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35202U - 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35202U CN204335202U CN201420687838.8U CN201420687838U CN204335202U CN 204335202 U CN204335202 U CN 204335202U CN 201420687838 U CN201420687838 U CN 201420687838U CN 204335202 U CN204335202 U CN 2043352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hole
- buckle
- fixing plate
- bo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壳体包括:下壳体;上壳体,所述上壳体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卡接,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内形成容纳空间;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紧固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紧固件设在所述下壳体上且在锁紧所述上壳体的锁紧位置与松开所述上壳体的解锁位置之间可滑动,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不仅便于拆装、外形整齐,而且连接紧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壳体以及具有该壳体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子产品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通过多个均匀分布的卡扣和多个螺钉来实现。由于现有电子产品对外观的要求较高,通常要求电子产品的外表面不能有可见的螺钉孔和明显的零件配合线。所以通常不采用螺钉连接,而是仅仅通过卡扣连接实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固定,采用卡扣连接,壳体拆卸困难、不方便工厂生产和用户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便于拆装、连接紧固的优点的壳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包括:下壳体;上壳体,所述上壳体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卡接,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内形成容纳空间;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紧固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紧固件设在所述下壳体上且在锁紧所述上壳体的锁紧位置与松开所述上壳体的解锁位置之间可滑动,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不仅便于拆装、外形整齐,而且连接紧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上壳体处于解锁位置);
图2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上壳体处于锁紧位置);
图4是图3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紧固件与下壳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壳体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壳体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壳体,10-下壳体,11-螺纹孔,12-下面板,13-第二卡孔,14-第二卡扣,15-水平板,16-第一圆弧板,17-第二圆弧板,18-支撑筋,20-上壳体,21-卡钩,211-竖直段,212-水平段,22-上面板,23-第一卡孔,24-第一卡扣,30-紧固件,31-固定板,311-通孔,312-安装槽,3121-第一凹槽,3122-第二凹槽,3123-第一孔段,32-螺栓,40-容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100。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100包括:上壳体20、下壳体10以及紧固件30。上壳体20与下壳体10卡接,上壳体20与下壳体10内形成容纳空间40,紧固件30设于容纳空间40内,上壳体20设有第一限位部,紧固件30设有第二限位部,紧固件30设在下壳体10上且在锁紧上壳体20的锁紧位置与松开上壳体20的解锁位置之间可滑动,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中的一个为伸出件,另一个为凹槽,如图1所示,在锁紧位置,伸出件在凹槽内滑动,伸出件与凹槽的一端抵压接触,凹槽与伸出件相互限位实现了紧固件30与上壳体20的固定;如图3所示,在解锁位置,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脱离。
其中,紧固件30与下壳体10可以通过丝杆或滑轨实现滑动连接,上壳体20与下壳体10可以采用一端卡扣连接、一端枢转连接的方式固定,也可以两端均采用卡扣连接,上壳体20与下壳体10连接后形成了两端开口的套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上壳体20与下壳体10通过卡扣连接,在上壳体20与下壳体10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40内增设紧固件30,紧固件30移动至锁紧位置时,将上壳体20与下壳体10在容纳空间40内固定连接,上壳体20和下壳体10的边缘和内部双重固定,连接更紧固,解决了卡扣连接容易松动的问题;紧固件30移动至解锁位置时,使上壳体20与下壳体10在容纳空间40内的连接断开,上壳体20与下壳体10至通过边缘的卡扣连接进行固定,便于拆装。
结合图2、图4看,在一实施例中,紧固件30包括固定板31以及螺栓32,固定板31上的面板上设有第二限位部,螺栓32与固定板31连接,而且螺栓32绕自己的中心轴线可转动,螺栓32的中心轴线沿紧固件30的滑动方向(轴向)延伸;下壳体10上设有螺纹孔11,螺纹孔11与螺栓32的螺杆配合。由此,转动螺栓32,固定板31沿轴向方向滑动,且根据螺纹的自锁功能,固定板31滑动至任一位置时,只要不再继续转动螺栓32,螺栓32的头部与固定板31、螺杆与下壳体10均固定不动。采用上述结构,紧固件30与下壳体10的连接紧固,滑动平稳。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板31的下表面设有安装槽312,安装槽312包括第一凹槽3121以及与第一凹槽3122一端连接的第二凹槽3122和与第一凹槽3121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孔段3123,第一凹槽3121与螺栓32的头部配合以对头部沿轴向方向限位,螺栓32的头部位于第一凹槽3121内,第一凹槽3121对螺栓32的头部的左右两端限位,防止螺栓32沿轴向方向移动。第二凹槽3122与螺杆配合,螺栓32的螺杆伸出第二凹槽3122,螺栓32设于固定板31与下壳体10之间,固定板31和下壳体10对螺栓32的头部的上下两端限位,防止螺栓32上下晃动。第一孔段3123邻近固定板31的边缘且第一孔段3123与外界相通,螺栓32的头部可设置十字槽,以便拧动工具伸入第一孔段后拧紧或松动螺栓32。
