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424698U - 一种漏电保护组件及包含这种组件的配电箱/配电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漏电保护组件及包含这种组件的配电箱/配电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24698U
CN204424698U CN201520064219.8U CN201520064219U CN204424698U CN 204424698 U CN204424698 U CN 204424698U CN 201520064219 U CN201520064219 U CN 201520064219U CN 204424698 U CN204424698 U CN 204424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nector
press contact
pole
base
earth lea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642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桂衡
周焱
蒋勇辉
王建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SE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SE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SE
Priority to CN2015200642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24698U/zh
Priority to GB1505575.9A priority patent/GB2534615B/en
Priority to AU2015201665A priority patent/AU2015201665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24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2469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015Boards, panels, desk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04Mounting thereon of switches or of other devices in general, the switch or device having, or being without, casing
    • H02B1/056Mounting on plugboard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产品进行了改进,在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安装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从而可以至少部分地减少电缆的使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断路器相比现有技术能够较为迅速地安装,并且能够起到防止接线错误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保护组件,其中该漏电保护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漏电保护断路器和底座,其中该漏电保护断路器在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安装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该底座具有中性极和/或PE-FE极,并且底座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也安装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其中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分别用于与底座的中性极和PE-FE极电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漏电保护组件及包含这种组件的配电箱/配电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保护组件及包含这种组件的配电箱/配电柜,更具体地涉及漏电断路器和与其配合使用的底座,以及可选的联接附件,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涉及包含该漏电断路器及底座的配电箱/配电柜。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有Phase-Neutral类型的剩余电流漏电开关(Ph-NRCBO,即漏电保护断路器)。该类开关的中性线不具有开断能力,并且具有功能接地极(PE-FE极)。在安装过程中,此类开关需要将中性极(即N相)接入电源的中性极,将PE-FE极接入接地线。
传统的漏电保护断路器中的中性极/PE-FE极是采用缆线与外界的电气设备相连接以实现电导通的功能,需要用户将漏电保护断路器上的中性极、PE-FE极的电缆线接入电源上相应的中性极母线和PE-FE极接线桩。当在配电箱/配电柜中使用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时,将会连接非常多的中性极/PE-FE极缆线,从而安装过程由于接线的原因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将漏电保护断路器安装在配电箱/配电柜中会变得非常的繁琐,配电箱/配电柜中布线会非常凌乱,维护成本较高,并且防护等级难以提高。此外,因为需要连接大量的线缆,还可能由于线缆的接线问题,诸如存在将PE-FE极和中性极接反的可能性,而导致不可预知的事故,甚至造成危险。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简单的中性极/PE-FE极的接线结构,使得将漏电保护断路器安装进配电箱/配电柜的接线过程变得方便简单,不会出现错误,从而提高配电箱的整体防护等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漏电保护组件,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设计了一种简单的接线结构,使得能够实现方便产品在客户处的安装使用,并且提高安装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保护组件,其中该漏电保护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漏电保护断路器和底座,其中
该漏电保护断路器在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安装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可分别称为第一和/或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该底座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也安装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可分别称为第二和/或第四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其中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分别用于与底座的中性极和PE-FE极电连接。
通过在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设置压力接触式连接器,以及在底座上的、与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分别电连接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设置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可以至少部分地省去用于连接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与电源之间的缆线,使得该漏电保护电路与底座的连接变得简单,无需手动地分别连接每根缆线,从而能够方便漏电保护断路器的安装,节省漏电保护断路器的安装时间,降低劳动成本,并且能够实现中性极和/或PE-FE极的快速通断。
