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314210U - 样品测量池 - Google Patents

样品测量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14210U
CN204314210U CN201420799929.0U CN201420799929U CN204314210U CN 204314210 U CN204314210 U CN 204314210U CN 201420799929 U CN201420799929 U CN 201420799929U CN 204314210 U CN204314210 U CN 204314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cell
sample
sample measuring
reflecting surfac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999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7999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14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14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142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Measuring Cell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样品测量池,所述样品测量池包括反射腔及至少一个反射结构,反射腔用于容置待测样品;反射结构设置于反射腔的边界;反射结构包括接触待测样品的接触面和远离待测样品的反射面;本实用新型的样品接触面对样品具有化学惰性,同时设置反射面为远离待测样品的一面,以使待测样品及样品中的杂质不会破坏起反射作用的反射面。本实用新型兼顾了样品测量池的环境适应能力强和长光程的优点。

Description

样品测量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样品测量池,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光学方法对样品的物化性质进行测量的样品测量池。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中都需要利用吸收光谱法检测ppm和ppb浓度水平的微量样品,为了提高吸收光谱技术对低浓度样品的检测灵敏度,增加光束穿过样品的光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显然,单纯将光源与探测器位置远离,使光束穿越一个非常直长的透射型样品测量池,会使装置笨重、准直复杂、温度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差。通常采用“折叠”光程,即光束在反射镜间多次反射来实现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区域内的有效光程延长。比如,比较常见的是White 型样品测量池和Herriott 型样品测量池,这两种样品测量池都采用凹球面反射镜在较小的空间区域内实现光路的多次反射。同样也有利用平面反射镜实现的方式,比如,在美国专利US3524066 中描述了在圆柱腔体的两端安装两个平面反射镜来实现光路的多次反射。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当测试环境恶劣(高粉尘、腐蚀性、高水份、高温、振动等)时,基于反射镜的样品测量池,由于高反射膜层是镀在前表面的(即镜片镀外反射膜),此时,反射镜的反射面和接触样品的接触面重合,即同为一个面。实际使用时高反射膜层与样品测量池中的样品直接接触,膜层容易被样品、样品中的杂质所破坏。
一般地,高反射膜层为金属反射膜或介质反射膜。若使用金属反射膜,由于单层的金属膜硬度较低,极易被擦伤,因此,常在金属膜上加镀保护膜,且金属反射膜本身就需经多次镀设而成,得到的金属反射膜一般包含多层膜层。类似地,当使用介质反射膜时,介质反射膜一般通过多次镀设而成,因此,得到的介质反射膜也包含多层膜层。无论是金属反射膜还是介质反射膜,由于各膜层之间的粘附性、膜层和基底材质之间的粘附性、以及膜层的致密性有限,当将高反射膜层置于高温、高湿、高粉尘、腐蚀性等恶劣环境中时,环境中的气体、水汽及杂质容易进入到高反射膜层的各个膜层之间以及高反射膜层与玻璃基底的连接处,使得高反射膜层容易被破坏;另外,在高反射膜层的制备过程中,一般会引入颗粒异物,所引入的颗粒异物会造成高反射膜层的缺陷,当有膜层缺陷的反射镜置于恶劣环境中时,会加剧破坏作用,这不仅使得高反射膜层的反射率降低,损失光能,而且破坏过程脱落的膜层还可能会阻挡光路,进一步降低光能的收集效率,甚至会使得玻璃在高反射膜层的应力的作用下变形破裂,从而导致基于镀膜技术反射镜的样品测量池的环境适应性差,无法适应不同的测量环境,在恶劣环境中无法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样品测量池。
本实用新型的样品测量池所用的测量方法为光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吸收光谱、拉曼光谱、散射谱、荧光等分析方法。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样品测量池,所述样品测量池包括反射腔及至少一个反射结构,反射腔用于容置待测样品;所述至少一个反射结构设置于所述反射腔的边界;其中,所述反射结构包括接触面和反射面,所述接触面接触所述待测样品,所述反射面远离所述待测样品;所述接触面及所述反射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为非平面;入射光于所述反射腔内多次反射以形成测量光路路径,所述入射光通过入射部分进入所述反射腔,所述入射部分为所述入射光与所述测量光路路径初次接触的部分,所述入射部分与所述反射面之间为非连续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结构为反射镜,所述样品测量池包含至少两个反射镜,所述至少两个反射镜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射腔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腔为所述测量光路路径形成的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面上镀有反射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面为全反射