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11579U - 发光装置及车辆用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及车辆用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611579U CN204611579U CN201390000814.4U CN201390000814U CN204611579U CN 204611579 U CN204611579 U CN 204611579U CN 201390000814 U CN201390000814 U CN 201390000814U CN 204611579 U CN204611579 U CN 2046115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mitting device
- light
- adhesive
- light emitting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7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8646 thermal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0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723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JNDMLEXHDPKVFC-UHFFFAOYSA-N aluminum;oxygen(2-);yttrium(3+)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Al+3].[Y+3] JNDMLEXHDPKVF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19655 synthetic inorganic crystalline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19901 yttrium aluminum garne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PMHQVHHXPFUNSP-UHFFFAOYSA-M copper(1+);methylsulfanylmethane;bromide Chemical compound Br[Cu].CSC PMHQVHHXPFUNSP-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06 Bronz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74 bronz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KUNSUQLRTQLHQQ-UHFFFAOYSA-N copper tin Chemical compound [Cu].[Sn] KUNSUQLRTQLHQ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for example Chemical compound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ISWSIDIOOBJBQZ-UHFFFAOYSA-N phenol group Chemical group C1(=CC=CC=C1)O ISWSIDIOOBJBQ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050 silico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3/13—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3/14—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3/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S43/195—Details of lamp holders, terminals or connec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5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aesthetic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corative trim, partition walls or covers
- F21S43/51—Attachment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10—Protec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7—Passive cooling, e.g. using fins, thermal conductive elements or openings
- F21S45/48—Passive cooling, e.g. using fins, thermal conductive elements or openings with means for conducting heat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of the lighting devices, e.g. with fins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lighting devic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7/0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 F21V17/1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astening means or way of fastening
- F21V17/101—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astening means or way of fastening permanently, e.g. welding, gluing or rive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15—Thermal insu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21V29/74—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及车辆用照明装置。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包括:本体部;发光部,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且具有发光元件;罩,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设有所述发光部的一侧;以及粘合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罩之间且所述本体部的设有所述发光部的一侧的一部分区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罩从本体部剥离的发光装置及车辆用照明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主要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及车辆用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有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发光部,具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发光元件;本体部,设置发光部;以及罩(cover),以覆盖发光部的方式固定于本体部。
