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41880U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41880U CN204141880U CN201420615294.4U CN201420615294U CN204141880U CN 204141880 U CN204141880 U CN 204141880U CN 201420615294 U CN201420615294 U CN 201420615294U CN 204141880 U CN204141880 U CN 2041418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or
- liquid separator
- gas
- outlet
- main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7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管路以及节流元件;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均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辅助进气口;还包括串接于第一管路上的主气液分离器,主气液分离器具有进口、出口以及出气口,主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第一压缩机和/或第二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连通,进口和出口串接于第一管路上;第一四通阀的四个连通口分别与室外换热器、第二四通阀以及第一压缩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第二四通阀的四个连通口分别与室内换热器、第一四通阀以及第二压缩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该空调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空调系统的低温制热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空调机组逐渐被广泛应用。对于空调机组,其压缩机的好坏直接影响空调机组的性能表现。由于压缩机本身的局限性,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的温度范围有限,存在低温制热能力不佳的问题。在制热过程中,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下降,压缩机吸气侧制冷剂的比容不断增加,由于压缩机吸气容积不变,最终导致压缩机的吸气量下降,使得流经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量减少,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随之下降,较易出现低温制热不佳的问题。另外,制热过程中,低温环境中运行的压缩机的吸气量下降,较易导致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高,使得压缩机的可靠性较低。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提高空调系统的低温制热能力,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空调系统的低温制热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
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管路以及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上的节流元件;
所述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均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辅助进气口;
还包括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上的主气液分离器,所述主气液分离器具有进口、出口以及出气口,所述主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或第二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连通,所述进口和出口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上;
所述第一四通阀的四个连通口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四通阀以及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
所述第二四通阀的四个连通口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一四通阀以及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
优选地,上述空调系统中,所述主气液分离器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主气液分离器和第二主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主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辅助管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主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二辅助管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连通。
优选地,上述空调系统中,还包括串接于所述第一主气液分离器和第二主气液分离器之间的辅助气液分离器,所述辅助气液分离器具有进口、出口以及出气口,所述辅助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三辅助管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之间的管路连通。
优选地,上述空调系统中,所述第一主气液分离器与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主气液分离器与室内换热器连接,且所述第一主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侧和进口侧均串接有节流元件,所述第二主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侧和进口侧均串接有节流元件。
优选地,上述空调系统中,所述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且所述第二主气液分离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电子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系统内。
优选地,上述空调系统中,还包括:
串接于所述第一辅助管路上的第一补气阀;
串接于所述第二辅助管路上的第二补气阀;
串接于所述第三辅助管路上的第一电磁阀。
优选地,上述空调系统中,还包括具有进口、出口和出气口的第一油分离器,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进口和出口串接于所述第一压缩机输出端与第一四通阀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第四辅助管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输入端连通,且所述第四辅助管路上还串接有第一过滤器、第一毛细管和第二电磁阀。
优选地,上述空调系统中,还包括具有进口、出口和出气口的第二油分离器,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进口和出口串接于所述第二压缩机输出端与第二四通阀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五辅助管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输入端连通,且所述第五辅助管路上还串接有第二过滤器、第二毛细管和第三电磁阀。
