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98839U - 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98839U CN204298839U CN201420631067.0U CN201420631067U CN204298839U CN 204298839 U CN204298839 U CN 204298839U CN 201420631067 U CN201420631067 U CN 201420631067U CN 204298839 U CN204298839 U CN 2042988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ser
- recyclable
- gutter
- foundation pit
- building found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建筑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包括若干集水井、过滤池和分别连通相邻两个集水井以及连通过滤池与一个集水井并且连通过滤池与下水道的多个排水沟;每一个集水井包括两块第一立板和分别安装于立板两端的两块第二立板,各第二立板的两侧端分别与两块第一立板对应的端部相连,第二立板上开设有与排水沟配合相连的第一开口;每一个排水沟由多块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弧状板体搭接而成。通过使用弧状板体制作排水沟,使用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制作集水井,不仅方便实施建造排水沟与集水井,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在使用完后,还可以对该排水系统所有板体进行回收,方便下次使用,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包括构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基础空间。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大多需要开挖基坑。由于建筑基坑施工一般用时较长,因而在建筑时就需要对基坑设置临时排水系统。目前用于建筑和其他建设工程基坑(边坡)施工的临时排水系统一般是在基坑边挖掘沟槽,并用砖和水泥砂浆砌体出集水井、排水沟等。当临时排水系统使用完后,一般会将该排水系统填埋或破坏拆除。这种排水系统的施工时间长,排水效率低,且只能使用一次,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排水系统的施工时间长,排水效率低,且会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包括沿基坑四周设置的若干集水井、设置于所述基坑侧边的过滤池和分别连通相邻两个所述集水井以及连通所述过滤池与一个所述集水井并且连通所述过滤池与下水道的多个排水沟;每一个所述集水井包括并排且间隔设置的两块第一立板和分别安装于所述立板两端的两块第二立板,各所述第二立板的两侧端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一立板对应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立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排水沟配合相连的第一开口;每一个所述排水沟由多块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弧状板体搭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池包括并排且间隔设置的两块侧板、分别安装于所述侧板的两端的两块挡板和至少一块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两侧端分别连接两块所述侧板,且所述过滤板位于两块所述挡板之间,各所述挡板的两侧端分别与两块所述侧板相连,各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与相应的所述排水沟相连的第二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的上半部分区域上开设有若干过水孔,所述过滤板的下半部分区域呈密封状。
进一步地,各所述侧板上对应于所述过滤板的位置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插槽,所述过滤板的两侧端分别插装入相应的所述第一插槽中。
进一步地,各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插槽,各所述挡板的两侧端分别凸有配合插装入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一凸板。
进一步地,各所述侧板由多块隔板拼接而成,左右相邻的两块所述隔板中:一块所述隔板的端面开设有第三插槽,另一块所述隔板对应的端面凸设有配合插装入所述第三插槽中的第二凸板。
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立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竖直设置的卡槽,各所述第二立板的两侧端分别插装入相应的所述第一立板的所述卡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弧状板体的侧端部的厚度大于其两侧壁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弧状板体的底部的厚度大于其两侧壁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弧状板体的一端设有承接部,所述弧状板体的另一端设有配合插入所述承接部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承接部横截面呈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弧状板体搭接成各排水沟,通过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组装成各集水井,再将这些集水井设置在基坑周边,并用排水沟连通相邻的集水井,用排水沟将集水井与过滤池连通以及用排水沟将过滤池与下水