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8532U - 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78532U CN204478532U CN201520072311.9U CN201520072311U CN204478532U CN 204478532 U CN204478532 U CN 204478532U CN 201520072311 U CN201520072311 U CN 201520072311U CN 204478532 U CN204478532 U CN 2044785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medium
- heat collector
- thermal
- low temperature
- defl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422 external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41000628997 Flo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8393 encapsul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424688 Enceliop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05 air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6 temp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属于太阳能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安装座,在安装座上设有调向机构;在安装座上设有向中心凹陷的抛物反射镜,调向机构与抛物反射镜连接;在抛物反射镜中心设有集热塔;集热塔上的低温媒介输入端与高温媒介输出端都与外部保温箱内的储能媒介连接;在集热塔上设有光探测机构,所述光探测机构由至少两组两两对应设置在集热塔上的光电转换件组成;光探测机构连接有采集控制单元;采集控制单元与调向机构驱动部连接;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的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用于通过采集太阳光来提供热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有真空管式、平板式和聚焦集热式等,前者被广泛用于家庭而后两者、尤其后者因投资较大仅少量应用于个别的工矿企业;目前太阳能热水器以真空管式为主、占据了国内95%的市场份额。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体积较庞大、玻璃管易碎、管中易集结水垢、不能承压运行,平均二到三年就需对真空管内部进行清理以防止管内结水垢影响吸热效果,且一旦处于空晒的情况下很容易炸管。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多通过镀膜或钢化处理来提升玻璃的不易碎特性,但经这些处理后,玻璃透镜的透光率会有所降低。
平板集热器整体性相对较好,但因盖板内为非真空、保温性能差,环境温度较低时集热性能差,环境温度低或要求出水温度高时热效率也较低,仅适合冬天不结冰的南方地区使用。
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在安装后都是固定不动的、没有跟踪太阳光照的实时方向,太阳能采集和利用的效率极低;需要一整天、甚至两三天的日照才能把整箱水晒热,天气好的时候也只能保证晚上有热水,在白天和夜间很少有热水可用。太阳能热水器在生产时,需要专用设备来进行镀膜加工以增加光能吸热效率,生产制造的投资巨大、成本较高。采光板必须安装在屋顶上,既庞大笨重,又影响建筑美观,还易损坏屋顶防水层。受气候条件限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局限,很多时候需要增加电或油气锅炉等辅助加热,但这样形成双重投资,增加用户经济负担,在实际使用时因此会白白浪费很多电能,并进一步降低使用的舒适度;此外,在北方地域还需在室外管路上敷设“电热防冻带”,也要消耗大量电能,更增加了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的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安装座,其中,在安装座上设有调向机构;在安装座上设有向中心凹陷的抛物反射镜,调向机构与抛物反射镜连接;在抛物反射镜中心设有集热塔;集热塔上的低温媒介输入端与高温媒介输出端都与外部保温箱内的储能媒介连接;在集热塔上设有光探测机构,所述光探测机构由至少两组两两对应设置在集热塔上的光电转换件组成;光探测机构连接有采集控制单元;采集控制单元与调向机构驱动部连接。
上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中,所述安装座主要由设在底部的固定架、沿竖直方向设在固定架上的支轴、套设在支轴上的转动架以及设在转动架上的偏转架组成;所述转动架连接有水平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调向机构设置在偏转架顶部,所述调向机构为竖直偏转调节机构,抛物反射镜通过竖直偏转调节机构调节竖直方向的偏转角度。
