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169783U - 吸口体和具备该吸口体的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吸口体和具备该吸口体的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69783U
CN204169783U CN201390000387.XU CN201390000387U CN204169783U CN 204169783 U CN204169783 U CN 204169783U CN 201390000387 U CN201390000387 U CN 201390000387U CN 204169783 U CN204169783 U CN 204169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suction inlet
mentioned
sucking mouth
hairbr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900003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田长司
石原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69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697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A47L9/06Nozzles with fixed, e.g. adjustably fixed brushes or the like
    • A47L9/0606Nozzles with fixed, e.g. adjustably fixed brushes or the like rigidly anchored brushes, combs, lips or pads
    • A47L9/0626Rigidly anchored lips, e.g. nozzles adapted for picking up liqu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201/00Robotic cleaning machines, i.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velling movement or the cleaning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Abstract

吸口体具有:吸入口(6),其用于吸入存在于被清扫面(F)的尘埃;以及刮板状的捕捉部件(65),其设于吸入口(6)的边缘并捕捉存在于被清扫面(F)的尘埃,上述捕捉部件(65)具有安装于吸入口(6)的边缘的基端和与被清扫面抵接的前端,以使上述前端比上述基端更靠近吸入口(6)的方式倾斜配置上述捕捉部件(6)。还包括具有上述吸口体的吸尘器。

Description

吸口体和具备该吸口体的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口体和具备该吸口体的吸尘器,详细涉及吸入口的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现有技术,已知有如下自走式吸尘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沿着相对于自走式吸尘器的行走方向成为后方侧的吸入口的边缘设置可倒式刮板,在吸尘面的摩擦力小的情况下,使刮板相对于吸尘面垂直地立起来提高吸尘效率,在吸尘面的摩擦力高的情况下,放倒刮板减少施加于自走式吸尘器的负荷。 
另外,作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现有技术,已知有如下自走式吸尘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沿着相对于自走式吸尘器的行走方向成为后方侧的吸入口的边缘设置刮板,并且在吸入口的两侧缘以随着朝向前方间隔相互变宽的方式设置刮板,由此防止尘埃向后方和侧方散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8-1322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29668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通常,对存在于地面等被清扫面的尘埃进行清扫的吸尘器构成为,一边使吸入口沿着被清扫面移动一边吸引空气,捕获收集吸引到的空气中的尘埃来进行集尘。 
以往在这样的吸尘器中进行了如下设计,在吸入口的后方或侧方设置刮板来捕捉未被吸入口吸引的尘埃,由此防止尘埃的散乱,提高吸尘效率。 
