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2664U - 一种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52664U CN204452664U CN201520004068.7U CN201520004068U CN204452664U CN 204452664 U CN204452664 U CN 204452664U CN 201520004068 U CN201520004068 U CN 201520004068U CN 204452664 U CN204452664 U CN 2044526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limit
- vertical
- curb girder
- vertical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与阻力车车架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包括立支撑、边支撑,所述的边支撑固装在立支撑的一侧;所述边支撑的下底支撑面与立支撑的下底支撑面设有避让空间;所述的立支撑主要包括与助力车车架铰接连接的立支撑主梁,所述立支撑主梁的两端设有立支撑侧梁,每个所述立支撑侧梁的下端部均铰接安装有折叠支撑组件,所述折叠支撑组件与立支撑侧梁之间设有弹性构件;所述折叠支撑组件与立支撑侧梁的铰接点高于边支撑的下底支撑面。本实用新型既具有边支撑的功能,又能够快速变换为中支结构简单,而且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省力效果明显,成本低廉,安装使用范围广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助力车用支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两轮助力车在人们的生活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技术的发展,他不仅仅是简单的代步功能,它还能够承载功能,对于承载功能而言,此类的助力车就存在比较笨重,体积也稍微有所增大,这样就涉及到车辆的方便停放问题,目前小型双轮车辆的中撑还多是传统的后车体、边支撑以及简单的中支撑或者两种或者三种的组合使用,存在的问题是结构设计简单,只是利用普通的杠杆原理来进行支撑作用,其结构为左右站脚呈一个小球形状,在车辆处于中撑停放状态时,只有两很小的点面和地面相接触,使动力臂的长度非常短,这样其得用很大的脚踏力才能使中撑站立,让使用者带来了不方便,目前一般需要通过增长其中撑动力臂的长度来达到省力效果,但是这样的结构的省力效果还不是很好,另外,还有单边设计铰接,但是它仍不能彻底解决省力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实际使用时,对侧没有设计铰接端仍与地面发生干涉,这是仍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将整车抬起支撑,而且它不具有边支的功能,其动力臂只是起到杠杆施力的作用,和传统的功能一致,因此在实际装配车是仍需要单独配置边支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省力效果明显,既具有边支撑的功能,又能够快速变换为中支的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与阻力车车架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包括立支撑、边支撑,所述的边支撑固装在立支撑的一侧;
所述边支撑的下底支撑面与立支撑的下底支撑面设有避让空间;
所述的立支撑主要包括与助力车车架铰接连接的立支撑主梁,所述立支撑主梁的两端设有立支撑侧梁,每个所述立支撑侧梁的下端部为连接部,在上述连接部上均铰接安装有折叠支撑组件,所述折叠支撑组件与立支撑侧梁之间设有使折叠支撑组件向着车头 方向折叠后自动恢复至与立支撑侧梁中心重合的弹性构件;
所述折叠支撑组件与立支撑侧梁的铰接点高于边支撑的下底支撑面。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折叠支撑组件主要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以及限位约束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设置在支撑部的上端,连接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穿装有与立支撑侧梁端部铰接的支撑销轴;在连接部上设有限位约束部,所述的限位约束部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使支撑部与立支撑侧梁的中心重合。
所述立支撑侧梁的下端部通过连接头铰接安装折叠支撑组件;所述连接头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一侧横截面焊接在立支撑侧梁的下端部,U型开口朝两轮助力车车头方向,在U型槽内插装折叠组件的连接部,并通过上述的支撑销轴穿装连接,其中折叠组件的限位约束部位于U型结构的下端截面,限位约束部与上述的连接部呈垂直方向布局,限位约束部的外端延伸至U型结构底部一定距离。
所述的弹性构件采用拉簧;在立支撑侧梁上和折叠支撑组件上分别设有挂装柱,拉簧两端分别挂装在挂装柱上。
所述立支撑侧梁的下端部通过连接头铰接安装折叠支撑组件;所述连接头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底端焊接在立支撑侧梁的下端部,U型开口朝下,在U型槽内插装折叠组件的连接部,并通过上述的支撑销轴穿装连接,其中折叠组件的限位约束部位于U型结构的后侧面,限位约束部的上端延伸至U型结构底部以上到立支撑侧梁一定距离。
所述的弹性构件采用扭簧;所述扭簧安装在支撑销轴上,在立支撑侧梁上和折叠支撑组件上分别设有挂装柱,扭簧两端分别挂装在挂装柱上。
所述安装扭簧的支撑销轴为一体设计,主要包括螺纹连接部、销轴部以及扭簧挂装部。
