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44477U - 接线端子及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接线端子及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44477U CN204144477U CN201420516536.4U CN201420516536U CN204144477U CN 204144477 U CN204144477 U CN 204144477U CN 201420516536 U CN201420516536 U CN 201420516536U CN 204144477 U CN204144477 U CN 2041444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nding post
- buckle
- terminal
- terminal base
- side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9 sus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连接器领域,提供了接线端子及具有该接线端子的电连接器,接线端子包括本体,本体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分别凸设有用于与端子座卡扣连接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接线端子的两相对侧部分别设置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接线端子卡插于端子座内的稳固可靠性;另一方面防止了接线端子卡插于端子座内时出现左右摆动、倾斜或失中的现象,并防止了接线端子与配对端子卡插配合时出现接线端子歪斜或滑脱出端子座外的现象,进而保证了接线端子与配对端子的导电性能;再一方面使得接线端子可与多种不同结构的端子座配合使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接线端子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接线端子及具有该接线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用于电连接两根导线的电气元件,其一般包括公端子、母端子和端子座,具体应用中,公端子和母端子均卡插于端子座内,且公端子的一端连接一根导线,母端子的一端连接另一根导线;公端子的另一端卡插连接母端子的另一端,这样,可实现两根导线的电连接。
现有技术,一般在公端子上设置有一个卡扣,在端子座内设置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并通过该卡扣与卡槽的卡扣连接对卡插于端子座内的公端子进行限位,这种具有单个卡扣的公端子在具体应用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公端子卡插于端子座内的稳固可靠性不佳,尤其是当端子座的制造误差较大时,公端子卡插于端子座内后的配合间隙较大,端子座只对公端子单侧进行限位,这样容易导致公端子从无卡扣侧退出端子座外的现象发生;
2)公端子与母端子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具有单个卡扣的公端子卡插于端子座内时,公端子的左右两侧受力程度不同,从而使得公端子容易产生左右摆动、倾斜或失中的问题,进而会影响公端子与母端子的配合;另一方面具有单个卡扣的公端子在与母端子卡插配合时容易出现倾斜或滑脱出端子座外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公端子与母端子的接触程度,进而影响了公端子与母端子的导电效果;
3)具有单个卡扣的公端子只能插入固定结构的端子座内,不能与多种不同结构的端子座配合,其通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接线端子及具有该接线端子的电连接器,其旨在解决现有端子在端子座内安装稳固可靠性低、端子在端子座内容易倾斜、端子通用性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接线端子,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分别凸设有用于与端子座卡扣连接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
具体地,所述本体包括用于与导线连接的接线部和用于与配对端子卡插连接的插接部,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均设于所述插接部上。
具体地,所述接线部具有背对所述插接部的尾端,所述第一卡扣到所述尾端的距离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卡扣到所述尾端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本体由片状构件冲压而成。
具体地,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基片和两个分别沿所述第一基片两相对边缘相向弯折叠合于所述第一基片上的叠合片,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均设于所述第一基片上,两所述叠合片之间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的第一避让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片上还设有与配对端子卡扣定位的定位部,两所述叠合片之间还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定位部的第二避让缺口。
优选地,所述定位部为贯穿设于所述第一基片上的贯孔。
具体地,所述接线部包括第二基片和两个分别沿所述第二基片两相对边缘弯折设置以用于压紧所述导线的压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通过在接线端子的两相对侧部分别设置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这样,当接线端子卡插于端子座内后,端子座分别从两侧对接线端子进行限位,有效提高了接线端子卡插于端子座内的稳固可靠性。同时,由于接线端子的两侧均设有卡扣,故,一方面使得接线端子在端子座内的受力比较均衡,从而利于防止接线端子卡插于端子座内时出现左右摆动、倾斜或失中的现象,并利于防止接线端子与配对端子卡插配合时出现接线端子歪斜或滑脱出端子座外的现象,进而保证了接线端子与配对端子接触的充分性,保证了接线端子与配对端子的导电性能;另一方面使得接线端子可同时适用于端子座内具有单侧卡槽或双侧卡槽的情形,且可适用于端子座内双侧卡槽左右错位或左右平齐的情形,进而使得接线端子可与多种不同结构的端子座配合使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接线端子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电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座和上述的接线端子,所述端子座上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接线端子卡插于所述端子座上,且所述第一卡扣和/或所述第二卡扣扣合于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地,电连接器还包括配对端子,所述接线座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一外边缘和第二外边缘,所述配对端子和所述接线端子分别从所述第一外边缘和所述第二外边缘卡插于所述端子座上,且所述配对端子与所述接线端子卡插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接线端子,故,一方面提高了电连接器结构的稳固可靠性;另一方面保证了电连接器使用过程中的导电性能;再一方面提高了电连接器内部部件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与端子座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线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主视图;
