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98507U - 一种复合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98507U CN204398507U CN201420745633.0U CN201420745633U CN204398507U CN 204398507 U CN204398507 U CN 204398507U CN 201420745633 U CN201420745633 U CN 201420745633U CN 204398507 U CN204398507 U CN 2043985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composite
- frame
- multiple film
- art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Landscapes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印刷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至少两套顺序设置的复合系统,所述复合系统包括分条机构、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第二条复膜传动机构以及复合机构,所述分条机构包括由上轮和下轮组成的动力轮与切刀;所述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包括设于切刀后的移位机构以及套位调节轮,所述第二条复膜传动机构包括设于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下方的至少两个依序设置的第二条复膜引导轮,所述复合机构包括复合架以及设于所述复合架上并上下设置的第一复合轮与第二复合轮,第一复合轮与第二复合轮之间具有可通过复膜的间隙且两者同向转动。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化形成至少三层的复膜,减少人力投入,且机械贴合平整,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膜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防伪技术现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一种就是将标签加工成三层,一层底膜和两层面膜,中间的面膜上印刷上防伪标识。
目前,这种三层的印刷方法都是通过人工将第三层面膜贴上去,这样既费时费力,贴的又不平整;影响效率和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印刷装置,其可以将一层面膜自动贴至复膜上,高效地完成三层复膜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印刷装置,其包括机架以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至少两套顺序设置的复合系统,所述复合系统包括分条机构、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第二条复膜传动机构以及以及复合机构,所述分条机构包括由上轮和下轮组成的动力轮与切刀;所述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包括设于切刀后的移位机构以及套位调节轮,所述第二条复膜传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下方的至少两个依序设置的第二条复膜引导轮,所述复合机构包括复合架以及设于所述复合架上并上下设置的第一复合轮与第二复合轮,第一复合轮与第二复合轮之间具有可通过复膜的间隙且两者同向转动。
所述复合印刷装置还包括底纸收卷机构,所述底纸收卷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下方、第二条复膜传动机构上方的至少两个依序设置的底纸引导轮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上方的收底纸轴。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套位调节轮设于一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并与所述套位调节轮垂直的底板、设在所述底板上并与底板垂直的带把手的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轮啮合连接并与所述底板平行的从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固连的调节螺杆以及与所述调节螺杆固连的套位调节轮座,所述套位调节轮座固连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套位调节轮垂直连接于所述套位调节轮座上,转动所述主动轮带动所述套位调节轮上升或者下降。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切刀设于一切刀调节机构上,所述切刀调节机构包括中部凹陷的切刀架、设于所述切刀架上的切刀轴以及设于所述切刀轴下方的支撑滚轮,所述切刀设于所述切刀轴上,所述切刀轴与切刀架活动连接,转动切刀轴可调解切刀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切刀轴与所述切刀架螺纹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切刀架两侧各设有一引导轮,设于切刀前的引导轮位置高于所述切刀,复膜由其下表面通过,设于切刀后的引导轮位置低于所述切刀,复膜由其上表面通过。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还包括一设于所述移位机构后方且套位调节轮下方的第一条复膜引导轮,第一条复膜由移位机构穿出后由第一条复膜引导轮下表面穿至套位调节轮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移位机构包括一移位架,所述移位架包括上层板与下层板,移位轮设于上层板与下层板之间,所述上层板上设有螺杆架、与螺杆架活动连接并可转动的螺杆以及与螺杆啮合的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底面通过连接件与移位轮连接;在上层板上还设有一沿移位轮直径方向设置的轨道,所述移位轮上表面连接一与所述轨道配合并在轨道内运动的运动件,转动螺杆时带动移位轮移动并通过轨道限位,改变移位轮角度。