此种发光装置中,在本体部的外缘附近设置有遍及整周的槽,通过填充在槽的内部的粘合剂,将罩粘合于本体部。
但是,在本体部的外缘附近,因发光部的点灯或熄灯引起的热应力变大。而且,若设置遍及本体部整周的粘合部,则无法设置释放热应力的部位。
因此,罩有可能容易从本体部剥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7134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罩从本体部剥离的发光装置及车辆用照明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包括:本体部;发光部,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且具有发光元件;罩,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设有所述发光部的一侧;以及粘合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罩之间且所述本体部的设有所述发光部的一侧的一部分区域。
此外,所述发光装置当将从所述发光装置的中心到所述粘合部的外缘为止的最大距离设为a、从所述发光装置的中心到所述罩的外缘为止的距离设为b时,满足下式:a≤0.7b。
此外,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粘合部。
此外,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凹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及所述罩中的至少任一个,且所述粘合部至少设置在所述凹部内。
此外,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凹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及所述罩中的一个上;以及凸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及所述罩中的另一个上,且被插入所述凹部内。
此外,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粘合部是从所述本体部的设有所述发光部的面隔开而设置。
此外,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本体部还包括鳍片。
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包括所述发光装置。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罩从本体部剥离的发光装置及车辆用照明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例示第1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的示意图。
图2(a)、图2(b)是用于例示第1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的示意图。
图3(a)、图3(b)是用于对粘合部60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对粘合部60的形成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图5(a)、图5(b)是用于对比较例的粘合部360的作用效果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图6(a)、图6(b)是用于对粘合部60的作用效果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图7(a)、图7(b)、图7(c)是用于例示粘合部的配设位置与剥离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8(a)、图8(b)、图8(c)是用于例示第2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1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对粘合部61的形成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图10(a)、图10(b)是用于例示第3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1a的示意图。
图11(a)、图11(b)是用于例示第4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1b的示意图。
图12(a)、图12(b)是用于例示第5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1c、101d的示意图。
图13(a)、图13(b)、图13(c)、图13(d)是用于例示粘合部60、61的平面形状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4(a)、图14(b)是用于例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车辆用照明装置200的示意图。
[符号的说明]
10:发光部
11:基板
12:发光元件
13:电阻
22:反射体
27:中央部
40:连接部
50:供电部
60、61、360:粘合部
72、74、76:供电端子
100、101、101a~101d:发光装置
160:粘合剂
200:车辆用照明装置
220:反射体
230、703、703a:凸部
240a、240b:开口
250:透镜
260:密封体
300:本体部
301:收纳部
304:凸缘部
306:鳍片
308:灯座
309:安装部
309a:面
310:凹部
310a:底面
700:罩
701a:筒部
701b:端面部
701c:照射孔
703a1:顶部
720:连接器
720a:本体部
720b:配线
a、b、c、d:距离
ΔL1、ΔL2、ΔL3、ΔL4、ΔL5、ΔL6:尺寸变化量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用新型是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本体部;发光部,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且具有发光元件;罩,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设有所述发光部的一侧;以及粘合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罩之间且所述本体部的设有所述发光部的一侧的一部分区域。
根据该发光装置,能够抑制罩从本体部剥离。
第2实用新型是根据第1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其中,当将从所述发光装置的中心到所述粘合部的外缘为止的最大距离设为a、从所述发光装置的中心到所述罩的外缘为止的距离设为b时,满足下式。
a≤0.7b
根据该发光装置,能够进一步抑制罩从本体部剥离。
