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15023U - 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 - Google Patents
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15023U CN204215023U CN201420562095.1U CN201420562095U CN204215023U CN 204215023 U CN204215023 U CN 204215023U CN 201420562095 U CN201420562095 U CN 201420562095U CN 204215023 U CN204215023 U CN 2042150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st interface
- power supply
- test
- connecting wire
-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给了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包括A型USB公接头、B型Micro USB公接头和USB总线,A型USB公接头的各个引脚通过USB总线连接B型Micro USB公接头的各个引脚。而且,在USB总线的第一电源连接线上设置有第一测试接口和第二测试接口,并在第一电源连接线上串联有第一检测电阻,且位于第一测试接口和第二测试接口之间;在第二电源连接线上设置有第三测试接口。当终端利用所述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充电时,测量第一测试接口和第三测试接口之间的电压作为终端的充电电压;利用电压测量设备测量第一测试接口和第二测试接口之间的电压,第一检测电阻的阻值已知,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得到充电电流。测试过程简单、而且无需破坏充电器或线缆,节省测试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
背景技术
当终端的充电环节损坏进行检修或测试时,需要对终端的充电电流和/或充电电压等充电参数进行测试。
相关技术中,测量终端的充电器两端的电压作为充电电压,但是一般情况下充电器及充电线缆外都包覆有绝缘介质,若想测量充电器两端的电压,只能破坏充电器的绝缘介质;而测量充电电流时,必须把充电回路断开,然后在充电回路中串联一电流测量器件(例如,万用表),才能测出充电电流。上述测量充电器的充电电压或充电电流的方式都需要破坏充电器或充电线缆,导致资源浪费和测试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测试过程复杂、测试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包括:A型通用串行总线USB公接头、B型Micro USB公接头及USB总线,所述A型USB公接头的各个引脚分别通过所述USB总线对应连接所述B型Micro USB公接头的各个引脚,还包括:第一测试接口、第二测试接口、第三测试接口和第一检测电阻;
所述第一测试接口和所述第二测试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USB总线的第一电源连接线上;
所述第三测试接口设置在所述USB总线的第二电源连接线上;
所述第一检测电阻串联在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测试接口和所述第二测试接口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线为电源正极连接线,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线为电源负极连接线;
或者,
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线为电源负极连接线,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线为电源正极连接线。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还包括:第二检测电阻和第四测试接口;
所述第四测试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线上;
所述第二检测电阻串联在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三测试接口和所述第四测试接口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电阻的阻值范围是5mΩ~50mΩ。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检测电阻的阻值范围是5mΩ~50mΩ。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的有益效果包括:所述测试线包括A型USB公接头、B型Micro USB公接头和USB总线,A型USB公接头的各个引脚通过USB总线连接B型Micro USB公接头的各个引脚。而且,在USB总线的第一电源连接线上设置有第一测试接口和第二测试接口,并在第一电源连接线上串联有第一检测电阻,该第一检测电阻位于第一测试接口和第二测试接口之间;在USB总线的第二电源连接线上设置有第三测试接口。当终端利用所述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充电时,利用电压测量设备测量第一测试接口和第三测试接口测量USB总线的两根电源连接线之间的电压作为充电电压;利用电压测量设备测量第一测试接口和第二测试接口之间的电压,而且第一检测电阻的阻值已知,根据欧姆定律就能够计算得到充电电流。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直接利用电压测量设备测量相应测试接口的电压得到充电电压,利用第一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欧姆定律测得充电电流。测试过程简单、而且无需破坏充电器或线缆,节省测试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包括:A型USB公接头110、B型Micro USB公接头120、USB总线130、第一测试接口A、第二测试接口B、第三测试接口C和第一检测电阻R1。
A型USB公接头110包括GND引脚、D+引脚、D-引脚和Vcc引脚。B型Micro USB公接头包括GND引脚、ID引脚、D+引脚、D-引脚和Vcc引脚。USB总线包括GND连接线、Vcc连接线、D+连接线和D-连接线,其中,GND连接线为电源负极连接线,Vcc连接线为电源正极连接线,D+、D-连接线为数据传输线。
如图1所示,第一测试接口A和第二测试接口B设置在Vcc连接线上,而且,第一测试接口A的位置靠近A型USB公接头110,第二测试接口B的位置靠近B型Micro USB公接头120。
