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92754U - 冷却板、冷却装置及通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冷却板、冷却装置及通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92754U CN204392754U CN201520096512.2U CN201520096512U CN204392754U CN 204392754 U CN204392754 U CN 204392754U CN 201520096512 U CN201520096512 U CN 201520096512U CN 204392754 U CN204392754 U CN 2043927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refrigerant
- channel
- cooling plate
- heat ex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Eth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OCCO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4190 Enzym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0790 Enzym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64 aqueous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却板、冷却装置及通讯设备,所述冷却板包括冷却板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冷却板主体内的换热通道,所述冷却板主体包括用以供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安装的安装面、以及与所述安装面相背对的背面,所述换热通道通过向所述背面吹胀隆起而形成,因而所述冷却板主体的安装面可保持光滑,从而使所述背面能够很好的与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相贴合,以提高热交换效率,此外,由于吹胀工艺可以成型较为复杂的换热通道,以使所述换热通道内的冷媒更充分地与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进行热交换,以进一步提升热交换效率,并且,由于吹胀工艺加工简单且加工过程中材料损耗小,而使得所述冷却板的加工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板、冷却装置及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如芯片功耗的不断增大,传统风冷技术已经难以解决大功耗芯片(如功耗150W以上芯片)的散热问题,为此,液冷散热方案正逐渐被重视。液冷冷板是指单板上带流体通道的换热器,通过在液冷冷板的流体通道中通以循环水,而将芯片热量带走的水冷换热器。
目前常用的通讯设备中,液冷冷板的流体通道采用为铣流道方式或者埋铜管方式:铣流道方式需要对铝板进行机械铣加工出一个槽道,如此,造成一定的材料浪费而增加了材料成本,并且,因铣削加工而难以制造出比较复杂的流体通道,而使得,通过该种方式制造出的液冷冷板的冷却效率不高;埋铜管方式由于铜管弯折直径有要求,流道密度有限且不易于流道并联方案,同样的换热效率较低,并且制造工艺复杂而致成本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板、冷却装置及通讯设备,旨在解决当前冷却板的换热效率低且成本高的问题。
为到达上述之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包括冷却板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冷却板主体内的换热通道,所述冷却板主体包括用以供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安装的安装面、以及与所述安装面相背对的背面,所述换热通道通过向所述背面吹胀而隆起形成。
优选地,所述安装面具有供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安装的安装区,所述换热通道包括供冷媒输入的冷媒输入管、供冷媒输出的冷媒输出管、以及连接所述冷媒输入管和所述冷媒输出管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靠近所述安装区设置,以使所述换热管内的冷媒与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进行热交换。
优选地,所述换热管道为串联通道、并联通道、串并联通道和/或网状通道。
优选地,所述串联通道包括依次串接的供冷媒进入的串联通道入口、多根并行设置的串联管道、以及供冷媒输出的串联通道出口。
优选地,所述串联通道的管径在沿着管道路径且靠近所述冷媒输出管的方向上,呈先缩小而后增大设置。
优选地,所述并联通道包括用以供冷媒输入的第一岔管、供冷媒输出的第一汇合管、以及与所述第一岔管和所述第一汇合管连接的多根第一支管道。
优选地,所述串并联通道与包括至少两个并联子通道,每一并联子通道包括用以供冷媒输出的第二岔管、供冷媒输出的第二汇合管、以及均与所述第二岔管和所述第二汇合管连接的多根第二支管道,其中一并联子通道的第二汇合管与另一并联子通道的第二岔管连接,以使所述两个并联子通道串联。
优选地,所述网状通道包括用以供冷媒输出的第三岔管、供冷媒输出的第三汇合管、与所述第三岔管和所述第三汇合管连接的多根第三支管道、以及连通相邻的第三支管道设置的多根第四支管道。
为到达上述之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源、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冷却板,所述冷源的冷媒供给端和冷媒回收端对应与所述冷却板的冷媒输入管和冷媒输出管连接。