第3实用新型是根据第1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粘合部设置有多个。
根据该发光装置,能够提高粘合强度。
第4实用新型是根据第1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其还包括:凹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及所述罩中的至少任一个,且所述粘合部至少设置在所述凹部内。
根据该发光装置,能够提高粘合强度。
第5实用新型是根据第1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其还包括:凹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及 所述罩中的一个上;以及凸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及所述罩中的另一个上,且被插入所述凹部内。
根据该发光装置,能够提高粘合强度。
第6实用新型是根据第5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粘合部是从所述本体部的设有所述发光部的面隔开而设置。
根据该发光装置,能够加大粘合部与热源(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热对粘合部的影响(热劣化),因此能够长时间维持粘合强度。
第7实用新型是根据第1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本体部还包括鳍片(fin)。
根据该发光装置,能够效率良好地放出热,因此能够抑制热对粘合部的影响(热劣化)。因此,能够长时间维持粘合强度。
第8实用新型是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其包括第1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
根据该车辆用照明装置,即使在反复进行点灯与熄灯的情况下,也能够长时间抑制罩从本体部剥离。
以下,参照附图来例示实施方式。另外,各附图中对于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图2(a)、图2(b)是用于例示第1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的示意图。
另外,图1是发光装置100的示意分解图,图2(a)是从正面侧观察发光装置100的示意立体图,图2(b)是从背面侧观察发光装置100的示意图。
如图1、图2(a)、图2(b)所示,在发光装置100上,设置有本体部300、发光部10、供电部50、连接部40、反射体(reflector)22、罩700、粘合部60。
在本体部300上,设置有收纳部301、凸缘(flange)部304、鳍片306、灯座(socket)308、安装部309。
收纳部301呈圆筒状,且从凸缘部304的其中一个面突出地设置。在收纳部301的内部,收纳有供电部50、发光部10、反射体22。
凸缘部304呈圆板状,在其中一个面上设置有收纳部301,且在另一个面上设置有鳍片306。
从凸缘部304的面突出地设置有多个鳍片306。多个鳍片306呈板状,且作为散热鳍片发挥功能。
灯座308被设置在凸缘部304的设有鳍片306的一侧。在灯座308中,插入后述的连接器(connector)720。
安装部309被设置在收纳部301的内部。在安装部309的面309a上,安装有发光部10。
本体部300具有:收纳供电部50、发光部10、反射体22等的功能;以及将由发光部10或供电部50所产生的热放出至发光装置100外部的功能。
此时,考虑到将热放出至外部,本体部300可由导热率高的材料形成。例如,本体部300可由铝、铝合金或导热树脂等形成。
而且,也可使鳍片306等将热放出至外部的部分由导热率高的材料形成,而使其他部分由树脂等形成。
在发光部10中,设置有基板11、发光元件12、电阻13、未图示的配线图案(pattern) 等。
基板11呈板状,且在表面设置有未图示的配线图案。基板11的材料或结构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基板11可由氧化铝或氮化铝等无机材料(陶瓷(ceramics))、酚醛纸或环氧玻璃(glass epoxy)等有机材料等形成。而且,基板11也可为由绝缘体来包覆金属板的表面而成的基板。另外,当由绝缘体来包覆金属板的表面时,绝缘体既可包含有机材料,也可包含无机材料。
此处,在发光元件12的发热量多的情况下,基于散热的观点,优选的是使用导热率高的材料来形成基板11。作为导热率高的材料,例如可例示氧化铝或氮化铝等陶瓷、高导热性树脂、由绝缘体来包覆金属板的表面而成的材料等。而且,基板11既可为单层,也可为多层。
发光元件12被设置在基板11上,且与未图示的配线图案电连接。此时,发光元件12可安装在配线图案上。
发光元件12的安装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发光元件12既可采用倒装芯片(flip chip)安装,也可使用引线接合(wire bonding)法来安装,还可采用焊料接合。
发光元件12例如可采用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等所谓的自发光元件等。
发光元件12的照射面朝向发光部10的正面侧,主要朝向发光部10的正面侧来照射光。
发光元件12的数量或配置等并不限定于例示的情况,可根据发光装置100的大小或用途等来适当变更。
电阻13被设置在基板11上,且与未图示的配线图案电连接。
电阻13对流经发光元件12的电流进行限制。即,电阻13是为了保护发光元件12而设置。电阻13例如既可为表面安装型的电阻,也可为使用印刷法等而形成在基板11上的印刷电阻,还可为具有导线(lead wire)的电阻。
未图示的配线图案被设置在基板11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配线图案也可设置在基板11的两个面上,但为了降低制造成本,优选的是设置在基板11的其中一个面上。
在配线图案上设置有输入端子。在输入端子上电连接有连接部40。因此,发光元件12与电阻13经由配线图案及连接部40而与供电部50电连接。
供电部50被收纳在收纳部301的内部。
在供电部50上,设置有供电端子72、74、76。供电端子72、74、76从供电部50的本体部300侧的面突出。供电端子72、74、76在灯座308的内部延伸,并露出至灯座308的内部。
在供电部50的表面,设置有与供电端子72、74、76电连接的配线图案。在配线图案上,也可安装有电容器(condenser)或电阻等电路零件。
另外,供电端子72、74、76并不限定于例示的情况。例如,供电端子的数量、配置、形态等可适当变更。
连接部40设置有多个,将设置于供电部50中的配线图案与设置于发光部10中的配线图案予以电连接。连接部40例如可采用包含金属的引线(wire)、条(ribbon)、带(strap)等的连接部。连接部40的材料只要为导电性材料,则并无特别限定。连接部40的材料例如可采用磷青铜等。或者,也可将通过焊接而形成的焊料部分设为连接部40。而且,示出了对 供电部50与发光部10进行分割的例子,但也可采用将两者一体地形成而省略连接部40的构成。
反射体22以围绕发光元件12的方式而设置。反射体22例如呈环状,多个发光元件12露出至中央部27。
反射体22例如可采用包含树脂或陶瓷等的反射体。反射体22的中央部27侧的壁面呈斜面。从发光元件12照射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体22的中央部27侧的壁面反射而朝向发光部10的正面侧照射。另外,反射体22的形态并不限定于例示的形态,可进行适当变更。
而且,对于反射体22的中央部27,可填充树脂。作为对反射体22的中央部27填充的树脂,例如可例示硅酮(silicone)树脂等。若对反射体22的中央部27填充树脂,则可抑制从外部对发光元件12等的机械接触,或者可抑制空气/水分等附着于发光元件12等。因此,能够提高对发光部10的可靠性。