在所述立支撑侧梁的连接部或者折叠支撑组件的连接部上设有弹性构件安装槽,弹性构件设置在弹性构件安装槽内,所述的弹性构件采用扭簧结构,上述的扭簧中心穿装在支撑销轴上,其两端部分别与立支撑侧梁和折叠支撑组件联接。
所述边支撑与立支撑之间设有加强筋。
在边支撑的对侧立支撑上设有使助力车中支撑整体收起在助力车车架主梁下的用于挂装复位弹簧的挂装柱。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在两 侧立支撑侧梁的下端分别铰接折叠支撑组件,而且折叠支撑组件与立支撑侧梁之间连接弹性构件,在弹性构件在的作用下,可是实现从支撑装置的收拢、边支到中支三个过程的转换,在整个转换过程中非常省力,只需克服两侧的弹性构件(扭簧或者拉簧)的弹力即可,和传统的脚踏杠杆原理相比具有更好的省力效果。此外,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保证折叠支撑组件向着车头方向折叠后自动恢复至与立支撑侧梁中心重合;这样支撑起来整个车身后,重心都会传递在折叠支撑和立支撑侧梁上,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能力和支撑的牢靠性;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安装使用范围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立支撑与边支撑结构布局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折叠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实施例1中连接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支撑轴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立支撑与边支撑结构布局图;
图8是实施例2中折叠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实施例2中连接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2中支撑轴销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支撑;1-1、立支撑主梁;1-2、立支撑侧梁;1-20、连接部;1-3、避让空间;1-4、连接片;1-5、连接套;2、边支撑;2-1、下底支撑面;3、折叠支撑组件;3-10、支撑部;3-11、连接部;3-12、限位约束部;3-13、安装孔;3-14、支撑销轴;3-140、螺纹连接部;3-141、销轴部;3-142、扭簧挂装部;3-2、连接头;3-21、横截面;3-22、底端;4、弹性构件;5、挂装柱;6、挂装柱;7、拉簧;8、扭簧;9、加强筋;10、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与阻力车车架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0,包括立支撑1、边支撑2,所谓的边支撑也可称之为侧支撑,所述的边支撑固装在立支撑的一侧;所述边支撑的下底支撑面2-1与立支撑的下底支撑面设有避让空间1-3,该避让空间主要解决了本实用新型装置从初始收拢状态到边支撑状态过程的转变空间;所述的立支撑1主要包括与助力车车架铰接连接的立支撑主梁1-1,所述立支撑主梁的两端设有立支撑侧梁1-2,在实际制作时,两侧的支撑侧梁可以向两侧张开一定的角度,每个所述立支撑侧梁的下端部为连接部1-20,在上述连接部上均铰接安装有折叠支撑组件3,所述折叠支撑组件3与立支撑侧梁1-2之间设有使折叠支撑组件向着车头方向折叠后自动恢复至与立支撑侧梁1-2中心重合的弹性构件4;所述折叠支撑组件3与立支撑侧梁的铰接点高于边支撑2的下底支撑面2-1,之所以采用铰接点高于边支撑2的下底支撑面2-1目的在于从边支状态转换为中支状态是折叠支撑组件的折叠空间。
上述的折叠支撑组件优选结构一,该结构的折叠支撑组件主要包括支撑部3-10和连接部3-11以及限位约束部3-12;所述连接部3-11固定设置在支撑部3-10的上端,连接部上设有安装孔3-13,所述安装孔内穿装有与立支撑侧梁端部铰接的支撑销轴3-14;在连接部上设有限位约束部3-12,所述的限位约束部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使支撑部与立支撑侧梁的中心重合。
上述的立支撑侧梁的下端可以一体成型为连接端,也可以通过焊接连接头3-2进行与折叠支撑组件连接,具体结构为,所述连接头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一侧横截面3-21焊接在立支撑侧梁的下端部,U型开口朝两轮助力车车头方向,在U型槽内插装折叠组件的连接部3-11,并通过上述的支撑销轴3-14穿装连接,其中折叠组件的限位约束部位于U型结构的下端截面,限位约束部3-12与上述的连接部呈垂直方向布局,限位约束部的外端延伸至U型结构底部一定距离,请参阅图4。
上述的弹性构件优选采用拉簧7;在立支撑侧梁上和折叠支撑组件上分别设有挂装柱(5、6),拉簧两端分别挂装在挂装柱上。
为了提高边支撑的强度,在所述边支撑与立支撑之间设有加强筋9。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首先将本实用新型铰接安装在助力车车架的底部,具体与助力车车架的铰接安装既可以采用在立支撑主梁的两端对称设有铰接连接片1-4,所述铰接连接片焊接在上述的立支撑主梁上,所述铰接连接片上设有铰接孔;也可以采用在立支 撑主梁的两端对称设有铰接连接套,图中未表示,所述铰接连接套固定焊接在上述立支撑主梁上;并且在边支撑的对侧立支撑上设有使助力车中支撑整体收起在助力车车架主梁下的的挂装柱上挂装复位弹簧,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将其整个装置安装在助力车架上,但是在安装时一定注意安装方向,也就是说在实际安装时,边支位于内侧,即人员站立侧。
