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39744U - 一种双速电锤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速电锤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39744U CN204339744U CN201420783680.4U CN201420783680U CN204339744U CN 204339744 U CN204339744 U CN 204339744U CN 201420783680 U CN201420783680 U CN 201420783680U CN 204339744 U CN204339744 U CN 2043397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drive block
- shaft
- speed
-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Landscapes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速电锤,包括设于壳体内的电机、齿轮轴、冲击轴、大齿轮、气缸、摆杆、摆杆轴承、齿轮轴、小齿轮,齿轮轴上设有轴向滑移的联接块,联接块和摆杆轴承之间支撑有支撑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变速齿轮组与齿轮轴传动连接,变速齿轮组中的调速齿轮的前移能使齿轮轴高速旋转,调速齿轮的后移使齿轮轴低速旋转,所述壳体上设有调节旋钮,该调节旋钮通过传动结构同时与所述联接块和调速齿轮连接,调节旋钮的旋转能带动联接块和调速齿轮的前后滑移。联接块的前后滑移能决定电锤是否进行冲击,调速齿轮的前后滑移决定电锤的转速,因此该电锤能实现根据实际需要,使电锤高转速冲击、高转速不冲击及低转速不冲击的旋转,大大提升电锤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双速电锤。
背景技术
为增加电锤的冲击力,现有电锤的传动装置一般具有内冲击功能。电锤通常采用运动气缸对活塞产生气压作用从而使锤钻具有增加冲击能力的作用,气缸套与该摆杆相连接,当气缸套随摆杆运动时,活塞也随之做往复运动,摆杆受传动机构驱动而做往复运动,从而活塞冲击锤钻。电锤的传动装置由电机轴、大小齿轮、摆杆轴承、联接器、弹簧、传动齿轴和功能旋钮等组成。工作时电机轴旋转,经小齿轮带动齿轴转动,传动齿轴带动联接器旋转。功能旋钮控制联接器的位置变动,使联接器与摆杆轴承结合或分离,从而使电锤实现钻或者锤钻的功能。
如一专利号为ZL200720043529.7(公告号为CN201086276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电锤锤头的拨动式冲击机构》,如一申请号为ZL200410014791.X(公开号为CN1569401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电锤的储能冲击机构》,又如一专利号为ZL200920037651.2(公告号为CN201333685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电锤传动装置》,它们均披露了一种电锤结构。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现有电锤为单速电锤,存在以下缺陷,即钻与锤的组合过于单一,且不能实现钻或锤底座的高速或低速的调整,从而不能适应现实中的需求,当电锤在打混凝土或岩石时,需要较强的冲击力和较低的转速,即需要低速锤功能,而打木板的孔时,不需要冲击功能,但需要更高的转速,这样才能有更高钻孔效率。
故,现有的单速功能的电锤还可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并能实现高速低速及冲击与否切换的双速电锤。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速电锤,包括设于壳体内的电机、齿轮轴和冲击轴,冲击轴外周套设有大齿轮,冲击轴内设有气缸,气缸与齿轮轴之间通过摆杆相连,摆杆通过摆杆轴承安装在齿轮轴上,齿轮轴上安装有与大齿轮啮合的小齿轮,齿轮轴上设有轴向滑移的联接块,联接块的轴向前移能使齿轮轴与摆杆轴承结合,联接块的轴向后移能使齿轮轴与摆杆轴承分离,所述联接块和摆杆轴承之间支撑有使联接块保持轴向前移趋势的支撑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变速齿轮组与齿轮轴传动连接,变速齿轮组中的调速齿轮的前移能使齿轮轴高速旋转,调速齿轮的后移使齿轮轴低速旋转,所述壳体上设有调节旋钮,该调节旋钮通过传动结构同时与所述联接块和调速齿轮连接,调节旋钮的旋转能带动联接块和调速齿轮的前后滑移。
上述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传动块、第二传动块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由调节旋钮驱动旋转;第一传动块和第二传动块约束在壳体内并能前后滑移,第一传动块位于第二传动块的上方,第一传动块的后端与调速齿轮连接,第二传动块的前端具有向内延伸与联接块前端面接触的推动部;第一传动块的前方设有使第一传动块保持后移趋势的第一弹簧,第二传动块的后方设有使第二传动块保持前移趋势的第二弹簧;第一传动块和第二传动块分别设有供传动轴穿设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传动轴上设有与第一孔配合的第一偏心部及与第二孔配合的第二偏心部。该传动结构设计合理,调节简单,通过调节旋钮带动传动轴的旋转,经由传动轴上两个不同偏心部及弹簧分别对传动块上的穿孔侧壁作用,使得两传动块按照一定规律前后轴向滑移,进而带动联接块及调节齿轮按照一定规律前后轴向滑移,根据联接块及调节齿轮所处的位置不同,实现电锤转速及是否冲击的调节。