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下壳体10上设有用于支撑固定板的支撑筋18,支撑筋18对固定板31的下表面形成支撑,螺栓32设在固定板31的一端,支撑筋18可在固定板31的下表面均匀分布以对固定板31形成稳定支撑,同时支撑筋18使下壳体10的上表面与固定板31的下表面之间产生间距,第一限位部为卡钩21,第二限位部为通孔311时,第一限位部可伸出第二限位部。
结合图6、图7看,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为卡钩21,卡钩21设在上壳体20的下表面,第二限位部为通孔311,通孔311自上至下贯通固定板31,卡钩21与通孔311相对应,在锁紧位置,卡钩21伸入通孔311且卡钩21与固定板31卡接,在解锁位置,卡钩21全部位于通孔311内,将上壳体20与下壳体10分离时,卡钩21可以在通孔311内自由移动。由此,采用卡钩21与通孔311配合的方式实现卡钩21与固定板31的锁紧和卡钩21与固定板31的解锁,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操作。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卡钩21包括竖直段211以及水平段212,竖直段211与水平段212连接,水平段212的上表面与固定板31卡接。竖直段211与螺栓32的轴向方向垂直,水平段212与竖直段211垂直连接,竖直段211与水平段212组成L形卡钩21,竖直段211与水平段212的内侧为L形,竖直段211与水平段212的外侧为弧形。卡钩21位于上壳体20的下表面,卡钩21与上壳体20可采用一体成型。在锁紧位置,螺栓32与固定板31整体沿轴向方向移动至最左端,卡钩21的水平段212伸入到固定板31的下方,固定板31与卡钩21配合对上壳体20和下壳体10形成沿竖直方向的限位。由此,卡钩21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在一实施例中,螺栓32设于固定板31的一端,水平段212自固定板31的另一端向螺栓32所在端的方向延伸。由此,向内拧动螺栓32来锁紧上壳体20,向外拧动螺栓32来解锁上壳体20,便于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通孔311的个数为多个,通孔311沿紧固件30的滑动方向均布,卡钩21与通孔311一一对应。由此,使上壳体20和下壳体10的内部沿轴向方向均匀固定,连接更加紧密。
如图8、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壳体20包括上面板22、第一卡孔23以及第一卡扣24,第一卡孔23设于上面板22的一端,第一卡扣24设于上面板22另一端且垂直于面板;下壳体10包括下面板12、第二卡孔13以及第二卡扣14,第二卡孔13设于下面板12的一端,第二卡扣14设于下面板12的另一端;第二卡孔13与第一卡扣24卡接,第一卡孔23与第二卡扣14卡接。上壳体20与下壳体10的两端均采用卡扣连接,便于拆装以及维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孔23为U形,第一卡孔2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卡扣24的卡接方向。将第一卡扣24从第二卡孔13中拔出,上壳体20的第一卡孔23绕下壳体10的第二卡扣14转动,上壳体20以第二卡扣14为旋转轴,第一卡扣24所在端绕第二卡扣14转动实现了上壳体20的打开。采用上述卡接结构,便于安装,连接稳固。
在一实施例中,下面板12包括水平板15、第一圆弧板16以及第二圆弧板17,第一圆弧板16与水平板15的一端连接,第二圆弧板17与水平板1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圆弧板16与第二圆弧板17相对设置,第一圆弧板16的上端形成第二卡扣14,第二圆弧板17的内侧设有第二卡孔13。上面板22为直板,上面板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圆弧板16和第二圆弧板17对接,使壳体的外表面连接紧密。
在一实施例中,紧固件30靠近第一卡扣24以及第二卡孔13所在端设置。具体地,紧固件30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紧固件30的滑动方向、螺栓32的轴向与壳体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卡扣24与第一卡孔23为上壳体20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两端,第二卡扣14与第二卡孔13为下壳体10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两端。采用上述结构,解锁状态下,第一卡扣24以及第二卡孔13所在端更容易发生松动,将紧固件30设在靠近第一卡扣24以及第二卡孔13所在端,对上壳体20形成了有效的拉紧,使上壳体20和下壳体10连接更加紧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紧固件30还可以设在第二卡扣14和第二卡孔13之间的任意合适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壳体100。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音乐播放器、电话等。该电子设备为手机时,壳体100构成手机的手机壳,容纳空间40内可固定手机的电路板等元件。由此,具有该壳体的电子设备不仅便于拆装、外形整齐,而且连接紧固。
根据本实用型实施例的壳体100的其他构成例如设置在壳体内的容纳槽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壳体;
上壳体,所述上壳体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卡接,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内形成容纳空间;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紧固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紧固件设在所述下壳体上且在锁紧所述上壳体的锁紧位置与松开所述上壳体的解锁位置之间可滑动,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件包括固定板以及螺栓,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螺栓与所述固定板连接且所述螺栓绕其中心轴线可转动,所述螺栓的中心轴线沿所述紧固件的滑动方向延伸;