为到达上述之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通讯设备,所述通讯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冷却装置、以及安装于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板的安装面的电子器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板包括冷却板、冷却装置及通讯设备,所述冷却板包括冷却板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冷却板主体内的换热通道,所述冷却板主体包括用以供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安装的安装面、以及与所述安装面相背对的背面,所述换热通道通过向所述背面吹胀而隆起形成,因而所述冷却板主体的安装面可保持光滑,从而使所述背面能够很好的与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相贴合,以提高热交换效率,此外,由于吹胀工艺可以成型较为复杂的换热通道,以使所述换热通道内的冷媒更充分地与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进行热交换,以进一步提升热交换效率,并且,由于吹胀工艺加工简单且加工过程中材料损耗小,而使得所述冷却板的加工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冷却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冷却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冷却装置的冷却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冷却板的换热通道为串联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冷却板的换热通道为并联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冷却板的换热通道为串并联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冷却板的换热通道为网状通道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冷却板的换热通道为网状通道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冷却板的换热通道为网状通道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讯设备,所述通讯设备包括电子器件、用以供电子器件安装且对电子器件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一实施例,图2为图1所示的冷却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冷却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冷却装置的冷却板的剖视示意图,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冷却装置100包括冷源1及冷却板2,所述冷却板2上安装有电子器件(如芯片200和/或其他电子器件300等等)。所述冷源1的冷媒(图1中的箭头方向为冷媒的流动方向)供给端1a和冷媒回收端1b通过连接管3(连接管3可为铜管、铝管等金属管或者非金属管),对应与所述冷却板2的冷媒输入管22a和冷媒输出管22b连接。所述冷源1供应冷媒且通常为冷却液体(冷却液体包括但不仅限于水、乙二醇水溶液),冷媒经过所述换热通道22而与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发生热交换,以对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进行冷却,并同时,冷媒因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冷媒将通过所述冷源1的冷媒回收端1b回收至所述冷源1,在所述冷源1中的冷酶的温度会被降低,然后再被输送至所述换热通道22中以形成循环。
所述冷却板2包括冷却板主体21、以及设于所述冷却板主体21内的换热通道22。所述冷却板主体21包括用以供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安装的安装面21a、以及与所述安装面21a相背对的背面21b,所述换热通道22通过向所述背面21b吹胀而隆起形成,所述换热通道22的截面形状各异,具体视设计和需要而异,例如可以呈椭圆形、圆形或者其他形状。
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换热通道22通过向所述背面21b吹胀而隆起形成,因而所述冷却板主体21的安装面21a可保持光滑,从而使所述背面21b能够很好的与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相贴合,以提高热交换效率,此外,由于吹胀工艺可以成型较为复杂的换热通道22,以使所述换热通道22内的冷媒更充分地与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进行热交换,以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并且,由于吹胀工艺加工简单且加工过程中材料损耗小,而使得所述冷却板2的加工成本较低。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21a具有供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安装的安装区(未标示),所述换热通道22包括供冷媒输入的冷媒输入管22a、供冷媒输出的冷媒输出管22b、以及连接所述冷媒输入管22a和所述冷媒输出管22b的换热管22c,所述换热管22c靠近所述安装区设置,以使所述换热管22c内的冷媒与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进行热交换。
于图3(图3中的箭头方向为冷媒的流动方向)中,所述冷却装置100中只设有一个所述冷却板2,所述冷媒输入管22a直接与所述冷源1的冷媒供给端1a相连,所述冷媒输出管22b直接与所述冷源1的冷媒回收端1b相连。于图4中,所述冷却设备中只设有多个(具体为2个但不限2个)所述冷却板2,第一级冷却板2的冷媒输入管22a可以直接与所述冷源1的冷媒供给端1a相连,第一级冷却板2的冷媒输出管22b与第二级冷却板2的冷媒输入管22a相连,第二级冷却板2的冷媒输出管22b与所述冷源1的冷媒回收端1b相连。
