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2268U - 内衬部件 - Google Patents
内衬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52268U CN204452268U CN201220537978.8U CN201220537978U CN204452268U CN 204452268 U CN204452268 U CN 204452268U CN 201220537978 U CN201220537978 U CN 201220537978U CN 204452268 U CN204452268 U CN 2044522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ing components
- cap member
- support component
- fiber
- l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005—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parting line of the mould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02—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36—Moulds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02—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3/18—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compress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36—Moulds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3/40—Moulds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with means for cutting the art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衬部件,特别是用于机动车的内衬构件,该内衬部件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部件(6),其中,所述支撑部件(6)由纤维增强塑料,特别是天然纤维增强塑料制成,并且所述支撑部件(6)具有由成形纤维增强塑料的过程形成的分模线(10)。依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元件(4),该盖元件至少在内衬部件(2)的可视侧(12)覆盖分模线(1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内衬部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内衬部件,特别是用于机动车的内衬部件是已知技术;这些内衬部件具有由成形过程形成的分模线,并且由纤维增强塑料,特别是由天然纤维增强塑料制成。内衬部件的面向车辆内部的一侧通常被称为可视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衬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内衬部件具有由纤维增强塑料,特别是天然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支撑部件,而具有改善的视觉外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第一独立方面的特征来实现。在第一方面的从属方面中详述了实施方式的有利形式。
内衬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部件,其中,支撑部件由纤维增强塑料,特别是天然纤维增强塑料制成。该支撑部件具有由成形纤维增强塑料的过程形成的分模线。
这样的内衬部件用于车辆中,例如作为门侧面板、车顶内衬、仪表盘(dashboard)或仪表板(instrument panel)。内衬部件的形式多样,且具有基本平坦的轮廓或三维轮廓,如由相关的具体设计而规定的,具有凸起区域和凹入区域,并且还根据需要具有一个或多个用于装饰和操作控制件的开口和凹部,这些操作控制件例如为按钮、开关和用于车窗升降器和车外后视镜的旋钮。为了将内衬部件固定在乘客厢或车门上,以及为了将把手、操作控制件和储物箱安装在内衬部件上,该内衬部件还装配有附接件,这些附接件在专业团体中也被称为保持件。
为了制造这样的装饰元件,而热压纤维模制材料。纤维模制材料通常包括塑料或含有塑料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例如为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或聚丙烯(PP)。所使用的附加材料包括由大麻、剑麻、亚麻、洋麻和/或木材成分制成的织物表面实体,所述木材成分例如为与结合剂结合的木材纤维、锯末、木屑或纸形成。
稍后形成装饰元件的模制材料,特别是天然纤维模制材料在被接合在一起并部分地成形之前被布置在生产装置内。为了这一目的,使用的生产装置具有带有两个模压工具半部的模压工具。这两个模压工具半部中的至少一个以热传导的方式与热源连接,从而通过加热该模压工具半部来加热纤维模制材料,之后,通过将两个模压工具半部引到一起而关闭模压工具。借助温度和压力的联合作用,而达到纤维模制材料的屈服点或软化温度。此外,通过该手段,能够与装饰层形成材料结合,和/或在多个支撑部件的构件之间形成材料结合。然而,在完成的内衬部件的可视侧分模线是可视的,并且这对于完成的分模线的视觉外观具有负面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实现形成一种内衬部件,特别是用于机动车的内衬部件,该内衬部件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部件,其中,该支撑部件由纤维增强塑料,特别是天然纤维增强塑料制成,并且支撑部件具有由成形纤维增强塑料的过程形成的分模线。例如,成形过程在具有两个模压工具半部的模压工具中进行。在此,分模线(也称为分型线)借助模压工具沿着两个模压工具半部的分离线或连接线形成的压痕。换句话说,分模线沿着分离两个模压工具半部的平面延伸。例如,成形过程还能够按顺序包括两个步骤以形成下凹部。因此,模压工具具有滑块,该滑块在执行了第一成形步骤后从第一位置移到第二位置,以通过执行第二成形步骤来完成成形过程,由此产生分模线。
