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84752U - 软管接头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软管接头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84752U CN204284752U CN201420721024.1U CN201420721024U CN204284752U CN 204284752 U CN204284752 U CN 204284752U CN 201420721024 U CN201420721024 U CN 201420721024U CN 204284752 U CN204284752 U CN 2042847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hose coupling
- flange
- flexible shaft
- hose j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1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1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1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1258 Joint lock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管接头和车辆。该软管接头包括软管接头本体(10),该软管接头本体(10)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卡接槽(11)以卡持在软轴支架(60)的开孔(61)中,其中,所述软管接头还包括锁套(20),该锁套(20)可轴向移动地套装在所述软管接头本体(10)上,并且能够通过弹性力而伸入到所述卡接槽(11)中,以使得所述软管接头保持在所述软轴支架(60)的开孔(61)中。因此在将软管接头安装到软轴支架时,只需利用锁套的弹性力沿轴向伸入至卡接槽中即可,而不需额外的弹簧锁片或螺母等零部件来辅助软管接头紧固在软轴支架上,简化了软轴总成的安装步骤,使得软轴总成装配更加方便快捷,此外还减少了安装零部件,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软管接头和包括该软管接头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软轴为车辆中的常见部件,也叫拉索或拉线,包括芯轴和护管,芯轴中间部分套装有软管以保护芯轴,芯轴两端有软轴接头,用于分别连接到变速箱和操纵器上,当操纵器做换挡动作时,芯轴在护管中移动,将换挡动作传递到变速箱的换挡机构上,整个软轴通过靠近软轴接头的两个软管接头分别固定在操纵器和变速箱的支架上。目前,车辆换挡软轴上的软管接头多数是用弹簧锁片固定在变速箱和操纵器的支架上,或者采用螺母锁紧在变速箱和操纵器的支架上。上述两种安装方式不仅操作复杂,影响安装工作效率,而且需要借助安装工具,且零部件数量较多,零部件管理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软管接头,该软管接头能够简化软轴总成的安装步骤,使得软轴总成装配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可以减少装配的零部件,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管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管接头,该软管接头包括软管接头本体,该软管接头本体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卡接槽以卡持在软轴支架的开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还包括锁套,该锁套可轴向移动地套装在所述软管接头本体上,并且能够通过弹性力而伸入到所述卡接槽中,以使得所述软管接头保持在所述软轴支架的开孔中。
优选地,所述软管接头本体包括用于连接软管和芯轴导管的连接套,以及从该连接套沿轴向延伸形成的安装套,且所述安装套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套的外径,所述安装套上形成有第一凸缘,该第一凸缘上形成有多个插孔,且该第一凸缘间隔所述连接套设置以形成所述卡接槽,所述锁套穿过所述插孔而伸入至所述卡接槽中。
优选地,所述锁套的后端形成为用于握持的操作套,从该操作套的前端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二凸缘,该第二凸缘的末端朝向所述卡接槽间隔设置有多个锁,且所述锁爪穿过所述插孔而伸入至所述卡接槽中。
优选地,所述锁爪的头部形成为楔形面。
优选地,所述操作套的外壁形成为摩擦面。
优选地,所述安装套的末端还套装有套盖且该套盖内设于所述操作套中,该操作套和所述套盖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以使得所述锁爪可弹性地伸入至所述卡接槽中。