优选地,所述分条机构的下轮由机架背后设置的电极带动转动,所述上轮固定在轴上,随所述下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印刷装置,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套切刀、移位以及复合系统,可以将一复膜切成两条后一条分开,将其面膜贴到另一条上然后继续复合,形成至少三层的复膜,基本自动化运行,减少人力投入,且机械贴合平整,效率高。
套位调节系统可以调节第一条复膜的位置高低,进而调整其表面图案与第二条复膜对齐,防止不平整,减少废品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印刷装置的正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印刷装置的切刀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印刷装置的复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印刷装置的高度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印刷装置的移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1、机架;11、复合系统;111、分条机构;1111、上轮;1112、下轮;1113、动力轮;1114、切刀;112、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1121、移位机构;1122、套位调节轮;1123、第一条复膜引导轮;1124、上层板;1125、下层板;1126、移位轮;1127、螺杆架;1128、螺杆;1129、从动轮;1130、轨道;1133、运动件;1132、移位架;113、第二条复膜传动机构;1131、第二条复膜引导轮;114、复合机构;1141、复合架;1142、第一复合轮;1143、第二复合轮;1144、调节轮;115、底纸收卷机构;1151、底纸引导轮;1152、收底纸轴;12、高度调节机构;121、底板;122、把手;123、主动轮;124、从动轮;125、调节螺杆;126、套位调节轮座;13、切刀调节机构;131、切刀架;1311、引导轮;132、切刀轴;133、支撑滚轮;116、收废料轮;14、复膜放料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印刷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设于机架1上的至少两套顺序设置的复合系统11。
复合系统11包括分条机构111、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112、第二条复膜传动机构113、复合机构114以及底纸收卷机构115。
分条机构111包括动力轮1113、切刀1114以及切刀调节机构13。动力轮1113包括上轮1111和下轮1112,复膜从两者之间行走。下轮1112由机架1上的电机带动转动,上轮1111设于一轴上,随下轮1112转动。切刀调节机构13包括一中部凹陷的切刀架131、设于切刀架131上的切刀轴132以及设于切刀轴132下方的支撑滚轮133,切刀1114固定设于切刀轴132上,切刀轴132与切刀架131通过螺纹活动连接,转动切刀轴132可调解切刀1114的位置。切刀架131的两侧各设有一引导轮1311,设于切刀1114前(即复膜行走路线之前,先经过引导轮1311,再经过切刀1114)的引导轮1311位置高于切刀1114,复膜由其下表面通过,设于切刀1114后的引导轮1311位置低于切刀1114,复膜由其上表面通过。
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112包括移位机构1121、套位调节机构12以及第一条复膜引导轮1123。
移位机构1121设于切刀1114之后,即复膜先经过切刀再经过移位机构1121。移位机构1121包括一移位架1132,移位架1132包括上层板1124与下层板1125,移位轮1126设于上层板1124与下层板1125之间,上层板1124上设有螺杆架1127、与螺杆架1127螺纹连接并可转动的螺杆1128以及与螺杆1128啮合的从动轮1129,从动轮1129底面通过连接件与移位轮1126连接;在上层板1124上还设有一沿移位轮1126直径方向设置的弧形的轨道1130,移位轮1126上表面连接一与轨道1130配合并在轨道1130内运动的运动件1133,转动螺杆1128时带动移位轮1126移动并通过轨道1130限位,改变移位轮1126的角度。第一条复膜位置原来与第二条复膜并排,通过移位机构移位后位置则与第二条复膜位于可重合的位置。
套位调节机构12包括套位调节轮1122、设于机架1上并与套位调节轮1122垂直的底板121、设在底板121上并与底板121垂直的带把手122的主动轮123、与主动轮123啮合连接并与底板121平行的从动轮124、与从动轮124固连的调节螺杆125以及与调节螺杆125固连的套位调节轮座126,套位调节轮座126固连于底板121上,套位调节轮1122垂直连接于套位调节轮座126上。转动主动轮123时带动从动轮124转动,从动轮124带动调节螺杆125上下运动,调节螺杆125带动套位调节轮座126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套位调节轮1122升降。
套位调节轮1122高度高于移位机构1121、切刀1114等的高度,以便给复膜一个收卷力。
在套位调节轮1122上方设置收废料轮116,若有贴合不对应的复膜,则该复膜报废,收卷于收废料轮116上。重新由分条机构111开始。
第一条复膜引导轮1123设于移位机构1121的后方且套位调节轮1122下方的第一条复膜引导轮1123,第一条复膜由移位机构1121穿出后由第一条复膜引导轮1123下表面穿至套位调节轮1122上表面。
