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252419U - 具有改进的冲击水珠覆盖件的屋顶天窗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的冲击水珠覆盖件的屋顶天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52419U
CN204252419U CN201290001039.XU CN201290001039U CN204252419U CN 204252419 U CN204252419 U CN 204252419U CN 201290001039 U CN201290001039 U CN 201290001039U CN 204252419 U CN204252419 U CN 204252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ing
sash
wall
globule
window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9000103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拉塞·韦斯特比
克里斯蒂安·尼奇·克里斯滕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KR Holding AS
Original Assignee
VKR Holding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KR Holding AS filed Critical VKR Holding AS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52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524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03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 E04D13/035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movable parts
    • E04D13/0351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movable parts the parts pivoting about a fixed axis
    • E04D13/0354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movable parts the parts pivoting about a fixed axis the parts being fl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屋顶天窗(1),包括:具有顶部构件(5)、底部构件(6)以及两个侧部构件(7、8)的窗框(2);以及具有顶部构件(9)、底部构件(10)以及两个侧部构件(11、12)的窗扇(3),窗扇(3)保持窗玻璃(4),在每个侧部窗扇构件(11、12)上设置有玻璃边缘轮廓件(102)。该屋顶天窗(1)还包括覆盖件(201、217),覆盖件(201、217)包括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和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和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各自与玻璃边缘轮廓件(102)形成迷宫式密封。

Description

具有改进的冲击水珠覆盖件的屋顶天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顶天窗,该屋顶天窗包括具有顶部构件、底部构件以及两个侧部构件的窗框以及具有顶部构件、底部构件以及两个侧部构件的窗扇,该窗扇保持窗玻璃,在每个侧部窗扇构件上设置有玻璃边缘轮廓件,该屋顶天窗还包括覆盖件,该覆盖件包括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和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这种类型的屋顶天窗中,冲击水珠(striking bead)覆盖件通常形成为U形轮廓,该U形轮廓的第一壁凸出到玻璃边缘轮廓件中。水和其他降水被引导到玻璃边缘轮廓件中并且在窗的底部处离开。但是,风可以使水向内移动到此结构中,由此导致渗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如下的一种屋顶天窗,在该屋顶天窗中,改善了对水和其他降水的渗透抵抗力。
此目的和其他目的是通过下述的天窗实现的:在该天窗中,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和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各自与玻璃边缘轮廓件形成迷宫式密封。
因此,迷宫式密封保护了天窗的内部并且提供了所针对的改进的安全性。
根据下面的具体描述和随附的从属权利要求,优选实施方式和其他优势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实施方式的非限制性示例且参照示意性附图更详细地 描述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从下方或内侧看到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处于组装状态的天窗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从上方或外侧看到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处于组装状态的天窗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窗的底部窗扇构件的分解图,底部窗扇构件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窗扇覆盖件、窗玻璃保持装置、隔离元件以及底部窗扇密封垫的特征,
图4a和4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侧部窗框覆盖件的引导构件和卡扣锁定紧固装置的凹部的立体图,
图5和图6示出了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安装顶部窗套的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边缘轮廓件的立体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处于组装状态的玻璃边缘轮廓件、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以及侧部窗框覆盖件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以及侧部窗框覆盖件的分解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的下端的立体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在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与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之间的过渡部的立体图,其中,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具有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的延长部的特征,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的下端的立体图,其中,迷宫式密封设置有斜面部,
