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05126U - 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05126U CN204205126U CN201420686968.XU CN201420686968U CN204205126U CN 204205126 U CN204205126 U CN 204205126U CN 201420686968 U CN201420686968 U CN 201420686968U CN 204205126 U CN204205126 U CN 2042051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be
- elastic component
- electrical barrier
- interference mechanism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开设有彼此连通的容置空间和穿孔;一端子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端子组件包含探针和电性接触于探针的导接端子,探针并对应穿孔位置伸出;一弹性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推动探针朝穿孔方向移动;以及一电性阻隔件,包覆于探针的一端部,弹性组件支撑于电性阻隔件与绝缘本体之间,电性阻隔件则阻隔于探针与弹性组件之间。以此,使弹性组件不会与探针导通,以防止来自于弹性组件的电感效应干扰,并能在滑移时以包覆于探针的电性阻隔件来摩擦绝缘本体,从而减少绝缘材的磨耗并保证探针在滑移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探针式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伸缩端子通常设置在电子装置的安装空间(例如:电池安装空间、供电单元安装空间或电子组件安装空间等)一侧,主要用以电性连接电池或供电单元,从而提供电子装置电能;或者用以电性连接电子组件,从而传递高频信号给电子装置。
现有伸缩端子主要包括一套筒、一顶针及一弹簧,套筒为由绝缘材料所制成,顶针和弹簧则由金属材料所制成,且顶针滑接于套筒,弹簧安装在套筒内且抵接顶针,以使电池、供电单元或电子组件能够通过压接顶针而与弹簧形成一导通回路,从而让电池、供电单元或电子组件的电能或信号能够通过导通回路传递给电子装置。
惟,现有伸缩端子仍具有以下缺点:由于弹簧为一螺旋弹簧且为金属材料所制成,所以会与顶针导通,因此电池、供电单元或电子组件的电能或信号在通过弹簧时将会产生电感效应,当在传递高频电能或高频信号时,将会因为电感效应的干扰而导致传递效果不佳的情况。
再者,现有金属材质的顶针直接在绝缘材质的套筒内滑移并摩擦,如此将导致套筒的绝缘材易被顶针所磨耗掉,时日一久必将影响顶针在滑移时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能利用电性阻隔件防止来自于弹性组件的电感效应干扰,并能在滑移时以包覆于探针的电性阻隔件来摩擦绝缘本体,从而减少绝缘材的磨耗并保证探针在滑移时的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开设有彼此连通的一容置空间和一穿孔;
一端子组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端子组件包含一探针和电性接触于该探针的一导接端子,且该探针对应该穿孔位置伸出;
一弹性组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推动该探针朝该穿孔方向移动;以及
一电性阻隔件,包覆于该探针的一端部,该弹性组件支撑于该电性阻隔件与该绝缘本体之间,该电性阻隔件则阻隔于该探针与该弹性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其中该电性阻隔件射出成型并包覆于该探针的该一端部。
进一步地,其中该电性阻隔件对应该探针的该一端部形成有一包覆凹槽,该探针的该一端部则位于该包覆凹槽内。
进一步地,其中该电性阻隔件为一绝缘体。
进一步地,其中该电性阻隔件为一塑料件或一橡胶件。
进一步地,其中该绝缘本体具有与该弹性组件的一端相对应的一第一定位部,该电性阻隔件具有与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相对应的一第二定位部,该弹性组件的该一端和该另一端则分别套接于该第一定位部和该第二定位部而定位。
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一定位部为凸出于该绝缘本体的内壁的一柱体,该第二定位部则为凸出于该电性阻隔件的一面的另一柱体,该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套接于该一柱体和该另一柱体。
进一步地,其中该绝缘本体包含彼此组合的一绝缘罩和一绝缘座,该绝缘罩开设有该容置空间和该穿孔。
进一步地,其中该绝缘座设有与该弹性组件的一端相对应的一第一定位部,该电性阻隔件具有与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相对应的一第二定位部,该弹性组件的该一端和该另一端则分别套接于该第一定位部和该第二定位部。
进一步地,其中该容置空间包含彼此连通的一第一容置槽和一第二容置槽,该第一容置槽连通于该穿孔并可滑移地容置有该探针,该探针的另一端部伸出于该穿孔,该第二容置槽则容置有该导接端子。
进一步地,其中该探针包含一探针本体以及分别形成于该探针本体两端的一扩大部和一抵接部,该扩大部相对于该探针本体形成扩大状,该电性阻隔件包覆于该扩大部,该抵接部则伸出于该穿孔。
进一步地,其中该电性阻隔件包覆至该探针本体相邻于该扩大部的一局部长度。