优选地,该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仅能够以特定的定向与配合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配合,从而能够避免在漏电保护断路器的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接线错误,提高安装维护的联接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在相线进线处也安装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并且底座的相线进线处也安装有相对应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该结构替代了相线进线连接所需的电缆,进一步地简化了安装过程。
优选地,底座上多个PE-FE极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共同设置在PE-FE极母排上,和/或底座上多个中性极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共同设置在中性极母排上。将多个PE-FE极集成在PE-FE极母排上,和/或将多个中性极集成在中性极母排上,进一步简化了底座的PE-FE极和/或中性极的结构,并且能够有助于安装过程的进一步简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与底座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直接配合。
优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形成为中性极连接脚和/或中性极连接片、PE-FE极连接插片和/或PE-FE极夹头,底座的中性极、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形成为与中性极连接脚和/或中性极连接片配合的中性极底座连接片和/或中性极底座连接脚、与PE-FE极连接插片和/或PE-FE极夹头配合的PE-FE极底座夹头和/或PE-FE极底座连接插片,并且该漏电保护断路器插入在该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为多个,所述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并排布置,从而多个PE-FE极连接插片和/或PE-FE极夹头在所述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上并排布置,所述底座上并排设置有与多个PE-FE极连接插片和/或PE-FE极夹头对应的多个PE-FE极底座夹头和/或PE-FE极底座连接插片;和/或
多个中性极连接脚和/或中性极连接片在所述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上并排布置,以及在所述底座上并排设置有与中性极连接脚和/或中性极连接片对应的多个中性极底座连接片和/或中性极底座连接脚。
这种连接结构特别有利于使用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的情况。因为使用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时,会存在多个PE-FE极连接插片和/或PE-FE极夹头以及多个中性极连接脚和/或中性极连接片,其并排排列,且与底座中对应的并排排列的多个PE-FE极底座夹头和/或PE-FE极底座连接插片以及多个中性极底座连接片和/或中性极底座连接脚相连接,通过设计其布置结构,使得所述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的所述多个PE-FE极连接插片和/或PE-FE极夹头以及多个中性极连接脚和/或中性极连接片仅能以特定的定向与所述底座的所述多个中性极底座连接片和/或中性极底座连接脚连接,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错误的连接及插置。
优选地,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一端的底侧设置有PE-FE极连接插片,底座上设置有与PE-FE极连接插片配合的PE-FE极底座夹头,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为多个,所述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连续或不连续地并排布置,从而PE-FE极连接插片连续或不连续地并排布置,所述底座上并排设置有多个PE-FE极底座夹头以夹持所述PE-FE极连接插片,和/或
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一端的底侧设置有中性极连接脚,底座上设置有与中性极连接脚配合的中性极底座连接片,中性极连接脚连续或不连续地并排布置,所述底座上还并排设置有多个中性极底座连接片以与所述中性极连接脚固定接触配合。
优选地,所述多个PE-FE极底座夹头并排设置在PE-FE极母排上,所述PE-FE极母排通过连接弹片与电气设备进行电连接;和/或
所述多个中性极底座连接片设置在中性极母排上。
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基座和盖子,所述PE-FE极母排和/或中性极母排容纳并固定于所述基座中,所述盖子覆盖所述基座,并且所述盖子上开设有孔,所述孔用于接收所述PE-FE极连接插片和/或所述中性极连接脚,所述孔还引导所述PE-FE极连接插片和/或所述中性极连接脚分别与对应的所述PE-FE极底座夹头和/或中性极底座连接片连接配合。
将PE-FE极母排和/或中性极母排容纳并固定于所述基座中,所述盖子覆盖所述基座,并在盖子上设置有接收所述PE-FE极连接插片和/或所述中性极连接脚并引导所述PE-FE极连接插片和/或所述中性极连接脚分别与对应的所述PE-FE极底座夹头和/或中性极底座连接片连接配合的孔,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引导对应的所述PE-FE极连接插片和/或所述中性极连接脚分别与对应的所述PE-FE极底座夹头和/或中性极底座连接片连接配合,并防止了错误的连接及插置。
优选地,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还包括连接锁扣,用于将漏电保护断路器锁紧在底座上。
在漏电保护断路器上设置连接锁扣可以将漏电保护断路器锁紧在底座上,避免了其在运行过程中位置可能出现的变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漏电保护组件还包括联接附件,其中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与底座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通过联接附件相连接。该联接附件具有与漏电断路保护器上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即第一和/或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配合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可分别称为第五和/或第七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并且具有与底座上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即第二和/或第四压力接触式连接器)配合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可分别称为第六和/或第八压力接触式连接器)。
优选地,该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与该底座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在组件组装完成时成第一角度,该连接附件上的、与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配合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与该连接附件上的、与底座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配合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成第二角度,该第二角度与第一角度互补,以使得该漏电保护断路器能够通过该联接附件与该底座连接。