依照本实用新型,盖元件至少在内衬部件的可视侧覆盖分模线。因此,能够以非常简单的方式由纤维模制材料,特别是天然纤维模制材料来制造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部件的内衬部件,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部件由维增强塑料,特别是天然纤维增强塑料形成,该内衬部件具有产生视觉吸引力的可视侧,其中,例如,由盖元件覆盖位于分模线的区域内的高度上的不连续部。有利地,盖元件的至少一个长度与分模线的长度对应,而盖元件的宽度被选择为大于分模线的宽度,以确保可靠地覆盖分模线。
在热压过程之后,盖元件能够与模制坯连接,所述模制坯此外能够具有装饰层,或者在热压过程之前,盖元件在可视侧布置在分模线的区域内,并且被成形且与形成支撑部件的纤维模制材料结合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文中,术语“纤维模制材料”表示织物表面实体,即,特别是织物、针织物或绒头织物,该织物表面实体包括纤维、细条、碎屑或它们的混合物。纤维模制材料的示例是湿法成网绒头织物或气流成网绒头织物,也就是经过梳毛机梳理的绒头织物。绒头织物能够包含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或者包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混合物,并且还包含木材的碎屑或细条。能够使用的天然纤维例如包括木材纤维、洋麻、大麻、黄麻、亚麻、苎麻(China grass(boehmeria nivea))、藤条、大豆、黄秋葵(咖啡秋葵)、芭蕉属植物、竹子、椰子、椰壳纤维、棉织物、curaua纤维(菠萝叶纤维)、麻蕉(马尼拉麻)、松木、菠萝、酒椰棕榈叶(酒椰farinifera)和/或剑麻。能够使用的合成纤维例如包括碳纤维、聚酯纤维、丙烯酸纤维、芳纶纤维、特瓦纶(Twaron)纤维、凯芙拉(Kevlar)纤维、Technoral纤维、维尼龙(Vinalon)纤维、Zylon纤维和/或聚丙烯纤维。
在以其总重量为基准的每种情况下,纤维模制材料能够包含以重量计为60至80%的天然纤维、以重量计为15至30%的聚酯纤维以及以重量计为5至15%的热塑性接合剂。例如,纤维模制材料包含长度大约为50至80mm的聚酯纤维和长度大约为2至20mm的天然纤维。
例如,为了制造该纤维模制材料,在5至10bar的压力下烧煮松木或云衫木的木屑、或亚麻杆,且用盘状精炼器提炼成纤维。由此获得的天然纤维利用热塑性结合剂(优选地利用丙烯酸酯树脂)胶合,并且以胶合的天然纤维的重量为基准,所获得的天然纤维借助纤维干燥器被干燥至以重量计为5至20%的残余水分。首先将聚酯纤维接着将天然纤维(通过结合剂而胶合)铺置在薄的衬垫绒头织物,也就是运输绒头织物上,并且被部分地定向。由此获得的两层式纤维网借助滚动和针入装置(rolling and needling device)被压缩以形成针入绒头织物,并且通过切割装置制成垫子。
在以纤维模制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的每种情况下,纤维模制材料还能够包含以重量计为30至70%的天然纤维,以及以重量计为70至30%的一种或多种热塑性聚合物,所述一种或多种热塑性聚合物具体是聚丙烯纤维和/或丙烯纤维、共聚物以及依照需要的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例如为结合剂、填充剂和/或染料,其中,以纤维模制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任选的添加剂的比例包括以重量计为0.5至15%。在实施方式的这一形式中,一种或多种热塑性聚合物的纤维用作结合剂;在纤维模制材料的热压期间,这些纤维是可塑性的,并且在冷却过程期间,这些纤维凝固,并且天然纤维相互结合,也就是形成固体基质,在该固体基质中嵌入有天然纤维。此外,在以纤维模制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的每种情况下,纤维模制材料能够包含以重量计为40至60%的天然纤维,以及以重量计为60至40%的一种或多种热塑性聚合物。该纤维模制材料以与上面描述的类似的方式制造,其中天然纤维和一种或多种热塑性聚合物的纤维首先相互混合,且依照需要铺置在薄的衬垫绒头织物,也就是运输绒头织物上。纤维的混合优选地在湍流气流中发生,例如,在涡流发生装置中发生。接下来,纤维混合物被机械地压缩以形成网,依照需要被定向,并且借助切割装置制成。
除了天然纤维和一种或多种热塑性聚合物的纤维之外,纤维模制材料还能够包含合成纤维,特别是碳纤维和/或聚酯纤维、丙烯酸纤维、芳纶纤维、特瓦纶纤维、凯芙拉纤维、Technoral纤维、维尼龙纤维和Zylon纤维。在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文中,术语“聚合物”包括引用的聚合物类型的均聚物和共聚物。
呈垫子形式的纤维模制材料具有5至30mm,优选地为10至20mm的厚度,并且每单位表面积的质量为80至4000g/m2,优选地为500至2500g/m2,并且特别优选地为1200至2200g/m2。
