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07655U - 布风装置及具有该布风装置的烟气除尘设备 - Google Patents
布风装置及具有该布风装置的烟气除尘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07655U CN204107655U CN201420596092.XU CN201420596092U CN204107655U CN 204107655 U CN204107655 U CN 204107655U CN 201420596092 U CN201420596092 U CN 201420596092U CN 204107655 U CN204107655 U CN 2041076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der
- inlet
- distribution device
- heat exc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布风装置及具有该布风装置的烟气除尘设备,所述布风装置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所述壳体(3)内设有M个换热管层,所述M个换热管层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每个所述换热管层包括沿该换热管层所在的平面相互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换热管(16),每个所述换热管层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距离方向垂直,各个所述换热管(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3)连接,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布风装置,利用换热管之间的间隙调整烟气流场的均匀性;同时,换热管内通入换热介质,通过烟气与换热管内的换热介质的热交换来降低烟气的温度,提高了除尘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污染物治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布风装置及具有该布风装置的烟气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燃煤电厂95%以上采用静电除尘器。众所周知,干式静电除尘器对于细颗粒物去除能力非常有限,原因在于,细颗粒物烟尘成分大多为硅铝质矿物,其高比电阻特性导致脱除效率低,以及机械振打引发的“二次携带”。而飞灰比电阻与烟气温度密切相关,其峰值根据煤灰特性出现在121℃~232℃之间,在232℃以上时,飞灰的比电阻与绝对温度成反比;而低于121℃时,飞灰比电阻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实际上,当排烟温度超过140℃时,因排烟温度的升高及烟气体积的增大,对锅炉热效率及除尘效率本身产生负面影响;若排烟温度低于酸露点温度(通常在95~110℃之间),因酸露凝结颗粒黏结增大,易导致清灰困难、除尘效率下降,且对电除尘器壳体、风机以及尾部烟道造成酸露腐蚀。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如何对使除尘器入口处的烟气降温,使除尘器入口烟温介于95~110℃之间,成为实现现有电除尘器增效的有效手段之一。
现有的除尘器入口处安装有布风装置,这种布风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001,该外壳1001具有相对布置的进气口1002和出气口1003,外壳1001内设有三道分布板1004,各道分布板1004上分别开设有多个通孔1005,气体通过进气口1002进入该布风装置中,然后依次穿过各道分布板1004上的通孔1005进行烟气流场调整,最后从出气口1003进入除尘器入口。由此可知,上述布风装置只能实现对烟气进行布风,无法对除尘器入口处的烟气降温,因而也就无法提高除尘效率。
因此,如何使布风装置既能使烟气均匀分布,又能对烟气进行降温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风装置,该布风装置在对烟气进行均匀分布的同时又能起到降低烟气温度的作用,从而提高除尘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布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所述壳体内设有M个换热管层,所述M个换热管层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每个所述换热管层包括沿该换热管层所在的平面相互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换热管,每个所述换热管层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距离方向垂直,各个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连接,M为大于或等于的正整数。
优选地,同一个所述换热管层中的多个换热管相互平行地设置,相邻两个换热管层中的所述换热管彼此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M个换热管层组成N个换热管排,每个所述换热管排中包括相邻设置的多个所述换热管层,所述N个换热管排之间彼此间隔,N为小于M的正整数。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截头锥形,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端,并且所述出气口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口的直径。
