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57940U - 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57940U CN204257940U CN201420873181.4U CN201420873181U CN204257940U CN 204257940 U CN204257940 U CN 204257940U CN 201420873181 U CN201420873181 U CN 201420873181U CN 204257940 U CN204257940 U CN 2042579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card
- mobile terminal
- card holder
- but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及移动终端,其中卡座包括:卡托;能够使所述卡托相对所述卡座朝向移动终端壳体外运动的取卡机构;所述取卡机构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杆、与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连接的顶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均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杠杆运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取卡机构取卡托时无需借助顶针和其它辅助工具,也无需拆开手机后盖,直接通过按压或滑动按钮或拉动拉手取出卡托,从而放置在卡托上的SIM卡或存储卡便可轻松取出,给用户使用SIM卡或存储卡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通讯技术从模拟时代进入数字时代,在经历了1G、2G、3G、4G通讯技术后,通话过程中对声音、数据的传输质量、传输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移动终端中往往采用SIM卡来识别和区分终端用户。
SIM卡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的缩写,也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智能卡,GSM数字移动电话机必须装上此卡方能使用。SIM卡存储了数字移动电话客户的信息,加密的密钥以及用户的电话簿等内容,可供GSM网络客户身份进行鉴别,并对客户通话时的语音信息进行加密。
SIM卡为移动终端进行移动通讯必不可少的身份识别卡,移动终端必须装载SIM卡方能使用。
目前,将SIM卡装载入移动终端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
1、一部分移动终端需要打开终端的后盖,在预留的SIM卡安装位置处安装SIM卡,这种方式使得安装SIM卡的操作比较繁琐。
2、还有一部分移动终端由于后盖不可拆卸,SIM卡装载于移动终端的侧面,如图1所示,用于放置SIM卡的SIM卡托101置于手机102中,通过侧出式卡托安装SIM卡;利用杠杆原理进行SIM卡的取放;当用户需要放置SIM卡或取出已放置的SIM卡时,需要将SIM卡托101推出至手机外,这时需要使用顶针103通过手机壳预留的通孔104按压杠杆106的一端105,这时杠杆106在转轴107的作用下向外转动,从而将SIM卡托101推出至手机外。然而,这种推出SIM卡托的方法必须依靠顶针103或其他替代物,这个顶针103比较尖,携带起来不方便也不安全,同时也容易忘记带或遗失,当没有顶针103时,则无法取出SIM卡。
因此,亟需采用更为便捷的方式装载及取出卡托,使用户无须使用其他附加工具就能轻易地取出或放置SIM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SIM卡的取出需要依靠顶针或其它辅助工具,在没有顶针和其它辅助工具的情况下,难以取出SIM卡;或者用户拆开移动终端后盖,取出SIM卡,这两种SIM卡取卡方式都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包括:
卡托;
能够使所述卡托相对所述卡座朝向移动终端壳体外运动的取卡机构;
所述取卡机构包括:
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杆、与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连接的顶杆;
与所述第一杆相抵的按钮,当所述卡座安装于所述移动终端时,所述按钮设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均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杠杆运动;
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上具有杠杆支点,沿所述第一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杆上的杠杆支点位于所述按钮和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之间;
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的,所述间隙内设有弹片,且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抵靠在所述弹片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和所述顶杆相互抵靠。
可选的,第一杆的第一端和所述顶杆面接触。
可选的,所述顶杆的第一端呈弯钩状。
可选的,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和所述顶杆相互抵靠。
可选的,通过按压所述按钮向所述第一杆施加外力。
可选的,通过按压所述按钮向所述第一杆施加外力。
可选的,所述卡托还包括:基座,所述卡托放置于所述基座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任一项所述的卡座,所述卡座安装于所述移动终端上;
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卡托朝向所述移动终端壳体外运动的孔。
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可选的,所述卡托内放置标准SIM卡或Micro SIM卡或Nano SIM卡或存储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取卡机构为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杆、与第一杆的第一端和第二杆第一端连接的顶杆,第一杆和第二杆上具有杠杆支点,沿第一杆的长度方向,第一杆上的杠杆支点位于按钮和第一杆的第二端之间,第一杆和移动终端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与第一杆相抵的按钮,通过按钮施加外力,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杆和第二杆做杠杆运动,能够将卡托顶出移动终端壳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取卡机构取卡托时无需借助顶针和其它辅助工具,也无需拆开手机后盖,直接通过按压或滑动按钮或拉动拉手取出卡托,从而放置在卡托上的SIM卡或存储卡便可轻松取出,给用户使用SIM卡或存储卡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SIM卡的取出方式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座结构示意图,并示出卡托的取出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包括:
卡托;
能够使卡托相对卡座朝向移动终端壳体外运动的取卡机构;
卡托还包括:基座,卡托放置于基座上,杠杆运动的杠杆支点位于基座上。
参考图2,取卡机构包括:
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杆40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杆500、与第一杆400的第一端和第二杆500第一端连接的顶杆700。
第一杆400和第二杆500均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杠杆运动;第一杆400具有杠杆支点401,第二杆500上具有杠杆支点501,杠杆支点401和杠杆支点501为转轴;按钮300设于移动终端壳体100的侧壁上(移动终端一般具有四个侧壁,按钮300可以设置在其中任一一个侧壁上),按钮300的形状不做限制,可以为圆形或方形或椭圆形或其它形状;沿第一杆400的长度方向,第一杆400上的杠杆支点401位于按钮300和第一杆400的第二端之间。
第一杆400的第一端和顶杆700通过相互抵靠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其中,在该实施例中顶杆700的第一端呈弯钩状,第一杆400的第一端和顶杆700弯钩状的第一端面接触;第二杆500的第一端和顶杆700通过相互抵靠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图2中示出第一杆400和第二杆500两端呈圆弧状,顶杆700两端呈弯钩状,这样,第一杆400的第一端和顶杆700弯钩状的第一端面接触,第二杆500的第一端和顶杆700弯钩状的第二端也是面接触,第一杆400、顶杆700及第二杆500接触面增大,相互之间不容易滑落,同时还有利于第一杆400、顶杆700及第二杆500之间力的传导。
实施例的变形例中,第一杆400和第二杆500可以是平直状,顶杆700也是平直状;或者,第一杆400和第二杆500是平直状,顶杆700两端呈弯钩状;或者,第一杆400和第二杆500的两端为圆弧状,顶杆700呈平直状,或者,第一杆400和第二杆500其中之一两端为圆弧状,另一为平直状,顶杆700呈平直状或弯钩状;也能实现第一杆400、顶杆700及第二杆500之间力的传导。
第一杆400和第二杆500的形状不限于此,只要第一杆400和第二杆500能以相互抵靠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其它形状也是可以的。
此外,第一杆400和移动终端壳体100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内设有弹片900,且第一杆400的第二端抵靠在弹片900上。
本实施例,通过按压按钮300(沿图2中按钮300上方黑色箭头所示方向)向第一杆400施加外力。
具体实现方式为:当需要取出卡托200时,按压按钮300,按钮300向第一杆400施加作用力;第一杆400第一端受到外力作用,第一杆400会做杠杆运动。
第一杆400的第一端会沿图2所示A方向运动,从而第一杆400的第一端会向与之相抵的顶杆700施加作用力;顶杆700沿图2所示A方向运动,从而顶杆700会向与之相抵的第二杆500第一端施加作用力;第二杆500第一端受到作用力会做杠杆运动。
第二杆500的第二端会向卡托200施加作用力;卡托200受到第二杆500施加的作用力会沿与图2所示A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卡托200相对基座600朝向移动终端壳体100外运动,卡托200被顶出移动终端壳体100,从而顺利取出卡托200。
完成取卡动作后,按钮300在弹片900的弹性力作用下能够顺利回位。
实施例的变形例中,第一杆400和移动终端壳体100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也可以不设置弹片900,按钮300和第一杆400弹性连接,那么,当完成取卡动作后,按钮300也能够顺利回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任一项所述的卡座,移动终端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供卡托200朝向移动终端壳体100外运动的孔,移动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卡托200内放置标准SIM卡或Micro SIM卡或Nano SIM卡或存储卡。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包括:
卡托;
能够使所述卡托相对所述卡座朝向移动终端壳体外运动的取卡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卡机构包括:
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杆、与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连接的顶杆;
与所述第一杆相抵的按钮,当所述卡座安装于所述移动终端时,所述按钮设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均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杠杆运动;
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上具有杠杆支点,沿所述第一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杆上的杠杆支点位于所述按钮和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之间;
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内设有弹片,且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抵靠在所述弹片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和所述顶杆相互抵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座,其特征在于,第一杆的第一端和所述顶杆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第一端呈弯钩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和所述顶杆相互抵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座,其特征在于,通过按压所述按钮向所述第一杆施加外力。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支点为转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还包括:基座,所述卡托放置于所述基座上。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卡座,所述卡座安装于所述移动终端上;
