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511543U - 以二氧化碳作冷却介质的带透平机的汽轮机排汽冷凝系统 - Google Patents

以二氧化碳作冷却介质的带透平机的汽轮机排汽冷凝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11543U
CN204511543U CN201520033683.0U CN201520033683U CN204511543U CN 204511543 U CN204511543 U CN 204511543U CN 201520033683 U CN201520033683 U CN 201520033683U CN 204511543 U CN204511543 U CN 204511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turbine
steam
steam turbine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336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0336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11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11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1154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以二氧化碳作冷却介质的带透平机的汽轮机排汽冷凝系统,应用于汽轮机设备的冷凝系统中,可以回收汽轮机排汽中的部分热能,提高系统热效率,减少冷却水消耗量,减少系统动力消耗。本实用新型是以二氧化碳做冷却介质将汽轮机排汽冷凝成水,将吸热后的气态二氧化碳引入二氧化碳透平机中膨胀做功,膨胀功回收利用以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减少系统的冷源损失。做功后二氧化碳进入二氧化碳冷凝器中,在这里被相对温度较低的冷却水或空气冷凝成液态二氧化碳,再被二氧化碳加压泵加压后重新进入汽轮机排汽凝汽器中进行循环。

Description

以二氧化碳作冷却介质的带透平机的汽轮机排汽冷凝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以二氧化碳作冷却介质的带透平机的汽轮机排汽冷凝系统,应用于汽轮机设备的冷凝系统中,可以回收汽轮机排汽中的部分热能,提高系统热效率,减少冷却水消耗量,达到节约燃料、节水、节电的目的。
背景技术
汽轮机是火力发电厂的重要设备,在其它工业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现场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汽轮机的排汽是进入凝汽器中,被冷却水冷却成凝结水后再重新返回锅炉进行加热。排汽中的热能被冷却水带出凝汽器后通过冷却塔排入到大气中,从而产生汽轮机的冷源损失。汽轮机的冷源损失是大多数火力发电厂和工业用汽轮机动力系统中能量损失中最大的一项损失,由此造成燃料中的热能利用率较低,同时为冷却汽轮机的排汽也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和运行动力。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汽轮机的冷源损失,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减少汽轮机排汽的冷却水消耗量,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一种以二氧化碳作冷却介质的带透平机的汽轮机排汽冷凝系统,系统包括汽轮机排汽凝汽器、二氧化碳透平机、二氧化碳冷凝器、二氧化碳加压泵,汽轮机排汽凝汽器通过管道与二氧化碳透平机相连,二氧化碳透平机通过管道与二氧化碳冷凝器相连,二氧化碳冷凝器通过管道与二氧化碳加压泵相连,二氧化碳加压泵通过管道与汽轮机排汽凝汽器相连。这种系统不仅能够通过二氧化碳透平机回收汽轮机排汽中的部分能量,还能减少冷却水的消耗量,减少运行动力消耗。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具体方案如下:
汽轮机排汽进入汽轮机排汽凝汽器后,通过管束向管束内相对温度较低的液态二氧化碳放热,而后凝结成水排出汽轮机排汽凝汽器。管束内的液态二氧化碳吸热后温度升高、气化进而温度进一步升高,变成过热状态的气态二氧化碳,之后排出汽轮机排汽凝汽器,进入二氧化碳透平机中膨胀做功,膨胀功回收利用以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减少系统的冷源损失。气态二氧化碳膨胀做功后,温度、压力、比焓都相应降低,而后进入二氧化碳冷凝器中,在这里被相对温度较低的冷却水或空气冷凝成液态二氧化碳,再被二氧化碳加压泵加压后重新进入汽轮机排汽凝汽器中进行循环。由于二氧化碳膨胀做功后,将从汽轮机排汽中吸收的部分热量以功的形式放出,比焓降低,因而在二氧化碳冷凝器中所需要的冷却水量比直接用冷却水去冷凝汽轮机排汽所需要的冷却水量要少,因而减少了冷却水消耗量,冷却水系统的运行动力也相应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减少汽轮机系统的冷源损失,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减少汽轮机排汽的冷却水消耗量,减少运行动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该图是以二氧化碳作冷却介质的带膨胀机的汽轮机排汽冷凝系统的系统流程图,图中各设备名称如下:
1、汽轮机排汽凝汽器;2、二氧化碳透平机;3、二氧化碳冷凝器;4、二氧化碳加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流程图所示,汽轮机排汽进入汽轮机排汽凝汽器1后,通过管束向管束内相对温度较低的液态二氧化碳放热,而后凝结成水排出汽轮机排汽凝汽器1。管束内的液态二氧化碳吸热后温度升高、气化进而温度进一步升高,之后呈过热状态排出汽轮机排汽凝汽器1,进入二氧化碳透平机2中膨胀做功,膨胀功回收利用以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减少系统的冷源损失。 气态二氧化碳膨胀做功后,温度、压力、比焓都相应降低,而后进入二氧化碳冷凝器3中,在这里被相对温度较低的冷却水或空气冷凝成液态二氧化碳,再被二氧化碳加压泵4加压后重新进入汽轮机排汽凝汽器1中进行循环。