优选地,各个所述换热管层中的相邻的两个换热管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换热管半径的3~3.5倍,各个所述换热管层的当量开孔率为30%~36%。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级进口联箱、一级出口联箱、多个二级进口联箱和多个二级出口联箱,每个所述换热管排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二级进口联箱和所述二级出口联箱连通,多个所述二级进口联箱的进气端与所述一级进口联箱的出气端连通,多个所述二级出口联箱的出气端与所述一级出口联箱的进气端连通;
各个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二级进口联箱连通,另一端与二级出口联箱连通。
优选地,所述一级进口联箱和一级出口联箱布置为与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二级进口联箱和二级出口联箱分别垂直于所述一级进口联箱和一级出口联箱。
优选地,所述一级进口联箱的进气端连接增压风机,所述一级出口联箱的出气端连接空气预热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烟气除尘设备,包括烟气布风装置,其中,所述烟气布风装置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布风装置。
优选地,所述烟气除尘设备包括电除尘器、电除尘器入口烟道和电除尘器出口烟道,所述电除尘器入口烟道与所述烟气布风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烟气布风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电除尘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电除尘器的出气端与所述电除尘器出口烟道连接。
优选地,该烟气除尘设备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级进口联箱、一级出口联箱、多个二级进口联箱和多个二级出口联箱,每个所述换热管排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二级进口联箱和所述二级出口联箱连通,多个所述二级进口联箱的进气端与所述一级进口联箱的出气端连通,多个所述二级出口联箱的出气端与所述一级出口联箱的进气端连通;各个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二级进口联箱连通,另一端与二级出口联箱连通;所述一级进口联箱上设有流量调节阀;
所述烟气除尘设备还包括烟温反馈温控装置,所述烟温反馈温控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电除尘器入口烟道上的电除尘器入口烟温测点、设置在所述电除尘器出口烟道上的电除尘器出口烟温测点、设置在所述一级进口联箱上的空气入口温度测点、设置在所述一级出口联箱上的空气出口温度测点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除尘器入口烟温测点、电除尘器出口烟温测点、空气入口温度测点、空气出口温度测点以及流量调节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受所述电除尘器入口烟温测点、电除尘器出口烟温测点、空气入口温度测点、空气出口温度测点发送的温度信息并根据所述温度信息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优选地,所述烟气除尘设备包括除尘设备,所述除尘设备包括与所述布风装置连通的吹灰器以及连接在所述布风装置底部的第一灰斗,所述吹灰器用于将沉降在所述布风装置中的灰尘吹扫至所述第一灰斗中。
优选地,所述烟气除尘设备包括与所述吹灰器电连接的集散控制系统,该集散控制系统用于按预设时间间隔自动启动所述吹灰器。
优选地,所述电除尘器底部设有第二灰斗,所述第一灰斗和所述第二灰斗均与气力输送装置连接,所述气力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灰斗和所述第二灰斗中的灰尘输送至该烟气除尘设备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布风装置,利用换热管之间的间隙调整烟气流场的均匀性;同时,换热管内通入换热介质,通过烟气与换热管内的换热介质的热交换来降低烟气的温度,减小烟气的体积。当该布风装置的出气口与电除尘器的入口端连接时,由于烟气的体积减小,因而该烟气在电除尘器中的流速降低,烟气在电除尘器的电场内的停留时间得以延长,从而提高了除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布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烟气除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布风装置;
图4是图3的A-A向剖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除尘器入口烟道 2 布风装置
3 壳体 4 高压电输入系统
5 电除尘器 6 电除尘器出口烟温测点
7 第二灰斗 8 气力输送装置
9 第一灰斗 10 电除尘器出口烟道
