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17696U - 封口带 - Google Patents
封口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17696U CN204317696U CN201420731676.3U CN201420731676U CN204317696U CN 204317696 U CN204317696 U CN 204317696U CN 201420731676 U CN201420731676 U CN 201420731676U CN 204317696 U CN204317696 U CN 2043176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ing band
- lining
- sprocket
- belt
- chu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封口带,具有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及拉链头,第一带体设置第一基部,第一基部延伸有上下层叠状的第一衬带与第二衬带,第一衬带连接有第一链齿,第二衬带连接有侧板,侧板延伸有卡挚部;第二带体设置第二基部,第二基部延伸有上下层叠状的第三衬带与第四衬带,第三衬带连接有第二链齿,第四衬带连接有夹头,夹头凹设有夹持空间,而第一链齿与第二链齿、侧板与夹头分别设置于拉链头内,并通过使用者手部拉动拉链头,使第一链齿与第二链齿相互咬合,卡挚部卡固于夹持空间内,即可让封口带具有良好抗拉及防水效果,方便使用者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口带,尤指同时具有链齿以及夹链的封口带,以提升封口带防水及抗拉功效。
背景技术
按,一般拉链是通过二链带上所设置的链齿,利用二链带上的链齿交错卡挚形成密合,然而,上述链齿交错卡挚的技术得以使拉链达到不易岔开而具有良好的抗拉功效,但此种作法的密闭效果较差,无法具有防水的效果,因此,若要使用于具防水效果的物品上(如:球袋、提袋、雨衣……等),则必须在拉链外侧加装遮片以及扣件,让拉链密合后以遮片遮蔽拉链,并用扣件固定遮片,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利用链齿与夹链层叠设置,让封口带具有良好的抗拉效果,并可产生防水功效,以方便使用者使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封口带,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第一带体,第一带体设置有第一基部,第一基部一侧同向延伸出有上下层叠状的第一衬带与第二衬带,第二衬带位于第一衬带上方侧,且第一衬带侧缘上设置有第一链齿,第二衬带上设置有侧板,侧板一侧表面连接于第二衬带的末端,且侧板在远离第二衬带的另一侧表面延伸有卡挚部;
第二带体,第二带体设置有第二基部,第二基部一侧同向延伸出有上下层叠状的第三衬带与第四衬带,第四衬带位于第三衬带上方侧,第三衬带侧缘上设置有第二链齿,第四衬带上设置有夹头,夹头一侧表面连接于第四衬带的末端,夹头在远离第四衬带的另一侧表面凹设有夹持空间;
拉链头,拉链头下方二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链槽,两个第一链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分离件,且两个第一链槽在第一分离件的侧方结合形成有第一结合槽,而拉链头上方二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链槽,第二链槽正对第一链槽,且两个第二链槽之间设置有第二分离件,且两个第二链槽在第二分离件的侧方结合形成有第二结合槽,且第二结合槽正对于第一结合槽,并使第一链齿与第二链齿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链槽与第一结合槽内,而侧板与夹头分别位于两个第二链槽与第二结合槽内。
所述的封口带中:该夹头于连接第四衬带的表面上下二侧露出有第二抵持面,侧板连接第二衬带的表面上下二侧露出有第一抵持面,而拉链头在第一结合槽的二侧上下表面分别凸设置有第一止挡肋,且拉链头在第二结合槽的二侧上下表面分别凸设置有第二止挡肋。
所述的封口带中:该拉链头顶面设置有勾环,并在勾环上设置有拉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通过使用者手部拉动拉链头,使第一链齿与第二链齿相互咬合,卡挚部卡固于夹持空间内,即可让封口带具有良好抗拉及防水效果,方便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的立体外观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的立体外观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带体;11-第一基部;12-第一衬带;13-第二衬带;14-第一链齿;15-侧板;151-卡挚部;152-第一抵持面;2-第二带体;21-第二基部;22-第三衬带;23-第四衬带;24-第二链齿;25-夹头;251-夹持空间;252-第二抵持面;3-拉链头;31-第一链槽;32-第一分离件;33-第一结合槽;34-第二链槽;35-第二分离件;36-第二结合槽;37-第一止挡肋;38-第二止挡肋;39-勾环;4-拉片;5-衔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第一带体1、第二带体2及拉链头3,其中:
