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22351U - 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22351U CN204222351U CN201420563409.XU CN201420563409U CN204222351U CN 204222351 U CN204222351 U CN 204222351U CN 201420563409 U CN201420563409 U CN 201420563409U CN 204222351 U CN204222351 U CN 2042223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conveyer
- synchronizing wheel
- printing equipment
- lif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8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459 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abstract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本印刷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实现全自动无人值守印刷,多组印刷装置实现同时印刷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相对于现有的印刷设备来说,本设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相对于现有的印刷设备来说,优势明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例如:目前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其一套屏幕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印刷以形成图案层等,现有的丝网印刷设备往往采用人工操作半自动机械设备进行印刷,在目前用工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机械设备和人力资源,使企业的制造成本提高,而且效率较低。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印刷手机触摸屏面板贴的印刷机,其包括箱体底座、安装在箱体底座上的工作台和位于工作台上方的印刷架体,印刷架体上设有印刷装置,工作台上设有放置触摸屏面板贴的印刷区,印刷架体一端通过摆杆与箱体底座内部的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工作台上开设有两个贯通工作台上、下表面的通孔,两个通孔位于印刷区对应的两个边角上,通孔内穿设有定位针,定位针一端与气缸连接,气缸位于工作台下方,只要将待印刷的触摸屏面板贴扣在定位针上,即可实现准确定位,操作方便、快捷;上述印刷机其重点仅在于解决的是印刷前的产品定位问题,而不能自动完成上料、印刷和卸料等工序,其依然不能有效的节省企业的制造成本,有鉴于此,发明人针对现有印刷设备存在的问题,发明了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本印刷设备能自动完成上料、印刷和卸料等工序,具有生产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的优点,从而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包括机架和控制装置,所述机架设置有印刷组和用于传送物料的第一传送装置,所述印刷组包括多组印刷装置;所述机架设置有与所述印刷装置对应的用于将物料从第一传送装置送至印刷装置并且将印刷装置的物料卸出至第一传送装置的装卸机构;所述机架设置有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还设置有用于将上料装置的料架传送至下料装置的料架中转机构;所述印刷组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传送物料的第二传送装置,所述机架设置有用于将上料装置的物料送至第二传送装置的第一机械手,所述机架还设置有用于将第二传送装置的物料送至第一传送装置的第一转送机构;所述印刷组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传送物料的第三传送装置,所述机架设置有用于将第三传送装置的物料送至下料装置的第二机械手,所述机架还设置有用于将第一传送装置的物料送至第三传送装置的第二转送机构;所述印刷组、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第三传送装置、装卸机构、上料装置、下料装置、料架中转机构、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第一转送机构和第二转送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传送马达、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所述传送马达与第一同步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第二同步轮同步连接,所述同步带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置物料的凹位,所述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同步带的支撑件。
优选的是,所述印刷装置包括升降马达、固定座和与所述固定座活动连接有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螺接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与升降马达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支架包括用于固定网版的固定臂和用于刮扫网版的刮刀臂,所述升降支架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刮刀臂横向移动的横移马达。
优选的是,所述装卸机构包括第一基座、第一旋转臂和连接于第一旋转臂中部的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臂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吸取物料的吸盘,所述第一旋转轴穿设有横向轴,所述横向轴的两端设置有滚动轴承,所述第一基座的上部连接有圆柱凸轮,所述第一基座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旋转马达,所述滚动轴承抵压于圆柱凸轮的凸轮面上。