然而存在如下问题,仅通过在吸入口的后方或侧方设置刮板,被刮板捕捉到的尘埃仍然未被吸入而滞留,因此未必能够提高吸尘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考虑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防止产生被捕捉到但仍然未被吸入而滞留的尘埃的吸口体和具备该吸口体的吸尘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口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吸入口,其用于吸入存在于被清扫面的尘埃;以及刮板状的捕捉部件,其设于吸入口的边缘,捕捉存在于被清扫面的尘埃,上述捕捉部件具有安装到吸入口的边缘的基端和与被清扫面抵接的前端,以使上述前端比上述基端靠近吸入口的方式倾斜配置上述捕捉部件。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捕捉存在于被清扫面的尘埃的刮板状的捕捉部件以靠近吸入口的方式倾斜设置,因此,能使捕捉到的尘埃靠近吸入口。其结果,使吸引力易于作用于捕捉到的尘埃,能够防止产生被捕捉到但仍然未被吸入的尘埃。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吸口体的自走式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A-A向视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底面侧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箱体的盖部开放且集尘装置被取出的状态的与图2对应的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电构成的框图。 
图6是作为装配于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底面并形成吸入口的吸口体的底拖板单体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底拖板的B-B向视截面图。 
图8是将图6所示的底拖板用B-B线截断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吸入口与地面相对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作为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比较,使起毛刷相对于地面垂直设置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起毛刷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吸口体的其它构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吸口体的特征在于,具有:吸入口,其用于吸入存在于被清扫面的尘埃;以及刮板状的捕捉部件,其设于吸入口的边缘并捕捉存在于被清扫面的尘埃,上述捕捉部件具有安装到吸入口的边缘的基端和与被清扫面抵接的前端,使上述捕捉部件倾斜配置,以使上述前端比上述基端更靠近吸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吸口体中,刮板状的捕捉部件只要沿着吸入口的边缘设置并捕捉被清扫面的尘埃即可,不限定其具体的形状、材质,也可以是例如利用橡胶形成的刮水器状的部件或者细长的长条状的起毛布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吸口体中,上述捕捉部件也可以是起毛刷。在此,“起毛刷”表示多个刷毛以立起的方式植毛于刷座的部件。因此起毛刷的基端是刷毛被植毛的刷座。 
根据该构成,特别是在被清扫面是有槽的地板的情况等下能提高清扫效率。 
也就是说,在捕捉部件包括起毛刷的情况下,该起毛刷以前端靠近吸入口的方式倾斜,起毛刷的前端能顺利地进入到地板的槽中并扫起、捕捉滞留在该槽中的尘埃。 
假设,构成捕捉部件的起毛刷不是如本实用新型那样倾斜、相对于被清扫面垂直地延伸的构成,则为了捕捉滞留在地板的槽中的尘埃必须延长起毛刷的刷毛的长度,但如果延长刷毛的长度,则与被清扫面的摩擦变大且妨碍吸口体的顺利的移动。 
另外,即使通过延长刷毛的长度能捕捉到滞留在地板的槽中的 尘埃,但在槽以外的部分过长的刷毛从根部折弯,也有可能无法适当地捕捉尘埃。 
因此,捕捉部件包括起毛刷的上述构成可以说是在确保吸口体的顺利的移动且提高尘埃的捕捉效率方面是有效的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吸口体中,也可以是,上述捕捉部件经由对基端进行支撑的安装部件安装到吸入口的边缘,上述安装部件以捕捉部件的前端靠近吸入口的方式使捕捉部件的基端倾斜并对其进行支撑。 
根据该构成,捕捉部件经由安装部件安装到吸入口的边缘,因此在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在捕捉部件中发生了磨损等的情况下,能仅通过更换捕捉部件来恢复性能,维护性能优异。 
另外,安装部件使捕捉部件的基端倾斜并对其进行支撑,因此也无需在装配安装部件的吸入口的边缘设置特別的支撑结构,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时,吸入口的周边的结构也不会变得复杂。 
也可以是,在捕捉部件经由安装部件安装到吸入口的边缘的上述构成中,上述安装部件在其一部分具有对捕捉部件向吸入口的方向施力的施力片。 
根据该构成,即使捕捉部件的前端与被清扫面抵接,并由于与被清扫面之间的摩擦而要向远离吸入口的方向翘曲,安装部件的施力片也能防止捕捉部件的翘曲、将捕捉部件的前端维持在适当的位置,防止吸尘效率的降低。 
也可以是,本实用新型的吸口体还具备设于上述吸入口并以扫入存在于被清扫面的尘埃的方式绕轴旋转的旋转刷。 
根据该构成,能利用在吸入口绕轴旋转的旋转刷更进一步提高尘埃的吸引效率。 
特别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捕捉部件的前端以靠近吸入口的方式倾斜,因此被捕捉部件捕捉到的尘埃接近吸入口的边缘,能将接近吸入口的边缘而存在的尘埃夹在吸入口的边缘和旋转刷之间来有效地扫入该尘埃。 
