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0143U - 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10143U CN204110143U CN201420498044.7U CN201420498044U CN204110143U CN 204110143 U CN204110143 U CN 204110143U CN 201420498044 U CN201420498044 U CN 201420498044U CN 204110143 U CN204110143 U CN 2041101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spension
- connecting base
- mechanisms
- mounting hole
- bul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5408 Metatarsus Var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主要包括具有直线导引功能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上连接座、下连接座、转向节、加强件、上球头副、下球头副和弹簧减震器,上连接座通过加强件固定连接下连接座,上连接座与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相连接,上连接座与减震器安装座相连接,下连接座与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实现了多连杆直线平移式悬架在车辆前轴的应用,车辆处于驱动、转向以及制动等工况时,直线平移式悬架的导向机构仍使得车轮仅沿直线跳动,车轮定位参数基本保持不变,从而尽可能使得车轮与地面垂直,减少了不平路面对车轮的各向冲击载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悬架系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悬架是保证车轮或者车桥与汽车承载系统(车架或者承载式车身)之间具有弹性联系并能够传递载荷、缓和冲击、衰减振动以及调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身位置等有关装置的总称。一般悬架主要由弹性元件、减震装置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其中导向机构的功能是确保车轮与车身或车架之间所有的力和力矩可靠传递,并决定车轮相对于车身或车架的位移特性。导向机构决定了车轮跳动时的运动轨迹和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汽车前后侧倾中心和纵倾中心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抗纵倾能力。
传统的前悬架系统均带有转向功能,对于前驱车型还能够与驱动系统匹配。根据悬架结构形不同,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前悬架系统主要包括麦弗逊悬架、双横臂悬架和非独立式钢板弹簧悬架。目前常规的悬架虽然在功能上都能够满足悬架设计要求,但是当车轮跳动时,车轮定位参数均会变化。在实际应用中,车轮任何定位参数的变化都会对汽车操纵稳定性或者其他方面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轮距的变化会导致汽车直线行驶能力下降,同时还造成滚动阻力增大和对转向系统的影响;车轮外倾角的变化会导致轮胎的异常磨损。
如何能够保证车轮跳动时车轮的定位参数不会发生变化是独立悬架结构创新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部分研究人员曾提出几种具有直线导引功能的悬架,参见【1.赵景山,褚福磊.竖向平移式空间多连杆独立悬架[P].中国专利:200610113114.2,2007-2-28.】【2.赵景山,赵盛,冯之敬,褚福磊.一种能够保持车轮定位参数不变的后独立悬架[P].中国专利:200910001094.3,2009-7-8.】【3.张杰,赵景山,资小林,刘向,邱宝象,冯之敬.一种采用滚珠花键副的多连杆直线平移式悬架[P].中国专利:201210125268.9,20012-4-25.】【4.资小林,赵景山,张杰,刘向,邱宝象,冯之敬.一种带有3-RRR伸缩补偿机构的多连杆直线导引式独立悬架[P].中国专利:201110215816.2,2011-7-29.】。
但是,上述的一些专利所提出的直线平移式悬架结构只能应用于汽车后轴悬架系统,即单纯起到支撑桥的作用,不能实现与转向和驱动系统的装配集成,从而无法应用于车辆的前悬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该结构能够与转向拉杆装配,并通过带有两个球头销的转向节连接件总成,实现前轮转向的功能;同时转向节可与轮毂轴承单元装配,进而安装等速驱动轴,实现前轮的驱动功能。该悬架系统能够使得车轮定位参数,例如车轮前束、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以及轮距、轴距等,在车轮跳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该悬架的运动学特性是由悬架导向机构的构型决定,所以该悬架的运动学特性对硬点参数不敏感,悬架的布置形式多样,能够应用于不同车型的前悬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主要包括具有直线导引功能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上连接座、下连接座、转向节、加强件、上球头副、下球头副和弹簧减震器,所述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为一种过约束的并联机构,该机构只具有一个平移自由度,用于实现车轮跳动的导引;上连接座通过加强件固定连接下连接座,上连接座与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相连接,上连接座与减震器安装座相连接,下连接座与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相连接;加强件上设有上球头安装孔、下球头安装孔、制动器安装孔、转向拉杆安装孔和轮毂单元安装孔,上连接座上设有上球头副并安装在上球头安装孔中,下连接座上设有下球头副并安装在下球头安装孔中;所述转向节与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通过上球头副链接,所述转向节与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通过下球头副链接,且上球头副和下球头副的安装轴线共线,该轴线即为转向主销轴线;转向节的摆臂与转向拉杆通过转向拉杆安装孔链接,转向拉杆进而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链接,通过转向拉杆带动转向节转动实现车轮转向;转向节通过制动器安装孔安装有制动器;转向节通过轮毂单元安装孔安装有轮毂单元,轮毂单元一端与车轮链接,另一端与驱动轴链接,通过驱动轴实现车轮驱动;所述弹簧减震器一端通过减震器安装座与上悬架导向机构链接,另一端与车身链接,用于实现汽车避震和衰减车身振动。