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入射部分为所述反射结构上的通光面、通光孔或所述反射结构的周围的入射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非平面为球面、柱面、二次曲面、自由曲面、或非球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入射光的光斑的束腰位置位于所述反射腔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至少一个反射结构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取值范围为0°~36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面上设置有保护结构,所述保护结构用于保护所述反射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反射结构的反射面设置为远离待测样品的一面,待测量样品、样品中的杂质不会破坏起反射作用的反射面,本实用新型在提供长光程的同时,样品测量池的环境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此,本实用新型兼顾了长光程和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样品测量池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样品测量池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连续设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通光孔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通光孔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反射镜形状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样品测量池的测量流程模块图;
图9-图20是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样品测量池100包括反射腔101及至少一个反射结构102;所述反射腔101用于容置待测样品,所述至少一个反射结构102设置于所述反射腔101的边界;其中,所述反射结构102包含接触面1021及反射面1022,所述接触面1021接触所述待测样品,所述反射面1022远离所述待测样品,与待测样品不接触;所述接触面1021及所述反射面1022的至少其中之一为非平面;入射光L于所述反射腔101内多次反射以形成测量光路路径,所述入射光L通过入射部分进入所述反射腔101,所述入射部分为所述入射光L与所述测量光路路径初次接触的部分,所述入射部分与所述反射面1022之间为非连续设置。
其中,与待测样品直接接触的是接触面1021,而实现反射作用的反射面1022均远离待测样品,即会被破坏的是不起反射作用的接触面1021,而反射面1022不会受到待测样品、样品中的杂质的影响,如此,样品测量池100的环境适应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反射面1022远离待测样品,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还在于:反射面1022上可以设置保护结构,例如,保护结构为机械结构,可设置机械结构以保护反射面1022免于刮伤、阻止气体及水份等杂质和反射面1022接触,也可于反射面1022附近放置干燥剂,或者反射面和机械结构间设置为高真空或充入惰性气体等,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结构102为反射镜102,所述装置包含至少两个反射镜102,所述至少两个反射镜102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射腔101的边界。 如图1所示,所述入射光L于所述反射腔101内多次反射,反射腔101内多次反射的光线所途径的路径即为本实施方式的测量光路路径,所述测量光路路径形成所述反射腔101。所述入射部分为所述反射镜102上的通光面、通光孔1023或所述反射镜102周围的入射区域。入射光L通过通光孔1023进入反射腔101,即此时入射光L与测量光路路径初次接触的部分为通光孔1023部分,亦即此时入射部分为通光孔1023,通光孔1023与反射面1022之间为非连续设置,非连续设置是指所述通光孔1023与反射面1022表面为非连续的面,且通光孔1023的物理性质为使光线通过,反射面1022的物理性质为反射光线,通光孔1023与反射面1022的物理性质也不连续。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入射光L从反射镜102的侧面入射至所述反射腔101时,所述入射部分为所述反射镜102的周围的入射区域,所述周围的入射区域与反射面1022不接触,即此时入射部分与所述反射面1022也为非连续设置。
与非连续设置相对的是连续设置,如图3所示,入射光L直接入射至反射面1022上,入射光L与测量光路路径初次接触的部分位于反射面1022上,即入射部分在反射面1022上,入射部分与反射面1022为连续的面,且入射部分与反射面1022物理性质也连续,此时,入射部分与反射面1022为连续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镜102的制造材料可为玻璃,目前已知适用的材料有:熔凝石英、蓝宝石、氟化钙、金刚石、钇铝石榴石(YAG)、Si3N4、ZrO2、Al2O3、HfO2等,以及其他在光波频率范围内为透明的介质,但不以此为限,由于该类材料具有化学惰性,该类材料制作的反射镜102置于样品测量池100中时,其接触面1021不会被样品测量池100内的待测样品、待测样品所含杂质所破坏,但不以此为限,例如接触面1021附着有对待测样品、待测样品中的杂质具有化学惰性的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面1022上镀有高反射率的反射膜,反射膜按材质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介质膜或金属膜等,但不以此为限,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反射膜设置于反射面1022上,反射膜不接触待测样品及样品中的杂质,当将该反射镜102置于高温、高湿、高粉尘、腐蚀性的样品测量池100中时,样品测量池100中的待测样品、待测样品中的杂质不会进入反射膜内部或反射膜与反射面1022连接处,反射膜的反射性能不会受到损伤。