下面介绍从具体使用方法:当我们需要支撑助力车上,如果短时间停留,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边支撑临时停靠即可,具体方法为,骑行人员通过脚踩着边支撑向车头的方向施力,这是整个装置将慢慢向着车头方向下行打开,由于在所述边支撑的下底支撑面与立支撑的下底支撑面设有避让空间,这时两侧的折叠支撑组件首先着地,由于是铰接安装,在继续施力的状态下折叠支撑组件慢慢折叠,此时只需要克服弹性构件的力,当整个装置旋转到后极限位置后,所谓的后极限位置就是整个支撑装置不能继续向车头方向转动,以防止出现回程死点,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此时折叠支撑组件处于被折叠状态,此时的受力点仍是前后两车轮,当到后极限位置后向骑行的内侧倾斜整车,这是边支撑着地,起到支撑作用,此时与前后两轮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由于向内侧有一定的倾斜,此时位于外侧的折叠支撑组件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回程初始状态,而内侧的折叠支撑组件将更近一的被折叠;当长时间停留或者避免向外侧翻车的问题,这时往往我们需要中支状态,此时只需要将上述处于边支状态的整车向外侧反推,由于在边支状态时外侧的折叠支撑组件已经复位,这时向外翻转式已经存在了第一支撑点,随着向外侧翻转位于内侧的折叠支撑组件慢慢复位,一直到内侧的折叠支撑组件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完全复位,从而转换了中支状态,此时的边支撑已经离开支撑地面;当需要骑行时,向车尾方向轻轻拨动边支撑在本支撑装置与车架之间的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即可将其收起到车架底部。
实施例2,请参阅图6至图1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头的安装方式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具体为,所述连接头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底端3-22焊接在立支撑侧梁的下端部,U型开口朝下,在U型槽内插装折叠组件的连接部3-11,并通过上述的支撑销轴3-14穿装连接,其中折叠组件的限位约束部3-12位于U型结构的后侧面,限位约束部的上端延伸至U型结构底部以上到立支撑侧梁一定距离,请参阅图9。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构件优选采用扭簧8;所述扭簧安装在支撑销轴3-14上,也可单独设计有安装扭簧的安装柱,在立支撑侧梁上和折叠支撑组件上分别设有挂装柱, 扭簧两端分别挂装在挂装柱上。
在本实施中所述安装扭簧的支撑销轴为一体设计,主要包括螺纹连接部3-140、销轴部3-141以及扭簧挂装部3-142,其中螺纹连接部螺装在上述U连接头上,这样即减少了零件的个数,减少了焊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又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请参见实施例1。
实施例3,本实施中所述弹性构件也可以采用隐形安装,具体结构为,请参阅图11,在所述立支撑侧梁的连接部或者折叠支撑组件的连接部上设有弹性构件安装槽11,弹性构件设置在弹性构件安装槽内,所述的弹性构件采用扭簧结构,上述的扭簧中心穿装在支撑销轴上,其两端部分别与立支撑侧梁和折叠支撑组件联接。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请参见实施例1。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与阻力车车架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包括立支撑、边支撑,所述的边支撑固装在立支撑的一侧;
所述边支撑的下底支撑面与立支撑的下底支撑面设有避让空间;
所述的立支撑主要包括与助力车车架铰接连接的立支撑主梁,所述立支撑主梁的两端设有立支撑侧梁,每个所述立支撑侧梁的下端部为连接部,在上述连接部上均铰接安装有折叠支撑组件,所述折叠支撑组件与立支撑侧梁之间设有使折叠支撑组件向着车头方向折叠后自动恢复至与立支撑侧梁中心重合的弹性构件;
所述折叠支撑组件与立支撑侧梁的铰接点高于边支撑的下底支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撑组件主要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以及限位约束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设置在支撑部的上端,连接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穿装有与立支撑侧梁端部铰接的支撑销轴;在连接部上设有限位约束部,所述的限位约束部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使支撑部与立支撑侧梁的中心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支撑侧梁的下端部通过连接头铰接安装折叠支撑组件;所述连接头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一侧横截面焊接在立支撑侧梁的下端部,U型开口朝两轮助力车车头方向,在U型槽内插装折叠组件的连接部,并通过上述的支撑销轴穿装连接,其中折叠组件的限位约束部位于U型结构的下端截面,限位约束部与上述的连接部呈垂直方向布局,限位约束部的外端延伸至U型结构底部一定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构件采用拉簧;在立支撑侧梁上和折叠支撑组件上分别设有挂装柱,拉簧两端分别挂装在挂装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支撑侧梁的下端部通过连接头铰接安装折叠支撑组件;所述连接头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底端焊接在立支撑侧梁的下端部,U型开口朝下,在U型槽内插装折叠组件的连接部,并通过上述的支撑销轴穿装连接,其中折叠组件的限