第一检测电阻R1串联于第一测试接口A和第三测试接口C之间的Vcc连接线上。第三测试接口C设置在GND连接线上。R1的阻值太大将影响充电效率,R1的阻值太小将影响测量精度。可以根据充电器的额定充电电流和额定电压确定R1的阻值,本公开的实施例中,R1的阻值范围可以是5mΩ~50mΩ。
利用电压测量设备(例如,万用表)测量第一测试接口A和第三测试接口C之间的电压,得到终端的充电电压。
利用电压测量设备测量第一检测电阻R1两端的第一测试接口A和第二测试接口B之间的电压,而且,已知R1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到流经第一检测电阻R1的电流,得到终端的充电电流。
例如,第一检测电阻R1的阻值为10mΩ,测量第一测试接口A和第二测试接口B之间的电压得到第一检测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15.2mV,则终端的充电电流为I=15.2mV/10mΩ=1.52A。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直接利用电压测量设备测量相应测试接口的电压得到充电电压,利用第一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欧姆定律测得充电电流。测试过程简单、而且无需破坏充电器或线缆,节省测试成本。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测试接口A和第二测试接口B设置在GND连接线上,其中,第一测试接口A的位置靠近A型USB公接头110,第二测试接口B的位置靠近B型Micro USB公接头120。
第一检测电阻R1串联于第一测试接口A和第二测试接口B之间的GND连接线上。第三测试接口C设置在Vcc连接线上。
测量第一测试接口A和第三测试接口C之间的电压得到终端的充电电压。测量第一测试接口A和第二测试接口B之间的电压得到第一检测电阻R1两端的电压,第一检测电阻R1的阻值已知,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得到流经第一检测电阻R1的电流,作为终端的充电电流。
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直接利用电压测量设备测量相应测试接口的电压得到充电电压,利用第一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欧姆定律测得充电电流。测试过程简单、而且无需破坏充电器或线缆,节省测试成本。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增设第二检测电阻R2和第四测试接口D。
其中,第四测试接口D设置在GND连接线上,第二检测电阻R2串联在第三测试接口C和第四测试接口D之间的GND连接线上。而且,第三测试接口C的位置靠近A型USB公接头110,第四测试接口D的位置靠近B型Micro USB公接头120。
其中,第二检测电阻R2的阻值范围也可以是5mΩ~50mΩ。其中,第二检测电阻R2的阻值与第一检测电阻R1的阻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公开对此不进行限制。只要保证两者的阻值都在允许范围内即可。
测量第一测试接口A和第三测试接口C之间的电压得到终端的充电电压。
测量第一测试接口A和第二测试接口B之间电压,得到第一检测电阻R1两端的电压,根据R1两端的电压和R1的阻值,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得到流经R1的电流I1。同时,测量第三测试接口C和第四测试接口D之间的电压,得到第二检测电阻R2两端的电压,根据R2两端的电压和R2的阻值,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得到流经R2的电流I2。然后,计算I1和I2的平均值得到终端的充电电流。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在充电回路中设置两个检测电阻,分别两个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到分别流经两个检测电阻的电流,然后,计算两个检测电阻的电流的平均值作为终端的充电电流,提高充电电流的测量精度。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包括:A型通用串行总线USB公接头、B型Micro USB公接头及USB总线,所述A型USB公接头的各个引脚分别通过所述USB总线对应连接所述B型Micro USB公接头的各个引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测试接口、第二测试接口、第三测试接口和第一检测电阻;
所述第一测试接口和所述第二测试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USB总线的第一电源连接线上;
所述第三测试接口设置在所述USB总线的第二电源连接线上;
所述第一检测电阻串联在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测试接口和所述第二测试接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线为电源正极连接线,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线为电源负极连接线;
或者,
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线为电源负极连接线,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线为电源正极连接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检测电阻和第四测试接口;
所述第四测试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线上;
所述第二检测电阻串联在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三测试接口和所述第四测试接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阻的阻值范围是5mΩ~50m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电阻的阻值范围是5mΩ~50m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62095.1U CN204215023U (zh) | 2014-09-26 | 2014-09-26 | 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62095.1U CN204215023U (zh) | 2014-09-26 | 2014-09-26 | 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15023U true CN204215023U (zh) | 2015-03-18 |
Family