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反射镜102适用于恶劣环境(高粉尘、腐蚀性、高水份、高温等);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入射光L通过入射部分进入所述反射腔101,当入射光L满足一定的入射条件时,光线可在反射腔101内多次反射,从而实现更长的光程。因此,本实施方式兼顾了环境适应能力强和长光程的优点。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至少两个反射镜102的所述接触面1021及所述反射面1022的至少其中之一为非平面,非平面可为球面、柱面、二次曲面、自由曲面、非球面等,但不以此为限,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以两个反射镜102为例,且两个反射镜102的接触面1021均为球面,在反射腔101的边界设置入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入射部分以两个反射镜102的其中之一反射镜102上的通光孔1023为例,入射光L通过所述入射部分入射至两个反射镜102的其中另一个反射镜102的所述接触面1021上,由于反射镜102为透明材质,光线透过反射镜102的接触面1021到达反射面1022上,且光线经反射面1022多次反射后由所述通光孔1023出射,如图2所示,由于接触面1021为球面,经多次反射得到的光斑1024一般呈闭合形式分布,即入射光L和出射光从同一个通光孔1023进出,多次反射后出射光的光斑1024与入射光L的光斑1024可以重合、彼此邻近或彼此间隔多个光斑,光斑1024的分布、出射光的光斑1024与入射光L的光斑1024的位置关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当入射光L和出射光从同一个通光孔1023进出时,可提高样品测量池100的稳定性,亦可实现样品测量池100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两个反射镜102上均设置通光孔1023;通光孔1023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如图4所示,例如可以在一个反射镜102上设置多个通光孔1023,入射光L及出射光可以分别从不同的通光孔1023进出;通光孔1023的位置不限于在反射镜102的中部,如图5所示,例如通光孔1023可以设置于反射镜102的边缘位置,即通光孔1023可以贯穿反射镜102的边缘,此时通光孔1023为非闭合性孔;反射镜102上也可以不设置通光孔1023,例如入射光L从反射镜102的侧边入射至所述反射腔101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光线的传播过程中,光线要进入反射镜102内部,如果设计不当,反射镜102表面的反射光可能会对入射光L形成的主光路形成干扰,造成检测灵敏度低。实验研究发现,造成该问题的本质在于,反射镜102本身相当于一个平行平面腔,如果破坏其平行度,则可以降低材料表面的反射光对主光路的影响。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至少两个反射镜102的所述接触面1021及所述反射面102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为非平面,例如为球面、柱面、二次曲面或自由曲面、非球面等,但不以此为限,如此,当入射光L入射至反射面1022上时,反射出来的光线与入射光L之间会有夹角,从而防止反射过程形成的光线对入射光L形成的主光路产生干扰,降低样品测量池100内的杂散光。由计算机仿真实验得知,在其他影响因素一致的情况下,非平面的曲率半径越小,则反射镜102表面反射光对主光路的影响就越小,通过合理选择曲率半径,可以有效避免反射镜102表面反射光对主光路的影响。另外,将所述至少两个反射镜102的所述接触面1021及所述反射面102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为非平面,由于入射光L的实际光斑1024会有一定的发散角,光斑1024的大小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非平面的设置相当于会聚透镜,可减小光斑1024的尺寸,对入射光L的发散角进行约束。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入射光L由准直器发出,从准直器出射的光斑1024具有一定的发散角,光源200和准直器的参数决定了光斑1024大小和传播距离之间的变化关系,光斑1024的大小会随着传播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或者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光斑1024最小处的位置称为束腰位置。为了使得分布在反射镜102上的光斑1024较小,本实施方式将光斑1024的束腰位置设置在反射腔101的内部,即所述入射光L的光斑1024最小值的位置位于所述反射腔101的内部。由于反射腔101是对称的,当束腰位置位于反射腔101内部时,光斑1024反复经过“会聚-发散-会聚-发散”的过程,可实现在反射镜102上的所有光斑1024的尺寸均较小,因此,通过将束腰位置设置在反射腔101的内部,可实现反射镜102上的光斑1024较小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反射镜102的表面利用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镜102的外观形状不限,如图6所示,例如设计为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均可。反射镜102的非平面的形式不限,例如可为球面、柱面、二次曲面、自由曲面、非球面等,但不以此为限。反射镜102之间的放置位置不限,即反射镜102相互之间的距离,角度等关系可按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反射镜102之间可以具有夹角。反射镜102的数量不限,组成样品测量池100的反射镜102可以多于两个,甚至是阵列器件的形式,如果是多个反射镜102,则包括反射镜102的排布形式,例如可以排布在一个圆周上,但不以此为限。反射镜102的尺寸大小不限,例如同一个样品测量池100中的反射镜102可以不等大。反射镜102也可与其他元器件搭配使用,例如将反射镜102与棱镜配合使用。多个反射镜102也可以做在一个整体上。入射光L不限于从通光孔1023中进出,例如入射光L可以从反射镜102的侧边进出。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样品测量池100还包括探测器300及光源200,光源200用于发射入射光L,探测器300用于接收从样品测量池100中出射的光线,每次从样品测量池100出射的光线都会经由透镜500会聚进入探测器300,待测样品例如为固体、气体、液体、液晶、生物组织等,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的样品测量池100的测量流程模块图如图8所示,所述测量流程模块图包括但不限于光源控制模块10、光源模块11、外光路调整模块12、样品测量池100、样品测量池监测模块13、样品测量池控制模块18、样品预处理模块14、光电探测模块15、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16、数据和图像输出模块17。需要特别说明的时,图8中所示的各测量模块可根据实际测量需求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减少,如待测样品不需要预处理时,样品预处理模块14可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的各个模块的工作原理或功能如下所述:
光源控制模块10:所述光源控制模块10用于控制光源模块11的打开或关闭、频率调制、电流调谐、温度调谐等功能;
光源模块11:所述光源模块11根据探测技术和使用要求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激光光源、宽带光源、不同频率激光光源的组合,激光光源和宽带光源的组合等;
外光路调整模块12:所述外光路调整模块12用于改变光的偏振性质、光束的发散角、光场的能量分布等,并反馈信号给光源控制模块10。所述外光路调整模块12包括但不限于起偏装置、光学耦合、切光装置等;
样品测量池100:所述样品测量池100为光学延迟系统,用于增加光的传播路径、增加光程,提高系统测量灵敏度,所述样品测量池100包括但不限于多次反射室、光学谐振腔等;
样品测量池监测模块13:所述样品测量池监测模块13用于监控反射腔101的工作状态、故障告警、在线实时标定样品测量池100的等效吸收光程,并提供监测信号给样品测量池控制模块18;
样品测量池控制模块18:所述样品测量池控制模块18用于根据样品测量池监测模块13提供的监测信号在线实时校正样品测量池100内光学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样品测量池控制模块18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块PZT或其他具有平移旋转功能的机械结构或装置或其组合来实现,从而改变样品测量池100光学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样品预处理模块14:所述样品预处理模块14用于对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所述样品预处理模块14包括但不限于加热待测样品、滤除样品中的水分、滤除样品中与测量无关的其他杂质、滤除粉尘等;
光电探测模块15:所述光电探测模块15用于接收和探测样品测量池100输出的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进行信号的滤波、放大、模数转换等处理;
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16:所述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16采集转化后的光电数字信号,并进行平均、浓度计算等光谱信号处理;
数据和图像输出模块17:所述数据和图像输出模块17用于输出样品的光谱线、分子光谱吸收强度、浓度值等数据和图像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数据和图像输出模块17的设置是为了显示元素浓度等信息,其形式和结构不受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样品测量池100根据反射结构102的数量、位置、形式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下面就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以具体举例的数量为限,为说明方便,已省略部分元件,且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标号。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样品测量池100包含两个反射镜102,两个反射镜102的其中之一可如图9中的任意一个反射镜102,两个反射镜102的其中另一可为如图10中的任意一个反射镜102,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任意组合。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样品测量池100包含一个反射镜102,反射镜102成方形环状,即此时反射腔101为方形环状反射镜102的中间部分,反射镜102的接触面1021为非平面,入射光L进入反射腔101内,并透过所述接触面1021在反射面1022处来回反射,如此,即增大了起反射作用的反射面1022的面积利用率,可以增加光线多次反射的次数,提高了光程长度,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方形环状反射镜102也可由多个反射镜102拼接而成。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样品测量池100包含两个反射镜102,本实施方式的两个反射镜102的接触面1021均设置为非平面,但两个反射镜102的其中之一反射镜102的尺寸小于其中另一反射镜102的尺寸,如此,入射光L可从两个反射镜102的非重叠部分入射。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样品测量池100包含一个反射镜102以及一个棱镜103,反射镜102的接触面1021为非平面,棱镜103的反射面1032为全反射面,入射光L以一定的角度进入棱镜103,可在棱镜103的反射面1032处发生全反射,当然,也可在棱镜103的反射面1032上镀上反射膜,提高反射效果。其中,棱镜103可为直角棱镜、角锥棱镜、等腰棱镜等,但不以此为限,棱镜103的类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光从光密介质(折射率为n1)入射到光疏介质(折射率为n2,n1>n2),当入射角α大于临界角β(β=arcsin(n2/ n1))时,光全部返回光密介质,此条件称作全反射条件,此现象称作全反射。此时,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的交界面称作全反射面,上述实施方式的全反射面即为棱镜103的反射面1032。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样品测量池100包含两个反射镜102,反射镜102的接触面1021均为非平面,非平面例如可为球面、柱面、二次曲面、自由曲面、非球面等,但不以此为限,反射镜102的外形为方形,但不以此为限,在两个反射镜102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可设置有通光孔,两个反射镜102之间形成夹角θ,夹角θ的范围可为0°~360°(包括0°),通过角度的调节,可控制光线传播路径,使得样品测量池100的通用性更强,且可使得反射镜102起反射作用的面的可利用面积更广。所述夹角定义为反射面1022的最大曲率半径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角度,即二面角。如图16及图17所示,两个反射镜102其中之一反射镜102的最大曲率半径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1025,两个反射镜102其中另一反射镜102的最大曲率半径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1026,第一平面1025及第二平面1026之间的夹角为θ。