道连通,形成基坑排水系统;建设施工方便,用时短;使用弧状板体制作排水沟,阻力小,排水效率高;当使用完成后,可以将该排水系统的所有板体进行回收,以便下次再利用,节约资源与成本,防止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中排水沟的弧形板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排水沟中相邻两弧形板体搭接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排水沟中弧形板体的承接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中集水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集水井的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连接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集水井沿垂直于第一立板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中过滤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部分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B部分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C部分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8的过滤池沿垂直于挡板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8的过滤池中过滤板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8的过滤池中挡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包括若干集水井2、过滤池4和多个排水沟3;这些集水井2沿基坑1的四周设置,以方便在基坑1的不同位置设置抽水泵11向集水井2中泵水。过滤池4可以是具有过滤功能的沉淀池,即过滤池4同时具有对水进行过滤和沉淀的作用。而多个排水沟3将相邻的两个集水井2相连通,并且使用排水沟3将一个集水井2与过滤池4相连通,再用排水沟3将过滤池4与下水道相连通,从而基坑1中的水抽至某个或某些集水井2中时,水可以经排水沟3流至过滤池4沉淀、过滤,再从排水沟3流至下水道。
本实施例中,若干集水井2及与其相连的排水沟3环绕基坑1,以便在基坑1的任何位置向集水井2中泵水,均可以经排水沟3流至过滤池4中,如图1中水沿箭头12方向流至过滤池4过滤,再从过滤池4中流出。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集水井2分散设置在基坑1四周边,再通过排水沟3连通各集水井2。
请参阅图5和图7,每一个集水井2包括两块第一立板21和两块第二立板22,两块第一立板21并排且间隔设置,两块第二立板22分别设在第一立板21的两端,并且每一块第二立板22的两侧端分别与两块第一立板21对应的端部相连,从而两块第一立板21和两块第二立板22合围成该集水井2。各第二立板22上开设有第一开口221,以便与排水沟3配合相连;从而排出集水井2中的水。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221开设在相应第一立板21的上部,以便从基坑1中抽出的水可以在集水井2中进行初步沉淀过滤,减少过滤池4的负荷。
请参阅图2、图3和图7,每一个排水沟3由多块弧状板体31搭接而成。各个弧状板体3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第一开口221的形状呈半圆形,以便与排水沟3配合相连。使用弧状板体31制作排水沟3,对水的阻力小,排水效率高。
通过使用弧状板体31搭接成各排水沟3,通过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组装成各集水井2,再将这些集水井2设置在基坑1周边,并用排水沟3连通相邻的集水井2,用排水沟3将集水井2与过滤池4连通以及用排水沟3将过滤池4与下水道连通,形成基坑1排水系统;建设施工方便,用时短,排水效率高;当使用完成后,可以将排水沟3的弧状板体31,集水井2的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回收,以便下次再利用,节约资源与成本,防止资源浪费。另外,设置过滤池4,通过过滤池4对水进行沉淀、过滤,可以过滤部分大的颗粒物,防止堵塞下水道。
请参阅图2,弧状板体31的侧端部311的厚度大于其两侧壁312的厚度。将弧状板体31的侧端部311厚度设置为大于其两侧壁312的厚度,即可以增加弧状板体31的强度,也可以方便搬运该弧状板体31,方便对弧状板体31的搭接成排水沟3,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地,弧状板体31的底部313的厚度大于其两侧壁312的厚度。以增加弧状板体31的底部313强度,同时可以更好地保持弧状板体31的形状。
请参阅图3和图4,弧状板体31的一端设有承接部314,弧状板体31的另一端设有配合插入承接部314的插接部315。通过将插接部315插入承接部314中,方便将两个弧状板体31进行搭接。插接部315的横截面呈圆弧状,承接部314横截面也呈圆弧状,并且承接部314的内表面的与插接部315的外表面相配合。当然为了使弧状板体31搭接时更稳固,并且防止水从排水沟3的搭接处渗出,还可以在插接部315的端面与承接部314的靠近该弧状板体31中部的一端之间设置密封胶32,即在承接部314与该弧状板体31的中段交汇处设置密封胶32,以密封插接部315与承接部314。
请参阅图5和图6,各第一立板2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竖直设置的卡槽211,各第二立板22的两侧端分别插装入相应的第一立板21的卡槽211中。在第一立板21上设置卡槽211,而将第二立板22的侧端插装该卡槽211中,可以方便第一立板21与第二立板22的组装连接,效率更高。
请一并参阅图7,集水井2还包括支撑基底23,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置于支撑基底23上。设置支撑基底23以便稳定地支撑住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支撑基底23可以通过浇筑砼而成,以便对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进行良好地支撑。当然,也可以使用板体作为支撑基底23,以方便加工施工安装。当然,使用板体作为支撑基底23时,还可以使用多块板体拼接形成支撑基底23,以减小各板体的大小,方便运输。在一些较硬的地面上,也可以将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直接架设在地面上。
