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64639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64639U CN204464639U CN201520205348.4U CN201520205348U CN204464639U CN 204464639 U CN204464639 U CN 204464639U CN 201520205348 U CN201520205348 U CN 201520205348U CN 204464639 U CN204464639 U CN 2044646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metal
- electrical connector
- rubber core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端子组,为上下排设置;一胶芯,固持该端子组于端子槽,一外导片槽设于该端子槽之间,于中空对接部分的周围为里侧;一对弹性臂,设于该胶芯左右两侧的槽道;以及一遮蔽总成,包含有:一金属壳体容设该胶芯于其中,于对接方向具有一外缘开口,靠近该外缘开口处设有至少一抵制臂,往该里侧设有抵制接面;和一金属外导片设于该外导片槽,该金属外导片两侧设有弹性的导电环。本实用新型能提供一种微小化的电连接器同时能够保持高频特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新型的对接方式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一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I420749号揭露一种通用序列总线连接器,包含:一金属壳体;一绝缘座体,位于该金属壳体内且具有多个彼此分离的凹槽及邻近该些凹槽的开阔部;以及多个接点,分别容纳于该些凹槽内,每一该接点具有中间段、第一终端段以及第二终端段,该中间段连接于该第一终端段与该第二终端段之间,该开阔部位于第一终端段下方,该些接点包含:第一信号差动对、第二信号差动对与第三信号差动对,该第一信号差动对与该第三信号差动对为USB 3.0信号差动对,该第二信号差动对为USB 2.0信号差动对,该第一信号差动对包含第一信号接点以及第二信号接点,该第二信号接点较该第一信号接点接近该第二信号差动对,该第三信号差动对包含第三信号接点以及第四信号接点,该第三信号接点较该第四信号接点接近该第二信号差动对,该第一信号差动对与该第三信号差动对位于该第二信号差动对两侧,该第一信号差动对与该第三信号差动对的第二终端段并与该第二信号差动对的第二终端段之间被至少一USB 2.0电源接点或USB 2.0接地接点给隔离,该USB 2.0的信号差动对之间具有一USB 3.0接地接点,该第二信号接点的第一终端段于该开阔部上有一曲折部,该曲折部的末端较该第二信号接点的中间段靠近该第二信号差动对,该第三信号接点的第一终端段于该开阔部上有一曲折部,该曲折部的末端较该第三信号接点的中间段靠近该第二信号差动对。
现有通用序列总线是解决传输接口的升级增加总线内接点的传输速度、频率,向下兼容更早先版本的连接器时,使通用序列总线的连接器克服高速、高率传输时所可能产生的串音等的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已有更新颖的传输接口诞生。现有解决方案并不足以应付新的技术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较先前的电连接器拥有更密集的端子排设,是一种能达到更加微小化的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端子组,其为上下排设置;一胶芯,其固持该端子组于端子槽,一外导片槽设于该端子槽之间,该胶芯于对接方向的中空部分的周围为里侧;一对弹性臂,其设于该胶芯左右两侧的槽道;以及一遮蔽总成,其包含有:一金属壳体,其容设该胶芯于其中,该金属壳体于对接方向具有一外缘开口,该遮蔽总成靠近该外缘开口处设有至少一抵制臂,该抵制臂往该里侧设有抵制接面;和一金属外导片,其设于该外导片槽,该金属外导片两侧设有弹性的导电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端子组为上下两排配置,各端子包含自端身向两端延伸分别构成的接触部和连接部,该接触部设有一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端子组的各端子于端身与接触部之间设有弹性部,该弹性部由端身斜伸至中间基准面;该端子容纳于该端子槽中,该端子槽于垂直方向具有一拓深,该端子槽对应该斜面处设有斜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金属外导片的导电环包含自环身处两端延伸出的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该导电环的延伸部分为一弯曲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接触端与弹性臂接触,该第二接触端与金属壳体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胶芯于其上下表面设有内导片槽;该遮蔽总成,更包含有:一对金属内导片,其收容于该内导片槽,该抵制臂设于该金属内导片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内导片槽设有靠近胶芯一内缘开口的柱状的第二支撑部及远离该内缘开口的面状的第一支撑部;该内导片槽具有一段差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金属内导片设有至少一开槽,每一该开槽自其边缘处形成该抵制臂,该抵制臂设有相连于抵制接面的折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抵制接面尾端设有凸出部,该凸出部与金属内导片上的凹孔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连接器依使用方向而定义有靠近对接面的前端面、位于前端面另一端的后端面和居于前两者之中的中身部;该金属外导片和一对金属内导片为前后设置,该金属外导片位于一对金属内导片之间并接近后端面,该一对金属内导片接近前端面,该金属外导片设于端子组中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