而且,在对反射体22的中央部27填充的树脂中,可含有荧光体。荧光体例如可采用钇铝石榴石(Yttrium Aluminum Garnet,YAG)荧光体(钇-铝-石榴石系荧光体)。例如,在发光元件12为蓝色发光二极管且荧光体为YAG荧光体的情况下,YAG荧光体受到从发光元件12出射的蓝色光激发,从而从YAG荧光体放射出黄色的荧光。并且,通过蓝色光与黄色光相混合,从而从发光部10照射白色光。另外,荧光体的种类或发光元件12的种类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种类,可根据发光装置100的用途等来适当变更,以获得所需的发光色。
罩700被设置在本体部300的设有发光部10的一侧。
在罩700上,设置有筒部701a与端面部701b。
筒部701a呈圆筒状。
端面部701b被设置在筒部701a的与本体部300侧为相反侧的端部。端面部701b呈板状且在中央具有照射孔701c。照射孔701c沿厚度方向贯穿端面部701b。从发光部10照射的光经由照射孔701c而照射至外部。
罩700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由树脂或金属等形成。
对于发光装置100与未图示的电源的电连接,可使用连接器720。
在连接器720上,设置有本体部720a、配线720b、未图示的多个端子。
本体部720a是由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形成,且在内部具有未图示的多个端子。
在设置于本体部720a内部的未图示的多个端子上,分别电连接有多根配线720b。而且,通过将本体部720a插入至灯座308中,从而设置在本体部720a内部的未图示的多个端子与供电端子72、74、76分别电连接。
在多根配线720b上,电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
粘合部60被设置在本体部300与罩700之间。本实施方式中,粘合部60被设置在安装部309的面309a与罩700的端面部701b之间。粘合部60被设置在本体部300的设有发光部10的一侧的面309a的一部分区域。罩700经由粘合部60而固定(粘合)于本体部300。
图3(a)、图3(b)是用于对粘合部60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另外,图3(a)是从正面侧观察发光装置100的示意图,图3(b)是发光装置100的示意剖面图。
图4是用于对粘合部60的形成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如图3(a)、图3(b)所示,粘合部60被设置在安装部309的面309a与罩700的端面 部701b之间。
此种粘合部60能够以下述方式形成。
如图4所示,首先,在安装部309的面309a的规定位置涂布粘合剂160。粘合剂160例如既可使用分注器(dispenser)等液体定量喷出装置而呈液滴状地涂布,也可呈面状地涂布。
粘合剂160的涂布量并无特别限定,但若粘合剂160的涂布量过多,则后述的热应力的缓和效果有可能降低。而且,若粘合剂160的涂布量过少,则粘合强度有可能变得过低。
粘合剂160的涂布量例如可设为粘合部60上的粘合面积成为9mm2左右的量。但是,粘合剂的涂布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根据发光装置100的大小或用途(使用环境)等来适当变更。
粘合剂160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粘合剂160例如可采用环氧系粘合剂等。但是,粘合剂160的种类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根据本体部300与罩700的材料等来适当变更。
接下来,将罩700以覆盖的方式安装于本体部300的收纳部301。于是,所涂布的粘合剂160被压扁而成为膜状。
随后,使该粘合剂160固化,从而形成粘合部60。而且,罩700经由粘合部60而固定于本体部300。
粘合剂160的固化例如既可在室温下进行,也可加热至规定温度而进行。但是,粘合剂160的固化方法并不限定于此,可根据粘合剂160的种类等来适当变更。
接下来,对粘合部60的作用效果进行例示。
图5(a)、图5(b)是用于对比较例的粘合部360的作用效果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另外,图5(a)是用于例示发光元件12点灯时的情况的示意图,图5(b)是用于例示发光元件12熄灯时的情况的示意图。
如图5(a)、图5(b)所示,比较例的粘合部360的外观呈圆环状,且在发光装置(本体部)的外缘附近遍及整周而设置。
而且,在发光元件12点灯时,因来自发光元件12的热,本体部300及罩700受到加热。
在发光元件12熄灯时,因散热,受到加热的本体部300及罩700得以冷却。
此时,如图5(a)所示,对于因加热造成的尺寸变化量,发光装置外缘侧的尺寸变化量ΔL2大于发光装置中心侧的尺寸变化量ΔL1。
而且,如图5(b)所示,对于因冷却造成的尺寸变化量,发光装置外缘侧的尺寸变化量ΔL4也大于发光装置中心侧的尺寸变化量ΔL3。
并且,视本体部300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与罩700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之差而产生热应力。
此时,由于发光装置外缘侧的尺寸变化量ΔL2、ΔL4大于发光装置中心侧的尺寸变化量ΔL1、ΔL3,因此发光装置外缘侧的热应力大于中心侧的热应力。
因此,有可能对设置在发光装置外缘附近的粘合部360施加过度的负载。
而且,粘合部360的外观呈圆环状,且在发光装置的外缘附近遍及整周而设置,因此无法设置释放热应力的部位。
因此,必须仅由粘合部360来吸收因热膨胀造成的尺寸变化量。
根据以上所述,若设置比较例的粘合部360,则罩700有可能容易从本体部300剥离。
此时,若加大粘合部360的面积(粘合剂的涂布面积),则罩700难以从本体部300剥 离,但有可能产生如下所述的新问题,即,发光装置100大型化,或者因粘合剂160的量变多而造成成本上升。
图6(a)、图6(b)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粘合部60的作用效果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另外,图6(a)是用于例示发光元件12点灯时的情况的示意图,图6(b)是用于例示发光元件12熄灯时的情况的示意图。
如图6(a)、图6(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粘合部60被设置在发光装置100的中心侧。
因此,如图6(a)所示,能够缩小因加热造成的尺寸变化量ΔL5。
而且,如图6(b)所示,也能够缩小因冷却造成的尺寸变化量ΔL6。
其结果,能够减小对粘合部60施加的热应力,因此能够长时间维持粘合部60处的粘合强度。
而且,如图6(a)、图6(b)所示,粘合部60被设置在安装部309的面309a的一部分区域。
因此,能够在未设置有粘合部60的区域中释放热应力。
图7(a)、图7(b)、图7(c)是用于例示粘合部的配设位置与剥离的关系的示意图。
另外,图7(a)是粘合部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图7(b)是粘合部的数量为2个的情况,图7(c)是粘合部的数量为3个的情况。
而且,图中的“a”、“c”、“d”是从发光装置的中心到粘合部60的外缘为止的最大距离。另外,设“a”大于“c”及“d”。
图中的“b”是从发光装置的中心到罩700的外缘为止的距离。
表1是用于表示粘合部的配设位置与剥离的关系的表。
表1是实施温度循环(cycle)测试,并对本体部300与罩700的粘合状态进行目测观察的结果。
温度循环测试是将-40℃下的30分钟的放置与85℃下的30分钟的放置作为1个循环,在重复1000个循环后对粘合状态进行目测观察。
表1中的“○”表示无剥离,“×”表示有剥离。
而且,在设置有多个粘合部60的情况下,将设置在下述位置的粘合部60作为评价对象,所述位置是从发光装置中心算起为最长的“a”的距离的位置。