请参阅图8、图12和图14,过滤池4包括两块侧板41、两块挡板42和至少一块过滤板43,两块侧板41并排且间隔设置,两块挡板42分别设置在侧板41的两端,并且每块挡板42的两侧端分别与两块侧板41的对应端部相连,从而两块侧板41与两块挡板42合围成池体,各挡板42上开设有第二开口421,以便与排水沟3相连通,以便集水井2中的水可以流入过滤池4中,并且过滤后的水可以流出。过滤板43的两侧端分别连接两块侧板41,且过滤板43位于两块挡板42之间,从而水流入过滤池4后,经过滤板43过滤后再流出。通过两块侧板41、两块挡板42和过滤板43组合成过滤池4,在过滤池4使用完后,可以对侧板41、挡板42和过滤板43进行回收,方便多次使用,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本实施例中,过滤板43为间隔设置的两块。其它实施例中,过滤板43也可以为一块、三块、四块等等。
请参阅图13,过滤板43的上半部分区域上开设有若干过水孔431,过滤板43的下半部分区域呈密封状。可以直接在板体的上部开设若干过水孔431即可形成该过滤板43,制作简单、方便,成本低。进一步地,过滤板43还可以设置为中空式,在其中间空腔中可以填充过滤网,以便增加过滤效率。过滤网可以是可拆卸式的,以方便清洗。
请参阅图8、图10和图13,各侧板41上对应于过滤板43的位置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插槽4111,过滤板43的两侧端分别插装入相应的第一插槽4111中。设置第一插槽4111,以方便过滤板43的安装和拆卸,提高施工效率。
请参阅图8、图10和图14,各侧板4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插槽4112,各挡板42的两侧端分别凸有配合插装入第二插槽4112中的第一凸板422。设置第二插槽4112,并在挡板42的侧端凸设第一凸板422,将第一凸板422插入对应的第二插槽4112中,方便挡板42的安装和拆卸,提高施工效率。
请参阅图8和图9,各侧板41由多块隔板411拼接而成,左右相邻的两块隔板411中:一块隔板411的端面开设有第三插槽4113,另一块隔板411对应的端面凸设有配合插装入第三插槽4113中的第二凸板4114。由于过滤池4的侧板41一般较大,使用多块隔板411拼接而成,可以方便运输和安装。而将左右相邻的两块隔板411中,一块的侧端面设置第三插槽4113,另一块的侧端面凸设第二凸板4114,将第二凸板4114插入第三插槽4113中,可以方便将左右相邻的两块隔板411进行拼接。隔板41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地设置,如沿侧板41的长度方便设置多块隔板411拼接,在侧板41的高度方向,也可以使用多块隔板411拼接。这样上下相邻的两块隔板411可以使用插槽、凸板结构实现插装拼接,以便拼接更稳定,也可以将隔板411的上、下侧端面均设为平面,将上方的隔板411置于下方的隔板411上即可。对应的隔板411上开设有所述第一插槽4111与所述第二插槽4112。
请参阅图12,过滤池4还包括隔水基底44,侧板41、挡板42和过滤板43置于隔水基底44上。设置隔水基底44以便稳定地支撑住侧板41、挡板42和过滤板43。隔水基底44可以通过浇筑砼而成,以便对侧板41、挡板42和过滤板43进行良好地支撑。当然,也可以使用板体作为隔水基底44,以方便加工施工安装。当然,使用板体作为隔水基底44时,还可以使用多块板体拼接形成隔水基底44,以减小各板体的大小,方便运输。当然在一些较硬的地面上,也可以将侧板41、挡板42和过滤板43架设在地面上。
请参阅图2和图3,排水沟3的安装施工方法可以是:进行土方开挖,挖出沟道,并在沟道中铺中粗砂垫层,再安装弧状板体31,再将弧状板体31踩实,在相邻弧状板体31的拼接处填充密封胶32密封,然后在弧状板体31的两侧之外回填土或砂石形成排水沟3。中粗砂和砂石可用石粉代替,排水沟3两侧回填土或砂石要夯实,然后用砼或水泥砂浆按常规进行场地硬化。
排水沟3拆除回收弧状板体31的方法可以是:清除排水沟3内残留泥土,在排水沟3的一外侧或两外侧挖开硬化面和土方,至排水沟3深度的1/3~1/2,再清除弧状板体31上的泥土,进行回收。
请参阅图5和图7,集水井2的安装施工方法可以是:进行土方开挖,挖出深坑,再浇筑砼支撑基底23,安装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形成集水井2,为保证集水井2稳固,在集水井2的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之外的深坑中回填土或砂石,再对集水井2底部进行处理,如使用砂浆填缝以进行密封即可。施工方便、效率高。砂石可用石粉代替,集水井2四周回填土或砂石要夯实,然后用砼或水泥砂浆按常规进行场地硬化。集水井2应与相应尺寸的排水沟3配合使用。
集水井2的拆除回收方法:先开挖第一立板21外侧的土方至井深的1/3~1/2,再用木枋顶住两块第一立板21,然后取出第二立板22,再取出第一立板21,清除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上的泥土即可。拆卸方便。
请参阅图8和图12,该过滤池4呈长方形,其施工方法为:进行土方开挖,挖出池坑,再浇筑砼隔水基底44,然后安装拼接两块侧板41、安装两块挡板42及过滤板43形成过滤池4,然后在向两块侧板41、两块挡板42之外的池坑中回填土或砂石,以稳固两块侧板41、两块挡板42和过滤板43,再对过滤池4的底部进行处理,如使用砂浆填缝以进行密封即可。粗砂或砂石可用石粉代替,过滤池4四周回填土或砂石要夯实,然后用砼或水泥砂浆按常规进行场地硬化。过滤池4应与相应尺寸的排水沟3配合使用。基坑1水经过滤池4沉淀、过滤后,排水效果更好,对环境的污染更小。
过滤池4拆除回收方法:挖开侧板41的外侧的土方至池深的1/2~3/4,使用木枋顶住两块侧板41,取出两块挡板42和过滤板43,再取出侧板41,清除两块挡板42、过滤板43和侧板41上的泥土即可,效率高、拆卸回收方便。若过滤池4内泥砂太多拆除困难时,需将过滤池4周围土方开挖到池底,以方便拆除该过滤池4。