进一步地,其中该绝缘本体还开设有一对接凹槽,该穿孔连通于该对接凹槽与该容置空间之间,该探针的另一端部经由该穿孔而伸入到该对接凹槽内。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能阻隔弹性组件并使弹性组件不会与探针导通,从而防止来自于弹性组件的电感效应干扰;并能让探针的滑移以所包覆的电性阻隔件与绝缘本体摩擦,减少绝缘材的磨耗,从而保证探针在滑移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中的部分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1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3的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3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剖视示意图。
图中,100…连接器
1…绝缘本体
11…绝缘罩
111…容置空间
1111…第一容置槽
1112…第二容置槽
112…穿孔
113…对接凹槽
114…插孔
12…绝缘座
121…第一定位部
2…端子组件
21…探针
211…探针本体
212…扩大部
213…抵接部
22…导接端子
221…臂体
222…导接部
223…固定部
224…焊接部
3…弹性组件
4…电性阻隔件
41…包覆凹槽
42…第二定位部
5…金属外壳
51…插接部
700…电路板
800…对接产品
8…对接部
L…局部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如图所示,用以设置在一电子装置(图中未示)的一安装空间(图中未示,例如:电池安装空间、供电单元安装空间或电子组件安装空间等)一侧,当一对接产品800(见图6所示,例如:电池、供电单元或电子组件等)安装于安装空间并对应抵接于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时,对接产品800的电能或信号将传递给电子装置。
如图1、图2和图3并搭配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至少一端子组件2、至少一弹性组件3以及至少一电性阻隔件4,较佳者还包括一金属外壳5。
绝缘本体1开设有彼此连通的至少一容置空间111和至少一穿孔112(见图4、图5),于本实施例中以开设有多数容置空间111和多数穿孔112为例进行说明,因此,前述端子组件2、弹性组件3以及电性阻隔件4亦相应为多数设置,且,绝缘本体1可包含有能够彼此组合的一绝缘罩11和一绝缘座12,至于容置空间111则可包含一第一容置槽1111和一第二容置槽1112。
绝缘罩11开设有前述彼此连通的各容置空间111和各穿孔112,较佳者还开设有多数个对接凹槽113,各穿孔112则连通于各对接凹槽113与各容置空间111之间。
各第一容置槽1111通过各穿孔112连通于各对接凹槽113(如图5所示),各第二容置槽1112则位于各第一容置槽1111一侧且彼此连通,简言之,各第一容置槽1111和各第二容置槽1112彼此并排且连通。
各端子组件2包含金属材质的一探针21和电性接触于探针21且同为金属材质的一导接端子22,且探针21还经由穿孔112伸出到对接凹槽113内。探针21可滑移地容置于第一容置槽1111内,导接端子22则容置并定位于第二容置槽1112内,使导接端子22经由第一、二容置槽1111、1112之间的连通处而电性接触于探针21。
如图2所示,探针21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探针21的一端部用以供弹性组件3推动,探针21的另一端部则自穿孔112伸出,于本实施例中的探针21则以包含以下构件为例进行说明:探针21可包含一探针本体211以及分别形成于探针本体211两端的一扩大部212和一抵接部213,抵接部212则经由穿孔112伸出到对接凹槽113内。
电性阻隔件4可为例如塑料件或橡胶件等绝缘材所制成的绝缘体,且电性阻隔件4包覆于探针21的一端部,使探针21在第一容置槽1111内的滑移以绝缘材质的电性阻隔件4与绝缘材质的绝缘罩11接触、摩擦,因此,电性阻隔件4与绝缘罩11之间的摩擦将能大幅减少绝缘材的磨耗。
于本实施例中,电性阻隔件4包覆于探针21的扩大部212,且扩大部212相对于探针本体211形成扩大状(见图2和图4),如此以具有较佳的结构稳定性和抗脱离强度;再者,电性阻隔件4还可进一步包覆至探针本体211相邻于扩大部212的一局部长度L(见图2),也就是电性阻隔件4的包覆及于局部的探针本体211,以完全包覆住扩大部212,使电性阻隔件4与探针21之间具有绝佳的结构稳定性和抗脱离强度。其中,较佳的包覆作法是将电性阻隔件4以射出成型方式包覆于探针21的扩大部212。
此外,电性阻隔件4对应探针21的扩大部212形成有一包覆凹槽41(见图5),且包覆凹槽41与扩大部212(再加上探针本体211的局部长度L)具有相对应的形状。
弹性组件3可为一螺旋弹簧且设置于第一容置槽1111内,使弹性组件3支撑于电性阻隔件4与绝缘本体1的绝缘座12之间(换言之,电性阻隔件4阻隔于探针21与弹性组件3之间而免于导通),以推动探针21朝穿孔112方向移动。
通过上述构件的组合,以组合成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当导接端子22电性接触于探针21时,由于电性阻隔件4阻隔于探针21与弹性组件3之间,使弹性组件3绝不会电性接触于探针21且绝不会被导通,换言之,弹性组件3将绝不会产生电感效应。
当然,为了定位弹性组件3,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绝缘座12的内壁设有与弹性组件3的一端相对应的一第一定位部121,电性阻隔件4具有与弹性组件3的另一端相对应的一第二定位部42,如此以使弹性组件3的一端套接于绝缘座12的第一定位部121,并使弹性组件3的另一端套接于电性阻隔件4的第二定位部42,以将弹性组件3定位于绝缘座12的第一定位部121与电性阻隔件4的第二定位部42之间而不会脱落或移位。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21可为凸出于绝缘座12内壁的一柱体,第二定位部42则可为凸出于电性阻隔件4一面的另一柱体,弹性组件3的两端则分别套接于一柱体和另一柱体而定位。
此外,如图2和图5所示,导接端子22包含一臂体221、连接于臂体221两端的一导接部222和一固定部223、以及连接于固定部223的一焊接部224。其中,固定部223对应第二容置槽1112位置固定于绝缘罩11,导接部222则经由臂体221而电性接触于探针本体211,焊接部224则伸出于绝缘本体1。