图7是图5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图3、图4、图5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包括本体1,本体1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一侧部101和第二侧部102,第一侧部101和第二侧部102分别凸设有用于与端子座2卡扣连接的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即第一卡扣11凸设于第一侧部101,第二卡扣12凸设于第二侧部10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通过在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这样,当接线端子卡插于端子座2内后,端子座2分别从两侧对接线端子进行限位,有效提高了接线端子卡插于端子座2内的稳固可靠性。同时,由于接线端子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故,一方面使得接线端子在端子座2内的受力比较均衡,从而利于防止接线端子卡插于端子座2内时出现左右摆动、倾斜或失中的现象,并利于防止接线端子与配对端子(图未示)卡插配合时出现接线端子歪斜或滑脱出端子座2外的现象,进而保证了接线端子与配对端子接触的充分性,保证了接线端子与配对端子的导电性能;另一方面使得接线端子可同时适用于端子座2内具有单侧卡槽21或双侧卡槽21的情形,且可适用于端子座2内双侧卡槽21左右错位或左右平齐的情形,进而使得接线端子可与多种不同结构的端子座2配合使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接线端子的通用性。
具体地,如图2、图4和图6所示,本体1包括用于与导线(图未示)连接的接线部13和用于与配对端子卡插连接的插接部14,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均设于插接部14上。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设于插接部14之靠近接线部13的一端,这样,利于防止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对接线安端子与配对端子卡插连接产生干涉现象。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为公端子,配对端子为母端子,接线端子与配对端子卡插配合时,接线端子的插接部14卡插于配对端子内。接线安端子与配对端子卡插连接时,插接部14之远离接线部13的一端卡插于配对端子内,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均没有插入配对端子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均设于插接部14上;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在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不与导线在接线部13上的设置产生干涉的前提下,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也可设于接线部13上。
具体地,如图1、图3、图5和图7所示,接线部13具有背对插接部14的尾端130,第一卡扣11到尾端130的距离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第二卡扣12到尾端130的距离,即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可相对尾端130设于不同的高度位置处(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沿相对尾端130的高度方向上下错位设置);或者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也可相对尾端130设于同一高度位置处。本实施例使得接线端子可同时适用于端子座2内具有单侧卡槽21或双侧卡槽21的情形,且可适用于端子座2内双侧卡槽21左右错位或左右平齐的情形,进而使得接线端子可与多种不同结构的端子座2配合使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接线子的通用性。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的具体位置,可根据端子座2上卡槽21的具体位置进行优化设计。
优选地,本体1由片状构件冲压而成,这样可使接线端子的加工过程比较简单,并利于接线端子的大批量生产。具体地,本体1由导电性能较佳的材料制成,如铜、铝等材料。
具体地,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插接部14包括第一基片141和两个分别沿第一基片141的两相对边缘相向弯折叠合于第一基片141上的叠合片142,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均设于第一基片141上,两叠合片142之间设有用于避让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的第一避让缺口15。叠合片142具体位于接线端子的第二侧部102,叠合片142的设置,可加厚插接部14的厚度,这样,一方面可保证插接部14满足厚度设计要求,利于保证接线端子与配对端子的匹配性;另一方面利于提高接线端子的结构强度,进而可防止插接部14的轻易倾斜变形;同时,由于叠合片142只是局部加厚接线端子的厚度,故其在保证插接部14厚度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可利于减少接线端子的材料成本。
具体地,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分别冲压形成于第一基片141上的倾斜片体,第一卡扣11朝向第一侧部101倾斜设置,第二卡扣12朝向第二侧部102倾斜设置。第一基片141上且于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的设置位置处分别设有冲压形成的冲孔144,冲孔144的形成还可利于使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基片141上还设有与配对端子卡扣定位的定位部143,配对端子上对应设有与定位部143卡扣配合的扣合部,两叠合片142之间还设有用于避让定位部143的第二避让缺口16。定位部143的设置,可提高接线端子与配对端子卡插连接的稳固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定位部143为贯穿设于第一基片141上的贯孔,配对端子上的扣合部对应为与贯孔卡扣配合设置的凸起或扣体。本实施例,将定位部143设有贯孔,可利于定位部143的冲压成型。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定位部143也可设为凸设于第一基片141上的弹片,且该弹片通过冲压方式形成于第一基片141上。
具体地,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接线部13包括第二基片131和两个分别沿第二基片131两相对边缘弯折设置以用于压紧导线的压片132。具体地,接线端子与导线的压接过程为:先将导线放置于第二基片131上,再弯折压片132以通过压片132将导线压紧于第二基片131上,从而完成了接线部13与导线的连接操作。
优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两压片132均垂直第二基片131设置,这样,利于第二基片131和压片132的冲压成型。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电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座2和上述的接线端子,端子座2上设有若干个卡槽21,接线端子卡插于端子座2上,且第一卡扣11和/或第二卡扣12扣合于卡槽21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接线端子,故,一方面提高了电连接器结构的稳固可靠性;另一方面保证了电连接器使用过程中的导电性能;再一方面提高了电连接器内部部件的通用性。