优选的是,所述上料装置、下料装置均包括用于传送料盘的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托举料盘的举升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链条与第二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链轮连接有第一驱动马达;所述举升机构包括机构箱和设置于所述机构箱内的举升螺杆,所述举升螺杆的上端螺接有举升台,所述机构箱设置有供所述举升台上下移动的通道,所述机构箱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举升螺杆的第二驱动马达。
优选的是,所述料架中转机构包括中转支架和第三驱动马达,所述中转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同步轮和第四同步轮,所述第三同步轮通过传送带与第四同步轮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同步轮与第三驱动马达传动连接,所述料架中转机构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置有取盘机构,所述取盘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取盘滑轨,所述取盘滑轨滑动连接有取盘座,所述取盘座设置有取盘气缸,所述取盘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用于顶起所述料盘的取盘顶块,所述取盘机构还包括取盘马达、第七同步轮和同步带,所述取盘座与同步带连接,所述取盘马达通过第七同步轮驱动同步带。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传送装置、第三传送装置均包括:传送支承架和第四驱动马达,所述传送支承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五同步轮和第六同步轮,所述第五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第六同步轮传动连接,所述第六同步轮与第四驱动马达传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转送机构、第二转送机构均包括:第二基座、第二旋转臂和连接于第二旋转臂中部的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用于吸取物料的吸盘,所述第二基座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转送马达。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传送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定位物料的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台,所述定位台的设置有横向滑槽和纵向滑槽,所述定位台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连接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板设置有横向电机和横向同步带,所述横向电机通过横向同步轮与横向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横向同步带设置有可穿过横向滑槽的横向定位柱;所述升降板还设置有纵向电机和纵向同步带,所述纵向电机通过纵向同步轮与纵向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纵向同步带设置有可穿过纵向滑槽的纵向定位柱。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控制器、与电源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板和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的触摸控制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本印刷设备在工作时,将装满物料的料盘重叠存放于上料装置中,然后上料装置将料盘上升,通过第一机械手将物料送至第二传送装置,进一步的,第一转送机构将物料再转送至第二传送装置,当物料连续进入到多组印刷装置的前端时,装卸机构将物料装入印刷装置进行印刷,同时将印刷完成的物料卸出至第二传送装置,物料在卸出后,通过第二转送机构将物料转送至第三传送装置,进一步的,第二机械手再将物料传送至下料装置,由于上料装置与下料装置之间设置有料架中转机构,当上料装置的物料取完之后,料盘通过料架中转机构传送至下料装置,以便于直接将印刷好的物料放于料盘上,当料盘装满印刷好的物料时,下料装置向下移动一个物料高度,从而使下料装置也可形成多个料盘重复叠放,从而实现全自动印刷工序,综上所述,本印刷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实现全自动无人值守印刷,多组印刷装置实现同时印刷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相对于现有的印刷设备来说,本设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优势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视角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举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料架中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取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或第二转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装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或第三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定位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定位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上料装