ID=52983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62095.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15023U (zh) | 2014-09-26 | 2014-09-26 | 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15023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1049A (zh) * | 2016-03-23 | 2016-06-2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写入充电标志位的系统、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CN105870679A (zh) * | 2016-03-23 | 2016-08-1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线及电池检测系统 |
CN106292977A (zh) * | 2016-07-26 | 2017-01-0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适配器识别方法及终端 |
CN106299938A (zh) * | 2015-06-24 | 2017-01-04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Usb接口转换接头 |
CN112564075A (zh) * | 2020-12-21 | 2021-03-26 | 张成君 | 双向充电线结构 |
WO2022252647A1 (zh) * | 2021-05-31 | 2022-12-08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充电测试装置和方法 |
-
2014
- 2014-09-26 CN CN201420562095.1U patent/CN20421502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99938A (zh) * | 2015-06-24 | 2017-01-04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Usb接口转换接头 |
CN105701049A (zh) * | 2016-03-23 | 2016-06-2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写入充电标志位的系统、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CN105870679A (zh) * | 2016-03-23 | 2016-08-1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线及电池检测系统 |
CN105870679B (zh) * | 2016-03-23 | 2018-11-1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线及电池检测系统 |
CN105701049B (zh) * | 2016-03-23 | 2019-03-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写入充电标志位的系统、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CN106292977A (zh) * | 2016-07-26 | 2017-01-0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适配器识别方法及终端 |
CN112564075A (zh) * | 2020-12-21 | 2021-03-26 | 张成君 | 双向充电线结构 |
WO2022252647A1 (zh) * | 2021-05-31 | 2022-12-08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充电测试装置和方法 |
EP4119965A4 (en) * | 2021-05-31 | 2023-08-30 | Honor Device Co., Ltd. | CHARGE TEST DEVICE AND METHOD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15023U (zh) | 终端充电参数测试线 | |
CN109664841B (zh) | 一种高压互锁电路、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7110900B (zh) | 绝缘电阻测量装置和方法 | |
US10720778B2 (en) |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ype of cable, power adapter and cable | |
JP2004294437A (ja) | 電子バッテリテスタ | |
CN101779133A (zh) | 用于感测电池组电池的泄漏电流的设备和方法 | |
US10066999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exceptional watt hour meter terminal temperature | |
CN106324423A (zh) | 一种充电桩接触器触头粘连的检测方法 | |
US10084214B2 (en) | Automatic switchover from cell voltage to interconnect voltage monitoring | |
CN202025832U (zh) | 充电电池及充电系统 | |
CN103078363A (zh) | 一种电池电芯识别电路及其识别方法 | |
CN204758773U (zh) | 一种模拟电池电路及充电电路检测电路 | |
CN105896645B (zh) | 移动终端的充电功能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203705518U (zh) | 一种霍尔传感器并联测电流工装 | |
CN203117416U (zh) | 一种用于检测单相电能表检定装置的检测系统 | |
CN201707417U (zh) | 电缆通断检测器 | |
CN110954756A (zh) | 一种三相电缆鉴相方法及装置 | |
CN216209478U (zh) | 对地阻抗测量电路 | |
CN113820544B (zh) | 对地阻抗测量电路、对地阻抗测量方法 | |
CN205450171U (zh) | 一种插头温升试验机 | |
CN210894568U (zh) | 一种电缆短路故障点位置测量电路 | |
CN203929893U (zh) | 电缆核线电路单元 | |
CN104111398A (zh) | 短路检测装置 | |
CN106291157A (zh) | 电池模拟装置 | |
CN207408489U (zh) | 电路板测试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