优选地,上述空调系统中,所述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均为双转子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连通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管路、串接于第一管路上的节流元件以及主气液分离器。其中,第一四通阀的四个连通口分别与室外换热器、第二四通阀以及第一压缩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即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第一四通阀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管路连通。第二四通阀的四个连通口分别与室内换热器、第一四通阀以及第二压缩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即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第二四通阀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管路连通,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连通。另外,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均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辅助进气口,主气液分离器串接于第一管路上,主气液分离器具有进口、出口以及出气口,其中主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第一压缩机和/或第二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连通,进口和出口串接于第一管路上,即主气液分离器通过进口和出口与第一管路连通实现其接于第一管路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进行制热时,首先切换第一四通阀至第一压缩机的输出端与第二四通阀导通同时室外换热器与第二压缩机的输入端导通;切换第二四通阀至第一压缩机的输出端与第二压缩机的输入端导通同时第二压缩机的输出端与室内换热器导通。此时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首先进入第一压缩机中进行压缩后从第一压缩机的输出端排出,然后第一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经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进入第二压缩机中再次进行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然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进行冷凝放热形成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经第一管路及节流元件流至室外换热器。另外,由于主气液分离器串接于第一管路上,且主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第一压缩机和/或第二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连通,因此在冷媒流经节流元件后产生的气液混合冷媒进入主气液分离器,主气液分离器将分离出的气态冷媒通过辅助进气口进入第一压缩机和/或第二压缩机,以此实现不断向空调系统中补充气态冷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中,使用两个压缩机对气态冷媒进行两次压缩,保证了气态冷媒的压缩量,进而保证了空调系统的能效,且在制热过程中通过主气液分离器不断向第一压缩机和/或第二压缩机中补充气态冷媒,可以防止压缩机的吸气量不足,避免了空调系统因压缩机的吸气量不足而制热能力下降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室内换热器、2-第三电磁阀、3-第二毛细管、4-第二油分离器、5-第二四通阀、6-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第一毛细管、9-第一四通阀、10-第一油分离器、11-室外换热器、12-第一压缩机、13-第一补气阀、14-电子膨胀阀、15-第一辅助管路、16-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7-第一管路、18-第三辅助管路、19-辅助气液分离器、20-第二辅助管路、21-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2-第二补气阀、23-第二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空调系统的低温制热能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1、室外换热器11、第一四通阀9、第二四通阀5、第一压缩机12、第二压缩机23、连通室内换热器1与室外换热器11的第一管路17、串接于第一管路17上的节流元件以及主气液分离器。其中,第一四通阀9的四个连通口分别与室外换热器11、第二四通阀5以及第一压缩机1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即室外换热器11的一端与第一四通阀9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管路17连通。第二四通阀5的四个连通口分别与室内换热器1、第一四通阀9以及第二压缩机2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即室内换热器1的一端与第二四通阀5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管路17连通,第一管路17的两端分别与室内换热器1和室外换热器11连通。另外,第一压缩机12和第二压缩机23均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辅助进气口,主气液分离器串接于第一管路17上,主气液分离器具有进口、出口以及出气口,其中主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第一压缩机12和/或第二压缩机23的辅助进气口连通,进口和出口串接于第一管路17上,即主气液分离器通过进口和出口与第一管路17连通实现其接于第一管路17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进行制热时,首先切换第一四通阀9至第一压缩机12的输出端与第二四通阀5导通同时室外换热器11与第二压缩机23的输入端导通;切换第二四通阀5至第一压缩机12的输出端与第二压缩机23的输入端导通同时第二压缩机23的输出端与室内换热器1导通。此时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首先进入第一压缩机12中进行压缩后从第一压缩机12的输出端排出,然后第一压缩机12排出的冷媒经第二四通阀5进入第二压缩机23中再次进行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然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1进行冷凝放热形成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经第一管路17及节流元件流至室外换热器11。另外,由于主气液分离器串接于第一管路17上,且主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第一压缩机12和/或第二压缩机23的辅助进气口连通,因此在冷媒流经节流元件后产生的气液混合冷媒进入主气液分离器,主气液分离器将分离出的气态冷媒通过辅助进气口进入第一压缩机12和/或第二压缩机23,以此实现不断向空调系统中补充气态冷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中,使用两个压缩机对气态冷媒进行两次压缩,保证了气态冷媒的压缩量,进而保证了空调系统的能效,且在制热过程中通过主气液分离器不断向第一压缩机12和/或第二压缩机23中补充气态冷媒,可以防止压缩机的吸气量不足,避免了空调系统因压缩机的吸气量不足而制热能力下降情况。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进行制冷时,首先切换第一四通阀9至第一压缩机12的输出端与室外换热器11导通同时第二压缩机23的输入端与第二四通阀5导通;切换第二四通阀5至第二压缩机23的输出端与第一压缩机12的输入端导通同时第二压缩机23的输入端与室内换热器1导通。此时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首先经第二压缩机23压缩后,经第一四通阀9和第二四通阀5进入第一压缩机12进行再次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11进行冷凝放热,然后冷媒流经第一管路17进入室内换热器1,并在室内换热器1中进行蒸发吸热。
其中,该空调系统的室内系统应该具有与室内换热器1串联的节流元件。该节流元件可以为电子膨胀阀14。
