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487435U - 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87435U
CN204487435U CN201520100812.3U CN201520100812U CN204487435U CN 204487435 U CN204487435 U CN 204487435U CN 201520100812 U CN201520100812 U CN 201520100812U CN 204487435 U CN204487435 U CN 204487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ion bar
holding rod
quick
bung flange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008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彦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1008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87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87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8743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该扳手通过联动件将活动杆与调节所用的螺圈联动在一起,进而将螺圈设置在手持杆上。这种结构设计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单手即可实现夹持口大小的快捷调整;并且,调整完毕之后,操作用手仍处于手持杆上,可以直接进行后续操作,操作用手无需频繁前后移动等等。

Description

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活扳手的调节螺圈位于活扳手的夹持头端,距离手柄较远。在使用时,必须先将手移动至夹持头端的调节螺圈,调节夹持口的间距,调节完毕后再将手移动回后方的手柄,然后进行操作;或者,直接使用双手配合操作。整个操作过程较为繁琐。
同时,现有的活扳手只能通过调节螺圈来调节夹持口的大小,调节方式既单一,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调节方式多样、使用方便的扳手。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包括:
设置有外螺纹的手持杆,所述手持杆的前端向下弯曲形成第二夹持部;
与所述手持杆螺纹配合的螺圈;所述螺圈通过旋转可沿所述手持杆前后滑动;
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前端向下弯曲形成第一夹持部,所述活动杆后端的下底面向上开设有容纳所述手持杆的凹槽;
将螺圈的前后运动传递给所述活动杆的联动件。
所述联动件的实现方案一:所述手持杆的中部开设有滑孔;所述螺圈前后两侧的滑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轴和第二夹持轴;所述手持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轴和第二夹持轴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夹持轴与所述活动杆的后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化后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夹持轴与所述活动杆铰接。
进一步优化后的方案:所述活动杆后端的上表面通过转轴与操作杆铰接。
进一步优化后的方案:所述操作杆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杆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优化后的方案: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轴对应的活动杆上表面处。
本实用新型所述联动件的实现方案二:所述螺圈前后两侧的手持杆上分别设置有可沿所述手持杆前后滑动的隔挡板一和隔挡板二;所述隔挡板一和隔挡板二分别通过在手持杆两侧设置的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后端与所述隔挡板一、隔挡板二、连接板一和/或连接板二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联动件的实现方案三:所述联动件具体为:所述手持杆的中部两侧分别开设有滑道凹槽;所述手持杆两侧的滑道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螺圈和所述手持杆之间,所述滑块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螺圈的前后两侧,所述滑块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和固定杆与连接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后端与所述销轴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滑块和所述连接固定板通过所述销轴与所述活动杆的后端铰接。
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杆后端的上表面通过转轴与操作杆铰接;所述活动杆的后端穿插所述销轴的两个孔内还分别设置有一个扭力弹簧,两个所述扭力弹簧的扭柄一分别固定在所述活动杆的上表面,两个所述扭力弹簧的扭柄二通过连接支撑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撑条位于所述操作杆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螺圈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增大摩擦的摩擦纹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均均匀设置有齿状突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上的齿状突起相互齿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调整,将调节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夹持口大小的螺圈设置于手持杆上,单手即可实现夹持口大小的快捷调整。并且,调整完毕之后,操作用手仍处于手持杆上,可以直接进行后续操作,操作用手无需频繁前后移动。
其二: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一夹持轴与活动杆铰接”的设计,使得活动杆可以向上抬起。这样一是可以夹持形状过大的物体;二是对形状稍大于夹持口的物体进行夹持时,第一夹持部可以向上抬起自动微调,进而直接达到夹持效果,无需再主动调节螺圈。