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卡托朝向所述移动终端壳体外运动的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内放置标准SIM卡或Micro SIM卡或Nano SIM卡或存储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73181.4U CN204257940U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73181.4U CN204257940U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57940U true CN204257940U (zh) | 2015-04-08 |
Family
ID=52962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873181.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57940U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57940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62920A (zh) * | 2015-09-29 | 2015-12-16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CN106803763A (zh) * | 2017-01-19 | 2017-06-0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卡托结构 |
CN107086876A (zh) * | 2017-06-07 | 2017-08-22 |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卡托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0838848A (zh) * | 2019-11-06 | 2020-02-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取卡的电子设备 |
-
2014
- 2014-12-30 CN CN201420873181.4U patent/CN20425794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62920A (zh) * | 2015-09-29 | 2015-12-16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CN105162920B (zh) * | 2015-09-29 | 2018-11-02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CN106803763A (zh) * | 2017-01-19 | 2017-06-0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卡托结构 |
CN106803763B (zh) * | 2017-01-19 | 2020-05-05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卡托结构 |
CN107086876A (zh) * | 2017-06-07 | 2017-08-22 |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卡托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0838848A (zh) * | 2019-11-06 | 2020-02-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取卡的电子设备 |
CN110838848B (zh) * | 2019-11-06 | 2021-12-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取卡的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11173A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及移动终端 | |
CN204257939U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及移动终端 | |
CN204257940U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及移动终端 | |
AU2016201694A1 (en) |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with accessory functions and related methods | |
US20140185199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leasable card holder | |
CN204333451U (zh) | 智能卡卡托固定装置及电子设备 | |
KR101140419B1 (ko) |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화면 캡처 방법 | |
CN204257937U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及移动终端 | |
CN207233114U (zh) | 基于二维码识别控制的寄存柜控制系统 | |
CN107425867B (zh) | 一种卡托控制机构和终端 | |
CN204558794U (zh) | 一种适用终端设备的弹出式卡连接器及终端 | |
CN103259948A (zh) | 充值系统及方法 | |
CN207518578U (zh) | 一种防止卡托丢失的卡座结构 | |
TW201526757A (zh) | 具有固持裝置的電子裝置 | |
CN102082377B (zh) | 具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 |
CN108809346A (zh) | 一种卡托控制机构和终端 | |
CN108052851B (zh) | 应用于抄表现场的手持资产号扫描和查询装置 | |
CN102932517A (zh) | 通话内容存储方法及系统 | |
CN102109880B (zh) | 按压式触控笔弹出机构 | |
CN103138808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209913150U (zh) | 移动终端 | |
CN207319377U (zh) | 便携式刷卡设备 | |
CN211700094U (zh) | 电子设备 | |
CN206686229U (zh) | 一种卡托组合结构及移动终端 | |
CN205375406U (zh) | 一种电子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Card holder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mobile terminal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Pledg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New Area Branch Pledgor: GALAXYCORE SHANGHAI Ltd.,Corp.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310000066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