例如,盖元件由聚合材料构成。在此,“聚合材料”被理解为这样一种材料,以该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该材料包含以重量计为大于60%,优选地以重量计为大于80%,并且有时达至以重量计为100%的聚合物,或者两种或更多种聚合物的混合物。至少一种聚合物(在上下文中也称为基质聚合物)例如是热塑性聚合物或热塑性塑料,该热塑性聚合物或热塑性塑料能够被重复地加热和成形,也就是被多次加热和成形。然而,该基质聚合物也能够从包括以下的组中选择:聚烯烃、聚酰胺、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酯、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聚乳酸和/或它们的混合物。盖元件能够由对应于支撑部件的材料或基制质的材料的材料制成。
盖元件布置在分模线的区域中,使得该盖元件完全地覆盖分模线。为此,能够在支撑部件上布置装饰元件。优选地,为内衬部件提供有位于分模线的区域内的成形部分,在该成形部分中布置盖元件。在此,成形部分设计为与盖元件一起具有不被边缘或间隙破坏的可视侧。成形部分的尺寸大于分模线的尺寸。例如,成形部分的长度大于分模线的长度,和/或成形部分的宽度大于分模线的宽度。因而借助平坦的可视侧,也就是说不具有损害其分界区域的外观的高度上的不连续部的可视侧,而提供了视觉上特别引人注目的内衬部件。
支撑部件能够被设计为单件,或者也能够由多个支撑部件的构件形成。盖元件和支撑部件(或者由支撑部件的构件形成的支撑部件)能够由相同材料制成。通过该手段,提供了元件的彼此特别稳定的连接,这是因为所有元件例如具有相同的热膨胀系数,使得即使剧烈加热也不会导致内衬部件中的机械应力。优选地,使得盖元件由第一材料制成,而支撑部件由与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制成。这使得模制部件在它们的可视侧能够提供相比之下视觉上更丰富的表面。同时,内衬部件的触觉特性能够因而被有吸引力地配置,这是因为通过不同材料在不同区域形成触觉特性。
为此,优选地,使盖元件由金属、塑料(特别是ABS)或者天然物质(特别是木材)制成。金属制盖元件提供了具有适当地高品质外观的内衬部件,而塑料制盖元件能够在其视觉和/或触觉特性方面特别容易地改变。如果使用ABS(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作为塑料,则盖元件具有特别高的表面硬度。因此,其特别抵抗损坏,并且适用于防刮表面或具有哑光的表面。此外,这样的盖元件能够例如借助电镀过程而设置有金属涂层,以赋予该盖元件以适当地高品质外观。最后,盖元件能够由例如木材的天然物质制成。这使得能够赋予内衬部件以特别天然的外观。
优选地,借助压入配合连接或形状配合(form-fit)连接,特别是借助夹子或螺纹连接,将盖元件与内衬部件连接。这在以下情况下特别实用:通过热压形成支撑部件的纤维模制材料,来形成模制坯,该模制坯然后与盖元件连接。这样使得盖元件能够与内衬部件分离,使得盖元件和内衬部件能够例如彼此分离地重复利用。特别地,ABS制盖元件特别适于重复利用。
此外,优选地,借助材料结合,特别是借助焊接接合或粘结接合,将盖元件连接至内衬部件。这样的材料结合能够在与热压形成支撑部件的纤维模制材料的同时形成,使得无需随后的盖元件的安装。因而,在第一步骤中,形成支撑部件的模制材料以及盖元件首先借助热压过程(例如借助压膜工具)被成形并且接合在一起,以形成内衬部件。在此,在支撑部件和盖元件之间形成粘结结合。另选地,形成支撑部件的纤维模制材料能够首先被成形以形成模制坯,并且盖元件随后能够借助例如焊接来附接。
优选地,支撑部件至少部分地在可视侧具有装饰层,特别地具有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装饰层。在透明装饰层的情况下,位于装饰层下方的支撑部件的材料是直接可视的,而在半透明装饰层的情况下,支撑部件的材料仅能够在有限程度内被辨别出。在最后选择中,如果期望支撑部件的材料保持不可视,则还能够使用诸如织物的不透明装饰层作为装饰层。此外,用于制造天然纤维增强塑料的内衬部件,特别是用于机动车的内衬部件的方法是本实用新型的构成部分,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 在形成分模线的情况下成形至少一个支撑部件,以形成模制坯,其中,使用至少一个由纤维增强塑料,特别是天然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支撑部件,
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步骤:
- 连接盖元件与模制坯,使得盖元件在内衬部件的可视侧覆盖分模线。
因此,能够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借助热压过程由纤维模制材料(特别是由天然纤维模制材料)制造具有由纤维增强塑料(特别是天然纤维增强塑料)形成的支撑部件的内衬部件,其中内衬部件具有视觉上吸引人的可视侧,这是因为例如分模线上的高度上的任何不连续部都被装饰元件覆盖。
对于该制造过程,例如使用具有两个模压工具半部的模压工具,其中,这两个模压工具半部中的至少一个以热传导的方式与热源连接,从而通过加热该模压工具半部来加热纤维模制材料,之后,通过将两个模制工具半部引到一起而关闭模压工具。借助温度和压缩的联合作用,达到纤维模制材料的屈服点,也就是软化温度。此外,通过该手段,能够与装饰层或者还与多个装饰层形成材料结合。为此,稍后形成内衬部件的纤维模制材料,特别是天然纤维模制材料以及需要时的装饰层在它们接合在一起且部分地成形之前布置在模压工具半部中的一个中。
在此,分模线(也称为分型线)利用模压工具在成形过程期间形成。该分模线沿着分离和/或连接两个模压工具半部的线延伸。换句话说,分模线沿着分离两个模压工具半部的平面延伸。例如,成形过程还能够按顺序包括两个步骤以形成下凹部。因此,模压工具包括滑块,在执行了第一成形步骤之后,该滑块从第一位置移到第二位置,以通过随后执行的第二成形步骤而完成成形过程。
有利地,盖元件的至少一个长度对应于分模线的长度,而盖元件的宽度被选择为大于分模线的宽度,以确保分模线的可靠覆盖。
在成形过程之后,盖元件能够被附接至由热压过程形成的模制坯,或者盖元件在成形过程之前在可视侧被布置在分界线区域中,并且与形成支撑部件的纤维模制材料被成形并结合在一起。
参考术语“纤维模制材料”并参考盖元件的材料属性,进行了上述说明,它们也适用于此。
通过该方法,能够制造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部件的内衬部件。此外,内衬部件能够具有一个或多个装饰层以及因而获得的吸引人的可视侧。