胶芯包含一胶芯本体、连接构件和对应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固持前述端子组中的第一端子组的一第一连接部,该对应连接构件固持前述端子组中的第二端子组的第二连接部,该连接构件设于该对应连接构件的一侧,该端子组的接触部容设于该胶芯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胶芯本体具有多个卡合槽,该连接构件具有一第一卡合部,该对应连接构件具有一第二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与该第二卡合部卡合至该卡合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提供一种微小化的电连接器却同时能够保持高频特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电连接器与一线缆组件的实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电连接器的胶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的胶芯设置其它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5的后视图。
图8是图6的后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导片与一对金属内导片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的元件与端子组对应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的元件与胶芯设置的侧视图。
图12是图9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1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与一后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图10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电连接器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立体爆炸图。
图18是图17另一角度的立体爆炸图。
图19是图16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侧视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S:对接连接器
T:对应端子
100:电连接器
101:前端面
102:后端面
103:中身部
200:端子组
200a:第一端子组
200b:第一端子
200c:第二端子组
200d:第二端子
201:接触部
201a:第一接触部
201b:第二接触部
202:连接部
202a:第一连接部
202b:第二连接部
203:端身
204:斜面
205:止退部
206:弹性部
300:胶芯
300a:胶芯本体
301:后座
302:内缘开口
303:第一端子槽
304:拓深
305:第二端子槽
306:槽道
307:弹臂槽
308:第一墙面
309:外导片槽
310:内导片槽
311:第一支撑部
312:第二支撑部
313:段差部
314:定位槽
315:凸块
316:缘部
317:斜槽
318:里侧
319:让位
320:凸处
321:凹下
322:第二墙面
330:卡合槽
331:连接构件
332:连接凸件
333:连接凹件
334:第一卡合部
335:对应连接构件
336:对应连接凹件
337:对应连接凸件
338:第二卡合部
400:遮蔽总成
401:金属壳体
402:外缘开口
403:缺口
501:金属外导片
502:金属内导片
503:金属内导片
504:导电环
505:环身
506:第一接触端
507:第二接触端
508:弯曲部
509:孔
510:开孔
511:开槽
512:抵制臂
513:折部
514:抵制接面
515:凸出部
516:凹孔
517:定位片
518:导电片
519:淘孔
801:弹性臂
802:弹性臂
803:压触部
804:卡制部
900:线缆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为了实现一增效的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面叙述。首先图1示例了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应用状态,电连接器100与一线缆组件900的实配示意图。电连接器100进一步描绘于图2中,依使用方向而定义有前端面101、后端面102和中身部103。靠近对接面的前端面101、位于前端面另一端的后端面102和居于前两者之中的中身部103。
进行详细的说明前,先了解到本实用新型的各部零件构成。见图3与图4,电连接器100由传导电子信号的端子组200和固持端子组200的非导体胶芯300所组成,端子组200为上下排设置,胶芯300于对接方向的中空部分的周围为里侧318。并进一步包含一组遮蔽总成400,遮蔽总成400广泛的含盖一金属壳体401、一金属外导片501和一对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金属壳体401容设该胶芯于其中,金属壳体401于对接方向具有一外缘开口402,靠近该外缘开口处设有至少一抵制臂512,往该里侧318设有抵制接面514。
电连接器100于构成时,胶芯300固持端子组200,包含组装式或将非导体料射出包覆端子组200而构成固持,两种方式均以端子与胶芯有相当的干涉而形成固持。依序将一对弹性臂801、弹性臂802、金属外导片501固持于胶芯300内部,安装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于胶芯300上下,和一后座301于胶芯300尾部,最后,负载各元件的胶芯300由一外缘开口402组入金属壳体401。