具体地,如图4所示,端子座2上设有供接线端子卡插安装的插槽2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插槽22的两相对内壁上设有两个卡槽21,且两个卡槽21分别与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卡扣配合。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还包括配对端子(图未示),端子座2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一外边缘201和第二外边缘202,配对端子和接线端子分别从第一外边缘201和第二外边缘202卡插于端子座2上,且配对端子与接线端子卡插连接。接线端子和配对端子的设置数量均可为多个,且接线端子和配对端子的设置数量相同。具体应用中,接线端子的接线部13和配对端子的一端分别与一根导线连接;接线端子的插接部14与配对端子的另一端在端子座2内卡插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接线端子,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分别凸设有用于与端子座卡扣连接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用于与导线连接的接线部和用于与配对端子卡插连接的插接部,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均设于所述插接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具有背对所述插接部的尾端,所述第一卡扣到所述尾端的距离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卡扣到所述尾端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片状构件冲压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基片和两个分别沿所述第一基片两相对边缘相向弯折叠合于所述第一基片上的叠合片,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均设于所述第一基片上,两所述叠合片之间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的第一避让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片上还设有与配对端子卡扣定位的定位部,两所述叠合片之间还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定位部的第二避让缺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贯穿设于所述第一基片上的贯孔。
8.如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包括第二基片和两个分别沿所述第二基片两相对边缘弯折设置以用于压紧所述导线的压片。
9.电连接器,包括端子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所述端子座上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接线端子卡插于所述端子座上,且所述第一卡扣和/或所述第二卡扣扣合于所述卡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对端子,所述接线座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一外边缘和第二外边缘,所述配对端子和所述接线端子分别从所述第一外边缘和所述第二外边缘卡插于所述端子座上,且所述配对端子与所述接线端子卡插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16536.4U CN204144477U (zh) | 2014-09-09 | 2014-09-09 | 接线端子及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16536.4U CN204144477U (zh) | 2014-09-09 | 2014-09-09 | 接线端子及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44477U true CN204144477U (zh) | 2015-02-04 |
Family
ID=52421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1653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44477U (zh) | 2014-09-09 | 2014-09-09 | 接线端子及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4447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81310A (zh) * | 2017-10-23 | 2018-02-09 | 镇江华驰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接插件 |
CN107706571A (zh) * | 2017-10-23 | 2018-02-16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电机 |
-
2014
- 2014-09-09 CN CN201420516536.4U patent/CN20414447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81310A (zh) * | 2017-10-23 | 2018-02-09 | 镇江华驰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接插件 |
CN107706571A (zh) * | 2017-10-23 | 2018-02-16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电机 |
CN107706571B (zh) * | 2017-10-23 | 2023-10-03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电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96138B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4304072U (zh) | 电连接器 | |
US7485016B2 (en) |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 |
CN204030057U (zh) | 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 | |
CN204118317U (zh) | 具有侧弹片的usb 3.1 插座连接器 | |
CN102842838B (zh) | 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其线缆连接器 | |
CN203491416U (zh) | 通配型七针usb插座、七针usb插头及其连接器组件 | |
CN204030144U (zh) | 设有定位孔的高速usb3.1插座连接器 | |
CN102723641A (zh) | 防呆型电连接器 | |
CN204179274U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8111733U (zh) | 连接端子 | |
CN204144477U (zh) | 接线端子及电连接器 | |
TWI606645B (zh) | 電連接器 | |
CN105846176A (zh) | 一种线束公端子及其卡接结构 | |
CN100505434C (zh) | 多连接型插头连接器以及纵叠型和横置型插座连接器 | |
CN20318015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6003510U (zh) | 汇流排、连接组件及电器盒 | |
CN204966724U (zh) | Idc公头连接器 | |
TWM446433U (zh) | 電連接器及其端子組 | |
CN202917667U (zh) | 一体式微型hdmi电连接器之端子料带及微型hdmi电连接器 | |
CN202308629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7181102A (zh)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组件与端子组件的成型方法 | |
CN201340935Y (zh) | 微型插头连接器 | |
CN205303800U (zh) | 连接器 | |
CN105789973B (zh) | 加强型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