如果从其它观点来看本实用新型,则还提供如下吸尘器,其具 备:吸引部,其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吸口体连结,经由吸入口吸引包含尘埃的空气;以及集尘部,其捕获收集被吸引部吸引到的空气中的尘埃。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具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吸口体的自走式吸尘器。 
[自走式吸尘器的说明] 
图1是具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吸口体的自走式吸尘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A-A向视截面图,图3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底面侧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箱体的盖部开放且集尘装置被取出的状态的与图2对应的图,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电构成的框图。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自走式吸尘器1构成为,通过一边在所设置的场所的地面(被清扫面)F上自动行走一边吸入包括地面F上的尘埃的空气、排出去除了尘埃的空气来对地面上进行吸尘。 
自走式吸尘器1具备圆盘状的箱体2,在该箱体2的内部和外部设有旋转刷9、侧刷10、集尘装置(集尘部)30、电动送风机(吸引部)22、一对驱动轮29、后轮26和前轮27、包括各种传感器的控制部等构成要素。 
在该自走式吸尘器1中,配置有前轮27的部分是前方部,配置有后轮26的部分是后方部,配置有集尘装置30的部分是中间部。 
箱体2具备:俯视为圆形的底板2a,其具有在前方部中的与中间部的边界附近的位置形成的吸入口6;顶板2b,其在中间部具有当相对于箱体2取放集尘装置30时打开关闭的盖部3;以及俯视为圆环形的侧板2c,其沿着底板2a和顶板2b的外周部设置。另外,在底板2a中形成有使前轮27、一对驱动轮29以及后轮26的下部从箱体2内向外部突出的多个孔部,在顶板2b中的前方部和中间部的边界附近形成有排气口7。此外,侧板2c在前后分成两部分,侧方前部以发挥作为缓冲器的功能的方式可移位地设置。 
另外,如图4所示,在箱体2的内部,在前方部具有收纳电机 单元20、电动送风机22、离子发生装置25(参照图5)等的前方收纳室R1,在中间部具有收纳集尘装置30的中间收纳室R2,在后方部具有收纳控制部的控制基板15、电池14、充电端子4等的后方收纳室R3,在前方部和中间部的边界附近具有吸引路11和排气路12。吸引路11将吸入口6和中间收纳室R2连通,排气路12将中间收纳室R2和前方收纳室R1连通。此外,该各收纳室R1、R2、R3、吸引路11以及排气路12设置在箱体2的内部并被构成它们的空间的隔壁39隔开。 
一对驱动轮29固定于与经过俯视为圆形的箱体2的中心的中心线C以直角相交的一对旋转轴29a,当一对驱动轮29向同一方向旋转时,箱体2进退,当各驱动轮29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箱体2绕中心线C旋转。 
一对旋转轴29a以分别从未图示的一对电机个别地得到旋转力的方式连结,各电机直接或者经由悬架机构固定于箱体的底板2a。 
前轮27包括辊,与在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台阶接触并以从驱动轮29接触的地面F稍微浮起的方式能旋转地设于箱体2的底板2a的一部分,以使箱体2容易地跨越台阶。 
后轮26包括万向轮并以与驱动轮29接触的地面F接触的方式能旋转地设于箱体2的底板2a的一部分。 
这样,相对于箱体2在前后方向的中间配置一对驱动轮29,使前轮27从地面F浮起,将自走式吸尘器1的重量以由一对驱动轮29和后轮26支撑的方式相对于箱体2在前后方向分配重量。由此,能使前进道路前方的尘埃不被前轮27遮挡地向吸入口6引导。 
吸入口6是以与地面F面对面的方式形成在箱体2的底面(底板2a的下表面)的凹部8的开放面,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吸口体的底拖板60(参照图6)嵌入该凹部8来形成吸入口6。在该凹部8内设有绕与箱体2的底面平行的轴心旋转的旋转刷9,在凹部8的左右两侧设有绕垂直的旋转轴心旋转的侧刷10。 
旋转刷9通过在作为旋转轴的辊的外周面以螺旋状植设刷9a 来形成。侧刷10通过在旋转轴的下端以辐射状设置刷束来形成。此外,旋转刷9的旋转轴和一对侧刷10的旋转轴枢着于箱体2的底板2a的一部分,并且经由在其附近设置的驱动电机、包括该驱动电机、皮带轮以及传动带等的动力传递机构连结。 
另外,在吸入口6的后方的边缘设有作为用于捕捉用吸入口6无法吸入的尘埃并防止尘埃的散乱的刮板状的捕捉部件的起毛刷65。后面详述形成吸入口6的底拖板60和起毛刷65。 
如图3所示,在箱体2的底面和前轮27之间配置有检测地面F的地面检测传感器13,在左右驱动轮29的侧部前方配置有同样的地面检测传感器19。当由地面检测传感器13检测到下行台阶时,向控制部发送该检测信号,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两驱动轮29停止。另外,在地面检测传感器13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地面检测传感器19能检测下行台阶而使两驱动轮29停止,因此防止自走式吸尘器1向下行台阶落下。另外,也可以是,当地面检测传感器19检测到下行台阶时,向控制部发送该检测信号,控制部进行控制,使驱动轮29避开下行台阶行走。 