图13、图14以及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卡扣锁定紧固装置将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安装在天窗上的过程的三个不同步骤,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底部窗框覆盖件的立体图,
图17示出了从另一角度观察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底部窗框覆盖件的立体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角形支架的立体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侧部窗框覆盖件和角形支架的立体图,
图20和图21示出了略微改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天窗的立体图,以及
图22以更大的比例尺示出了图20和图21中示出的天窗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窗1的优选实施方式,天窗1包括限定平面16的窗玻璃4、窗框2、以及窗扇3,该窗框2具有限定窗框平面的顶部构件5、底部构件6以及两个侧部构件7、8,该窗扇3具有限定窗扇平面的顶部构件9、底部构件10以及两个侧部构件11、12。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天窗为中悬式天窗,其中窗扇3通过分别设置在窗框2和窗扇3的侧部构件7、11之间以及8、12之间的枢转铰链(图4中的200)连接至窗框2,从而能够通过绕由枢转铰链200限定的枢转铰链轴线21倾斜天窗1的窗扇3而打开。枢转铰链200包括两部分,即,窗扇部分(未示出)和窗框部分20。
所使用的铰链优选是在申请人的在先专利申请WO9928581和GB1028251中描述的类型的铰链,其中,位于一个铰链部分上的弯曲构件和栓在打开以及关闭天窗的过程中在另一铰链部分中的弧形导轨中行进。导轨的曲率半径要求在使用这种铰链时铰链轴线位于实际铰链部分上方的较短距离处并且随着窗扇框架转动,弯曲构件首先从导轨出来然后栓从导轨出来。结合该铰链提供了允许简单操作中悬式天窗并且允许窗扇框架大致整圈地转动的运动方式。
如在本描述中所使用的,天窗1的关闭位置指的是窗框平面和窗扇平面重合的位置,即,彼此形成0°的角度。类似地,文中使用的天窗1的打开位置通常指的是窗扇3绕枢转铰链轴线21倾斜为使得窗框平面和窗扇平面不再重合的位置。
如图1中看到的,天窗1的纵向轴线13限定为垂直于窗框顶部构件5和窗框底部构件6且在窗框顶部构件5与窗框底部构件6之间延伸,该窗的横向轴线14限定为垂直于相应的窗框侧部构件7和8且在相应的窗框侧部构件7与8之间延伸并且由此垂直于纵向轴线13,而天窗1的深度轴线15限定为垂直于纵向轴线13和横向轴线14二者延伸。枢转铰链轴线21和横向轴线14平行且在图中示出为重合。
天窗1还包括本身已知类型的锁17以及大致周向延伸的密封件18,该锁17用于将窗框2和窗扇3彼此锁定在一起,该密封件18设置在窗扇3上用于对处于天窗1的关闭位置的窗扇3与窗框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该密封件18包括至少一个、优选地至少两个的密封条。
尽管图1中示出的是中悬式天窗1,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窗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具有或不具有中间窗框结构的、铰链轴线位于顶部与中央之间的某位置处的顶悬式天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窗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侧悬式天窗,或者就此而言甚至是底悬式天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窗的窗扇3和窗框2例如可以由木制构件制成或者由浇注或挤出的聚氨酯(PUR)制成的构件而制成。
参照图3,天窗1在窗扇3的底部窗扇构件10处包括至少一个、优选地至少两个的窗玻璃保持装置300,用于保持窗玻璃4从而防止窗玻璃从窗的窗扇3掉落。窗玻璃保持装置300附接至底部窗扇覆盖件319的表面307,并且成形为使得窗玻璃保持装置300具有适于与窗玻璃4抵靠的面302。因此,窗玻璃保持装置300可以例如呈大致箱形或者大致楔形。窗玻璃保持装置300优选地由硬塑料制成。
如上所述,天窗1还包括玻璃上方的窗扇覆盖件319,窗扇覆盖件319包括:第一部段320、第二部段321以及第三部段322,第一部段320适于与窗玻璃4抵接,第二部段321大致在第一部段320的延伸部中延伸且平行于第一部段320延伸并且适于覆盖位于下面的窗玻璃保持装置300、隔离元件303、底部窗扇密封垫310以及底部窗扇构件10,第三部段322从第二部段321延伸且大致垂直于第二部段321延伸并且适于遮蔽底部窗扇构件10的在天窗1的纵向方向13上背向窗玻璃4的表面。
提供了附接至底部窗扇构件10的隔离元件303,隔离元件303用于 提供底部窗扇构件10与底部窗扇覆盖件319之间的过渡部的隔离。隔离元件303包括至少一个、优选地至少两个的凹部304,凹部304成形为适于容置窗玻璃保持装置300。凹部304优选地成形为提供绕窗玻璃保持装置300的紧密配合,从而在窗玻璃保持装置300附近提供最佳隔离条件。
隔离元件303优选地由苯乙烯、聚苯乙烯、膨胀性聚苯乙烯(EPS)或者挤塑聚苯乙烯(XPS)制成。隔离元件303优选地制成一个元件,但是在原理上可以是数个元件。隔离元件303通过诸如螺钉或胶粘物之类的附接装置(未示出)附接至底部窗扇构件10,从而安置在底部窗扇构件10与底部窗扇覆盖件319之间。优选地,在将窗玻璃4和底部窗扇覆盖件319附接到天窗1之前,隔离元件303和窗玻璃保持装置300通过使用延伸通过两元件并且延伸到底部窗扇构件10中的相同的附接装置——优选为螺钉——进行附接。
隔离元件303优选地设置有第一表面305,第一表面305具有与底部窗扇覆盖件319的在安装位置面向底部窗扇构件10的表面306的外形基本上相对应的外形。
隔离元件303在天窗1的纵向方向13上沿远离天窗1的窗玻璃4的方向从底部窗扇构件10进一步延伸。隔离元件303设置有第二表面307,第二表面307可以具有适于与底部窗扇密封垫310的诸如肋片或凸出部之类的相应的压型309接合的优选地诸如槽或凹部之类的压型308,其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
如上所述,在天窗1具有木制窗框2和窗扇3的情况下提供隔离元件303是特别优选的。在天窗1具有由聚氨酯或类似物制成的窗框2和窗扇3的情况下,隔离元件和底部窗扇构件10可以是一体的元件。
仍参照图3,天窗1还包括底部窗扇密封垫310,底部窗扇密封垫310附接至底部窗扇构件10并且优选地由橡胶材料制成。底部窗扇密封垫310意于对处于天窗1的关闭位置的底部窗扇构件10与底部窗框构件6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如还可以在图4中看到的,底部窗扇密封垫310包括第一部分316、第二部分317、第一表面311以及第二表面312,第一表面311包括与第一部分316相对应的第一表面部分311a和与第二部分317相对应的 第二表面部分311b,第二表面312与第一表面311相反。在附接至底部窗扇构件10时,第一部分316适于与底部窗扇构件10附接,而第二部分317在天窗1的纵向方向13上沿基本上远离窗玻璃4的方向从底部窗扇构件10延伸。
底部窗扇密封垫310可以包括压型309,比如肋片或凸出部,压型309用于与上述的隔离元件303的表面307中的诸如槽或凹部之类的相应的压型308接合。优选地,第二表面302包括压型309。
第一表面311的第一表面部分311a适于附接至底部窗扇构件10。第一表面311的第二表面部分311b适于在天窗1的关闭位置紧密地抵靠安装于底部窗框构件6上的底部窗框覆盖件237,从而对处于天窗1的关闭位置的底部窗扇构件10与底部窗框构件6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为此,底部窗扇密封垫310的第二部分317如下文所描述地进行构造。