位约束部位于U型结构的后侧面,限位约束部的上端延伸至U型结构底部以上到立支撑侧梁一定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弹性构件采用扭簧;所述扭簧安装在支撑销轴上,在立支撑侧梁上和折叠支撑组件上分别设有挂装柱,扭簧两端分别挂装在挂装柱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扭簧的支撑销轴为一体设计,主要包括螺纹连接部、销轴部以及扭簧挂装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支撑侧梁的连接部或者折叠支撑组件的连接部上设有弹性构件安装槽,弹性构件设置在弹性构件安装槽内,所述的弹性构件采用扭簧结构,上述的扭簧中心穿装在支撑销轴上,其两端部分别与立支撑侧梁和折叠支撑组件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支撑与立支撑之间设有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边支撑的对侧立支撑上设有使助力车中支撑整体收起在助力车车架主梁下的用于挂装复位弹簧的挂装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04068.7U CN204452664U (zh) | 2015-01-04 | 2015-01-04 | 一种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04068.7U CN204452664U (zh) | 2015-01-04 | 2015-01-04 | 一种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52664U true CN204452664U (zh) | 2015-07-08 |
Family
ID=53659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0406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2664U (zh) | 2015-01-04 | 2015-01-04 | 一种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5266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43120A (zh) * | 2015-01-04 | 2015-03-25 | 王武刚 | 一种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 |
CN109259404A (zh) * | 2018-09-27 | 2019-01-25 | 安徽冠宜箱包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弹性分离式底部移动机构的拉杆箱 |
-
2015
- 2015-01-04 CN CN201520004068.7U patent/CN20445266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43120A (zh) * | 2015-01-04 | 2015-03-25 | 王武刚 | 一种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 |
CN109259404A (zh) * | 2018-09-27 | 2019-01-25 | 安徽冠宜箱包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弹性分离式底部移动机构的拉杆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452664U (zh) | 一种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 | |
CN104443120A (zh) | 一种边支与中支一体结构的助力车用支撑装置 | |
CN110329330B (zh) | 折叠搬运车 | |
CN105438367B (zh) | 一种折叠车架 | |
CN210361337U (zh) | 一种多级伸缩臂结构及其平仓机器人 | |
CN201980340U (zh) | 一种双轮车的升降式遮挡装置 | |
CN214165043U (zh) | 伸缩式车架 | |
CN211874373U (zh) | 车载修井机钻工操作台爬梯 | |
CN205149426U (zh) | 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的收放机构 | |
CN109250023B (zh) | 三折车便携支撑行走结构 | |
CN221090669U (zh) | 一种皮卡车载爬梯 | |
CN220518313U (zh) | 一种双层折叠车 | |
CN201109455Y (zh) | 电动车车梯 | |
CN202011362U (zh) | 可折叠登梯 | |
CN211545868U (zh) | 折叠井盖开启装置 | |
CN221316219U (zh) | 一种营地车折叠车架 | |
CN215155334U (zh) | 一种可折叠太阳能三轮车 | |
CN216197922U (zh) | 一种新型快移式拖车动力猫道 | |
CN216636736U (zh) | 一种车架座椅折叠结构 | |
CN202029930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梯 | |
CN112320662B (zh) | 一种吊桥式翻转装置 | |
CN222361864U (zh) | 一种车辆举升臂 | |
CN215622258U (zh) | 副车架及消防车 | |
CN221251282U (zh) | 一种折叠拉车 | |
CN201597576U (zh) | 高空车的支腿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10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