[表1]
由表1可知,若设为a≤0.7b,则可抑制罩700从本体部300剥离。
此处,若本体部300的材料与罩700的材料不同,则热膨胀系数之差变大,因此热应力 变大。
因此,由表1可知,在本体部300的材料与罩700的材料不同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设为a≤0.6b。
另外,经确认,只要处于这些范围内,则即使在热应力更小的“c”、“d”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剥离。
而且,对粘合部60的数量为1个~3个的情况进行说明,但粘合部60的数量为4个以上的情况也同样。但是,若使粘合部60的数量过多,则释放热应力的区域有可能会变得过少。因此,粘合部60的数量可视设置发光装置的温度环境或发光装置的大小等来适当设定。
另外,对于粘合部60的配设位置与剥离的关系,后述的粘合部61的情况也同样。
如以上所说明的,只要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粘合部60,便能够抑制罩700从本体部300剥离。
而且,由于能够缩小粘合部60的面积,因此能够实现发光装置100的小型化。而且,能够降低形成粘合部60时的粘合剂160的使用量,因此能够实现发光装置100的制造成本的降低。而且,能够简化发光装置100的制造工序(粘合工序),因此能够实现发光装置100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第2实施方式]
图8(a)、图8(b)、图8(c)是用于例示第2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1的示意图。
另外,图8(a)是从正面侧观察发光装置101的示意图,图8(b)是图8(a)中的A-A线剖面图,图8(c)是图8(b)中的B部分的示意放大图。
图9是用于对粘合部61的形成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如图8(a)、图8(b)、图8(c)所示,在发光装置101中,设置有本体部300、发光部10、供电部50、连接部40、反射体22、罩700、粘合部61。
凹部310是在安装部309的面309a上开口。凹部310的开口面积或深度尺寸并无特别限定,但若使开口面积或深度尺寸过大,则所形成的粘合部61的粘合面积会变得过大,因此热应力的缓和效果有可能降低。而且,若使开口面积或深度尺寸过小,则所形成的粘合部61的粘合面积会变得过小,因此粘合强度有可能会变得过低。因此,凹部310的开口面积或深度尺寸可进行适当设定,以使所形成的粘合部61的粘合强度处于适当的范围内。
例如,凹部310的开口尺寸可设为3mm×3mm左右,深度尺寸可设为3mm左右。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尺寸。
而且,例示了设置于本体部300上的凹部310,但凹部310也可设置在罩700上。即,只要设置在本体部300及罩700中的至少任一个上设置的凹部310即可。此时,粘合部61至少设置在凹部310中。
粘合部61被设置在本体部300与罩700之间。本实施方式中,粘合部61被设置在安装部309的面309a与罩700的端面部701b之间以及凹部310与罩700的端面部701b之间。罩700经由粘合部61而固定(粘合)于本体部300。
此种粘合部61能够以下述方式形成。
如图9所示,首先,向在安装部309的面309a上开口的凹部310的内部供给粘合剂160。粘合剂160例如可使用分注器等液体定量喷出装置来供给。此时,供给粘合剂160,直至所供给的粘合剂160隆起的顶点到达安装部309的面309a更上方位置。
若所供给的粘合剂160隆起的顶点的位置过高,则所形成的粘合部61的粘合面积会变得过大,因此热应力的缓和效果有可能降低。而且,若粘合剂160隆起的顶点的位置过低,则所形成的粘合部61的粘合面积会变得过小,因此粘合部61的强度有可能会变得过低。
粘合剂160的供给量例如可设为粘合部61上的粘合面积为9mm2左右的量。但是,粘合剂的供给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根据凹部310的大小或者发光装置101的大小或用途(使用环境)等来适当变更。
接下来,将罩700以覆盖的方式安装于本体部300的收纳部301。于是,位于安装部309的面309a更上方的粘合剂160被压扁,从而进入面309a与罩700的端面部701b之间。
随后,使该粘合剂160固化,从而形成粘合部61。而且,罩700经由粘合部61而固定于本体部300。
粘合剂160的固化例如既可在室温下进行,也可加热至规定温度而进行。但是,粘合剂160的固化方法并不限定于此,可根据粘合剂160的种类等来适当变更。
只要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粘合部61,便可享受与所述的粘合部60同样的作用效果。
进而,通过设置凹部310,从而能够使粘合部61的位置稳定。而且,通过设置凹部310,从而能够使粘合面积增加。
[第3实施方式]
图10(a)、图10(b)是用于例示第3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1a的示意图。
另外,图10(a)是从正面侧观察发光装置101a的示意图,图10(b)是图10(a)中的A-A线剖面图。
如图10(a)、图10(b)所示,在发光装置101a中,设置有本体部300、发光部10、供电部50、连接部40、反射体22、罩700、粘合部61。在图8(a)、图8(b)、图8(c)中例示的发光装置101中,在发光装置101的中心侧设置有粘合部61,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1a中,在发光装置101a的外缘侧设置有粘合部61。
如上所述,发光装置101a的外缘侧的热应力大于中心侧的热应力。因此,与在图8(a)、图8(b)、图8(c)中例示的粘合部61相比,热应力变大。但是,能够在未设置有粘合部61的区域中释放热应力,因此与在图5(a)、图5(b)中例示的粘合部360相比,能够减轻对粘合部61的负载。
因此,与在图5中例示的粘合部360相比,能够抑制罩700从本体部300剥离。
进而,若在发光装置101a的外缘侧设置粘合部61,则可加大粘合部61与热源(发光元件12)之间的距离。
因此,能够抑制热对粘合部61的影响(热劣化),因此能够长时间维持粘合强度。
[第4实施方式]
图11(a)、图11(b)是用于例示第4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1b的示意图。
另外,图11(a)是用于例示发光装置101b中的粘合部61的示意剖面图,图11(b)是用于对粘合部61的形成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如图11(a)所示,在发光装置101b中所设的罩700上,设置有凸部703。即,发光装置101b是在图8中例示的发光装置101中进而设置有凸部703者。
凸部703是设置在罩700的端面部701b上,且被插入至凹部310的内部。
另外,也可在本体部300上设置凸部703,而在罩700上设置凹部310。即,只要设置 有凹部310及凸部703即可,所述凹部310设置在本体部300及罩700中的一个上,所述凸部703设置在本体部300及罩700中的另一个上,且被插入至凹部310内。
此种粘合部61能够以下述方式形成。
如图11(b)所示,首先,向凹部310的内部供给粘合剂160。粘合剂160例如可使用分注器等液体定量喷出装置而供给。粘合剂160的供给量是考虑在凸部703被插入至凹部310内部时,从凹部310的开口部流出的量而设定。
若粘合剂160的供给量过多,则所形成的粘合部61的粘合面积会变得过大,因此热应力的缓和效果有可能降低。而且,若粘合剂160的供给量过少,则所形成的粘合部61的粘合面积会变得过小,因此粘合强度有可能会变得过低。
粘合剂160的供给量例如可设为粘合部61上的粘合面积成为9mm2左右的量。但是,粘合剂的供给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根据凹部310或凸部703的大小或者发光装置101b的大小或用途(使用环境)等来适当变更。