上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中,在固定架上设有转盘槽架;所述转动架主要由位于中心的滚针锥轴承、沿滚针锥轴承周向分布的若干支撑梁、设在各支撑梁自由端的第一深沟球轴承组成;所述滚针锥轴承与各支撑梁固定连接;各支撑梁自由端延伸至转盘槽架内且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与转盘槽架连接。
上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中,所述水平旋转驱动机构主要由设在转动架上的第一驱动电机、设在支轴上的旋转齿轮以及连接第一驱动电机与旋转齿轮之间的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组成;在转动架上设有与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上各齿轮相配合的第一支承轴,在各第一支承轴自由端设有与相对应的齿轮相配合的第二深沟球轴承;第一驱动电机与采集控制单元连接。
上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中,所述竖直偏转调节机构主要由设在偏转架上的偏转轴、设在偏转轴上的偏转齿轮、套设在偏转轴上的偏转平衡机构、设在偏转架上的第二驱动电机以及连接第二驱动电机与偏转齿轮的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组成;在偏转架上设有与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上各齿轮相配合的第二支承轴,在各第二支承轴自由端设有与相对应的齿轮相配合的第三深沟球轴承;所述抛物反射镜设在偏转齿轮上;所述采集控制单元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
上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中,在偏转架上设有定位梁,所述偏转平衡机构由两条扭力弹簧组成,各扭力弹簧一端抵紧定位梁上,另一端抵紧抛物反射镜下端面,两条扭力弹簧与抛物反射镜的接触端分别位于定位梁两边。
上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中,所述集热塔主要包括支撑柱、套在支撑柱上部的集热反射镜、设在支撑柱自由端且下端为开口状的集热腔、套设在集热腔外围的腔外隔热层以及设在集热腔开口部的透明密封件;光线通过集热反射镜反射进入到集热腔内再在集热腔内多次反射;在集热腔上设有排气测温孔;在集热腔与腔外隔热层之间形成集热低温媒介层,集热低温媒介层的顶部、底部分别与外部保温箱内储能媒介的顶层和底层连接。
上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中,所述集热腔为中空的环形结构;所述支撑柱主要由由内至外间隔套设的高温媒介管和低温媒介管组成,在高温媒介管外套设有高温管隔热层,在低温媒介管外套设有低温管隔热层;所述低温媒介管和高温媒介管的上端穿过集热腔内孔且分别与集热低温媒介层导通;低温媒介管下部连接低温媒介输入端,高温媒介管下部连接高温媒介输出端。
上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中,所述高温媒介管的上端高于低温媒介管且在高温媒介管上端外围设有高低温媒介隔板;高低温媒介隔板部分遮挡低温媒介管上端管口;在高温媒介管上端设有高温媒介排放口。
上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中,所述固定架还包括至少两组设在底部且两两对应的支撑脚以及设在相对的两个支撑脚之间的固定梁。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光电转换件感应太阳光的光照强度,并探测出太阳光线的实时方向,通过水平旋转驱动机构和竖直偏转调节机构使抛物反射镜始终处于接收太阳光线的最佳方位。高温媒介管、低温媒介管、集热低温媒介层和外部的保温箱均由金属制成,具有良好的承压能力,杜绝了使用真空管而发生“空晒炸管”的安全隐患。经由集热反射镜反射后进入集热腔的光线可反复多次折射实现光能充分吸收和转换,极大地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多层的保温结构使本装置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保证在光照不充足的寒冷天气情况下,集热塔也能正常工作并提供热能,用于加热冷水或其它液、气态媒介。在偏转架上设有的偏转平衡装置,可有效抵消偏转部分在偏转后需继续偏转的驱动阻力;转动架、竖直偏转调节机构和水平旋转驱动机构的运动结合部均使用轴承,可有效减少摩擦阻力,降低电机扭矩要求,并大幅降低电机的驱动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集热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竖直偏转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转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水平旋转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安装座1、抛物反射镜2、集热塔3、光电转换件4、采集控制单元5、固定架6、转盘槽架6a、支撑脚6b、固定梁6c、支轴7、转动架8、滚针锥轴承8a、支撑梁8b、第一深沟球轴承8c、偏转架9、定位梁9a、水平旋转驱动机构10、第一驱动电机10a、旋转齿轮10b、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c、竖直偏转调节机构11、偏转轴11a、偏转齿轮11b、第二驱动电机11c、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1d、第一支承轴12、第二深沟球轴承13、第二支承轴14、第三深沟球轴承15、扭力弹簧16、支撑柱17、高温媒介管17a、低温媒介管17b、高温管隔热层17c、低温管隔热层17d、集热反射镜18、集热腔19、排气测温孔19a、腔外隔热层20、透明密封件21、集热低温媒介层22、高低温媒介隔板23、高温媒介排放口24。