优选地,所述套盖具有套环和从该套环的内壁沿轴向延伸形成的第三凸缘,所述第二凸缘的末端朝向所述压缩弹簧沿轴向延伸形成有第四凸缘,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四凸缘上,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三凸缘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套的末端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三凸缘的前端形成为多个齿片,所述齿片的末端间隔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倒钩以卡持到所述凹槽中,所述套盖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以抵顶在所述安装套的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软管支架,其中,该车辆还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管接头,所述软管接头紧固在所述软轴支架的开孔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软管接头安装到软轴支架时,只需利用锁套的弹性力沿轴向伸入至卡接槽中即可,而不需额外的弹簧锁片或螺母等零部件来辅助软管接头紧固在软轴支架上,简化了软轴总成的安装步骤,使得软轴总成装配更加方便快捷,此外还减少了安装零部件,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软管接头拉开锁套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软管接头锁套复位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添加了软轴支架;
图4是沿图2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添加了软轴支架。
附图标记说明
10软管接头本体 11 卡接槽 12 第一凸缘
120插孔 13 凹槽 14 连接套
15安装套
20锁套 21 锁爪 22 第二凸缘
224第四凸缘 23 操作套 30 芯轴导管
40套盖 41 套环 42 凸起
43第三凸缘 430 倒钩 50 压缩弹簧
60软轴支架 61 开孔 62 开槽
70金属导管 80 弹性凸台 90 卡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附图的图面方向而言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与外,“前、后”是相对锁套锁止过程中的运动方向而言的,具体地,锁套伸入至卡接槽中的运动方向为前方,从卡接槽中缩回的运动方向为后方。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管接头,该软管接头包括软管接头本体10,该软管接头本体10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卡接槽11以卡持在软轴支架60的开孔61中,其中,所述软管接头还包括锁套20,该锁套20可轴向移动地套装在所述软管接头本体10上,并且能够通过弹性力而伸入到该卡接槽11中,以使得所述软管接头保持在该软轴支架60的开孔61中。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通常软管接头的一端通过金属导管70的台阶孔和软管相连,另一端连接用于导向芯轴的芯轴导管30,芯轴穿过金属导管70和软管接头以及芯轴导管30。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将软管接头快速而方便地安装到操纵器和变速箱的支架上而做的改进。在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通过安装弹簧锁片以卡入软管接头的卡接槽与软轴支架的开孔之间,并且在径向上提供一个压紧力以固定接头。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管接头主要是增加锁套20以利用锁套20的沿轴向弹性地伸入至卡接槽11中,使得软管接头保持在软轴支架60的开孔61中。因此在将软管接头安装到软轴支架时,只需操作锁套20即可,而不需额外的弹簧锁片或螺母等零部件来辅助软管接头紧固在软轴支架上,提高软轴总成的装配效率,此外还减少了安装零部件,节省成本。
作为结构上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软管接头本体10包括用于连接软管和芯轴导管30的连接套14,软管通过金属导管70与软管接头本体10相连,以及从该连接套14沿轴向延伸形成的安装套15,且该安装套15的外径小于该连接套14的外径,即,连接套14和安装套15的外壁形成阶梯结构,该安装套15上形成有第一凸缘12,且第一凸缘12间隔该连接套14设置以形成所述卡接槽11。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套14可以不直接与软管和芯轴导管30相连,如图1和图2所示,而是可以通过弹性凸台80间接连接软管和芯轴导管30。具体地,弹性凸台80一端具有球形腔室以弹性容纳芯轴导管30的球头部分,另一端通过台阶孔和金属导管70相连接。然后通过连接套14套装在弹性凸台80上,并可以利用卡套90和连接套14紧固连接,从而牢固地连接上软管和芯轴导管30。
为便于锁套20伸入至该卡接槽11中,如图1所示,该第一凸缘12上形成有多个插孔120,即,第一凸缘12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插孔120,以便锁套20穿过该插孔120而伸入至该卡接槽11中,此时第一凸缘12通过相连的插孔120间的筋连接在安装套15的外径上。
具体地,如图1所示,锁套20的后端形成为用于握持的操作套23,从该操作套23的前端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二凸缘22,该第二凸缘22的末端朝向该卡接槽11间隔设置有多个锁爪21,且该锁爪21穿过所述插孔120而伸入至所述卡接槽11中。换言之,多个锁爪21在径向间隔操作套23的内侧壁设置,且通过径向延伸的第二凸缘22和操纵套23间接相连。因此,当多个锁爪21套装在安装套15上时,操作套23和安装套15之间具有环形空腔,以便于下文将详述的压缩弹簧50容纳在该环形空腔中。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锁爪21的头部外壁形成为楔形面。因此,如图3所示,在安装软轴总成过程中,当软管接头卡入开槽62时,开槽62的开口小于锁套20的外径,因此开槽62的边缘会接触并挤压锁套20的呈楔形面的头部,可利于软管接头由开槽62推入开孔61过程中,锁套20向后滑动,更轻松地安装软管接头。