所述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为上下两个2-RPR机构,R表示转动副,P表示移动副,2表示两条RPR运动链;所述的2-RPR机构,其自由度为一个平移自由度,两条RPR运动链所确定的平面的夹角为90°;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包括各二个RPR运动链,所述的每个PRP运动链中两个转动副轴线平行,且垂直于移动副轴线;过所述移动副轴线,且垂直于所述转动副轴线的平面称为RPR运动链确定的平面;4条RPR运动链所确定的4个平面,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或者重合。
所述的上悬架导向机构和下悬架导向机构包括外侧连杆、内侧连杆、防尘罩、滚珠、保持架和油封,内侧连杆安装在外侧连杆内,保持架上设有滚珠,外侧连杆上设有防尘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首先,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该前悬架系统较传统前悬架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导向机构具有直线导引功能,在承受不平路面对车轮各向冲击的同时,理论上能够保持车轮定位参数基本不变,进而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其次,前悬架系统能够与传统的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制动系统、驱动系统进行匹配集成,是对已有的直线平移式后悬架实用新型专利的扩展,进一步提升了直线平移式悬架导向机构的应用范围。再者,该前悬架系统的运动学特性与悬架机构的构型相关,对悬架的硬点参数不敏感,只需要保证悬架支链所确定的四个平面的交线平行或重合即可,悬架系统的布置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因此该悬架系统是对现有技术的重大突破,与传统的麦弗逊式、双横臂式等前悬架系统相比较,具有车轮定位参数不变、轮胎磨损较小、悬架布置形式灵活及对硬点参数不敏感、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悬架导向机构总成示意图;
图3为转向节示意图;
图4为上悬架导向机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上悬架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下悬架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2-RRR机构运动学原理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弹簧减震器1,转向节2,上球头安装孔2-1,下球头安装孔2-2,制动器3,上悬架导向机构4,上连接座5,下悬架导向机构6,下连接座7,加强件8,转向拉杆9,驱动轴10,车身1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12,上球头副13,下球头副14,制动器安装孔15,转向拉杆安装孔16,轮毂单元安装孔17,减震器安装座18,外侧连杆19,内侧连杆20,防尘罩21,滚珠22,保持架23,油封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这种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主要包括具有直线导引功能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上连接座5、下连接座7、转向节2、加强件8、上球头副13、下球头副14和弹簧减震器1,所述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为一种过约束的并联机构,该机构只具有一个平移自由度,用于实现车轮跳动的导引,实现车轮仅沿直线跳动,并承受不平路面对车轮各向冲击。上连接座5通过加强件8固定连接下连接座7,通过一个加强件8连接固定,形成一个整体构件,这种结构设计方式能够增加悬架系统的整体刚度,提高悬架系统的承载能力,减小由于悬架机构变形导致的车轮定位参数变化量。上连接座5与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相连接,上连接座5与减震器安装座18相连接,下连接座7与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相连接;加强件2上设有上球头安装孔2-1、下球头安装孔2-2、制动器安装孔15、转向拉杆安装孔16和轮毂单元安装孔17,上连接座5上设有上球头副13并安装在上球头安装孔2-1中,下连接座7上设有下球头副14并安装在下球头安装孔2-2中;所述转向节2与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通过上球头副13链接,所述转向节2与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通过下球头副14链接,且上球头副13和下球头副14的安装轴线共线,该轴线即为转向主销轴线;转向节2的摆臂与转向拉杆9通过转向拉杆安装孔16链接,转向拉杆9进而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12链接,通过转向拉杆9带动转向节2转动实现车轮转向功能;转向节2通过制动器安装孔15安装有制动器3;转向节2通过轮毂单元安装孔17安装有轮毂单元,轮毂单元一端与车轮链接,另一端与驱动轴10链接,通过驱动轴10实现车轮驱动;所述弹簧减震器1一端通过减震器安装座18与上悬架导向机构4链接,另一端与车身11链接,用于实现汽车避震和衰减车身振动。
所述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为上下两个2-RPR机构,R表示转动副,P表示移动副,2表示两条RPR运动链;所述的2-RPR机构,其自由度为一个平移自由度,两条RPR运动链所确定的平面的夹角为90°;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包括各二个RPR运动链,所述的每个PRP运动链中两个转动副轴线平行,且垂直于移动副轴线;过所述移动副轴线,且垂直于所述转动副轴线的平面称为RPR运动链确定的平面;4条RPR运动链所确定的4个平面,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或者重合。
