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67138U - 键盘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键盘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67138U CN204067138U CN201420412283.6U CN201420412283U CN204067138U CN 204067138 U CN204067138 U CN 204067138U CN 201420412283 U CN201420412283 U CN 201420412283U CN 204067138 U CN204067138 U CN 2040671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board
- connecting rod
- external force
- key
- fix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键盘及电子设备,所述键盘包括:键盘底座;按键,其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上;高度调整结构,其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上;其中,所述高度调整结构包括有外力输入部及调整执行部;所述外力输入部和所述调整执行部连接,所述调整执行部设置在所述按键的下方或上方;当所述外力输入部有外力输入时,所述调整执行部在所述外力作用下调整所述按键的高度,使所述按键处于下沉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键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降低了键盘厚度,同时还不影响键盘的使用手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键盘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人们对计算机的厚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轻薄化发展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趋势。而键盘作为计算机的一个重要部件,不论是笔记本电脑键盘还是桌面式键盘,也毫无疑问正朝轻薄化发展。轻薄型键盘会降低笔记本电脑整体的厚度,而且也使得桌面式键盘更加轻巧,便于携带。
现有结构的键盘,一般在不使用时,按键是弹起的状态,当输入内容时,按键受到向下的压力,此时按键下沉,当输入完毕后,按键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到弹起的状态。键盘的总体厚度为按键处于弹起的状态时所述键盘的厚度。但在追求键盘更轻薄化的同时,还需保证按键在按压时具有好的手感。按键具有好的手感,就要求按键的行程要足够的大,一般为1.5~1.8mm。可见,现有键盘这种设计无疑为键盘进一步变薄增加了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键盘及电子设备,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键盘不使用时的厚度,同时不影响键盘使用时的手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键盘,包括:
键盘底座;
按键,其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上;
高度调整结构,其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上;
其中,所述高度调整结构包括有外力输入部及调整执行部;
所述外力输入部和所述调整执行部连接,所述调整执行部设置在所述按键的下方或上方;
当所述外力输入部有外力输入时,所述调整执行部在所述外力作用下调整所述按键的高度,使所述按键处于下沉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键盘,其中,所述按键包括:
键帽,其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上;
升降支撑结构,其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和所述键帽之间;
其中,所述调整执行部与所述升降支撑结构连接;
所述调整执行部在所述外力作用下调整所述升降支撑结构的高度,使所述按键处于下沉状态。
前述的键盘,其中,所述升降支撑结构为剪刀脚结构,所述剪刀脚结构包括:第一连杆和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的第二连杆;其中,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键帽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中的一个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连接,剩余的一个与所述键盘底座连接。
前述的键盘,其中,所述键帽的下表面还设有滑移限位结构,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滑移限位结构与所述键帽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能在所述滑移限位结构中滑移。
前述的键盘,其中,所述第一连杆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滑移槽,使所述销轴能够在所述滑移槽内移动。
前述的键盘,其中,所述高度调整结构包括: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滑板上的弹性形变部;
所述滑板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和所述升降支撑结构之间;
所述滑板的一端为所述外力输入部;
所述弹性形变部为所述调整执行部;
所述弹性形变部处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之间;
所述弹性形变部在所述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调整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之间距离,使所述按键处于下沉状态。
前述的键盘,其中,所述高度调整结构还包括: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滑板上;
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连接,
与所述固定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或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能在所述固定装置内滑移。
前述的键盘,其中,所述弹性形变部为设置在所述滑板上的圆弧拱起部分或者拉簧。
前述的键盘,其中,所述键盘还包括:键盘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键盘框架下面的拉杆装置;其中,
所述拉杆装置与所述滑板的所述外力输入部连接。
前述的键盘,其中,所述拉杆装置包括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键盘框架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板铰接。
前述的键盘,其中,所述高度调整结构包括:滑块;
所述滑块在所述键盘底座和所述升降支撑结构之间,所述滑块能相对所述键盘底座移动;
所述滑块为所述调整执行部;
所述滑块的一端为所述外力输入部;
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中的一个与所述滑块连接,剩余的一个与所述键盘底座连接;
所述滑块在所述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键盘底座滑移以调整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之间距离,使所述按键处于下沉状态。
前述的键盘,其中,所述高度调整结构还包括: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滑块上;