如在图4上的截面中所示,底部窗扇密封垫310的第一部分316为大致平面的并且截面呈矩形,而第二部分317包括第一截面部段313、第二截面部段314以及第三截面部段315。第一截面部段313与第一部分316大致平行且在第一部分316的延伸部中延伸。第二截面部段314相对于第一截面部段313成优选地10至45度的角,并且第三截面部段315相对于第二截面部段314成优选地45至85度的角,使得第二部分317包括大致钩形截面。
第二部分317或者至少第二部分317的至少第三截面部段315可以除了如上所述之外还适于密封与底部窗扇覆盖件319的第三部段322的抵接。在这方面,第二部分317的钩形截面构型具有提供更大抵接表面并且由此提供更好密封性能的另外优势。
底部窗扇密封垫310还可以优选地在第一部分316与第二部分317之间的过渡部处包括至少一个凸缘318,其设置成大致以直角从第一表面311延伸。凸缘318适于抵接底部窗扇构件10的在天窗1的纵向方向13上背向窗玻璃4的表面,从而确保湿气不可以在底部窗扇密封垫310与底部窗扇构件10之间渗入。
底部窗扇覆盖件319、窗玻璃保持装置300、隔离元件303以及底部窗扇密封垫310可以优选地以上述顺序借助于延伸通过所有的元件319、300、303以及310并且延伸到底部窗扇构件10中的相同附接装置 ——优选地,至少一个螺钉——全部附接至底部窗扇构件10。
隔离元件303和底部窗扇密封垫310的上述实施方式特别意在用于具有木制的窗扇3和窗框2的天窗1。
在天窗1具有由挤塑、模制或浇注的聚氨酯(PUR)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窗扇3和窗框2的情况下,底部窗扇构件10和隔离元件303可以制成一个整体的元件,而底部窗扇密封垫310可以设置成布置于一体的底部窗扇构件10和隔离元件303中的凹槽或凹部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密封条或者类似的适当元件。
现参照图5和图6,天窗1还包括锁定机构535,锁定机构535用于将顶部窗套500锁定至天窗1的窗框2。锁定机构设置成至少一个支架535,所述至少一个支架535借助于诸如优选地螺钉之类的附接装置536在靠近顶部窗框构件5的位置附接至天窗1的窗框2的侧部窗框7、8中的每一个侧部窗框。更具体地、尤其是关于PUR窗,至少两个支架535在与上述抵接嵌条430类似的窗框抵接嵌条(图5和图6中未示出)的面向顶部窗框构件5的端部附近附接至侧部窗框构件7、8。支架535优选地由塑料、尤其是由挤塑塑料制成,但是也可以由例如金属制成。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支架535包括优选地制成为一个整体元件的第一部段538和第二部段539。
第一部段538包括用于接纳附接装置536的至少一个孔540。孔540优选地为通孔。第一部段538优选地呈大致板形。第一部段538还包括设置在表面545上的结构542,表面545在支架535的安装位置背向侧部窗框构件7或8。结构542从第一部段538略微凸出并且设置有大致T形截面,由此结构542包括两个横向切口542a和542b。由此,结构542、并且具体地为切口542a、542b适于引导与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中的凹口229的接合(如图5中虚线所示),由此有利于安装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并且确保相对于支架535准确地定位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在安装位置,表面545和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抵接。结构542还包括凹部543。
第二部段539至少适于抵接并且优选地适于与侧部窗框构件7或8接合、特别是在窗框抵接嵌条的紧上方接合至侧部窗框构件7和8。在 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部段适于与侧部窗框构件7或8接合,因为第二部段包括适于与侧部窗框构件7或8中的相应的孔接合的两个接合装置562和563。也可以提供除了两个这种接合装置以外的其他数量——例如一个或者三个——的这种接合装置。
第二部段539包括带有两个抵接装置560、561的结构。抵接装置560、561具有数个功能。具体地,抵接装置560、561适于在天窗的安装位置确保侧部窗框构件7或8与相应的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之间的准确距离。此外,抵接装置560、561可以适于与侧部窗框覆盖件270的边缘抵接从而确保支架535与侧部窗框覆盖件270的准确的相互安置,或者适于与侧部窗框构件7或8中的相应的凹槽接合从而将支架535准确地安置在侧部窗框构件7或8上。在后者的情形中,可以借助用于例如螺钉的孔替代接合装置562和563,或甚至一起省去接合装置562和563。
第二部段539还包括用于接纳附接装置(未示出)的至少一个孔541,以将顶部窗套500附接至支架535并且由此根据孔541的位置和附接装置的长度直接或间接地附接至侧部窗框构件7和8。孔541优选地为通孔。第二部段539优选地呈大致箱形或立方形。第二部段539优选地包括表面547,表面547适于分别引导与顶部窗套500的安装支架510或511的相应的结构548、549的抵接、并且尤其是与结构548、549的纵向壁550的抵接,从而确保在安装过程中正确定位顶部窗套500。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表面547倾斜为使得第二部段539的横截面积在远离表面546的方向上增大,下文中将进一步描述。
第二部段539还包括设置在表面546上的类似格栅的结构544,表面546在支架535的安装位置背向侧部窗框构件7或8。
锁定机构具有下述优势:在天窗1处于打开位置时允许顶部窗套500安装至安装有天窗1的建筑物内侧和/或从该建筑物内侧拆下,同时不允许顶部窗套500从外侧拆下,从而使例如盗贼更难通过窗闯入。
当应用锁定机构535时,使用者如下进行:首先,例如通过使接合装置562和563与侧部窗框构件7和8中的相应的孔接合而将锁定机构535安装在每个侧部窗框构件7和8上。然后,安装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使得凹口229与切口542a和542b接合。接下来,通过使相应的 引导结构547和548抵接而将顶部窗套放置在适当位置。最后,将诸如螺钉之类的附接装置536插入到孔541中并且插入通过孔541并且进一步插入到结构548中的孔551中,由此将顶部窗套500固定至锁定机构535并且由此固定至天窗1的窗框2。
在每个侧部窗扇构件11、12上设置有玻璃边缘轮廓件102。下文中,将描述适于设置在一个侧部窗扇构件11上的玻璃边缘轮廓件102。可以理解,类似的但镜面对称的玻璃边缘轮廓件适于设置在另一侧部窗扇构件12上。
如在图7中最佳看到的,玻璃边缘轮廓件102具有纵向延伸部113。玻璃边缘轮廓件102适于安装在侧部窗扇构件11上,从而在安装状态下使其纵向延伸部113沿着侧部窗扇构件11的纵向延伸部且沿着窗玻璃4的侧边缘114延伸。玻璃边缘轮廓件102大致沿着侧边缘114的整个长度延伸从而将窗玻璃4保持在窗扇3中并且将降水留在外面。
现参照图8,示出了沿着其纵向延伸部113和在截面上观察的玻璃边缘轮廓件102。玻璃边缘轮廓件102包括具有第一壁104和第二壁105的大致L形部分,两个壁104、105彼此大致垂直。凸缘103从第一壁104的与第二壁105相对的端部大致平行于第二壁105并且在与第二壁105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大致弧形部分从第二壁105延伸,该弧形部分包括第一弧状壁106、顶端107以及第二弧状壁108。第一弧状壁106和第二弧状壁108大致平行于“L”形的第一壁104。顶端107在与“L”形的第一壁104大致相同的高度处达到顶峰。
略呈弧形的、几乎平的部分109从第二弧状壁108大致平行于第二壁105远离弧形部分延伸。
小的凸缘110在略呈弧形的、几乎平的部分109下面大致垂直于该部分109延伸。
略呈弧形的、几乎平的部分109终止于折回部分111,折回部分111折回从而延伸到略呈弧形的部分109下方。折回部分111的最底部位于与第二壁105的下侧大致相同的高度处。
第二壁105的下侧适于在安装状态下抵接侧部窗扇构件11的面向上 的面101。如在图7中最佳看到的,通孔112沿着玻璃边缘轮廓件102的纵向延伸部113分布在壁105中(图7中仅能看到一个孔112)。孔112适于接纳用于将玻璃边缘轮廓件102紧固至侧部窗扇构件11的面向上的面101的螺钉115或类似的紧固装置。