置--11,第一传送机构--111,支撑架--1111,第一链轮--1112,第二链轮--1113,第一驱动马达--1114,举升机构--112,机构箱--1121,举升螺杆--1122,举升台--1123,第二驱动马达--1124,下料装置--12,料架中转机构--13,中转支架--131,第三驱动马达--132,第三同步轮--133,第四同步轮--134,取盘机构--135,取盘滑轨--1351,取盘座--1352,取盘气缸--1353,取盘顶块--1354,取盘马达--1355,第七同步轮--1356,第一转送机构--14,第二基座--141,第二旋转臂--142,第二旋转轴--143,伸缩气缸--144,转送马达--145,第二转送机构--15,第一机械手--16,第二机械手--17,第一传送装置--2,传送马达--21,第一同步轮--22,第二同步轮--23,凹位--24,支撑件--25,印刷装置--3,升降马达--31,固定座--32,升降支架--33,升降螺杆--34,固定臂--35,刮刀臂--36,横移马达--37,装卸机构--4,第一基座--41,第一旋转臂--42,第一旋转轴--43,横向轴--44,滚动轴承--45,圆柱凸轮--46,旋转马达--47,第二传送装置--5,传送支承架--51,第四驱动马达--52,第五同步轮--53,第六同步轮--54,第三传送装置--6,控制装置--7,电源控制器--71,控制电路板--72,触摸控制屏--73,第一定位装置--8,定位台--81,横向滑槽--82,纵向滑槽--83,升降板--84,升降气缸--85,横向电机--861,横向同步带--862,横向定位柱--863,纵向电机--871,纵向同步带--872,纵向定位柱--873,第二定位装置--9,印刷台--91,横向定位槽--911,纵向定位槽--912,定位基板--92,定位气缸--93,横向定位组--94,横向固定片--941,横向移动片--942,横向定位马达--943,纵向定位组--95,纵向固定片--951,纵向移动片--952,纵向定位马达--9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16,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包括机架1和控制装置7,所述机架1设置有印刷组和用于传送物料的第一传送装置2,所述印刷组包括多组印刷装置3;所述机架1设置有与所述印刷装置3对应的用于将物料从第一传送装置2送至印刷装置3并且将印刷装置3的物料卸出至第一传送装置2的装卸机构4;所述机架1设置有上料装置11和下料装置12,还设置有用于将上料装置11的料架传送至下料装置12的料架中转机构13;所述印刷组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传送物料的第二传送装置5,所述机架1设置有用于将上料装置11的物料送至第二传送装置5的第一机械手16,所述机架1还设置有用于将第二传送装置5的物料送至第一传送装置2的第一转送机构14;所述印刷组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传送物料的第三传送装置6,所述机架1设置有用于将第三传送装置6的物料送至下料装置12的第二机械手17,所述机架1还设置有用于将第一传送装置2的物料送至第三传送装置6的第二转送机构15;所述印刷组、第一传送装置2、第二传送装置5、第三传送装置6、装卸机构4、上料装置11、下料装置12、料架中转机构13、第一机械手16、第二机械手17、第一转送机构14和第二转送机构15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7电性连接。
本印刷设备在工作时,将装满物料的料盘重叠存放于上料装置11中,然后上料装置11将料盘上升,通过第一机械手16将物料送至第二传送装置5,进一步的,第一转送机构14将物料再转送至第二传送装置5,当物料连续进入到多组印刷装置3的前端时,结合现有技术的设备工作效率,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印刷装置3的数量为五组,装卸机构4将物料装入印刷装置3进行印刷,同时将印刷完成的物料卸出至第二传送装置5,物料在卸出后,通过第二转送机构15将物料转送至第三传送装置6,进一步的,第二机械手17再将物料传送至下料装置12,由于上料装置11与下料装置12之间设置有料架中转机构13,当上料装置11的物料取完之后,料盘通过料架中转机构13传送至下料装置12,以便于直接将印刷好的物料放于料盘上,当料盘装满印刷好的物料时,下料装置12向下移动一个物料高度,从而使下料装置12也可形成多个料盘重复叠放,从而实现全自动印刷工序,综上所述,本印刷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实现全自动无人值守印刷,多组印刷装置3实现同时印刷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相对于现有的印刷设备来说,本设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优势明显。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8),为了使物料进入到多组印刷装置3的前端,所述第一传送装置2包括传送马达21、第一同步轮22和第二同步轮23,所述传送马达21与第一同步轮22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22通过同步带与第二同步轮23同步连接,所述同步带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置物料的凹位24,所述第一同步轮22与第二同步轮23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同步带的支撑件25;其工作原理是:传送马达21驱动第一同步轮22转动,从而带动同步带上的物料向前移动,直至将多个物料传送至对应的印刷装置3前端,当本印刷装置3印刷如手机屏幕等物料时,为了防止物料意外脱落及准确定位,该同步带表面设置的凹位24即可较好的解决面板类的物料定位和脱落的问题。