该第一角度可以是任意角度,优选地,该第一角度为90度。
优选地,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形成为中性极和/或PE-FE极插口的形式,而联接附件上的、与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配合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形成为中性极和/或PE-FE极连接片的形式。
优选地,底座上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形成为中性极和/或PE-FE极连接插片的形式,而联接附件上的、与底座上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配合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形成为中性极和/或PE-FE极夹头的形式。
优选地,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布置为该漏电保护断路器仅能在一个方向上与联接附件相配合,和/或
底座上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布置为该底座也仅能在一个方向上与联接附件相配合。
优选地,底座还包括基座,多个PE-FE极集成在PE-FE极母排上,和/或多个中性极集成在中性极母排上,并且中性极母排和/或PE-FE极母排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配电箱/配电柜,其中,包括上述的漏电保护组件。
优选地,所述配电箱/配电柜还包括:丁轨,母排装置,电气设备,所述电气设备设置在丁轨上,所述电气设备与漏电保护断路器电连接,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的设置PE-FE极连接插片和中性极连接脚的一端与所述电气设备电连接,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的设置PE-FE极连接插片和中性极连接脚的一端插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插置在母排装置上。
优选地,底座的基座与所述配电箱/配电柜相固定,且所述配电箱/配电柜与PE-FE极相接导通。
优选地,所述漏电保护组件对称或不对称的连接在电气设备的两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带来了如下的优势:
(1)方便安装,节省漏电保护断路器的安装时间,降低劳动成本;
(2)防止接线错误,提高安装维护的联接可靠性;
(3)提高配电箱的整体防护等级至IP2x。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产品进行了改进,在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安装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从而可以至少部分地减少电缆的使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断路器相比现有技术能够较为迅速地安装,并且能够起到防止接线错误的作用。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箱/配电柜,在拆卸时可将漏电保护断路器或联接附件直接从基座上拔下,进一步方便了其拆卸过程。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将从接下来的仅以非限制性示例的目的给出的并表示在附图中的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的说明变得更加清楚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使用电缆将电源与漏电保护断路组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漏电保护断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漏电保护断路器包括相线进线压力接触式连接器、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
图3是多个如图2中所示的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系统接线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漏电保护断路器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漏电保护断路器的另一角度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漏电保护组件的底座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漏电保护组件与底座的部分组装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漏电保护组件与电气设备连接的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漏电保护组件与电气设备连接的另一角度的透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漏电保护组件与电气设备连接的另一结构的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漏电保护组件与电气设备以图10的连接方式连接的分解透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漏电保护断路器以及联接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漏电保护断路器包括相线进线、中性极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并且该联接附件包括与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配合的中性极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以及包括与底座的中性极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相配合的中性极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
图13是如图12所示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及联接附件的系统安装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漏电保护断路器、联接附件和底座的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联接附件与底座连接的透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的放大透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联接附件与底座的分解透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附件与底座的分解透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漏电保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盖子
2                 遮蔽罩
3、103            底座的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第四压力接触式连接器
3’               PE-FE极底座夹头
103’             PE-FE极底座连接插片
4、104            PE-FE极母排
5                 螺钉
6                 连接弹片
7、107            底座的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第二压力接触式连接器
7’               中性极底座连接片