可以在侧部窗扇构件11的面向上的面101与玻璃边缘轮廓件102的壁105的下侧之间沿着玻璃边缘轮廓件102的纵向延伸部113设置诸如丁基橡胶或类似物的条带之类的密封材料,从而提供抵抗湿气侵入的更好的紧固和/或密封效果。
替代性地,可以在所讨论的位置处定位模制的或挤出的元件(未示出),该元件具有提供增强的密封、噪音衰减以及紧固装置的多功能性。
第一壁104、第二壁105以及第一弧状壁106一起形成通道。尽管该通道的一部分在安装状态下分别由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和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覆盖(如将在下文中更具体地讨论的),但是该通道适于能够排出落到其上的任何降水。由此,在进行安装时,玻璃边缘轮廓件102用作侧部窗扇构件11的天气防护件的一部分。
现在转到由第一弧状壁106、顶端107以及第二弧状壁108形成的弧形部分,其适于允许隔离材料插入到弧形部分中。隔离材料在弧形部分中的插入通常有助于窗扇3的更好的隔热性能。可以选择适于隔离的任意材料或材料的组合,例如泡沫材料。
略呈弧形的、几乎平的部分109与凸缘110和折回部分111协作而适于在安装位置将窗玻璃4保持为靠着侧部窗扇构件11。
如从图8中最佳看到的,略呈弧形的、几乎平的部分109和凸缘110构造成接纳位于它们之间意在抵接窗玻璃4的密封材料条117。
折回部分111还适于抵接窗玻璃4并且形成封闭且基本上水密的过渡。另外,折回部分111为窗玻璃4提供玻璃边缘轮廓件102的轻柔抵接面从而避免或者至少减少沿着侧边缘114的刮痕和裂痕。
第二壁105的下侧和折回部分111的下侧处于大致相同高度处的事实使得在安装位置处天窗的窗玻璃4的上面4a处于与侧部窗扇构件11的面向上的面101大致相同的高度处。这具有下述效果:使冷的外部空气和任何降水保持在相对远离内部温暖空气的大致一致的高度处并且 有效地与内部温暖空气间隔开。这对于减少通过窗扇结构的热传递是有利的。
玻璃边缘轮廓件102由金属、金属合金或者它们的组合制成从而提供足以辅助将窗玻璃4保持在窗扇3中的强度。玻璃边缘轮廓件102以任意适当方式——例如,通过挤压、弯曲或者模制——进行制造。
在玻璃边缘轮廓件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其包括两个分开的元件,即,玻璃保持元件118和密封元件119。玻璃保持元件118适于用作将窗玻璃4保持在窗扇3中的目的,而密封元件119适于提供隔离和天气防护。由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一个整体的玻璃边缘轮廓件实施的玻璃边缘轮廓件的双重任务在此实施方式中被划分在两个元件118、119之间。
首先转到玻璃保持元件118,其呈卡夹状的截面形状。
玻璃保持元件118的纵向延伸部120远短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向延伸部。
为了将窗玻璃4保持在窗扇3中,提供了更多的玻璃保持元件118从而提供足够的强度。如果提供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用于螺钉115的通孔112的数量的情形大致相同的数量的玻璃保持元件118则是有利的。在安装状态下,玻璃保持元件118沿着侧部窗扇构件11的纵向方向分布、优选均匀地分布。
玻璃保持元件118适于紧固至侧部窗扇构件11。由此,达到了将玻璃保持元件118像卡夹似地紧固到侧部窗扇构件11。这具有避免使用通孔和螺钉或类似紧固装置的效果。这有利于避免水经由孔侵入到窗扇结构中以及螺钉的锈蚀。另外,这提供了当在安装状态下从外面观察时的更好、更均一的外观。另外,在将窗玻璃安装到窗扇中的过程中,借助玻璃保持元件118执行的像卡夹似的安装提供对窗玻璃的容易且迅速的安装,而无需任何拧紧操作或者不会遗失螺钉。
玻璃保持元件118优选地由金属、合金或它们的组合制成从而提供足以将窗玻璃保持在窗扇中的强度。
现在转到密封元件119,其具有适于与冲击水珠覆盖件201、217的截面形状匹配的截面形状(这将在下文中进行更具体地说明)从而提供天气防护效果和两个元件之间的基本防水过渡。
密封元件119沿着窗玻璃4的整个侧边缘114延伸从而提供令人满意的隔离和水密封。
密封元件119优选地由非金属材料制成,从而减少热传输。具有在隔热且避免热传输方面优良性能的材料或材料的组合——例如聚合物或聚合物的组合——是合适的。
如上所述,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和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辅助对天窗结构进行天气防护。在每个侧部窗扇构件11、12上设置有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并且在每个侧部窗框构件7、8上设置有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
在下文中,将描述适于分别设置在一个侧部窗扇构件11和一个侧部窗框构件7上的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和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可以理解,相似的但镜面对称的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和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适于分别布置在另一窗扇构件12和另一侧部窗框构件8上。
如在图9中最佳看到的,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具有纵向延伸部259,并且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具有纵向延伸部260。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适于安装在侧部窗扇构件11上,从而在安装状态下使其纵向延伸部259沿着侧部窗扇构件11的纵向延伸部延伸。类似地,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适于安装在侧部窗框构件7上,从而在安装状态下使其纵向延伸260沿着侧部窗框构件7的纵向延伸部延伸。
在沿着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和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的纵向方向观察时,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和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的截面轮廓基本上相似。因此,尽管下文描述涉及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的截面形状,但是,其也适用于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的截面形状。
参照图8,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包括大致平的中部218。凸缘219在中部218的端部处延伸从而在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9的安装状态下与设置在侧部窗框覆盖件270上的水密的密封垫261密封地接合。
在中部218的另一端处,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延伸到与玻璃边缘轮廓件102形成迷宫式密封的布置中。迷宫式密封形成为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的第一壁220的延伸部——呈主壁262和第二壁264的形式。以此方式,由第一壁220、主壁262以及第二壁264形成凹槽状结 构。
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壁264延伸到与中部218基本上平行并且与中部218处于大致相同高度的大致平的部分221中。平的部分221终止于大体向下指向的凸缘222中。
