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37334U - 双轴差速器 - Google Patents
双轴差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37334U CN204037334U CN201420340298.6U CN201420340298U CN204037334U CN 204037334 U CN204037334 U CN 204037334U CN 201420340298 U CN201420340298 U CN 201420340298U CN 204037334 U CN204037334 U CN 2040373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housing
- input shaft
- axle
- dou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轴差速器,该差速器的前、后对称设有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可分别通过前、后两个输入轴传递动力,从而驱动左、右半轴及安装在左、右半轴的后轮,这种差速器适用于油、电混合的机动车辆,两个输入轴单独进行工作,不用在同一输入轴上进行电机与发动机之间的切换,操作简单,减少了输入轴的损耗,有效延长了差速器的使用寿命,且驱动力强,能够保持良好的行驶稳定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便于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上的一个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双轴差速器。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机动车辆驱动桥的主要部件,是一种能使旋转运动自一根轴传至两根轴,并使后者相互间能以不同转速旋转的差动机构。差速器通常安装在后桥内,由差速壳、行星齿轮及半轴齿轮组成。其作用就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从而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市场上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油电混合动力车,这种车不仅动力大,速度快,续航里程长,爬坡能力强,而且通过发动机与电机输出动力的切换,有效减少了油耗,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但是,现有的差速器一般都是一根输入轴,电机、发动机与同一根输入轴连接,需要通过一个分离装置来对电机或发动力与差速器的输入轴进行分离,从而实现电机与发动机的切换,其操作不方便,而且电机或发动机的动力都传给差速器的输入轴,差速器的输入轴长期工作,其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轴差速器,该差速器的前、后有两个输入轴,一个输入轴连接发动机的输出轴,一个输入轴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两个输入轴可以单独工作,不用在同一输入轴上进行电机、发动机的切换,分散了单根输入轴的损耗,有效延长了差速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轴差速器,包括壳体、第一输入轴,第一连接盖、第二连接盖、第二输入轴、左半轴和右半轴,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连接盖、第二连接盖分别设在壳体的前、后两端,第一输入轴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盖伸入到壳体内,第一输入轴上设有第二轴承,伸入壳体内的第一输入轴的端部设有第一主动齿轮,第二输入轴的一端穿过第二连接盖伸入到壳体内,第二输入轴上设有第三轴承,伸入壳体内的第二输入轴的端部设有第二主动齿轮,壳体内设有两个从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啮合,两个从动齿轮之间设有齿轮架,齿轮架上设有两个行星齿轮,左半轴、右半轴分别设在壳体左、右两端的第一轴承上,伸入壳体内的左、右半轴的端部分别设有半轴齿轮,所述半轴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左、右半轴轴套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在壳体的左、右两侧面,位于第一轴承的外圆周围。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是由左、右两半壳体通过螺栓连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齿轮通过固定轴设在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入轴设在同一中心线上,且对称设在差速器的前、后两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差速器的前、后分别设有输入轴,前面的输入轴连接发动机的输出轴,后面的输入轴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两个输入轴单独进行工作,不用在同一输入轴上进行电机与发动机之间的切换,操作简单,而且两个输入轴分别单独工作,减少了输入轴的损耗,有效延长了差速器的使用寿命,驱动力强,且能够保持良好的的行驶稳定性,适用于油、电混合的机动车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沿A-A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第一输入轴,2-第一连接盖,3-螺栓,4-第一轴承,5-连接孔,6-壳体,7-第二连接盖,8-第二输入轴,9-左半轴,10-右半轴,11-固定轴,12-从动齿轮,13-第二轴承,14-第三轴承,15-第一从动齿轮,16-第二从动齿轮,17-齿轮架,18-行星齿轮,19-半轴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双轴差速器,如图1~图3所示,包括壳体6、第一输入轴1,第一连接盖1、第二连接盖7、第二输入轴8、左半轴9和右半轴10。所述壳体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4,第一连接盖2、第二连接盖7分别设在壳体的前、后两端,第一输入轴1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盖2伸入到壳体6内,另一端连接发动机的输出轴,第一输入轴1上设有第二轴承13,伸入壳体6内的第一输入轴1的端部设有第一主动齿轮15。第二输入轴8的一端穿过第二连接盖7伸入到壳体6内,另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输入轴8上设有第三轴承14,伸入壳体6内的第二输入轴8的端部设有第二主动齿轮16。所述第一输出轴1、第二输入轴8设在同一中心线上,且对称设在差速器的前、后两端。壳体6内设有两个从动齿轮12,所述从动齿轮12通过固定轴11设在壳体内。所述壳体6是由左、右两半壳体通过螺栓3连接而成。第一主动齿轮15、第二主动齿轮16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12啮合,两个从动齿轮12之间设有齿轮架17,齿轮架17上设有两个行星齿轮18,左半轴9、右半轴10分别设在壳体6左、右两端的第一轴承4上,伸入壳体6内的左、右半轴的端部分别设有半轴齿轮19,所述半轴齿轮19与行星齿轮18啮合。所述壳体6上设有用于连接左、右半轴轴套的连接孔5,所述连接孔5设在壳体6的左、右两侧面,位于第一轴承4的外圆周围,将左、右半轴的轴套通过螺栓固定在位于壳体6的连接孔5上,可用于保护左半轴9和右半轴10。