图7和图14说明更具体的端子与胶芯关系。端子组200为上下两排配置,各端子包含接触部201、连接部202和端身203。端身203是端子的基础部分,其向两端延伸分别构成接触部201和连接部202。接触部201与相对连接器(图未示)的端子接触而传导电子信号,并设有一斜面204,供导入相对连接器的舌部(图未示)。端身203上设有止退部205,止退部205与胶芯300内部干涉增加固持力。于端身203与接触部201之间设的弹性部206,由端身203斜伸至中间基准面,使上下排端子的接触部201较靠近(相对于上下排端子端身203而言)。连接部202用以连接电路板或线缆而设;可预见现有工艺有夹板式或焊接式。图7中第一端子槽303供端子容纳其中,于组装式端子,第一端子槽303于垂直方向具有一拓深304,使有斜度的弹性部206和成形有斜面204的接触部201,得以插入。第一端子槽303与第一端子槽303之间,也可设置第二端子槽305,其供上下排端子共用。立体图可参阅图5。
图5至图8说明具体的弹性臂801、弹性臂802与胶芯关系。弹性臂为左右两列配置,各弹性臂包含压触部803和卡制部804。弹性臂801穿入胶芯300左右两侧的槽道306,穿过一未开放的部分直到弹臂槽307,压触部803位于开放的弹臂槽307之中,弹臂槽307掏空处靠内缘开口302的位置为一第一墙面308,卡制部804卡制于槽道306与胶芯300一第二墙面322上。
图12与图15示意遮蔽总成400的金属外导片501和一对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金属外导片501设于电连接器100内部位置,但与相对连接器(图未示)对接时,金属外导片501于相对连接器较前端处发挥遮蔽效果,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则于相对连接器较后端处(舌部内侧)发挥遮蔽效果。金属外导片501主体的两侧设有弹性的导电环504(为形成较佳结构而设,应不限于以环形构成),其包含环身505、第一接触端506和第二接触端507。自环身505处两端延伸出第一接触端506和第二接触端507,导电环504的延伸部分可设成弯曲部508。金属外导片501主体上设有供模具定位用的孔509,和留有与胶芯300做干涉的开孔510。
抵制臂512可自金属壳体401形成,例如由外缘开口402向里侧318反折,需求较精简的开发成本。若开发成本许可,抵制臂512也可另由独立金属片形成。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设有至少一开槽511,每一开槽511均自边缘处形成抵制臂512,包含有折部513、抵制接面514和凸出部515。抵制接面514与相对连接器较后端处(舌部内侧)做上下夹持抵制。折部513提供自开槽511让出金属料以成形的部分,相连于抵制接面514,设有淘孔519使成形更加容易。抵制接面514尾端设有凸出部515,该凸出部515与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上的凹孔516相对应,当抵制臂512抵制受压时,凹孔516可容纳凸出部515。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上分别设有的定位片517与胶芯300作定位。
图5与图6说明具体的金属外导片501和一对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与胶芯关系。并参考图7与图8,金属外导片501安装入胶芯300的外导片槽309,外导片槽309设于上下排第一端子槽303之间。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安装于胶芯300的内导片槽310,内导片槽310于胶芯300上下表面设置,各容纳一金属内导片。内导片槽310设有靠近内缘开口302的柱状的第二支撑部312及另一端(远离内缘开口302)的面状的第一支撑部311,可以见到内导片槽310设有一段差部313。内导片槽310两侧设有与定位片517定位的定位槽314。
胶芯300本体上设有凸块315,供与金属壳体401上的缺口403卡合(图3)。靠近内缘开口302处设有一与开口同形的缘部316,为一突出环,以于安装时挡止金属壳体401(见图11)。而第一端子槽303靠近内缘开口302处设有斜槽317,供端子接触部201的斜面204靠上。自图5可看到镂空的内导片槽310的柱状的第一支撑部311之中,可以穿透看至胶芯300里侧318。
于胶芯300尾部的后座301设有供第二接触端507伸出的让位319。后座301上设有凸处320,凸处320与胶芯300的凹下321做卡合定位(见图5)。
图9与图11自另一角度说明具体的金属外导片501和一对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与胶芯关系。金属外导片501和一对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为前后设置,金属外导片501位于一对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之间,于图10(参考图2),金属外导片501较接近后端面102,一对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较接近前端面101,端子组200将金属外导片501夹于中间,而胶芯300固持上述元件后,可以看出外导片槽309位于端子组200中间的相对位置。金属外导片501和一对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于电连接器100使用时,构成导通状态,将产生遮蔽电磁干扰的效果,特别是于端子组200(上下接触部201,上下端身203)。
金属外导片501的导电环504的第一接触端506与弹性臂801、弹性臂802尾部接触,第二接触端507与金属壳体401接触,弹性臂801、弹性臂802的压触部803外端并与金属壳体401接触(选择性地)。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上设有的导电片518与金属壳体401接触。于电连接器100使用时,构成导通状态的金属外导片501、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和金属壳体401将产生遮蔽电磁干扰的效果(见图13)。
如图16至图19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电连接器100,包含:一第一端子组200a,包含多个有第一连接部202a的第一端子200b及一连接构件331;一第二端子组200c,包含多个有第二连接部202b的第二端子200d及一对应连接构件335,连接构件331连接至对应连接构件335;一金属外导片501,金属外导片501设置于连接构件331与对应连接构件335之间,且延伸至第一端子200b的部分与第二端子200d的部分之间。