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样品测量池100包含两个直角棱镜103,直角棱镜103具有接触面1031及反射面1032,接触面1031为非平面,反射面1032为全反射面,入射光L在反射面1032处可发生全反射,以实现光线来回反射,两个直角棱镜103交错排布,使得反射腔101的范围变大。本实施方式不以此为限,例如所述样品测量池100可包含两个角锥棱镜或等腰棱镜。另外,入射光可以一定角度入射至接触面1031处,使得光线在反射腔101内可实现螺旋状传播。
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样品测量池100包含一个直角棱镜103,以及一个非直角棱镜103’, 直角棱镜103与非直角棱镜103’的尺寸不一致,直角棱镜103具有接触面1031及反射面1032,非直角棱镜103’具有接触面1031’及反射面1032’,接触面1031、1031’为非平面,反射面1032、1032’为全反射面,入射光在反射面1032、1032’处可发生全反射,以实现光线多次反射。
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样品测量池100包含四个反射镜102,反射镜102两两组合或为一个整体,当入射光L以特定的入射方式入射时,光线可在样品测量池100中实现螺旋状传播,从而可提高反射面的利用率,实现长光程。样品测量池100也可包含六个反射镜102,每三个反射镜102组合,三个反射镜102之间可以相互垂直拼接或为一个整体,形成三个相互垂直的接触面1021及对应的相互垂直的反射面1022,光线可在相互垂直的反射面1022之间来回反射,如此,即增大了起反射作用的接触面1021的面积,可以增加光线多次反射的次数,提高光程长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样品测量池100的类型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为Robert 型样品测量池、White 型样品测量池等,其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射结构102取代传统镀外反射膜的反射结构,由于反射结构102的反射面1022远离待测样品,不与待测样品接触,从而解决了传统镀外反射膜的反射结构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提供长光程的同时,样品测量池100的环境适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兼顾了长光程和环境适应性强;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选择非平面的曲率半径,有效降低了样品测量池100内的杂散光;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光斑在反射结构102上的分布形式是闭合的,从而提高了稳定性,实现小型化。本实用新型将光斑1024的束腰位置设置在反射腔101的内部,以此优化光斑1024在反射结构102上的大小,进一步提高反射结构102的表面利用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样品测量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测量池包括:
反射腔,用于容置待测样品;以及
至少一个反射结构,所述至少一个反射结构设置于所述反射腔的边界;
其中,所述反射结构包括接触面和反射面,所述接触面接触所述待测样品,所述反射面远离所述待测样品;所述接触面及所述反射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为非平面;入射光于所述反射腔内多次反射以形成测量光路路径,所述入射光通过入射部分进入所述反射腔,所述入射部分为所述入射光与所述测量光路路径初次接触的部分,所述入射部分与所述反射面之间为非连续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测量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为反射镜,所述样品测量池包含两个反射镜,所述两个反射镜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射腔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测量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腔为所述测量光路路径所形成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测量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上镀有反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样品测量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为全反射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样品测量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部分为所述反射结构上的通光面、通光孔或所述反射结构周围的入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测量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平面为球面、柱面、二次曲面、自由曲面或非球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测量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光的光斑的束腰位置位于所述反射腔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样品测量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结构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取值范围为0°~36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样品测量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上设置有保护结构,所述保护结构用于保护所述反射面。