107’             中性极底座连接插片
8、108            基座
9                 设备连接片
10                螺钉
11                螺钉
12                机体连接片
13                连接锁扣
14、114、214      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第一压力接触式连接器
14’              中性极连接脚
114’             中性极插口
15、115           漏电保护断路器的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
15’              PE-FE极连接插片
115’             PE-FE极插口
16、116           中性极母排
17、117、217      漏电保护断路器
18                电气设备
19                丁轨
20                接线端子
21、121           相线进线压力接触式连接器
122               联接附件的与漏电保护断路器配合的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第七压力接触式连接器
122’             PE-FE极连接片
123               联接附件的与漏电保护断路器配合的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第五压力接触式连接器
123’             中性极连接片
124               联接附件的与底座配合的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第八压力接触式连接器
124’             PE-FE极夹头
125           联接附件的与底座配合的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第六压力接触式连接器
125’         中性极夹头
26、26’      相线进线母排
127           联接附件
28            母排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19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组件及包含这种组件的配电箱/配电柜。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使用电缆将电源与漏电保护断路器连接的示意图。可以看出,使用电缆连接使得连接线路较长,并且使得相应的配电箱中存在大量缆线及接头。并且电缆安装需要剥线、接线,安装效率低,安装时间长。此外,由于需要手动连接电缆,存在将PE-FE极线连接至中性极,将中性线连接至PE-FE极的风险。并且,配电箱中的大量缆线及接头使得漏电保护组件及包括其的配电箱的防护等级降低。
本实用新型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下文中参考图2-19,通过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的三个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2-1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漏电保护断路器17的示意图,其中该漏电保护断路器17包括相线进线压力接触式连接器21、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接线端子20连接至负载。
图3示出了将多个如图2中所示的漏电保护断路器17连接入电源电路的示意图。其中电路中的漏电保护断路器17的数量可以是任意个,例如,如图3中示出的6个。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漏电保护断路器17的透视图,图5示出了该漏电保护断路器17的另一角度的透视图。在该示例中,漏电保护断路器17包括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而没有设置有相线进线压力接触式连接器。
如图4、5所示,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设置在漏电保护断路器17的一端的底侧上,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形成为中性极连接脚14’的形式,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形成为PE-FE极连接插片15’的形式。
替代地,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在漏电保护断路器17的任何部位。并且,替代地,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可形成为中性极连接片的形式,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可形成为PE-FE极夹头的形式;或者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可形成为任意其他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形式。
此外,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还包括连接锁扣13,用于将漏电保护断路器17锁紧在底座上。在漏电保护断路器上设置连接锁扣13可以将漏电保护断路器锁紧在底座上,避免了其在运行过程中位置可能出现的变动。
图6是漏电保护组件的底座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漏电保护器17与底座的部分组装的透视图,图8是该漏电保护断路器17与电气设备连接的透视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漏电保护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漏电保护断路器17和底座,漏电保护断路器17插入在底座上(插入后的结构见图8)。在本实施例中,漏电保护断路器包括PE-FE极连接插片15’,以及中性极连接脚14’。相应地,底座上的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3形成为与PE-FE极连接插片15’配合的PE-FE极底座夹头3’的形式,并且底座上的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7形成为与中性极连接脚14’配合的中性极底座连接片7’的形式。其中该底座用于与使用该漏电保护断路器17的电路进行电连接,通常,该底座电连接至外界的其它电气设备。
替代地,当漏电保护断路器17的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分别形成为中性极连接片和PE-FE极夹头的形式时,底座上设置有相对应的中性极底座连接脚和PE-FE极底座连接插片。或者替代地,底座上可形成为与漏电保护断路器17的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相对应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的任意其他形式。虽然所述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和底座的其他类型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没有在实施例中表示出来,但是,这种设计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其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组件,将现有技术中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和底座使用缆线分别连接PE-FE极和中性极的连接方式设计为通过使用漏电保护断路器上的PE-FE极连接插片和/或PE-FE极夹头与底座上的PE-FE极底座夹头和/或PE-FE极底座连接插片连接,以及使用漏电保护断路器上的中性极连接脚和/或中性极连接片与底座上的中性极底座连接片和/或中性极底座连接脚连接,同时,底座用于与使用该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电路进行电连接,这种连接结构使得将漏电保护断路器中的中性极/PE-FE极与使用该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电路连接变得简单,不再需要分别连接每根缆线,并且这种连接结构不会导致连接错误。特别地,可设计漏电保护断路器和底座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的其他任意形式的布置结构,只要所述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的所述多个PE-FE极连接插片和/或PE-FE极夹头以及多个中性极连接脚和/或中性极连接片仅能以特定的定向与到所述底座的所述多个中性极底座连接片和/或中性极底座连接脚连接,即可以有效地防止错误的连接及插置。