其三:本实用新型中增设的操作杆与弹簧相互配合,操作杆下压可以实现活动杆前端的向上运动,进而张开夹持口,以便夹持;松开操作杆,在弹簧形变恢复力作用下,弹簧弹回操作杆,活动杆的第一夹持部下落,快捷的完成对物体的夹持。
其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二的联动件,结构简洁、操作简便,并且亦可达到“其一”中的有益效果。
其五:螺圈在转动过程中承受阻力较大,本实用新型增设的摩擦纹路可以有效提高手与螺圈之间的摩擦力,以便螺圈的稳固调节,而不会出现打滑现象。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增设的齿状突起,可以实现扳手对不规则形状物件的稳固夹持;同时,两个夹持部的齿状突起相互齿合的设计,可以使得扳手还能够稳固夹持较为细小的物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手持杆5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活动杆1、弹簧2和操作杆3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联动件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螺圈6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螺圈6及其相邻部件自上而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联动件二8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活动杆1、扭力弹簧9、连接支撑条100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活动杆、11为第一夹持部;2为弹簧;3为操作杆;4为联动件、41为第一夹持轴、42为第一连接板、43为第二夹持轴、44为第二连接板;5为手持杆、51为第二夹持部、52为滑孔、53为滑道凹槽;6为螺圈;71为隔挡板一、72为连接板一、73为隔挡板二;8为联动件二、81为销轴、82为滑块、83为固定杆、84为连接固定板;9为扭力弹簧、91为扭柄一、92为扭柄二;100为连接支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中所有上下左右等方位概念皆以图1所示的扳手及其零部件的上下左右为准。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1的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包括:
设置有外螺纹的手持杆5,所述手持杆5的前端向下弯曲形成第二夹持部51;所述手持杆5的中部开设有滑孔52;
与所述手持杆5螺纹配合的螺圈6;所述螺圈6通过旋转可沿所述手持杆5前后滑动;
活动杆1,所述活动杆1的前端向下弯曲形成第一夹持部11,所述活动杆1后端的下底面向上开设有容纳所述手持杆5的凹槽;
将螺圈6的前后运动传递给所述活动杆1的联动件4。
所述联动件4具体为:所述螺圈6前后两侧的滑孔52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轴41和第二夹持轴43;所述手持杆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轴41和第二夹持轴43的第一连接板42和第二连接板44;所述第一夹持轴41与所述活动杆1的后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板42和第二连接板44通过所述第一夹持轴41与所述活动杆1铰接。所述活动杆1后端的上表面通过转轴与操作杆3铰接。所述操作杆3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杆1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2。所述弹簧2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轴41对应的活动杆1上表面处。
所述螺圈6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增大摩擦的摩擦纹路。所述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51的夹持面均均匀设置有齿状突起。所述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51上的齿状突起相互齿合。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2的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包括:
设置有外螺纹的手持杆5,所述手持杆5的前端向下弯曲形成第二夹持部51;
与所述手持杆5螺纹配合的螺圈6;所述螺圈6通过旋转可沿所述手持杆5前后滑动;
活动杆1,所述活动杆1的前端向下弯曲形成第一夹持部11,所述活动杆1后端的下底面向上开设有容纳所述手持杆5的凹槽;
将螺圈6的前后运动传递给所述活动杆1的联动件。
所述联动件具体为:所述螺圈6前后两侧的手持杆5上分别设置有可沿所述手持杆5前后滑动的隔挡板一71和隔挡板二73;所述隔挡板一71和隔挡板二73分别通过在手持杆5两侧设置的连接板一72和连接板二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的后端与所述隔挡板一71固定连接。
所述螺圈6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增大摩擦的摩擦纹路。所述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51的夹持面均均匀设置有齿状突起。所述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51上的齿状突起相互齿合。
实施例3:
如图7~图10所示,本实施例3的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包括:
设置有外螺纹的手持杆5,所述手持杆5的前端向下弯曲形成第二夹持部51;
与所述手持杆5螺纹配合的螺圈6;所述螺圈6通过旋转可沿所述手持杆5前后滑动;
活动杆1,所述活动杆1的前端向下弯曲形成第一夹持部11,所述活动杆1后端的下底面向上开设有容纳所述手持杆5的凹槽;
将螺圈6的前后运动传递给所述活动杆1的联动件二8。
所述联动件二8具体为:所述手持杆5的中部两侧分别开设有滑道凹槽53;所述手持杆5两侧的滑道凹槽53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块82,所述滑块82位于所述螺圈6和所述手持杆5之间,所述滑块82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螺圈6的前后两侧,所述滑块82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81和固定杆83与连接固定板84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的后端与所述销轴81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所述滑块82和所述连接固定板84通过所述销轴81与所述活动杆1的后端铰接。所述活动杆1后端的上表面通过转轴与操作杆3铰接;所述活动杆1的后端穿插所述销轴81的两个孔内还分别设置有一个扭力弹簧9,两个所述扭力弹簧9的扭柄一91分别固定在所述活动杆1的上表面,两个所述扭力弹簧9的扭柄二92通过连接支撑条10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撑条100位于所述操作杆3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有外螺纹的手持杆,所述手持杆的前端向下弯曲形成第二夹持部;