在控制基板15中设有对自走式吸尘器1中的驱动轮29、旋转刷9、侧刷10、电动送风机22等各要素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 
在箱体2的侧板2c的后端设有进行电池14的充电的充电端子4。一边在室内自动行走一边吸尘的自走式吸尘器1返回至设置于室内的充电座40。由此,充电端子4与设于充电座40的端子部41接触,进行电池14的充电。与商用电源(插座)连接的充电座40通常沿着室内的侧壁S设置。 
电池14经由充电端子4从充电座40充电,对控制基板15、驱动轮29、旋转刷9、侧刷10、电动送风机22、各种传感器等各要素供应电力。 
集尘装置30通常收纳在箱体2内的比两驱动轮29的旋转轴29a的轴心靠上方的中间收纳室R2内,当废弃被捕获收集于集尘装置30内的尘埃时,如图4所示,能打开箱体2的盖部3来取放集尘装置30。 
集尘装置30具备:集尘容器31,其具有开口部31d;过滤部33,其覆盖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以及罩部32,其覆盖过滤部33和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31d。罩部32和过滤部33可转动地轴支于集尘容器31的前侧的开口端缘。 
在集尘容器31的侧壁前部,在集尘装置30收纳于箱体2的中间收纳室R2内的状态下,设有与箱体2的吸引路11连通的流入路34和与箱体2的排气路12连通的排出路35。 
进行自走式吸尘器1整体的动作控制的控制部如图5所示构成为具备:控制基板15(参照图2),其具有包括CPU15a和其它未图示的电子部件的控制电路;存储部18,其存储行走路线图18a;电机驱动器22a,其用于驱动电动送风机22;电机驱动器51a,其用于驱动驱动轮29的行走电机51;在箱体2内的排气口7附近可转动地设置的百叶17和用于驱动其的控制单元17a、臭味传感器52及其控制单元52a、湿度传感器53及其控制单元53a、人感传感器54及其控制单元54a、接触传感器55及其控制单元55a等。 
CPU15a是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其基于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8的程序数据向电机驱动器22a、51a以及控制单元17a个别地发送控制信号,对电动送风机22、行走电机51以及百叶17进行驱动控制,进行一连串的吸尘运转和离子释放运转。 
另外,CPU15a从操作面板(省略图示)受理由用户进行的自走式吸尘器1的动作所涉及的条件设定并将其存储于存储部18。该存储部18能存储自走式吸尘器1的设置场所周边的行走路线图18a。行走路线图18a是自走式吸尘器1的行走路径、行走速度等行走所涉及的信息,可预先由用户存储于存储部18或者自走式吸尘器1本身在吸尘运转中自动地记录。 
臭味传感器52检测箱体2的外部周边的臭味。作为臭味传感器52例如能使用半导体式、接触燃烧式臭味传感器。为了检测自走式吸尘器1的外部周边的臭味,例如在从箱体2的侧板2c或者顶板2b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配置臭味传感器52。CPU15a经由控制单元52a与臭味传感器52连接,基于来自臭味传感器52的输出信号得到箱体2的外部周边的臭味信息。 
湿度传感器53检测箱体2的外部周边的湿度。作为湿度传感器53例如能使用应用了高分子感湿材料的静电电容式、电阻式湿度传感器。为了检测自走式吸尘器1的外部周边的相对湿度,例如在从箱体2的侧板2c或者顶板2b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配置湿度传感器53。CPU15a经由控制单元53a与湿度传感器53连接,基于来自湿度传感器53的输出信号得到箱体2的外部周边的湿度信息。 
此外,也可以是,在行走路线图18a中将设置有自走式吸尘器1的设置场所中的飘散规定阈值以上的臭气的部位和湿气高达规定阈值以上的部位预先存储为特定部位。这样的话,CPU15a能将该特定部位判断为基于箱体2的周边环境决定的部位。即行走路线图18a与臭味传感器52和湿度传感器53同样地起到作为检测箱体2的周边环境的环境检测装置的作用。 
作为人感传感器54,例如能使用利用红外线、超声波、可视光等检测人的存在的人感传感器。为了检测自走式吸尘器1的外部周边的人的存在,例如在从箱体2的侧板2c或者顶板2b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配置人感传感器54。CPU15a经由控制单元54a与人感传感器54连接,基于来自人感传感器54的输出信号得到箱体2的外部周边的人的存在信息。 
接触传感器55为了检测自走式吸尘器1在行走时与障碍物进行了接触,例如配置在箱体2的侧板2c的前部。CPU15a经由控制单元55a与接触传感器55连接,基于来自接触传感器55的输出信号得到箱体2的外部周边的障碍物的存在信息。 
在如此构成的自走式吸尘器1中,根据吸尘运转的指令驱动电动送风机22,根据需要驱动离子发生装置25、驱动轮29、旋转刷9以及侧刷10。由此,在旋转刷9、侧刷10、驱动轮29以及后轮26与地面F接触的状态下,箱体2一边在规定的范围内自动行走一边从吸入口6吸入包括地面F的尘埃的空气。此时,通过旋转刷9的旋转,地面F上的尘埃被扫起而被向吸入口6引导。另外,通过侧刷10的旋转,吸入口6的侧方的尘埃被向吸入口6引导。 