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安装座1,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主要由设在底部的固定架6、沿竖直方向设在固定架6上的支轴7、套设在支轴7上的转动架8以及设在转动架8上的偏转架9组成。在偏转架9上设有定位梁9a。为了使本装置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和抗风能力,在固定架6上设有转盘槽架6a,转盘槽架6a可以使用U型的环形凹槽结构,在固定架6上还包括至少两组设在底部且两两对应的支撑脚6b以及设在相对的两个支撑脚6b之间的固定梁6c。当然,安装座1也可以才用其它的结构,只要起到安装固定的作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架8主要由位于中心的滚针锥轴承8a、沿滚针锥轴承8a周向分布的若干支撑梁8b、设在各支撑梁8b自由端的第一深沟球轴承8c组成。所述滚针锥轴承8a与各支撑梁8b固定连接,各支撑梁8b自由端延伸至转盘槽架6a内且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8c与转盘槽架6a连接,采用这种结构,使转动架8能在转盘槽架6a内旋转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转动架8的承重和抗侧倾能力。
在转动架8上连接有水平旋转驱动机构10。在本实施例中,水平旋转驱动机构10主要由设在转动架8上的第一驱动电机10a、设在支轴7上的旋转齿轮10b以及连接第一驱动电机10a与旋转齿轮10b之间的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c组成。同时,第一驱动电机10a与采集控制单元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c采用的是蜗轮蜗杆配合,达到既能驱动旋转齿轮10b转动、又能在失电时整个传动机构互锁的目的。当然,也可以采用设在第一驱动电机10a动力输出轴上的齿轮与传动齿轮组相配合的结构。
为了使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c具有更加牢固的结构,在转动架8上设有与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c上各齿轮相配合的第一支承轴12,在各第一支承轴12自由端设有与相对应的齿轮相配合的第二深沟球轴承13,采用这种结构,第一支承轴12起到支承齿轮的作用,第二深沟球轴承13承受径向的作用力。同时,旋转齿轮10b与支轴7固定连接,使第一驱动电机10a能通过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c控制转动架8绕着支轴7旋转,带动偏转架9进行旋转,从而达到初步调节抛物反射镜2水平方向的作用。
在安装座1上设有调向机构,调向机构设置在偏转架9顶部,优选的,调向机构为竖直偏转调节机构11。在本实施例中,竖直偏转调节机构11主要由设在偏转架9上的偏转轴11a、设在偏转轴11a上的偏转齿轮11b、套设在偏转轴11a上的偏转平衡机构、设在偏转架9上的第二驱动电机11c以及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1c与偏转齿轮11b的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1d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偏转轴11a的两端通过滚动轴承与偏转架9连接,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具有减小摩擦系数的机构。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1d的结构参考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c的结构,在此不作赘述。为了使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1d具有更加牢固的结构,在偏转架9上设有与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1d上各齿轮相配合的第二支承轴14,在各第二支承轴14自由端设有与相对应的齿轮相配合的第三深沟球轴承15,采用这种结构,第二支承轴14起到支承齿轮的作用,第三深沟球轴承15承受径向的作用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偏转平衡机构由两条扭力弹簧16组成,各扭力弹簧16一端抵紧定位梁9a上,另一端抵紧抛物反射镜2下端面,两条扭力弹簧16与抛物反射镜2的接触端分别位于定位梁9a两边。
在安装座1上设有向中心凹陷的抛物反射镜2,调向机构与抛物反射镜2连接,抛物反射镜2通过竖直偏转调节机构11调节竖直方向的偏转角度。优选的,抛物反射镜2设在偏转齿轮11b上。在抛物反射镜2中心设有集热塔3,集热塔3上的低温媒介输入端与高温媒介输出端都与外部保温箱内的储能媒介连接,优选的,集热塔3上的低温媒介输入端与外部保温箱内储能媒介底层连接,高温媒介输出端与外部保温箱内储能媒介顶层连接,其中储能媒介是可吸储热能的液体或气体形态的物质。