11 吹灰器 12 电除尘器入口烟温测点
13 空气出口温度测点 14 一级出口联箱
15 二级出口联箱 16 换热管
17 二级进口联箱 18 一级进口联箱
19 流量调节阀 20 空气入口温度测点
21 增压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布风装置,该布风装置不仅能够对烟气起到均布作用(即对烟气流场进行调整,将不均匀的烟气调整成各处流速均匀一致的气流),而且还能降低烟气的温度,提高除尘效率。如图3和图4所示,该布风装置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在图3中壳体3的左端为进气口,右端为出气口,箭头表示烟气(含有灰尘)的流动方向。壳体3内设有M个换热管层,所述M个换热管层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每个所述换热管层包括沿该换热管层所在的平面相互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换热管16(如图4中所示),每个所述换热管层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距离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垂直,各个所述换热管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3连接,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M的取值根据布风需要可以是2、3、4、5、6……。
具体地,烟气从进气口进入该布风装置后,利用换热管16之间的间隙调整烟气流场的均匀性;同时,换热管16内通入换热介质,通过烟气与换热管16内的换热介质的热交换来降低烟气的温度,减小烟气的体积。当该布风装置的出气口与电除尘器的入口端连接时,由于烟气的体积减小,因而该烟气在电除尘器中的流速降低,烟气在电除尘器的电场内的停留时间得以延长,从而提高了除尘效率。
其中,换热管16可以是碳钢薄壁管或不锈钢薄壁管,换热管16内的换热介质可以是空气或者水等。
同一个换热管层中的多个换热管16可以间隔设置成多种形式,只要有适当的间隔可以让烟气通过即可,例如彼此交错或者彼此平行设置。优选地,同一个所述换热管层中的多个换热管16相互平行地设置,相邻两个换热管层中的所述换热管16彼此交错设置。为了便于描述,此处将图3的左侧定义为前,右侧定义为后,烟气从前向后流动。此处相邻两个换热管层中的所述换热管16彼此交错设置的意思是,前一个换热管层中的换热管16的正后方对应后一个换热管层中的换热管16之间的间隔;前一个换热管层中的换热管16之间的间隔的正后方对应后一个换热管层中的换热管16,这样彼此交错设置能够不断地改变空气的流动方向,从而实现流场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M个换热管层组成N个换热管排,每个所述换热管排中包括相邻设置的多个所述换热管层,所述N个换热管排之间彼此间隔,N为小于M的正整数。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M为10,N为3,共有10个换热管层,3个换热管排,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换热管排、第二换热管排、第三换热管排,其中,第一个换热管排包括两个换热管层,第二个换热管排包括三个换热管层,第三个换热管排包括五个换热管层。三个换热管排之间有明显的间隔。烟气依次经过第一个换热管排的第一个换热管层分散到该第一个换热管层所在的整个平面(位于壳体3内的部分)上,然后又经第一个换热管排的第二个换热管层的均布作用,通过烟气经过各个换热管排的各个换热管层,最终活动均匀的气流。该布风装置在对烟气进行均布的同时,还与换热管16的外壁接触以进行热交换,实现降低烟气的温度的作用。
换热管排也可以根据实际换热和布风需要设置成一排、两排、三排、四排、或者更多。每个换热管排内的换热管层也可以根据实际换热和布风需要设置成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
壳体3可以是方管、圆管等适合的形状。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壳体3为截头锥形,两端开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3的两端,在图3中,进气口位于壳体3的左端,出气口位于壳体3的右端。出气口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口的直径,也就是说,进气口的截面面积大于出气口的截面面积。壳体3的出气口的尺寸与电除尘器的进气口的尺寸相同。
其中,各个所述换热管层中的相邻的两个换热管16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优选为所述换热管16半径的3~3.5倍,各个所述换热管层的当量开孔率为30%~36%。从进气口至出气口的压力损失不大于50Pa,本实施方式中的布风装置既能保证烟气顺畅地在各换热管排之间流动,又能起到对烟气的均布作用。
其中,该布风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壳体3外的一级进口联箱18、一级出口联箱14、多个二级进口联箱17和多个二级出口联箱15,每个所述换热管排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二级进口联箱17和所述二级出口联箱15连通,多个所述二级进口联箱17的进气端与所述一级进口联箱18的出气端连通,多个所述二级出口联箱15的出气端与所述一级出口联箱14的进气端连通。各个换热管16的一端与二级进口联箱17连通,另一端与二级出口联箱15连通。二级进口联箱17和二级出口联箱15分别与壳体3连接,优选地,二级进口联箱17和二级出口联箱15采用方管,以便于与壳体3焊接。二级进口联箱17和二级出口联箱15可采用不锈钢或者碳钢制成。为了保证整体布风装置的稳定性,二级进口联箱17和二级出口联箱15均与壳体3通过加强肋焊接固定。