包括从吸入口6吸入到箱体2内的尘埃的空气如图2的箭头A1所示,经过箱体2的吸引路11并经过集尘装置30的流入路34而向集尘容器31内流入。流入到集尘容器31内的气流经过过滤部33向过滤部33和罩部32之间的空间50流入并经过排出路35向箱体2的排气路12排出。此时,集尘容器31内的气流所包含的尘埃被过滤部33捕获,因此尘埃堆积在集尘容器31内。 
从集尘装置30向箱体2的排气路12流入的气流如图2的箭头A2所示向前方收纳室R1流入,并在未图示的第1排气路和第2排气路内流通。在第1排气路内流通的气流中包含通过如在前面说明的驱动离子发生装置25而由该离子发生装置25生成的离子(等离子簇离子(注册商标))。并且,从设于箱体2的上表面的排气口7如图2的箭头A3所示向后方的斜上方释放由过滤部33除尘后的干净的空气,与此同时地,通过驱动离子发生装置25来排出离子。由此,进行地面F上的吸尘并且利用自走式吸尘器1的排气中包含的离子进行室内的除菌和除臭。此时,从排气口7朝向后方的斜上方排气,因此防止地面F的尘埃的卷起,能提高室内的清洁度。 
另外,虽省略图示,但在第1排气路内流通的气流的一部分可以向凹部8引导。这样的话,在从吸入口6向吸引路11引导的气流内包含离子,因此能进行集尘装置30的集尘容器31内和过滤部33的除菌和除臭。另外,能对吸引到的尘埃进行消电并抑制尘埃以静电的方式吸附于集尘容器31的内面。 
另外,自走式吸尘器1通过左右的驱动轮29向同一方向正向旋转而前进、向同一方向反向旋转而后退、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来以中心线C为中心盘转。例如自走式吸尘器1在到达了吸尘区域的周缘的情况和与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碰撞的情况下,驱动轮29停止并使左右的驱动轮29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来改变方向。由此,自走式吸尘器1能在整个设置场所或者整个希望范围内一边避开障碍物一边自动行走。 
另外,自走式吸尘器1以左右的驱动轮29和后轮26这3点接地,即使在前进时突然停止,也按后轮26不从地面F浮起的平衡来分配重量。因此防止自走式吸尘器1在前进中在下行台阶的跟前突然停止而由此使自走式吸尘器1以向前倾倒的方式倾斜并向下行台阶落下。此外,将具有槽的橡胶轮胎嵌入车轮来形成驱动轮29,使得即使驱动轮29突然停止也不会打滑。
另外,集尘装置30配置在驱动轮29的旋转轴29a的上方,因此即使由于集尘重量增加也维持自走式吸尘器1的重量平衡。 
自走式吸尘器1能基于从作为环境检测装置的臭味传感器52、湿度传感器53、行走路线图18a以及人感传感器54得到的信息来执行独特的动作。例如,自走式吸尘器1还能在基于环境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周边环境而决定的特定部位停留固定时间并从排气口7释放包含离子的气流。 
自走式吸尘器1在吸尘结束时返回至充电座40。由此,充电端子4与端子部41相接,电池14被充电。 
另外,自走式吸尘器1能在返回至充电座40的状态下驱动电动送风机22和离子发生装置25。由此,从排气口7向后方的斜上方释放包括离子的气流,包含离子的气流沿着侧壁S上升,并沿着室内的顶壁和相对的侧壁流通。其结果是,离子遍及整个室内,能提高除菌效果、除臭效果。这样,自走式吸尘器1还能单独地执行离子释放运转。即,自走式吸尘器1发挥作为离子发生器的功能。 
在自走式吸尘器1的上表面设有操作部,能利用操作部执行吸尘运转和离子释放运转。另外,可以设为在箱体2内设置接收部并且设置向接收部发送指令信号的发送器而能进行遥控。另外,可以设为能从被称为智能手机的便携电话经由互联网线路和设于室内的路由器将指令信号向自走式吸尘器1发送来进行遥控。 
[底拖板(吸口体)和起毛刷(捕捉部件)的说明] 
图6是作为装配于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底面并形成吸入口的吸口体的底拖板单体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底拖板的B-B向视截面图,图8是用图6的B-B线截断后的底拖板的立体图。 
 如图2和图3所示,形成在自走式吸尘器1的箱体2的底面的吸入口6通过使作为吸口体的底拖板60嵌入底板2a的凹部8来形成。 
如图6所示,底拖板60在两侧形成有用于对设置在凹部8内的旋转刷9(参照图3)以可绕轴旋转的方式支撑的半圆形的支承部61。另外,底拖板60在后方侧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卡合部62,根据需要构成为通过使卡合部62弹性变形而解除与底板2a(参照图3)的卡合而从底板2a拆下。另外,在底拖板60的前方侧,突出设有多个用于使该底拖板60嵌入凹部8的卡止片64。针对该卡止片64,虽未图示,但在底板2a形成有用于使卡止片64插通并卡止的凹部。因此,使卡止片64插通凹部而使上述卡合部62与底板2a卡合,由此底拖板60以嵌入底板2a的状态被保持。相反地,如果使卡合部62弹性变形并解除与底板2a的卡合,则能通过从底板2a抽出卡止片64来使底拖板60相对于底板2a拆下。因此,底拖板60能装拆地设置。 
另外,如图6~8所示,为了防止在底拖板60中吸入笔等比较大的异物而使旋转刷9(参照图3)等驱动部件损伤,在吸入口6的前后方向隔开适当的间隔设有多个由金属制成的挡条63。 
挡条63在吸入口6的前后方向设置,因此植设于旋转刷9的刷9a(参照图3)能顺利地擦过挡条63,挡条63不会妨碍旋转刷9的旋转。 
在吸入口6的后方的边缘,为了捕捉没有被吸入口6吸入的尘埃,而设有长条状的起毛刷65作为刮板状的捕捉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刮板状的捕捉部件的长条状的起毛刷65经由安装部件66沿着吸入口6的后方的边缘安装。 