本实用新型使用某地建筑基坑排水系统进行实验,请参阅图1,其中排水沟重量约7Kg/m,含材料、施工费用每米单价约80元,砖砌水沟400mm*300mm单价约为100元,相对现有技术可节约投资20%左右。集水井(1000mm*1000mm),重量约60Kg/个,含材料、施工费用每个单价约350元,砖砌集水井施工单价约为400元/个,现有技术同样大小的集水井可节约投资12%左右。过滤池(37000mm*1600mm),重量约500Kg/个,含材料、施工费用每个单价约4000元,砖砌沉淀施工单价约为4500元/个,现有技术同样大小的过滤池可节约投资11%左右。整个排水系统单次使用综合投资节约在15%左右,同时,排水沟、集水井和过滤池均可以回收,则在以后重复使用在其它工程中时,节约投资会更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基坑四周设置的若干集水井、设置于所述基坑侧边的过滤池和分别连通相邻两个所述集水井以及连通所述过滤池与一个所述集水井并且连通所述过滤池与下水道的多个排水沟;每一个所述集水井包括并排且间隔设置的两块第一立板和分别安装于所述立板两端的两块第二立板,各所述第二立板的两侧端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一立板对应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立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排水沟配合相连的第一开口;每一个所述排水沟由多块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弧状板体搭接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包括并排且间隔设置的两块侧板、分别安装于所述侧板的两端的两块挡板和至少一块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两侧端分别连接两块所述侧板,且所述过滤板位于两块所述挡板之间,各所述挡板的两侧端分别与两块所述侧板相连,各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与相应的所述排水沟相连的第二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的上半部分区域上开设有若干过水孔,所述过滤板的下半部分区域呈密封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板上对应于所述过滤板的位置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插槽,所述过滤板的两侧端分别插装入相应的所述第一插槽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插槽,各所述挡板的两侧端分别有配合插装入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一凸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板由多块隔板拼接而成,左右相邻的两块所述隔板中:一块所述隔板的端面开设有第三插槽,另一块所述隔板对应的端面设有配合插装入所述第三插槽中的第二凸板。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立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竖直设置的卡槽,各所述第二立板的两侧端分别插装入相应的所述第一立板的所述卡槽中。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状板体的侧端部的厚度大于其两侧壁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状板体的底部的厚度大于其两侧壁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状板体的一端设有承接部,所述弧状板体的另一端设有配合插入所述承接部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承接部横截面呈圆弧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31067.0U CN204298839U (zh) | 2014-10-28 | 2014-10-28 | 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31067.0U CN204298839U (zh) | 2014-10-28 | 2014-10-28 | 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98839U true CN204298839U (zh) | 2015-04-29 |
Family
ID=53104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3106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98839U (zh) | 2014-10-28 | 2014-10-28 | 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98839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69173A (zh) * | 2015-12-30 | 2016-05-11 | 天长市飞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集水井的排水沟结构 |
CN105696612A (zh) * | 2016-04-12 | 2016-06-22 | 山东大学 | 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装配式基坑排水及防护体系 |
CN105714838A (zh) * | 2016-04-12 | 2016-06-29 | 山东大学 | 可装配可回收的基坑排水及防护体系 |
CN105821893A (zh) * | 2016-04-12 | 2016-08-03 | 山东大学 | 适用于地下工程用的可回收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CN105839656A (zh) * | 2016-04-12 | 2016-08-10 | 山东大学 | 可装配可回收的基坑排水及防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
