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349870U - 一种光伏组件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组件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49870U
CN204349870U CN201520038424.7U CN201520038424U CN204349870U CN 204349870 U CN204349870 U CN 204349870U CN 201520038424 U CN201520038424 U CN 201520038424U CN 204349870 U CN204349870 U CN 204349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module
poppet
stock
fore
pro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384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圣东
何丰廷
朱恩来
马明
崔胜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Yin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gli Ener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li Energy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gli Ener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384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49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49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498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支架,其包括能够设置在屋顶上,并共同固定支撑同一光伏组件的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均由金属板材折弯而成,且所述前支架的高度小于所述后支架的高度,以实现对所述光伏组件的倾斜支撑。由于前支架和后支架由金属板材折弯而成,其在车间批量生产后,可送至安装现场直接进行安装,且前支架和后支架能够直接置于屋顶上,而不再需要设置水泥基座,所以该种结构的支架可以实现光伏组件的及时安装,从而缩短了安装工期;由于不使用水泥基座,所以能够降低施工难度,并减小房屋承受的压力,使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得到了显著的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组件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支架。
背景技术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采用分散式资源,装机规模较小的、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分布式发电系统一般建在用户侧,大多建在用户的屋顶,其由光伏组件、光伏支架、直流汇流箱、并网逆变器、交流配电箱、线缆等构成。其中光伏组件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直流电,光伏阵列的直流电经过直流汇流箱汇流后,到达并网逆变器,直流电经过逆变,变成交流电后,经过交流配电箱供用户负载使用,同时输入到国家电网,实现并网。
光伏组件及光伏支架主要安装在用户屋顶上面,根据用户屋顶的结构形式,光伏支架的安装形式分为三种,分别为混凝土平顶的安装方式,陶瓦屋顶的安装方式,彩钢屋顶的安装方式。其中,混凝土平顶上光伏阵列的安装方式多采用水泥基座,在安装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光伏组件的重量及屋顶的承载能力,现场制作水泥基座,凝固后的水泥基座呈长方体或方墩状。然后将凝固的水泥基座置于屋顶上,再将光伏支架固定在水泥基座上,最后将光伏组件安装固定在光伏支架上。
虽然上述安装方式能够较好的实现光伏组件的安装,但是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首先,水泥基座的制造需要等待水泥的凝固,而且也需要将重量较大、数量较多的水泥基座一一吊装到屋顶上,在安装光伏支架时需要使用电锤、电钻等工具,不仅施工工艺复杂,而且安装工期较长。其次,由于光伏支架由C型钢组成,其重量较大,再加上重量更大的水泥基座,使得整套安装系统对屋顶的重压较大,令房屋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再次,由C型钢组成的光伏支架的材料成本较高,而且较长的施工工期也增加了施工成本,使得整套安装系统的安装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光伏组件支架,该光伏组件支架无需使用水泥基座,从而缩短了安装工期,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小了屋顶压力,降低了安装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组件支架,其包括能够设置在屋顶上,并共同固定支撑同一光伏组件的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均由金属板材折弯而成,且所述前支架的高度小于所述后支架的高度,以实现对所述光伏组件的倾斜支撑。
优选的,上述光伏组件支架中,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均由铝合金板材折弯而成。
优选的,上述光伏组件支架中,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触部、第一支起部、倾斜安装部、第二支起部和第二接触部,且依次连接的所述第一接触部、第一支起部、倾斜安装部、第二支起部和第二接触部使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的截面形状呈“几”字形。
优选的,上述光伏组件支架中,所述前支架的所述第一接触部和倾斜安装部上均开设有螺纹孔,并且所述后支架的所述倾斜安装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上也均开设有螺纹孔。
优选的,上述光伏组件支架中,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的所述倾斜安装面上,均设置有对光伏组件的短边进行定位阻挡的挡板;所述后支架的所述第一支起部上设置有安装挡风板的卡槽。
优选的,上述光伏组件支架中,还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倾斜安装部和所述第一支起部、所述倾斜安装部和所述第二支起部的多个加强板,并且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上均设置有所述加强板。