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压缩机12和第二压缩机23的吸气量,其中主气液分离器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和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辅助管路15与第一压缩机12的辅助进气口连通,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的出气口通过第二辅助管路20与所述第二压缩机23的辅助进气口连通。即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和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均串接在第一管路17上,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的进口和出口以及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的进口和出口均与第一管路17连通。如此可以通过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向第一压缩机12中补充气态冷媒,同时通过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向第二压缩机23中补充气态冷媒,以此通过两个主气液分离器对空调系统补充气态冷媒,进一步保证了空调系统的能效,使得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增强。
该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串接于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和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之间的辅助气液分离器19,辅助气液分离器19具有进口、出口以及出气口,即辅助气液分离器19的进口和出口均与第一管路17连通,并且辅助气液分离器19的出气口通过第三辅助管路18与第一四通阀9和第二四通阀5之间的管路连通,如此同样可以通过辅助气液分离器19向空调系统中补充气态冷媒,进一步保证了空调系统的能效,使得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增强。
进一步地,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与室外换热器11连接,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与室内换热器1连接,且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的出口侧和进口侧均串接有节流元件,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的出口侧和进口侧均串接有节流元件。即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与室外换热器11之间具有节流元件,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与辅助换热器之间具有节流元件,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与辅助换热器之间具有节流元件,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与室内换热器1之间具有节流元件,如此实现了冷媒的多级节流,且多节节流后的气液混合态的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中,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气态冷媒补充至空调系统。
进一步地,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14,且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与室内换热器1之间的电子膨胀阀14设置在空调系统的室内系统内。如此设置,从室内换热器1排出的冷媒直接经位于室内系统内的电子膨胀阀14进行节流即可。
当然,也可以仅在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与室外换热器11之间和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与室内换热器1之间设置节流元件,在此不作限定。节流元件还可以为毛细管等。
为了控制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和辅助主气液分离器向空调系统中补气的量,该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串接于第一辅助管路15上的第一补气阀13,串接于第二辅助管路20上的第二补气阀22,串接于第三辅助管路18上的第一电磁阀6,如此可以通过第一补气阀13、第二补气阀22和第一电磁阀6的工作状态,选择是否进行补气,进而实现了空调系统中气态冷媒量的控制。
另外,该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具有进口、出口和出气口的第一油分离器10,第一油分离器10的进口和出口串接于第一压缩机12输出端与第一四通阀9之间的管路上,第一油分离器10的出气口通过第四辅助管路与第一压缩机12输入端连通,且第四辅助管路上还串接有第一过滤器、第一毛细管8和第二电磁阀7。即第一油分离器10串接于第一压缩机12输出端与第一四通阀9之间的管路上,其进口和出口与第一压缩机12输出端与第一四通阀9之间的管路连通。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一油分离器10将气态冷媒分离出并经第一过滤器、第一毛细管8和第二电磁阀7回流至第一压缩机12,进一步增加了气态冷媒的含量。
该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具有进口、出口和出气口的第二油分离器4,第二油分离器4的进口和出口串接于第二压缩机23输出端与第二四通阀5之间的管路上,第二油分离器4的出气口通过第五辅助管路与第二压缩机23输入端连通,且第五辅助管路上还串接有第二过滤器、第二毛细管3和第三电磁阀2。即第二油分离器4串接于第二压缩机23输出端与第二四通阀5之间的管路上,其进口和出口与第二压缩机23输出端与第二四通阀5之间的管路连通。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二油分离器4将气态冷媒分离出并经第二过滤器、第二毛细管3和第三电磁阀2回流至第二压缩机23,进一步增加了气态冷媒的含量。
优选地,第一压缩机12和第二压缩机23可以均为双转子压缩机,当然第一压缩机12和第二压缩机23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压缩机,在此不作限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换热器(1)、室外换热器(11)、第一四通阀(9)、第二四通阀(5)、第一压缩机(12)、第二压缩机(23)、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1)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1)的第一管路(17)以及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17)上的节流元件;
所述第一压缩机(12)和第二压缩机(23)均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辅助进气口;
还包括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17)上的主气液分离器,所述主气液分离器具有进口、出口以及出气口,所述主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2)和/或第二压缩机(23)的辅助进气口连通,所述进口和出口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17)上;
所述第一四通阀(9)的四个连通口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1)、所述第二四通阀(5)以及所述第一压缩机(1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
所述第二四通阀(5)的四个连通口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所述第一四通阀(9)以及所述第二压缩机(2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液分离器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和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所述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辅助管路(15)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2)的辅助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的出气口通过第二辅助管路(20)与所述第二压缩机(23)的辅助进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接于所述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和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之间的辅助气液分离器(19),所述辅助气液分离器(19)具有进口、出口以及出气口,所述辅助气液分离器(19)的出气口通过第三辅助管路(18)与所述第一四通阀(9)和第二四通阀(5)之间的管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与室外换热器(11)连接,所述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与室内换热器(1)连接,且所述第一主气液分离器(16)的出口侧和进口侧均串接有节流元件,所述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的出口侧和进口侧均串接有节流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14),且所述第二主气液分离器(21)与室内换热器(1)之间的电子膨胀阀(14)设置在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系统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串接于所述第一辅助管路(15)上的第一补气阀(13);