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9),所述印刷装置3包括升降马达31、固定座32和与所述固定座32活动连接有升降支架33,所述升降支架33螺接有升降螺杆34,所述升降螺杆34与升降马达31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支架33包括用于固定网版的固定臂35和用于刮扫网版的刮刀臂36,所述升降支架33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刮刀臂36横向移动的横移马达37;本印刷装置3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定位装置9(参见图15、图16),所述第二定位装置9包括印刷台91,所述印刷台91设置有横向定位槽911和纵向定位槽912,所述印刷台91的下方设置有定位基板92和用于驱动所述定位基板92上下移动的定位气缸93,所述定位基板92设置有可穿过印刷台91的横向定位组94和纵向定位组95,所述横向定位组94包括横向固定片941和与横向固定片941相对设置的横向移动片942,所述定位基板92设置有横向定位马达943和同步带,所述横向定位马达943通过同步轮驱动同步带,所述同步带与横向移动片942连接;所述纵向定位组95包括纵向固定片951和与纵向固定片951相对设置的纵向移动片952,所述定位基板92还设置有纵向定位马达953和同步带,所述纵向定位马达953通过同步轮驱动同步带,所述同步带与纵向移动片952连接;当物料从第一传送装置2取出装入印刷台91时,在印刷前先对物料进行定位,本第二定位装置9的定位气缸93驱动定位基板92向上移动,通过横向定位马达943和纵向定位马达953,将物料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防止后续的印刷造成偏差;当完成定位后,印刷装置3的升降马达31驱动升降支架33向下移动,在横移马达37的驱动下进行印刷作业;通过自动定位、印刷等操作,使产品的印刷准确度更高,印刷质量好。
为了实现将第一传送装置2的物料送至印刷装置3以便于印刷,同时,还要将印刷完成的物料进行卸出,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10),所述装卸机构4包括第一基座41、第一旋转臂42和连接于第一旋转臂42中部的第一旋转轴43,所述第一旋转臂4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吸取物料的吸盘,所述第一旋转轴43穿设有横向轴44,所述横向轴44的两端设置有滚动轴承45,所述第一基座41的上部连接有圆柱凸轮46,所述第一基座4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轴43的旋转马达47,所述滚动轴承45抵压于圆柱凸轮46的凸轮面上。工作时,所述旋转马达47驱动第一旋转轴43使第一旋转臂42进行旋转,从而达到第一旋转臂42的一端进行上料,旋转臂的另一端进行卸料,实现上料与卸料的同步且互不干涉的技术效果;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旋转臂42在吸取和放下物料时,整个臂身必然要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减少机构的冗余,通过在第一旋转轴43上设置横向轴44,横向轴44上再进一步设置滚动轴承45,同时,在第一基板上设置圆柱凸轮46,使滚动轴承45在圆柱凸轮46的凸轮面上转动,这样在旋转马达47的驱动下,不但实现了第一旋转臂42的旋转,同时在凸轮面的作用下,第一旋转轴43还同时实现上下移动的目的,显然,本结构设计大大的减了机构的冗余,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而且大大的节省了设备的制造成本。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料装置11、下料装置12均包括用于传送料盘的第一传送机构111,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11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托举料盘的举升机构112,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11包括支撑架1111,所述支撑架111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链轮1112和第二链轮1113,所述第一链轮1112通过链条与第二链轮111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链轮1112连接有第一驱动马达1114;所述举升机构112包括机构箱1121和设置于所述机构箱1121内的举升螺杆1122,所述举升螺杆1122的上端螺接有举升台1123,所述机构箱1121设置有供所述举升台1123上下移动的通道,所述机构箱112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举升螺杆1122的第二驱动马达1124;本上料装置11的工作原理是:将多层装载有物料的料盘放入链条上方,需要注意的时,根据料盘的面积和链条长度,显然可以摆放个料盘并排层叠放置,在第一驱动马达1114的作用下,驱动将料盘向前传送至举升台1123,当取完最上层的料盘内的物料时,空的料盘被送至料架中转机构13,在第二驱动马达1124的作用下,举升台1123向上移动一个料盘的高度距离,至直将整个层叠的料盘上料完成,然向举向台向下复位进行下一层叠物料的举升;
而下料装置12的结构与本上料装置11的结构相同,其工作时:空的料盘进入举升台1123,第二机械手17从第三传送装置6拾取物料,然后放入举升台1123上的空的料盘中,当放满一层料盘后,第二驱动马达1124驱动举升台1123下向移动一个料盘的高度距离,直至交多个料盘层叠放满后,再由第一驱动马达1114将整个层叠的料盘从链条送出;这时安排人员取出印刷好的料盘即可。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5),所述料架中转机构13包括中转支架131和第三驱动马达132,所述中转支架1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同步轮133和第四同步轮134,所述第三同步轮133通过传送带与第四同步轮134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同步轮134与第三驱动马达132传动连接,所述料架中转机构1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置有取盘机构135,所述取盘机构135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取盘滑轨1351,所述取盘滑轨1351滑动连接有取盘座1352,所述取盘座1352设置有取盘气缸1353,所述取盘气缸1353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用于顶起所述料盘的取盘顶块1354,所述取盘机构135还包括取盘马达1355和同步带,所述取盘座1352与同步带连接,所述取盘马达1355通过第七同步轮1356驱动同步带;工作时,当上料装置11中的料盘取完物料后,两个取盘气缸1353驱动取盘顶块1354,该取盘顶块1354具有斜面,在取盘气缸1353的推力下,料盘沿着斜面向上移动定距离,从而使最上层的料盘与下面的料盘分离,这时,在取盘马达1355的作用下,驱动取盘座1352和取盘气缸1353移动,将空的料盘放至传送带上,在第三驱动马达132的作用下,空的料盘被送至下料装置12一端,这时,再通过输出端设置的取盘机构135,将料盘送至下料装置12,本料架中转机构13利用上料装置11的料盘再直接转送至下料装置12进行装料,而现有技术往往是在上料完成后由人工取出料盘,在下料时,再由人工将空的料盘放入,显然,本技术方案大大的节省了人力成本。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11),所述第二传送装置5、第三传送装置6均包括:传送支承架51和第四驱动马达52,所述传送支承架5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五同步轮53和第六同步轮54,所述第五同步轮53通过同步带与第六同步轮54传动连接,所述第六同步轮54与第四驱动马达52传动连接;当第一机械手16从上料装置11拾取物料放于第二传送装置5时,所述第四驱动马达52驱动同步带将物料向前传送;所述第三传送装置6与第二传送装置5的结构相同,工作时,第三传送装置6用于接收第一传送装置2的完成印刷后的物料,然后,第二机械手17将第三传送装置6的物料拾取后,放入下料装置12空的料盘中。
