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2051U - 高空横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用的挂篮结构 - Google Patents
高空横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用的挂篮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52051U CN204552051U CN201520189444.4U CN201520189444U CN204552051U CN 204552051 U CN204552051 U CN 204552051U CN 201520189444 U CN201520189444 U CN 201520189444U CN 204552051 U CN204552051 U CN 2045520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plate
- hanging basket
- crossbeam
- connecting rod
- intermediate transver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空横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用的挂篮结构,它包括要布置测点的钢结构中间横梁和对称设置在中间横梁下方左右两侧的两个挂篮,在两个挂篮的相对侧之间的上方设置有两个“Π”形框架,两个“Π”形框架水平部分横跨固定在钢结构中间横梁上,两个“Π”形框架的竖直部分底部分别与挂篮开口两侧的顶部横梁固定相连,两个挂篮开口两侧的对应横梁之间分别通过穿过口形槽的横联方钢管相连,挂篮底板之间通过底板纵向连接杆的固定相连,底板纵向连接杆通过多个底板横向连接杆固定相连,在挂篮的底板上、底板纵向连接杆和底板横向连接杆上铺设有脚手板。采用本结构能够使高空钢结构横梁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操作更为安全、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监测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空钢结构横梁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专用挂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钢结构建筑的普及,高大空间钢结构建筑层出不穷,高空钢结构的施工监测的技术问题则越来越突出。高空钢结构横梁的下表面施工监测测点布置因其离地面高且操作位置不便而成为施工监控测点布置中的难点。目前公知的在钢结构监测领域中,对于高空钢结构横梁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主要采用高支架法,即在地面搭设支架直达横梁下表面。此种方法费时费料,效率极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用性强的高空横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用的挂篮结构,该结构简单,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并且能够循环利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高空横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用的挂篮结构,它包括要布置测点的钢结构中间横梁和对称设置在中间横梁下方左右两侧的两个挂篮,所述的两个挂篮顶面敞开并且在一个侧面的中间留有开口形成半封闭结构,所述的两个挂篮的各面为网格式结构,在所述的两个挂篮开口两侧的横梁上分别焊接有口形槽,所述的两个挂篮半封闭面相对设置,在两个挂篮的相对侧之间的上方设置有两个“Π”形框架,所述的两个“Π”形框架水平部分横跨设置在钢结构中间横梁上,两个“Π”形框架的竖直部分底部分别与挂篮开口两侧的顶部横梁固定相连,两个挂篮开口两侧的对应横梁之间分别通过穿过口形槽的横联方钢管相连,在所述的横联方钢管两端分别开有沿垂直方向布置的销孔,在每一个销孔内插有销轴,所述的销轴的弯头端贴于销孔旁的挂篮纵梁处,多个彼此平行间隔设置的“冖”形底板纵向连接杆的两侧突出部分别卡在两个挂篮底板处的横梁上使两个挂篮底板处固定相连,多个彼此平行设置的底板横向连接杆的两侧突出部卡在最外侧的两根底板纵向连接杆上使多个底板纵向连接杆之间固定相连,在所述的挂篮的底板上、底板纵向连接杆和底板横向连接杆上铺设有脚手板,所述的“Π”形框架的高度为自脚手板的上表面至中间横梁的水平部分的底部高度为1.4-1.6m,在所述的“Π”形框架水平部分的下弦杆上固定有定位钢板并滑动连接有调节钢板,在所述的定位钢板和调节钢板之间连接有丝杠,所述的钢结构中间横梁卡紧设置在所述的定位钢板和调节钢板之间并且丝杠的两端通过螺母与定位钢板和调节钢板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使高空钢结构横梁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操作更为安全、方便;
(2)采用方形钢管焊接挂篮结构有利于结构的制作、维修、回收,且能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安全性;
(3)采用方形钢管焊接的“Π”形挂架结构有利于和挂篮结构进行连接,且便于和横梁接触,安放方便;
(4)定位钢板和调节钢板与其配套的丝杠形成定位系统,能够使挂篮结构在悬挂横梁时定位精确;
(5)采用定位钢板和调节钢板相配套的连接形式可以适应各种宽度横梁的固定需要,提高了结构的适用性;
(6)挂篮框架结构上的口形槽结构有利于固定方形截面的横联方钢管;
(7)横联方钢管采用销接有利于钢管的快速安装;
(8)底板纵向连接杆和底板横向连接杆采用“冖”字形钢管有利于结构快速安装;
(9)挂篮框架结构、底板纵向连接杆和底板横向连接杆上铺设脚手板便于操作人员在挂篮上行走及操作;