串接于所述第二辅助管路(20)上的第二补气阀(22);
串接于所述第三辅助管路(18)上的第一电磁阀(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进口、出口和出气口的第一油分离器(10),所述第一油分离器(10)的进口和出口串接于所述第一压缩机(12)输出端与第一四通阀(9)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一油分离器(10)的出气口通过第四辅助管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2)输入端连通,且所述第四辅助管路上还串接有第一过滤器、第一毛细管(8)和第二电磁阀(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进口、出口和出气口的第二油分离器(4),所述第二油分离器(4)的进口和出口串接于所述第二压缩机(23)输出端与第二四通阀(5)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油分离器(4)的出气口通过第五辅助管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23)输入端连通,且所述第五辅助管路上还串接有第二过滤器、第二毛细管(3)和第三电磁阀(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机(12)和第二压缩机(23)均为双转子压缩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15294.4U CN204141880U (zh) | 2014-10-22 | 2014-10-22 | 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15294.4U CN204141880U (zh) | 2014-10-22 | 2014-10-22 | 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41880U true CN204141880U (zh) | 2015-02-04 |
Family
ID=52418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15294.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41880U (zh) | 2014-10-22 | 2014-10-22 | 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41880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97006A (zh) * | 2020-03-31 | 2020-07-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1397007A (zh) * | 2020-03-31 | 2020-07-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4087680A (zh) * | 2020-07-30 | 2022-02-25 |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322133A (zh) * | 2021-12-14 | 2022-04-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
2014
- 2014-10-22 CN CN201420615294.4U patent/CN20414188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97006A (zh) * | 2020-03-31 | 2020-07-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1397007A (zh) * | 2020-03-31 | 2020-07-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1397006B (zh) * | 2020-03-31 | 2021-08-2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中央空调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4087680A (zh) * | 2020-07-30 | 2022-02-25 |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322133A (zh) * | 2021-12-14 | 2022-04-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24838A (zh) | 空调器系统 | |
WO2014177059A1 (zh) | 双级增焓空调系统 | |
CN104048366A (zh) |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制热补气方法和制冷补气方法 | |
CN204141880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8458518A (zh) | 一种氟泵的管路系统 | |
CN102829583B (zh) | 一种降低空调系统压力卸载阀开启噪声的管路结构 | |
CN101419000A (zh) | 一种热泵空调 | |
CN204648732U (zh) | 空调用制冷结构 | |
CN101576328B (zh) | 一种大过冷度的机房空调 | |
CN201122034Y (zh) | 空调循环量控制装置及多联空调循环量控制装置 | |
CN207936537U (zh) | 一种空调 | |
CN105865071A (zh) | 空调系统 | |
CN103791590A (zh) | Vrv空调制冷模式室外换热分散的方法 | |
CN109945540B (zh) | 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及其回油均衡方法 | |
CN204555454U (zh) | 节流组件及空调系统 | |
CN101625176A (zh) | 准三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系统 | |
CN203215876U (zh) |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 | |
CN101430151A (zh) | 一种适用于多压缩机并联连接空调系统的气液分离器 | |
CN202547175U (zh) | 一种无储液器的多联机 | |
CN105042953A (zh) | 一种经济器的补气增焓方法及空调系统 | |
CN104896818A (zh) | 一种低压安全充注冷媒的空调 | |
CN202547176U (zh) | 一种无气液分离器的多联机 | |
CN203364497U (zh) | 一种室外型带喷汽增焓的低温涡旋并联压缩冷凝机组 | |
CN209027135U (zh) | 空气调节系统 | |
CN102889712B (zh) | 一种多联式空调机组的均油系统及多联式空调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15 Address after: 050035 Zhujiang Road, high tech Zone, Hebei, Shijiazhuang, China, No. 252 Patentee after: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SHIJIAZHU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70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Inc.of Zhuhai, Jinji West Road, Qianshan,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Inc.OF ZHUHAI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