接下来,将罩700以覆盖的方式安装于本体部300的收纳部301。于是,如图11(a)所示,通过将凸部703插入至凹部310的内部,从而从凹部310的开口部流出规定量的粘合剂160。流出的粘合剂160进入面309a与罩700的端面部701b之间。
随后,使该粘合剂160固化,从而形成粘合部61。而且,罩700经由粘合部61而固定于本体部300。
粘合剂160的固化例如既可在室温下进行,也可加热至规定温度而进行。但是,粘合剂160的固化方法并不限定于此,可根据粘合剂160的种类等来适当变更。
只要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粘合部61,便可享受与所述的粘合部60同样的作用效果。
进而,通过设置凹部310,从而能够使粘合部61的位置稳定。而且,通过设置凹部310,从而能够使粘合面积增加。
而且,通过设置凸部703,从而能够使粘合面积进一步增加。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粘合强度。而且,能够减少粘合剂160的量。
[第5实施方式]
图12(a)、图12(b)是用于例示第5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1c、101d的示意图。
如图12(a)、图12(b)所示,在发光装置101c、101d中所设的罩700上,设置有凸部703a。
在图11(a)、图11(b)中例示的发光装置101b的情况下,在安装部309的面309a的附近设置有粘合部61。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2(a)、图12(b)所示,在从安装部309的面309a隔开的位置处设置有粘合部61。即,粘合部61是从本体部300的设有发光部10的面309a隔开地设置。
此时,如图12(a)所示,可在凸部703a的顶部703a1与凹部310的底面310a之间设置间隙。
而且,如图12(b)所示,也可使凸部703a的顶部703a1与凹部310的底面310a接触。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加大粘合部61与热源(发光元件12)之间的距离。
因此,能够抑制热对粘合部61的影响(热劣化),因此能够长时间维持粘合强度。
另外,以上图示的粘合部60、61的平面形状为圆形,但粘合部60、61的平面形状并不 限定于此。
图13(a)、图13(b)、图13(c)、图13(d)是用于例示粘合部60、61的平面形状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13(a)、图13(b)、图13(c)、图13(d)所示,粘合部60、61的平面形状可采用四边形、椭圆形、六边形、三角形等规则性的形状。而且,尽管省略了图示,但也可采用具有包含任意直线或曲线等的平面形状的粘合部。
[第6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可用于各种照明装置。
此时,在照明装置中,有时会反复进行点灯与熄灯。
例如,在车辆用照明装置中,有前组合灯(front combination light)、后组合灯(rear combination light)(停车灯(stop lamp)、尾灯(tail lamp)、转向信号灯(turn signal)、雾灯(fog lamp)等)等,但在这些灯中要反复进行点灯与熄灯。因此,在用于车辆用照明装置的发光装置中,所述热应力的产生变得显著。
而且,车辆用照明装置的使用环境为-40℃~85℃。因此,所产生的热应力有可能进一步变大。
以下,作为一例,对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车辆用照明装置进行说明。
图14(a)、图14(b)是用于例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车辆用照明装置200的示意图。
另外,图14(a)是车辆用照明装置200的示意剖面图。图14(b)是发光装置100(101、101a~101d)与反射体220的连接部分的示意放大图。
车辆用照明装置200具有反射体220、透镜(lens)250及发光装置100(101、101a~101d)。
反射体220的外形呈大致圆锥台状,且在内部具有空间。反射体220的内表面呈倾斜面,以对从发光装置100(101、101a~101d)照射的光进行反射。
透镜250是以对反射体220的剖面积大的开口240a进行封闭的方式而设置。
发光装置100(101、101a~101d)是以对反射体220的剖面积小的开口240b进行封闭的方式而设置。
从发光装置100(101、101a~101d)照射的光经由透镜250而直接照射至外部,或者被反射体220的内表面反射并经由透镜250而照射至外部。
车辆用照明装置200例如可用于汽车的前组合灯、后组合灯等。
形成在发光装置100(101、101a~101d)的本体部300中的凸缘部304更前方的部分成为被反射体220及透镜250所围绕的状态。在此情况下,能够使发光装置100(101、101a~101d)与反射体220密接,以免水侵入。例如,可视需要将包含橡胶(gum)或硅酮等材料的密封体(seal)260设置在发光装置100(101、101a~101d)与反射体220之间。
另外,也可在发光装置100(101、101a~101d)中设置凸部230,从而如图14(b)所示,使发光装置100(101、101a~101d)与车辆用照明装置200的连接更牢固。而且,也可在车辆用照明装置200中设置与凸部230对应的开口(未图示)。而且,也可在车辆用照明装置200中设置使用弹性体等的连接部件(未图示)。即,可适当设置用于使发光装置100(101、101a~101d)与车辆用照明装置200的连接变得牢固的部件。
以上,例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为例示,并不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以其他的各种形态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 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等。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实用新型及其均等的范围内。而且,前述的各实施方式可相互组合而实施。
Claims (8)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
发光部,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且具有发光元件;
罩,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设有所述发光部的一侧;以及
粘合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罩之间且所述本体部的设有所述发光部的一侧的一部分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从所述发光装置的中心到所述粘合部的外缘为止的最大距离设为a、从所述发光装置的中心到所述罩的外缘为止的距离设为b时,满足下式:
a≤0.7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粘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特征在于,还包括:
凹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及所述罩中的至少任一个,且
所述粘合部至少设置在所述凹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特征在于,还包括:
凹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及所述罩中的一个上;以及