将第一端子200b排列,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的工艺使该第一端子组200a成形,也就是以加热熔化的绝缘填充料射出于该第一连接部202a凝固而形成该连接构件331,使第一端子200b与该连接构件331为一体成形,第二端子200d与对应连接构件335也以相同的技术手段而为一体成形。无须将第一端子200b及第二端子200d一根根的组装在插槽内。此外,第一端子组200a的一体成形与第二端子组200c的一体成形为紧密结合,对震动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与现有结构相比,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而金属外导片501的设置,可屏蔽第一端子组200a与第二端子组200c之间的串音干扰,而有良好的传输效果。
如图17及图19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第一端子200b及第二端子200d为上下两排设置,第一端子200b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201a,第二端子200d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201b,第一接触部201a与第二接触部201b为对向设置。电连接器100与匹配的对接连接器S对接,对接连接器S内的对应端子T为上下两排背向设置,使得第一接触部201a与第二接触部201b触接至对应端子T,将传输信号通过第一端子200b及第二端子200d传到一电路板(图未示)。
如图17及图18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连接构件331具有一连接凸件332及一连接凹件333,对应连接构件335具有一对应连接凹件336及一对应连接凸件337,连接凸件332接合至对应连接凹件336,对应连接凸件337接合至连接凹件333,以使连接构件331与对应连接构件335嵌合连接,各个第一端子200b与第二端子200d的相对位置而为固定。当然,连接构件331与对应连接构件335也可用黏合、卡扣等方式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如图17及图18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金属外导片501具有一孔509,孔509供连接构件331及对应连接构件335穿设。孔509的设置使得金属外导片501稳定的卡合在连接构件331与对应连接构件335之间。
如图17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更包括一胶芯本体300a,其与连接构件331和对应连接构件335构成胶芯300,胶芯本体300a具有多个端子槽,第一端子槽303、第二端子槽305为用以供第一端子200b及第二端子200d容置,且使第一端子200b之间与第二端子200d之间有间隔。胶芯本体300a为绝缘材质,电连接器100在与对接连接器S对接时,具有弹性的第一端子200b及第二端子200d与对应端子T触接而弯曲,第一端子槽303、第二端子槽305的设置能限制第一端子200b及第二端子200d的弯曲,使第一端子200b之间及第二端子200d之间不会因接触而形成短路。
如图17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胶芯本体300a具有多个卡合槽330,连接构件331具有一第一卡合部334,对应连接构件335具有一第二卡合部338,第一卡合部334与第二卡合部338卡合至卡合槽330,使第一端子组200a及第二端子组200c与胶芯本体300a的相对位置而为固定。当然,连接构件331与对应连接构件335也可用黏合、锁合等方式与胶芯本体300a连接,均可达到固定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如图17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更包括多个金属内导片,例如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设置于胶芯本体300a的外表面,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屏蔽部分外界电磁干扰第一端子200b与第二端子200d,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201a与第二接触部201b的上下于胶芯本体300外表面各有内导片槽310,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设置于内导片槽310,使金属内导片502、金属内导片503在第一接触部201a与第二接触部201b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以上所述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做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均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一端子组,其为上下排设置;
一胶芯,其固持该端子组于端子槽,一外导片槽设于该端子槽之间,该胶芯于对接方向的中空部分的周围为里侧;
一对弹性臂,其设于该胶芯左右两侧的槽道;以及
一遮蔽总成,其包含有:
一金属壳体,其容设该胶芯于其中,该金属壳体于对接方向具有一外缘开口,该遮蔽总成靠近该外缘开口处设有至少一抵制臂,该抵制臂往该里侧设有抵制接面;和
一金属外导片,其设于该外导片槽,该金属外导片两侧设有弹性的导电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为上下两排配置,各端子包含自端身向两端延伸分别构成的接触部和连接部,该接触部设有一斜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的各端子于端身与接触部之间设有弹性部,该弹性部由端身斜伸至中间基准面;该端子容纳于该端子槽中,该端子槽于垂直方向具有一拓深,该端子槽对应该斜面处设有斜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导片的导电环包含自环身处两端延伸出的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该导电环的延伸部分为一弯曲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端与弹性臂接触,该第二接触端与金属壳体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胶芯于其上下表面设有内导片槽;该遮蔽总成,更包含有:
一对金属内导片,其收容于该内导片槽,该抵制臂设于该金属内导片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内导片槽设有靠近胶芯一内缘开口的柱状的第二支撑部及远离该内缘开口的面状的第一支撑部;该内导片槽具有一段差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内导片设有至少一开槽,每一该开槽自其边缘处形成该抵制臂,该抵制臂设有相连于抵制接面的折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抵制接面尾端设有凸出部,该凸出部与金属内导片上的凹孔相对应。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依使用方向而定义有靠近对接面的前端面、位于前端面另一端的后端面和居于前两者之中的中身部;该金属外导片和一对金属内导片为前后设置,该金属外导片位于一对金属内导片之间并接近后端面,该一对金属内导片接近前端面,该金属外导片设于端子组中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胶芯包含一胶芯本体、连接构件和对应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固持前述端子组中的第一端子组的一第一连接部,该对应连接构件固持前述端子组中的第二端子组的第二连接部,该连接构件设于该对应连接构件的一侧,该端子组的接触部容设于该胶芯本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胶芯本体具有多个卡合槽,该连接构件具有一第一卡合部,该对应连接构件具有一第二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与该第二卡合部卡合至该卡合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09064 | 2014-05-23 | ||
TW103209064U TWM494405U (zh) | 2014-05-23 | 2014-05-23 | 電連接器 |
TW103213572U TWM489392U (en) | 2014-07-31 | 2014-07-31 | Electrical connector |
TW103213572 | 2014-07-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64639U true CN204464639U (zh) | 2015-07-08 |
Family
ID=53671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205348.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464639U (zh) | 2014-05-23 | 2015-04-08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95796B2 (zh) |
CN (1) | CN204464639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843148B2 (en) * | 2013-07-19 | 2017-12-12 |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
TWM493185U (zh) * | 2014-08-29 | 2015-01-01 | Chant Sincere Co Ltd | 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
JP6293580B2 (ja) * | 2014-06-03 | 2018-03-14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20220006247A1 (en) * | 2014-06-24 | 2022-01-06 | Chou Hsien Tsai |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
TW201605127A (zh) * | 2014-07-31 | 2016-02-01 | 詮欣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器端子、連接器及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
TWI563751B (en) * | 2014-08-06 | 2016-12-21 | Advanced Connectek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of plug type |
CN105449401B (zh) * | 2014-08-08 | 2019-02-05 | 莫列斯公司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US10122124B2 (en) * | 2015-04-02 | 2018-11-06 | Genesis Technology Usa, Inc. | Three dimensional lead-frames for reduced crosstalk |
CN105680246B (zh) * | 2016-01-08 | 2018-12-1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7978927A (zh) * | 2016-10-21 | 2018-05-0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7978901A (zh) * | 2016-10-21 | 2018-05-0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N108092031B (zh) * | 2016-11-23 | 2020-06-0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头连接器组件 |