再者,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的绝缘罩11还可罩覆有金属外壳5,金属外壳5的两侧各具有一插接部51,绝缘罩11则开设有对应于插接部51的插孔114,因此,当金属外壳5罩覆于绝缘罩11时,各插接部51将分别穿过各插孔114。
因此,如图5所示,当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焊接于一电路板700时,各导接端子22的焊接部224焊接于电路板700上,金属外壳5的插接部51则通过绝缘罩11的插孔114而插接并固定于电路板700上,如此以使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能稳固地与电路板700连接。
如图6所示,当用户将一对接产品800安装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安装空间内时,对接产品800的各对接部8将分别插入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的各对接凹槽113内,使各对接部8分别抵接于各探针21的抵接部213,各探针21顺势收缩并压缩各弹性组件3,此时,对接产品800的电能或信号将经由探针21和导接端子22传递到电路板700,完全不会经过弹性组件3,因此,螺旋弹簧式的弹性组件3就不会产生电感效应,进而能在传递高频电能或高频信号时具有防止电感效应干扰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先前技术系具有以下功效:通过电性阻隔件4的阻隔,电能或信号的传递将绝不会传递到弹性组件3,因此,螺旋弹簧式的弹性组件3就不会产生电感效应,进而则能在传递高频电能或高频信号时具有防止电感效应干扰的效果;再者,通过电性阻隔件4包覆于探针21的一端部,因此探针21在滑移时将能以绝缘材质的电性阻隔件4与同为绝缘材质的绝缘罩11摩擦,从而大幅减少绝缘材的磨耗,保证探针21在滑移时的稳定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其它功效:通过电性阻隔件4包覆于探针21的扩大部212,使电性阻隔件4与探针21之间具有较佳的结构稳定性和抗脱离强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开设有彼此连通的一容置空间和一穿孔;
一端子组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端子组件包含一探针和电性接触于该探针的一导接端子,且该探针对应该穿孔位置伸出;
一弹性组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推动该探针朝该穿孔方向移动;以及
一电性阻隔件,包覆于该探针的一端部,该弹性组件支撑于该电性阻隔件与该绝缘本体之间,该电性阻隔件则阻隔于该探针与该弹性组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性阻隔件射出成型并包覆于该探针的该一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性阻隔件对应该探针的该一端部形成有一包覆凹槽,该探针的该一端部则位于该包覆凹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性阻隔件为一绝缘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性阻隔件为一塑料件或一橡胶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本体具有与该弹性组件的一端相对应的一第一定位部,该电性阻隔件具有与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相对应的一第二定位部,该弹性组件的该一端和该另一端则分别套接于该第一定位部和该第二定位部而定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定位部为凸出于该绝缘本体的内壁的一柱体,该第二定位部则为凸出于该电性阻隔件的一面的另一柱体,该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套接于该一柱体和该另一柱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本体包含彼此组合的一绝缘罩和一绝缘座,该绝缘罩开设有该容置空间和该穿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座设有与该弹性组件的一端相对应的一第一定位部,该电性阻隔件具有与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相对应的一第二定位部,该弹性组件的该一端和该另一端则分别套接于该第一定位部和该第二定位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容置空间包含彼此连通的一第一容置槽和一第二容置槽,该第一容置槽连通于该穿孔并可滑移地容置有该探针,该探针的另一端部伸出于该穿孔,该第二容置槽则容置有该导接端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探针包含一探针本体以及分别形成于该探针本体两端的一扩大部和一抵接部,该扩大部相对于该探针本体形成扩大状,该电性阻隔件包覆于该扩大部,该抵接部则伸出于该穿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性阻隔件包覆至该探针本体相邻于该扩大部的一局部长度。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本体还开设有一对接凹槽,该穿孔连通于该对接凹槽与该容置空间之间,该探针的另一端部经由该穿孔而伸入到该对接凹槽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19874 | 2014-11-10 | ||