所述的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下悬架导向机构6包括外侧连杆19、内侧连杆20、防尘罩21、滚珠22、保持架23和油封24,内侧连杆20安装在外侧连杆19内,保持架23上设有滚珠22,外侧连杆19上设有防尘罩21。
接下来,介绍2-RPR机构的运动学原理,如图7所示,两条RPR运动链A1B1C1和A2B2C2分别位于π1平面、π2平面内,运动链中两个转动副轴线相互平行且始终垂直于相应的平面,移动副的轴线始终与两端的转动副轴线垂直。π1平面与π2平面的交线为直线PQ。以运动副A1为原点建立坐标系A1x1y1z1,z1轴垂直于π1平面。设运动副C1的坐标为C1(xC1,yC1,0),移动副B1的轴线向量为nB1=[cosα sinα 0]T,则三个运动副的运动螺旋分别为:
那么运动链末端的瞬时运动螺旋可以表达为:
所以,当k1+k3≠0时表示绕z1轴的转动;当k1+k3=0且k2cosα-k3yC1、k2sinα+k3xC1不同时等于零时,表示位于x1A1y1平面内的平移运动。所以,运动链A1B1C1的末端约束为沿z1轴的移动和绕x1、y1轴的转动。也就是说,运功连A1B1C1的末端始终只能够在π1平面内运动。同理,运功连A2B2C2的末端始终只能够在π2平面内运动。那么,当运动链A1B1C1与A2B2C2末端为同一个构件,即构成2-RPR机构,则机构末端需要同时在π1平面与π2平面内运动。所以当两平面不平行时,机构末端只能够沿两平面的交线PQ运动。也就是说2-RPR机构具有直线导引功能。所以,上端与下端2-RPR机构均具有直线导引功能。当上、下端2-RPR机构通过加强件8固链在一起时,组成的4-RPR机构同样具有直线导引功能。每条RPR运动链可以提供3个末端约束,那么四条RPR运动链可以提供12个末端约束,而同时机构末端具有一个平移自由度,即有5个自由度被约束住。由于支链末端提供的约束数量大于被约束的数目,因而4-RPR机构为过约束并联机构。
相对于现有的汽车前悬架系统,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优点:首先,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该前悬架系统较传统前悬架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导向机构具有直线导引功能,在承受不平路面对车轮各向冲击的同时,理论上能够保持车轮定位参数基本不变,进而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其次,前悬架系统能够与传统的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制动系统、驱动系统进行匹配集成,是对已有的直线平移式后悬架实用新型专利的进一步补充,进一步提升了直线平移式悬架导向机构的应用范围。再者,该前悬架系统的运动学特性与悬架机构的构型相关,对悬架的硬点参数不敏感,只需要保证悬架支链所确定的四个平面的交线平行或重合即可,悬架系统的布置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因此该悬架系统是对现有技术的重大突破,与传统的麦弗逊式、双横臂式等前悬架系统相比较,具有车轮定位参数不变、轮胎磨损较小、悬架布置形式灵活及对硬点参数不敏感、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具有直线导引功能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上连接座(5)、下连接座(7)、转向节(2)、加强件(8)、上球头副(13)、下球头副(14)和弹簧减震器(1),所述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为一种过约束的并联机构,该机构只具有一个平移自由度,用于实现车轮跳动的导引;上连接座(5)通过加强件(8)固定连接下连接座(7),上连接座(5)与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相连接,上连接座(5)与减震器安装座(18)相连接,下连接座(7)与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相连接;加强件(2)上设有上球头安装孔(2-1)、下球头安装孔(2-2)、制动器安装孔(15)、转向拉杆安装孔(16)和轮毂单元安装孔(17),上连接座(5)上设有上球头副(13)并安装在上球头安装孔(2-1)中,下连接座(7)上设有下球头副(14)并安装在下球头安装孔(2-2)中;所述转向节(2)与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通过上球头副(13)链接,所述转向节(2)与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通过下球头副(14)链接,且上球头副(13)和下球头副(14)的安装轴线共线,该轴线即为转向主销轴线;转向节(2)的摆臂与转向拉杆(9)通过转向拉杆安装孔(16)链接,转向拉杆(9)进而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12)链接,通过转向拉杆(9)带动转向节(2)转动实现车轮转向;转向节(2)通过制动器安装孔(15)安装有制动器(3);转向节(2)通过轮毂单元安装孔(17)安装有轮毂单元,轮毂单元一端与车轮链接,另一端与驱动轴(10)链接,通过驱动轴(10)实现车轮驱动;所述弹簧减震器(1)一端通过减震器安装座(18)与上悬架导向机构(4)链接,另一端与车身(11)链接,用于实现汽车避震和衰减车身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为上下两个2-RPR机构,R表示转动副,P表示移动副,2表示两条RPR运动链;所述的2-RPR机构,其自由度为一个平移自由度,两条RPR运动链所确定的平面的夹角为90°;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包括各二个RPR运动链,所述的每个PRP运动链中两个转动副轴线平行,且垂直于移动副轴线;过所述移动副轴线,且垂直于所述转动副轴线的平面称为RPR运动链确定的平面;4条RPR运动链所确定的4个平面,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或者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下悬架导向机构(6)包括外侧连杆(19)、内侧连杆(20)、防尘罩(21)、滚珠(22)、保持架(23)和油封(24),内侧连杆(20)安装在外侧连杆(19)内,保持架(23)上设有滚珠(22),外侧连杆(19)上设有防尘罩(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98044.7U CN204110143U (zh) | 2014-08-29 | 2014-08-29 | 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98044.7U CN204110143U (zh) | 2014-08-29 | 2014-08-29 | 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10143U true CN204110143U (zh) | 2015-01-21 |