优选的,上述光伏组件支架中,固定支撑同一光伏组件的所述前支架的倾斜安装部和所述后支架的倾斜安装部的倾斜角度相同,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选取范围为10°~15°。
优选的,上述光伏组件支架中,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的宽度均为150mm~250mm,所述后支架的高度为230mm~250mm,所述前支架的高度为70mm~85mm。
优选的,上述光伏组件支架中,光伏阵列内位于相邻排且对正的两个光伏组件中,支撑A光伏组件的前支架和支撑B光伏组件的后支架相互靠近,且A光伏组件的前支架和B光伏组件的后支架通过连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组件支架,包括用于固定并支撑同一光伏组件的前支架和后支架,并且前支架和后支架都是由金属板材经过折弯后得到,为了适应光伏组件的安装需要,令前支架的支起高度小于后支架的支起高度,从而令两者对光伏组件形成倾斜支撑。由于前支架和后支架由金属板材折弯而成,其在车间批量生产后,可送至安装现场直接进行安装,且前支架和后支架能够直接置于屋顶上,而不再需要设置水泥基座,所以该种结构的支架可以实现光伏组件的及时安装,从而缩短了安装工期;由于不使用水泥基座,所以能够降低施工难度,并减小房屋承受的压力,使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得到了显著的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支架中前支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支架中后支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图4的右视图;
图7为光伏组件支架支撑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图1-图7中:
前支架1,后支架2,挡板3,加强板4,光伏组件5、卡槽6;
第一接触部101、201,第一支起部102、202,倾斜安装部103、203,第二支起部104、204,第二接触部105、20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光伏组件支架,该光伏组件支架无需使用水泥基座,从而缩短了安装工期,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小了屋顶压力,降低了安装成本。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支架,指的是用于支撑一块光伏组件5的支架,在光伏阵列中每一块光伏组件5均通过一套该光伏组件支架实现支撑,此光伏组件支架包括前支架1和后支架2两个个体,前支架1和后支架2均由金属板材通过挤压加工而折弯成型,并且前支架1和后支架3可以直接设置在屋顶上(前支架1和后支架3设置在屋顶上的方式,可以为自然放置到屋顶上,靠光伏组件5和前支架1、后支架3的自重抵抗风载,也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和屋顶固定,例如在屋顶上设置凸起的卡框,用来卡紧前支架1和后支架3,但不需要在屋顶上打眼,以避免破坏屋顶的防水效果),并且两者的高度(即支撑起光伏组件的高度)并不相同,而是前支架1低于后支架2,这样就能够使两者配合支撑起的光伏组件5倾斜设置,从而接受更大面积的光照。
由于金属板折弯形成的前支架1和后支架2可以在车间生产完成后,直接送至安装现场进行安装,所以与传统的安装方式相比,省略了现场制作的步骤,节省了安装时间,实现光伏组件5的及时安装,缩短了安装工期,而且通过避免使用水泥基座的方式,能够降低现场的施工难度,减小房屋的承载压力,降低了安装和施工成本。
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支架中,前支架1和后支架2均由铝合金板材折弯而成。前支架1和后支架3的材质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本实施例优选采用铝合金作为前支架1和后支架3的优选材质,因为铝合金材质便于加工,易于光伏组件支架的批量生产。并且,使用铝合金代替C型钢,还能够降低材料成本。当然,在满足支撑要求的前提下,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支架也可以为其他的材质,例如钢、铁等。
具体的,前支架1和后支架3的一种结构形式中,其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触部、第一支起部、倾斜安装部、第二支起部和第二接触部,且依次连接的第一接触部、第一支起部、倾斜安装部、第二支起部和第二接触部使前支架1和后支架2的截面形状呈“几”字形,如图1和图4所示。同样的,前支架1和后支架2的具体结构形式也可以为多种,本实施例中优选前支架1由第一接触部101、第一支起部102、倾斜安装部103、第二支起部104和第二接触部105依次连接而成,后支架2也依次由第一接触部201、第一支起部202、倾斜安装部203、第二支起部204和第二接触部205连接而成,从而使前支架1和后支架2的截面形状均呈“几”字形。其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与屋顶接触,而分别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连接的第一支起部和第二支起部,则共同支撑起用于与光伏组件5接触、固定的倾斜安装部,光伏组件5置于倾斜安装部上以实现支撑。此种结构形式较为简单,便于加工,且支撑稳定,支撑效果好。除上述结构形式以外,前支架1和后支架2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而且,前支架1和后支架2可以由一块板材挤压形成,即为一体式成型结构,也可以由多块板材挤压形成不同部分,再拼接成型,即为分体式成型结构,其中一种加工、拼接方式如图4所示,其中的虚线表示的是拼接痕迹。
后支架2的第一接触部201和倾斜安装部203上均开设有螺纹孔(图中未示出),并且前支架1的倾斜安装部103和第二接触部105上也均开设有螺纹孔(图中未示出)。后支架2的第一接触部201和前支架1的第二接触部105上开设的螺纹孔,其作用是在前支架1和后支架2置于屋顶上时,将光伏组件安装中常用的压块置于后支架2的第一接触部201和前支架1的第二接触部105上,并使压块上的通孔与螺纹孔对正,再将螺栓依次穿过通孔和螺纹孔,从而光伏组件支架与压块的连接。而前支架1和后支架2的倾斜安装部上的螺纹孔,是在光伏组件5放置到倾斜安装面上以后,允许穿过压块的螺栓进入到其中,以实现倾斜安装部和光伏组件5的连接固定。