所述换热通道22可为不同的通道形式,所述换热通道22包括但不限于串联通道23(图5)、并联通道24(图6)、串并联通道25(图7)、和/或网状通道26(图8、图9和图10),图5至图10中,所述换热通道22为串联通道23、并联通道24、串并联通道25和网状通道26中一种,显然本设计不限于此,所述换热通道22也可为串联通道23、并联通道24、串并联通道25和网状通道26中的组合,也即,通过不同类型的通道之间的串联或并联组合而成。
图5为图1所示的冷却板的换热通道为串联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所述串联通道23包括依次串接的供冷媒进入的串联通道入口23a、多根并行设置的串联管道23b、以及供冷媒输出的串联通道出口23c。所述串联通道入口23a直接与所述冷媒输入管22a连接,所述串联通道出口23c直接与所述冷媒输出管22b连接。冷媒从所述串联通道入口23a中进入所述多根串联管道23b,沿所述多根串联管道23b的路径方向流动,中间无岔路而不存在冷媒分散现象。
进一步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串联通道23的管径在沿着管道路径且靠近所述冷媒输出管22b的方向上,呈先缩小而后增大设置。当冷媒至所述串联通道23中,因串联通道23的流道宽度先变窄而流速增大,从而使得换热效果也增强,而后,因串联通道23的流道宽度又逐渐变宽,而降低冷媒流动的流阻,最后,冷媒从所述冷媒输出管22b流出所述换热通道22。
图6为图1所示的冷却板的换热通道为并联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6,所述并联通道24包括用以供冷媒输入的第一岔管24a、供冷媒输出的第一汇合管24b、以及与所述第一岔管24a和所述第一汇合管24b连接的多根第一支管道24c,所述第一岔管24a直接与所述冷媒输入管22a连接,所述第一汇合管24b直接与所述冷媒输出管22b连接。
冷媒从所述冷媒输入管22a中进入所述第一岔管24a,并在所述第一岔管24a处进行流量分配,再经由所述多根第一支管道24c汇合至所述第一汇合管24b,最后,通过所述冷媒输出管22b流出所述换热通道22。所述第一支管道24c比所述冷媒输入管22a和所述冷媒输出管22b的管径小,所述第一支管道24c所对应的所述背板的区域为高效换热区。
图7为图1所示的冷却板的换热通道为串并联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7,所述串并联通道25与包括至少两个并联子通道251(本实施例为两个并联子通道251即第一级并联子通道和第二级并联子通道),每一并联子通道251包括用以供冷媒输出的第二岔管25a、供冷媒输出的第二汇合管25b、以及与所述第二岔管25a和所述第二汇合管25b连接的多根第二支管道25c,其中一并联子通道251的第二汇合管25b与另一并联子通道251的第二岔管25a连接,以使所述两个并联子通道251串联。第一级并联子通道251的第二岔管25a与所述冷媒输入管22a连接,第一级并联子通道251的第二汇合管25b与第二级联子通道251的第二岔管25a连接,第二级并联子通道251的第二汇合管25b与所述冷媒输出管22b连接。
冷媒从所述冷媒输入管22a中进入第一级并联子通道251的第二岔管25a,并在所述第一级并联子通道251的第二岔管25a处进行流量分配,再经由第一级并联子通道251的多根第二支管道25c汇合至第二汇合管25b,接着,自所述第一级并联子通道251的第二汇合管25b流出至第二级并联子通道251的第二岔管25a,并在所述第二级并联子通道251的第二岔管25a处进行流量分配,再经由第二级并联子通道251的多根第二支管道25c汇合至第二汇合管25b,最后,通过所述冷媒输出管22b流出所述换热通道22。所述第二支管道25c比所述冷媒输入管22a和所述冷媒输出管22b的管径小,所述第二支管道25c所对应的所述背面21b的区域为高效换热区。
图8至图10为图1所示的冷却板的换热通道为网状通道时的不同的实施方式,所述网状通道26包括用以供冷媒输出的第三岔管26a、供冷媒输出的第三汇合管26b、与所述第三岔管26a和所述第三汇合管26b连接的多根第三支管道26c、以及连通相邻的第三支管道26c设置的多根第四支管道26d,所述第三岔管26a与所述冷媒输入管22a连接,所述第三汇合管26b与所述冷媒输出管22b连接。
冷媒从所述冷媒输入管22a中进入所述第三岔管26a,经过所述第三岔管26a分流至所述不同的第三支管道26c,并经过所述第三支管道26c分流至不同的第四支管道26d,最后,汇流至所述第三汇合管26b后通过所述冷媒输出管22b输出。由于所述网状通道26包括呈网状设置的支管路(第三支管道26c和第四支管道26d),使得所述网状通道26具有很高的换热功率,并且,所述第三支管道26c和所述第四支管道26d的管径比所述冷媒输入管22a和所述冷媒输出管22b的管径细,以达到强化换热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包括冷却板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冷却板主体内的换热通道,所述冷却板主体包括用以供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安装的安装面、以及与所述安装面相背对的背面,所述换热通道通过向所述背面吹胀而隆起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具有供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安装的安装区,所述换热通道包括供冷媒输入的冷媒输入管、供冷媒输出的冷媒输出管、以及连接所述冷媒输入管和所述冷媒输出管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靠近所述安装区设置,以使所述换热管内的冷媒与通讯设备的电子器件进行热交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道为串联通道、并联通道、串并联通道和/或网状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通道包括依次串接的供冷媒进入的串联通道入口、多根并行设置的串联管道、以及供冷媒输出的串联通道出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通道的管径在沿着管道路径且靠近所述冷媒输出管的方向上,呈先缩小而后增大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通道包括用以供冷媒输入的第一岔管、供冷媒输出的第一汇合管、以及与所述第一岔管和所述第一汇合管连接的多根第一支管道。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并联通道与包括至少两个并联子通道,每一并联子通道包括用以供冷媒输出的第二岔管、供冷媒输出的第二汇合管、以及均与所述第二岔管和所述第二汇合管连接的多根第二支管道,其中一并联子通道的第二汇合管与另一并联子通道的第二岔管连接,以使所述两个并联子通道串联。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通道包括用以供冷媒输出的第三岔管、供冷媒输出的第三汇合管、与所述第三岔管和所述第三汇合管连接的多根第三支管道、以及连通相邻的第三支管道设置的多根第四支管道。