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中的一个通过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滑块连接;
与所述固定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或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能在所述固定装置内滑移。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键盘;
其中,所述键盘,包括:
键盘底座;
按键,其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上;
高度调整结构,其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上;
其中,所述高度调整结构包括有外力输入部及调整执行部;
所述外力输入部和调整执行部连接,所述调整执行部设置在所述按键的下方或上方;
当所述外力输入部有外力输入时,所述调整执行部在所述外力作用下调整所述按键的高度,使所述按键处于下沉状态。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键盘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键盘上设置包括有外力输入部和调整执行部的高度调整装置,当所述外力输入部有外力输入时,所述调整执行部在所述外力作用下调整所述按键的高度,使所述按键处于下沉状态,从而降低了键盘在不使用时的整体厚度;在需要键盘输入的时候,所述调整执行部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调整所述按键的高度至初始状态,从而不会限制键帽的行程,因而不会影响正常的使用,保证了用户的使用手感。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键盘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键盘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键盘在受压输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键盘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键盘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键盘在受压输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键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键盘的结构,其中所述键盘,包括:键盘底座400,按键100以及高度调整结构300。其中,所述按键100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400上。所述高度调整结构300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400上。所述高度调整结构300包括有外力输入部及调整执行部。所述外力输入部和所述调整执行部连接,所述调整执行部设置在所述按键100的下方或上方。当所述外力输入部有外力输入时,所述调整执行部在所述外力作用下调整所述按键100的高度,使所述按键100处于下沉状态。
本实施例一提出的键盘通过设置包括有外力输入部和调整执行部的高度调整装置,当所述外力输入部有外力输入时,所述调整执行部在所述外力作用下调整所述按键的高度,使所述按键处于下沉状态,从而降低了键盘在不使用时的整体厚度;在需要键盘输入的时候,所述调整执行部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调整所述按键的高度至初始状态,从而不会限制键帽的行程,不会影响正常的使用,保证了用户的使用手感。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键盘可采用如1和图4所示的结构实现。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按键包括:键帽110以及升降支撑结构120。所述键帽110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400上。所述升降支撑结构120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400和所述键帽110之间。所述调整执行部与所述升降支撑结构120连接;所述调整执行部在所述外力作用下调整所述升降支撑结构120的高度,使所述按键100处于下沉状态。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所述键帽可通过设置在所述键帽下方的弹性元件130(如图1和4所示)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从所述下沉状态恢复至弹起状态。具体的,如图1和4所示,所述弹性元件130,位于所述键帽110与所述键盘底座400之间,并且穿过所述升降支撑结构120,用来支撑所述键帽110。
所述升降支撑结构120可以为图1和图4所示的剪刀脚结构,所述剪刀脚结构能大大减小所述键盘的厚度,进而减小设有键盘的电子设备的厚度,如笔记本电脑等,同时能保证在很小的空间内使所述键盘的键体也能上下滑动游刃有余,而键帽不会轻易摇晃,同时键面的每个地方受力都是非常的均匀。
具体的,如图所示,所述升降支撑结构120包括:第一连杆121和与所述第一连杆121铰接的第二连杆122。所述第一连杆121和所述第二连杆122呈“剪刀脚”形。其中,所述第一连杆12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2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键帽110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2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300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杆1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22的另一端中的一个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300连接,剩余的一个与所述键盘底座400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杆121通过销轴123与所述第二连杆122铰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铰接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做的结构其连接结点可以转动的连接,凡是符合以上定义的连接方式均可被认为是本文所述的铰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连杆121和所述第二连杆122是通过所述销轴123进行铰接的实现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连杆121和所述第二连杆122也通过其它结构或连接件实现铰接,本实施例并不对此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的一种键盘结构,所述第一连杆121或所述第二连杆122上设有滑移槽124,使所述销轴123能够在所述滑移槽124内移动。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键盘中,当所述高度调整结构300设置在所述按键100的上方的时候,所述的高度调整结构300可以是设置在所述按键100的上方的压板等结构,在用户不使用所述键盘的时候,将所述压板扣在所述键盘上,从而将所述按键100压至下沉状态,使得所述键盘的厚度最小。或者所述高度调整结构300可以是设置在所述按键100的键帽110上方的压扣装置,在用户使用所述键盘的时候,通过所述压扣装置,从所述按键100的上方将所述按键100压至下沉状态,使得所述键盘的厚度最小。