凸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及所述罩中的另一个上,且被插入所述凹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部是从所述本体部的设有所述发光部的面隔开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部还包括鳍片。
8.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61434 | 2012-11-29 | ||
JP2012261434A JP2014107229A (ja) | 2012-11-29 | 2012-11-29 | 発光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照明装置 |
PCT/JP2013/072615 WO2014083897A1 (ja) | 2012-11-29 | 2013-08-23 | 発光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照明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611579U true CN204611579U (zh) | 2015-09-02 |
Family
ID=50827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90000814.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611579U (zh) | 2012-11-29 | 2013-08-23 | 发光装置及车辆用照明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18188B2 (zh) |
EP (1) | EP2927567A4 (zh) |
JP (1) | JP2014107229A (zh) |
CN (1) | CN204611579U (zh) |
WO (1) | WO2014083897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14970A (zh) * | 2015-06-15 | 2018-01-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车载用光源单元 |
CN107889316A (zh) * | 2017-12-12 | 2018-04-06 |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 汽车信号灯led电子控制模组 |
CN107889315A (zh) * | 2017-12-12 | 2018-04-06 |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 汽车信号灯led电子控制模组 |
CN107911908A (zh) * | 2017-12-12 | 2018-04-13 |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 汽车信号灯led电子控制模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009735A1 (fr) * | 2014-10-16 | 2016-04-20 | Valeo Vision | Module lumineux comprenant une diode |
JP6464697B2 (ja) * | 2014-11-27 | 2019-02-06 |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車両用照明装置、および灯具 |
USD805019S1 (en) * | 2015-05-15 | 2017-12-12 | Dometic Sweden Ab | Accessory base |
CN106560652B (zh) * | 2015-10-02 | 2020-09-04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车辆用灯具 |
USD821957S1 (en) * | 2015-12-04 | 2018-07-03 | Ningbo Jingcheng Car Industry Co, Ltd | Electric foldable device of rearview mirror for automobiles |
FR3053762B1 (fr) | 2016-07-07 | 2020-08-28 | Valeo Iluminacion Sa | Module lumineux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JP6724665B2 (ja) * | 2016-09-05 | 2020-07-15 |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車両用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
WO2018086994A1 (en) * | 2016-11-09 | 2018-05-17 | Lumileds Holding B.V. | Lighting arrangement with an exchangeable lighting cap |
JP7091855B2 (ja) | 2018-06-08 | 2022-06-28 |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車両用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
JP7505356B2 (ja) * | 2020-09-30 | 2024-06-25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灯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15203A (ja) * | 2001-10-03 | 2003-04-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低圧水銀蒸気放電ラン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0593919B1 (ko) * | 2004-07-01 | 2006-06-30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차량 전조등용 발광 다이오드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차량전조등 |
EP1995513B1 (de) | 2007-05-22 | 2015-10-21 | Goodrich Lighting Systems GmbH |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LED-Leuchte |
JP4983756B2 (ja) | 2008-09-17 | 2012-07-25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電子回路装置 |
JP3151914U (ja) * | 2009-04-28 | 2009-07-09 | 株式会社ジーコム | ポジションランプ |
CN102472443B (zh) * | 2009-06-30 | 2014-09-1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 |
CN102032479B (zh) * | 2009-09-25 | 2014-05-07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灯泡型灯以及照明器具 |