进一步,从底座的设置可以看出,其可以插置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是从底座的设置可以明确地得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组件中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可以为多个,所述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可连续或不连续地并排布置,从而多个PE-FE极连接插片和/或PE-FE极夹头连续或不连续地并排布置,以及多个中性极连接脚和/或中性极连接片连续或不连续地并排布置,所述底座上并排设置有与其对应的多个PE-FE极底座夹头和/或PE-FE极底座连接插片,以及并排设置有与其对应的多个中性极底座连接片和/或中性极底座连接脚,所述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插置于所述底座上。
这种连接结构特别有利于使用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的情况。因为使用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时,会存在多个PE-FE极连接插片和/或PE-FE极夹头以及多个中性极连接脚和/或中性极连接片,其并排排列,且与底座中对应的并排排列的多个PE-FE极底座夹头和/或PE-FE极底座连接插片、以及多个中性极底座连接片和/或中性极底座连接脚相连接,通过设计其布置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错误的连接及插置。
如图6所示,所述多个PE-FE极底座夹头3’并排设置在PE-FE极母排4上,底座夹头3’用于夹持PE-FE极连接插片15’,这种夹头和插片的夹持设计保证了底座夹头3’与PE-FE极连接插片15’之间的可靠的电连接。所述PE-FE极母排4通过连接弹片6与外界的其它电气设备进行电连接;所述多个中性极底座连接片7’设置在中性极母排16上。
如图6所示,所述底座还包括基座8和盖子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子1为多个,但是只使用一个整体的盖子也是可以的。所述PE-FE极母排4和中性极母排16容纳并固定于所述基座8中,所述盖子1覆盖所述基座8,并且所述盖子上开设有多个孔,这些孔用于接收所述PE-FE极连接插片和所述中性极连接脚,所述孔还引导所述PE-FE极连接插片和所述中性极连接脚分别与对应的所述PE-FE极底座夹头和中性极底座连接片连接配合。
将PE-FE极母排4和中性极母排16容纳并固定于所述基座中,所述盖子1覆盖所述基座8,并在盖子1上设置有接收所述PE-FE极连接插片和所述中性极连接脚并引导所述PE-FE极连接插片和所述中性极连接脚分别与对应的所述PE-FE极底座夹头和中性极底座连接片连接配合的孔,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引导对应的所述PE-FE极连接插片和所述中性极连接脚分别与对应的所述PE-FE极底座夹头和中性极底座连接片连接配合,并防止了错误的连接及插置。
图9是漏电保护断路组件与电气设备连接的另一角度的透视图。其中,该组件结构的相线进线母排26集成在基座上。图10是漏电保护断路组件与电气设备连接的另一结构的透视图,图11是图10的连接方式的分解透视图。其中图10、11示出的变型的连接方式中,漏电保护器与底座的设计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连接中还包括与相线进线母排26’分体设置的母排保护罩28。其中该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地区/国家标准下的要求。类似地,可根据应用的具体要求,设置符合要求的漏电保护断路组件与电气设备的其他任意的连接方式。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漏电保护断路器117以及联接附件127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漏电保护组件还包括联接附件127,其中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14、115与底座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07、103通过该联接附件127相连接。其中该漏电保护断路器117包括相线进线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1、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14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15,并且该联接附件127包括与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中性极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14、115配合的中性极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3、122,以及包括与底座的中性极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07、103相配合的中性极和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5、124。
图13是如图12所示的漏电保护断路器117及联接附件127的系统安装示意图。其中,在该电路中的漏电保护断路器117及联接附件127的数量可以是任意个,例如,如图12中示出的2个。
图14是漏电保护断路器117、联接附件127和底座的部分组装透视图。图15是联接附件127与底座连接的透视图,图17是联接附件127与底座的连接的分解透视图。联接附件127包括与漏电保护断路器117的PE-FE极和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15、114配合的PE-FE极和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2、123,以及包括与底座的PE-FE极和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03、107相配合的PE-FE极和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4、125。其中PE-FE极和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2、123形成为连接片122’、123’的形式,而PE-FE极和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4、125形成为夹头124’、125’的形式。并且联接附件127插置在基座108中。
图16是漏电保护断路器117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的放大透视图。其中漏电保护断路器117包括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15和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14,并且两者分别形成为插口115’、114’的形式。
替代地,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15、114和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2、123可形成为可相互配合的其他任意形式;并且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4、125和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03、107可形成为可相互配合的其他任意形式。