盖元件被布置在分模线的区域内,使得该盖元件完全覆盖分模线。为此,能够在支撑部件上布置装饰元件。优选地,提供成形模制坯的步骤,借助该步骤,至少在分模线的区域内形成用于盖元件的成形部分。为此,模压工具能够与附加的冲压机一起使用,这影响了该成形过程。通过冲压机的适当结构,因而能够制造这样的内衬部件,该内衬部件在分界区域内不具有损坏其可视侧的高度上的任何干扰不连续部或间隙。成形部分设计为其尺寸大于分模线的尺寸。因而形成了这样的成形部分,该成形部件的长度例如大于分模线的长度,和/或其宽度大于分模线的宽度。
依照该方法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优选形式,连接盖元件与模制坯的的步骤以及成形支撑部件的步骤被同时执行。这能够在用于成形纤维模制材料的模压工具内发生。为此,纤维模压材料被布置在模压工具内,即,布置在一个模压工具半部内,该材料形成支撑部件以及盖元件。随后关闭模压工具,并且借助温度和压力的联合作用,而达到纤维模制材料以及盖元件的材料的屈服点,也就是软化温度。通过该手段,在纤维模制材料之间形成材料结合。在此,盖元件形成冲压机类型,该冲压机影响成形过程。因此,盖元件充当其自己的冲压机以进行成形过程。因而不需要模压工具的结构替换,使得模压工具为此能够在没有任何转换任务的情况下使用。
依照该方法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优选形式,连接盖元件与模制坯的步骤在成形支撑部件的步骤之后执行。因而,该方法具有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被接连地执行。在借助成形纤维模制材料的过程而已制造出模制坯之后,取出模压工具,然后在第二步骤中,将盖元件附接至模制坯。为此,能够借助形成夹持连接,或者借助焊接,或者通过使用粘合剂或螺纹来形成连接。
附图说明
借助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内衬部件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内衬部件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列表
2 内衬部件
4 盖元件
6 支撑部件
8 装饰层
10 分模线
12 可视侧
14 模制坯
16 成形部分
18 支撑柱
20 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借助图1和图2说明实用新型的内衬部件2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
内衬部件2具有支撑部件6和盖元件4。支撑部件6能够被设计为单件,或者能够由两个或更多个支撑部件的构件形成。
支撑部件6由纤维增强塑料构成。在当前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支撑部件6由天然纤维增强塑料构成。
支撑部件6具有分模线10。分模线10由于成形所述支撑部件6的过程而出现。
例如,成形过程由具有两个模压工具半部的模压工具承担。在此,也被称为分型线的分模线10是由模压工具沿着分离和/或连接两个模压工具半部的线而形成压痕。换句话说,分模线沿着分离两个模压工具半部的平面延伸。例如,成形过程也能够按顺序包括两个步骤,以形成下凹部(undercut)。因此,模压工具具有滑块,在执行了第一成形步骤之后,该滑块从第一位置移到第二位置,以通过接着执行第二成形步骤而完成成形过程,并且产生分模线10。分模线10在高度上形成不连续部,该不连续部能够在内衬部件2的可视侧12看到或感觉到。
内衬部件2具有成形部分16。盖元件4布置在该成形部分16的区域内。该盖元件4在内衬部件2的可视侧12覆盖分模线10,使得能够在高度上形成不连续部(该不连续部能够看到和/或感觉到)的分模线10不能从可视侧12看到或感觉到。在此,支撑部件6设计为使得其形成成形部分16,该成形部分与盖元件4一起形成内衬部件2的在其可视侧12基本上无台阶或间隙的表面。因此,它们共同形成内衬部件2,内衬部件2的支撑部件6由纤维增强塑料,特别是天然纤维增强塑料制成,其中,在分模线10的区域内的任何高度上的不连续部均由盖元件4覆盖,使得内衬部件2在其可视侧12整体上具有引人注目的外观。
盖元件4具有支撑柱18,该支撑柱18在分模线10附近的区域内抵靠支撑部件6。支撑柱18实现盖元件4的硬化,使得盖元件4具有提高的硬度,并且因而内衬部件2由于其机械稳定性而传递出高质量的印象。
在当前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盖元件4与内衬部件2借助位于支撑柱18的自由端和盖元件4的端部20的区域中的粘接接合而在材料上结合。另选地,也能够形成焊接接合。取代材料结合,也能够在盖元件4和内衬部件2之间形成压入配合连接或形状配合连接。通过夹子或螺钉能够形成压入配合连接或成形配合连接。
支撑部件6能够被设计为单件,或者还能够呈多个支撑部件的构件的形式。盖元件4和支撑部件6能够由相同材料制成。另选地,盖元件4能够由第一材料制成,而支撑部件6或者支撑部件的构件由与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制成。例如,这两种材料在它们的成分和/或它们的材料特性方面能够不同。盖元件4例如能够由金属、诸如ABS(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塑料或者诸如木材的天然物质制成。
首先,借助图1和图2解释用于制造内衬部件2的方法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
为了制造这样的内衬部件2,例如使用具有两个模压工具半部的模压工具(未示出),其中,两个模压工具半部中的一个以热传导的方式与热源连接。在当前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天然纤维模制材料作为纤维模制材料铺设在两个模压工具半部中的一个中;之后,该材料形成内衬部件2的支撑部件6。此外,能够在可视侧12布置装饰层8;该装饰层覆盖可视侧12的一部分。装饰层8能够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者视觉上不透明的。还能够在可视侧12布置多个装饰层8。如果支撑部件6由多个支撑部件的构件形成,则这些支撑部件的构件布置在两个模压工具半部中的一个中,以用于连接和成形。