上述传动轴的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第一凹槽部位于第二凹槽部的上方且彼此交叉错位布置,第一凹槽部形成第一偏心部,第二凹槽部形成第二偏心部。
上述传动轴共有三个调节位置;在传动轴旋转至一个角度状态下,第一孔的前内端面与传动轴的圆弧面接触,第一传动块克服第一弹簧的弹力带动调速齿轮前移,同时,第二孔的后内端面嵌入第二凹槽部内,第二传动块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前移,使得联接块在支撑弹簧作用下轴向前移;在传动轴旋转至下一个角度状态下,第一孔的前内端面依旧与传动轴的圆弧面接触,第一传动块依旧克服第一弹簧的弹力带动调速齿轮前移,同时,第二孔的后内端面则变成与传动轴的圆弧面接触,第二传动块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后移,使得第二传动块的推动部推动联接块克服支撑弹簧作用而后移;在传动轴旋转至第三个角度状态下,第一孔的前内端面嵌入第一凹槽部内,第一传动块在第一弹簧作用下带动调速齿轮后移,同时,第二孔的后内端面依旧与传动轴的圆弧面接触,第二传动块克服第二弹簧作用后移,使得第二传动块的推动部推动联接块克服支撑弹簧作用而后移。以上为一种具体的调节挡位设计,当然也可根据设计需要作适应性改变。
上述第一传动块的后端具有向内延伸的挡壁,挡壁上固定有连接钢丝,连接钢丝与调速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弹簧支撑在第二传动块后端面和挡壁之间。该第一传动块结构便于在壳体内布局各传动块及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调节旋钮通过传动结构同时与所述联接块和调速齿轮连接,调节旋钮的旋转能带动联接块和调速齿轮的前后滑移,而联接块的前后滑移能决定电锤是否进行冲击,调速齿轮的前后滑移决定电锤的转速,因此该电锤能实现根据实际需要,使电锤高转速冲击、高转速不冲击及低转速不冲击的旋转,大大提升电锤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高转速冲击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高转速冲击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高转速未冲击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高转速未冲击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低转速未冲击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低转速未冲击状态);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动结构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双速电锤,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电机10、齿轮轴2和冲击轴3,冲击轴3外周套设有大齿轮31,冲击轴3内设有气缸32,气缸32与齿轮轴3之间通过摆杆5相连,摆杆5通过摆杆轴承51安装在齿轮轴2上,齿轮轴2上安装有与大齿轮31啮合的小齿轮21,齿轮轴3上设有轴向滑移的联接块33,联接块33的轴向前移能使齿轮轴2与摆杆轴承51结合,联接块33的轴向后移能使齿轮轴3与摆杆轴承51分离,联接块33和摆杆轴承51之间支撑有使联接块33保持轴向前移趋势的支撑弹簧4。以上为具有冲击功能的电锤的常规结构。
电机2通过变速齿轮组6与齿轮轴2传动连接,第一传动块7的后端具有向内延伸的挡壁72,挡壁72上固定有连接钢丝12,连接钢丝12与调速齿轮61连接,变速齿轮组6中的调速齿轮61的前移能使齿轮轴2高速旋转,调速齿轮61的后移使齿轮轴2低速旋转,调速齿轮61为内齿轮。变速齿轮组6也为现有结构,通过调速齿轮61的前后滑移,改变变速齿轮组6的齿数比实现对转速的调节。
壳体1上设有调节旋钮11,该调节旋钮11通过传动结构同时与联接块33和调速齿轮61连接,调节旋钮11的旋转能带动联接块33和调速齿轮61的前后滑移。
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传动块7、第二传动块8和传动轴9,传动轴9由调节旋钮11驱动旋转;第一传动块7和第二传动块8约束在壳体1内并能前后滑移,第一传动块7位于第二传动块8的上方,第一传动块7的后端与调速齿轮61连接,第二传动块8的前端具有向内延伸与联接块33前端面接触的推动部82;第一传动块7的前方设有使第一传动块7保持后移趋势的第一弹簧10a,第二传动块8的后方设有使第二传动块8保持前移趋势的第二弹簧10b,第二弹簧10b支撑在第二传动块8后端面和挡壁72之间;第一传动块7和第二传动块8分别设有供传动轴9穿设的第一孔71和第二孔81,第一传动块7和第二传动块8通过卡簧13和垫片14约束在传动轴9上,第一孔71和第二孔81为方形孔,传动轴9上设有与第一孔71配合的第一偏心部及与第二孔81配合的第二偏心部。