该第一带体1设置有第一基部11,第一基部11一侧同向延伸出有上下层叠状的第一衬带12与第二衬带13,第二衬带13位于第一衬带12上方侧,且第一衬带12侧缘上设置有第一链齿14,第二衬带13上设置有侧板15,侧板15一侧表面连接于第二衬带13的末端,且侧板15在远离第二衬带13的另一侧表面延伸有卡挚部151,而侧板15连接第二衬带13的表面上下二侧露出有第一抵持面152。
该第二带体2设置有第二基部21,第二基部21一侧同向延伸出有上下层叠状的第三衬带22与第四衬带23,第四衬带23位于第三衬带22上方侧,第三衬带22侧缘上设置有第二链齿24,第四衬带23上设置有夹头25,夹头25一侧表面连接于第四衬带23的末端,夹头25在远离第四衬带23的另一侧表面凹设有夹持空间251,而夹头25于连接第四衬带23的表面上下二侧露出有第二抵持面252。
该拉链头3下方二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链槽31,两个第一链槽31之间设置有第一分离件32,且两个第一链槽31于第一分离件32的侧方结合形成有第一结合槽33,并于第一结合槽33的二侧上下表面分别凸设置有第一止挡肋37,而拉链头3上方二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链槽34,第二链槽34正对第一链槽31,且两个第二链槽34之间设置有第二分离件35,且两个第二链槽34于第二分离件35的侧方结合形成有第二结合槽36,并于第二结合槽36的二侧上下表面分别凸设置有第二止挡肋38,且第二结合槽36正对于第一结合槽33,而拉链头3顶面设置有勾环39,勾环39上设置有拉片4;使第一链齿14与第二链齿24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链槽31与第一结合槽33内,而侧板15与夹头25分别位于两个第二链槽34与第二结合槽36内。
凭借上,当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先将第一带体1的第一基部11与第二带体2的第二基部21分别粘合或缝合于衔接件5两端外缘,且衔接件5可为球袋、提袋、雨衣或行李箱等,而第一链齿14与第二链齿24以及侧板15与夹头25相互分离于第一分离件32与第二分离件35二侧,并借助使用者手部拉动拉片4,即可使拉链头3同时沿着第一衬带12与第三衬带22、第二衬带13与第四衬带23一端朝向另一端进行滑动,此时,第一链齿14与第二链齿24会彼此靠近,并通过第一止挡肋37内壁进行导引,让第一链齿14与第二链齿24限位于第一结合槽33内,使第一链齿14与第二链齿24交错卡挚形成密合,即使衔接件5受到外力的拉扯,也不会造成第一链齿14与第二链齿24岔开分离的情况,以达到良好的抗拉效果,而侧板15与夹头25彼此靠近,且侧板15的第一抵持面152及夹头25的第二抵持面252通过第二止挡肋38内壁进行导引,让侧板15与夹头25限位于第二结合槽36内,使卡挚部151定位于夹持空间251内,且卡挚部151与夹持空间251呈紧配合状态,此时,风及液体无法凭借靠近勾环39的已组构侧板15与夹头25一侧流向或渗透于已组构侧板15与夹头25另一侧,以达到良好防风、防水的功效,并应用于防风、防水需求的物品(如:雨衣);若要衔接件5开口处呈分开状态,以凭借使用者手部反向拉动拉片4,使第一分离件32抵靠于第一链齿14与第二链齿24之间,并通过第一止挡肋37内壁进行导引,迫使第一链齿14与第二链齿24分离于第一分离件32二侧,而第二分离件35抵靠于侧板15与夹头25之间,并通过第二止挡肋38内壁进行导引,迫使侧板15与夹头25分离于第二分离件35二侧,且卡挚部151脱离于夹持空间251,使拉链头3退回至原本位置。
Claims (3)
1.一种封口带,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第一带体(1),第一带体(1)设置有第一基部(11),第一基部(11)一侧同向延伸出有上下层叠状的第一衬带(12)与第二衬带(13),第二衬带(13)位于第一衬带(12)上方侧,且第一衬带(12)侧缘上设置有第一链齿(14),第二衬带(13)上设置有侧板(15),侧板(15)一侧表面连接于第二衬带(13)的末端,且侧板(15)在远离第二衬带(13)的另一侧表面延伸有卡挚部(151);
第二带体(2),第二带体(2)设置有第二基部(21),第二基部(21)一侧同向延伸出有上下层叠状的第三衬带(22)与第四衬带(23),第四衬带(23)位于第三衬带(22)上方侧,第三衬带(22)侧缘上设置有第二链齿(24),第四衬带(23)上设置有夹头(25),夹头(25)一侧表面连接于第四衬带(23)的末端,夹头(25)在远离第四衬带(23)的另一侧表面凹设有夹持空间(251);