(10)将“Π”形框架的结构要求限制在自脚手板至横梁底部高度1.4-1.6m,有利于操作人员对于梁底部测点的布置操作;
(11)挂篮结构采用对称形式有利于结构的整体平衡,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空横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用的挂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结构中挂篮与中间横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结构中挂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结构中的两个“Π”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结构中的挂篮和两个“Π”形框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结构中的横联方钢管与口形槽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结构中的底板纵向连接杆和底板横向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实际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高空横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用的挂篮结构,它包括要布置测点的钢结构中间横梁和对称设置在中间横梁下方左右两侧的两个挂篮1,所述的两个挂篮1顶面敞开并且在一个侧面的中间留有开口形成半封闭结构,所述的两个挂篮1的各面为网格式结构,在所述的两个挂篮1开口两侧的横梁上分别焊接有口形槽12,所述的两个挂篮1半封闭面相对设置,在两个挂篮1的相对侧之间的上方设置有两个“Π”形框架2,所述的两个“Π”形框架2水平部分横跨设置在钢结构中间横梁11上,两个“Π”形框架2的竖直部分底部分别与挂篮1开口两侧的顶部横梁固定相连,图中A处为连接处。两个挂篮1开口两侧的对应横梁之间分别通过穿过口形槽12的横联方钢管5相连,在所述的横联方钢管5两端分别开有沿垂直方向布置的销孔,在每一个销孔内插有销轴4,所述的销轴的弯头端贴于销孔旁的挂篮1纵梁处,多个彼此平行间隔设置的“冖”形底板纵向连接杆6的两侧突出部分别卡在两个挂篮1底板处的横梁上使两个挂篮1底板处固定相连,多个彼此平行设置的底板横向连接杆7的两侧突出部卡在最外侧的两根底板纵向连接杆6上使多个底板纵向连接杆6之间固定相连,在所述的挂篮1的底板上、底板纵向连接杆6和底板横向连接杆7上铺设有脚手板3。所述的“Π”形框架2的高度为自脚手板3的上表面至中间横梁11水平部分底部高度为1.4-1.6m。
所述的两个“Π”形框架2水平部分横跨设置在钢结构中间横梁11上的结构采用的是可以拆卸的结构,具体为:在所述的“Π”形框架2水平部分的下弦杆上固定有定位钢板8并滑动连接有调节钢板9,在所述的定位钢板8和调节钢板9之间连接有丝杠10,所述的钢结构中间横梁11卡紧设置在所述的定位钢板8和调节钢板9之间并且丝杠10的两端通过螺母与定位钢板8和调节钢板9固定相连。图8中B处为地面。
待挂篮该装置安装完毕后,操作人员可由“Π”形框架2下到挂篮1中,在脚手板3上进行中间横梁11下表面的布置测点操作。
本结构的安装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用吊车或手拉葫芦将挂篮吊起,使两个挂篮1对称分置中间横梁11左右两侧。
(2)将“Π”形框架2的水平部分的横跨放置在中间横梁11的上表面上,将“Π”形框架2水平部分下弦杆上的定位钢板8和调节钢板9与中间横梁11的两侧面贴紧,将丝杠穿过定位钢板8和调节钢板9上的圆孔,用螺母紧固丝杠10,将中间横梁11用定位钢板8和调节钢板9夹紧,使挂篮横向定位;所述的“Π”形框架2的高度为自挂篮1上待铺设的脚手板3的上表面至中间横梁11底部高度为1.4-1.6m;
(3)将横联方钢管5穿过挂篮1中间开口部位前后两侧的横梁上的口形槽12,使横联方钢管5两侧的销孔沿垂直方向布置;
(4)将销轴4插入销孔使所述的横联方钢管5与左右两侧挂篮1连接,销轴弯头端贴于销孔旁挂篮1纵梁处。
(5)将底板纵向连接杆6的两侧突出部卡在所述挂篮1底板处的横梁上使两个挂篮1底板处固定相连。
(6)将底板横向连接杆7的两侧突出部卡在最外侧的两个底板纵向连接杆6上使多个底板纵向连接杆6之间固定相连。
(7)在所述挂篮1、底板纵向连接杆6和底板横向连接杆7上铺设脚手板3。
Claims (1)
1.高空横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用的挂篮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要布置测点的钢结构中间横梁和对称设置在中间横梁下方左右两侧的两个挂篮,所述的两个挂篮顶面敞开并且在一个侧面的中间留有开口形成半封闭结构,所述的两个挂篮的各面为网格式结构,在所述的两个挂篮开口两侧的横梁上分别焊接有口形槽,所述的两个挂篮半封闭面相对设置,在两个挂篮的相对侧之间的上方设置有两个“Π”形框架,所述的两个“Π”形框架水平部分横跨设置在钢结构中间横梁上,两个“Π”形框架的竖直部分底部分别与挂篮开口两侧的顶部横梁固定相连,两个挂篮开口两侧的对应横梁之间分别通过穿过口形槽的横联方钢管相连,在所述的横联方钢管两端分别开有沿垂直方向布置的销孔,在每一个销孔内插有销轴,所述的销轴的弯头端贴于销孔旁的挂篮纵梁处,多个彼此平行间隔设置的“冖”形底板纵向连接杆的两侧突出部分别卡在两个挂篮底板处的横梁上使两个挂篮底板处固定相连,多个彼此平行设置的底板横向连接杆的两侧突出部卡在最外侧的两根底板纵向连接杆上使多个底板纵向连接杆之间固定相连,在所述的挂篮的底板上、底板纵向连接杆和底板横向连接杆上铺设有脚手板,所述的“Π”形框架的高度为自脚手板的上表面至中间横梁的水平部分的底部高度为1.4-1.6m,在所述的“Π”形框架水平部分的下弦杆上固定有定位钢板并滑动连接有调节钢板,在所述的定位钢板和调节钢板之间连接有丝杠,所述的钢结构中间横梁卡紧设置在所述的定位钢板和调节钢板之间并且丝杠的两端通过螺母与定位钢板和调节钢板固定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89444.4U CN204552051U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高空横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用的挂篮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89444.4U CN204552051U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高空横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用的挂篮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52051U true CN204552051U (zh) | 2015-08-12 |