在本实施例中,集热塔3主要包括支撑柱17、套在支撑柱17上部的集热反射镜18、设在支撑柱17自由端且下端为开口状的集热腔19、套设在集热腔19外围的腔外隔热层20以及设在集热腔19开口部的透明密封件21。在本实施例中,集热腔19为中空的环形结构,在集热腔19上设有排气测温孔19a,通过排气测温孔19a可以对集热腔19进行抽气成真空,使集热腔19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在集热腔19内端面喷涂成黑色,更进一步提升光能的吸收率。同时,为了较为精准的控制高温热媒介的输出,也可以在排气测温孔17a处设置温度检测机构,温度检测机构与采集控制单元5连接,通过外部的媒介循环控制机构将高温媒介输出到外部的保温箱。
通过水平旋转驱动机构10和竖直偏转调节机构11的调节作用后,平行的太阳光光线照射在抛物反射镜2内端面上,光线反射在集热反射镜18上,光线通过集热反射镜18反射进入到集热腔19内、再在集热腔19内多次反射。
为了将反射的太阳光转化为集热媒介的热能,在集热腔19与腔外隔热层20之间形成集热低温媒介层22,集热低温媒介层22的顶部、底部分别与外部保温箱内储能媒介的顶层和底层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17主要由由内至外间隔套设的高温媒介管17a和低温媒介管17b组成,在高温媒介管17a外套设有高温管隔热层17c,在低温媒介管17b外套设有低温管隔热层17d,采用这种结构,使支撑柱17在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的同时,支撑柱17也具有良好的承压能力。低温媒介管17b和高温媒介管17a的上端穿过集热腔19内孔且分别与集热低温媒介层22导通,而且低温媒介管17b下部连接低温媒介输入端,高温媒介管17a下部连接高温媒介输出端。同时,高温媒介管17a的上端高于低温媒介管17b且在高温媒介管17a上端外围设有高低温媒介隔板23,高低温媒介隔板23部分遮挡低温媒介管17b上端管口,在高温媒介管17a上端设有高温媒介排放口24;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装置与采集控制单元5连接,通过外部的媒介循环控制机构将高温媒介输出到外部的保温箱。采用这种结构,当集热低温媒介层22中的集热媒介吸热后温度升高,储能媒介比重减小且上升,形成一个向上的动力,进而构成一个热虹吸系统,随媒介不断上移并到达位于高温媒介管17a上端的高温媒介排放口24处,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媒介达到设定的温度要求时,开启外部的媒介循环控制机构,高温媒介通过高温媒介管17a导回到外部保温箱内储存起来,同时外部保温箱内储能媒介底层的媒介沿下部的低温媒介管17b不断补充进来,如此循环往复,最终使外部保温箱内储能媒介温度升高。
为了方便线缆的安装,在高温管隔热层17c内设有预留线缆孔。在集热塔3上设有光探测机构,所述光探测机构由至少两组两两对应设置在集热塔3上的光电转换件4组成。优选的,光电转换件4倾斜设置在集热塔3的上部,光电转换件4可以是光伏电池、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电阻等本领域常用的电子元器件或上述各电子元器件的组合。光探测机构连接有采集控制单元5,采集控制单元5与调向机构驱动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采集控制单元5与第一驱动电机10a和第二驱动电机11c连接,采集控制单元5接收来自光电转换件4的信号后,控制调向机构调节抛物反射镜2的中心线方向。
使用时,至少两组两两相对的光电转换件4探测太阳光的照射强度,通过对比相对的一组光电转换件4上的光照射强度的不同,发出调向信息给采集控制单元5,采集控制单元5根据得到的信息,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0c进行工作,从而控制设在安装架1底部的水平旋转驱动机构10,对抛物反射镜2的水平方向进行粗调整。同时,采集控制单元5控制第二驱动电机11c进行工作,从而控制设在偏转架9顶部的竖直偏转调节机构11,对抛物反射镜2的竖直方向进行微调整,使抛物反射镜2的内端面始终对着太阳光的照射方向。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在抛物反射镜2的内端面上,太阳光被反射到集热反射镜18上,再通过集热反射镜18反射到集热腔19内部,光线在集热腔19内部多次反射,从而加热集热低温媒介层22中的储能媒介,储能媒介被加热后,储能媒介比重减小且上升,形成一个向上的动力,进而构成一个热虹吸系统,储能媒介不断上移并到达位于高温媒介管17a上端的高温媒介排放口24处,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储能媒介达到设定的温度要求时,开启外部的媒介循环控制机构,高温媒介通过高温媒介管17a导回到外部保温箱内储存起来,同时外部保温箱内储能媒介底层的储能媒介沿下部的低温媒介管17b不断补充进来,如此循环往复,最终使外部保温箱内储能媒介温度升高。极大的提高了光能的吸收率的同时,还能使本装置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承压能力。