在另外的步骤中,将盖元件4布置在支撑部件6之间的分模线10上,使得在稍后完成的内衬部件2中,该盖元件4在可视侧12覆盖分模线10。现在关闭模压工具,并且通过触发热源,将形成支撑部件6和盖元件4的纤维模制材料加热至其软化温度或屈服点,并因此在一个步骤中进行材料上的结合,从而根据需要,盖元件4利用其两个端部20且支撑柱18利用其自由端与支撑部件6和装饰层8以粘接的方式结合。
此外,在该步骤中,成形过程受到供形成成形部分16的模压工具半部的结构的影响,并且特别地受到盖元件4压入纤维模制材料的影响,使得完成的内衬部件2具有平坦表面,而在其可视侧12不具有任何间隙或高度上的台阶状不连续部。
仅另选地,如上所述的形成支撑部件6的纤维模制材料和装饰层8能够被嵌入模压工具中,彼此材料上结合,并且被成形。在此,一个模压工具半部设计为使得通过成形过程,借助冲压机来形成成形部分16。这样,从模压工具获得且得到模制坯14,该模制坯包括具有成形部分16的装饰载体6和装饰层8。在另一步骤中,盖元件4布置在成形部分16的区域中,并且例如通过形成压入配合连接或形状配合连接而附接。为了这一目的,能够使用夹子,或者形成螺纹连接。另选地,例如通过焊接接合或粘接接合的形式形成材料结合,以完成内衬部件2。
Claims (12)
1.一种内衬部件(2),该内衬部件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部件(6),其中,所述支撑部件(6)由纤维增强塑料制成,并且所述支撑部件(6)具有由成形纤维增强塑料的过程形成的分模线(10),
该内衬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盖元件(4),该盖元件至少在所述内衬部件(2)的可视侧(12)覆盖所述分模线(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部件(2)具有位于所述分模线(10)的区域内的成形部分(16),所述盖元件(4)布置在该成形部分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衬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元件(4)由以下材料制成:金属;塑料;或者天然物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衬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元件(4)借助压入配合连接或形状配合连接而与所述内衬部件(2)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衬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元件(4)借助材料结合而与所述内衬部件(2)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衬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6)在所述可视侧(12)至少部分地具有装饰层(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部件是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内衬构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6)由天然纤维增强塑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衬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元件(4)由ABS或者木材制成。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衬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元件(4)借助夹子或螺纹连接而与所述内衬部件(2)连接。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衬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元件(4)借助焊接接合或粘结接合而与所述内衬部件(2)连接。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衬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6)在所述可视侧(12)至少部分地具有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装饰层(8)。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1113003A DE102011113003A1 (de) | 2011-09-09 | 2011-09-09 | Formteil sowie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
DE102011113003.2 | 2011-09-0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52268U true CN204452268U (zh) | 2015-07-08 |
Family
ID=47740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53797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2268U (zh) | 2011-09-09 | 2012-09-10 | 内衬部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52268U (zh) |
DE (1) | DE102011113003A1 (zh) |