二级进口联箱17的数量等于二级出口联箱15的数量,并且通常,二级进口联箱17的数量等于换热管排的数量等于二级出口联箱15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二级进口联箱17、二级出口联箱15以及换热管排的数量均为三个,一级进口联箱18和一级出口联箱14各为一个。其中,一级进口联箱18布置于三个二级进口联箱17的下侧,连通所有二级进口联箱17;一级出口联箱14布置于三个二级出口联箱15的上侧,连通所有的二级出口联箱15。二级进口联箱17和二级出口联箱15中的换热介质流速与各个换热管排内的换热管16中的换热介质流速相等。
优选地,一级进口联箱18、一级出口联箱14、多个二级进口联箱17和多个二级出口联箱15设置成为中心对称结构。即,换热管排一端连接的二级进口联箱17和一级进口联箱18绕该换热管排的中心旋转180°后与该换热管排另一端连接的二级出口联箱15和一级出口联箱14重合。各个二级出口联箱15分别与各个二级进口联箱17为相同的结构和尺寸,各个一级进口联箱18和各个一级出口联箱14也为相同的结构和尺寸。采用本实施方式可以使各个换热管排的管路阻力特性相同,各个换热管排的换热管16内的空气流速相同,保证空气流过各个换热管排时流场是均匀分布的,以起到强化换热的效果。
一级进口联箱18、一级出口联箱14、多个二级进口联箱17和多个二级出口联箱15可布置成多种形式的中心对称结构,优选地,所述一级进口联箱18和一级出口联箱14布置为与所述换热管16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二级进口联箱17和二级出口联箱15分别垂直于所述一级进口联箱18和一级出口联箱14。本实施方式结合图4详细说明该中心对称结构的意思,如图4中所示,二级进口联箱17的进气端的空气沿二级进口联箱17的长度方向从下向上流动(箭头所示方向),该二级进口联箱17中的空气可通过不同的换热管16到达二级出口联箱15的出气端,通过不同的换热管16达到达二级出口联箱15的出气端的空气所走过的路程相同。比如,空气通过最下端的换热管16所走的路程L下等于一级进口联箱18的长度、换热管16的长度、二级出口联箱15的长度与一级出口联箱14的长度之和;而空气通过最上端的换热管16所走的路程L上等于一级进口联箱18的长度、二级进口联箱17、换热管16的长度、与一级出口联箱14的长度之和;由于二级出口联箱15的长度等于二级进口联箱17的长度,因此L下等于L上。
其中,所述一级进口联箱18的进气端连接增压风机21,外界空气经过增压风机21增压后进入一级进口联箱18中,通过空气在布风装置中的流动对烟气进行降温。
另外,所述一级出口联箱14的出气端连接空气预热器。经过热质交换后,升温的空气进入空气预热器中,可用于参与燃烧反应。本实施方式将换热升温后的空气通入空气预热器,实现烟气降温余热利用,减少由于预热空气而消耗的能源,节省成本。优选地,一级进口联箱18、一级出口联箱14、二级进口联箱17和二级出口联箱15的外壁上均敷设有保温层,以防止散热损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烟气除尘设备,该烟气除尘设备可用于燃煤电厂除尘,该烟气除尘设备包括烟气布风装置,其中,所述烟气布风装置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布风装置2。
其中,所述烟气除尘设备包括电除尘器5、电除尘器入口烟道1和电除尘器出口烟道10,所述电除尘器入口烟道1与所述烟气布风装置2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烟气布风装置2的出气口与所述电除尘器5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电除尘器5的出气端与所述电除尘器出口烟道10连接。该电除尘器5可以是静电除尘器。
该布风装置2与电除尘器5配合使用,不仅能够对通入电除尘器5内的烟气进行流场调整,同时还能够降低烟气的温度,从而缩小烟气体积,延缓烟气在烟气除尘设备主体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了除尘效率。此外,烟气降温后,烟气中的灰尘的比电阻降低,利于灰尘荷电,增强电除尘器5内的静电场,使得灰尘能够得到高效脱除。
经过试验,当换热介质内的空气的流速为10~13m/s时,经过换热管16壁强制换热吸收烟气的热量,换热管16内的空气可升温5~15℃,壳体3的出气口处的烟气温度可降低20~30℃,电除尘器进口处的烟气体积减小5~10%,从而除尘效率可提高0.2~0.3%。
其中,该烟气除尘设备包括位于所述壳体(3)外的一级进口联箱(18)、一级出口联箱(14)、多个二级进口联箱(17)和多个二级出口联箱(15),每个所述换热管排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二级进口联箱(17)和所述二级出口联箱(15)连通,多个所述二级进口联箱(17)的进气端与所述一级进口联箱(18)的出气端连通,多个所述二级出口联箱(15)的出气端与所述一级出口联箱(14)的进气端连通;各个所述换热管(16)的一端与二级进口联箱17连通,另一端与二级出口联箱(15)连通;所述一级进口联箱18上设有流量调节阀19;该流量调节阀19用于调节通入换热管16中的换热介质的流量。流量调节阀19开大时,通入换热管16中的换热介质的流量大,换热管16与烟气的热交换作用越强,烟气温度降低的越多;反之,流量调节阀19开小时,通入换热管16中的换热介质的流量小,换热管16与烟气的热交换作用偏弱,烟气温度降低的少。
