XU CN204611963U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93021.XU CN204611963U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611963U true CN204611963U (zh) | 2015-09-02 |
Family
ID=53964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93021.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611963U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61196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76579A (zh) * | 2015-03-31 | 2015-07-1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
CN105222228A (zh) * | 2015-09-23 | 2016-01-0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立式室内机 |
-
2015
- 2015-03-31 CN CN201520193021.XU patent/CN20461196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76579A (zh) * | 2015-03-31 | 2015-07-1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
CN104776579B (zh) * | 2015-03-31 | 2017-10-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
CN105222228A (zh) * | 2015-09-23 | 2016-01-0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立式室内机 |
CN105222228B (zh) * | 2015-09-23 | 2018-01-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立式室内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612097U (zh) | 涡壳体、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 |
JP6369684B2 (ja) |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 |
CA3057237C (en) | Window air conditioner | |
KR20130011971A (ko) | 열 교환 장치 | |
CN210951561U (zh) |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4329168U (zh) | 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固定架和立式空调器 | |
CN204611963U (zh) |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 |
CN111197818A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中央空调 | |
CN20462999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的底盘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1059627A (zh) | 挂墙式空调柜机 | |
CN203518022U (zh) | 风管机 | |
CN212227362U (zh) | 风道装置及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4776579B (zh) |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 |
WO2020015358A1 (zh) | 天花机 | |
CN209801630U (zh) | 风管机 | |
CN209263287U (zh) | 一种蜗壳固定结构及空调器 | |
CN106523434A (zh) | 一种离心风扇蜗壳及室内机 | |
CN204329283U (zh) | 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组件和立式空调器 | |
CN204329167U (zh) | 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固定架和立式空调器 | |
CN210832514U (zh) | 底座组件、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 |
CN204329169U (zh) | 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组件和立式空调器 | |
CN20386915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4329170U (zh) | 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组件和立式空调器 | |
JP2013221687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07279805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