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498044U - 电机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电机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98044U
CN204498044U CN201520247464.2U CN201520247464U CN204498044U CN 204498044 U CN204498044 U CN 204498044U CN 201520247464 U CN201520247464 U CN 201520247464U CN 204498044 U CN204498044 U CN 204498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ie casting
cooling unit
cover plat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4746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兆军
张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uichuan United Power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4746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98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98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9804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外壳、第一水冷散热单元、第二水冷散热单元,且所述外壳内包括相分离的第一安装区域、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单元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分别设在外壳上并分别为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散热,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导流通道;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单元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均包括冷却液通道,且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的出口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的入口分别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的侧壁设置导流通道,将第一水冷散热单元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连通,无需另外使用连接管即可兼顾两个区域的水冷散热。

Description

电机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较好散热效果的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由于环保和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电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电动汽车的核心是用电驱动系统或油电混合驱动系统取代内燃机动力系统,即用电池取代燃油作为车载能源。
电机控制器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集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热力学、现代控制理论、电磁兼容技术等于一身,日益受到国内外汽车厂家和科研机构的重视。如图1所示,目前的电动汽车中,为电机控制器散热的水冷散热单元多采用单层流道结构(具体包括装配在下端盖104与压铸件101之间的水冷散热单元102),集中对整流、逆变等功率模块105的安装区域(压铸件101内)散热,对于没有安装在同一散热流道上的其它器件106(例如电容、DC-DC模块等)则缺少相应的高效散热结构。
此外,有个别国外厂商在部分电动汽车(例如日本丰田公司生产的凯美瑞牌电动汽车)采用双层流道,如图2所示,其分别对功率模块205的安装区域、其它器件206的安装区域分别散热,并通过连接水管210连接双层流道(即第一水冷散热单元202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207)。
相比传统单层流道结构形式,上述双层流道结构可解决不同安装区域的其它器件散热,但连接水管210使得整个系统外围尺寸增加,且影响美观;并且连接水管210在安装时很容易被刮碰到;此外,与连接水管210上连接的两个连接头将增加冷却液泄漏风险,从而降低系统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电机控制器散热结构无法兼顾功率模块与电容以及连接水管结构安装麻烦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兼顾功率模块与电容散热且安装结构简单的电机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外壳、第一水冷散热单元、第二水冷散热单元,且所述外壳内包括相分离的第一安装区域、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单元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分别设在外壳上并分别为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散热,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导流通道;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单元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均包括冷却液通道,且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的出口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的入口分别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控制器中,所述导流通道由位于外壳侧壁的导流槽和扣合在该导流槽的水道盖板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控制器中,所述导流槽位于外壳侧壁的外侧,所述水道盖板通过密封圈密封装配到外壳的侧壁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控制器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压铸件、第二压铸件、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其中:所述第一盖板通过密封圈密封固定到第一压铸件顶端并且第一盖板与第一压铸件之间形成上腔体;所述第二盖板通过密封圈密封固定到第二压铸件的底端并且第二盖板和第二压铸件之间形成下腔体;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均位于上腔体。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控制器中,所述第一压铸件的底部为台阶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控制器中,所述外壳还包括辅热源水道盖板,且所述第一压铸件的下台阶面的底部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由第一凹槽与通过密封圈密封扣合到该第一凹槽的辅热源水道盖板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控制器中,所述第二压铸件通过密封圈密封装配到第一压铸件的上台阶面的底部,所述第一压铸件的上台阶面的底部具有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由第二凹槽及扣合在第二凹槽的第二压铸件的顶部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控制器中,所述第一安装区域位于第一压铸件的下台阶面的上方且该第一安装区域装设有电容,所述第二安装区域位于第一压铸件的上台阶面的上方且该第二安装区域装设有功率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控制器中,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的入口和出口位于同一侧,且该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具有C形回环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控制器中,所述第一压铸件上具有突出的散热翅片。