漏电保护断路器117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15、114与底座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03、107在组件组装完成时成第一角度,该联接附件127上的、与漏电保护断路器的PE-FE极和/或中性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15、114配合的PE-FE极和/或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2、123以及该联接附件127上的、与底座的PE-FE极和/或中性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配合103、107的PE-FE极和/或中性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4、125成第二角度,该第二角度与第一角度互补,以使得该漏电保护断路器能够通过该联接附件与该底座连接。该第一角度(及第二角度)可以是任何角度,以满足特定的安装条件和安装要求。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角度为90°,使得联接附件127同时用作直角连接器。
图17是联接附件127与底座的分解透视图,图18是联接附件127与底座的另一角度的分解透视图。其中底座包括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03和中性极压力接触连接器107,并且两者分别形成为底座连接插片103’、107’的形式。多个PE-FE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03并排设置在PE-FE极母排104上,多个中性极压力接触连接器107并排设置在中性极母排116上。此外,底座还包括基座108,PE-FE极母排104和中性极母排116都容纳并固定于基座108上。底座还包括覆盖基座108的盖子101。
此外,从图18可以看出,联接附件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2、123和124、125分别在两个方向上错开,使得漏电保护断路器117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14、115布置为其仅能在一个方向上与联接附件上的相应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3、122相配合,以及底座上的中性极和/或PE-FE极上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07、103布置也仅能在一个方向上与联接附件127上的相应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5、124相配合,从而进一步防止了中性极和PE-FE极的接线错误,并且提高了安全等级。
图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漏电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仅在漏电保护断路器217的中性极上安装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214,而漏电保护断路器的PE-FE极仍然通过电缆连接至基座。替代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得到仅在漏电保护断路器217的PE-FE极上安装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而中性极仍然通过电缆连接至基座的技术方案。
这样的技术方案在部分简化了漏电保护断路器与底座的连接的同时,还部分保持了电缆连接方式的灵活性,使得安装人员能够根据安装过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连接结构,而同时仍然防止了接线错误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配电箱/配电柜,其中,包括上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在附图中没有示出整个配电箱/配电柜的结构,但是图8示出了这种配电箱/配电柜中的一部分的结构。
如图8所示,所述配电箱/配电柜还包括:丁轨19,母排装置(未示出),电气设备18,所述电气设备18设置在丁轨上,所述电气设备18与漏电保护断路器17电连接,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17的设置PE-FE极连接插片和中性极连接脚的一端与所述电气设备18电连接,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的设置PE-FE极连接插片和中性极连接脚的一端插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插置在母排装置上。设备连接片9用于将底座与其它设备连接,机体连接片12用于将多个底座连接在一起。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漏电保护组件对称连接在电气设备18的两侧。当然,所述漏电保护组件也可以仅连接在电气设备18的一侧,也可以不对称地连接在电气设备18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箱/配电柜,易于将漏电保护断路器连接到其所要保护的电气设备上,无需复杂的接线过程,并且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了错误的连接。此外,在拆卸时可将漏电保护断路器或联接附件直接从基座上拔下,进一步方便了其拆卸过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的改变不应认为偏离了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漏电保护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和底座,其中该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和底座都包括中性极和功能接地极,并且该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的中性极和功能接地极分别用于与底座的中性极和功能接地极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该漏电保护组件还包括:
第一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114;214),其安装在该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的中性极上,
第二压力接触式连接器(7;107),其安装在该底座的中性极上并且用于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和/或
该漏电保护组件还包括:
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115),其安装在该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的功能接地极上,
第四压力接触式连接器(3;103),其安装在该底座的功能接地极上并且用于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17)和所述底座直接配合,使得
第一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和第二压力接触式连接器(7)直接配合,和/或
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和第四压力接触式连接器(3)直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该漏电保护组件还包括联接附件(127),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117)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联接附件(127)相连接,其中