CN105887901A (zh) * | 2016-04-12 | 2016-08-24 | 山东大学 | 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装配式基坑排水及防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
CN106884471A (zh) * | 2017-03-08 | 2017-06-23 | 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调蓄管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CN112095643A (zh) * | 2020-09-19 | 2020-12-18 | 深圳鹏城岩土科技有限公司 | 深基坑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 |
-
2014
- 2014-10-28 CN CN201420631067.0U patent/CN20429883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69173A (zh) * | 2015-12-30 | 2016-05-11 | 天长市飞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集水井的排水沟结构 |
CN105696612A (zh) * | 2016-04-12 | 2016-06-22 | 山东大学 | 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装配式基坑排水及防护体系 |
CN105714838A (zh) * | 2016-04-12 | 2016-06-29 | 山东大学 | 可装配可回收的基坑排水及防护体系 |
CN105821893A (zh) * | 2016-04-12 | 2016-08-03 | 山东大学 | 适用于地下工程用的可回收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CN105839656A (zh) * | 2016-04-12 | 2016-08-10 | 山东大学 | 可装配可回收的基坑排水及防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
CN105887901A (zh) * | 2016-04-12 | 2016-08-24 | 山东大学 | 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装配式基坑排水及防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
CN105821893B (zh) * | 2016-04-12 | 2018-08-28 | 山东大学 | 适用于地下工程用的可回收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CN106884471A (zh) * | 2017-03-08 | 2017-06-23 | 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调蓄管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CN106884471B (zh) * | 2017-03-08 | 2019-11-26 | 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调蓄管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CN112095643A (zh) * | 2020-09-19 | 2020-12-18 | 深圳鹏城岩土科技有限公司 | 深基坑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98839U (zh) | 建筑基坑可回收排水装置 | |
CN104674847B (zh) | 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城市综合管廊 | |
CN111853418B (zh) | 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施工方法 | |
CN216475132U (zh) | 一种基坑快速降水系统 | |
CN212477607U (zh) | 一种浅埋暗挖隧道顶部河床底部加固结构 | |
CN209468806U (zh) | 蓄水池及收集再利用系统 | |
CN212900365U (zh) | 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管道导流结构 | |
CN107059904B (zh) | 一种地下管廊积水井开挖方法 | |
CN103967015B (zh) | 一种深基坑止水开挖方法及其结构 | |
CN110374181A (zh) | 一种雨水收集池及其施工方法 | |
WO2009005244A2 (en) | Method for burying hume pipes and support block used in the method | |
CN203603127U (zh) | 一种渠道地下水逆止阀式排水系统 | |
CN111350520A (zh) | 一种富水砂卵石地层暗挖隧道地下水疏排系统及其工法 | |
CN202247924U (zh) | 顶管施工拼装式钢结构沉井 | |
CN214885968U (zh) | 一种自动滤水盾构渣土池 | |
JP2017154127A (ja) | 石炭灰の埋立方法 | |
CN206189430U (zh) | 用于深覆盖层地基的排水沟 | |
CN111350180B (zh) | 再生微粉改良土-膨润土竖向防污隔离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2772362U (zh) | 地下室外墙回填系统 | |
CN108374468B (zh) | 一种用于尾矿库老排洪系统破损封堵的方法 | |
CN210635873U (zh) | 底部真空排水的淤泥固结脱水处理装置 | |
CN115075289A (zh) | 装配式弧形生态框挡墙快速施工方法 | |
CN114737431A (zh) |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794183A (zh) | 一种浅埋暗挖隧道顶部河床底部加固结构及方法 | |
CN104631472A (zh) | 一种使用泥沙回填基坑的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