TW103219874U TWM499677U (zh) | 2014-11-10 | 2014-11-10 | 具有防干擾機制的探針式連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05126U true CN204205126U (zh) | 2015-03-11 |
Family
ID=52663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86968.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05126U (zh) | 2014-11-10 | 2014-11-17 | 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05126U (zh) |
TW (1) | TWM499677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3967A (zh) * | 2015-04-09 | 2015-06-24 | 温州聚星电接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直流转换器用新型电触头 |
CN105449412A (zh) * | 2015-12-29 | 2016-03-30 | 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带可伸缩性触点的绝缘底座及氧气发生装置 |
CN105449413A (zh) * | 2015-12-29 | 2016-03-30 | 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可伸缩性触点 |
CN105449414A (zh) * | 2015-12-29 | 2016-03-30 | 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伸缩性触点的导电连接装置 |
-
2014
- 2014-11-10 TW TW103219874U patent/TWM499677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11-17 CN CN201420686968.XU patent/CN20420512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3967A (zh) * | 2015-04-09 | 2015-06-24 | 温州聚星电接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直流转换器用新型电触头 |
CN105449412A (zh) * | 2015-12-29 | 2016-03-30 | 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带可伸缩性触点的绝缘底座及氧气发生装置 |
CN105449413A (zh) * | 2015-12-29 | 2016-03-30 | 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可伸缩性触点 |
CN105449414A (zh) * | 2015-12-29 | 2016-03-30 | 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伸缩性触点的导电连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99677U (zh) | 2015-04-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05126U (zh) | 具有防干扰机制的探针式连接器 | |
US9362679B2 (en) | Insulation body of a plug-in connector | |
TWI525951B (zh) | 通用串列匯流排應用裝置以及通用串列匯流排應用裝置之組裝方法 | |
TWM462994U (zh) | 插頭連接器 | |
CN101685910A (zh) | 传输线 | |
CN204333363U (zh) | 探针式连接器 | |
CN204333362U (zh) | 具有缆线的探针式连接器 | |
TWI479756B (zh) | 電源適配器及電連接器 | |
CN102646881B (zh) | 一种usb3.0连接器插座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插头 | |
CN201590532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03607579U (zh) | 用于磁吸式电连接装置的对接连接器 | |
CN204333361U (zh) | 探针式连接器结构 | |
JP3180483U (ja) | 照明機能を備えるコネクタ | |
CN203574208U (zh) | 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及电子系统 | |
TWM458711U (zh) | 具大電流辨識機制之連接器插座 | |
TWM343941U (en) | Cable connector | |
CN105846205B (zh) | 探针式连接器 | |
TWM486156U (zh) | 電連接器組合 | |
CN201352658Y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4156225U (zh) | 具有屏蔽片与卡掣弹臂一体式结构的连接器 | |
CN203288816U (zh) | 电连接器 | |
TWM478261U (zh) | 板接型連接器 | |
CN211182605U (zh) | 能加强连接保持力的插头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 | |
CN203180118U (zh) | 具有大电流辨识机制的连接器插座 | |
CN209963383U (zh) | 具有内藏式锁定机构的连接器组及其插座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