所述烟气除尘设备还包括烟温反馈温控装置,该烟温反馈温控装置用于反馈调节换热管16中的换热介质的流量。所述烟温反馈温控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电除尘器入口烟道1上的电除尘器入口烟温测点12、设置在所述电除尘器出口烟道10上的电除尘器出口烟温测点6、设置在所述一级进口联箱18上的空气入口温度测点20、设置在所述一级出口联箱14上的空气出口温度测点13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除尘器入口烟温测点12、电除尘器出口烟温测点6、空气入口温度测点20、空气出口温度测点13以及流量调节阀19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受所述电除尘器入口烟温测点12、电除尘器出口烟温测点6、空气入口温度测点20、空气出口温度测点13发送的温度信息并根据所述温度信息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19的开度,以增加或者减少换热介质(如空气)的流量,保证整个设备在最佳的工况下运行。
其中,电除尘器入口烟温测点12、电除尘器出口烟温测点6、空气入口温度测点20和空气出口温度测点13均可以是热电偶。
其中,所述烟气除尘设备包括除尘设备,所述除尘设备包括与所述布风装置2连通的吹灰器11以及连接在所述布风装置2底部的第一灰斗9,所述吹灰器11用于将沉降在所述布风装置2中的灰尘吹扫至所述第一灰斗9中。本实施方式通过装置吹灰器11,能够将至沉降在换热管16以及壳体3内的其他灰尘吹落至第一灰斗9中,防止出现堵塞和积灰等问题,尤其针对含有高硫份高黏性灰尘的烟气,保证设备长期连续可靠运行。其中,吹灰器11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所述烟气除尘设备包括与所述吹灰器11电连接的集散控制系统(DCS系统),该集散控制系统用于按预设时间间隔自动启动所述吹灰器11。通过间隔启动该吹灰器11,能够保证布风装置内烟气流动使用顺畅。
其中,所述电除尘器5底部设有第二灰斗7,所述第一灰斗9和所述第二灰斗7均与气力输送装置8连接,所述气力输送装置8用于将所述第一灰斗9和所述第二灰斗7中的灰尘输送至该烟气除尘设备外。
下面以图3和图4所示的烟气除尘设备为例,说明烟气除尘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
烟气经过电除尘器的进口烟道1,进入布风装置2中,按顺序依次通过第一个换热管排、第二个换热管排和第三个换热管排,烟气流经各换热管排内的换热管16之间的间隙时,一方面湍流加剧提高换热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流动方向的改变与动静压能之间的转化,实现流场均匀分布。外界空气由增压风机送入一级进口联箱18,后经三个二级进口联箱17分流后进入各换热管排内的换热管16中,换热管16内的空气为湍流状态,烟气热量经与换热管16薄的接触传热,换热管16内的空气温度在管程内逐步升高,进入二级出口联箱15汇合后,依次进入一级出口联箱14,升温的热空气进入空预器中,完成了空气和烟气的热质交换。烟气携带的烟尘颗粒物因在换热管16之间多次转向和降温,部分烟尘颗粒物沉降在换热管16的表面上,通过固定间隔启动的吹灰器11,将沉降的烟尘颗粒物吹落至第一灰斗9内,后经气力输灰装置8排出布风装置,完成空气清灰过程。烟气通过布风装置2的出气口进入除尘器5后,直流高压电源经高压电输入系统4进入电除尘器5,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烟尘颗粒物被捕集后,落入第二灰斗7中,经气力输灰装置8排出电除尘器5,完成烟气除尘过程。
当锅炉负荷变动,烟气量发生大幅变化时,通过电除尘器入口烟温测点12、电除尘器出口烟温测点6、空气入口温度测点20、空气出口温度测点13反馈的温度信号,调整流量调节阀门19,控制电除尘器5入口处的烟气温度始终略高于酸露点温度,防止低于酸露点温度引起后续设备烟道低温腐蚀。
具体地,当锅炉负荷变小,烟气量减小时,电除尘器入口烟温测点12、电除尘器出口烟温测点6、空气入口温度测点20和空气出口温度测点13测得的温度均偏低,此时控制器接受到温度偏低的信号后,控制调小流量调节阀门19的开度,减小参与热质交换的空气量,使电除尘器5入口处的烟气温度略高于酸露点温度(通常在95~110℃之间)保证。当锅炉负荷变大,烟气量减大时,电除尘器入口烟温测点12、电除尘器出口烟温测点6、空气入口温度测点20和空气出口温度测点13测得的温度均偏高,此时控制器接受到温度偏高的信号后,控制调大流量调节阀门19的开度,增大参与热质交换的空气量,使电除尘器5入口处的烟气温度减低至略高于酸露点(通常在95~110℃之间)的温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4)
1.一种布风装置,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内设有M个换热管层,所述M个换热管层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每个所述换热管层包括沿该换热管层所在的平面相互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换热管(16),每个所述换热管层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距离方向垂直,各个所述换热管(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3)连接,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换热管层中的多个换热管(16)相互平行地设置,相邻两个换热管层中的所述换热管(16)彼此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换热管层组成N个换热管排,每个所述换热管排