JP6840636B2 (ja) * | 2017-07-19 | 2021-03-1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防水コネクタ |
CN109546418B (zh) * | 2017-09-21 | 2021-11-19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Usb连接器 |
TWM621483U (zh) * | 2021-08-18 | 2021-12-21 |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插座電連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76876B1 (en) * | 2005-02-18 | 2005-12-20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onnector with reduce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TWM330607U (en) * | 2007-11-16 | 2008-04-11 | Wonten Technology Co Ltd | Electric connector |
US7628638B2 (en) * | 2008-04-01 | 2009-12-08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atch means |
US8684769B2 (en) * | 2012-05-24 | 2014-04-01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 portions in specific arrangement and a grounding plate for excellent 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
US8968031B2 (en) * | 2012-06-10 | 2015-03-03 | Apple Inc. | Du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 planes in tongues |
US9281626B2 (en) * | 2014-06-13 | 2016-03-08 | Lotes Co., Ltd | Mating connector |
-
2015
- 2015-04-08 CN CN201520205348.4U patent/CN20446463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5-05-18 US US14/714,686 patent/US959579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340821A1 (en) | 2015-11-26 |
US9595796B2 (en) | 2017-03-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464639U (zh) | 电连接器 | |
US989346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shielding shell | |
CN104852199B (zh) | 垫高型式的插座电连接器 | |
AU2016100014A4 (en) | Durable connector receptacles | |
CN205092350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356163B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4668631U (zh) | 连接器 | |
CN204315863U (zh) |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 |
CN204243363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505642B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CN105048144B (zh) | 可于插接时防止端子翘曲的插座电连接器 | |
US992331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llar shell retained therein | |
CN110380260B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US10361510B2 (en) | Connector, connector s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onnector | |
CN204441556U (zh) | 电连接器的强化结构 | |
TWM586887U (zh) | 電連接器 | |
CN111478072A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102088152A (zh) | 电气连接器 | |
CN205811129U (zh) | 电子连接器 | |
KR20110020290A (ko) | 고밀도 사각 인터커넥트 | |
CN111478092A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TWM553509U (zh) | 插頭電連接器 | |
US8696380B2 (en) | Cable assembly with removable fastening module | |
TWM595914U (zh) | 插座電連接器 | |
CN207320401U (zh) |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