起毛刷65为如下构成,在成为基端的起毛刷座65a植设有多个刷毛65b。 
安装部件66具有保持面66a,保持面66a保持起毛刷65的起毛刷座65a,使起毛刷65的起毛刷座65a倾斜,从而使起毛刷65的前端65c比成为该起毛刷65的基端的起毛刷座65a更靠近吸入口6。 
即安装部件66的保持面66a以起毛刷65的前端65c靠近吸入口6的方式相对于地面(被清扫面)F(参照图9)倾斜。 
另外,安装部件66具有对起毛刷65的刷毛65b向吸入口6的方向施力的施力片66b,当起毛刷65的前端65c抵接到地面F时,防止由于与地面F的摩擦而使起毛刷65翘曲。 
使起毛刷65倾斜来保持的安装部件66嵌入沿着吸入口6的后方的边缘形成的凹槽67,由此,作为捕捉部件的起毛刷65沿着吸入口6的后方的边缘安装。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安装部件66安装起毛刷65,因此即使由于长时间使用起毛刷65磨损并需要更换,也能从底拖板60拆下安装部件66而更换新的起毛刷65。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避免为了将起毛刷65更换为新的起毛刷而更换整个底拖板60这种浪费,维护性能优异。 
另外,在安装部件66侧形成有用于使起毛刷65倾斜来安装的保持面66a,因此安装有安装部件66的底拖板60能采用与以往相同的结构,为了使起毛刷65倾斜设置,结构也不会变得复杂。 
而且,起毛刷65能相对于安装部件66拆下,由此能不更换包括安装部件66在内的部件,而更换包括植设有刷毛65b的起毛刷座65a的起毛刷65单体。因此具有经济性。 
图9是表示吸入口与地面相对的状态的说明图。如图9所示,作为捕捉部件的起毛刷65以前端65c比成为基端的起毛刷座65a更靠近吸入口6的方式倾斜,因此,能使捕捉到的尘埃D靠近吸入口6。 
由此,由电动送风机(吸引部)22(参照图2)产生的吸引力易于作用于被起毛刷65捕捉的尘埃D,加上由旋转刷9的旋转带来的扫入效果,被捕捉到的尘埃D被有效地从吸入口6吸入。特别是能设为由旋转刷9和起毛刷65夹着来扫入尘埃。 
在这种情况下,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那样,即使是具备充电电池的吸引力不强的自走式吸尘器,也能进行吸引。 
另外,在地面F是具有槽的地板的情况下,朝向行进方向倾斜 地安装的起毛刷65的前端65c顺利地进入地板的槽中,也得到能扫起滞留在槽中的尘埃D来有效地捕捉尘埃D的效果。 
图10是表示作为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比较,使起毛刷相对于地面垂直设置的构成的说明图。 
如图10所示,在使起毛刷265相对于地面F垂直设置的情况下,与图9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方式相比,在远离吸入口206的部位捕捉尘埃D。在这种情况下,吸引力不易作用于被捕捉到的尘埃D,被起毛刷265捕捉到但仍然未被吸入的尘埃D会滞留。 
另外,在为了能捕捉滞留在地板的槽中的尘埃D而延长起毛刷265的刷毛265b的长度的情况下,即使能捕捉滞留在地板的槽中的尘埃D,但在槽以外的部分,过长的刷毛265b会从根部折弯,不仅行走负荷增大,而且无法适当地捕捉尘埃D。 
在这种状况下,考虑到将起毛刷265的刷毛265b的长度抑制为适当的长度,同时为了捕捉尘埃D而延长旋转刷209的刷毛或者使旋转刷209的旋转轴靠近吸入口206的后缘侧。然而,如果延长旋转刷209的刷毛,则与地面F的摩擦过大且行走负荷增大。另外,如果使旋转刷209的旋转轴靠近吸入口206的后缘侧,则旋转刷209的刷毛会与吸入口206的边缘抵接,不仅妨碍旋转刷209的顺利的旋转,而且对尘埃D的吸入带来不良影响。也就是说,为了吸入尘埃D而需要在吸入口206的边缘和旋转刷209之间留有一定程度的间隙,如果没有该间隙,则无法吸入尘埃D。 
因此,仅通过延长旋转刷209的刷毛或者使旋转刷209的旋转轴靠近吸入口206的后缘侧,无法吸入被起毛刷265捕捉到的尘埃D,无法解决问题。 
对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上述起毛刷65,用非常简单的方法解决了上述处于权衡关系的复杂问题,对提高吸尘效率是极有效的。 
[起毛刷的变形例] 
图11是表示起毛刷的变形例的与图7对应的图。 
如图11所示,变形例的起毛刷165通过在后方侧植设刚性强 长度短的刷毛165d,由此牢固地支撑前方侧的刷毛165e的根部,防止负责捕捉尘埃的前方侧的刷毛165e由于与地面F(参照图2)的摩擦而折弯。 
根据变形例的起毛刷165,由于防止负责捕捉尘埃的前方侧的刷毛165e折弯,因此,不仅尘埃的捕捉效率更进一步提高,而且前方侧的刷毛165e容易采用不易损伤地面F的柔软的刷毛。 
关于上述短刷毛165d,虽然表示出比前方侧的刷毛165e短,但也可以设为比刷毛前端165e稍短而大致相同的长度。 
以上,以自走式吸尘器为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吸口体。本实用新型的吸口体不限于自走式吸尘器,还能适用于在用户本身使吸入口移动的通常的吸尘器、便携型吸尘器。关于非自走式吸尘器的用户手动的通常的吸尘器,还能适用于将作为用于吸引空气的吸引部的电动送风机、对吸入的尘埃进行集尘的集尘部设于吸尘器主体,并将该主体和作为形成上述吸入口的吸入设备的吸口体经由延长管等连结的装置。 
如图12所示,上述吸口体100相对于与未图示的吸尘器主体能装拆地设置的延长管具备能装拆的延长管,在与上述说明的吸入口6对应的吸入口106设置与旋转刷9同样的构成的旋转刷109。在该吸口体100,在吸入口106的后部的边缘如前面说明的设置作为捕捉部件的起毛刷105,以使其前端延长设置到吸入口106、即旋转刷109附近的方式倾斜。关于该起毛刷105的安装结构,与前面说明的相同而省略说明。 