由于本设备具有多个印刷装置3同时进行印刷作业,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7),所述第一转送机构14、第二转送机构15均包括:第二基座141、第二旋转臂142和连接于第二旋转臂142中部的第二旋转轴143,所述第二旋转臂14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伸缩气缸144,所述伸缩气缸144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用于吸取物料的吸盘,所述第二基座14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旋转轴143的转送马达145;工作时,转送马达145驱动第二旋转轴143转动,从而使第二旋转臂142可以实施连接的物料转送,而所述伸缩气缸144的作用在于:在拾取或卸下物料时,驱动吸盘伸出,在转动时,驱动吸盘向上移动,避免在转动过程中与其他设备形成干涉;采用本转动机构,可以大大的提高送料或卸料的效率。
通常,在物料传送过程中,物料往往会出现位置偏差,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13、图14),所述第二传送装置5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定位物料的第一定位装置8,所述第一定位装置8包括定位台81,所述定位台81的设置有横向滑槽82和纵向滑槽83,所述定位台81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板84,所述升降板84连接有升降气缸85;所述升降板84设置有横向电机861和横向同步带862,所述横向电机861通过横向同步轮与横向同步带862传动连接,所述横向同步带862设置有可穿过横向滑槽82的横向定位柱863;所述升降板84还设置有纵向电机871和纵向同步带872,所述纵向电机871通过纵向同步轮与纵向同步带872传动连接,所述纵向同步带872设置有可穿过纵向滑槽83的纵向定位柱873;当物料通过定位台81时,升降气缸85驱动升降板84使横向定位柱863和纵向定位柱873向上移动,使物料位于横向定位柱863与纵向定位柱873之间,这时,横向电机861驱动横向定位柱863移动,纵向电机871驱动纵向定位柱873移动,从而使物料处于正确的位置。
由于本设备具有全自动作业能力,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装置7包括电源控制器71、与电源控制器71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板72和与所述控制电路板72电性连接的触摸控制屏73;前面所述的印刷组、第一传送装置2、第二传送装置5、第三传送装置6、装卸机构4、上料装置11、下料装置12、料架中转机构13、第一机械手16、第二机械手17、第一转送机构14和第二转送机构15等机构均与本控制电路板72进行电性连接并进行集中式控制,在此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本控制电路板72上集成有PLC控制器,通过进一步对PLC控制器的编程设置,实现分布式控制,例如:当某组印刷装置3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只需要将相应的印刷组进行停机,同时,第一转送机构14在与发生故障的印刷装置3对应的上料位置停止上料,从而实现不停机检修设备,保障生产的继续进行。
另外,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机械手16和第二机械手17均设置有五个吸盘,而所述五个吸盘对应的是五组印刷装置3和料盘的存放位,提高了上料或卸料的效率。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包括机架(1)和控制装置(7),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1)设置有印刷组和用于传送物料的第一传送装置(2),所述印刷组包括多组印刷装置(3);
所述机架(1)设置有与所述印刷装置(3)对应的用于将物料从第一传送装置(2)送至印刷装置(3)并且将印刷装置(3)的物料卸出至第一传送装置(2)的装卸机构(4);
所述机架(1)设置有上料装置(11)和下料装置(12),还设置有用于将上料装置(11)的料架传送至下料装置(12)的料架中转机构(13);
所述印刷组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传送物料的第二传送装置(5),所述机架(1)设置有用于将上料装置(11)的物料送至第二传送装置(5)的第一机械手(16),所述机架(1)还设置有用于将第二传送装置(5)的物料送至第一传送装置(2)的第一转送机构(14);
所述印刷组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传送物料的第三传送装置(6),所述机架(1)设置有用于将第三传送装置(6)的物料送至下料装置(12)的第二机械手(17),所述机架(1)还设置有用于将第一传送装置(2)的物料送至第三传送装置(6)的第二转送机构(15);