当所述高度调整结构300设置在所述按键100的下方的时候,所述高度调整结构300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高度调整结构300包括:滑板310以及设置在所述滑板310上的弹性形变部311。所述滑板310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400和所述升降支撑结构120之间。所述升降支撑结构120的所述第一连杆12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2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键帽110铰接。所述滑板310的一端为所述外力输入部;所述弹性形变部311为所述调整执行部;所述弹性形变部311处于所述第一连杆1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22的另一端之间;所述弹性形变部311在所述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调整所述第一连杆1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22的另一端之间距离,使所述按键100处于下沉状态。
进一步的,上述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弹性形变部311可以是图1所示的设置在所述滑板310上的圆弧拱起部分,或者可以是设置在所述滑板上的拉簧(图中未示出)。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弹性形变部311可以是任意能在所述滑板310移动方向上发生形变的弹性体均可,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种方式中,所述的高度调整结构300还可以包括:固定装置320。所述固定装置320设置在所述滑板310上;所述第一连杆12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装置320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300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22的另一端也通过所述固定装置320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300连接,并且与所述固定装置320连接的第一连杆1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22的另一端能在所述固定装置320内滑动,即所述固定装置可以是图1所示的滑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能在所述滑框内滑动。
第二种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高度调整结构300包括:滑块2310。所述滑块2310在所述键盘底座400和所述升降支撑结构120之间,所述滑块2310能相对所述键盘底座400移动;所述滑块2310为所述调整执行部;所述滑块2310的一端为所述外力输入部;所述第一连杆121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2310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22的另一端与所述键盘底座400连接;所述滑块231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键盘底座400滑移以调整所述第一连杆1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22的另一端之间距离,使所述按键100处于下沉状态。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同第一种实现方式,上述第二种方式中的所述高度调整结构300还可以包括:固定装置320。所述固定装置320设置在所述滑块2310上。所述第一连杆12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装置320与所述滑块2310连接,并且与所述固定装置320连接的第一连杆121的另一端能在所述固定装置320内滑动;所述第二连杆122的另一端中通过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400上的固定装置410与所述键盘底座400连接,并能在所述固定装置410内滑动。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种方式的所述键帽110的下表面还设有滑移限位结构111,所述第一连杆12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22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滑移限位结构111与所述键帽110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2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22的一端能在所述滑移限位结构111中滑动。
如图1所示,上述实施例一提出的键盘,第一种方式所述键盘还包括:键盘框架500以及设置在所述键盘框架500下面的拉杆装置200。其中,所述拉杆装置200与所述滑板310的外力输入部连接。通过设置所述拉杆装置200,用户可通过所述拉杆装置200向所述外力输入部输入外力,使得与所述外力输入部连接的调整执行部在所述外力作用下调整所述按键100的高度。另外,通过在所述键盘框架500下面的拉杆装置200,可在不使用所述键盘时,通过所述拉杆装置200调整所述键盘框架500与所述按键100的高度差,如图2所示的所述键盘框架500和所述按键100平齐,使得所述键盘在不使用时整体上更加整洁,美观;在所述键盘使用时,用户可通过所述拉杆装置200增大所述键盘框架500与所述按键100的高度差,从而使得键盘的使用手感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装置200包括第三连杆210,所述第三连杆210的一端与所述键盘框架500铰接,所述第三连杆210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板310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键盘,当所述键盘处于不使用的状态时,为了方便携带,需要使所述键盘的所述按键处于下沉状态,从而使所述键盘的厚度最小。以下将按上述两种方式分别介绍所述键盘在不使用时和不使用时具体是如何实施的。
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种方式中,当有拉力作用于所述滑板310的外力输入部时,所述滑板310的所述弹性形变部311因为拉力作用而伸长,同时,与所述滑板310固定的所述第二连杆122的一端沿拉力方向在所述所述滑板310上滑动,由于所述第一连杆121和所述第二连杆122通过所述销轴123铰接,所述第一连杆121也随着所述第二连杆122的运动作相应的剪刀式运动,从而使得所述键帽110下沉;在所述第一连杆121随着所述第二连杆122的运动作相应的剪刀式运动的同时,所述销轴123在所述滑移槽124中作相应的滑动,使得所述销轴能尽量保持原来的水平方向的中间位置,以尽量减小所述按键100的偏移。当所述拉力撤销时,所述滑板310的所述弹性形变部311由拉长状态回到原来的凸起状态,带动所述升降支撑结构120恢复到上升状态,并且所述弹性元件130随之上升一起推动所述键帽110并使之向上弹起,从而使所述按键100处于可输入状态。当所述滑板310的外力输入部受到拉力时,所述拉杆装置200在与所述滑板310的外力输入部连接的一端也受到拉力作用,所述拉杆装置200会带着与之相连接的所述键盘框架500沿拉力方向运动。因为所述拉杆装置200的一端与所述键盘框架500铰接,而所述键盘框架500在水平方向固定,不能沿拉力方向运动,所以所述键盘框架500在所述拉杆装置200的带动下由初始位置上升至最高位置,而所述键帽110在所述拉力作用下下沉,由此,所述键盘框架500和所述键帽110在共同的拉力作用下,二者高度相平,从而使所述键盘在不使用的状态时,所述键盘整体高度一致美观;而在所述键盘处于输入状态时,所述键帽110处于弹起状态,所述键盘框架500则处于低位,因而所述键帽110和所述键盘框架500有一定的高差,以方便手指的输入。