FR (1) | FR2979871B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91675A (zh) * | 2019-04-04 | 2020-10-20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通气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843199T3 (es) | 2018-07-11 | 2021-07-16 | Faurecia Interieur Ind | Componente de acabado interior a base de fibra de madera para un vehículo |
-
2011
- 2011-09-09 DE DE102011113003A patent/DE102011113003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
- 2012-09-10 FR FR1258487A patent/FR2979871B1/fr active Active
- 2012-09-10 CN CN201220537978.8U patent/CN20445226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91675A (zh) * | 2019-04-04 | 2020-10-20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通气装置 |
CN111791675B (zh) * | 2019-04-04 | 2024-02-23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通气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1113003A1 (de) | 2013-03-14 |
FR2979871B1 (fr) | 2016-12-23 |
FR2979871A1 (fr) | 2013-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17368B (zh) | 成型件及其制造方法 | |
JP5586708B2 (ja) | サンドイッチコンポーネントの製造方法 | |
CN102811844B (zh) | 包括含至少一木质层和一背部加固层的外层的尤用于机动车的衬板的制造方法 | |
CN104781317B (zh) | 纤维增强树脂片材、一体化成型品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 |
US6558604B1 (en) | Preform and method for its fabrication | |
US12005680B2 (en) | Interior paneling component for a motor vehicle | |
EP2925506B1 (de)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wenigstens zweilagiger bauteile | |
AU2013345234B2 (en) | Articles including frim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m | |
EP2830860A1 (de) | Sandwichverbundbauteil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 |
US20140284953A1 (en) | Interior fitting part having plant-based natural products | |
CN103209827A (zh) | 夹层式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9421333A (zh) | 汽车用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JP3408821B2 (ja) | 多層複合体 | |
KR101472884B1 (ko) | 엔진 언더 커버 소재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엔진 언더 커버 | |
KR102187819B1 (ko) | 천연 섬유를 함유한 차량의 내장재용 복합소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04452268U (zh) | 内衬部件 | |
KR20090064837A (ko) | 차량용 샌드위치 패널 | |
EP1662044A3 (en) | Fibrous non woven ma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
CN108602205A (zh) | 通过用遮罩形成初始预成型件来制造三维预成型件的方法 | |
WO2013026571A1 (de) | Innenverkleidungteil sowie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 |
JP2013032609A (ja) | 繊維マット及び積層体 | |
US20040235377A1 (en) | Vehicle interior trim component of basalt fibers and polypropylene bind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11572107A (zh) | 一种汽车顶蓬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2291216B1 (ko) | 차량의 내장재용 복합소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7433723B (zh) | 零配件的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