CN201420799929.0U 2014-12-17 2014-12-17 样品测量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14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9929.0U CN204314210U (zh) 2014-12-17 2014-12-17 样品测量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9929.0U CN204314210U (zh) 2014-12-17 2014-12-17 样品测量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14210U true CN204314210U (zh) 2015-05-06

Family

ID=53136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9992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14210U (zh) 2014-12-17 2014-12-17 样品测量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1421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8873A (zh) * 2015-08-31 2015-12-16 武汉宇虹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密封反射镜装置
CN105445196A (zh) * 2014-12-17 2016-03-30 邓文平 样品测量池
CN114577737A (zh) * 2022-03-02 2022-06-03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油液发射光谱仪的光源增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5196A (zh) * 2014-12-17 2016-03-30 邓文平 样品测量池
WO2016095816A1 (zh) * 2014-12-17 2016-06-23 邓文平 样品测量池
US10073029B2 (en) 2014-12-17 2018-09-11 Suzhou Taospec Optronics Co., Ltd. Sample measurement pool
CN105158873A (zh) * 2015-08-31 2015-12-16 武汉宇虹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密封反射镜装置
CN114577737A (zh) * 2022-03-02 2022-06-03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油液发射光谱仪的光源增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5196A (zh) 样品测量池
CN105445195A (zh) 样品测量池
CN203732449U (zh) 一种腔增强激光拉曼气体浓度检测装置
CN204314209U (zh) 样品测量池
JP6134063B2 (ja) マルチチャンネル・エアロゾル散乱吸収測定器
US12203843B2 (en) Two-dimensional multi-point-reflection long- optical-path gas sensor probe and gas sensor
US20180356569A1 (en) Reflecting prism for optical resonant cavity, and optical resonant cavity and spectral measurement instrument thereof
US9470633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ance measurement
CN108287058B (zh) 校正高功率激光器m2测量系统热形变的装置及方法
CN105334024B (zh) 半导体激光器阵列单巴实时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4897591B (zh) 样品测量装置
CN102636265A (zh) 一种基于便携式测量高效紫外吸收光谱的光学系统
CN108398402B (zh) 多光程气体吸收腔及其痕量气体测量系统
CN105954232A (zh) 一种液体折射率测量系统
CN204314210U (zh) 样品测量池
CN211697465U (zh) 光学吸收池及光电式气体分析仪
CN103698302B (zh) 激光增益介质包边剩余反射的多角度多点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6644945A (zh) 防止镜片膜层腐蚀和污染的平凸镜多通吸收池
CN204694626U (zh) 样品测量装置
CN205212168U (zh) 光学谐振器用反射镜及其光学谐振器和光谱测量仪
CN220040238U (zh) 一种长光程光学气体吸收池及气体传感器
KR960029829A (ko) 광학 이방성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EP1853897B1 (en) Gas cell using two parabolic concave mirror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gas sensor using the same
US20180277374A1 (en) Optical device and excimer laser annealing equipment
CN205786353U (zh) 一种基于旋转滤光片单色器的能见度测量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