如图5所示,第二种方式中,当所述滑板2310的外力输入端受到图示拉力作用时,所述滑板2310的所述固定装置320带动与其固定的所述第一连杆121的另一端沿拉力方向运动,由于所述第一连杆121和所述第二连杆122通过所述销轴123铰接,所述第二连杆122也随着所述第一连杆121的运动作相应的剪刀式运动,从而使所述升降支撑结构120向下收缩,带动所述键帽110下沉;在所述剪刀式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杆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122的一端同时在所述键帽110下面的所述固定装置111内滑动,所述第一连杆121的另一端因为受到所述固定装置320的限制,并且所述第二连杆122的另一端在所述键盘底座400上的所述固定装置410内滑动,所以所述销轴123可以保持在原来的水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以防止所述键帽110在拉力作用下水平偏移。相反,当所述滑板2310受到向回推力作用时,所述滑板2310的所述固定装置320带动与其固定的所述第一连杆121的另一端沿推力方向运动,由于所述第一连杆121和所述第二连杆122通过所述销轴123铰接,所述第二连杆122也随着所述第一连杆121的运动作相应的剪刀式运动,从而使所述升降支撑结构120向上回升,并且所述弹性元件130也随之上升,共同推动所述键帽110向上弹起。在所述剪刀式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连杆121的另一端因为受到所述固定装置320的限制,所述第一连杆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122的一端同时在所述键帽110下面的所述滑移限位结构111内滑动,并且所述第二连杆122的另一端在所述键盘底座400上的所述固定装置410内滑动,因而所述销轴123可以保持在原来的水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以防止所述键帽110在外力作用下水平偏移。
当所述键盘处于输入状态时,所述按键受到向下的按压力,上述两种实现方式分别为:
如图3所示,第一种方式中,在所述的键盘处于输入状态,当所述键帽110受到向下的压力时,所述键帽110向下运动,所述第一连杆121和所述第二连杆122作剪刀式运动向下收缩,所述键帽110下沉,但是所述第一连杆210和所述第二连杆220不会压迫到所述滑板310的所述弹性形变部311。所述键帽110受到压力时,所述弹性元件130也被向下压缩,而当所述压力撤除时,所述弹性元件130回复到原位,使所述键帽110回升到输入前的初始位置。所述键帽110的运动行程合适,不影响使用时的手感。
如图6所示,第二种方式中,在所述键盘处于输入状态,当所述键帽110受到向下的压力时,所述键帽110向下运动,处于下沉状态,所述第一连杆121和所述第二连杆122的剪刀式运动下向下收缩。所述键帽110受到压力时,所述弹性元件130也被向下压缩,而当所述压力撤除时,所述弹性元件130回复到原位,使所述键帽110回升到输入前的初始位置。所述键帽110的运动行程合适,不影响使用时的手感。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二包括:键盘600。所述键盘600包括:
键盘底座;
按键,其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上;
高度调整结构,其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上;
其中,所述高度调整结构包括有外力输入部及调整执行部;
所述外力输入部和所述调整执行部连接,所述调整执行部设置在所述按键的下方或上方;
当所述外力输入部有外力输入时,所述调整执行部在所述外力作用下调整所述按键的高度,使所述按键处于下沉状态。
本实施例二中的所述键盘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键盘。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键盘的实现结构和原理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二提出的键盘通过设置包括有外力输入部和调整执行部的高度调整装置,当所述外力输入部有外力输入时,所述调整执行部在所述外力作用下调整所述按键的高度,使所述按键处于下沉状态,从而降低了键盘的整体厚度;在需要键盘输入的时候,所述调整执行部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调整所述按键的高度至初始状态,从而不会限制键帽的行程,不会影响正常的使用,保证了用户的使用手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键盘底座;
按键,其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上;
高度调整结构,其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上;
其中,所述高度调整结构包括有外力输入部及调整执行部;
所述外力输入部和所述调整执行部连接,所述调整执行部设置在所述按键的下方或上方;
当所述外力输入部有外力输入时,所述调整执行部在所述外力作用下调整所述按键的高度,使所述按键处于下沉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
键帽,其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上;
升降支撑结构,其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和所述键帽之间;
其中,所述调整执行部与所述升降支撑结构连接;
所述调整执行部在所述外力作用下调整所述升降支撑结构的高度,使所述按键处于下沉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撑结构为剪刀脚结构,所述剪刀脚结构包括:第一连杆和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的第二连杆;其中,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键帽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中的一个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连接,剩余的一个与所述键盘底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的下表面还设有滑移限位结构,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滑移限位结构与所述键帽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能在所述滑移限位结构中滑移。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滑移槽,使所述销轴能够在所述滑移槽内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包括: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滑板上的弹性形变部;
所述滑板设置在所述键盘底座和所述升降支撑结构之间;
所述滑板的一端为所述外力输入部;
所述弹性形变部为所述调整执行部;
所述弹性形变部处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之间;
所述弹性形变部在所述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调整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之间距离,使所述按键处于下沉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还包括: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滑板上;
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连接,
与所述固定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或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能在所述固定装置内滑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形变部为设置在所述滑板上的圆弧拱起部分或者拉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还包括:键盘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键盘框架下面的拉杆装置;其中,