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油、电混合的机动车辆,工作时,将第一输入轴1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输入轴8与发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车辆高速行驶或爬坡时,电机不工作,发动机带动第一输入轴1转动,进而通过差速器带动左、右半轴及安装在左、右半轴上的后轮转动,这样,发动机可提供大的动力。当车辆行驶到平坦的道路上时,关掉发动机,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二输入轴8转动,进而通过差速器带动左、右半轴及安装在左、右半轴上的后轮转动,这样有效减少了发动机的油耗,节约了能源。第一输入轴1和第二输入轴8分别单独工作,不仅减少了输入轴的损耗,而且有效延长了差速器的使用寿命。这种双轴差速器的驱动力强,能够保持良好的的行驶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双轴差速器,包括壳体、第一输入轴,第一连接盖、第二连接盖、第二输入轴、左半轴和右半轴,其特征是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连接盖、第二连接盖分别设在壳体的前、后两端,第一输入轴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盖伸入到壳体内,第一输入轴上设有第二轴承,伸入壳体内的第一输入轴的端部设有第一主动齿轮,第二输入轴的一端穿过第二连接盖伸入到壳体内,第二输入轴上设有第三轴承,伸入壳体内的第二输入轴的端部设有第二主动齿轮,壳体内设有两个从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啮合,两个从动齿轮之间设有齿轮架,齿轮架上设有两个行星齿轮,左半轴、右半轴分别设在壳体左、右两端的第一轴承上,伸入壳体内的左、右半轴的端部分别设有半轴齿轮,所述半轴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差速器,其特征是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左、右半轴轴套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在壳体的左、右两侧面,位于第一轴承的外圆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差速器,其特征是所述壳体是由左、右两半壳体通过螺栓连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差速器,其特征是所述从动齿轮通过固定轴设在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差速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入轴设在同一中心线上,且对称设在差速器的前、后两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40298.6U CN204037334U (zh) | 2014-06-25 | 2014-06-25 | 双轴差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40298.6U CN204037334U (zh) | 2014-06-25 | 2014-06-25 | 双轴差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37334U true CN204037334U (zh) | 2014-12-24 |
Family
ID=52238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34029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37334U (zh) | 2014-06-25 | 2014-06-25 | 双轴差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3733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85300A (zh) * | 2014-06-25 | 2014-10-08 | 弟朝光 | 双轴差速器 |
CN106004405A (zh) * | 2016-07-11 | 2016-10-12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
-
2014
- 2014-06-25 CN CN201420340298.6U patent/CN20403733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85300A (zh) * | 2014-06-25 | 2014-10-08 | 弟朝光 | 双轴差速器 |
CN106004405A (zh) * | 2016-07-11 | 2016-10-12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
CN106004405B (zh) * | 2016-07-11 | 2018-10-02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574365U (zh) | 一种电驱动和液压差速转向组合装置及推土机 | |
CN103640464B (zh)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驱动系统 | |
CN106740021A (zh) | 一种双电机组合的电动车驱动桥 | |
CN102700612B (zh) | 一种电传动履带车辆双侧电机耦合驱动转向系统 | |
CN201457048U (zh) | 一种电动驱动系统 | |
CN104085298B (zh) | 正差速式机电复合传动装置 | |
CN103434389A (zh) | 具有直驶助力机构的履带车辆电传动装置 | |
CN102619936A (zh) | 三离合三档变速传动装置及变速传动装置的三离合方法 | |
CN204037334U (zh) | 双轴差速器 | |
CN106965665B (zh) | 一种矿用混合动力无轨胶轮车单行星排差速机电耦合驱动装置 | |
CN203237027U (zh) | 一种车辆用混合动力总成系统 | |
CN106515407A (zh) | 一种双电机驱动调速的电动车驱动桥 | |
CN103978885B (zh) | 负载车辆及其混合动力系统 | |
CN206589653U (zh) | 驱动桥以及车辆 | |
CN205498611U (zh) | 矿用混合动力无轨胶轮车单行星排差速机电耦合驱动装置 | |
CN104085300A (zh) | 双轴差速器 | |
CN105946535A (zh) | 一种输入功率可变型的电动车驱动装置 | |
CN102975609A (zh) | 基于磁齿轮的混合动力车传动模块 | |
CN204312630U (zh) | 一种后置同轴式车用变速器 | |
CN105196856B (zh) | 用于混合动力传动系的电动力传递单元 | |
CN101870256B (zh) | 工程机械行走系统轮边混合驱动装置 | |
CN204055294U (zh) | 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的拖拉机 | |
CN201703241U (zh) | 一种油电四轮摩托车底盘 | |
CN203793112U (zh) | 一种转矩耦合动力系统及使用该动力系统的车辆 | |
CN204641378U (zh) | 一种油电混合型车辆后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5062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