第二条复膜传动机构113包括设于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112底部的至少两个依序设置的第二条复膜引导轮1131,复膜沿其底部行走。
复合机构114包括复合架1141以及设于复合架1141上并上下设置的第一复合轮1142与第二复合轮1143,第一复合轮1142与第二复合轮1143之间具有可通过复膜的间隙且两者同向转动,贴合在一起的复膜由上述间隙进入该复合机构114复合。复合机构114还包括设于第一复合轮1142上方且稍后方的调节轮1144,复膜复合好以后经过调节轮1144的上表面拉直。
底纸收卷机构115包括设于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112下方、第二条复膜传动机构113上方的至少两个依序设置的底纸引导轮1151以及设于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112上方的收底纸轴1152。
该复合印刷装置还包括设于分条机构111前上方的复膜放料轴14,复膜套在复膜放料轴14上,向下方的分条机构111放料。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是该装置的基本结构,还可以在其中加入若干轮子加强引导作用。
上述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将复膜的端部放入分条机构111的上轮1111和下轮1112之间,复膜沿切刀1114前的引导轮1311下表面行走至切刀1114处,切刀1114从中部将复膜切开为两条,第一条复膜由移位轮1126上表面由其带动行走至下表面,再由上表面走出,同时,第一条复膜的移至第二条复膜正上方,方便贴合;第一条复膜由移位轮1126上表面继续行走至第一条复膜引导轮1123的下表面,再行走至第一条复膜引导轮1122的上表面,然后第一条复膜的端部接近第二套复合系统处;
在第一条复膜行走的同时,第二条复膜也在行走,第二条复膜由切刀1114后方的引导轮1311上表面行走至第二条复膜传动机构113,分别经过第一个第二条复膜引导轮1131和第二个第二条复膜引导轮1131的下表面,至第二套复合系统处。人工将第一条复膜撕开,分为底膜和面膜,并将面膜贴合至第二条复膜表面,形成两层复膜,再经过复合机构114的第一复合轮1142与第二复合轮1143之间,将贴合好的两层复膜压合在一起,然后经过调节轮1144上表面进行拉直调整即可进入下一个复合系统重复上述动作。重复一次制成三层膜,重复两次制成四层膜,依次类推。
如在过程中发现第一条复膜与第二条复膜行走不同步,导致面膜贴在第二条复膜上时图案不对应,则通过套位调节机构12调节套位调节轮1122的高度,直至第一条复膜与第二条复膜完全同步为止。
其中,第一条复膜的底膜由底纸收卷机构115的底纸引导轮1151下表面行走至下表面行走至收底纸轴1152上,收底纸轴1152将底纸进行收卷。注意底纸位置与运行中的第一条复膜错开,防止混乱。
上述所述的位置前方均为第一条复膜先经过的位置,后方则指后经过的位置。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复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以及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至少两套顺序设置的复合系统(11),所述复合系统(11)包括分条机构(111)、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112)、第二条复膜传动机构(113)以及复合机构(114),所述分条机构(111)包括由上轮(1111)和下轮(1112)组成的动力轮(1113)与切刀(1114);所述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112)包括设于切刀(1114)后的移位机构(1121)以及套位调节轮(1122),所述第二条复膜传动机构(113)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112)下方的至少两个依序设置的第二条复膜引导轮(1131),所述复合机构(114)包括复合架(1141)以及设于所述复合架(1141)上并上下设置的第一复合轮(1142)与第二复合轮(1143),第一复合轮(1142)与第二复合轮(1143)之间具有可通过复膜的间隙且两者同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纸收卷机构(115),所述底纸收卷机构(115)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112)下方、第二条复膜传动机构(113)上方的至少两个依序设置的底纸引导轮(115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112)上方的收底纸轴(115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位调节轮(1122)设于一高度调节机构(12),所述高度调节机构(12)包括设于机架(1)上并与所述套位调节轮(1122)垂直的底板(121)、设在所述底板(121)上并与底板(121)垂直的带把手(122)的主动轮(123)、与所述主动轮(123)啮合连接并与所述底板(121)平行的从动轮(124)、与所述从动轮(124)固连的调节螺杆(125)以及与所述调节螺杆(125)固连的套位调节轮座(126),所述套位调节轮座(126)固连于所述底板(121)上,所述套位调节轮(1122)垂直连接于所述套位调节轮座(126)上,转动所述主动轮(123)带动所述套位调节轮(1122)上升或者下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1114)设于一切刀调节机构(13)上,所述切刀调节机构(13)包括中部凹陷的切刀架(131)、设于所述切刀架(131)上的切刀轴(132)以及设于所述切刀轴(132)下方的支撑滚轮(133),所述切刀(1114)设于所述切刀轴(132)上,所述切刀轴(132)与切刀架(131)活动连接,转动切刀轴(132)可调解切刀(1114)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轴(132)与所述切刀架(131)螺纹连接;所述切刀架(131)两侧各设有一引导轮(1311),设于切刀(1114)前的引导轮(1311)位置高于所述切刀(1114),复膜由其下表面通过,设于切刀(1114)后的引导轮(1311)位置低于所述切刀(1114),复膜由其上表面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复膜传动机构(112)还包括一设于所述移位机构(1121)后方且套位调节轮(1122)下方的第一条复膜引导轮(1123),第一条复膜由移位机构(1121)穿出后由第一条复膜引导轮(1123)下表面穿至套位调节轮(1122)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机构(1121)包括一移位架(1132),所述移位架(1132)包括上层板(1124)与下层板(1125)