传动轴的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部91和第二凹槽部92,第一凹槽部91位于第二凹槽部92的上方且彼此交叉错位布置,第一凹槽部91形成第一偏心部,第二凹槽部92形成第二偏心部。
传动轴9共有三个调节位置,每个调节位置对应不同状态。
在传动轴9旋转至一个角度状态下,第一孔71的前内端面与传动轴9的圆弧面接触,第一传动块7克服第一弹簧10a的弹力带动调速齿轮61前移,同时,第二孔81的后内端面嵌入第二凹槽部92内,第二传动块8在第二弹簧10b的弹力作用下前移,使得联接块33在支撑弹簧4作用下轴向前移。该状态为电锤的高转速冲击状态。
在传动轴9旋转至下一个角度状态下,第一孔71的前内端面依旧与传动轴9的圆弧面接触,第一传动块7依旧克服第一弹簧10a的弹力带动调速齿轮61前移,同时,第二孔81的后内端面则变成与传动轴9的圆弧面接触,第二传动块8克服第二弹簧10b的弹力后移,使得第二传动块8的推动部82推动联接块33克服支撑弹簧4作用而后移。该状态为电锤的高转速未冲击状态。
在传动轴9旋转至第三个角度状态下,第一孔71的前内端面嵌入第一凹槽部91内,第一传动块7在第一弹簧10a作用下带动调速齿轮61后移,同时,第二孔81的后内端面依旧与传动轴9的圆弧面接触,第二传动块8克服第二弹簧10b作用后移,使得第二传动块8的推动部82推动联接块33克服支撑弹簧4作用而后移。该状态为电锤的低转速未冲击状态。
调节旋钮通过传动结构同时与所述联接块和调速齿轮连接,调节旋钮的旋转能带动联接块和调速齿轮的前后滑移,而联接块的前后滑移能决定电锤是否进行冲击,调速齿轮的前后滑移决定电锤的转速,因此该电锤能实现根据实际需要,使电锤高转速冲击、高转速不冲击及低转速不冲击的旋转,大大提升电锤的使用性能。
本实施例中靠近工作头的位置为前,靠近电机的位置为后。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双速电锤,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电机(10)、齿轮轴(2)和冲击轴(3),冲击轴(3)外周套设有大齿轮(31),冲击轴(3)内设有气缸(32),气缸(32)与齿轮轴(3)之间通过摆杆(5)相连,摆杆(5)通过摆杆轴承(51)安装在齿轮轴(2)上,齿轮轴(2)上安装有与大齿轮(31)啮合的小齿轮(21),齿轮轴(3)上设有轴向滑移的联接块(33),联接块(33)的轴向前移能使齿轮轴(2)与摆杆轴承(51)结合,联接块(33)的轴向后移能使齿轮轴(3)与摆杆轴承(51)分离,所述联接块(33)和摆杆轴承(51)之间支撑有使联接块(33)保持轴向前移趋势的支撑弹簧(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通过变速齿轮组(6)与齿轮轴(2)传动连接,变速齿轮组(6)中的调速齿轮(61)的前移能使齿轮轴(2)高速旋转,调速齿轮(61)的后移使齿轮轴(2)低速旋转,所述壳体(1)上设有调节旋钮(11),该调节旋钮(11)通过传动结构同时与所述联接块(33)和调速齿轮(61)连接,调节旋钮(11)的旋转能带动联接块(33)和调速齿轮(61)的前后滑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速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传动块(7)、第二传动块(8)和传动轴(9),所述传动轴(9)由调节旋钮(11)驱动旋转;第一传动块(7)和第二传动块(8)约束在壳体(1)内并能前后滑移,第一传动块(7)位于第二传动块(8)的上方,第一传动块(7)的后端与调速齿轮(61)连接,第二传动块(8)的前端具有向内延伸与联接块(33)前端面接触的推动部(82);第一传动块(7)的前方设有使第一传动块(7)保持后移趋势的第一弹簧(10a),第二传动块(8)的后方设有使第二传动块(8)保持前移趋势的第二弹簧(10b);第一传动块(7)和第二传动块(8)分别设有供传动轴(9)穿设的第一孔(71)和第二孔(81),所述传动轴(9)上设有与第一孔(71)配合的第一偏心部及与第二孔(81)配合的第二偏心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速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部(91)和第二凹槽部(92),第一凹槽部(91)位于第二凹槽部(92)的上方且彼此交叉错位布置,第一凹槽部(91)形成第一偏心部,第二凹槽部(92)形成第二偏心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速电锤,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轴(9)共有三个调节位置;
在传动轴(9)旋转至一个角度状态下,第一孔(71)的前内端面与传动轴(9)的圆弧面接触,第一传动块(7)克服第一弹簧(10a)的弹力带动调速齿轮(61)前移,同时,第二孔(81)的后内端面嵌入第二凹槽部(92)内,第二传动块(8)在第二弹簧(10b)的弹力作用下前移,使得联接块(33)在支撑弹簧(4)作用下轴向前移;