拉链头(3),拉链头(3)下方二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链槽(31),两个第一链槽(31)之间设置有第一分离件(32),且两个第一链槽(31)在第一分离件(32)的侧方结合形成有第一结合槽(33),而拉链头(3)上方二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链槽(34),第二链槽(34)正对第一链槽(31),且两个第二链槽(34)之间设置有第二分离件(35),且两个第二链槽(34)在第二分离件(35)的侧方结合形成有第二结合槽(36),且第二结合槽(36)正对于第一结合槽(33),并使第一链齿(14)与第二链齿(24)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链槽(31)与第一结合槽(33)内,而侧板(15)与夹头(25)分别位于两个第二链槽(34)与第二结合槽(3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口带,其特征在于:该夹头(25)于连接第四衬带(23)的表面上下二侧露出有第二抵持面(252),侧板(15)连接第二衬带(13)的表面上下二侧露出有第一抵持面(152),而拉链头(3)在第一结合槽(33)的二侧上下表面分别凸设置有第一止挡肋(37),且拉链头(3)在第二结合槽(36)的二侧上下表面分别凸设置有第二止挡肋(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口带,其特征在于:该拉链头(3)顶面设置有勾环(39),并在勾环(39)上设置有拉片(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31676.3U CN204317696U (zh) | 2014-11-27 | 2014-11-27 | 封口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31676.3U CN204317696U (zh) | 2014-11-27 | 2014-11-27 | 封口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17696U true CN204317696U (zh) | 2015-05-13 |
Family
ID=53154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73167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17696U (zh) | 2014-11-27 | 2014-11-27 | 封口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1769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20212A (zh) * | 2015-04-10 | 2015-06-24 | 新疆际华七五五五职业装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拉链 |
-
2014
- 2014-11-27 CN CN201420731676.3U patent/CN20431769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20212A (zh) * | 2015-04-10 | 2015-06-24 | 新疆际华七五五五职业装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拉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45134B1 (en) | Waterproof zipper | |
US20140366336A1 (en) | Waterproof dual-track zipper | |
US20160198812A1 (en) | Sealing strap | |
JP2008517676A (ja) | 織物または他の材料との間のシールを形成する装置 | |
CN109843110B (zh) | 拉链组装体 | |
WO2017157239A1 (zh) | 双层上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 | |
CN204317696U (zh) | 封口带 | |
WO2017157238A1 (zh) | 双层上防插拉链 | |
WO2017157231A1 (zh) | 双层封闭拉链的使用方法 | |
WO2017157237A1 (zh) | 双层下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 | |
CN205409993U (zh) | 一种保险拉链 | |
WO2017157230A1 (zh) | 双层封闭拉链 | |
CN205547638U (zh) | 一种单层保护拉链 | |
CN205547657U (zh) | 一种双层上防插拉链 | |
CN205547653U (zh) | 一种双卷双层防插拉链 | |
CN205547639U (zh) | 一种双层下防插拉链 | |
WO2017157228A1 (zh) | 双层保护拉链 | |
KR101864880B1 (ko) | 이중 지퍼 | |
WO2017157220A1 (zh) | 双层正对拉链 | |
WO2017157224A1 (zh) | 单层保护拉链 | |
WO2017157219A1 (zh) | 保险拉链的使用方法 | |
WO2017157227A1 (zh) | 单层封闭拉链的使用方法 | |
CN105639866A (zh) | 保险拉链 | |
CN201164090Y (zh) | 安全拉链固定装置 | |
TW201444493A (zh) | 雙軌式防水拉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