所述印刷组、第一传送装置(2)、第二传送装置(5)、第三传送装置(6)、装卸机构(4)、上料装置(11)、下料装置(12)、料架中转机构(13)、第一机械手(16)、第二机械手(17)、第一转送机构(14)和第二转送机构(15)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7)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2)包括传送马达(21)、第一同步轮(22)和第二同步轮(23),所述传送马达(21)与第一同步轮(22)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22)通过同步带与第二同步轮(23)同步连接,所述同步带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置物料的凹位(24),所述第一同步轮(22)与第二同步轮(23)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同步带的支撑件(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3)包括升降马达(31)、固定座(32)和与所述固定座(32)活动连接有升降支架(33),所述升降支架(33)螺接有升降螺杆(34),所述升降螺杆(34)与升降马达(31)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支架(33)包括用于固定网版的固定臂(35)和用于刮扫网版的刮刀臂(36),所述升降支架(33)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刮刀臂(36)横向移动的横移马达(3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机构(4)包括第一基座(41)、第一旋转臂(42)和连接于第一旋转臂(42)中部的第一旋转轴(43),所述第一旋转臂(4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吸取物料的吸盘,所述第一旋转轴(43)穿设有横向轴(44),所述横向轴(44)的两端设置有滚动轴承(45),所述第一基座(41)的上部连接有圆柱凸轮(46),所述第一基座(4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轴(43)的旋转马达(47),所述滚动轴承(45)抵压于圆柱凸轮(46)的凸轮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11)、下料装置(12)均包括用于传送料盘的第一传送机构(111),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11)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托举料盘的举升机构(112),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11)包括支撑架(1111),所述支撑架(111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链轮(1112)和第二链轮(1113),所述第一链轮(1112)通过链条与第二链轮(111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链轮(1112)连接有第一驱动马达(1114);所述举升机构(112)包括机构箱(1121)和设置于所述机构箱(1121)内的举升螺杆(1122),所述举升螺杆(1122)的上端螺接有举升台(1123),所述机构箱(1121)设置有供所述举升台(1123)上下移动的通道,所述机构箱(112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举升螺杆(1122)的第二驱动马达(11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架中转机构(13)包括中转支架(131)和第三驱动马达(132),所述中转支架(1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同步轮(133)和第四同步轮(134),所述第三同步轮(133)通过传送带与第四同步轮(134)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同步轮(134)与第三驱动马达(132)传动连接,所述料架中转机构(1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置有取盘机构(135),所述取盘机构(135)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取盘滑轨(1351),所述取盘滑轨(1351)滑动连接有取盘座(1352),所述取盘座(1352)设置有取盘气缸(1353),所述取盘气缸(1353)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用于顶起所述料盘的取盘顶块(1354),所述取盘机构(135)还包括取盘马达(1355)、第七同步轮(1356)和同步带,所述取盘座(1352)与同步带连接,所述取盘马达(1355)通过第七同步轮(1356)驱动同步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5)、第三传送装置(6)均包括:传送支承架(51)和第四驱动马达(52),所述传送支承架(5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五同步轮(53)和第六同步轮(54),所述第五同步轮(53)通过同步带与第六同步轮(54)传动连接,所述第六同步轮(54)与第四驱动马达(52)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送机构(14)、第二转送机构(15)均包括:第二基座(141)、第二旋转臂(142)和连接于第二旋转臂(142)中部的第二旋转轴(143),所述第二旋转臂(14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伸缩气缸(144),所述伸缩气缸(144)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用于吸取物料的吸盘,所述第二基座(14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旋转轴(143)的转送马达(14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5)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定位物料的第一定位装置(8),所述第一定位装置(8)包括定位台(81),所述定位台(81)的设置有横向滑槽(82)和纵向滑槽(83),所述定位台(81)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板(84),所述升降板(84)连接有升降气缸(85);所述升降板(84)设置有横向电机(861)和横向同步带(862),所述横向电机(861)通过横向同步轮与横向同步带(862)传动连接,所述横向同步带(862)设置有可穿过横向滑槽(82)的横向定位柱(863);所述升降板(84)还设置有纵向电机(871)和纵向同步带(872),所述纵向电机(871)通过纵向同步轮与纵向同步带(872)传动连接,所述纵向同步带(872)设置有可穿过纵向滑槽(83)的纵向定位柱(873)。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7)包括电源控制器(71)、与电源控制器(71)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板(72)和与所述控制电路板(72)电性连接的触摸控制屏(7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63409.XU CN204222351U (zh) | 2014-09-28 | 2014-09-28 | 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63409.XU CN204222351U (zh) | 2014-09-28 | 2014-09-28 | 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22351U true CN204222351U (zh) | 2015-03-25 |