所述拉杆装置与所述滑板的所述外力输入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装置包括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键盘框架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板铰接。
11.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包括:滑块;
所述滑块在所述键盘底座和所述升降支撑结构之间,所述滑块能相对所述键盘底座移动;
所述滑块为所述调整执行部;
所述滑块的一端为所述外力输入部;
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中的一个与所述滑块连接,剩余的一个与所述键盘底座连接;
所述滑块在所述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键盘底座滑移以调整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之间距离,使所述按键处于下沉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还包括: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滑块上;
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中的一个通过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滑块连接;
与所述固定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或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能在所述固定装置内滑移。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键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12283.6U CN204067138U (zh) | 2014-07-24 | 2014-07-24 | 键盘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12283.6U CN204067138U (zh) | 2014-07-24 | 2014-07-24 | 键盘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67138U true CN204067138U (zh) | 2014-12-31 |
Family
ID=52208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412283.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67138U (zh) | 2014-07-24 | 2014-07-24 | 键盘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67138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98040A (zh) * | 2015-02-10 | 2015-05-0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键盘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4991091A (zh) * | 2015-07-07 | 2015-10-21 | 昆山鸿志犀自动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缩间隙模组 |
CN105336531A (zh) * | 2014-08-08 | 2016-02-1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输入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
US9829928B2 (en) | 2015-06-15 | 2017-11-28 | Asustek Computer Inc. | Keyboard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2014
- 2014-07-24 CN CN201420412283.6U patent/CN20406713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36531A (zh) * | 2014-08-08 | 2016-02-1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输入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
CN104598040A (zh) * | 2015-02-10 | 2015-05-0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键盘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US9829928B2 (en) | 2015-06-15 | 2017-11-28 | Asustek Computer Inc. | Keyboard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04991091A (zh) * | 2015-07-07 | 2015-10-21 | 昆山鸿志犀自动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缩间隙模组 |
CN104991091B (zh) * | 2015-07-07 | 2017-09-22 | 昆山鸿志犀自动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缩间隙模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067138U (zh) | 键盘及电子设备 | |
US9360950B2 (en) | Key control device for click pad | |
TW201220343A (en) | Narrow key switch | |
CN108346539B (zh) | 具有按压段落感的薄型键盘 | |
US20120255845A1 (en) | Keyswitch Structure | |
US20140367240A1 (en) | Keyswitch and keyboard therewith | |
CN103681051B (zh) | 薄型化按键及键盘 | |
CN110033975A (zh) | 按键 | |
TWI663621B (zh) | 鍵盤 | |
TWI691986B (zh) | 鍵盤結構 | |
US9312079B2 (en) | Keyswitch and keyboard therewith | |
TW201826309A (zh) | 薄型按鍵結構 | |
CN107346716A (zh) | 可调整按键高度的键盘 | |
CN206541756U (zh) | 具有按压段落感的薄型键盘 | |
TWI378485B (en) | Keyboard with adjustable key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 |
CN201319336Y (zh) | 键盘结构 | |
CN107240525B (zh) | 键盘 | |
CN103354187A (zh) | 按键及键盘 | |
TWI680479B (zh) | 鍵盤 | |
CN108962658A (zh) | 键盘 | |
TW201725598A (zh) | 按鍵結構 | |
WO2022068538A1 (zh) | 一种电子设备、键盘和电子设备组件 | |
CN109390177A (zh) | 具有按压段落感的薄型按键 | |
CN219040305U (zh) | 按键结构 | |
KR20000012219A (ko) | 키스위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