与所述手持杆螺纹配合的螺圈;所述螺圈通过旋转可沿所述手持杆前后滑动;
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前端向下弯曲形成第一夹持部,所述活动杆后端的下底面向上开设有容纳所述手持杆的凹槽;
将螺圈的前后运动传递给所述活动杆的联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具体为:所述手持杆的中部开设有滑孔;所述螺圈前后两侧的滑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轴和第二夹持轴;所述手持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轴和第二夹持轴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夹持轴与所述活动杆的后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夹持轴与所述活动杆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后端的上表面通过转轴与操作杆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杆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轴对应的活动杆上表面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具体为:所述螺圈前后两侧的手持杆上分别设置有可沿所述手持杆前后滑动的隔挡板一和隔挡板二;所述隔挡板一和隔挡板二分别通过在所述手持杆两侧设置的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后端与所述隔挡板一、隔挡板二、连接板一和/或连接板二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具体为:所述手持杆的中部两侧分别开设有滑道凹槽;所述手持杆两侧的滑道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螺圈和所述手持杆之间,所述滑块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螺圈的前后两侧,所述滑块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和固定杆与连接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后端与所述销轴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和所述连接固定板通过所述销轴与所述活动杆的后端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后端的上表面通过转轴与操作杆铰接;所述活动杆的后端穿插所述销轴的两个孔内还分别设置有一个扭力弹簧,两个所述扭力弹簧的扭柄一分别固定在所述活动杆的上表面,两个所述扭力弹簧的扭柄二通过连接支撑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撑条位于所述操作杆的正下方。
CN201520100812.3U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87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0812.3U CN204487435U (zh)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0812.3U CN204487435U (zh)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87435U true CN204487435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66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0081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87435U (zh)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874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6022A (zh) * 2015-02-11 2015-05-20 李彦华 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6022A (zh) * 2015-02-11 2015-05-20 李彦华 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97189U (zh) 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抓手
CN203918820U (zh) 大力钳
CN103322391A (zh) 一种平板电脑支撑架
CN204487435U (zh) 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
CN207578217U (zh) 柱状工件外部拉压夹紧装置
CN204817411U (zh) 夹具的自锁机构
CN204353810U (zh) 螺钉杠杆式夹紧机构
CN203731044U (zh) 平板电脑万向活动支架
CN104626022A (zh) 一种双调节快速方便扳手
CN204610451U (zh) 夹子
CN203176680U (zh) 液晶电视机支架
CN208826442U (zh) 一种扭力杆用夹持装置
CN103240705B (zh) 快速紧固、拆卸螺栓螺母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活动扳手
CN207091848U (zh) 一种拉轨器
CN203936188U (zh) 用于无缝钢管的折弯器
CN212799296U (zh) 一种用于电磁加热辊的吊具
CN204647184U (zh) 皮带张力补偿装置
CN204700769U (zh) 一种适合多形状工件夹持的高效能强力虎钳
AU2016100634A4 (en) A crow bar device with simple structure and pivot
CN205271846U (zh) 一种卡齿扳手
CN211709090U (zh) 一种零件加工用加持装置
CN204954663U (zh) 一种钳柄可调式尖嘴钳
CN205125628U (zh) 座椅倾斜度调节机构
CN204171897U (zh) 一种丝锥夹头调整夹持工装
CN205185667U (zh) 一种防滑绘图圆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