进一步地,为方便操作锁套20,增大摩擦力,如图1和图2所示,操作套23的外壁形成为摩擦面,该摩擦面可以为沿操作套23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环形凸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摩擦面还可以由其他产生较大摩擦力的凹凸结构构成,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为使得锁套20能够沿轴向弹性移动地伸入至卡接槽11中,安装套15的末端还套设有套盖40且该套盖40内设于该操作套23中,该操作套23和所述套盖40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50,以使得锁爪21可弹性地伸入至卡接槽11中。因此,在安装软轴总成时,可以利用压缩弹簧50的弹性力,使得锁爪21伸入至卡接槽11中,或从卡接槽11中缩回。
套盖40可以以多种形式套装在安装套15的末端,例如通过粘贴到安装套15的外壁上或者通过螺纹连接到安装套15的末端等,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优选地,为便于压缩弹簧在上述环形空腔内能够稳定地受压缩,如图2所示,该套盖40具有套环41和从该套环41的内壁沿轴向延伸形成的第三凸缘43,该第二凸缘22的末端朝向所述压缩弹簧50沿轴向延伸形成有第四凸缘224,该压缩弹簧50的一端套设在该第四凸缘224上,压缩弹簧50的另一端套设在该第三凸缘43上。因此,避免压缩弹簧50在上述环形空腔内进行过大的径向窜动,进而影响到软管接头卡接到软轴支架60上。
更进一步地,为便于套盖40能够牢固到安装套15的末端,如图2所示,该安装套15的末端形成有凹槽13,该第三凸缘43的前端形成为多个齿片,该齿片的末端间隔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倒钩430以卡持到凹槽13中,间隔设置倒钩430为便于装配时倒钩430能够轻松地卡入到凹槽13中,该套盖40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42以抵顶在安装套15的端面。因此,利用多个倒钩430可以防止压缩弹簧50的弹性力将端盖从操作套23中脱出,利用间隔多个凸起42能够更稳固地将套盖40卡持在安装套15的末端。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凸起42间隔设置是便于工艺上的出模。
在装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管接头时,首先将锁套20的多个锁爪21对准第一凸缘12上的多个插孔120插入,然后再将压缩弹簧50套装在第四凸缘224上,最后将套盖40上的第三凸缘43与压缩弹簧的另一端相套装,并借助外力使得倒钩430卡接到凹槽13中即完成装配。
图2为接头未使用时的状态,在将软轴总成安装到变速箱或操纵器的支架上时,由于卡接槽11的内径略小于开槽62的开口,而锁爪21的外径大于开槽62的开口,因此将卡接槽11对准软轴支架60的开槽62挤入时,锁套20头部的楔形面会受到开槽62的挤压而向后滑动,为快速使得卡接槽11越过开槽62,可以握持操作套23向后拉动,以带动锁爪21迅速脱离卡接槽11,此时,如图1和图3所示,卡接槽11会顺畅地移动到软轴支架60的开孔61中。卡接槽11进入开孔61后,如图2和图4所示,由于锁爪21的外径略小于开孔61的直径,锁爪21头部不再受挤压,因此在压缩弹簧50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伸入至卡接槽11中,而又由于锁爪21的外径大于开槽62的开口,因此锁爪21能够保持在开孔61中进而使得软管接头紧固在软轴支架上。
需要说明的是,锁爪21的外径略小于开孔61的直径,即如图4所示,锁爪21和开孔61之间具有很小的空隙,换言之,锁爪21和开孔61为间隙配合。锁爪21和开孔61之间进行间隙配合,是为了让锁爪21能顺畅地回位,避免锁爪21无法正常回位而造成软管接头在受力时容易脱落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还要求保护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软轴支架60,其中该车辆还包括上文所述的软管接头,该软管接头紧固在软轴支架60的开孔61中。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软管接头,包括软管接头本体(10),该软管接头本体(10)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卡接槽(11)以卡持在软轴支架(60)的开孔(6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还包括锁套(20),该锁套(20)可轴向移动地套装在所述软管接头本体(10)上,并且能够通过弹性力而伸入到所述卡接槽(11)中,以使得所述软管接头保持在所述软轴支架(60)的开孔(6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本体(10)包括用于连接软管和芯轴导管(30)的连接套(14),以及从该连接套(14)沿轴向延伸形成的安装套(15),且所述安装套(15)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套(14)的外径,所述安装套(15)上形成有第一凸缘(12),该第一凸缘(12)上形成有多个插孔(120),且该第一凸缘(12)间隔所述连接套(14)设置以形成所述卡接槽(11),所述锁套(20)穿过所述插孔(120)而伸入至所述卡接槽(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套(20)的后端形成为用于握持的操作套(23),从该操作套(23)的前端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二凸缘(22),该第二凸缘(22)的末端朝向所述卡接槽(11)间隔设置有多个锁爪(21),且所述锁爪(21)穿过所述插孔(120)而伸入至所述卡接槽(1