优选的,前支架1和后支架2的倾斜安装面上,均设置有对光伏组件5的短边进行定位阻挡的挡板3,如图1和图4所示。通过前支架1和后支架2对光伏组件5进行支撑时,是使光伏组件5的靠近其两个短边的部位分别与前支架1和后支架2接触,而为了进一步保证安装精度和工作效果,在前支架1和后支架2的倾斜安装面上都设置了挡板3,用于分别定位阻挡光伏组件5的两个短边,以实现光伏组件5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支架上的定位安装。优选的,前支架1上的挡板3设置在第一支起部102和倾斜安装部103的连接部位,后支架2上的挡板3设置在倾斜安装部203和第二支起部204的连接部位。当然,在螺纹孔能够保证光伏组件5足够的安装精度的前提下,也可以不设置挡板3。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支架,还包括分别连接倾斜安装部和第一支起部、倾斜安装部和第二支起部的多个加强板4,并且前支架1和后支架2上均设置有加强板4,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加强板4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强前支架1和后支架2的支撑强度,并且前支架1和后支架2上均设置有两个加强板4。前支架1上的两个加强板4中,一个加强板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起部102和倾斜安装部103,另一个加强板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支起部104和倾斜安装部103,并且两个加强板4与倾斜安装部103的同一部位连接,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前支架1的支撑强度。后支架2上的加强板4以同样方式设置。
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撑同一光伏组件5的前支架1的倾斜安装部103和后支架2的倾斜安装部203的倾斜角度相同,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选取范围为10°~15°。因为光伏组件5需要充分的接收光照,所以需要将光伏组件5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以增大阳光照射在光伏组件5上的面积和时长,本实施例中倾斜安装部倾斜角度的设置范围为10°~15°,优选为10°。
更具体的,前支架1和后支架2的宽度均为150mm~250mm,后支架2的高度为230mm~250mm,前支架1的高度为70mm~85mm。本实施例中,后支架2的支撑高度优选为230mm~250mm,进一步优选为235mm,前支架1的支撑高度为70mm~85mm,进一步优选为75mm。并且,前支架1和后支架2的宽度均为150mm~250mm,进一步优选为150mm,此宽度指的是其支撑的光伏组件5短边长度方向上前支架1和后支架2的尺寸。
进一步的,光伏阵列内位于相邻排且对正的两个光伏组件中,A光伏组件的前支架和B光伏组件的后支架相互靠近(即后排的光伏组件A的前支架和前排的光伏组件B的后支架靠近设置),且A光伏组件的前支架和B光伏组件的后支架通过连杆(图中未示出)连接。光伏组件5在安装时,一般是多个光伏组件5排列成阵列形式,从而形成光伏阵列,而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支架应用于光伏阵列中时,增加了连杆,以连接光伏阵列中相邻两排内相互对正的两个光伏组件,从而令整个光伏阵列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支架的支撑强度,增加了整个光伏阵列抵抗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
在光伏阵列中,用于支撑位于最后一排光伏组件的光伏组件支架,由于其直接承受风载,较大的风载有可能对其支撑、固定光伏组件的效果造成影响,所以为了降低或避免该影响,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后支架2的第一支起部202上设置有能够安装挡风板的卡槽6。卡槽6为多个,相互配合卡紧挡风板的不同部位,以实现挡风板在后支架2上的安装,挡风板通过卡槽6安装到后支架2上以后,能够增加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支架的抗风能力,令光伏组件支架对光伏阵列的支撑效果更佳。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设置在屋顶上,并共同固定支撑同一光伏组件的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均由金属板材折弯而成,且所述前支架的高度小于所述后支架的高度,以实现对所述光伏组件的倾斜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均由铝合金板材折弯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触部、第一支起部、倾斜安装部、第二支起部和第二接触部,且依次连接的所述第一接触部、第一支起部、倾斜安装部、第二支起部和第二接触部使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的截面形状呈“几”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的所述第一接触部和倾斜安装部上均开设有螺纹孔,并且所述前支架的所述倾斜安装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上也均开设有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的所述倾斜安装面上,均设置有对光伏组件的短边进行定位阻挡的挡板;所述后支架的所述第一支起部上设置有安装挡风板的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倾斜安装部和所述第一支起部、所述倾斜安装部和所述第二支起部的多个加强板,并且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上均设置有所述加强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固定支撑同一光伏组件的所述前支架的倾斜安装部和所述后支架的倾斜安装部的倾斜角度相同,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选取范围为10°~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的宽度均为150mm~250mm,所述后支架的高度为230mm~250mm,所述前支架的高度为70mm~85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光伏阵列内位于相邻排且对正的两个光伏组件中,支撑A光伏组件的前支架和支撑B光伏组件的后支架相互靠近,且A光伏组件的前支架和B光伏组件的后支架通过连杆连接。
CN201520038424.7U 2015-01-20 2015-01-20 一种光伏组件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49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38424.7U CN204349870U (zh) 2015-01-20 2015-01-20 一种光伏组件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38424.7U CN204349870U (zh) 2015-01-20 2015-01-20 一种光伏组件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49870U true CN204349870U (zh) 2015-05-20