所述联接附件(127)包括第五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3)和第六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5),第五压力接触式连接器与第一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直接配合,第六压力接触式连接器与第二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直接配合,和/或
所述联接附件(127)包括第七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2)和第八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4),第七压力接触式连接器与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直接配合,第八压力接触式连接器与第四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直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电保护组件还包括:
第九压力接触式连接器(21,121),其安装在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127)的相线进线处,
第十压力接触式连接器,其安装在底座的相线进线处,且连接至所述第九压力接触式连接器。
5.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二压力接触式连接器(7;107)共同设置在中性极母排(16;116)上,和/或
多个所述第四压力接触式连接器(3;103)共同设置在功能接地极母排(4;10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或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15;114,115)仅能够在一个方向上与配合的压力接触式连接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或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14,115)布置为其仅能在一个方向上与所述第五和/或第七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3,122)相配合,和/或
所述第二和/或第四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07,103)布置为其仅能在一个方向上与所述第六和/或第八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5,124)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或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15;114,115)分别形成为中性极连接脚(14’)和/或中性极连接片、功能接地极连接插片(15’)和/或功能接地极夹头的形式,
所述第二和/或第四压力接触式连接器(7,3;107,103)分别形成为中性极底座连接片(7’)和/或中性极底座连接脚、功能接地极底座夹头(3’)和/或功能接地极底座连接插片的形式。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或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14,115)形成为中性极和/或功能接地极插口(114’,115’)的形式,并且
所述第五和/或第七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3,122)形成为中性极连接片和/或功能接地极连接片(123’,122’)的形式。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和/或第四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07,103)形成为中性极和/或功能接地极底座连接插片(107’,103’)的形式,并且
所述第六和/或第八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5,124)形成为中性极和/或功能接地极夹头(125’,124’)的形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为多个,所述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并排布置,使得
多个第一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114)在所述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上并排布置,所述底座上并排设置有与所述多个第一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115)电连接的多个第二压力接触式连接器(7;107);和/或
多个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115)在所述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上并排布置,所述底座上并排设置有与所述多个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115)电连接的多个第四压力接触式连接器(3;103)。
12.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114)设置在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的一端的底侧,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114)相应的第二压力接触式连接器(7;107),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为多个,所述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连续或不连续地并排布置,使得多个第一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114)连续或不连续地并排布置,所述底座上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二压力接触式连接器(7;107)以与所述多个第一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114)固定接触配合,和/或
所述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115)设置在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的一端的底侧,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115)相应的第四压力接触式连接器(3;103),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为多个,所述多个漏电保护断路器连续或不连续地并排布置,使得多个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115)连续或不连续地并排布置,所述底座上并排设置有多个第四压力接触式连接器(3;103)以夹持所述多个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115)。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接地极母排(4;104)通过连接弹片(6)与电气设备(18)进行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基座(8)和盖子(1),所述功能接地极母排(4;104)和中性极母排(16;116)容纳并固定于所述基座(8)中,所述盖子(1)覆盖所述基座(8),并且所述盖子(1)上开设有孔,所述孔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114)和所述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115),所述孔还引导所述第一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4;114)和所述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5;115)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压力接触式连接器(7;107)和第四压力接触式连接器(3;103)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还包括连接锁扣(13),用于将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锁紧在底座上。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或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14,115)与所述第二和/或第四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07,103)在组件组装完成时成第一角度,