形成迷宫式密封的凹槽状结构适于配合到由玻璃边缘轮廓件102的L形104、105和第一弧状壁106形成的通道中并且在处于天窗1的关闭位置的冲击水珠覆盖件201、217与玻璃边缘轮廓件102之间形成基本上防水的过渡部。更具体地,平的部分221和凸缘222适于与玻璃边缘轮廓件102的顶端107和两个弧状壁106、108大致重叠。这具有下述效果:落到冲击水珠覆盖件201、217上的任何降水经由冲击水珠覆盖件201、217的迷宫式密封有效地引走或者经由凸缘222引导到玻璃边缘轮廓件102的与窗玻璃4重叠的部分上并且进一步引导到窗玻璃4上并引走。由此,将很大程度上防止降水找到其进入玻璃边缘轮廓件102的由壁104、105以及第一弧状壁106形成的通道中的路径。因此,这是有利的,因为基本上防止了任何降水由此与通孔112以及插入到该通孔112中以将玻璃边缘轮廓件102紧固至侧部窗扇构件11的螺钉接触。因此,防止了或者至少减轻了湿气经由螺钉孔侵入到侧部窗扇构件11中以及螺钉的老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利特征在于,凸缘222终止于与玻璃边缘轮廓件102的位于折回部分111处的边缘相距一段距离处。以此方式,从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或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流出的降水排放到由玻璃边缘轮廓件102在呈弧形的、几乎平的部分109的内部处形成的通道中。这进而防止降水引导到窗玻璃,出于数种原因,这是不期望的。
中部218的尺寸足以跨越玻璃边缘轮廓件102与密封垫261之间的距离,但是通常尽可能有限制地保持中部218的尺寸。这部分是出于美观考虑而且也是出于实际考虑。通过以所描述的方式形成覆盖件的延伸部,在这些考虑之间已经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平衡,并且同时确保将降水引导到玻璃边缘轮廓件而不引导到窗玻璃上。
现在转到端部266,端部266在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的安装状态下意在成为上端,顶部边缘228设置有如图14中最佳看到的大致矩形的凹口229。凹口229的侧边缘230和231构造成与设置在结构542 的设置于顶部窗套锁定机构535上的侧面中的切口542a、542b匹配。凹口229的底边缘232构造成抵接结构542的中间面565。因此,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的凹口229构造成滑动地接合顶部窗套锁定机构535的结构542及其切口542a、542b,从而在安装过程中正确定位。
转到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10,意于在安装状态下成为下端的端部269——如在图9中最佳看到的——具有朝向折回部分207的斜面280,斜面280用作关于玻璃上方的底部窗扇覆盖件319的安装装置。安装装置207——在图10中最佳看到的——及其与玻璃上方的底部窗扇覆盖件319上的匹配安装装置的配合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进行并且因此不在文中进行更具体地说明。
现在转到图11,意于在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的安装状态下成为上端的端部268设置有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的一部分的延长部281。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的延长部281使得降水从窗扇结构更好地排出。
现在转到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的(在安装状态下)下端267,如在图12中看到的,底部边缘233的由第一壁220、主壁262以及第二壁264形成的部分相对于底部边缘233的其余部分成斜角。
上端268——意于在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的安装状态下成为上端的端部——在斜面234与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的上侧之间设置有波状部段。这提供了如下部段,该部段能够将可能已经进入位于冲击水珠覆盖件下方的空间的降水提送到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的外表面上。
当沿着与纵向延伸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斜面234以相对于底部边缘233的其余部分——即,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的中部218和凸缘部219、222的底部边缘233——成不同于0°的角度延伸。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斜面234相对于底部边缘233的其余部分的角度282为大致45°。
斜面234适于避免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的底部边缘233在打开和关闭天窗1的过程中与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的上端268有害接触,从而避免了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01和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17两者的摩擦和刮擦。
参照图4和图13至图15,天窗1还包括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以及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和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17设置有用于将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或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紧固至窗扇3或窗框2的卡扣锁定紧固装置的凸部208。
在下文中,将参照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描述卡扣锁定紧固装置的凸部208,但是可以理解,卡扣锁定紧固装置的在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上的凸部是类似的。
参照图13,凸部208包括第一腿部210和第二腿部211,第一腿部210和第二腿部211两者都从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的中部218的下面延伸且大致垂直于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的中部218延伸。第一腿部210短于第二腿部211并且优选地约为第二腿部211的长度的1/4至3/4。
第一腿部210的厚度允许其容纳用于将凸部208紧固至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的紧固装置,优选地为波普空心铆钉212。
第二腿部沿着与其自身的纵向延伸垂直且朝向和远离第一腿部210的方向283是柔性的。在第二腿部211的背向第一腿部210的面上设置有凸出部216。
凸部208适于以卡扣锁定的方式与卡扣锁定紧固装置的凹部209接合。凹部209分别设置在窗扇3和窗框2上,分别用于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和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上的凸部208。