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栓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凹槽以及与第一凹槽一端连接的第二凹槽和与第一凹槽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孔段,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螺栓的头部配合以对所述头部沿轴向方向限位,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螺栓的螺杆配合,所述螺栓设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孔段邻近所述固定板的边缘且所述第一孔段与外界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卡钩,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通孔,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卡钩伸入所述通孔且所述卡钩与所述固定板卡接,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卡钩全部位于所述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包括竖直段以及水平段,所述竖直段与所述水平段连接,所述水平段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卡接,所述螺栓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所述水平段自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向螺栓所在端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个数为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紧固件的滑动方向均布,所述卡钩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包括上面板、第一卡孔以及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孔设于所述上面板的 一端,所述第一卡扣设于所述上面板另一端且垂直于所述面板;
所述下壳体包括下面板、第二卡孔以及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孔设于所述下面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卡扣设于所述下面板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卡孔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所述第一卡孔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孔为U形,所述第一卡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卡扣的卡接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靠近所述第一卡扣以及所述第二卡孔所在端设置。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87838.8U CN204335202U (zh) | 2014-11-17 | 2014-11-17 | 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87838.8U CN204335202U (zh) | 2014-11-17 | 2014-11-17 | 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35202U true CN204335202U (zh) | 2015-05-13 |
Family
ID=53171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87838.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335202U (zh) | 2014-11-17 | 2014-11-17 | 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3520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3342A (zh) * | 2019-12-31 | 2020-05-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3865721A (zh) * | 2020-06-30 | 2021-12-31 | 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安防红外传感器 |
-
2014
- 2014-11-17 CN CN201420687838.8U patent/CN20433520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3342A (zh) * | 2019-12-31 | 2020-05-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3865721A (zh) * | 2020-06-30 | 2021-12-31 | 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安防红外传感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79088B (zh) | 鎖固裝置 | |
CA2573874A1 (en) | Universal recessed while-in-use electrical box assembly | |
US8498104B2 (en) |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 |
CN103974583B (zh) | 电子装置 | |
TW201440610A (zh) | 電路板固定組合 | |
US9229495B2 (en) | Support-retaining structure for interface card | |
CN102054517A (zh) | 磁架组合 | |
US20120056516A1 (en) | Server rack | |
TW201414405A (zh) | 支撐裝置 | |
US20130147324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 |
TW201349984A (zh) | 機櫃式伺服器及其組合 | |
CN204335202U (zh) | 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 |
CN204425814U (zh) | 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 |
US20130155623A1 (en) | Heat sink assembly | |
CN108050763B (zh) | 冰箱抽屉分隔件、冰箱抽屉及具有其的冰箱 | |
US9357667B2 (en) | Mounting apparatus for battery module | |
CN103974582A (zh) | 电子装置 | |
WO2019015245A1 (zh) | 连接器 | |
US8723058B2 (en) | Moun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with the same | |
US8630086B2 (en) | Hinged electronic device | |
TW201414404A (zh) | 具有機櫃電源插座之伺服器機櫃 | |
CN207051799U (zh) | 一种野外作业电脑 | |
KR101154019B1 (ko) | 도어록의 원터치형 고정장치 | |
CN219623772U (zh) | 一种壁挂式电视支架 | |
CN218790959U (zh) | 一种用于手提箱内小型设备固定和快速装卸的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