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座(1)上设有调向机构;在安装座(1)上设有向中心凹陷的抛物反射镜(2),调向机构与抛物反射镜(2)连接;在抛物反射镜(2)中心设有集热塔(3);集热塔(3)上的低温媒介输入端与高温媒介输出端都与外部保温箱内的储能媒介连接;在集热塔(3)上设有光探测机构,所述光探测机构由至少两组两两对应设置在集热塔(3)上的光电转换件(4)组成;光探测机构连接有采集控制单元(5);采集控制单元(5)与调向机构驱动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主要由设在底部的固定架(6)、沿竖直方向设在固定架(6)上的支轴(7)、套设在支轴(7)上的转动架(8)以及设在转动架(8)上的偏转架(9)组成;所述转动架(8)连接有水平旋转驱动机构(10);所述调向机构设置在偏转架(9)顶部,所述调向机构为竖直偏转调节机构(11),抛物反射镜(2)通过竖直偏转调节机构(11)调节竖直方向的偏转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架(6)上设有转盘槽架(6a);所述转动架(8)主要由位于中心的滚针锥轴承(8a)、沿滚针锥轴承(8a)周向分布的若干支撑梁(8b)、设在各支撑梁(8b)自由端的第一深沟球轴承(8c)组成;所述滚针锥轴承(8a)与各支撑梁(8b)固定连接;各支撑梁(8b)自由端延伸至转盘槽架(6a)内且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8c)与转盘槽架(6a)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旋转驱动机构(10)主要由设在转动架(8)上的第一驱动电机(10a)、设在支轴(7)上的旋转齿轮(10b)以及连接第一驱动电机(10a)与旋转齿轮(10b)之间的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c)组成;在转动架(8)上设有与第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c)上各齿轮相配合的第一支承轴(12),在各第一支承轴(12)自由端设有与相对应的齿轮相配合的第二深沟球轴承(13);第一驱动电机(10a)与采集控制单元(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偏转调节机构(11)主要由设在偏转架(9)上的偏转轴(11a)、设在偏转轴(11a)上的偏转齿轮(11b)、套设在偏转轴(11a)上的偏转平衡机构、设在偏转架(9)上的第二驱动电机(11c)以及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1c)与偏转齿轮(11b)的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1d)组成;在偏转架(9)上设有与第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1d)上各齿轮相配合的第二支承轴(14),在各第二支承轴(14)自由端设有与相对应的齿轮相配合的第三深沟球轴承(15);所述抛物反射镜(2)设在偏转齿轮(11b)上;所述采集控制单元(5)与第二驱动电机(11c)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偏转架(9)上设有定位梁(9a),所述偏转平衡机构由两条扭力弹簧(16)组成,各扭力弹簧(16)一端抵紧定位梁(9a)上,另一端抵紧抛物反射镜(2)下端面,两条扭力弹簧(16)与抛物反射镜(2)的接触端分别位于定位梁(9a)两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塔(3)主要包括支撑柱(17)、套在支撑柱(17)上部的集热反射镜(18)、设在支撑柱(17)自由端且下端为开口状的集热腔(19)、套设在集热腔(19)外围的腔外隔热层(20)以及设在集热腔(19)开口部的透明密封件(21);光线通过集热反射镜(18)反射进入到集热腔(19)内再在集热腔(19)内多次反射;在集热腔(19)上设有排气测温孔(19a);在集热腔(19)与腔外隔热层(20)之间形成集热低温媒介层(22),集热低温媒介层(22)的顶部、底部分别与外部保温箱内储能媒介的顶层和底层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腔(19)为中空的环形结构;所述支撑柱(17)主要由由内至外间隔套设的高温媒介管(17a)和低温媒介管(17b)组成,在高温媒介管(17a)外套设有高温管隔热层(17c),在低温媒介管(17b)外套设有低温管隔热层(17d);所述低温媒介管(17b)和高温媒介管(17a)的上端穿过集热腔(19)内孔且分别与集热低温媒介层(22)导通;低温媒介管(17b)下部连接低温媒介输入端,高温媒介管(17a)下部连接高温媒介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媒介管(17a)的上端高于低温媒介管(17b)且在高温媒介管(17a)上端外围设有高低温媒介隔板(23);高低温媒介隔板(23)部分遮挡低温媒介管(17b)上端管口;在高温媒介管(17a)上端设有高温媒介排放口(24)。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6)还包括至少两组设在底部且两两对应的支撑脚(6b)以及设在相对的两个支撑脚(6b)之间的固定梁(6c)。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72311.9U CN204478532U (zh) | 2015-02-03 | 2015-02-03 | 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72311.9U CN204478532U (zh) | 2015-02-03 | 2015-02-03 | 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78532U true CN204478532U (zh) | 2015-07-15 |
Family