如从图4中最佳看到的,适于接纳设置在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上的凸部的凹部209构造成紧固至枢转铰链的窗框部分20。同样地,适于接纳设置在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上的凸部的凹部209’构造成紧固至枢转铰链200的窗扇部分(未示出)。可以理解,凹部209和209’不是必须紧固至枢转铰链的相应的部分。可以设想,凹部分别直接紧固至侧部窗扇构件11和侧部窗框构件7。图14和图15中示出的凹部209适于与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17接合并且紧固在侧部窗框构件7上。
卡扣锁定紧固装置的凹部209具有大致角形支架的形状。凹部209的一个腿部213适于紧固至铰链部分19、20或侧部构件7、11。凹部209的另一腿部214设置有开口215(如在图14中所看到的),开口215 构造成接纳如上所述的类型的凸部208。枢转铰链200的铰链部分可以具有辅助形成卡扣锁定紧固装置的凹部209的元件。卡扣锁定紧固装置的凹部209可以一体地形成在铰链部分中。
开口215的形状基本上使得凸部208一旦插入便保持在凹部209中。为此,第二腿部211的柔性和凸出部216进行辅助从而获得卡扣锁定效果。
为了将凸部208从其与凹部209的卡扣锁定接合释放,朝向凸部208的第一腿部210按压凸部208的第二腿部211直到第二腿部211上的凸出部216能够与凸部208的其余部分一起穿过开口215。此时,凸部208能够从凹部209缩回。
将冲击水珠覆盖件与上述卡扣锁定紧固装置紧固在一起与借助于螺钉进行紧固的现有技术相比是有利的,因为紧固装置紧固至冲击水珠覆盖件并且不像螺钉那样容易丢失。另外,在冲击水珠覆盖件中没有用于插入安装螺钉的通孔。因此,降低了水浸入到窗框和窗扇结构中的风险。另外,获得了更好和更均一的外观。此外,此实施方式提供关于闯入的更安全的安装,因为没有可从外面接触到的螺钉。此外,卡扣锁定接合仅能从安装有天窗1的建筑物内部释放,因为凸部208的第二腿部211上的凸出部216需从内部按压从而从该接合释放。
卡扣锁定紧固装置的凸部208和凹部209均由POM(聚缩醛)制成。使用聚合物是有利的,因为其具有不良的导热性能。因此,降低了形成热桥的风险。此外,POM具有足够高的拉伸强度来提供对冲击水珠覆盖件的牢固且稳固的紧固。
但是,可以设想,卡扣锁定紧固装置的凸部和凹部能够由具有足够高的拉伸强度的任意适当材料制成。例如,卡扣锁定紧固装置的凸部可以呈由适当柔性和坚固的金属或合金或其组合制成的片簧的形式。凹部可以由适于就避免热桥的形成和坚固性方面与片簧材料适当地匹配的任意材料制成。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卡扣锁定紧固装置的凹部设置在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和/或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上,而卡扣锁定紧固装置的凸部设置在窗扇和/或窗框上。
 提供了底部窗框覆盖件237。如在图9中最佳看出的,底部窗框覆盖件237适于在安装状态下使其纵向延伸部249沿着底部窗框构件6的纵向延伸部延伸。底部窗框覆盖件237构造成基本上沿着底部窗框构件6的整个长度延伸从而覆盖底部窗框构件6以防止降水侵入。
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绕垂直于其纵向延伸部249的平面基本上对称。在下文中,将关注于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的适于与一个侧部窗框构件7配合的端部238和与该端部238配合的元件。但是,可以理解,同样的考虑适用于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的相反的端部和与该相反的端部配合的这些元件。
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的端部区域238适于通过居间构件245用作用于角形支架239的座架,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居间构件245。角形支架239形成配件组的适于连接至窗框侧部构件和连接至侧部窗框覆盖件的部分。
角形支架239具有纵向延伸部240并且适于在安装状态下使其纵向延伸部240沿着侧部窗框构件7的纵向延伸部延伸。为此,侧部窗框构件7设置有凹部(未详细示出)。
如从图18最佳看到的,角形窗框239包括第一壁241和第二壁242,两个壁基本上垂直于彼此。
角形支架239的第一壁241的内面适于(如下文将描述地直接和间接地)抵接在侧部窗框构件7的外侧面7a上。另外,第一壁241的内面也抵接在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的端部边缘244上(在任一附图上均不可以清楚看到)。
角形支架239的第二壁242的内面适于(直接和间接地)抵接可能在上述凹部中抵接在侧部窗框构件7的上面7b上。另外,第二壁242的内面适于(间接)抵接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的面向上的面274。
角形支架239的第一壁241的外面适于抵接侧部窗框覆盖件270的第一壁272的内面。角形支架239的第二壁242的外面适于抵接侧部窗框覆盖件270的第二壁273的内面。
如图18中最佳看到的,在角形支架239的端部243处,壁241、242分别延伸到凹槽246和247中。凹槽246、247适于分别配合到侧部 窗框覆盖件270的第一壁272和第二壁273的匹配的折回部分276、277中(参见图19)。
折回部分276、277和凹槽246、247的尺寸构造成实现侧部窗框覆盖件270与角形支架239的卡扣锁定接合。这使得侧部窗框覆盖件270的安装过程变得容易,因为这种安装在没有诸如螺钉之类的其他安装装置的情况下进行。
尽管如此,角形支架239还是设置有意在用于使螺钉通过的通孔278,以用于随后任意安装可选的设备,比如百叶窗或者其他形式的日光遮蔽件。
因为一旦侧部窗框覆盖件270与角形支架239卡扣锁定接合便可以得以保持,所以降低了在安装过程中侧部窗框覆盖件270从屋顶掉落的风险。
另外,角形支架239的纵向延伸部240确保了侧部窗框覆盖件270相对于底部窗框覆盖件237和相对于侧部窗框构件7沿着侧部窗框覆盖件270伸展的良好引导。在安装状态下,结果是增大了底部窗框覆盖件237与侧部窗框覆盖件270之间的拐角部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提供了(在图18上最清楚地看到的)居间元件245,其适于定位在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的端部区域238处。其意在分别定位在角形支架239与侧部窗框构件7和底部窗框覆盖件237之间。
在此领域中,居间构件是已知的。因此,下文中将仅描述此居间构件245与已知类型的居间构件的不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下述事实:现有技术的居间构件适于将底部窗框覆盖件与侧部窗框覆盖件直接联接,而本居间构件245适于将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经由角形支架239与侧部窗框覆盖件270联接。
因此,在居间构件245的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下与底部窗框覆盖件237的上面251平行的壁250中设置有狭缝248。狭槽248适于接纳基本上T形的凸出部252,凸出部252在与角形支架239的第一壁241平行的方向上从角形支架239的第二壁242延伸(见图19)。凸出部252的T形意在起倒钩的作用并且一旦角形支架239插入到居间构件245中便将角形支架239保持在居间构件245中。
从居间构件245的壁250凸出有L形凸缘253,其中,其第一壁254基本上垂直于壁250并且其第二壁255基本上平行于壁250。当窗扇3紧靠窗框2时,该凸缘适于在窗扇3和窗框2的安装状态下密封地抵接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的与凸缘的对应部分。
居间构件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水密连接。
转到对侧部窗框覆盖件270进行引导的方面,提供了引导构件256。引导构件256呈大致钩形并且适于借助其基部257紧固至枢转铰链的窗框部分20并且借助其钩部258围绕侧部窗框覆盖件270的凸缘271抓紧。这进一步辅助提供对侧部窗框覆盖件270的无螺钉但坚固的安装。