在传动轴(9)旋转至下一个角度状态下,第一孔(71)的前内端面依旧与传动轴(9)的圆弧面接触,第一传动块(7)依旧克服第一弹簧(10a)的弹力带动调速齿轮(61)前移,同时,第二孔(81)的后内端面则变成与传动轴(9)的圆弧面接触,第二传动块(8)克服第二弹簧(10b)的弹力后移,使得第二传动块(8)的推动部(82)推动联接块(33)克服支撑弹簧(4)作用而后移;
在传动轴(9)旋转至第三个角度状态下,第一孔(71)的前内端面嵌入第一凹槽部(91)内,第一传动块(7)在第一弹簧(10a)作用下带动调速齿轮(61)后移,同时,第二孔(81)的后内端面依旧与传动轴(9)的圆弧面接触,第二传动块(8)克服第二弹簧(10b)作用后移,使得第二传动块(8)的推动部(82)推动联接块(33)克服支撑弹簧(4)作用而后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速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块(7)的后端具有向内延伸的挡壁(72),挡壁(72)上固定有连接钢丝(12),连接钢丝(12)与调速齿轮(61)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0b)支撑在第二传动块(8)后端面和挡壁(72)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83680.4U CN204339744U (zh) | 2014-12-11 | 2014-12-11 | 一种双速电锤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83680.4U CN204339744U (zh) | 2014-12-11 | 2014-12-11 | 一种双速电锤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39744U true CN204339744U (zh) | 2015-05-20 |
Family
ID=53223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783680.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339744U (zh) | 2014-12-11 | 2014-12-11 | 一种双速电锤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3974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78868A (zh) * | 2017-07-24 | 2017-11-24 | 苏州艾乐蒙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调速往复冲击电锤 |
-
2014
- 2014-12-11 CN CN201420783680.4U patent/CN20433974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78868A (zh) * | 2017-07-24 | 2017-11-24 | 苏州艾乐蒙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调速往复冲击电锤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58327A (zh) | 一种多功能电锤结构 | |
RU2009125389A (ru) | Перфоратор | |
CN104275682B (zh) | 锤钻 | |
CN202241182U (zh) | 一种单旋钮四功能电锤 | |
CN204913814U (zh) | 多功能电锤结构 | |
CN204339744U (zh) | 一种双速电锤 | |
CN204935587U (zh) | 多功能锤的动作切换机构 | |
CN201442057U (zh) | 一种转塔冲床专用压力机床身 | |
CN202607626U (zh) | 一种单旋钮四功能电锤 | |
CN202006461U (zh) | 一种电锤功能转换装置 | |
WO2015045734A1 (ja) | 打撃工具 | |
CN201295918Y (zh) | 电动工具 | |
CN203878641U (zh) | 高频破碎机 | |
CN203238168U (zh) | 玻璃切割机切割头升降机构 | |
CN206690025U (zh) | 一种撞锤及具有该撞锤的电锤 | |
CN101865266A (zh) | 一种往复运动机构及将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的方法 | |
CN204295648U (zh) | 一种双离合机构的单旋钮多功能电锤 | |
CN201739163U (zh) | 一种导向滑环式斜盘限位机构 | |
CN102554878B (zh) | 一种电锤 | |
CN210389105U (zh) | 一种电锤及其档位调节机构 | |
CN203925277U (zh) | 一种寸动式钻井螺杆钻具 | |
CN202273586U (zh) | 液压凿岩机液压承冲机构 | |
CN208734756U (zh) | 一种电锤的离合结构 | |
CN201619094U (zh) | 电锤的自锁装置 | |
CN206883573U (zh) | 弹簧式电动锤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