ID=53634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7231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78532U (zh) | 2015-02-03 | 2015-02-03 | 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78532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56872A (zh) * | 2016-02-19 | 2016-07-13 | 上海光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塔光热和光伏发电装置及其发电方法 |
CN106091448A (zh) * | 2016-07-22 | 2016-11-09 | 天津英赫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转动支撑底座 |
CN106602986A (zh) * | 2016-12-20 | 2017-04-26 | 石健玲 | 太阳光追踪系统、太阳能应用装置及太阳光追踪方法 |
CN109449603A (zh) * | 2018-10-19 | 2019-03-08 | 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天线反射面成型装配加工一体工装及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02-03 CN CN201520072311.9U patent/CN20447853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56872A (zh) * | 2016-02-19 | 2016-07-13 | 上海光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塔光热和光伏发电装置及其发电方法 |
CN105756872B (zh) * | 2016-02-19 | 2018-09-18 | 上海光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塔光热和光伏发电装置及其发电方法 |
CN106091448A (zh) * | 2016-07-22 | 2016-11-09 | 天津英赫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转动支撑底座 |
CN106602986A (zh) * | 2016-12-20 | 2017-04-26 | 石健玲 | 太阳光追踪系统、太阳能应用装置及太阳光追踪方法 |
CN109449603A (zh) * | 2018-10-19 | 2019-03-08 | 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天线反射面成型装配加工一体工装及制备方法 |
CN109449603B (zh) * | 2018-10-19 | 2021-02-02 | 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天线反射面成型装配加工一体工装及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67026B (zh) | 太阳能集热器及利用其将太阳能转化为中温热能的方法 | |
CN103438586B (zh) | 太阳能光热采集器、光热电采集板和太阳能采暖热水系统 | |
CN205610519U (zh) | 具备太阳能自动跟踪调节的光伏发电设备 | |
CN204478532U (zh) | 一种可跟踪聚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 |
CN113899109B (zh) | 利用太阳辐射中温制热和天空辐射制冷的高效一体化系统 | |
CN106988457A (zh) | 一种光热互补发电的智能玻璃幕墙及工作方法 | |
CN200949944Y (zh) | 太阳光自动跟踪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 | |
CN105391376B (zh) | 太阳能光伏温差联合发电装置 | |
JP2013528936A (ja) | ソーラーエネルギー発電機 | |
CN101266077A (zh) | 折射聚光、高温蓄热式太阳能锅炉 | |
CN208365633U (zh) | 一种风光集合发电可储备温度的供暖设备 | |
CN101169283A (zh) | 具有透过体界面的太阳能建筑 | |
CN101576320B (zh) | 太阳能发电万向集光器 | |
NL2036595A (en) | Solar thermosiphon heating system with graded concentration | |
WO2013082872A1 (zh) | 同步跟踪摇杆式聚光型太阳能电站 | |
CN101985918A (zh) | 地面高温高效太阳能蒸汽发电装置 | |
CN216409357U (zh) | 采用滑杆式定反光板聚光的中温集热与辐射制冷双效装置 | |
CN201926277U (zh) | 太阳能干燥房 | |
CN101392961A (zh) | 多功能摄太阳能储能锅炉灶 | |
CN214626895U (zh) | 一种具有通用型承载底盘的太阳能跟踪装置 | |
CN201467017U (zh) | 太阳能发电万向集光器 | |
CN202002334U (zh) | 一种聚光太阳能热水器 | |
CN212961848U (zh) | 一种平面组合式太阳能槽式采暖集热器 | |
CN205425472U (zh) | 光电-热电-热水一体化集成的单元式太阳能复合装置 | |
CN204539049U (zh) | 一种小型家庭用光电暖供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20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