参照图20至图2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天窗的略微不同的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的是,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上描述仅用作示例,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知晓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能的多种变型。

Claims (6)

1.一种屋顶天窗(1),包括:窗框(2),所述窗框(2)具有顶部窗框构件(5)、底部窗框构件(6)以及两个侧部窗框构件(7、8);以及窗扇(3),所述窗扇(3)具有顶部窗扇构件(9)、底部窗扇构件(10)以及两个侧部窗扇构件(11、12),所述窗扇(3)保持窗玻璃(4),并且在每个侧部窗扇构件(11、12)上设置有玻璃边缘轮廓件(102),所述玻璃边缘轮廓件(102)包括具有第一壁(104)和第二壁(105)的大致L形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壁(104、105)彼此大致垂直;凸缘(103),所述凸缘(103)从所述第一壁(104)的与所述第二壁(105)相对的端部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二壁(105)且在与所述第二壁(105)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大致弧形部分,所述大致弧形部分从所述第二壁(105)延伸出,所述弧形部分包括第一弧状壁(106)、顶端(107)以及第二弧状壁(108),其中,所述第一弧状壁(106)和所述第二弧状壁(108)大致平行于所述L形部分的所述第一壁(104),所述顶端(107)在与所述L形部分的所述第一壁(104)大致相同的高度处达到顶峰,略呈弧形的、几乎平的部分(109)从所述第二弧状壁(108)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二壁(105)远离所述弧形部分延伸,小凸缘(110)从所述略呈弧形的、几乎平的部分(109)下面大致垂直于所述略呈弧形的、几乎平的部分(109)延伸,其中,所述略呈弧形的、几乎平的部分(109)终止于折回部分(111)中,所述折回部分(111)折回从而延伸到所述略呈弧形的、几乎平的部分(109)下方,其中,所述折回部分(111)的最底部位于与所述第二壁(105)的下侧大致相同的高度处,所述屋顶天窗(1)还包括覆盖件(201、217),所述覆盖件(201、217)包括大致平的中部(218)并且还包括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和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和所述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的所述大致平的中部(218)各自延伸到所述玻璃边缘轮廓件(102)中并且与所述玻璃边缘轮廓件(102)形成迷宫式密封的布置,并且其中,所述迷宫式密封形成为所述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和所述窗框冲击水珠覆盖件(217)的第一壁(220)的延伸部,该延伸部为主壁(262)和第二壁(264)的形式,以此方式,由所述第一壁(220)、所述主壁(262)以及所述第二壁(264)形成凹槽状结构,所述第二壁(264)延伸到大致平的部分(221)中并且终止于大致向下指向的凸缘(222)中,所述大致平的部分(221)大致平行于所述中部(218)并且位于与所述中部(218)大致相同的高度处,形成所述迷宫式密封的所述凹槽状结构适于配合到通道中并且适于在 处于所述窗(1)的闭合位置的所述冲击水珠覆盖件(201、217)与所述玻璃边缘轮廓件(102)之间形成大致的防水过渡部,所述通道由所述玻璃边缘轮廓件(102)的所述第一弧状壁(106)以及具有所述第一壁(104)和所述第二壁(105)的所述L形部分形成,并且所述大致向下指向的凸缘(222)终止于与所述玻璃边缘轮廓件(102)的位于所述折回部分(111)处的边缘相距一段距离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天窗,其中,在所述玻璃边缘轮廓件(102)与所述迷宫式密封之间定位有密封构件。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屋顶天窗,其中,所述玻璃边缘轮廓件(102)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弧状壁(108),相应的所述冲击水珠覆盖件具有在所述至少一个弧状壁(108)处或附近终止的外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屋顶天窗,其中,意于在所述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的安装状态下成为上端的端部(268)设置有所述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的一部分的延长部(28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屋顶天窗,其中,意于在所述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的安装状态下成为上端的端部(268)在斜面(234)与所述窗扇冲击水珠覆盖件(201)的上侧之间设置有波状部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屋顶天窗,其中,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覆盖件(217、201)紧固至所述屋顶天窗(1)的至少一个紧固装置(208、209),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紧固装置包括凸部(208)和凹部(209),所述凸部(208)和所述凹部(209)中的一者布置在所述覆盖件(217、201)上而另一者布置在所述屋顶天窗(1)上并且适于相互卡扣锁定接合。
CN201290001039.XU 2011-10-04 2012-10-04 具有改进的冲击水珠覆盖件的屋顶天窗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5241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KPA201170553 2011-10-04
DKPA201170553 2011-10-04
PCT/DK2012/050377 WO2013050045A1 (en) 2011-10-04 2012-10-04 A roof window with improved striking bead coveri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52419U true CN204252419U (zh) 2015-04-08

Family

ID=47018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90001039.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52419U (zh) 2011-10-04 2012-10-04 具有改进的冲击水珠覆盖件的屋顶天窗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2751354B1 (zh)
CN (1) CN204252419U (zh)
DK (1) DK2751354T3 (zh)
ES (1) ES2560613T3 (zh)
HU (1) HUE026976T2 (zh)
PL (1) PL2751354T3 (zh)