此外,与图12所示的吸口体100的吸入口106对应地,也可以构成为能装卸地设置底拖板60,上述底拖板60是在图6中说明的结构,具备作为捕捉部件的起毛刷65。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吸口体中,至少与被清扫面对应地设置吸入口,在该吸入口的后方的边缘以使捕捉部件前端靠近吸入口侧的方式倾斜设置捕捉部件。在图1~3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1中,作为吸口体的底拖板60相对于设置旋转刷9的凹部8能装拆地设置,在该底拖板60设有作为捕捉部件的起毛刷65。图12 所示的吸口体100包括旋转刷109在内能装拆地设于吸尘器主体的延长管。 
另外,作为捕捉部件以起毛刷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捕捉部件不限于起毛刷,也可适当地采用起毛布、橡胶制成的刮板等各种方式的捕捉部件。 
附图标记说明
1  自走式吸尘器 
2  箱体 
2a  底板 
6、106、206  吸入口 
9、109、209  旋转刷 
9a  刷 
22  电动送风机(吸引部) 
40  集尘装置(集尘部) 
60  底拖板(吸口体) 
61  支承部 
62  卡合部 
63  挡条 
64  卡止片 
65、105、165、265  起毛刷 
65a  起毛刷座 
65b、165d、165e、265b  刷毛 
65c  前端 
66   安装部件 
66a  保持面 
66b  施力片 
67   凹槽 
100  吸口体 
F  地面(被清扫面) 

Claims (6)

1.一种吸口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吸入口,其用于吸入存在于被清扫面的尘埃;以及刮板状的捕捉部件,其设于吸入口的边缘,捕捉存在于被清扫面的尘埃, 
上述捕捉部件具有安装到吸入口的边缘的基端和与被清扫面抵接的前端,以使上述前端比上述基端靠近吸入口的方式倾斜配置上述捕捉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口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捕捉部件是起毛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口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捕捉部件经由支撑基端的安装部件安装到吸入口的边缘,上述安装部件支撑捕捉部件的基端,使上述捕捉部件的基端倾斜,从而使捕捉部件的前端靠近吸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口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装部件在其一部分具有对捕捉部件向吸入口的方向施力的施力片。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口体,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旋转刷,上述旋转刷设于上述吸入口,以扫入存在于被清扫面的尘埃的方式绕轴旋转。 
6.一种吸尘器,具备:吸引部,其与上述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口体连结,经由吸入口吸引包含尘埃的空气;以及集尘部,其捕获收集被吸引部吸引的空气中的尘埃。 
CN201390000387.XU 2012-04-19 2013-03-11 吸口体和具备该吸口体的吸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6978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5679 2012-04-19
JP2012095679A JP2013220309A (ja) 2012-04-19 2012-04-19 吸口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掃除機
PCT/JP2013/056672 WO2013157325A1 (ja) 2012-04-19 2013-03-11 吸口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掃除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69783U true CN204169783U (zh) 2015-02-25

Family

ID=49383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9000038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69783U (zh) 2012-04-19 2013-03-11 吸口体和具备该吸口体的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220309A (zh)
CN (1) CN204169783U (zh)
WO (1) WO201315732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6841A (zh) * 2017-11-06 2018-02-27 苏州市春菊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地刷底板及吸尘器电动地刷