9.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源、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冷却板,所述冷源的冷媒供给端和冷媒回收端对应与所述冷却板的冷媒输入管和冷媒输出管连接。
10.一种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设备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装置、以及安装于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板的安装面的电子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96512.2U CN204392754U (zh) | 2015-02-10 | 2015-02-10 | 冷却板、冷却装置及通讯设备 |
PCT/CN2015/089071 WO2016127633A1 (zh) | 2015-02-10 | 2015-09-07 | 冷却板、冷却装置及通讯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96512.2U CN204392754U (zh) | 2015-02-10 | 2015-02-10 | 冷却板、冷却装置及通讯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92754U true CN204392754U (zh) | 2015-06-10 |
Family
ID=53365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96512.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392754U (zh) | 2015-02-10 | 2015-02-10 | 冷却板、冷却装置及通讯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92754U (zh) |
WO (1) | WO2016127633A1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28575A (zh) * | 2016-03-28 | 2016-08-03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用于轨道交通的射流两相换热冷板及冷却系统 |
WO2016127633A1 (zh) * | 2015-02-10 | 2016-08-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冷却板、冷却装置及通讯设备 |
CN106482232A (zh) * | 2015-08-28 | 2017-03-0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窗式空调 |
CN107979962A (zh) * | 2018-01-09 | 2018-05-01 | 无锡巨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水冷式线路板散热装置 |
CN108024488A (zh) * | 2018-01-09 | 2018-05-11 | 无锡巨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水套式线路板散热装置 |
CN108024489A (zh) * | 2018-01-09 | 2018-05-11 | 无锡巨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线路板风冷散热装置 |
CN111769083A (zh) * | 2020-03-06 | 2020-10-13 | 宁波市哈雷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冷媒式芯片冷却器 |
CN113260138A (zh) * | 2021-05-20 | 2021-08-13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 一种内嵌阵列微流道的印制电路板及制备方法 |
CN117457603A (zh) * | 2023-10-24 | 2024-01-26 | 毫厘机电(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器件的冷却板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26131A (zh) * | 2021-09-14 | 2021-11-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功率模块组件和变频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82994B2 (ja) * | 2001-12-27 | 2007-02-21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電動機制御ユニット冷却装置 |
JP2007011786A (ja) * | 2005-06-30 | 2007-01-18 | Toshiba Corp | 冷却装置、電子機器 |
CN103822511A (zh) * | 2014-03-05 | 2014-05-28 | 新乡市豫航热交换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冷却板 |
CN103994611B (zh) * | 2014-06-05 | 2016-05-18 |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 吹胀式冷凝器和包括该吹胀式冷凝器的冰箱 |
CN204392754U (zh) * | 2015-02-10 | 2015-06-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冷却板、冷却装置及通讯设备 |
-
2015