Claims (1)

1.以二氧化碳作冷却介质的带透平机的汽轮机排汽冷凝系统,应用于汽轮机设备的冷凝系统中,其特征是:系统包括汽轮机排汽凝汽器、二氧化碳透平机、二氧化碳冷凝器、二氧化碳加压泵,汽轮机排汽凝汽器通过管道与二氧化碳透平机相连,二氧化碳透平机通过管道与二氧化碳冷凝器相连,二氧化碳冷凝器通过管道与二氧化碳加压泵相连,二氧化碳加压泵通过管道与汽轮机排汽凝汽器相连,系统采用二氧化碳做冷却介质,将汽轮机排出的水蒸汽在汽轮机排汽凝汽器中冷凝成水。
CN201520033683.0U 2015-01-13 2015-01-13 以二氧化碳作冷却介质的带透平机的汽轮机排汽冷凝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11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33683.0U CN204511543U (zh) 2015-01-13 2015-01-13 以二氧化碳作冷却介质的带透平机的汽轮机排汽冷凝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33683.0U CN204511543U (zh) 2015-01-13 2015-01-13 以二氧化碳作冷却介质的带透平机的汽轮机排汽冷凝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11543U true CN204511543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709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3368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11543U (zh) 2015-01-13 2015-01-13 以二氧化碳作冷却介质的带透平机的汽轮机排汽冷凝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1154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5086A (zh) * 2016-03-22 2016-07-20 石家庄新华能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储能为动力的轮船
CN113669121A (zh) * 2021-08-26 2021-11-19 江南大学 一种电厂凝汽系统及工艺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5086A (zh) * 2016-03-22 2016-07-20 石家庄新华能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储能为动力的轮船
CN105775086B (zh) * 2016-03-22 2018-03-16 石家庄新华能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储能为动力的轮船
CN113669121A (zh) * 2021-08-26 2021-11-19 江南大学 一种电厂凝汽系统及工艺方法
CN113669121B (zh) * 2021-08-26 2022-06-14 江南大学 一种电厂凝汽系统及工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2371B (zh) 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辅助燃煤发电进行碳捕集的系统装置
CN105089726B (zh) 一种基于双压有机朗肯循环的冷热电联供系统
CN204827564U (zh) 一种低温热源发电装置
CN103244214B (zh)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烟气冷凝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
CN103806969B (zh) 一种超临界co2工质循环发电系统
CN204225938U (zh) 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10886630A (zh)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02563987A (zh) 有机朗肯循环驱动的蒸气压缩制冷装置及方法
CN103742291A (zh) 一种余热回收式分布式能源与海洋温差能耦合发电系统
CN203035350U (zh) 布列顿-混合式蒸汽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109306879A (zh)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CN105781637A (zh) 发电干燥一体化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4511543U (zh) 以二氧化碳作冷却介质的带透平机的汽轮机排汽冷凝系统
CN102383882A (zh) 新型空气能制冷发电装置
CN112459857A (zh) 一种双压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CN102191958A (zh) 低温空气能发电装置
CN114396732B (zh) 一种基于混合工质的组分分离式orc耦合vcr系统
CN103292610A (zh) 一种电厂乏汽能量回收利用系统
CN204960995U (zh) 一种低温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CN202081927U (zh) 低温朗肯双循环发电装置
CN204267117U (zh) 一种高效的氨水发电系统
CN111121339B (zh) 一种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空气能联用发电和制冷装置
CN104863653B (zh) 一种二氧化碳热能发电装置及方法
CN204386676U (zh) 一种联合余热回收系统
CN106481376A (zh) 一种利用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发电的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