WO (1) WO201305004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3138A (zh) * 2017-02-15 2018-09-14 Vkr控股公司 将窗格元件附接至窗扇的方法和包括窗格元件的窗格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15705B1 (en) * 2012-05-11 2020-02-19 VKR Holding A/S A frame structure for a window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a frame structure
DE102014007764B4 (de) * 2014-05-22 2017-12-21 Roto Frank Ag Wohndachfenster mit einer Verblechung zur Abdeckung von äußeren Bereichen eines Flügelrahmens und eines Blendrahmens
DK179698B1 (en) * 2016-05-31 2019-04-01 Vkr Holding A/S A roof window with an improved hinge and covering assembly, and a method of providing such a hinge and covering assembly
DK179926B1 (en) * 2016-09-02 2019-10-09 Vkr Holding A/S A ROOF WINDOW WITH IMPROVED INSULATION PROPERTIES AND INCLUDING A SET OF HINGES
DK179398B1 (en) * 2016-10-31 2018-05-28 Vkr Holding As Method of providing a covering element and a covering element for covering a hinge part of a roof window
DK180661B1 (en) 2018-04-30 2021-11-11 Vkr Holding As Roof window with covering arrangement
EP4116517A1 (en) * 2021-07-05 2023-01-11 VKR Holding A/S A roof window comprising a covering set for covering an element of the roof window,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a roof window
US20250109591A1 (en) * 2022-03-31 2025-04-03 Vkr Holding A/S A roof window comprising a frame with receiving struc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99616C (da) 1963-01-31 1964-08-24 Rasmussen V B K Hængselbeslag til dreje- og vippevinduer.
DE3912135C3 (de) * 1989-04-13 1996-04-25 Lanco Lange Fenster Fassaden Holz/Metall-Fenster
DK176024B1 (da) 1997-11-11 2005-12-19 Vkr Holding As Hængselbeslag til et vippevindue
DE10217532A1 (de) * 2002-04-17 2003-11-13 Roto Frank Ag Dachfenster mit geklipster Abdeckung
DE602005022266D1 (de) * 2004-12-24 2010-08-26 Vkr Holding As Bausatz für einen Fensterflügel, geeignet für eine standardisierte Herstellung
ES2504171T3 (es) * 2007-11-02 2014-10-08 Vkr Holding A/S Método y kit de cubierta para la amortiguación acústica de una ventana de techo
DE102009033935B4 (de) * 2009-07-14 2017-06-01 Roto Frank Ag Wohndachfenst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3138A (zh) * 2017-02-15 2018-09-14 Vkr控股公司 将窗格元件附接至窗扇的方法和包括窗格元件的窗格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UE026976T2 (en) 2016-08-29
PL2751354T3 (pl) 2016-05-31
EP2751354A1 (en) 2014-07-09
DK2751354T3 (da) 2016-02-08
EP2751354B1 (en) 2015-11-25
WO2013050045A1 (en) 2013-04-11
ES2560613T3 (es) 2016-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52419U (zh) 具有改进的冲击水珠覆盖件的屋顶天窗
US6122883A (en) Plastering strip for window frames, door frames or the like at the transition to the plaster
US8756884B2 (en) Mulling and sealing system for compound fenestration units
US9206612B2 (en) Trim conn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4343560U (zh) 屋顶天窗
US8484902B1 (en) Window assembly having a thermal break liner
CN204152099U (zh) 带有窗框覆盖装置的屋顶天窗
EP2318609B1 (en) Deck-mounted skylight having unitary cladding component
US20100263307A1 (en) Brick moulding system for window frames and door fram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same
US6912814B1 (en) Roof edging system
EP2472029B1 (en) A method for mounting a flashing for a roof window and a flashing system for a roof window
US20110088335A1 (en) Integrated Housing Mounting System
JP2015048676A (ja) 防水装置の止水板
CN207092316U (zh) 一种玻璃幕墙系统的边龙骨结构
CN216429371U (zh) 一种用于双向斜坡隧道人防门的活门槛装置
EP1702779A2 (en) Automotive vehicle door with a window
PL77895B1 (zh)
KR101392469B1 (ko) 누수 방지용 창호
KR20170069311A (ko) 단열미서기창이 일체로 설치된 단열커튼월
NZ210184A (en) Roof opening surround: angle section to engage flashing
JP3987883B2 (ja) 建築物の外壁構造
KR101855045B1 (ko) 창문 프레임들 간의 기밀성을 강화한 이중 미서기
CN202299922U (zh) 内开扇型材
CN202181796U (zh) 内开内倒窗内扇
AU2023216872A1 (en) Closure fram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