- 2015-02-10 CN CN201520096512.2U patent/CN20439275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5-09-07 WO PCT/CN2015/089071 patent/WO201612763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27633A1 (zh) * | 2015-02-10 | 2016-08-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冷却板、冷却装置及通讯设备 |
CN106482232A (zh) * | 2015-08-28 | 2017-03-0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窗式空调 |
CN105828575A (zh) * | 2016-03-28 | 2016-08-03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用于轨道交通的射流两相换热冷板及冷却系统 |
CN108024488B (zh) * | 2018-01-09 | 2023-10-17 | 无锡巨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水套式线路板散热装置 |
CN108024488A (zh) * | 2018-01-09 | 2018-05-11 | 无锡巨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水套式线路板散热装置 |
CN108024489A (zh) * | 2018-01-09 | 2018-05-11 | 无锡巨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线路板风冷散热装置 |
CN108024489B (zh) * | 2018-01-09 | 2023-09-26 | 无锡巨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线路板风冷散热装置 |
CN107979962A (zh) * | 2018-01-09 | 2018-05-01 | 无锡巨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水冷式线路板散热装置 |
CN107979962B (zh) * | 2018-01-09 | 2024-02-20 | 无锡巨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水冷式线路板散热装置 |
CN111769083A (zh) * | 2020-03-06 | 2020-10-13 | 宁波市哈雷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冷媒式芯片冷却器 |
CN111769083B (zh) * | 2020-03-06 | 2025-03-14 | 宁波市哈雷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冷媒式芯片冷却器 |
CN113260138A (zh) * | 2021-05-20 | 2021-08-13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 一种内嵌阵列微流道的印制电路板及制备方法 |
CN117457603A (zh) * | 2023-10-24 | 2024-01-26 | 毫厘机电(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器件的冷却板 |
CN117457603B (zh) * | 2023-10-24 | 2024-07-26 | 毫厘机电(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器件的冷却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127633A1 (zh) | 2016-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392754U (zh) | 冷却板、冷却装置及通讯设备 | |
CN107768334B (zh) | 基于叶脉拓扑结构的分叉通道散热器 | |
US11291136B2 (en) | Liquid-cooled cold plate device | |
US20150059360A1 (en) | Liquid cooling device having diversion mechanism | |
WO2021129889A1 (zh) | 一种用于芯片散热的散热板、服务器散热系统及供暖装置 | |
CN103425211A (zh) | 服务器及其机架 | |
WO2016197704A1 (zh) | 应用于光伏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 |
CN112822913A (zh) | 一种集成低流阻歧管网络的穿透式超薄液冷板 | |
CN202013880U (zh) | 一种液冷散热器 | |
WO2017049867A1 (zh) | 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板 | |
CN103629953A (zh) | 一种水冷却器 | |
CN207491450U (zh) | 一种液冷板 | |
CN107809879A (zh) | 一种散热机构及具有热源的设备 | |
CN219041027U (zh) | 一种泵浦源水冷板水道 | |
CN207118213U (zh) | 一种水冷刀片设备 | |
CN108541183A (zh) | 水冷式散热模块 | |
CN207947267U (zh) | 基于叶脉拓扑结构的分叉通道散热器 | |
CN204154147U (zh) | 一种低风阻散热器 | |
CN209882443U (zh) | 一种应用于陆上风电功率半导体器件散热的钎焊式水冷板 | |
KR20130019177A (ko) | 다방향 방열판 | |
CN205403539U (zh) | 一种新型散热器 | |
CN107820380A (zh) | 一种液冷板及其冷热交换方法 | |
CN212573071U (zh)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子线路板 | |
CN206196213U (zh) | 一种铜管对流散热器 | |
CN204014403U (zh) | 液冷式控制器的强化对流换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