中包括相邻设置的多个所述换热管层,所述N个换热管排之间彼此间隔,N为小于M的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为截头锥形,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3)的两端,并且所述出气口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口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换热管层中的相邻的两个换热管(16)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换热管(16)半径的3~3.5倍,各个所述换热管层的当量开孔率为30%~3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3)外的一级进口联箱(18)、一级出口联箱(14)、多个二级进口联箱(17)和多个二级出口联箱(15),每个所述换热管排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二级进口联箱(17)和所述二级出口联箱(15)连通,多个所述二级进口联箱(17)的进气端与所述一级进口联箱(18)的出气端连通,多个所述二级出口联箱(15)的出气端与所述一级出口联箱(14)的进气端连通;
各个所述换热管(16)的一端与二级进口联箱17连通,另一端与二级出口联箱(15)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进口联箱(18)和一级出口联箱(14)布置为与所述换热管(16)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二级进口联箱(17)和二级出口联箱(15)分别垂直于所述一级进口联箱(18)和一级出口联箱(14)。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进口联箱(18)的进气端连接增压风机(21),所述一级出口联箱(14)的出气端连接空气预热器。
9.一种烟气除尘设备,包括烟气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布风装置为根据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布风装置(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烟气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除尘设备包括电除尘器(5)、电除尘器入口烟道(1)和电除尘器出口烟道(10),所述电除尘器入口烟道(1)与所述烟气布风装置(2)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烟气布风装置(2)的出气口与所述电除尘器(5)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电除尘器(5)的出气端与所述电除尘器出口烟道(10)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烟气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烟气除尘设备包括位于所述壳体(3)外的一级进口联箱(18)、一级出口联箱(14)、多个二级进口联箱(17)和多个二级出口联箱(15),每个所述换热管排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二级进口联箱(17)和所述二级出口联箱(15)连通,多个所述二级进口联箱(17)的进气端与所述一级进口联箱(18)的出气端连通,多个所述二级出口联箱(15)的出气端与所述一级出口联箱(14)的进气端连通;各个所述换热管(16)的一端与二级进口联箱17连通,另一端与二级出口联箱(15)连通;所述一级进口联箱(18)上设有流量调节阀(19);
所述烟气除尘设备还包括烟温反馈温控装置,所述烟温反馈温控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电除尘器入口烟道(1)上的电除尘器入口烟温测点(12)、设置在所述电除尘器出口烟道(10)上的电除尘器出口烟温测点(6)、设置在所述一级进口联箱(18)上的空气入口温度测点(20)、设置在所述一级出口联箱(14)上的空气出口温度测点(13)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除尘器入口烟温测点(12)、电除尘器出口烟温测点(6)、空气入口温度测点(20)、空气出口温度测点(13)以及流量调节阀(19)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受所述电除尘器入口烟温测点(12)、电除尘器出口烟温测点(6)、空气入口温度测点(20)、空气出口温度测点(13)发送的温度信息并根据所述温度信息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19)的开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烟气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除尘设备包括除尘设备,所述除尘设备包括与所述布风装置(2)连通的吹灰器(11)以及连接在所述布风装置(2)底部的第一灰斗(9),所述吹灰器(11)用于将沉降在所述布风装置(2)中的灰尘吹扫至所述第一灰斗(9)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烟气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除尘设备包括与所述吹灰器(11)电连接的集散控制系统,该集散控制系统用于按预设时间间隔自动启动所述吹灰器(11)。