Family
ID=52920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63409.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22351U (zh) | 2014-09-28 | 2014-09-28 | 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22351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28318A (zh) * | 2014-09-28 | 2014-12-24 | 东莞市展迅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 |
CN107867055A (zh) * | 2017-11-16 | 2018-04-03 | 铭板精密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电话机面板全自动印刷装置 |
CN109397850A (zh) * | 2018-11-13 | 2019-03-01 | 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双工位自动印刷装置 |
CN109624489A (zh) * | 2019-01-08 | 2019-04-16 | 绍兴市宏大电器有限公司 | 全自动线路板印刷机 |
-
2014
- 2014-09-28 CN CN201420563409.XU patent/CN20422235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28318A (zh) * | 2014-09-28 | 2014-12-24 | 东莞市展迅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 |
CN104228318B (zh) * | 2014-09-28 | 2016-09-21 | 东莞市展迅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 |
CN107867055A (zh) * | 2017-11-16 | 2018-04-03 | 铭板精密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电话机面板全自动印刷装置 |
CN107867055B (zh) * | 2017-11-16 | 2024-03-29 | 铭板精密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电话机面板全自动印刷装置 |
CN109397850A (zh) * | 2018-11-13 | 2019-03-01 | 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双工位自动印刷装置 |
CN109397850B (zh) * | 2018-11-13 | 2024-08-20 | 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双工位自动印刷装置 |
CN109624489A (zh) * | 2019-01-08 | 2019-04-16 | 绍兴市宏大电器有限公司 | 全自动线路板印刷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28318B (zh) | 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 | |
CN204222350U (zh) | 一种自动印刷设备 | |
CN111252491B (zh) | 丝印上下料设备 | |
CN106429474A (zh) | 自动上料系统 | |
CN102897339B (zh) | 自动装箱机 | |
CN210064506U (zh) | 一种pcb板自动上料装置 | |
CN210171833U (zh) | 一种lcd屏全自动点胶设备 | |
CN204222351U (zh) | 一种多机头全自动印刷设备 | |
CN104555317A (zh) | 一种自动循环供料系统 | |
CN104841837B (zh) | 一种螺母自动铆接机 | |
CN106315216A (zh) | 一种托盘自动堆叠机 | |
CN111453292A (zh) | 一种收料设备 | |
CN107627219B (zh) | 一种水刀拼花自动化生产线 | |
CN104249550B (zh) | 一种自动印刷设备 | |
CN207580873U (zh) | 一种物料的自动搬运装置 | |
CN107298306B (zh) | 一种送料装置 | |
CN106348063B (zh) | 一种上下料一体机以及上下料方法 | |
CN207759686U (zh) | 一种pcb板材输送机 | |
CN206813979U (zh) | 薄型板件传送装置 | |
CN203482578U (zh) | Lcd自动贴片生产线 | |
CN212402350U (zh) | 一种收料设备 | |
CN211768882U (zh) | 一种lcd液晶玻璃生产线 | |
CN210553557U (zh) | 一种自动印花机的烘干模式及其输送装置 | |
CN209792892U (zh) | 一种激光切割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 |
CN216736123U (zh) | 一种排盘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21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21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