,移位轮(1126)设于上层板(1124)与下层板(1125)之间,所述上层板(1124)上设有螺杆架(1127)、与螺杆架(1127)活动连接并可转动的螺杆(1128)以及与螺杆(1128)啮合的从动轮(1129),所述从动轮(1129)底面通过连接件与移位轮(1126)连接;在上层板(1124)上还设有一沿移位轮(1126)直径方向设置的轨道(1130),所述移位轮(1126)上表面连接一与所述轨道(1130)配合并在轨道(1130)内运动的运动件(1133),转动螺杆(1128)时带动移位轮(1126)移动并通过轨道(1130)限位,改变移位轮(1126)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条机构(111)的下轮(1112)由机架(1)背后设置的电机带动转动,所述上轮(1111)固定在轴上,随所述下轮(1112)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45633.0U CN204398507U (zh) | 2014-12-01 | 2014-12-01 | 一种复合印刷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45633.0U CN204398507U (zh) | 2014-12-01 | 2014-12-01 | 一种复合印刷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98507U true CN204398507U (zh) | 2015-06-17 |
Family
ID=53422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745633.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398507U (zh) | 2014-12-01 | 2014-12-01 | 一种复合印刷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9850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53286A (zh) * | 2014-12-01 | 2015-04-29 | 东莞市源铁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
-
2014
- 2014-12-01 CN CN201420745633.0U patent/CN20439850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53286A (zh) * | 2014-12-01 | 2015-04-29 | 东莞市源铁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
CN104553286B (zh) * | 2014-12-01 | 2018-06-01 | 东莞市源铁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58654B (zh) | 滚筒式贴合机 | |
CN105216423A (zh) | 一种应用于玻璃生产加工的卧式覆膜机 | |
CN207549673U (zh) | 一种高效的不干胶标签生产装置 | |
CN204398507U (zh) | 一种复合印刷装置 | |
NO315014B1 (no) | Fremgangsmåte og anordning for påföring av et mönster på et understöttelsesorgan | |
CN103395274B (zh) | 滚筒式贴合机的胶粘膜贴合装置 | |
CN205615149U (zh) | 一种蜂窝芯条连续贴合拉伸机 | |
CN203957414U (zh) | 贴窗机的贴膜机构 | |
CN104553286B (zh) | 一种复合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 |
CN203410133U (zh) | 滚筒式贴合机的胶粘膜贴合装置 | |
CN205009720U (zh) | 一种应用于玻璃生产加工的卧式覆膜机 | |
CN112373123B (zh) | 连背马夹袋生产设备及工艺 | |
CN104827739A (zh) | 一种用于膜贴合的装置 | |
CN104118141A (zh) | 贴窗机的贴膜机构 | |
CN203484286U (zh) | 一种新型粘胶机 | |
CN207534878U (zh) | 一种铝箔裁切推送装置 | |
CN206446899U (zh) | 标签离型纸分离装置 | |
CN203411150U (zh) | 滚筒式贴合机的上料机构 | |
CN203460525U (zh) | 滚筒式贴合机 | |
CN211363841U (zh) | 墙砖贴纸模型生产装置 | |
CN204873136U (zh) | 一种带有智能计数功能的覆膜机 | |
CN211641369U (zh) | 间歇和/或全轮转多功能组合式数码印刷机 | |
CN203957478U (zh) | 一种复合型铝合金基板热熔加工装置 | |
CN204869950U (zh) | 高精度覆膜机 | |
CN206083987U (zh) | 一种剪板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01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