CN110623597A (zh) * 2018-06-22 2019-12-31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自主行驶式吸尘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74736B2 (ja) * 2015-03-09 2020-10-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自走式電子機器
US10258212B2 (en) 2016-05-20 2019-04-16 Lg Electronics Inc. Cleaner
KR101917702B1 (ko) * 2017-01-26 2018-1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청소기
JP2019188117A (ja) * 2018-10-19 2019-10-31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の吸口体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0791Y1 (zh) * 1969-03-14 1977-07-13
JPS51101664U (zh) * 1975-02-13 1976-08-14
JPS6140277Y2 (zh) * 1979-10-12 1986-11-18
JPS6038444Y2 (ja) * 1980-10-14 1985-1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具
JPS5990744U (ja) * 1982-12-10 1984-06-20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真空掃除機の吸込口体
JPS6468224A (en) * 1987-09-08 1989-03-14 Tokyo Electric Co Ltd Suction port of cleaner
JP3789782B2 (ja) * 2001-07-24 2006-06-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床用吸込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6841A (zh) * 2017-11-06 2018-02-27 苏州市春菊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地刷底板及吸尘器电动地刷
CN107736841B (zh) * 2017-11-06 2020-06-19 苏州市春菊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地刷底板及吸尘器电动地刷
CN110623597A (zh) * 2018-06-22 2019-12-31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自主行驶式吸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20309A (ja) 2013-10-28
WO2013157325A1 (ja) 201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33373U (zh) 自走式吸尘器
CN204169783U (zh) 吸口体和具备该吸口体的吸尘器
CN203943625U (zh) 集尘装置
TWI576077B (zh) Self-cleaning machine
WO2017177697A1 (zh) 自动清洁设备及其清扫组件
CN103841870B (zh) 自动行走式离子发生器和清扫机器人
CN103269630B (zh) 真空吸尘器
KR20100132893A (ko) 청소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먼지 포집 방법
CN104244792A (zh) 自走式电子设备
CN110051283A (zh) 一种面向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
CN105982621A (zh) 自动清洁设备的风路结构和自动清洁设备
TWI757493B (zh) 自主行走型掃除機
CN106535729A (zh) 自主行走型吸尘器
CN205006810U (zh) 辅助刷的安装结构和具备其的自走式吸尘器
CN205903223U (zh) 自动清洁设备的滚刷组件、风路结构和自动清洁设备
JP2013230199A (ja) 吸込口体、吸込具、自走式掃除機
CN107913030A (zh) 自走式电动吸尘器
CN108024678B (zh) 自走式吸尘器
CN107432719A (zh) 一种干燥式智能扫地机器人
CN106793899A (zh) 自走式电子设备
CN107313385A (zh) 一种垃圾清扫车
CN205903225U (zh) 自动清洁设备的风路结构和自动清洁设备
CN2897132Y (zh) 吸尘器
TW201909812A (zh) 清潔機器人之噴氣清潔結構
CN205903224U (zh) 自动清洁设备的风道结构、风路结构和自动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