所述第五和/或第七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3,122)与所述第六和/或第八压力接触式连接器(125,124)成第二角度,
该第二角度与第一角度互补,以使得该漏电保护断路器(117)能够通过该联接附件(127)与该底座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90度。
18.一种配电箱/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漏电保护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配电箱/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配电柜还包括:丁轨(19),母排装置,电气设备(18),所述电气设备(18)设置在丁轨(19)上,所述电气设备(18)与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电连接,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的设置第一和/或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气设备(18)电连接,所述漏电保护断路器(17;117;217)的设置第一和/或第三压力接触式连接器的一端插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插置在母排装置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配电箱/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保护组件对称或不对称的连接在电气设备的两侧。
CN201520064219.8U 2014-09-02 2015-01-29 一种漏电保护组件及包含这种组件的配电箱/配电柜 Expired - Lifetime CN204424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4219.8U CN204424698U (zh) 2014-09-02 2015-01-29 一种漏电保护组件及包含这种组件的配电箱/配电柜
GB1505575.9A GB2534615B (en) 2015-01-29 2015-03-31 A creepage protection assembly and a panel box/cabinet comprising the assembly
AU2015201665A AU2015201665B1 (en) 2014-09-02 2015-03-31 A creepage protection assembly and a panel box/cabinet comprising the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26018 2014-09-02
CN201420502601 2014-09-02
CN201520064219.8U CN204424698U (zh) 2014-09-02 2015-01-29 一种漏电保护组件及包含这种组件的配电箱/配电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24698U true CN204424698U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75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64219.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424698U (zh) 2014-09-02 2015-01-29 一种漏电保护组件及包含这种组件的配电箱/配电柜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24698U (zh)
AU (1) AU2015201665B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7278A (zh) * 2016-06-08 2019-03-01 立维腾制造有限公司 卡扣配合断路器和负载中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59456A (ja) * 2006-12-25 2008-07-10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漏電遮断器
AU2013234368B2 (en) * 2012-10-01 2016-08-18 Hybrid Electronics Australia Pty. Ltd. Residual current device (rcd) with earth current sensing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7278A (zh) * 2016-06-08 2019-03-01 立维腾制造有限公司 卡扣配合断路器和负载中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5201665B1 (en) 2016-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55596B2 (en) Modular electrical receptacle
US7575470B2 (en) Modular electrical receptacle
CN104600528B (zh) 电源分配装置
CN107078447A (zh) 电母线槽接头连接器
CN106450980B (zh) 一种母线槽及取电插头
EP2181487B1 (en) Panelboard
US9788450B2 (en) Component assembly system
CN106410617A (zh) 一种母线槽供电系统
US9437986B2 (en) Shockless plug and socket assembly for safe interconnection of live circuits
US10141147B2 (en) Touch safe panel board system
CN108023199B (zh) 一种自短路航插
US11070040B1 (en) Quick connect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01950936B (zh) 密集型可插拔母线系统
CN220306716U (zh) 用于开关柜的分线盒及开关柜
CN105940579B (zh) 具有分布式节距的汇流条上的混合中性插头
CN203617549U (zh) 分路转接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插入式分电箱
CN204424698U (zh) 一种漏电保护组件及包含这种组件的配电箱/配电柜
CN108321740A (zh) 高压配电箱及电动汽车
CN108242609A (zh) 接线端子及采用该接线端子的电源分配器
JP2013187947A (ja) プラグイン分電盤
US11139640B1 (en) Breaker plug
CN104991092A (zh) 二次保护试验端子排转接器
CN202218147U (zh) 一种可换插头的电源适配器与充电器
CN104953419A (zh) 断路器热插拔连接器
CN204258126U (zh) 模块化固体绝缘环网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