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控制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外壳的侧壁设置导流通道,将第一水冷散热单元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连通,无需另外使用连接管即可兼顾两个区域的水冷散热。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会增加电机控制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单层流道液冷散热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多层流道液冷散热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电机控制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电机控制器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电机控制器的第一水冷散热单元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3-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器实施例的示意图,该电机控制器可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本实施例中的电机控制器包括外壳、第一水冷散热单元、第二水冷散热单元,其中外壳内装设有功能部件,例如功率模块、电容等。特别地,上述外壳内包括相分离的第一安装区域、第二安装区域,而第一水冷散热单元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分别设于外壳,并分别为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散热。在外壳的侧壁上设有导流通道,第一水冷散热单元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分别包括冷却液通道322、323,且第一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322的出口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323的入口分别与导流通道连通。
上述电机控制器通过开设在外壳侧壁的导流通道,实现两个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的连通,从而省去了连接管,不仅保证了整个产品的外围尺寸,而且便于安装、不会造成冷却液泄露。
上述导流通道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外壳的侧壁外侧开设导流槽321,并在导流槽321上扣一个水道盖板33。上述水道盖板33可通过螺钉等固定在外壳侧壁的外侧,且水道盖板33与外壳的侧壁之间具有密封圈331,以保证水道盖板33与外壳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冷却液流出。
第一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322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323可分别由外壳底部的凹槽与相应的盖板构成,且构成冷却液通道322、323的凹槽与外壳侧壁的导流槽321相连通。
上述外壳具体可包括第一压铸件32、第二压铸件34、第一盖板31、第二盖板36,其中第一盖板31通过密封圈311密封固定到第一压铸件32顶端并且第一盖板31与第一压铸件32之间形成上腔体;第二盖板36通过密封圈密封固定到第二压铸件34的底端并且第二盖板36和第二压铸件34之间形成下腔体;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均位于上腔体。下腔体内可装设DC-DC模块等。
特别地,上述第一压铸件32的底部为台阶形。上述外壳还包括通过密封圈351密封固定到第一压铸件32的下台阶面的底部的辅热源水道盖板35。第一压铸件32的下台阶面的底部具有第一凹槽,第一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322由第一凹槽与扣合到该第一凹槽的辅热源水道盖板35构成。
第二压铸件34通过密封圈341密封装配到第一压铸件32的上台阶面的底部,第一压铸件32的上台阶面的底部具有第二凹槽,且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322由第二凹槽及扣合在该第二凹槽上的第二压铸件34的顶部构成。在第二压铸件34装配到第一压铸件32后,其底部与第一压铸件32的下台阶面平齐。
特别地,上腔体中的第一安装区域位于第一压铸件32的下台阶面的上方且该第一安装区域装设有电容,第二安装区域位于第一压铸件32的上台阶面的上方且该第二安装区域装设有功率模块。从而第一水冷散热单元可为电容散热,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则可为功率模块散热。
上述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的入口和出口位于同一侧,即图6的右侧,且该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具有C形回环结构。在散热时,冷却液由图6所示的第一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322左侧的入口324进入,向右流经第一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322、导流通道进入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323,并在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323中经由C形回环结构后流出,并带走热量,实现外壳散热。
为提高散热效果,上述第一压铸件32上具有突出的散热翅片(与第一压铸件32一体),且该散热翅片沿各自冷却液通道322、323内冷却液的流向设置,从而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的热量可传导到散热翅片,并由冷却液将热量带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外壳、第一水冷散热单元、第二水冷散热单元,且所述外壳内包括相分离的第一安装区域、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单元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分别设在外壳上并分别为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导流通道;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单元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均包括冷却液通道,且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的出口和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的入口分别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由位于外壳侧壁的导流槽和扣合在该导流槽的水道盖板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位于外壳侧壁的外侧,所述水道盖板通过密封圈密封装配到外壳的侧壁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压铸件、第二压铸件、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其中:所述第一盖板通过密封圈密封固定到第一压铸件顶端并且第一盖板与第一压铸件之间形成上腔体;所述第二盖板通过密封圈密封固定到第二压铸件的底端并且第二盖板和第二压铸件之间形成下腔体;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均位于上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铸件的底部为台阶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辅热源水道盖板,且所述第一压铸件的下台阶面的底部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由第一凹槽与通过密封圈密封扣合到该第一凹槽的辅热源水道盖板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铸件通过密封圈密封装配到第一压铸件的上台阶面的底部,所述第一压铸件的上台阶面的底部具有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由第二凹槽及扣合在第二凹槽的第二压铸件的顶部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位于第一压铸件的下台阶面的上方且该第一安装区域装设有电容,所述第二安装区域位于第一压铸件的上台阶面的上方且该第二安装区域装设有功率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的入口和出口位于同一侧,且该第二水冷散热单元的冷却液通道具有C形回环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铸件上具有突出的散热翅片。
CN201520247464.2U 2015-04-22 2015-04-22 电机控制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4498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7464.2U CN204498044U (zh) 2015-04-22 2015-04-22 电机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7464.2U CN204498044U (zh) 2015-04-22 2015-04-22 电机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98044U true CN204498044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77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47464.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498044U (zh) 2015-04-22 2015-04-22 电机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9804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2991A (zh) * 2017-08-21 2017-12-15 湖北文理学院 电机控制器冷却装置及电机控制器冷却系统
CN113395877A (zh) * 2021-06-02 2021-09-14 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sg电机逆变器的多层结构散热板及加工方法
CN113923936A (zh) * 2021-08-30 2022-01-11 陈永忠 一种电力电子模块和电力电子元器件封装基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2991A (zh) * 2017-08-21 2017-12-15 湖北文理学院 电机控制器冷却装置及电机控制器冷却系统
CN107482991B (zh) * 2017-08-21 2019-12-31 湖北文理学院 电机控制器冷却装置及电机控制器冷却系统
CN113395877A (zh) * 2021-06-02 2021-09-14 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sg电机逆变器的多层结构散热板及加工方法
CN113395877B (zh) * 2021-06-02 2022-04-19 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sg电机逆变器的多层结构散热板及加工方法
CN113923936A (zh) * 2021-08-30 2022-01-11 陈永忠 一种电力电子模块和电力电子元器件封装基板
CN113923936B (zh) * 2021-08-30 2023-08-25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枞阳县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电子模块和电力电子元器件封装基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4359B (zh) 一种驱动控制器与直流转换器的集成结构
EP3518413B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206640925U (zh) 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
CN111114339B (zh) 一种集成式三合一电机控制系统
CN204498044U (zh) 电机控制器
CN10537696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集成式动力系统
CN21060883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机控制器二合一的冷却结构
CN102593919A (zh) 一种车载充电机
JP2015182765A (ja) 自動車用電装部品ケース
WO2022100539A1 (zh) 液冷式车载电源
WO2022156502A1 (zh) 双电机逆变器及汽车
CN203840188U (zh) 一种驱动控制器与直流转换器的集成结构
CN209218510U (zh) 电机控制器
CN112677773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
CN206789539U (zh) 一种用于发热不均衡总成的冷却装置
CN219019334U (zh) 一种带散热器的车载控制器
CN112344563A (zh) 一种ptc液体加热芯体及ptc液体加热总成
CN215421364U (zh) 一种乘用车用电驱控制器双面水道散热结构
CN20214333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
CN211297465U (zh) 一种车载充电器
WO2024244897A1 (zh) 一种逆变器壳体及逆变器
JP5273487B2 (ja) 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CN210157552U (zh) 液冷集中散热模块
CN204965323U (zh) 一种液冷散热pc电源
TW201811592A (zh) 電源轉換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0

Address after: 215000 52 tianedang Road,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HUICHUAN UNITED POWER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rth side of Youxiang Road, Wangshan Industrial Park,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INOVANC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000 52 tianedang Road,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Huichuan United Power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52 tianedang Road,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HUICHUAN UNITED POWER SYSTEM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