Family
ID=52327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498044.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10143U (zh) | 2014-08-29 | 2014-08-29 | 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10143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10547A (zh) * | 2014-08-29 | 2014-12-17 |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 |
CN105015271A (zh) * | 2015-07-23 | 2015-11-04 | 张家港市九鼎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的前后桥结构及具有该前后桥结构的车辆 |
CN107278194A (zh) * | 2015-02-27 | 2017-10-20 | Ksm铸造集团有限公司 | 轮架 |
CN112498479A (zh) * | 2020-09-30 | 2021-03-16 |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汽车转向角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 |
CN113704887A (zh) * | 2021-08-23 | 2021-11-26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catia软件模拟多种形式悬架系统运动的建模方法 |
-
2014
- 2014-08-29 CN CN201420498044.7U patent/CN20411014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10547A (zh) * | 2014-08-29 | 2014-12-17 |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 |
WO2016029605A1 (zh) * | 2014-08-29 | 2016-03-03 |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 |
CN107278194A (zh) * | 2015-02-27 | 2017-10-20 | Ksm铸造集团有限公司 | 轮架 |
CN105015271A (zh) * | 2015-07-23 | 2015-11-04 | 张家港市九鼎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的前后桥结构及具有该前后桥结构的车辆 |
CN112498479A (zh) * | 2020-09-30 | 2021-03-16 |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汽车转向角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 |
CN113704887A (zh) * | 2021-08-23 | 2021-11-26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catia软件模拟多种形式悬架系统运动的建模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10547A (zh) | 一种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 | |
JP6803234B2 (ja) | 車両サスペンション | |
US8794647B2 (en) | Independent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204110143U (zh) | 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 | |
CN103121387B (zh) | 麦弗逊空气悬架及其装配方法 | |
CN102627061B (zh) | 一种采用滚珠花键副的多连杆直线平移式悬架 | |
US7694983B2 (en) | Interlinked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 |
CN102892597B (zh) | 运载工具悬架系统 | |
CN205573522U (zh) | 一种多连杆式横减震臂独立悬架 | |
CN104210548A (zh) | 一种适用于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的转向节连接件总成 | |
CN103085622A (zh) | 一种中小型客车独立空气悬架 | |
CN106394161B (zh) | 一种抗俯仰汽车悬架系统 | |
CN101195333A (zh) | 扭杆螺旋弹簧复合悬架装置 | |
CN103660829A (zh) | 一种麦弗逊式汽车前悬架结构 | |
US6997468B2 (en) | Control rod suspension with outboard shock | |
CN202703154U (zh) | 采用滚珠花键副的多连杆直线平移式悬架 | |
CN108372764A (zh) | 一种使用双杆端球头的直线导引后悬架系统 | |
CN102556158B (zh) | 一种用于空间多连杆直线导引式悬架的转向节 | |
US9359007B2 (en) | Suspension system for vehicle | |
CN106627016B (zh) | 一种汽车纵横臂独立悬挂 | |
CN202827035U (zh) | 整体滚珠花键副可伸缩导向杆 | |
CN104044423B (zh) | 一种混联式汽车独立悬架机构 | |
CN204110142U (zh) | 适用于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的转向节连接件总成 | |
CN201254060Y (zh) | 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前悬架 | |
CN208232728U (zh) | 一种使用双杆端关节轴承的直线导引后悬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11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