Family
ID=53827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89444.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52051U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高空横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用的挂篮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5205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46861A (zh) * | 2015-03-31 | 2015-07-01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高空横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用的挂篮结构及安装方法 |
CN107217836A (zh) * | 2017-07-07 | 2017-09-29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钢结构廊桥的施工吊篮悬挂装置 |
-
2015
- 2015-03-31 CN CN201520189444.4U patent/CN20455205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46861A (zh) * | 2015-03-31 | 2015-07-01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高空横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用的挂篮结构及安装方法 |
CN107217836A (zh) * | 2017-07-07 | 2017-09-29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钢结构廊桥的施工吊篮悬挂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84164B (zh) | 一种跨式贝雷梁支架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6800949U (zh) | 用于建筑施工高空作业的操作平台 | |
CN204552051U (zh) | 高空横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用的挂篮结构 | |
CN206667042U (zh) | 桥梁伸缩缝安装调节工具 | |
CN204753397U (zh) | 钢箱桥临时安装吊架 | |
CN110863648A (zh) | 一种超高层施工平台钢框木模板悬挂系统 | |
CN204059901U (zh) | 一种高空施工操作平台 | |
CN204144756U (zh) | 一种多安装方式的变电检修平台 | |
CN204475182U (zh) | 一种铁路桥墩墩顶吊篮的安装工装 | |
CN204400502U (zh) | 手动葫芦支架 | |
CN104746861A (zh) | 高空横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用的挂篮结构及安装方法 | |
CN203383516U (zh) | 在框架式钢结构上安装连接梁的施工装置 | |
CN102383613B (zh) | 发电厂主厂房钢屋架吊装施工方法及专用吊装起重装置 | |
CN217580664U (zh) | 一种带后浇段的预制剪力墙的施工装置 | |
CN203361596U (zh) | 一种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辅助支架 | |
CN203715136U (zh) | 吊运核电站中吊装孔洞盖板用的工装 | |
CN203373661U (zh) | 一种钢结构桥梁挑臂下部活动作业平台装置 | |
CN202705932U (zh) | 一种t梁加固吊架结构 | |
CN104348100A (zh) | 一种多安装方式的变电检修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 |
CN203654706U (zh) | 一种罐顶移动式操作平台 | |
CN222276120U (zh) | 一种栈道下侧渐进式施工平台 | |
CN203866962U (zh) | 超高层钢结构的型钢提升支撑系统 | |
CN205077876U (zh) | 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穿束机及张拉千斤顶悬挂装置 | |
CN206328690U (zh) | 一种大高差、大跨度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模板施工设备 | |
CN217128894U (zh) | 一种建筑安装工程专用脚手架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07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