JP5327472B2 (ja) * | 2009-09-25 | 2013-10-30 |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 電球形ランプおよび照明器具 |
JP5779329B2 (ja) * | 2010-01-19 | 2015-09-16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灯具 |
DE102010029515A1 (de) | 2010-05-31 | 2011-12-01 |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Halbleiterlamp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Kolbens für eine Halbleiterlamp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Halbleiterlampe |
JP4875198B1 (ja) * | 2010-09-17 | 2012-02-15 | 株式会社東芝 | Led電球 |
JP5582305B2 (ja) * | 2010-11-18 | 2014-09-03 |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 ランプ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
DE102011003968A1 (de) | 2011-02-11 | 2012-08-16 | Osram Ag | Halbleiterleucht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einer Abdeckung an einer Halterung einer Halbleiterleuchtvorrichtung |
-
2012
- 2012-11-29 JP JP2012261434A patent/JP2014107229A/ja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08-23 US US14/438,032 patent/US9618188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8-23 CN CN201390000814.4U patent/CN20461157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3-08-23 EP EP13858672.2A patent/EP292756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08-23 WO PCT/JP2013/072615 patent/WO201408389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14970A (zh) * | 2015-06-15 | 2018-01-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车载用光源单元 |
CN107889316A (zh) * | 2017-12-12 | 2018-04-06 |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 汽车信号灯led电子控制模组 |
CN107889315A (zh) * | 2017-12-12 | 2018-04-06 |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 汽车信号灯led电子控制模组 |
CN107911908A (zh) * | 2017-12-12 | 2018-04-13 |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 汽车信号灯led电子控制模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27567A4 (en) | 2016-07-20 |
US20150285470A1 (en) | 2015-10-08 |
WO2014083897A1 (ja) | 2014-06-05 |
EP2927567A1 (en) | 2015-10-07 |
US9618188B2 (en) | 2017-04-11 |
JP2014107229A (ja) | 2014-06-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611579U (zh) | 发光装置及车辆用照明装置 | |
CN210128319U (zh) | 车辆用照明装置和车辆用灯具 | |
CN207962514U (zh) | 车辆用照明装置以及车辆用灯具 | |
JP6195119B2 (ja) | 移動体用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 |
CN206708912U (zh) | 车辆用照明装置以及车辆用灯具 | |
JP2018029037A (ja) | 車両用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 |
JP2017098089A (ja) | 車両用照明装置 | |
CN106560652B (zh) | 车辆用灯具 | |
CN206234746U (zh) | 车辆用照明装置 | |
CN209524440U (zh) | 车辆用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 | |
JP2019036406A (ja) | 車両用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 |
CN217714802U (zh) | 车辆用照明装置以及车辆用灯具 | |
JP2017168212A (ja) | 車両用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 |
JP6593587B2 (ja) | 車両用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 |
JP6536327B2 (ja) | 車両用灯具 | |
JP6631192B2 (ja) | 車両用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 |
JP2018085300A (ja) | 車両用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 |
JP2019036479A (ja) | 車両用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 |
JP2016106355A (ja) | 車両用照明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07922087U (zh) | 车辆用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 | |
JP2018037259A (ja) | 車両用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 |
JP2016126936A (ja) | 照明装置 | |
JP7440825B2 (ja) | 車両用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 |
CN220523929U (zh) | 车辆用照明装置以及车辆用灯具 | |
JP7341394B2 (ja) | 車両用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