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爪(21)的头部外壁形成为楔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套(23)的外壁形成为摩擦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15)的末端还套装有套盖(40)且该套盖(40)内设于所述操作套(23)中,该操作套(23)和所述套盖(40)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50)以使得所述锁爪(21)可弹性地伸入至所述卡接槽(11)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盖(40)具有套环(41)和从该套环(41)的内壁沿轴向延伸形成的第三凸缘(43),所述第二凸缘(22)的末端朝向所述压缩弹簧(50)沿轴向延伸形成有第四凸缘(224),所述压缩弹簧(50)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四凸缘(224)上,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三凸缘(4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的末端形成有凹槽(13),所述第三凸缘(43)的前端形成为多个齿片,所述齿片的末端间隔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倒钩(430)以卡持到所述凹槽(13)中,所述套盖(40)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42)以抵顶在所述安装套(15)的端面。
9.一种车辆,包括软轴支架,其特征在于,该车辆中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接头,所述软管接头紧固在所述软轴支架(60)的开孔(61)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21024.1U CN204284752U (zh) | 2014-11-26 | 2014-11-26 | 软管接头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21024.1U CN204284752U (zh) | 2014-11-26 | 2014-11-26 | 软管接头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84752U true CN204284752U (zh) | 2015-04-22 |
Family
ID=52867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721024.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84752U (zh) | 2014-11-26 | 2014-11-26 | 软管接头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84752U (zh) |
-
2014
- 2014-11-26 CN CN201420721024.1U patent/CN20428475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131183B2 (ja) | 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
US6173998B1 (en) | Plug-in coupling for connecting two fluid conduits | |
US8973952B2 (en) | Connector | |
US7328922B2 (en) | Quick connector | |
JP6139126B2 (ja) | パイプコネクタ | |
JP2014015969A (ja) | コネクタ | |
JP5334792B2 (ja) | 管継手 | |
FI3354955T3 (fi) | Putkiliitin ja liitosmenetelmä | |
CN204470956U (zh) | 一种螺栓自动拧紧机及其套筒转接组件 | |
CN204284752U (zh) | 软管接头和车辆 | |
EP3135978A1 (en) | Pipe-in-pipe fast installation structure | |
EP1432943B1 (en) | Connections | |
CN103742724B (zh) | 一种汽车冷却水管的连接卡箍 | |
JP6131120B2 (ja) | コネクタ | |
CN214476665U (zh) | 一种汽车线束防水垫圈组装按压件 | |
KR101681787B1 (ko) | 관이음매 | |
CN213018257U (zh) | 快插结构及具有该快插结构的管路结构 | |
JP2654304B2 (ja) | 波付管用継手 | |
JP4873604B2 (ja) | 管継手 | |
JP5826014B2 (ja) | 管接続構造 | |
JP5896831B2 (ja) | 配管用コネクタ | |
JP2008286369A (ja) | 配管継手装置 | |
JP2017187073A (ja) | 管接続用ファスナー | |
JP5816885B2 (ja) | 管継手 | |
JP2018119628A (ja) | 管継手の組付方法及び管継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Shahe,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Sha Yang Road, Lao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after: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