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烟气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除尘器(5)底部设有第二灰斗(7),所述第一灰斗(9)和所述第二灰斗(7)均与气力输送装置(8)连接,所述气力输送装置(8)用于将所述第一灰斗(9)和所述第二灰斗(7)中的灰尘输送至该烟气除尘设备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96092.XU CN204107655U (zh) | 2014-10-15 | 2014-10-15 | 布风装置及具有该布风装置的烟气除尘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96092.XU CN204107655U (zh) | 2014-10-15 | 2014-10-15 | 布风装置及具有该布风装置的烟气除尘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07655U true CN204107655U (zh) | 2015-01-21 |
Family
ID=52325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96092.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07655U (zh) | 2014-10-15 | 2014-10-15 | 布风装置及具有该布风装置的烟气除尘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0765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58993A (zh) * | 2014-10-15 | 2015-01-07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布风装置及具有该布风装置的烟气除尘设备 |
CN105817325A (zh) * | 2016-05-06 | 2016-08-03 | 江苏釜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预凝并功能的湿式电除尘器 |
-
2014
- 2014-10-15 CN CN201420596092.XU patent/CN20410765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58993A (zh) * | 2014-10-15 | 2015-01-07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布风装置及具有该布风装置的烟气除尘设备 |
CN105817325A (zh) * | 2016-05-06 | 2016-08-03 | 江苏釜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预凝并功能的湿式电除尘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08995B (zh) | 一种提高锅炉湿法脱硫净烟气温度的热力装置及方法 | |
CN106996577B (zh) | 一种防堵型空气预热器分段布置系统 | |
CN103406200A (zh) | 一种内置换热阳极的静电除尘装置 | |
CN204373217U (zh) | 燃气壁挂炉用二次冷凝式热交换器 | |
CN104258993A (zh) | 布风装置及具有该布风装置的烟气除尘设备 | |
CN204107655U (zh) | 布风装置及具有该布风装置的烟气除尘设备 | |
CN108325747A (zh) | 一种热管及基于脱硫废水处理的分区增湿干湿耦合的静电除尘系统 | |
CN206771420U (zh) | 一种防堵型空气预热器分段布置系统 | |
CN201284292Y (zh) | 石膏板与建筑石膏生产线集中供热系统 | |
CN105737191B (zh) | 一种在线检测和控制尾气排放的智能化锅炉系统 | |
CN104384021B (zh) | 静电除尘器 | |
CN211411628U (zh) | 基于烟气余热回收控制、脱白的锅炉系统 | |
CN102517436A (zh) | 用于铝带加热与支撑的方法 | |
CN205191619U (zh) | 一种热管换热器 | |
CN203757757U (zh) | 一种组合式空气预热器 | |
CN203810434U (zh) | 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新型烟气加热器 | |
CN206688901U (zh) | 静电凝并高效除雾装置 | |
CN202380048U (zh) | 用于铝带加热与支撑的装置 | |
CN211435763U (zh) | 基于烟气脱白的烟气脱硫系统和锅炉系统 | |
CN205262144U (zh) | 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 | |
CN211801635U (zh) | 利用空间电荷注入的静电驱动消除有色烟羽装置 | |
CN204202159U (zh) | 新型生物质颗粒高温热风炉 | |
CN205690897U (zh) | 一种温度调节式自然风冷器 | |
CN207716825U (zh) | 一种干燥热风炉设备 | |
CN205505051U (zh) | 一种锅炉烟热回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