Family

ID=53233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3842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49870U (zh) 2015-01-20 2015-01-20 一种光伏组件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498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0345A (zh) * 2018-11-12 2019-03-08 广东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 光伏支架斜单轴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0345A (zh) * 2018-11-12 2019-03-08 广东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 光伏支架斜单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31222B2 (en) Photovoltaic device
CN202530571U (zh) 便于拆装的箱式房屋
CN102709369A (zh) 一种瓦片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03491957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安装支架
CN201378595Y (zh) 薄膜电池组件安装装置及其与屋顶或地面连接的结构
CN202977443U (zh) 屋顶光伏支架
CN210177838U (zh) 彩钢瓦屋面光伏支架系统
CN106059453A (zh) 屋顶光伏组件支架
CN204349870U (zh) 一种光伏组件支架
CN110005147B (zh) 彩钢瓦屋面光伏支架系统
CN202651150U (zh) 光伏组件挂索固定装置
CN104863313A (zh) 太阳能光伏墙砖瓦在屋顶上的应用结构
CN102097506A (zh) 太阳能电池板安装系统
CN104579134A (zh) 一种光伏组件支架及其加工工艺
CN220382973U (zh)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辅助支架
CN218549805U (zh) 一种双坡屋面光伏支架结构
CN104022722B (zh) 直立锁边彩钢瓦屋面光伏支架结构
CN102769049B (zh) 太阳能光伏组件屋顶安装系统
CN104104319A (zh) 一种单立柱手动可调式地面固定支架及其安装方法
CN211523694U (zh) 一种小单元体铝板竖向线条幕墙钢架系统
CN202064535U (zh) 一种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支架
CN202678361U (zh) 一种瓦片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02064647U (zh) 一种屋面加固结构
CN106533336A (zh) 一种简易型平屋顶光伏支架系统
CN201598782U (zh) 一种轻钢表面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3

Address after: 071051 Chaoyang North Street, Hebei, Baoding, No. 3399

Patentee after: Baoding Yingli distributed power Cci Capital Ltd.

Address before: 071051 No. 3399 Chaoyang North Street, new urban district, Hebei, Baoding

Patentee before: YINGLI ENERGY (CHINA) Co.,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71000 Chaoyang North Street, Hebei, Baoding, No. 3399

Patentee after: BAODING YINGLI DISTRIBUTED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71051 Chaoyang North Street, Hebei, Baoding, No. 3399

Patentee before: Baoding Yingli distributed power Cci Capital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3399 Chaoyang North Stree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071000

Patentee after: Hebei Yin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399 Chaoyang North Stree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071000

Patentee before: BAODING YINGLI DISTRIBUTED ENER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